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培训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9:5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培训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培训考察报告》。

第一篇:上海培训考察报告

印象华东师大二附中

——赴上海培训考察心德体会

莆田六中许朝晖

2012年4月21至4月30日,本人有幸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福建省莆田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有高级研修班,赴上海培训考察、参观学习。上海市一直处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为我国教育的先行者,在全国一直领风气之先。在本次培训考察中,我印象最深、最震撼的是到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习考察。4月23日一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华师大二附中,这是坐落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成员单位。走进校园眼帘的是一个雕塑,让人油然生敬,知识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各个功能教学楼:教学楼、科学楼、信息楼、国际部、艺术楼、行政办公、体育馆、游泳池、食堂、宿舍等,总建筑面积50879平方米,为学生的六个百分之百提供了保障。一路走下来,学生个个脸上浮现的是自信,是朝气,在他们欢快的步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是东升的太阳。他们课后自由的组织社团活动,欢快的去创造自己的天地。真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心里也有点羡慕。我们一行参观了校园环境、各功能室、荣誉展厅等,桂花的清香充斥着整个校园。大家为宽敞、整洁的校园环境所陶醉,更为教学设备齐全、精良、先进的实验室所震撼。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创建,一路上随处可见“文化墙”和“文化廊”,内容丰富多彩:“社团负责人的介绍、科技知识的宣传、体育精神的发扬„„”。学校的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了育人的工具。课间,走廊上,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读书或轻声讨论着,见到老师非常礼貌地停下问好,良好的素养确实让人折服。以环境育人、氛围育人,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把学习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教育乃是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也许就是这样吧!

之后,我们听取了带队校领导关于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介绍。该校占地155亩,学生1300多名,128位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2位,国家级骨干教师12位。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发展历史上,有过两次腾飞。自1958年建校起,二附中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高,1963年一跃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实现了二附中办学史上的第一次腾飞。第二次腾飞始于被教育部命名为部属重点中学的1978年。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二附中率先在中学教育领域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出了一批名教师,一批好 1

学生。二附中的学生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中摘金夺银,并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精神。自1991年至2007年,有20多位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荣获了19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有7位学生分别在第51届、52届、53届英特尔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中获8个奖项。最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学生入选国家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被誉为“金牌学校”。近几年被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录取的学生超过我校毕业生数6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二附中正在酝酿着第三次腾飞。东迁浦

东高标准现代化校区后的二附中,将依托华东师大教育科研和张江高科技创新人才群体的优势办学,积极探索青年英才在中学阶段的成长规律,发现并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最大发展。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认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改变将孩子的宝

贵时间全数消耗在应付考试的状况,以培养真正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人格的未来建设者。“学生好比大豆,考试是把大豆压成豆饼,而创新教育,是让大豆发芽。”当初面对担心学生科研分散精力、影响学校升学率的老师们,何晓文用这样生动的方式解释创新人才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校成立了一个科技创新试验班,每位学生像大学一样有人生导师和课题导师,意在将全面素质教育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拔尖人才,同时探究中学与大学衔接教育的模式与规律。更多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生物教师娄维义——娄维义 理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华师大二附中科技首席教师,上海市首批理科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学员,上海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特曼奖”大陆教师首次获得者说,“中学生做出高水准科研成果的只是少数,获奖更是副产品。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连连获奖,他也因此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工程学术成就奖和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最佳园丁奖。

为了帮助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购置了大量的实

验器材和试剂、药品,总投资超过1200万元;而且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中学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管理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作辅导。学生们“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科技创新基金会”,由学校投入首批资金。在学生选定课题后,学校不仅配备专门指导老师,还提供一切实验条件。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学校经常邀请园区内科学家来校开设讲座,还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为部分优秀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作指导,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入研究所实验室,给专家当小助手。在参观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华师大二附中校园内的人文气息和素质底蕴,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始终令我们感兴趣的是二附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搭建的广阔的平台。通过娄老师的介绍,我们最终明白二附中创新素质教育“六个百分百”的深切内涵。在此我们感受到创新素质教育在二附中不是“纸上功夫”,而是切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冲击和文化上的渲染。

该校六个百分之百的理念:

一、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落实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校开设10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特长;

四、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生在校做100个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强健学生的体魄。“六个百分之百”育人模式是我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都是源于实践,经过了专家和老师的充分论证,学校再组织进行

更深入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操作管理体系,最终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紧接着,在二附中我们听取了娄维义老师《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的讲

