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

时间:2019-05-13 19: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

第一篇: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

附件1:

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

学校名称(盖章):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赣县第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地处赣县县城燕塘北路,校园占地60亩,创办于1986年,原名梅林中学,系一所完全中学,1993年更名为赣县二中,1996年迁至现校址,2000年由完中变为初中。在校学生3686人,51个班,教职工171人,其中高级教师8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骨干教师16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5人,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人。

我校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共筑和谐、提升质量”的办学思想,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指向,传承 “笃志、博学、厚德、自律”校训,形成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教风和“求知、健体、懂事、创新”的学风。

学校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考成绩连续十一年高分段人数、特优生、优生人数以及一分两率等各项指标,均列全县第一、全市前茅。学科竞赛及科学类比赛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00多人次获全国竞赛等级奖,其中有66人次获全国竞赛一等奖,物理学科两度荣获全国团体(江西赛区)一等奖,学校两次作为赣州市初中学校唯一代表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博览会。我校荣获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赣州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先进事迹多次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江西教育》、《江西日报》、《赣南日报》、江西教育网、江西教育电视台、赣州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上宣传报道;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全市、全省交流推广,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

我校以“建设真正的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为总体目标,以“全市起示范、全省争地位、全国有影响”为奋斗目标,以“环境更优美、条件更现代、理念更先进、校风更纯正、质量更卓越”为主要任务,以“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平安”为理想追求,努力办好义务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1.以师资为先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促进教师走“专家型”、“科研型”教学之路,学校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

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

一是以培训促教研、促成长,实施名师工程。学校每年都按计划从有限的财力中挤出经费用于主办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派教师外出学习,做到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享受培训福利。几年来,全校有50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20多人次参加省级培训,200多人次参加市级培训,300多人次参加县级培训。开设校内教师讲坛,主讲者可以由教师自由申请,也可以由行政领导及外出学习的教师担任。讲坛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师德师风学习,新课标学习,也有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保健等内容。举办了首届 “十大名师”评选,每年举行“蓝青结对”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说课评课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育出了一批县内领头、市内拔尖、省内出名、国内知名的素质过硬的名师。近年共有12人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4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3人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

二是严抓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规定,经常性举办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让“八个不准”、“七项严禁”深入教师心灵,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侮辱、打骂学生的行为,坚决杜绝组织参与有偿家教的行为,坚决禁止有偿补课,坚决禁止私自向学生推销目录外的教辅资料。定期开展“讲奉献比贡献”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严格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严厉惩处违反师德师风的人和事,塑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是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县政府及时发放教师工资,按政策全额及时兑现教师绩效工资,高度重视教师职称及岗位聘用工作;学校制定并执行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绩优多得、少劳少得、绩差少得,树立“绩效工资就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最大的福利”的观念;学校充分用好各级政府政策,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的职称及岗位问题;学校把获得外派接受高端培训作为特殊待遇,学校为教师代买疾病保险,每年为教师进行健康免费体检(学校筹资),每两年为全体女教工进行妇科专项检查(学校筹资),经常性组织教师参加健身、文艺活动,每年举行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凝聚了人心,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

2.以育人为根本,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大力开展“新三好”评价及“星级学生”评选,弘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特长,这一评价机制的改革,让全体学生充满了希望,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校制定文明创建制度,并经常性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如开展文明流动红旗、文明少年评选,“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法制教育讲座、举办文艺汇演、举办诗歌朗诵赛和主题演讲赛,开展“常怀感恩之心,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思想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文明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强化帮扶措施。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师生结对、共创未来”帮扶活动,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帮扶1—2名后进学生,帮扶不仅在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各方面全方位关爱。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晋级、评优等方面挂钩,并记入教师业绩档案。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一大批受帮扶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孩工作,创设留守孩之家,组织学生参观县内知名企业,通过“小手牵大手”,动员外出务工家长回家乡工作,让更多“留守孩”不再“留守”。

