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

时间:2019-05-13 19: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

第一篇: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

积极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在惠安螺城东南方向的开阔地上,崛起一所规模可观的崭新的实验性小学——她就是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她创办于1997年9月,原名“惠安县第二实验小学”,1999年8月23日重新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学校征地总面积为319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60.28平方米。“绿色与希望同在,生命需要生命支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学校办学一开始,就是县委、县府“创办高规范、高起点园林式省级示范学校”的定位下,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以超前的意识优先致力于改善校园外部环境,加强校园“三化”建设,在校园里欣起了植树、栽花、种草的热潮。如今,假山喷水池、校园绿化带、行知园、80米长高档次德育墙、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的铺设等工程相继竣工,并创造性地在七个园区的适当位置设立灯柱灯箱广告牌、园区创意解读标语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美观、敞亮、雅致、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如今,高雅、清新、明丽的校园环境陶沟冶着师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高尚情操,培养了师生爱校、爱乡、爱国的真挚情感。学校先后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

一、制定落实发展规划,提高创建领导意识

2003年秋,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由各处室主任、处段长为成员组成的创建省级“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规划》(2002-2006),对学校的校园建设和环境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于教代会上审议通过,付诸于有序的筹建和实施。领导组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保障实施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三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我校把“建设一流的校园、铸造一流的师资、培育一流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真正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首先,邀请省市设计专家对学校的布局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总体的设计,充分考虑新形园林式学校如何体现“绿色、科学、从文”三结合的育人理念。其次,设置校园绿化、美化专项基金,先后投入经费几十万元,种

植各类花草树木器厂140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凡能绿化的地方均种上树木、绿草、鲜花,绿化面积为7133m2,绿色率达成%。凡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俊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请专家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高档次德育墙,并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行知园、百花园、乐学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清泉长流、曲径迂回、垂柳依依、花草掩映、彩蝶纷飞,保持疏密适宜、错落有致、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重视垂直绿化建设,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人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一草一木都挂满了“教育就是生命”的露珠;那座落于如茵绿草丛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学做真人”的思想;那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声和高大的榕树荫蔽的石桌椅旁,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那初放异彩的夜光工程,更是向人们昭示着一所现代化园林式学校的骄人风采。

二、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共建校园绿色文化

一所环境清新、秀丽、优雅的校园,必须依靠广大师生齐抓共管,精心养护,才能永保校园青春,才能使绿色长驻,才能促进学校浓郁的文明氛围的形成和德育工作的深入。有鉴于此,学校自从创办以来,便认真对照“园林式学校”和“省级文明学校”考评细则,派出专人负责绿化工作,聘请专门花工定期修剪草坪、绿篱,保持树木的优美齐整姿态;经常为花草施肥浇水换盆除虫,保持鲜花常开,绿意长流。

学校德育处制定了《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班级学生认养绿化区轮值表》和《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班级学生认养绿化区登记表》,结合构建“以生为本班级自主管理”新模式,校园中的绿地、花圃划片分给班级包干养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落实到人,做到管护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创新。保证绿地花丛中无杂物废纸,硬地不乱停放车辆,保持清洁、规范。经常性、课程化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植树、栽花、种草、种菜,清除垃圾杂草,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大大提高了校园绿色文化水平。

在学校开展的“三赛评比”中,各个班级认真负责,不甘示弱,那一面“三赛评比

优胜”的流动红旗,就是孩子们争当“校园环保小卫士”的荣耀。设立红领巾督导岗,让学生间相互监督,相互劝导,相互勉励,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参与学校“三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时空,促进其身心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开展绿色环保活动,营造师生文化氛围