座,听着娄老师的讲述,心情始终被激荡着、被鼓舞着。娄老师围绕“这什么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问题,层层剖析,中国传统的文化历史的影响,到对问题的认识:

1、创新素养的涵义,2、关键问题,3、高中阶段是关键时期;再到具体的做法——从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实践,时时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短短的一席话给了我一次巨大的心灵震撼,我突然感觉到,在“大家”的面前,自己显得那样的苍白、渺小和薄弱,从未那样强烈地感到自身压力的巨大。

此次上海之行带给我的有太多的惊喜和震撼,让我心怀感激,学生能成材,主要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努力提高自己,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否则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差距,也不知道自己会去往何方。它却也像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向我解说着人生的道理: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和充分的考虑。我将不断努力前行!

但最震撼、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冲击。

第二篇:上海考察报告

赴上海考察报告

当大家讨论后,决定去上海的时候,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期待···

前往上海的那天天气并不是很好,一路上,车子被迷雾笼罩着,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喜悦之情,带着兴奋,带着期待,经过五六个小时之后我们抵达了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由于长途的车程,感到些许的疲倦,没有和同学结伴去参观别的地方,而是留在旅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便有更好的精力,次日跟着大部队去参观__原研哉设计展.买票踏进展馆,我就被一本名叫<设计中的设计》深深的吸引,以前对设计是什么?对于这个有点抽象的概念过去我的认知度一直不是很高,设计在我的脑海里好像是被蒙上了层丝布。看过书中的讲解及参观完原研哉的展览后,这丝布在不觉中被揭开了。

一、设计是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可以说,没有创造就绝不会有设计。换句话说,创造是成功的设计的前提条件。

二、设计是创作者与别人的共鸣。向导小姐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艺术与设计的区别在于,艺术是为自己创造,而设计是为别人创造。”这话在某种意义上深刻地反映出设计的本质:让别人接受、令别人喜爱、与别人共鸣。当然,几乎没有那种设计能令所有人满意。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由于无印良品太贵,我不喜欢无印良品,但无印良品仍然畅销。一个人远不足以证明一个设计的成功与否,只要能使一个群体接受,这个设计就足以称得上十分成功。

三、设计是独一无二的享受。看完许多展品后,我的内心都会有三步“活动”:愉悦、感叹、再愉悦。很容易理解,第一步愉悦是在为看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展品而愉悦,第二步感叹是在感叹设计师的精巧设计。而第三步的再愉悦就比较令人费解了,经过我长达数秒钟的深思后,我认为我是在为我能有幸来到这里、看到这件展品而愉悦。恍然间,我发现我已经沉浸于其中了,我正享受着那既平凡又伟大设计。

参观完原研哉的展览后,我们又去了东方明珠塔、外滩、博物馆、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去体验真正的上海。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

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这里既有传统建筑的召唤,也有当今时代的大跨度展示。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人民广场以人民大厦为中心,人民公园、人民大厦、上海博物馆为中轴线;人民大厦与博物馆之间辟建有中心广场;轴线两侧设东、西副广场;总面积180.66平方米。中心广场是外方内圆的下沉式旱喷广场,设有发光玻璃台阶式的上海市版图和地下喷泉,彩色花岗石镶嵌地坪。广场四周有36座装有音响的广场灯,四面台阶设有6幅以上海历史文化为题材的花岗石浮雕――“申”、“沪”、“纺织始祖”、“科技先辈”、“和平”、“友谊”。由一副版图、四座花钵和六幅典故浮雕装饰广场,烘托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以体现“浦江之光”的寓意,使广场融入历史文化的内涵。

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公里,两侧商厦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漫步在步行街上,游客们可以充分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表路面全部用花岗岩铺设,一条大理石铺就的“金色之带”汇聚了各类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赏心悦目的花坛,可供查询商品、服务的电脑亭,造型别致、供游客小憩的椅子等。步行街上不时驶过既有现代造型又不失古朴特色的观光车,力求处处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

为期四五天的艺术考察,在我的不舍中落下了帷幕。在很多人认为本次考察中,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收获,但对我来说,意义深刻,受益匪浅。

