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柏中心小学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古柏中心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我校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教学设施一流,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上乘的南京市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让创新成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精心打造科技教育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跃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先后通过了“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示范学校”、“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验收;为“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南京市第六批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在区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中,连续5年获“优秀学校”称号,并稳居乡镇学校前列。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应用,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组织 明确责任
1.健全组织
我校在 “数字化校园” 创建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分工具体明确,有序开展。
2.科学规划
学校一直把校园数字化建设放在学校重要工作中,制订中长期规
划,根据中长期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思路、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学期结束时对本学期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小结。
3.建立制度
学校针对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以发展的高度来提高教师对校园数字化的重视程度,规范各类制度。对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办公室电脑使用、多媒体运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了校园数字化工作专题例会制度。
4.规范管理
学校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维护、日审等工作。
二、完善设施 硬件保障
我校在创建南京市实验小学的基础上并借高淳区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契机,不断完善各项设备设施,确保校园数字化工作逐步推进。
1.校园网络中心
学校的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5台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1个无线路由组成。共有网络终端110多个,各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都设有网络终端,班班都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个办公室都有办公电脑。中心校本部现有学生用计算机110台,生机比为6:1。
2.校园广播系统
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3.校园电视平台
网络校园电视平台是我校的又一大型网络应用,接入点覆盖整个校园,校园电视平台可以在线播放课堂教学、集体活动等视频。
4.学生网络教室和机器人教学教室
现在我校有学生网络教室一个,上课时一人一机,有机器人教学教室一个,配有电脑28台,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
5.其它硬件设施
学校现有数码摄像机2台,液晶投影28台,数码照相机7台,激光打印机8台,扫描仪1台。
三、搭建平台 服务教学
我校于2006年开始建设基于ASP数据库构架的学校网站,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个学科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
1.学校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是我们展示古柏中心小学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学校所有软件运行的平台。学校学网站内容丰富,架构合理,设有学校概况、公告通知、教育科研、德育之窗、师生园地、学科工作室等栏目,由学校信息中心专人负责技术维护,各职能科室负责具体内容的更新工作。
2.班级网站、部门网页建设
我校36个教学班,班班都建有师生共同维护的班级网站,为各班展示班级的特色,宣传班级的事迹、锻炼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阵地。各个职能科室都拥有各自的部门网页,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动态。
3.师生博客建设
结合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在学校网站专题平台设置了教师博客,方便老师们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总结教学成果,现在共有教师博客29个。少先队大队部在计算机教师的协作下,指导学生开设了11个学生博客,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反响强烈。
4.教学资源库建设
我校建有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有学校内网的教学资源、学科工作室、校园电视平台等,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定期将个人收集整理的课件、教案、文章、好经验交流材料、视频上传至学校FTP校本资源库和校园电视平台,以实现资源的及时备份和共享。
5.网络管理平台
学校现有“资产监管”、“图书管理”、“校园电视”、“资源管理”、“学籍管理”等多个网上管理平台,为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学生在线学习的平台
学校在各学科工作室中都设有学生网络在线学习栏目,各学科都能充分利用网校的资源,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同时我校是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也开设了专题网页,让学生在线学习。
四、加强培训 优化队伍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首先是学校的校本培训,学校每年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重点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收发电子邮件、上网查寻资料、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等内容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其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字化运用培训,教师先后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龙芯机房使用维护”等培训。
再次是广大教师的自培,学校鼓励部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学习。
2.强化课堂运用
随着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能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广大教师最大限度的使用着校园数字化环境的资源,成为了校园环境数字化的传播者。
五、开展科技教育 彰显学校特色
1.举办科技节
学校认真组织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节”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开展好“科普宣传周”、“爱鸟周”等常规活动,使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常规化、制度化、系列化,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方法,培养科技精神,提高科技素质。
2.开发校本课程
近年来,在扎实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具有校园特色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教育校本教材。我校开发使用的《科技在心中,创新在手中》6册校本教材,在2010年南京市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中获科技学科类一等奖,学校编写的6册《科技特色晨会》也已投入使用。
3.实施课堂教学
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地方课程中每周开设1节科技课,每周周四各班均安排科技特色晨会,使科技教育进课堂落到实处。
4.组建科技小社团
学校在全校性的科技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把有特长的学生组建科技小社团,进行提高培训,参加相关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现有航模、虚拟足球机器人、普及机器人、智能环保机器人等科技小社团。
六、正视不足 再谋发展
在这次数字化校园创建中我们也发现许多问题和不足,将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
