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初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精选]
一、填空题
1.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2.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比较教育研究》。
3.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民族性”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4.由于整个斯巴达社会处于一种“尚武”的观念中,因此,斯巴达儿童的初等教育也带有很浓烈的军事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儿童的学习内容上,也表现在儿童所接受初等教育的场所上。
5.1944年,英国设立了 11岁 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课程标准大体上一致。目前,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6.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 门: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体育。7.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校内教师的评价
8.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民主生活”四部分组成。
9.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标准、学历标准、以及资格证书三方面。
10.1989年,法国颁布《教育方针法》,规定初等学校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由 大学师范学院 承担。
1.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2.美国南北战争后,其初等教育现代化完成的标志主要有:首先是义务初等教育的普及,其次,初等教育开始不断地进行改革。
4.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5.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5W—H ”教授法。
6.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念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7.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28节,并兼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三四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1.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 历史学 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3.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5.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方面。
6.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好公民》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教育教材.
7.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转任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8.英国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BED课程主要有“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主要课程”和“学校教育工作体验”。
l色诺芬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2.文字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在产生文字最早的一些地区形成了人类早期文明,学校也最早出现在这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如古代两河流域在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中,出现了“泥板书舍”;在古代埃及产生了宫廷学校。3.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和思想家、“基督教思想之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对中世纪西方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很大。
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7.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三方面。
8.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民主生活 ”四部分组成。
9.美国小学一般不大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认为初等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利安提出来的。
2.古代埃及产生了三类初等学校机构,第一种是寺庙学校;第二种是专为王国官吏的子弟设立的宫廷学校;第三类是政治学校·
3.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世俗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8.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发展学校”·
3.中国宋代出现《三字经》,《百家姓》,同《千字文》一起成为宋代以后流传最广的文字读本,都属于集中识字。
8.美国小举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学监 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1.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2.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民族性”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3.在希伯莱人的观念中,儿童是任性的、粗野的、愚蠢的,因此需要用皮鞭和棍棒不断训练才能使儿童学会服从,就象训练动物那样。《箴言》中说到:“训练马用皮鞭,管驴用笼套,教儿用棍棒”。因为“愚蠢在小孩心中,只有棍棒才能把它赶走。”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从其目标到具体实施办法上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在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上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不断适应教学
与教育质量提高的需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教师的新要求;二是完善教师的人格。
2。法国在1880,1882、1886,1887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法案,统称为《费里法案》.这些法案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的三大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
8英国政府规定小学教师每任教5年可脱产进修一学期,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更是__教师的一种权利
二、简答题
1.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2.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2)工业革命。(3)启蒙思想运动。(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5)近代科学的发展
5.美国初等学校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哪六种阅读技能?
(1)准备技能,主要指熟悉和掌握书面语言所必需的能力,例如识别字形、识记单词、背诵诗歌等。(2)阅读技能,包括正确发音、阅读速度等。(3)结构分析技能,主要指语法现象的掌握。(4)言语技能,指同义词、反义词和比喻的使用等。(5)理解技能,主要指对文章的主题的把握,以及对细节的理解、对信息分类整理的能力等等。(6)信息收集技能,包括理解说明文、会利用标题、页码、作者、目录、索引、辞书等收集资料。
6.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
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
第一,尊重人、自己和他人(在出身、人格和财产方面,应该尊重他人和自己,尊重每个人的思想表达);
第二,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生活环境(消费教育,实施卫生、安全条例,健康教育,环境管理入门,以及人的生活环境和大家的公共财产等);
第三,认识共同生活的规则,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学会担负责任,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班级和学校的公共生活规章制度,如同学友情、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责任感、努力和勤奋工作的意识)。
7.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教师委员会;(2)家长委员会;(3)学校理事会。
8.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第一,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1.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即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这三大使命又演化为五大基本任务。(1)了解别国的教育;(2)认识本国的教育;(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5)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2.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初等教育发展上存在哪些异同?