从古到今,每一件事物随着时间的洗礼,不断地快速发展,但原汁原味的旧上海,却早已成为过去。只能凭着外界的传播,获得信息,来加深对它的印象。我们该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它,解剥它。美也能形容得这么具体。原始在于它的本质,那颗纯朴的心是永远不会老,不会变。依然这么美。美得脱俗,美得可贵。自豪之心,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地在作怪。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心里默许着设计师可歌可泣的创作。繁华的南京路,高雅的博物馆,每一处不让人记忆犹新,留连忘返。

通过这次实习,不仅长了见识,开阔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搜集了很多资料和设计素材,了解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得到了提高,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此次考察,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平时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与现实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文化修养;积极自觉地去参加各种实习考察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培养自己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在学习中,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三篇:上海考察报告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2015上海-苏州艺术设计考察报告

专姓院班电E-mail

业 艺术设计学

牛龙龙 系 级 话

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2012级艺术设计学 *** 1524028068@qq.com

朱占忠 2015年5月6日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二○一五年五月制

上海-苏州设计考察报告

——理想之都

考察时间:4月13日---4月29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目的:开拓眼界、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2015年4月13日开始,在白老师和朱老师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上海-苏州为时半个月的外出考察。对于我们艺术设计学的学生来说,外出考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接触与新疆不同的城市,感受一个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冲击,让我们的眼界不只局限于新疆的风土人情。在上海可以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现代建筑的宏伟,感受一个发达城市的前卫设计。这次珍贵的上海、苏州的考察让我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新知识,而且也收集到很多有用的资料和文献。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在此对考察的收获和感受进行如下汇报。

一、同济大学

在考察第一天,我们走进了两所所不同的大学,就像走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我们首先参观了通缉大学,这是一所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百年高校,它是一个建筑学和规划都很强的学校,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学校所特有的结构试验室,里面就如同是一个大型的设备加工场,而在门口放置的各种结构的建筑模型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在这个实验室里,你可以把自己的构思和创意付诸实践,而不至于永远停留在理论的高度。

作为一个以建筑学闻名的学校,同济大学文远楼更是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走在文远楼,我们发觉不论从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的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听一些老教授说,文远楼好就好在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可见设计者的苦心和周到。

这里还是一个被绿色覆盖的学校,在这里拥有这和新疆不一样的植被和树木,我对这些不一样的植被一一做了照片记录。

二、田子坊。艺术区、东方明珠塔

第二天的第一站走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世界——田子坊艺术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海的艺术家也走进了同一个地方,在田子坊的小角落里,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近代建筑,仿佛

让我走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上海,我觉得走到一个地方,吸引人的并不应该是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恰恰是这里的一些旧式的弄堂和老房子最能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东方明珠塔,浦江两岸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高楼林立、街道纵横、长桥卧波、车水马龙、百舸争流的都市景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天色渐暗,看着美丽的霓虹和各色灯光鳞次栉比亮起,让我们们一再惊叹。

短短几个小时,外滩和东方明珠用历史与时尚为同学们展现了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大上海。

三、上海博物馆、当代艺术馆

走进上海博物馆,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宝库。在里面我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美绝伦,以至于在这里停留了很长时间,在这里让我对于中国古人的高超冶炼、铸造技术都叹为观止,这些近两千年的青铜器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肯定与诠释。其造型繁复,每一件的纹饰都独一无二,正是这些东西是在默默的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在玉器馆里也让我感受颇深,玉器也是中国历史的一种见证,因为他们历经沧桑而愈发美丽,中国人一直对玉石钟爱有加,并不是因为其稀有价高,而是因其温润、缜密等自然属性引发的不同意义。中国人相信其具有攘除灾祸、祛除不详的能力,孔子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忠、和、信、天、地、德、道”。

当代艺术宫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展馆,整个建筑与外部空间融为一体,在楼间的坡道上,可以从不同方位欣赏,给人不用的视觉感受,建筑顶上错综复杂的水管电线,给力这个建筑另一种趣味。当天有一位国外的艺术家的雕塑展,在他的作品上,我看到了不拘一格的粗犷,同时也看到了其粗中有细的艺术功底。他的雕塑、绘画,都极其简单、线条流畅、形态凝练,他的作品也使用了中国的水墨,虽然没有中国水墨的意境,但却有西方绘画的形神。石膏、铜、玻璃、大理石这些西方世界的材料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中的禅意和虚实相生的诗意。

四、宜家家居

在宜家作为瑞典家居风格的引导者,是应用简约风格的崇尚者,在宜家里面,首先让我感觉到的是材质的简单,通过几种简单的材质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这样的作品,可以让人们的家居之中极大的减少空间的浪费,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家的感觉,温馨、舒服。