1.我们在各个学科工作室中提供了学生在线学习内容,但还不具备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功能,人们正在开发互动交流平台,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2.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现在分散在学校内网的教学资源库、学科工作室、校园电视平台等几个地方,我们正在设计一个更适合网络教学的应用平台,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使教师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各位领导!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行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确保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X小学。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就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向大家作一简短汇报,有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自去年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以来,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也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目前我校校园新闻、各类活动安排、方案等都能通过网络及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在原有校园广播网络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近10万,组建了校园电视台,节目名称叫《每周播报》,包括校园动态、校园访谈、校园观察、魅力榆林等栏目,坚持每周播出一期。接收终端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现已接入百兆光纤,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均可实现高速上网。
学校现有微机室2个,共97台计算机,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共36个教室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6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有“三机一幕”,即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幕布等多媒体演示设备,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在多媒体制作方面,现有专业非编系统1套、5台数码相机、3台摄像机、2台刻录机、1台扫描仪。去年学校又加大投资,给每位老师配备台式电脑一台,36个教室和2个微机室的计算机也做了重新更换,同时有37台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临时借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在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简单应用,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的传送等;通过校园网站、QQ群共享、建立FTP服务器等一系列的举措,建立并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营造浓厚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学校现建有500 G的动态资源库,包括2万多册图书的电子图书馆、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每周播报等。(自去年起,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大家访政策,在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规定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讲1节公开课,必须邀请家长参与听课,安排专人进行全程摄像,所以学校每学期的公开课也是我们动态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的内容的主要来源。)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每位老师每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都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站及QQ群共享,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通过建立FTP服务器,让老师们利用局域网访问动态资源库,进行“网上备课”,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学校鼓励所有的学科每学期至少一半课程使用电子备课,并设计了对应学科的电子备课模板。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榆林实验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榆林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及《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上课,在各班教室悬挂《多媒体设备使用登记册》,期末根据使用的次数及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安全、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我的汇报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创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现代化教育
---吴桥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汇报
2011-11-13
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初中。2010年,江都市实施教育现代化,为我校配备了两台服务器,一台网络行为审计控制系统设备,多台智能网络交换机和若干台电脑和一批实验、体育器材。目前我校已达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今年上半年,我校申报创建扬州“数字化校园”,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创建中来,下面简单谈谈数字化在我们学校中的应用:
1.教学方面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求每位45周岁以内的教师,都能够利用电脑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好相应的课件,并利用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上好每节课,不仅如此,还要求老师们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准备好每节课的随堂测试。以下,是我校的教师电子教案和课件,这个是我校的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这个是我校朱成阳老师在微格教室利用电子白板上地理公开课,这个是班级多媒体使用记录,这个是我校教师的利用学校oa办公平台,进行网络组卷。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当然,也是数字化的,我们的集体备课是放在学校的oa办公平台上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集
体备课的情况,每个教师对同一年级组其他教师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们还参与了扬州市文津中学,扬州市甘泉中学的网上结对,主要学科的教师被要求参加文津中学的教研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文津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文津中学的电子备课、在线评课和专题研讨。这是我校许小秋老师、张贻恒老师赵永锁老师等参与到网上集体备课.这是我校初二年级物理老师通过视频与文津中学进行网上教研。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我们先后就初二数学期中复习、初二物理、初二英语教学以及部门工作交流、课题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和后进生转化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结对工作,是我校数字化创建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2.教育管理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数字化,这是我们每周的工作安排,这是学校教务处的分工情况,总课表,分课表,这是学生的学籍管理,借助于网络来实现数字化,同时,我们利用扬州市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在学校的实验管理环节,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这个是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从实验仪器的采购入库,到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总结等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离不开教学科研,我们的教科研借助于学校网站下面的一个子网来实现,这是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题专题网站。
图书是让人进步的阶梯。图书的管理同样实现了数字化,去年我们对图书进行了登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借阅,归还,续借,查询,统计等操作。
资产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有力的保障了学校资产不流失,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也是采用的共创的软件来完成数字化,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实验的设置,安排以及实验后的总结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财务管理方面,我们也实现了数字化,下面是我校财务方面的数字化情况。
创建“数字化校园”半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踊跃制作个人主页,这是我校部分学生的个人主页,这是童猛同学和陆王明珠同学的个人主页。年轻教师开通了个人主页这是学校部分教师的个人主页,这个是许晓秋老师的,这是语文老师周妹的。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每个学科组也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的一些部门也都有了自己的主页。这是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这是校长室,这是团委和学生会。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数字化的运用提供了保障。这是一些教师培训的证书。