日本和中国在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中,都广泛地借鉴了欧美的近代初等教育制度,也大量吸收了欧美初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但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两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政府的领导者们试图通过变革,使得日本能够从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他们对变革的态度更加坚决和果断。从1872年开始,日本不断地变换着所学习的对象,从最初学习和照搬法国的学校制度,到采用美国的教育制度,后又模仿普鲁士的做法,以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一种适合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学校制度,并在20世纪初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而近代的中国,清政府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时,采用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策,因此,既受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影响,又保持着原有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使得中国近代初等教育出现了多种性质初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随着西方教育思想和理论传人中国,普及教育思想和国民教育思想同样影响着近代中国,但由于近代中国战争频繁、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初等义务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3.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美国没有正式的、全国统一的小学教育目的。但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概括为(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2)增进儿童的心
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5)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这种编制课程的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法国初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体现出一种对民主追求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要求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儿童,对于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2)在初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学内容大众化和通俗化,使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3)反对歧视,尤其是反对对女孩学习数学的歧视。6.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7.1988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吸引大学毕业生当教师的措施?
(1)重点提高那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教师的工资;
(2)优先提高在规定课时之外又加班工作的教师的工资;
(3)根据工资指数给所有教师提高工资,把教师的工资和退休金都提高25%;(4)采取补贴或奖金形式,给那些下班后留下来辅导学生的教师发奖金。8.根据美国教育家舒尔曼的观点,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1)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即原则性的教学策略,如课堂管理及组织等;(3)课程知识,即对教材与教案的了解;(4)科学教学知识,即因不同学科而异的教学方法;(5)对学生及其特点的认识;(6)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如对教学经
费、视导单位、社区资源等方面的认识;(7)对教育目的、价值和教育哲学、教育的认识。
3.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3.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为①锻炼幼儿的体格。②培养良好的习惯。③发展幼儿的个性。④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⑤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4.简述英国小学7—11岁儿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1)发展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2)发挥作为未来公民及社全成员的积极作用,(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4)发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关系,学会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3.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小学教育目标为:(1)发展儿童身心健康;(2)陶冶儿童优良行为;(3)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4)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5)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6)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3.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
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6.在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儿童的初等教育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1)家庭在儿童初等教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在儿童观上体现为“性恶”论倾向。
(3)初等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读写算。
7.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
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写故事。
2,简述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观。
帕克强调学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儿童去适应学校教育,在学校中,儿童应该处于学校的十心地位,而不是教学科目成为中心。学校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儿童的观察、理解和描述能力。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使每一个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帕克所进行的昆西学校实验巾,儿童成为学校的中心,学校从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尽量提供各种游戏、活动和工作机会.并向儿童提出必要的建议,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经验。
6.简述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第一,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 第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丰富,注重实践性;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在具体内容编排上体现了连续性和顺序性原则。8.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1)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2)设定专业成长日标和行动计划; 3)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4)召开专业考察会议。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第一,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第二,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
第四,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3.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4.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5.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2)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
(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7.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
(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8.19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国民教育部长诺斯潘制定的《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对初等教育学校再次进行重大改革,其中涉及学校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取消留级制度,实行弹性学制。(2)改革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3)建立学科同质小组。(4)调整学习节奏。
三、论述题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概念,即术语的语义问题。例如,在比较各国的教师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涵义.也不能忽视人们有可能以不同的词语表达“教师”的涵义。在英浯中,“tutor”、“master”、“professor”,都有“教师’’的含义,都可以翻译为“教师”。但是他们之间有时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语义的区别。为了准确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现象,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首先向语言学家和分析哲学家请教,在他们的领地里研修学习。,第二个方面是环境,或者说来龙去脉(context),研究人虽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环境”或“来龙去脉”比“背景(background)”包容性更广泛。背景的局限之一是主要指向事物的依存条件.而未把发展演变的事物本身也包括在内。但是对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事物或行新的生长阶段来说,旧事物、以前的阶段也是新事物、新阶段的“背景”。第二,要注间背景的动态性。“background”一词的第二个局限性在于它的静止性,而新事物却往往是在背景的不断变动中成长起来的。第三,要深入地认识背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身处被比较的教育体制中的人对体制和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金,认为,“如果投有这个部分,比较分析就不可能真实”。不深入了解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见解,我们就很难了解改革的原因,很难评价政策的成功与缺失,因此也很难作现象“并置”之后的“诠释’’和判断。第三个方面是“制度”。金认为,制度是观念的体现,稳定而实在。通过对决策机构、实施机构的研究,通过对法规、章程、重要文献的研究,各国的制度是可以认识的,各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分辩的。
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操作”。金指出,由机构和文献体现的制度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操作、实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一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与实际操作有密切的关系。从实际操作中,比较研究者才能获得关手一种制度的最终评价.
