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向哪里发展
体育课向哪里发展作者:吴根跃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其 “以书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以本地本校的特点与 器材条件,选用教材,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改变组织教法,积极的并作以更深的探讨。
关键词:体育兴趣、组织教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为发展
前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学生进入处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在生理方面,此时期初中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学校体育的现状
㈠全国的形势现状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㈡我校的现状
我校为偏远的乡村中学,条件比较的落后,比如说,我们全校有18个班,2名专职体育教师,班额又大。这样无法上表准课。
另外,器材上也比较少,共有4个篮球、1对半篮球场,2个排球、8对羽毛球拍。常用的乒乓球,学校没有一个,跳绳是不少。这样的器材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够学生练习的。当前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
传统的教学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评优、毕业等,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这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所以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提出
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汇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学校的体育课的发展
体育课也是随着体育制度的改革而进化的。开始为“放养式”教学,为“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况。课没有开始,没有基本部分,没有结束部分,只有上下课的铃声,不见老师的身影。学生什麽也没有学,也没有什麽兴趣。后又有标准式,老师大规模讲与专业性强的知识,传授学生,用训练专业队的手段训练中学生,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大下降,学生又吃不了苦而不参加体育训练,不上体育课。再来为“开放式”教学,开始部分利用电视、vcd、使学生从客观上接触高技术,在锻炼中加以体会,掌握,运用。基本部分模式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
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它最大的优点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后又有互动教学法,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和,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步骤:预习---提问----解问—练习—总结—复习。具体的是老师备课,提问是课堂的开始,解问是准备部分,练习是基本部分,总结是结束部分,复习是课外活动对内容的练习。而今天又提出“羊不放不肥”的放养式教学,只是多了老师的身影。
对于我校来讲,班额大,器材少,场地小的特点,只有多用一些集体的练习项目,比如武术、体操、田径等,然后再教少数学生,带动多数学生去运动、去训练,以一种集中又“放养”的教学模式,并发挥学生的特长,以推动新课标的进程。
具体的作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树立自己的形象,爱学生、关心学生,要学生“有话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师生要打成一片。初中的学生个子比较小,我们就降低了篮球架的高度,使学生能够投得进、够的着,增加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有兴趣。我们在个别授课时,找一些项目,比如选一些学生练习篮球,从开始到结束的只教他们,而其他不爱这项活动的学生观看、体会其快乐。后,再让他们同教会的同学学习、交流。改变了以前的教法与组织。
体育课要向何处发展?
我认为所有的课的教学模式都应为了学生,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课不论那一中模式都是可以的,并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尽自己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99年1、4期)
2、《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作者:吴健
3、《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作者:周登嵩
4、《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作者:蔡建波
5、《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作者:王英武
6、《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在哪里?》
7、《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作者:刘安剑
8、《互动教学法初探》作者:胡聪
第二篇: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曾几何时,浙江民办中小学是全国民办教育的标志性旗杆,即便去外省招生,照样能吸引生源无数。然而,近日问世的一份《浙江省民办中小学办学现状的调研报告》,却将浙江民办中小学最新窘况暴露无疑:近6年来,全省新增完全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不含民工子女学校)43所,但同时却有33所纯民办中小学相继消亡(详见本报昨日C6版)。
而据记者了解,仅以杭州为例,经过去年的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原有的29所国有民办学校中,18所转公办,仅有11所转成民办。民办中小学在数量上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前天,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还就此专门召开研讨会,众专家在寻找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症结”的同时,也为发展优质民办学校出谋划策。
稳定师资需政策扶持
据调研报告统计,陷入资金困局已成为浙江省民办中小学的普遍现象。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优质师资流失。要留下老师,提高待遇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现阶段至少有占总数60%左右的民办中小学,教师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公办学校。
如何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其实浙江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办法。据记者了解,绍兴所辖的民办幼儿园老师,现在每年每人能得到1万元政府补贴;2001年,台州市政府发文规定:凡被评为国际级、省级和市级优秀学校的民办教育机构,每分别按使用教师的2/
3、1/
2、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给民办学校贴的标签是“非盈利性学校”,却又缺乏公共财政支持,更不像国外有捐资办学的传统,“以生养校”成了国内大多数民办学校的运营格局。简单来说,民办学校老师的待遇只能依赖学生的学费。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永昊就提议,在民办学校面临资金困局的当下,是否可以尝试鼓励优质学校取得合理回报?前提是“优质”,回报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以便民办学校有更多资金投入持续发展。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的公共财政支持。当然这钱应用于学校发展,绝不是给学校的投资人。
办出特色才能优质优价
当然,在一些民办中小学相继消亡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仍有一批优质民办学校是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放弃让孩子免费读公办学校的机会,为了进这些名牌民校不惜打破头?因为这些民办学校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包陪庆(包玉刚先生的女儿)最近在上海办了所新学校——包玉刚实验学校。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在浙江也办一所。她回答,这所学校以外语为特色,完全采用国外教学模式授课,上海外企多,外籍职工更多,他们希望孩子接受纯正的英文教学,所以这样的学校办在上海才有优势。
她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是她的亲身经历:儿子小时候在英国伊顿公学念书,她想让儿子学中文,可学校没有中文课,于是她向学校提出,专门请一位中文老师,学费由她负责。令
学校没想到的是,10年后,学中文的孩子越来越多,中文课成了这所著名私立学校无可替代的“优势”。
有了优势,何愁没有出路?