创办以来,学校在重视外显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育人教育,把创建园林式学校作为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并有机地结合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科研等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学校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太阳花》队报和德育墙的特殊阵地功能,发挥育人功能,深入宣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树立榜样,不断提供展示“校园小主人”、“环保小卫士”风采的舞台。为了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态环境和绿色文明意识,我校设置了环境教育宣传栏、科普宣传栏、剪报专栏,或图或文,并在校园的适当地点设置固定性绿化教育标语,“小朋友们,精心呵护我们吧,让我们一起茁壮成长”、“珍爱花草、珍爱生命”、“每一棵缤纷的草树都是我们自已呀!”等,以无声的形式宣传绿化的重要意义。并发挥学校作为“省级达标图书馆”的图书览室功能,订购《环境保护》、《环境教育》、《中国环境报》、《人与自然》等有关环保的报刊和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课及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扩大环保知识视野,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和环保征文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四、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努力丰富绿色内涵

爱国港胞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逸夫”综合楼,功能齐全,里面设置了音乐室、美术室、练功厅、仪器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校展馆、卫生室等。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图书馆、阅览室、《太阳花》队报、校展览馆、《规范》专栏、升旗台等德育机构和设计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小礼堂近水楼台20平方米后壁画的创意文字解读,正面诠释了学校的文明意识品味。所有的这些,为这所“花园式”的学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提供有力的阵地保障。

几年来,学校不断拓宽集资渠道,加大学校花园式、现代化建设力度,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以饱满的情绪言、百倍的信心为学校实现“五年内成为省级示范校,十年内成为全国名校”而不懈努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全面科研的迫切需求,学校又花巨资建

成一间能容纳200多人听课的多媒体教室,创设教育情境,增强了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的生动形象性,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并筹建了两间电脑网绍教室(60多部电脑)。2002年春,我校又建成了一间多平方米的语音室,及时有效地配合了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真正显示了我校得天独厚的现代化教学领先优势,创下了惠安小学教育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之先河。当然,社会对我校的普遍赞誉,使我们受益匪浅,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觉主动捐资累计近六十万元人民币,我校的红领巾电视台、两间电脑网络教室就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建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新装饰改善的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各年段办公室及教室外墙的宣传画和标语,为学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流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面育人,发展特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我校于是年月日2月通过“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验收,2002年12月通过第八届“福建省文明学校”评估验收,2005年秋再次通过第九届“福建省文明学校”的评估。

我校将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为契机,不断丰富学校绿色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我校办学品位。

第二篇: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侧重要解决的是路径、举措和方法问题。

绿色低碳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污染性气体排放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规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为此,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205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力图倡导和追求绿色经济复苏。如欧盟、德国、瑞典、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正在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低碳转型、绿色出行领域,要求将可持续性贯穿到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了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复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绿色重构。太阳能、风能以及储能技术的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使得能源技术系统正加速淘汰传统化石燃料,进而转向更清洁、更安全、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的全球碳排放。可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硬约束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省小康社会目标,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PM、PM

分别下降34.6%、32.5%;SO2下降73.5%,CO下降50%,NO2下降21.1%(2020年与2015相比),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5%、65%、45%,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7.6%,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了将近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突出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剧了降碳压力。“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10%、约2000万吨,到2025年要下降到60%以下,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反映降碳能力的主要指标,河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反,河南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靠前,全省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

产业结构偏重。据统计,我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能耗占规上工业的86.3%。当前全省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不足以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受疫情冲击,2020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全省工业中能源消耗大、碳排量高的生铁、粗钢、水泥熟料、电解铝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增加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可见,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

重点与难点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立健全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安排“十四五”新增能耗需求,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创建,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深入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加强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提升用能管理能力。推进矿产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不同行业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绿色化改造。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弥补城市绿色发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严格落实相关环境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健全废旧物资规范回收和处置体系。

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持续打好造林增绿、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组合拳,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优势,确保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形成与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相适应的技术、金融支持体系和制度政策环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供应链,打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价格制度。完善体现环境损害成本的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收费政策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引导电商、集贸市场、商超等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鼓励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

第三篇: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珍惜机会 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参加培训已几个多月了,能参加这次“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项目(2015)”,对于我来说,真是难得和幸运。通过培训,我对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飞速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通过培训,我收获颇丰。