2.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当前.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及现实意义,纷纷调整道德教育的思路与策略,形成了全球性道德教育的新景观。各国不仅努力实施国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领导,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和地方道德教育领导管理体制,而且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各国普遍认为,从学校教育和人的培养的历史发展来看,特别从21世纪对人才新的要求来看,道德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忽视。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建设,并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形成一种共同的改革趋向:
(1)目际: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1.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大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插所部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联的,终生鞍育是学习化社会的摹石。终身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标志是法国教育家棵罗·郎格朗的《终生教育导沦)于1965年的出版.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原有的对学习的看法,要求更加注重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要隶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师生关系,要求更新学校的教育重点。它强调学校的学习应更加体现生活性,在教育目标上更加注重发展性、强调学校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词动和利用社会的各种条件和资源.许多国家都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后的历次教育改革中都强调丁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韵构建.美国80年代的高质量教育改Qc也强调构建学习化社会。英国在20世纪末则将扰先发展教育,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设学习化社会怍为实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国策之一.
通过建设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的标准,将英国建设成学习化的社会.1.谈谈如何理解全民教育理念。
全民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多样、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因此有必要扩大并不断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以便能包含下列内容: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1985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 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学习始于幼儿阶段。因此,这需要幼儿护理和早期教育,这些可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对家庭、社区或机构作出安排。
除家庭教育外,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普及小学教育,确保所有儿童的基本小学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并考虑到社区的文化,需要和能力。起补充作用的其他教育计划有助于满足那些很少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的基本教育需要,但这些机会应该达到与学校教育相同的标准并得到足够的支持。
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不一样的,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满足。扫盲计划不可缺少,因为读书识字本身是一种必要的技能,同时也是其他生活技能的基础。用母语扫盲可以巩固文化特性和文化传统。其他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满足:技术培训、学徒„正规或非正规教育计划。
利用一切现有的信息手段、交流渠道和社会活动来帮助传播基础知识,井就社会问题向人们进行宣传和教育。除传统的手段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电视、广播和其他传播媒介以发挥其满足全民基础教育需要的潜力。
全民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00年普及和完成初等教育,提高学习成绩,使一定年龄段的一定比例的儿童达到或超过规定必需的学习成绩水平、降低成年人文盲率等等。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落后、经费缺乏、师资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全民教育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2.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1)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
1984年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且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建议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社会的生活做准备。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
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在于探索科学训练的结构,在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2)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英国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为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政府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和传播技术”。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3)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母语、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是各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都极为重视的课程改革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以来,母语和数学的重视在各国的初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中都得到了体现.