自主招生多些成长空间
解决了师资,有了办学特色,接下来就是生源。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杭城民办中小学校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给我们更多招生自主权。
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说:“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不能进行招生考试,这一规定有相关法律条文,应遵照执行,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杭州所有民办学校统一电脑派位的招生方式值得商榷,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对私立学校或民间学校招生进行强制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的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应尊重、不要强加限制,不应管得过细过多。但恰恰某个公办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却准许它百里挑一,推荐优秀学生,在优生中再电脑派位,我觉得有失公平。”
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说:“从全国看,电脑派位在杭州实行得最彻底,全国其他地方纯民办学校招生很少用这个办法。这个方法或许是考虑大多数家长的利益,但我们学校的情况是,每年到学校来咨询的几千名家长中,绝大多数是不赞成电脑派位的。他们的呼声最直接,他们希望孩子不是靠运气,而是凭本事读书。”
让市场说话,这是民办教育的特色,也是民办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
观 点
萎缩未必是坏事
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民办教育功不可没。浙江的民办教育至今仍然是全国的先锋。但近几年,民办教育市场逐渐萎缩,“先锋”也遇到了全国同行类似的命运节点:入学高峰总体回落,生源急剧减少;教育投入后产出慢,经费渐入困境;公办加大投入后,部分民校优势不明显面临倒闭。于是,“民办会不会全面破产”、“10年后我们将没有民校可选”,不少民办学校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发出了各种忧虑的声音。
但是换个角度看,民办学校的生源减少,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浙江省的公办教育正在快速发展,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且平价的教育。这是教育公平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大有益处。
而淘汰掉教学质量一般的、没有特色的、甚至是不合格的民办学校,留下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毕竟有限,所以,在保障大众教育公平均衡的同时,也不妨放开市场,让民办教育走一走精英教育路线,优质优价,以满足老百姓各个层面的教育需求。所以,今天的民办教育不是要遍地开花,而是要追求卓越,适者生存。阿 蒙
(本报记者 沈蒙和)
第三篇:化工向精细化发展转型
化工向精细化发展转型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化工产品外部需求低迷,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使得化工行业利润快速压缩。今年下半年,我国化工行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将被迫从“重消耗大宗商品”增长模式加速向精细化发展方向转型。
在国家投巨资扩大内需的战略背景下,精细化发展领域将扛起化工发展的大旗。卤矿深加工领域中,钾肥和碳酸锂等产品属于稀缺资源,产品供不应求。化工新材料中,有机硅和工程塑料等领域还处于成长前期,市场需求巨大。农药行业则受益于我国持续的支农政策,新型农药将替代草甘膦成为农药行业中的盈利明星。民爆行业政策壁垒较高,并收益于灾后重建和铁路建设。染料行业集中度高,未来国家对纺织服装的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今年四季度,化工行业经营十分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石油价格高台跳水,化工产品价格紧随其后,而原料库存成本依然处于高位,导致企业盈利空间急速下降。其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突然加剧,导致下游需求观望情绪激增,需求迅速进入低谷,价格受到持续打压,甚至出现成本倒挂现象,企业盈利难上加难,导致众多化工企业选择停产限产。
第四篇:体育课
深圳大学研究生答题纸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成绩
课程名称、代码
年级2011级
任课教师谭沃杰
姓名江玲
学号2110210116
时间2011年 12月
深圳市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状况及实施效果分析研究
——以南山区荔香中学为例
1.前言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6年12月23日在京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强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经济特区,其文化有着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特点,教育的发展更是深圳市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市以著名的“深圳速度”在教育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的荣誉称号。南山区作为深圳市乃至全国教育改革的首批示范区之一,以素质教育的旗帜引领教育改革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2002年成为广东第一个教育强区;2009年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市、区)”。本文主要从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管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对荔香中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体育组组长、9名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荔香中学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管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2.2研究方法
2.2.1观察法:
亲自到深圳市南山区内对所调查的荔香中学进行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
2.2.2访谈法:
向有关专家(深圳大学谭沃杰老师)进行咨询,对荔香中学的体育工作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荔香中学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教师现状、学校体育教学设备、体育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等。
2.2.4文献资料法:
收集网络、期刊上的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2.2.5综合分析法
3.研究结果
3.1体育管理
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面对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身体体质逐渐下降,也更加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体育在新的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受关注程度日渐提高,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于体育工作的认识也有大幅度的转变。通过对荔香中学的体育教学组组长、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和解决好素质教育与应试考试之间的关系的难题,在荔香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仍是排在主要学科教育之下。但无论如何,荔香中学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的实施是持比较重视的态度,并且各设立了相关的体育管理制度。首先学校体育经费的补助和体育场地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学校每天和每星期都会有专门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学校也相对关注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待遇,但是体育教师在地位和福利待遇上与文化科目的教师相比差距很大,严重的削减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的体育教学。
3.2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
荔香中学拥有400米的大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单双杠、羽毛球场、网球场和爬梯等。其中室内有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和健身房。羽毛球和网球在本校师生具有优先使用权的条件下同时对社会开放,而健身房供专业队训练使用。荔香中学的场地设施在各项指标上远远超出《标准》中对学校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所要求的标准。由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好等原因,学校篮球场人数相对较多,而较少学生到室内的网球、乒乓球室运动,这些室内的场馆主要供应校职工活动锻炼,并对社会免费开放。这样的安排使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充分共享,达到体育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荔香中学全校共有36个班,9名体育教师,即平均每4个班共用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数量占全校教师数量的10%左右。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为12节课。该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体育教师年龄分布尽量均匀,学历以本科为主,体育教师们基本都有运动专项。由于南山区每年会有田径、篮球、足球的比赛,所以这三个专项的教师需求相对多。通过访谈可以发现,一些体育老师还是有继续深造的意愿,希望通过更深一步的学习,更新学科知识与能力,提高素养,以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
3.3体育课程开展状况与实施效果
3.3.1课程概况
荔香中学每周有三节体育课,单节课时长45分钟。《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荔香中学开展的项目有田径类(跑步、跳远、跳高),球类(篮球、铅球),趣味类(跳绳),基本类(高抬腿跳、蹲起运动、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通过不同项目类别的开展,将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学生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中,逐渐促进其身心健康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荔香中学,学生在校三年会有一个系统的关于体育教育的课程总体框架:初一年级基本动作学习;初二年级逐渐加强训练强度;初三年级以体育中考为目标加大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式的课程安排相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目的性。
前5至10分钟:准备热身,教师介绍本节课任务;中间10至25分钟:课程内容;5至10分钟:放松活动,总结。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调整学习内容及层次,从重“教”转化为引导学习练习方法,多方面拓展学生的能力培养。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大纲、教材、课案实施、学生学习”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3.3.2考核方法与达标情况
过去体育课学习成绩高低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考核成绩,一些天生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很轻松就能考及格甚至高分,所以上体育课出勤率不高、练习随便、不遵守课堂纪律、考试时没有全力以赴,但最后体育课学习成绩也较高;而一些学生上课认真、勤学苦练,但由于先天不足等原因,成绩却不很理想,有的则逢考必补考,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前者不思进取,身体素质提高不快、甚至退步,后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打击,造成强者不强、差者更差的局面。而新的考核方法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加入了出勤率、迟到早退现象、进步幅度三方面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学生运动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这极