第一是信息化发展必须要首先转变校长、班子及教师的陈旧思想观念。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但绝不是几台电脑,连上了互联网,加几台多媒体设备就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要提升办学品质,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的力度当然非常必要;尽管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仍然重要,但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要求;尽管教育资源的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标准化仍然必要;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师生关系的和谐,让家长和社会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信息化为内涵发展服务必将成为我们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二是提高了专业知识。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领导和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作为我们农村小学,各方面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这一切都不应是阻碍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接口,我们应从一下几点做起:

1、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决不是硬件系统,而是人机有机融合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几年里,为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学校逐步建立了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班班通多媒体等等。有了这些硬件设施,我们就要充分的用起来,使之融入我们的课堂,利用这难得的有利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地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会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

2、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科研工作

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相对应,加强教科研工作,深入推进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科学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因为信息化硬件资源是死的,呆板的,而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也使我们学校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物有所值和物尽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科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3、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农村小学,确实需要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队伍。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环境,有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基本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转化教师的职能,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这一工作也是制约我校教育信息化前进的重要因素。对此,当务之急应是持续推进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我一定珍惜此次培训,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为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打基础。并把学习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不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篇:精心设计校园文化 着力提升学校品位

精心设计校园文化 着力提升学校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面系统工程,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引导师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应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有教育部 教基[2006]5号文件,荆教监[2010]2号文件以及监教监[2009]19号文件)。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打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我校根据镇教管组关于征集学校文明用语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在校长熊甫同志的统一部署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将我校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首先,我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熊甫为组长,负责总体构思;以贺斌、陈瑞安为副组长,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由校长办公室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选题与审核;通过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及各年级组互相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其次召开了两个专题会议,一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进会”,会上熊校长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方式、构想作了重要讲话。二是重点召开了班主任专题工作会,会上学校就各班怎样开展征集文明用语、行为文明、礼仪、班级个性化化命名及班级布置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通过两个专题会,使全体师生激情澎湃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创建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三有校园文化环境而努力工作。

二、精心设计,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为此,我校明确提出并细化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为:

1、精神文化建设。其中包括学校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奋斗目标、教师誓言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等。

2、物质文化建设。含教学设施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师生生活卫生习惯和校园绿化美化等内容。

3、活动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文化包括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学雷锋活动、“六一”庆祝活动、冬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以及读书读报等等。教师活动含校本培训、教学反思、读书笔记、课件制作、外出进修考察学习、家访等

4、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各种制度的制订、管理、落实等。

5、课程文化建设。除按大纲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外,还开设校本课程,如写字课、手工课等。另外学校制订了《白螺小学校园文化实施方案》和《白螺小学征集文明用语实施方案》。政教处在校内利用拉横幅,贴喷绘,开班主任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征集校园文明用语共计500余条。最后,学校筛选了百余条精心设计,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1、体现“区域文化”的教育功能

我们注重校园不同的区域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在校门外镌刻着学校校训“文明、勤奋、求实、进取”。这八个鲜红的大字,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白螺中心小学的教育品质。校门内粘贴着“走出校门,你就代表着白螺小学的形象,肩负着白螺小学的荣辱。”的巨幅标语。用来警醒全体师生,每当迈出校门后,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学校负责,为社会做出表率。靠近校门的围墙上印着少先队的口号“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运动场地的围墙上,我们书写了伟人毛泽东的语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绘上了形式多样的奥运会运动图案。象征着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诠释着运动、健康、阳光的体育内涵。此外,我们还在教学楼的楼梯间、食堂内、厕所等区域均张贴一些提示语。如食堂用语:“一颗粮,一滴汗,讲营养,我健康”。厕所内张贴了“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们把“珍视童心,崇尚真爱。依归童心,张扬个性。开掘童心,启迪心智,融入童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悬挂在教学楼的大厅前最显目的位置。在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滚动出表现学校精神的语句:“团结协作,永不服输”和十二五学校发展目标:“超前的教学理念,过硬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配,优美的校园环境,人文的内部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创新的校园特色,完好的社会声誉”。在不同的区域集中体现一种文化,使文化布置更具有震撼力和教育性。