国语等基础课程在日本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初等学校的国语课程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其在整个初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仅仅就其课时量来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例如在1947年、1958年、1977年、1989年,日本都健在了新的课程计划,在这些新课程计划中,国语课的年(周)课时效不断增加,直到1989年以后,才没有递增,保持一定的课时效。
第二篇:比较初等教育学论文
初等教育学院 《比较教育学》论文设计 题 目: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2012年12月23号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属于理科类教学中比较复杂和难度较高的一项工作。这么多年以来,国内外的教育学着总结出了多种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它仍然有,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以此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更加生动、健康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将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差异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目 录
一、摘要........................................................................................................2
(一)问题的提出.........................................................................................3 1.国内的研究............................................................................................3 2.国外的研究............................................................................................5
二、概念界定................................................................................................8
三、结论........................................................................................................8
(一)问题归纳.............................................................................................9
(二)解决策略.............................................................................................9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四、研究方法...............................................................................................5
(一)具体案例分析法..................................................................................5
(二)对比比较法.........................................................................................8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教学需要不需要模式,以及研究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又有什么促进作用等,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认识教学模式,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要素。一个前提是指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特别是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两个要素: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程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1、国内的研究
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分析
在我国,存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中国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数学课程教学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挥。
在我国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现今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
知道: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理解: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会: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 的程度。
熟练: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学数学?我认为,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更应该让他们“做数学”。“做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根本途径。
但这种探索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当前,许多地区已经进行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将眼界放的更宽。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是怎样呢?
2、国外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⑴.日本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形成及内容分析
日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不完全由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大纲中只对各年级要教的内容做了规定,至于每个学年之内的内容如何安排则由教科书编者灵活处理。总观日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四个领域的内容齐头并进,相互配合
从一年级起,数、量、形和数量关系齐头并进。例如,一年级在数和计算领域,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的简易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量和测定的领域,通过物体长度、容器大小的比较初步了解长度、容积的概念,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整数和几时半);在图形领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在数量关系领域,虽然教学大纲从三年级才做安排,但是实际上在一、二年级也含有数量关系的因素,如用加减法算式表示数量关系,加法的交换法则等。几个领域的知识是相互配合的。如认识容积时,教科书中画出一个水壶可容7杯水,一个咖啡壶可容4杯水,让学生比较哪种壶容的水多,在认识容积的时候也认识了数的大小。这种四领域齐头并进的办法,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二)每一部分知识适当划分阶段,分散安排
例如,在数和计算领域,不仅整数划分几个阶段,逐步扩大数和计算的范围,分数、小数也适当划分阶段,分散安排在三至六年级,逐步加深。这样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逐步提高和巩固计算知识和能力。又例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求积方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以安排。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6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圆柱和球;二年级出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组成要素(面、棱和顶),三年级出现球的初步概念,认识球心、半径和直径;四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五年级认识体积的概念,计量体积的单位,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认识棱柱、圆柱、棱锥、圆锥,并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这样分散安排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巩固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例如乘法九九表,先分别教学乘数是5、2的乘法,再依次教学乘数是3、4、6、7的乘法,最后分别教学乘数是8、9的乘法。小数乘除法,先教学乘数、除数是整数的,再教学乘数、除数是小数的。分数乘除法的编排顺序也是一样。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2)、新加坡小学数学模式的归纳及分析