大地提高了素质基础较弱的同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新的考核标准下,他们只要练习认真,也同样可以拿到高分,这部分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努力练习,身体素质也得到提升。另外,原本身体体质较好的同学,就算运动成绩获得高分,如果出勤率不高而且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也有可能分数不高甚至可能不及格。教研组负责人称荔香中学学生体育课程达标率基本为90%。数据表明新的考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3.3.3学生上课积极性
在荔香中学里,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相对比较轻松自在的体育课,受到了同学的追捧,上体育课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在体育课上,大多数同学都会认真的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跟着体育老师练各种需要的体育项目,随老师的指导去完成各种教学和游戏内容,或者尽情的去享受体育老师给予的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荔香中学的体育课气氛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很活跃,大多数学生都会很热情的参与体育老师为他们安排的教学活动,课上同学或者认真跟随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自由时间上相互嬉戏打闹,基本上一节体育课下来大多数同学的身体都会得到锻炼,学习的紧张心情得到舒缓。
3.4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3.4.1运动比赛
学校的运动比赛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趣味赛等,参与对象包括所有教职工和学生。比赛形式多以班级为单位,不同年级分别对抗。学校没有专业训练队,运动会也只是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宗旨开展的,并没有一味追逐运动成绩。通过运动会等课外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力和承受力。这也是文化课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
3.4.2课间操。
课间操内容包括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在早晨晨读后进行,时长为20分钟。而眼保健操在早上和下午均有进行,具体是在早上和下午的第二节课后十分钟,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虽然进行时间不长,但是每天定时定点,对舒缓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4.3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活动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出发点落脚点都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荔香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分时段分两个模式来开展。模式一:以课间操等形式在早读之后开展半小时。模式二:下午三节课后开展,前半部分是集体跑步,时间是10分钟,后半部分20分钟是自由活动,学校的所有场地和器材开放给学生免费使用。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早上和傍晚分别是不同年级开展,一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开。阳光体育是学校强制学生参加。所有学生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参加融入。不过实际了解发现,阳光体育契合该年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阳光运动虽然名誉上强制,但是实际上强制的成分不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阳光体育的开展可谓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亮色之笔。访谈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表示,荔香中学开展阳光体育三年来,学生体质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体质测试一些重要指标都向好转变,而且是逐年递增。荔香中学阳光体育成功开展为其他学校、地区提供了借鉴作用。
4.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案
4.1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少
在调查中发现荔香中学的体育教师的分配制是三年轮换制,每个班级三年的体育老师都
会是同一位,但是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本班级体育老师的名字,他们多数只知晓本班文化课程的任课老师信息,明显同学们在课上和课下与体育老师的交流都甚少。在荔香中学的体育课上,课程的进行大多数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主导线,较少见针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来安排课程形式,体育课上不论是教学内容、进行何种活动或者是否有自由时间都是由任课老师的意志和近期学校的教学规划决定,学生更多的只是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较少能表达出自我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学校体育课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教学需求,改变教师单向性传导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基础,体育教师更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思想动态,这样才能更好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学。
4.2少部分学生对体育课表现消极