2、发挥“走廊文化”的熏陶作用

不要小看了一面墙、一根柱、一根梁,它可以是文化的折射。大街上,居民住房的墙上随处可见一些广告和宣传标语,这说明了,墙也是可以传播文化的。校园作为学习成长的地方,更是应当利用每面墙,每根梁柱来传播文化,潜移默化,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习性情。为此,根据小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们在个教学楼的楼层走廊上方布置了上百幅不同内容的名人名言、《论语》、《三字经》、唐诗宋词以及寓言故事。一楼是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我们布置了“小学生行为规范歌”,“健康成长”,“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等语句,还配有一些卡通画片,以低年级学生的喜见乐闻的形式展现。二楼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三楼以国学为主题。上下楼道横梁上也都是科学家和小学生励志的格言。我们通过营造一种书香的氛围,让学生深受氛围感染,多读经典,做文化少年。

3、张扬“班级文化”的自我个性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学校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形式进行布置。一是学校整体规划,统一布置。在前面的黑板上方张贴国旗和校训,使学生受到爱国爱校的教育;在两边的墙壁上挂了四幅名人画像,用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在后面的黑板上方张贴了美国教育家古诺博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段话既是文化警示,更是师德警钟。每节课都能提醒教师课堂上注意个人的情绪,知道自己既是教育者,也是教育的工具。在我的教鞭下就有瓦特,讥笑中有爱迪生,冷眼里有牛顿。使教师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二是学校创造性地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张扬学生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文化,凸现出班级特色,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太阳精灵班”“寒梅傲雪班”“步步高中队”“雏鹰中队”“梦想中队”„„每个班级或以QQ昵称名字命名,或是用最能体现班级特点和凝聚力的词汇为名,还将本班提炼出的班训,学习目标等在醒目位置展示,再配有班级师生合影照,增强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各班还设立了读书角,科技角,以知书、爱书、读书、论书、写书为内容,培养师生读书习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师生的创造力,让读书、创造提升品位,改变生活。

4、利用“广播文化”的宣传功能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少先队大队部组建了“红领巾广播站”。每到周二、周四的八点半,小喇叭里一定准时传来这稚嫩的童声——“白螺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了”。从此,国家大事、学校新闻、好人好事、美文品读、成语故事、寓言童话等相继出台,轮流播放。同学们在编辑、摘抄、播放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每周一首红歌”和课前一支红歌,像一股温泉无声无息的流淌,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又如百品不厌的精神粮食,给人一种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力量。

5、建立“网络文化”的现代气息 打造先进完备的校园网络环境和现代化教学环境是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学校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网点布置到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健全校园信息交互平台,各室都通过交互平台,使信息做到快速传输交流,并相互补充教学资源库,相互交流学习各类名师优质课、教学讲座、教学图片素材、教学课件等资料,教师的电子备课只要传入校内电脑的“共享文件夹”中,老师们就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校亦可以准确的了解每个人的备教辅改情况,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为校园的文化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

6、保证“制度文化”的促进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保证,为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白螺小学学生在校行为“十做到”“十不准”》《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细则》等制度。学校还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宣传栏定期公布学校开支情况以及评优、奖励等结果;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严格做到按法律制度为依据,照规章制度行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增加投入,保障校园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学校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层次、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和长远规划中,提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要求,本着“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布局合理,精心设计,美化到位,融生态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思路进行。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还十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图书室、校园监控系统、水冲厕所等的建设改造;整个教学楼的内外重新粉刷;每个教室安装了防盗门窗,铺上了瓷地板砖,增添了班班通。本期学校再次出资三万余元,打印了近200张彩色图片,购置了电子显示屏1台,开通了校园网站,刷新了整个校园围墙。这些建设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学校还打算在下学期安装一个12米长的金属宣传橱窗,开设书法特色课,成立校文艺队和体育队,为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力的条件。