1.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问题解决。
数学问题解决包括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真正的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问题本身。这里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常规的数学问题到不熟悉的情境中的问题直至运用有关的数学及其思维过程进行的结论开放的调查,等等。并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五个互相关联的成分:概念、技能、过程、态度和元认知。其中,概念指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指解决数学问题预期要运用的与内容有关的操作技能,过程是指包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和策略;态度指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元认知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我控制思维过程的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2.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处理。
在课程处理上,除了将问题解决思想融入教材编制中,体现在教材中之外,还另行成册,单独编制训练问题解决的问题集,其中的问题都是基于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以活动形式给出,同时非常强调较高级的基础课题,强调问题解决活动过程.每一项活动前都先指明本活动所用的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如下:
(1)理解问题。①寻找所给信息。②具体化这些信息。③组织这些信息。④连接这些信息。
(2)设计一个计划(选择一个策略)。①描述、表达出它。⑧运用图表或模型。③做个系统的表格。④寻找模式。⑤退一步考虑。⑥运用前后概念。⑦猜测和检验。⑧做个假设。⑨换一种方式重述问题。⑩简化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3)实施计划。①运用计算技能。②运用几何技能。③运用逻辑推理。(4)反思。①检验解答。②改进所用方法。③探寻其他解法。④扩展该方法到其他问题上。要求学生平时按照这些步骤进行解题。
同时,大纲中也列出了建议使用的思维技能的内涵,具体内容如下:(1)分类;(2)比较;(3)推理;(4)分析部分和整体;(5)确定模式和关系;(6)归纳;(7)演绎;(8)空间想像。
(3)、美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1.美国小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学区可以各自为政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2.美国数学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整体来说,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教材内容有:数和运算;模式、函数和代数;几何与空间观念;测量;数据分析、统计和概率;问题解决;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表示;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3.美国小学数学教材还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知识,例如:价格和购物,钟表与时间,旅行与行车时刻表、行程路线,生活用品中各种物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邮资与邮价表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估测、估算,按生活实际的需要取近似值(四舍五入)。在讲授数学概念的时候,美国小学数学教材都尽量利用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背景来引入概念,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解决问题的样例展示
例如,在引入最大公约数之前,提出问题——“Jack有18棵苹果树,42棵橘子树,他想将这些树在花园中种植成若干行,每行树的数目相同,但只种同一种树,在这样的条件下,每行最多能种多少棵树?”在引入最小公倍数之前,则提出问题——“Jack与May在操场跑步,Jack跑一圈需8分钟,May跑一圈需12分钟,若他们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开始跑,几分钟后又可在起点相遇?”这部分内容中国教材是先直接介绍概念和求法,再应用。美国则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概念和求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学得更主动。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形成一套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这是对教学经验的精辟总结。
三、结论
(一)问题归纳
对比中国和美国,新加坡,日本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够总结出:
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的科举制度的长期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历经了许许多多的改革与发展,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旧教育模式的影子。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乃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了艰苦的努力,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来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消除的。因此,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依然存在着不少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这一种模式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初期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广博知识的有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限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积极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等等。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同中国相比,美国的教学方法更加值得我们借鉴,因为美国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能展个性特长,注重合作分工精神。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加之教学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每堂课上(50分钟)教师一般讲得很少(不超过10~15分钟),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有时3~5个学生围成一桌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美国的数学教学非常崇尚合作学习。合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为此教师事先都会帮助分工或者分组,而且是煞费苦心,多种策略划分。例如:按学生的能力、相互关系、心理条件分组;随机分组;学生自选合作者;等等。分完组后,每组各有任务,同时组内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评分时,既重视对小组成员的打分,更重视对整组配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解决策略
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 11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 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是我结合当今教育学家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解决策略:
1、从被动接受模式到主动探究模式
2、从线性传递模式到交往互动模式
3、从“无情无境”教学模式到重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4、从静态封闭模式到动态开放模式
5、从偏重单纯学数学模式到注重学数学与用数学相结合的模式
6、从“君子动口不动手”模式到注重实践活动的模式
7、从简单模仿模式到尝试创新模式
8、从机械运作模式到情感投入模式
9、从评价的裁决模式到评价的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J],中学数学教学,2005.3 【2】 孙为齐,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经验交流,2011(09)【3】日本,阴山英男《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4】陈桂生,《到小学去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2000.10 【5】吴正宪著《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曹培英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致谢
几经修改,我的大学中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完成了!