3.以质量为核心,稳步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抓好集体备课,精讲、精练,改变教师“讲风盛”、学生“被动学”的现状,在学习国内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每一个学科推出1-2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的功能,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努力做到每节课都是精品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4.以传承为己任,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为继承民族文化,发扬中华美德,改变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苍白无力的被动局面,我校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自2010年以来,率先在全市开展国学教育,确立了“传承国学经典,重在立德树人”的国学教学理念,把“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追求。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并建设了国学专用教室——风雅阁,组织教师自编了适合本校情况的校本国学教材,探索出了“四点、五模式”的国学课堂范式。学校还经常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经典书画大赛、国学经典故事大赛、国学课堂教学大赛、诗词楹联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努力浓厚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师生人人读经典、人人讲经典、人人用经典的风气,国学教育初见成效,并且得到了省、市、县领导及教育界同仁的关注。2012年,在江西省语文教研成果现场交流及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做经验介绍,并通过国学展示课、师生国学节目表演等形式向来自全省的百余名与会代表全方位地展示了我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成果。

5.以科学为阵地,开展科技辅导,跟上时代步伐

当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成绩斐然的时候,作

为欠发达地区,赣州乃至江西的初级中学,在该领域还几乎少有人问津。大家愁

于大量的经费如何来源,苦于没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叫谁去搞,忧于会不会耽误教

学影响质量,虑于花费人力精力物力会不会得不偿失,搞不出成绩来怎么办。我们不愿想那么多,与其徘徊干等,不如先行尝试,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过河。

我校成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开展相应的、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活动。把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升级为体艺科技节,与科技创新大赛、科普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与青少年校外实践

基地、科教中心等挂钩,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组织科技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科技厂矿企业(例如火力发电厂、生物能发电厂、甜菊糖厂、钨稀土精选加工厂、污水处理厂等等),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航海航空模型”小组、“车辆模型”兴趣小组等科技微团体。在近几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航模大赛、车辆模型大赛、纸飞机公开赛等科技类竞赛中,我校均代表江西省初中学校参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6.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注重兴趣培养

学校注重校内外结合,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把青少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级各类文娱、体育、社区、环保、爱心等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展示风采、体验生活、感悟真理。

学校定期或抢抓机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人士来校举行感恩、爱心、科学、健康、学法、家教等类型的大型互动式讲座活动,让学生感知实践的价值。

7.以疏导为良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我校通过宣传橱窗、板报、广播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创办心理健康教育报《心海导航》等活动,让心理辅导室成为学生乐意光顾的阳光场所。实行心理同辈辅导员制度,组建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心理同辈辅导员队伍,心理同辈辅导员以同龄人的身份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解惑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踏踏实实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既有民族血脉又有现代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长期的坚持,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赣县二中坚守的是那份对素质教育的眷恋情怀。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进更多更好的“源头活水”,把素质教育之渠修筑得更清更明更亮。

第二篇:河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自查报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 申报自评自查报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始建于1964年,历经承德市会计学校、承德市第二职中、承德市第九中学、承德民族师专附中等各个历史时期,2010年5月随着承德民族师专升本,更为现名。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有序,校园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学校各种设施齐全,拥有多功能厅、多媒体阶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办公电脑和校园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有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乒乓球室、标准网球场、篮球场和300米跑道塑胶操场。师院附中是一所环境优雅的市直属公立学校,她风风雨雨已走过了49个春秋。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生3175人,教职工243 人。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党委、校长室下辖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师资结构合理:高级教师94名,占38.7%,一级教师119名,占49.0%;本科学历207人,专业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管拔尖人才5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6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累计60多人。近两年来我校教师有10人次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6人获市级荣誉称号;评优课中共有21人次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省二、三等奖和市级一等奖30余人次。

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把创建河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活动作为全校各项工作的重心,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独具附中特色的学校文化。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 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目标教