可以说,在我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数字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以求实现数字化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创建“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在学校工作例会上,分别就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小结与评议,做到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目前我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接收终端已经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学校定期购买正版杀毒软件,一机多装,分时升级,节约资金。配备配齐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制作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目前配置了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和校园论坛。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校园周边架设无线网络。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30台计算机,学生数为160人生机比达5.3:1,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多媒体教室1个,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包括1台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刻录机等)。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方便了老师们网上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并能熟练使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班级网站、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网站栏目,营造“数字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目前,全校所有班主任都能熟练维护班级网站的运行。大多数的教师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服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各学科都能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收集资料信息,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学校管理服务:“校讯通知”发布办公信息、“校园新闻”报道校园事件、“管理制度”公示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与制度,“计划总结”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进行公示。内网上的“校产管理”是对整个学校资产进行统计,让老师完成在线报修,“协同办公”则是对学校平时办公的管理,如值日记录,代课通知,表扬批评等都可以在这里呈现。目前,学校主页交互性强,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新闻更新速度快,网站点击率和认同率逐日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2、个人主页,展示风采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均在扬州教育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并号召教师在扬州教育上注册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鼓励教师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参加博客大赛、论坛研讨。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收藏也装进了博客。
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也建立了个人博客,同时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写博客,从而突显了班级特色,增强了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
3、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学校鼓励“语、数、英、思品、科学、音、体、美”所有学科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形象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活力,丰富有趣的知识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4、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滨湖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滨湖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新兖镇中心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以信息现代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新兖镇中心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兖州市新兖镇中心小学坐落在龙桥南路81号,始建于1955年,占地23亩,建筑面积66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班、在校生1200余人,教职工66人,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36人,山东省优质课执教者2人,济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人,兖州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者34人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施先进,设备齐全。自98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宁市教学示范校”、“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济宁市实验教学先进校”、“兖州市教学四星级学校”、“兖州市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兖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数字化”在学校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日益彰显,如今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又给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动力,昭示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现作创建工作简要汇报。
一、落实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我校按照区教体局“创建数字化校园”相关工作会议,深刻理解数字化校园创建的意义。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工作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使每个教职员工都能了解数字化校园创建的意义及各自的职责,认真完成创建工作任务。目前我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
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为促进信息化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先后制定了《网络中心管理员职责》、《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脑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操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检查到位,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二、充实装备设施,加强硬件建设。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为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现配置了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共有学生机96台,学生数约为1200余人,已达到生机比为12:1。完全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所有教室均实现班班通,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包括1台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2台扫描仪、刻录机等)。电子阅览室1个,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教师电子录播教室、备课室各一个1个,方便了老师们网上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办公人手一机台式电脑,并能熟练使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构建网站,提供平台。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校管理,网站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及时报道学校信息。学校配备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教学教研,其中耿燕老师评为济宁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张玉丽老师在今年参加济宁市优质课评选,多次参加市级信息技术培训,并担任着市机器人比赛裁判。
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相互评论,相互学习。鼓励教师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
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