在论文写就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艾尼瓦尔老师。您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严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广泛的知识存储,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您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和对学生悉心栽培的良苦用心,这对我而言是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此我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学海无涯,自己的所思所见是那么有限,我仅仅只能客观的陈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作简单的分析,远不及老师的高深见地,浅陋不足之处更是显而易见。还希望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第三篇: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1题(2)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奥苏贝尔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答案:A
第2题(2)分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大学教育
B、高中教育
C、初中教育
D、小学教育 答案:D
第3题(2)分
对学习的解释着眼于外在的、可观擦到的行为,而不是内心的心智反应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理性主义学习答案:C
第4题(2)分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答案:D
第5题(2)分
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答案:D
第6题(2)分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学生 答案:D
第7题(2)分
“程序教学”模式是由谁推广发展的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罗杰斯 答案:C
第8题(2)分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学习属于
A、自主学习
B、探究式学习
C、合作学习
D、分组学习答案:C
第9题(2)分
我国考试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科举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和征辟制
D、举荐制 答案:C
第10题(2)分
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教育政策 答案:A
第11题(2)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答案:B
第16题(2)分
根据考试目的可以将考试分为
A、个别考试和团体考试
B、测评考试和选拔考试
C、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 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手段
C、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答案:C
第12题(2)分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主动学习
D、自主学习答案:A
第13题(2)分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A
第14题(2)分
学校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A
第15题(2)分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学生
D、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答案:B
第17题(2)分 布卢姆提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学校所教的一切东西”是以下哪种教学模式的内容
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B、“发消学习”教学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答案:A
第18题(2)分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C、“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D、“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答案:B
第19题(2)分
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于哪一年正式废除
A、1904 B、1905 C、1906 D、1907 答案:B
第20题(2)分
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一般都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集体管理
C、教师负责制
D、校长负责与集体管理 答案:A
二、多选题 第21题(4)分
影响学习的因素有:
A、学生
B、教师
C、学校
D、家庭
E、社会
答案:A|B|C|D|E
第22题(4)分
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经济功能
E、政治功能 答案:A|B|C
第23题(4)分 义务教育的特点
A、公平性
B、法制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E、免费性 答案:C|D|E
第24题(4)分
影响考试制度的外部因素有:
A、教学课程
B、政治因素
C、人口因素
D、传统文化因素
E、教学目标 答案:B|C|D
第25题(4)分
作为教育支柱的四种学习是: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实现自我E、学会独立
..答案:A|B|C|D
第1题(2)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手段
C、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答案:C
第2题(2)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奥苏贝尔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答案:A
第3题(2)分
学校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A
第4题(2)分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A
第5题(2)分
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3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答案:C
..第6题(2)分
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分配教育资源、制定地方教育法规等权利属于哪种教育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D、地方集权制 答案:B
第7题(2)分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大学教育
B、高中教育
C、初中教育
D、小学教育 答案:D
第8题(2)分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主动学习
D、自主学习答案:A
第9题(2)分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答案:D
第10题(2)分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学生 答案:B
第11题(2)分
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
A、教学目的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教育政策 答案:A
第12题(2)分
课程是按什么标准分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A、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B、课程的存在方式
C、课程设置形式
D、课程实施方式 答案:C
第13题(2)分
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一般都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集体管理
C、教师负责制
D、校长负责与集体管理 答案:A
第14题(2)分
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
A、智育
B、管理
C、教学
D、德育 答案:C
第15题(2)分
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答案:D
第16题(2)分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答案:D
第17题(2)分
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的学制的开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第18题(2)分
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计划
D、教学标准 答案:A
第19题(2)分
对学习的解释着眼于外在的、可观擦到的行为,而不是内心的心智反应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理性主义学习答案:C
第20题(2)分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A
二、多选题 第21题(4)分
根据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可以将将其划分为
A、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D、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E、教育无目的 答案:A|B|C|D|E
第22题(4)分 义务教育的特点
A、公平性