学先进学校”、“河北省科研先导实验校”、“ 河北省职代会星级单位”、“全省文明交通先进单位”、“承德市文明单位”、“承德市民主评议学校先进单位”等60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由于办学特色突出,成效显著,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督导检查,并受到督导组一致好评。同时荣获“中国奥委会第25届奥林匹克日”长跑优秀组织奖,2011年承德市“中国人寿杯”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操优秀表演奖。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全市前茅,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办学思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两行一静”教育为核心,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其中;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国家课程“一个都不能少”,校本课程彰显附中特色;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中层干部包年级制度,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坚持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名校必须先名师”的理念,培养和造就一支名师队伍;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师生的每次进步都能得到肯定;坚持平均分配教师和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设快慢班,假期不办班、不补课,“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学生”。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创建示范校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治校水平。班子成员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作风民主。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合作沟通的机制,学校聘请行风监督员和家长委员会,定期通报学校办学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认真征求和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各方面工作。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全面塑造教师的整体形象,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了“铸高尚师德,树良好形象”的系列活动,倡导“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文明之风,建立了科学的导向和激励机制。遵循发展性评价原则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引导教师在过程中求结果,在不断改进中求发展。

(二)构建科学管理机制,为创建示范校提供制度保障

1、构建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导向的岗位责任制度。学校实施“扁平化”的管理策略,降低管理重心,激发良性竞争,抓实管理常规。实行按月星级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学期综合考核。常规管理实行师生值周制度、周总结月评比制,教学管理实行学期、学年质量验收评优制度,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制定了《师院附中教职工行为规范》、《师院附中教学常规》,学校管理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职能处室负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构建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学校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了党、政、工、团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班子成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深入教学、深入一线,以朴素、务实的作风率先垂范影响教师,真正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以亲和力和人性化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班子成员能够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每一项学校制度和方案的出台,都先经过教代会的审议,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

(三)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创建示范校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本着“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健全校园信息网络,完善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安装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为打造数字化校园奠定物质基础,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电子化、信息网络化。理、化、生实验室和艺术功能室设施齐全、使用率高;图书馆等服务性设施管理规范;同时按园林化标准对校园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安全设施配置齐全,基本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和要求。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同时,我校围绕“为幸福奠基,为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采取切实可行,得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创建河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提供智力支持。

(一)精细化的常规管理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最优化开展提供了保障。

1、计划详实,措施到位。期初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期中专人逐项检查到位,期末及时总结,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此外,期初教务处编写了《师院附中领导听评课制度》和《师院附中领导参加教研活动安排》,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深入各班听课,指导工作,使各年级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2、以细节管理为抓手,重点落实《师院附中教学常规》。坚持以细节管理为抓手,加大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认真抓好备、讲、批、辅、考等每一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备课尚实、教学有效、作业精当、辅导认真和考察缜密。教学常规的实施,使教师做到了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所有这些都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最优化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全面具体的教师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师院附中始终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明确目标、强化管理,促使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继续将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的同时,还依托“送教下乡”、“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研讨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面系统的培训。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青年教师的“拜师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有力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科研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第一生产力,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捷径,目前在我校上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全面启动教育科研工作,每位教师都制定了自己的微型课题,分别从德育、教学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截至到现在学校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16项均已结题。目前正在开展“十二五”省级科研立项

课题《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的研究,同时承德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科研课题11项,也已经立项,正在研究中。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浓厚的教育科学研究氛围。

(四)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为学生施展特长搭建了平台。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已在地理、生物、政治、学科教学与国学等方面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了“师院附中大讲堂”。各学科还根据学生特点组织了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实验技能训练,宣传展板;坚持鼓乐队、篮球队的训练;开设了经典诵读、健美操等校本课程。校本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10、2011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47名学生分别获得各级奖励,25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17届中华圣陶杯作文大赛中、省市读书征文活动中有3名学生获特等奖,9名同学获一等奖,14名同学获三等奖。