四、开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学校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少年儿童的道德情操。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学校将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各项主题活动中去。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讲文明等思想教育。每年的三月五日举行一次“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逢“六一”,学校都召开隆重的庆祝活动,让每个学生学得轻松,玩的愉快。少先队大队部还结合各个重大节日、纪念日,不失时机地组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节各班都要办出图文并茂的黑板报。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纪律观念,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冬季运动会。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学校结合三月法制宣传月,邀请白螺人民法庭的领导来我校给学生进行法制专题讲座。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校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学校每年举行“六一”文艺汇演和在元旦学生联欢等。每年学校除了开展这些常规性的活动外,另外还组织一些有趣的知识竞赛,用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通过举行“白螺小学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的宣誓仪式,教育学生讲卫生,养成行为文明的良好习惯。通过“拒绝网吧,远离毒品”的签字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黄、毒、黑”的能力。

读书能让人变得聪慧,活动能让人掌握才干。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还使他们变得活波聪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道德素质。

多年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积淀,力量在凝聚,个性在凸显,品味在提升。老师们说:“在白螺镇中心小学工作有压力,但有激情,也感到惬意。” 学生们说:“白螺镇中心小学真美,在这里学习开心,生活愉快。”

家长们说:“白螺镇中心小学这几年有变化,有起色,我们把孩子送在这里读书,放得心,也很满意。”

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白螺镇中心小学已成为一所花蕾绽放的花园,温馨幸福的家园。目前,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争创市级文明单位而努力奋斗。

各位领导,同志们,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争取把我校建设得更美丽,更富有文化韵味,让校园成为老师生活的幸福家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乐园。

第五篇:全力推进大森林建设 大力促进绿色发展

全力推进大森林建设 大力促进绿色发展

褚银良调研大森林建设

昨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副县长邬汝跃对我县大森林建设进行了调研。褚银良在调研时指出,大森林建设是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全县上下要高度重视环境资源综合开发,结合经济建设,创新思维、科学规划、系统开发,以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大森林建设为抓手,以“千百十”工程为支撑,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褚银良指出,宁海大森林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品质人居的客观需要,全县上下务必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新的一年里,全力推进大森林建设,要着重做好六方面工作。一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相结合。积极做好主城区的公园建设、山体改造、河流整治、道路改造升级、社区街巷增绿等一系列工作,大力开展纳污集管、水环境整治,让城区环境更加美化和宜居。二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立镇、生态富民等相结合。大力发展各种经济林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主绿化村庄、庭院、田间地头等。三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

休闲观光旅游业相结合。全力推进休闲农居、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森林建设。四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房“两改”、退宅还耕的有关政策等相结合。五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生产性绿地、苗木基地建设等相结合。深入研究谋划,做好生产性绿地、苗圃基地建设布局与脱贫、扶贫区域结合的文章。六要把推进大森林建设与市场化运作、培育市场主体相结合。着力培育园林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褚银良强调,推进大森林建设,要以点带面,先试点研究,再总结推广;要构建建设、养护、管理等长效机制,合法合规利用土地;要广泛发动,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要科学谋划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资金可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要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上下齐心,共同推进。最后,褚银良希望通过全县上下五年的共同努力,在全县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较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和较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体系,基本实现“通道林荫化、水体林带化、社区园林化、企业花园化、乡村林果化”的森林建设格局,为建设生态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下载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精选合集)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我县工业园区规模小,效益差,运行质量不高,占用资源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名牌拳头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小。 [建议]首先,开通“绿......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机关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机关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机关工作的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

    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 陈志标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商中华全国 总工会同意后,以教育部令颁布,并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2-12-14 11:04: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

    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

    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全县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政事业的总体发展相适应,提高救助弱势群体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紧紧抓住国家和上级对民政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契......

    以人为本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大全)

    以人为本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