B、法制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E、免费性 答案:C|D|E
第23题(4)分
作为教育支柱的四种学习是: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实现自我E、学会独立 答案:A|B|C|D
第24题(4)分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说
C、拟订计划
D、验证假说
E、交流提高 答案:A|B|C|D|E
第25题(4)分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
..A、教材编写
B、教学科目的设置及开设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E、学年考试安排 答案:B|C|D
一、单选题 第1题(2)分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卢梭《爱弥儿》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赫尔巴特《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D、福禄培尔《人的教育》 答案:C
第2题(2)分
下面哪位教育学家在其著作《教育漫画》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A、洛克
B、卢梭
C、蒙台梭利
D、裴斯泰洛奇 答案:A
第3题(2)分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B、生产劳动
C、社会实践
D、教育 答案:A
第4题(2)分
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A、培养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培养四有公民
C、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
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D
第5题(2)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卢梭
D、皮亚杰 答案:A
第6题(2)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维果茨基
D、洛克 答案:C
第7题(2)分 教科书又称为:
A、教材
B、课本
C、试听教材
D、课程 答案:B
第8题(2)分
一般而言,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
A、30% B、40% C、50% D、60% 答案:D
第9题(2)分
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C
第10题(2)分
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
A、教学目的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教育政策 答案:A
第11题(2)分
课程是按什么标准分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A、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B、课程的存在方式
C、课程设置形式
D、课程实施方式 答案:C
第12题(2)分
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的学制的开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第13题(2)分
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分配教育资源、制定地方教育法规等权利属于哪种教育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D、地方集权制 答案:B
第14题(2)分
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
A、智育
B、管理
C、教学
D、德育 答案:C
第15题(2)分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制 答案:A
第16题(2)分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A
第17题(2)分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答案:D
第18题(2)分
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3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答案:C
第19题(2)分
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一般都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集体管理
C、教师负责制
D、校长负责与集体管理 答案:A
第20题(2)分
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计划
D、教学标准 答案:A
二、多选题 第21题(4)分
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可以划分为:
A、理想的教育目的B、现实的教育目的C、古代教育目的D、现代教育目的E、后现代教育目的 答案:C|D|E
第22题(4)分
影响考试制度的教育系统内部因素有
A、教学课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 答案:A|B
第23题(4)分 义务教育的特点
A、公平性
B、法制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E、免费性 答案:C|D|E
第24题(4)分 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
A、学习能力
B、智力
C、体力
D、创造才能
E、模仿能力 答案:B|C|D
第25题(4)分
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形式有
A、教师进修
B、短期培训
C、入职培训
..D、培训
E、岗前培训 答案:A|B
三、论述题
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P138—P141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答案:P233
论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P150
简述地方分权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答案:P40
论述教学的意义 答案:P94
第四篇:教育学复习资料
田园诗歌的杰作,人性至善之赞歌
——《边城》教学设计
课型:品读课
高二必修五教材: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积累一些优美句子。
[能力目标]:(1)学生反复朗读《边城》,能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3)学生归纳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4)学生通过学习,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边城”所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以及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
二、教学设想
从阅读入手,通过多次诵读引导学生能理解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结合优美的图片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将这篇课文作为一篇美文来欣赏,并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去不断地感悟和体会本文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情爱美和语言美,使这节课成为一节鉴赏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能适当进行点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重点、难点(1)走进人物心理世界,体会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小说中的人性美
(2)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小城是哪个地方吗?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养育了一群淳厚善良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透着一股浓郁芬芳的人性美。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黄永玉,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要想从一本经典著作中了解到这个山川明丽的小城,我们不得不想起沈从文的《边城》。“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2、作者的简介
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他的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中的代表作。
3、《边城》的情节
《边城》主要写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顺顺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行爱情的“决斗”,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也为了远离使自己伤心的人和事,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心怀内疚,抛下翠翠离开了家乡去找哥哥。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二)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出语气,体会感情。
(三)整体感悟,感受“人性”,把握主旨。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情节结构: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四)课堂讨论
1、同学们都已经朗读了课文,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看完文章后的感受,并谈谈为什么?