(五)人性化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促进评价主客体发展的功能,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和交流与反思等四个方面对教师予以评价,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人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实现了教师自我发展。

(六)分层教育的实施,开创了学生管理的新途径。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水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学习成绩、心理辅导、身体素质等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分层推进,因材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导师推进制”,有效克服了学生在某一科的学习中的短板现象;实施“春风教育”,使一些纪律偏差的同学找回了自信,重新认识了自我。

(七)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使用,充分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即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团队意识。目前在绝大数教师的课堂上,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得以实施和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把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组织各科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展示课、名师示范课、小升初教学改革研讨课及青年教师的拜师工程汇报课。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化校园内涵发展

积极构建具有深刻内涵的校园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内涵发展实现全面优质。

(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打造精致的校园人文空间。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精心构建丰富的物化教育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建设被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来构思,把知识教育、人文美育、环保教育和生命教育融为一体,有机地融合在学校景观布局、功能分区和楼、广场、亭、池的命名中,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方向等融化在景物文化建设中,“知新楼”、“知行楼”和“知远楼”三个主教学楼的命名就是其中最好的体现;建设精致玲珑的园林景观,在教学楼道内设置板面建设文化长廊,既有文学艺术,又有自然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体现精神文明的思想及宣传精神文明的图片。各班教室均有班级文化与学习专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触摸科学,不仅得到情操的锻炼,品德的发展,更得到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校园达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协调共荣,良性循环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附中文化特色。

学校努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坚持“为幸福奠基,为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尚精致、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发展策略和“唯贤唯能、适才适位”的人才理念及“民主决策、自主管理”的管理原则,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儒雅学子”为目标,以“办精致教育,创品牌学校”的奋斗目标为引领,提出“秉坤厚德、志学才广”的校训,形成“里仁为美、和而不同”的校风,“敬业乐群、立己达人”的教风,“勤学善思、乐知敏行”的学风。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进取 的信心;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心理健康指导,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学生们在校园文化中成长,在德育教育中传承文化。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度文化内容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学校面向全体教师,编印了《师院附中精细化管理手册》,把学校章程、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岗位人员职责、奖励章程等纳入其中。面向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编印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年级组长工作手册》,再次明确了班主任、年级组长的职责,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开展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面对学生,学校编印了《入学手册》、《学生管理手册》、《班级星级管理制度》、《教室布置细化要求》等,将中学生行为准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等纳入其中。全方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

通过文化引领、制度规范、评价激励等方式使师生达到自省、自警、自律、习惯变成自觉行动的目的,完成文化育人的任务。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注重了管理的人性化,关心师生身心健康,使他们在快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幸福成长。

四、构建德育体系,提升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水平

德育处牢固树立“育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以“两行一静”教育为核心,以“星级班级评比及授星”为载体,依托校园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绿色学校建设活动为主线,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形成我校特有的德育工作特色,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一)常规工作规范化。以“星级班级评比及授星”为载体,落实各项常规工作。通过班主任培训、班会、大型集会、校园广播站宣传、各班板报检查,卫生、安全检查等落实好各项行为规范。坚持每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推动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生活感知能力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坚持各班劳动实践周、校园文明岗执勤活动。持之以恒的行为规范教育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文明人。

(二)主题活动系列化

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是开展读书节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让师生增加文化底蕴。二是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进一步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三是举办了科技节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四是开展体育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共赢的集体主义精神。2011年5月,我校初一年级八百名学生在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中,以“激扬青春”为主题,表演动作大方自如,方阵变换巧妙自然,场面壮观,气势宏大,受到市里领导和全体参会人员的高度赞誉。五是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这些活动逐渐规范化、常态化,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教育形式。

(三)实践活动常态化。

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秉承“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校德育处、团委每学期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校素质教育领域,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机制,围绕学雷锋活动开展了以下主题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诠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真正意义。