在整个宜家里面,其内的导向引导是非常科学的,虽然让我们置身在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之中,但是整个地方从一楼到二楼都是围绕一条主路来进行。围绕路线走下去,你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地方,而其中的家具和饰品也都是非常精美实用,这种简约风格永远都是一部分快节奏人生活的追求。

五、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成功将现代社会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时代化融合下的创新。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由贝幸铭及其事务所设计。新馆最终选址在苏州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当查阅了关于贝老苏州博物馆新

馆设计的相关资料、报道后,对于贝老贯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观、自然观、发展观甚是敬佩。而这种反映在旧建筑改扩建设计中的尊重、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正好映射出作为东方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当众多国际著名设计师在中国做项目时,却在认真地研究“本土化”。现代设计若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内涵特征,必定要从环境、建筑布局等诸要素中寻求传承与突破,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成功体现出了两者的融合,希望这种设计创作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考,还有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

几天时间匆匆而过,虽然考察短暂,但是大家都感受到了很多有关学习之外的东西,对于建筑和设计方面等有了一定得新的认知。此次考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以后的设计有着积极的作用,开拓我们的设计思路,使我们更加大胆的追求创新,不断的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作品。通过考察,开阔了我们的艺术视野,不在仅仅局限在自己小小的狭窄世界里。让我们更真切的学习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设计特征,世界在进步,设计在前进,此次实习重在培养我们自己的设计素养,让我们懂得发现美,找到美,感悟美,凝练美。

第四篇:考察报告(上海)

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玉林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根据公司计划安排,我们于7月3日至9日分别到上海、无锡、华西村、周庄、苏州、乌镇和杭州进行了考察。通过几天的考察参观学习,我们亲身感受了华西村和乌镇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和乌镇稳步发展两个不同的先进经验,亲眼目睹了华西村和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一边是休闲宁静的乡村生活。双方的巨大发展变化不仅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深思,触动很大,感受很深;双方的发展经验,让我们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将考察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华西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华西村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经实现了“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中心村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八有”(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信有手机、行有好车、路有大道)的幸福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吴仁宝老书记在其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书记,华西村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村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要有一个无私奉 献、信念坚定、能领着农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好带头人。

2、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文化建设一起抓。华西村在全力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臵,把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并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效果。他们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分五统”、“三化三园”、“一棚四馆”、“五条标准”、等简明扼要、易于记忆、通俗易懂且针对性、操作性又极强的发展思路,并将其上升到一种特色文化来建设。其中:“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算富;一村富不算富,全国富才算富”,“家有黄金数顿,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等虽然十分朴素,没有豪言壮语,但很能感化人、感染人、影响人。1985年,他们就提出了“六爱”教育,1988年就成立了国外没有、国内唯一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1989年就编写了“华西村歌”,1995年就编写了“十富赞歌”、“十穷戒词”,此外,他们还组织成立了“特色艺术团”,自编自演各种寓教于戏的节目,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个别“不想户”,他们还专门开办了“双扶”培训班,包吃包住还发工资,教育意义和文化效应作用十分明显。

3、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实际,从发展本村经济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共同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4、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 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5、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发展了,华西村富裕了,华西村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华西村才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华西的村民不愿做市民而更愿意做村民。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并实现共同富裕。

二、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走进乌镇,如同走进了梦境一般,古街,小桥,流水,青瓦房,茅盾故居……一派清末民初时的江南水乡景象。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乌镇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深知古村古镇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在开发古镇的过程中,不仅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它 的原貌、文物和韵味,否则将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为做好古镇的保护工作,他们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在恢复原真性上下工夫,将修复目标定位在100年前,对重要厅堂、典型民居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恢复了原貌,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乌镇第一个把所有矗立在古镇上的高低压线路和通信线路埋到了街下,铺设地下排污管道,出资为老街上居民每家每户装上抽水马桶,对所有河道进行大规模清淤。这些着眼于长远的保护措施,成为古镇开发的典范而备受各地专家推崇。乌镇旅游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将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镇保持了原生态的古朴风格。

2、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为了加快乌镇旅游的发展,桐乡市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管委会合二为一,具体实施景区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如对全镇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安臵,将全镇民房进行统一征收并对全镇资产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和开发经营,原来民房的户主除在别处能得到一套新的住房外,他们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留下来参与整个乌镇的经营活动,负责接待游客的住宿、旅游、小商品出售等,工资由公司统一发放。