生:我觉得文章写得很普通: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普通的语言,读来并不觉得很有美感。
生:我觉得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湘西美丽的风光,山美、水美,确实是一个美丽的边城。
师:确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边城。风景秀美,山川明丽。(风景美)生:我觉得边城的风俗民情也很美,象端午赛龙舟,还有最美的是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
师: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风俗美)师:在作者笔下,爱情、祖孙情、兄弟情、乡亲情,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总之,“边城”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个世外桃源。(情爱美)
2、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翠翠的淡淡的凄凉其实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另外还有一个暗示的作用。
3、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4、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
5、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分析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6、“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7、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光恬淡怡人,民风、民俗纯朴感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就养育了一群淳厚善良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透着一股浓郁芬芳的人性美。让我们用几个词来概括这些普通人的人性美,并说出理由。
明确:《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纯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征:
翠翠的形象是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呈现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
傩送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解说理由时必须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
8、分析讨论作品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明确: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点分析第13章(课文前部分)翠翠的“负罪”和“赎罪”。再让学生找表现祖孙亲情的文段,让他们意识到这真挚亲情是植根于纯朴民风中的。(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明确: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表达了他们对爱情执着。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3)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那种自然的、健康的、优美的“人生形式”,在这种生命的状态里充满了真、善、美与爱,希望我们的人生形式中也能或多或少的浸染到这份情怀。
(六)、课后训练: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七)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人性美的小作文。
第五篇: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现代学校教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2、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的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 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
3、教学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奇妙绝是
其避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4、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5、教学日志:记录下教师自己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自己的反思和阐释,这是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自己的方法。
6、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
7、课程标准: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地、连贯的、目的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
8、整合课程: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9、隐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现行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三种类型。
10、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1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或者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12、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育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13、班级授课制: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14、复式教学: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里,由一个老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5、学习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心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
16、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17、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学工作者或学校的一线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领域、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专业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定位、诊断、制定解决的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行动。
18、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放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
19、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20、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简答题:
1、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2、文化功能
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活化文化,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交流、融合,文化更新与创造
3、学校德育的原则
原则——客观真实性、整体系统性、辩证发展性、正面教育性、知行一致、尊重平等
4、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
教师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5、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
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心中要有爱、做自律的榜样、有热心和幽默感、有可信任感
6、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7、泰勒原理的内容
确定教育目的
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8、教学过程的特点
(1)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2)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对象是以教材为主的间接知识。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功能。
(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精神;同时,教师的品德言行,对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9、学生的总体性综合表现
(1)、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选择。(2)、学生对教师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3)、学生对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
10、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特点
(1)、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是一种“目的——手段”范式的教学理论研究。
(2)、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形成了“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观,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观和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观。
(3)这是一种以教师为重心的教学理论。
11、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3)、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评课的角度来说,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念:促使人上进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3)教学活动:丰富多样
(4)教学素质:教学态度、方法、语言、板书、学科专业技能、教学组织、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充满生命活力
(5)教学效果: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3、评课的标准
(1)、教学态度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安排
(4)、教学语言
(5)、课堂板书
(6)、教态(7)、学科专业技能
(8)、应变能力
(9)、教学媒体(10)、教学设计
14、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2)、学生的概括水平(3)、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4)、学生的智力水平(5)、定势
15、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人身伤害侵权责任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2)、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3)、学校的行为违法(4)、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5)、学校主观上有过错
16、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2)、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3)、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
论述题:
1、个体发展功能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现代学校教育的所有职能归根到底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因此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是最为直接和内在的功能。具体来讲,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
第二、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加速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上,即通过教育来促进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科技文化,抵制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因其传授人类科学文化具有简约化、高速化的特点,指导或规范人的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目标水平,进而对人的智力、特殊才能的发展起着催化作用。
第三、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人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2、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2)、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经验的积累。
3、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1)、教师不经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3)、4、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实践——改善心智模式; 培训——建立共同愿景; 合作——整合团队智慧; 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5、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重要作用(P51)
(1)、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动态因果联系。
(2)、教师又进行“对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
(3)、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4)、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6、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
(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
(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制定也不例外。
(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以营造一种大家分担责任、积极推进教育革新、勇于追求成功的氛围。(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7、挖掘课程内容的方式(P83)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3)、创造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6)、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8)、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8、新课改的基本特征
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9、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P92)
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
2、进一步体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
3、进一步实现学科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创新取向;
6、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0、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P125)
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
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
3、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
4、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5、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6、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7、强调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11、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内容(P203)
1、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2、评价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契机;
3、评价来源应该是学生活动;
4、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
5、评价的方式尽量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
12、建构主义思想对教学评价的启示(p205)
1、有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学习者应该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以及时间、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旨在是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1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的特点
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
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
14、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改革。
教师成为研究者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5、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16、中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中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负有特殊使命的教师,承担着全面管理班级的重任,其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是:(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4)、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17、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的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设计班集体建设环境 选拔和培养学生班干部 组织班级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