1、组织师生开展学习雷锋爱心捐助活动。初一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为山区学童捐一本课外书”活动;组织初三年级毕业生开展“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两年来,共为山区学童捐书三千余册,为母校留书一千二百余册。近两年为灾区、为患重病的学生共捐款五万多元。

2、开展扮靓承德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学期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开展“扮靓承德—我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做贡献志愿服务大行动”活动。志愿者清理桃李街卫生死角,擦拭道路护栏、垃圾箱,铲除街道两侧墙壁、路牌、广告牌上的小广告;到公交车站点帮助搞卫生;清理武烈河河床的垃圾,投身“保护母亲河”活动之中,为承德争创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开展“善行”在身边的活动。学校成立“校园志愿服务岗”,每天上下学期间,学生志愿者协助交警保障学生安全通过路口;在校门执勤的志愿者主动帮助家长接送受伤的学生上下学。初三、六班学生常浩然同学因病发育不良,自 8

己不能自理,处处需要有人照顾,六班学生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几年如一日。

4、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实施爱心行动。每年儿童节,校团委组织少先队员为孤残儿童捐款,带着慰问品到狮子沟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每年“重阳节”组织全校师生为大石庙敬老院老人捐款、带去慰问品、表演文艺节目、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受到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的高度评价,这项活动开展以来从未间断,已经坚持了20年。

5、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如“热河烈士陵园”、“大石庙敬老院” 建设,充分利用其资源,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继续搭建“家长学校”平台,积极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营造适合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全员德育、全境德育的工作新机制。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在活动中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雷锋精神。

五、当前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的看到不足,比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进一步筹集资金,改善办学和办公条件;如何更有效的治理校园周边的环境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申报为契机,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挥已有优势,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的办学眼光,急学生所需,想学生所要,给学生所求,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主体,倾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建设特色的学校文化,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早日实现“办精致教育、创品牌学校”的目标,为承德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8月31日

第三篇: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细则及措施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细则及措施

1、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一要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观念,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二要优化教学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形成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三要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四要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积极尝试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五要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造就一批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的专家型人才。

2、不断推进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实验。一要加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要根据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积极开展实验工作,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排好课表,开齐、上足、上好各科;要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努力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二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要更新教师的课程理念,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技能和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由继承型转变为学习型。校长和教导主任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领导和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既要听课,更要评课,还要善于总结经验。三要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课程改革实验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

3、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要加强学校教研组管理。继续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学校各教研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恰当安排活动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和基地。备课组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一次活动都要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二要加强学科备课组管理。学科中心组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在教材教法、练习测试等方面加强研究,有效地对全市学科教学进行指导。三要加强各科组管理。各科组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四要加强学校教导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导处工作,不断完善教导处检查制度;要加强教导处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管理效能;要加强教导处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考试检测等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力度。五要改进工作作风。教导处要经常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优秀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

4、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一要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按照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六个优化”及“新、精、活、实”的区域性特色要求,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

教学方式。二要确立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四要积极尝试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把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纳入学科教学的能力目标,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基础能力;要致力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认真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五要继续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认真分析个案,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大力推广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5、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认真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教材等,切实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开设率,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

6、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实现由甄选式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由仅关注结果的评价向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的评价转变,由单一的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转变,致力形成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7、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达标考评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应围绕课堂教学达标考评工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考评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二要继续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要按照上级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各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新上岗教师的关心和培养,多听课、多指导,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并逐步走向规范;要继续认真组织新课程培训,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8、认真开展各类评比活动。一要继续组织开展评优创先活动。组织开展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评选、优秀命题竞赛等,鼓励教师脱颖而出,教导处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操作程序,把握好各个环节。二要进一步加大名教师培养力度。每三年开展一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评选活动,形成名教师培养梯队,做好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不断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对已被命名的优秀教师,要加强考核力度,促进优秀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9、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加强课堂教学,切实开展“磨课”活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切实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开展经常性的随堂听课、随机抽测,并加强教学质量的分析、反馈工作,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对中考改革的指导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指导教师做好复习;加强对非毕业班及非考试科目的教学调研和质量监测。