在乌镇,集体的管理几乎包括这里的所有行为,管理得非常细致。比如商业:酒吧布臵在街端头,尽可能的减少声音对景区的影响;沿街的商铺出售的商品各不相同,商品统一标价,没有恶性竞争;游船统一管理,分为公交船和游船两种,各司其职,也不存在竞争;游船行驶全靠人力,运行李的用电力,完全没有马达声;导游不能使用扩音器;河里的鱼不能抓等等。

为了彻底恢复古镇原貌,管委会专门建立了近1万平方米的两个旧石料、旧石板仓库和一个旧木构件仓库。景区里的现代化设施均被隐藏起来,就连空调外机也用旧的木条封 起来。这种“以旧修旧、以旧修故”的做法,被其他古镇纷纷效仿。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旧、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开发创新,为全国首创,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3、充分挖掘古镇的文化底蕴。乌镇在展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共性的基础上,突出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现在乌镇不仅有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立志书院等体现茅盾早期生活的重要景点,还争取到了茅盾文学奖回故里颁奖。与此同时,乌镇还推出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节日“香市”,请来年久失传的皮影戏老艺人,将早已停唱的乡土花鼓加以发扬,重新恢复三跳、拳船表演、高杆船表演,把蓝印花布、酒作坊、糕点作坊等有机组合成传统作坊区,让古镇充满了生命力。

4、持续有力推进市场营销。首先,乌镇有自己鲜明的主题形象,如将古镇景区的众多景点“集体打包”,以江南水乡的品牌形象统一对外宣传;其次,不断推出吸引公众眼球的文化节目。“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的共性。而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则是乌镇突出的个性。在全方位的宣传战略上,乌镇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上海、杭州、苏州三地,在电视、平面及网络等各种媒介上频频推出“原汁原味”及“深厚文化底蕴”的乌镇。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乌镇仅用了半年时间,却取得了一般景区推销10年的佳绩。现在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三、几点启示

1、统一规划、统一拆迁安臵、统一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来源是成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注意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村庄 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设则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实施。

2、以政府(集体)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是成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有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比如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又要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

4、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 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四、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华西村和乌镇的发展模式带给我们很多好的经验和思路,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长效机制问题。不可否认,吴仁宝老书记对华西村的巨大贡献,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村逐步发展壮大,规模在日益庞大,华西村合并了周围的10多个村,村党委现有31个支部,38名副书记,14个常委,10多名候补委员,村集体下设了50多家企业,人员结构和组织层次也在日益增多。老书记在华西村担任了48年的书记,个人影响力、控制力应该来说是深入人心、举足轻重,但是,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个人的影响力和威信力在一些地方被过分的强调,当个人的控制力远大于一个群体的控制力之后,这是不正常和不合理的现象,一旦老书记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存在后,华西村是否仍然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以前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个人、集体和私营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华西中心村和大华西村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否会有所爆发,老书记培养起来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是否有能力驾驭这些复杂局面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我们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建立一种更加长效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来保障,更多的应该体现出制度的、体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决策能力。

2、激励机制问题。目前,华西村成立的5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老书记的子女或亲属,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终究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一旦老书记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存在后,如何来保障村支两委成员的正常、合理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如何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 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既保障村民集体的利益不被侵犯,也要保障好村支两委成员正常、合理的经济待遇是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不至于因为村级换届工作让一些村上干部的辛苦和努力付之东流,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虚浮问题。不可否认,华西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经验,也已经被大量的表扬和名誉所包围,要经受这样长期的侵蚀,常人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但像华西村这样不断提升“天下第一村”的标准和内容的现象,却值得我们警惕。比如,华西村早就造就了“天下第一村”的美誉,但不必创造“天下第一”的“钟王”、“鼓王”、“龙王”、“石牛王”、“喷泉”、“健康体检中心”、“美食营养中心”等,不必创造“天下第一塔”、“天下第一长廊”、“天下第一巨龙”、“天下第一东湖社区”、“天下第一塔群”、“天下第一世界公园”等。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但不必创造“天下第一科技农业大棚”,创造天下最大、最小南瓜、大牛、大猪、大羊等。可以建设部分现代办公场所,但不必建设名列世界第15位、共74层、328米高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这一中国及至世界农村的一大标志,造成农村不象农村、城市不象城市的现象。不必感慨“不仅前面没有标兵,而且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少、越来越远!”