在观摩荔香中学体育课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同学都很热心并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但仍有较少数的同学以旁观者的身份球场边上坐着,他们或者安静地在看书、发呆,或者只是很热情地与其他学生打闹闲聊,只要体育老师没有强行要求他们加入到活动中,体育课与他们似乎是没有关系的。学生对于体育课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多发生在娇生惯养和体质较弱的学生身上。他们大多怕晒、怕流汗、怕脏和怕累,体质较弱的学生中有些是生理上有缺陷不能适应体育课剧烈的课程运动,但他们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更多的可能是由于心理上的自卑,身体上的弱势时常让他们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处于失败的一方,这让他们不能面对和接受。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将“快乐体育”贯穿其中。另外,学校也可以针对体质较弱的同学的锻炼需要额外开设一些轻慢型的运动项目,例如毽球、跳绳、悠悠球等。必要时体育老师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设置一些体育趣味游戏,让体质较弱的同学的身体在游戏中得到更加合适的锻炼。
4.3缺乏体育特色教学
广东省教育局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对初中生的三节体育课设定的体育课模式为2+1模式,即2节常规体育课、1节特色学校项目课。荔香中学体育课程开展仍以常规项目为主,时常出现的课程内容是田径类(跑步和跳远)、球类训练(篮球、足球和铅球等)和趣味游戏。在临近校运会的时候,会增设跳绳、跳高等比赛项目的练习教学。学生虽然愿意上体育课,但是表示体育课新意不足。若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体育特色项目(例如垒球、棒球、射箭和毽球等)以及相应运动技巧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兴趣,还能逐步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
4.4文化课为主、体育课为辅的错误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和解决好素质教育与应试考试之间的关系的难题,荔香中学体育教育地位仍是排在主要学科教育之下。甚至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培养,使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步缓慢,长期处于一种说重要、做次要、忙不要的状态,致使本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面对类似种种问题,荔香中学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体育锻炼不单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对培养学生智力水平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5.结语
不论各地荔香中学体育教育存在怎样的教学问题,将来要面临怎样的改革,其体育教育都应秉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导学生爱运动、常运动,在运动中寻健康和快乐。在教学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收益。荔香中学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开展着阳光体育,达到了国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在质和量上明显改善了学生体质。无论如何,荔香中学将不会停止对先进体育教育方式的探。
【参考文献】
[1] 禹健,赵伟:南京市市区中学体育课现状调查分析[J],华章,2008
[2] 赵 雄:甘肃省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学探索,2008
[3] 于素梅,毛振明: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教案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2010
第五篇:关于体育课
关于体育课、早操的口令问题
一、早操口号设计
1、班级之间的口号统一好还是不统一好?
我们建议各班分别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口号。寄宿制高中在早操喊口号时经常出现两个误区:一个是内容的简单划一;全校所有班级都共用一个口号,即“一二一,一二一”或者“一二三四”。另一个是形式的过于陈旧;很多学校直到今天还在延用几十年前的早操口号,诸如“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口号包含着呼喊者的要求和需求,起着振作精神、统一行动的作用,以上这两种问题不解决,又何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又何谈“与时俱进”?
2、早操口号应该由谁来设计?
早操口号的设计应该由师生共同来完成。
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二者的统一协作相得益彰,在这里能得到最生动最鲜明的体现。例如,理科三班的早操口号为“笑迎高考,我为学狂”,它历经几届毕业班学生的淬炼,包含了心理调整和励志教育的双重内涵,师生们一起讨论通过。这个口号重理性,讲科学;同时也振人心,鼓斗志,是继承和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心声!
3、早操口号以几个字为宜?
早操口号有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等多种形式,从理论上看,这几种形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各班可以自主选择。不过,从实践角度看,寄宿制高中的早操多在操场的四百米跑道上进行,考虑到口号便于掌握和便于呼告的特点,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将两个四字句的口号作为首选的形式。有特点的三字句、比较长的四字句乃至跑操歌,难度较大,要酌情使用。常见的四字句口号有:某某某班,勇争第一;精彩无限,看我某班;目光远大,脚踏实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路在脚下,志在心中;永不言弃,持之以恒;我能我行,我是蛟龙;争分夺秒,勤学快跑;博学笃行,敢做先锋;放飞理想,今日启航;0505(班),闻鸡起舞,独占鳌头,非我莫属„„
二、常用的几种口令
体育口令常见的有三种:
1、怎么发1--2---3—4?
这种口令相对简单共四拍,在跑操的过程中1—2—3—4都落在左脚上。
2、怎么发1--
2、3—4
这种口令相对复杂共四拍,在跑操的过程中口令分成两段,1—2为一段:1落在左脚2落在右脚,3—4为一段:3落在左脚4落在右脚.3、怎么发1、2、3—4?
这种口令比较复杂共六拍,在跑操的过程中,1落在左脚,2落在右脚,3落在左脚,第四拍空,4落在左脚,第六拍空在发121。
4、怎么发语言口令?
以:“坚持锻炼、争强体质”为例。在跑操的过程中口令分成两段或多段,具体是:坚为1,持为2,锻炼为3,4空,争为1,强为2;体质为3,4空。
三、体委如何领喊口号
早操口号宜整不宜散,体委领喊口号是关键。最常见的领喊口号流程为:体委在“一二一,一二一”的常规跑操口令后,高喊“一二三四”(延长音),队列接喊“某某某班,奋勇争先”这类设计好的四字句,喊完后,队列不停顿地接喊“一二三四”(延长音),即为一个完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