第四篇: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作者:邓彦 郑丽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7期

[摘要]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不断务实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使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基础更加坚实。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50-01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严重倾向。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诸多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

一、强化素质教育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呼唤

李岚清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就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教育中旧的教育思想的改革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可以说是围绕科举取仕而展开的历史。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是表现在“教”的环节上:1.教学内容未能完全适应提高基础教育对象素质的要求。2.许多教师习惯传统的授课方式。这就反映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也表现出“应试”的倾向。应试教育的弊端再是表现在“学”的环节上: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围绕考试而学。2.多教学生只抓主科,而放弃不列入升学考试范围的科目。3.有的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要实施这种模式,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它要求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训练主线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模式。

(二)强化素质教育是时代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如果我们不能尽早地克服原有教育的弊端,不尽快从体制上、机制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鉴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高校教育就没有坚实的素质基础,就有负于时代的要求。

(三)目前教育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贯彻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传授知识的关系、学历的关系等。不能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惟一手段,只能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应用知识。否则,素质教育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二、强化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勇于创新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给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全国人才发展大会,更强调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如果再不转变观念,素质教育不能尽快实现,就不可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端正指导思想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是要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形式主义。二是树立社会效益第一,教育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教育工作者责任心和使命感,勇于探索,积极工作,创造条件,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这是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目前,从整体来看,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比重还很大,而且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差距很大,老少边穷地区更突出。

(三)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重心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强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是个重要的系统工程,然而重中之重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课堂授课水平,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讲中国历史,要重在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并与现实联系起来,重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四)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加大考试的改革力度

教育实践表明,考试是一根指挥棒,是教学的导向、重要手段,无可否定。近年来,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没有完全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为严竣的研究难题。不仅要改革中小学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真正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忽视了中小学教育这个基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会半途而废,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成了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失去根本。只有不断务实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使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基础更加坚实。

第五篇: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近日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管理规范》集中体现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明显突出了素质教育和师德教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我感慨万分。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江苏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此之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校和家庭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这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严重阻碍着少年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长此以往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讲,是教育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缺陷,就业竞争引发了升学竞争等;同时,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部分社会媒体片面宣传甚至恶意炒作,使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必须清醒认识课业负担过重给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研究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是一种狭隘教育观念的反映。这种忽视全体学生、全民族和全社会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势必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亿万劳动者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

质的全面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前,我省基础教育已经处在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的违背教育规律、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偏离了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看到我们政府能够如此的关心我们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不仅作为一个老师也作为一个家长我都很感谢政府的举动。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非常的开心,长期的压力终于解放了。可以开心的学习,开心的玩。找回属与自己的童年乐趣。

确保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想下面这些都非常重要。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组织部门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情况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规范新闻媒体采访行为,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和报道;监察部门要监督下级政府及其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教育部门要研究提出区域整体推进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认真排查和解决突出问题。各中小学校要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

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

(二)严格督促检查。认真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各地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的情况纳入到对市、县(市、区)、学校的有关评估和表彰奖励中,纳入到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省将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和谐校园等评比表彰中,对违规办学、有严重问题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现的重大违规办学问题进行严格问责,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要切实加强舆论监督,对严重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重大违规事件要进行曝光。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认真核查举报的违规情况,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公众、家长和媒体的监督,为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但是,想要让这项政策落实到实处,并不容易。一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迫切心理,会暗暗的给孩子找补习班,给他们加作业。在我家的附近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对孩子严加控制,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被叫醒学习,晚上要学到十点。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沟通工作了。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的享受到快乐的生活我们老师必须行动起来。还有一些学校,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也可能暗暗的开补习班,或者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我想,这就需要政府严加控制了。也可以让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所有公民来监督。

学习《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我想我必须响应上面的号召。从我做起,从我们老师做好。我想,我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我家附近的那个孩子从学习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下载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数据报送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