4、环境问题。华西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我们有目共睹,但华西村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也不容忽视,作为农村,其山清水秀的田园景色正在发生变化,华西村正在承受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型的毛纺厂、钢板厂等工业企业的相继建立,企业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当地环境有恶化的趋势,空气混浊、水源变差,这对我们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应该也是一个警示。我们认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 更应该学习乌镇的发展模式,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高起点建设,以人为本,更多的应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注重人居质量与自然和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5、企业文化问题。我们公司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或者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都已经拥有相当的规模,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企业也已摸索总结出来一些很好、很科学、很有自己特色的发展理念,如“国家之上、企业发展、员工幸福、客户满意、伙伴共赢、环境和谐”的六方利益兼顾理念。又如“先做人后做事,先管自己后管别人,先国家后集体”的员工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再如,“管理上水平、经营增平台、素质有提高、收入要增长”科学发展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能起到十分明显推动作用。为此,建议我们公司在全力推进投融资等各项工作的同时,将企业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臵。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上海、杭州考察报告

上海杭州学习考察报告

新年伊始,经过两天的春训学习之后,在公司的安排下,2017 年2月9日—12日,赴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上、浙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大城市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同时也让我们深思,上海、浙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将我本人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在高铁的急速飞驰后,感受中国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改变,感谢背后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首先,我们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在这里,有数不清的著名建筑,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来到上海的第一站是中共一大会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地,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一幢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让我们感受上一辈建设者的智慧,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建筑的美丽。

上海老街《田子坊》,有着老上海特特的风土人情和设计来源,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咖啡馆,这里居然还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让本来废弃的建筑再一次重生,绽放出更大的光芒。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座超高层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其设计高度632米,更是当今世界第二高楼,被雄伟震撼的同时,也想到这样的建筑要考虑的因素之多:地基、支护、结构、电梯、脚手架、钢

结构、幕墙、防风、抗震等等,BIM技术在本项目的运用更是值得我们这些建筑者学习的模板。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巨轮前行,世界最高建筑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建筑高度不免也代表了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上海外滩,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风格迥异的大厦,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结合,确是经典。

之后来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坐上西湖游船感受其气息和韵味,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怎能叫人不动容,不生怜惜。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融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杭州周边的景色非常之美丽,西湖的水面宁静的设计者、设计师、艺术家等心灵也十分的宁静。凉亭、楼阁、小桥都是西湖的特色,都是设计者创造的灵感。我们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更应该保护这里的景色,保留古代建筑风格,在保护西湖的过程中,以最小干预的原则修复,体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也体现了世界遗产对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时间转瞬即逝,考察就在美丽的享受中结束了,此次考察的目的使我开阔了视野,更让我明白了建筑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建设元素,建筑离不开生活。我学到了身边从未见过的知识,直观的观察了这些

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建筑和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我觉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效果,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巧妙结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

下载上海培训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培训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定稿]

    篇一:外滩考察报告 外滩考察报告 前言:此次外滩之行收获甚多,我想选取比较主流的作品来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一、外滩简介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英文名称为the exotic bu......

    赴上海考察报告

    上海学习培训考察报告 这次,到上海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昌吉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教育培训,经过听知名学者讲座,参观创意园区、中国2......

    上海世博会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会考察报告 2010年6月21日,我们湘南学院07级水彩班全体师生满怀对世博的憧憬踏上了上海之旅。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的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

    上海民办教育考察报告(合集)

    深圳市第四期民办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班赴上海学习考报XXX 序号:70 XXX察告深圳市第四期民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赴上海学习 考察报告 XXX学校 XXX在我心目中,上海是伟大、古老......

    上海K11考察报告

    篇一:香港k11考察报告 香港k11/1881/ manhattan place/国际交易中心考察报告 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河内道18号k11大厦,该楼高73层,地库至4楼属购物商场、9至25层中层部分将作酒......

    杭州上海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8日 考察地点:上海杭州 考察目标:4A广告公司 户外广告 本次专业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杭州,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城市中......

    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第八期教育干部提升素质高级研修班 赴上海考察学习报告 2012年4月,满载着对教学知识的渴望与希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现在想想,去的时候貌似是轻松的,......

    上海实习考察报告

    认识实习考察报告 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学院组织我们去上海,苏州,杭州实习考察。我们带着无法平静的心开始了我们八天七夜的认识实习考察。 苏杭之行 在杭州之行的两天半里,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