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城市第八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盐城市第八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0——2013年)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盐城市第八中学坐落在盐城市大庆东路,坐拥盐渎水街盛景,行得铁路公路便利。自84年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功奠基”的办学宗旨和“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目标,在盐城这方教育热土上辛勤耕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647多名,教职工72名,其中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校长、名教师计28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A级食堂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1.我校自融入省市知名的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以来,在教育局和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八中校区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盐城市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朱传耿副市长先后于2011年4月、2013年2月两次莅临八中校区调研,称赞我校“在盐城市区,八中已经不再薄弱,正在向名校迈进”。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八中校区教风正,学风浓,优良的校风蔚然形成,社会信誉度、美誉度与日俱增,赢得了广大家长一致好评。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2010年秋学期起,八中校区教师与景山中学教师进行双向交流,目前,集团已选调13名景山中学骨干教师到八中校区任教,实现了两个校区教师正常的交流互动。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衣制定培养目标,推动个性化发展,以构建健康心态系列活动,加强教师精神家园建设,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领悟力、理解力相对较强,冲劲足。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课题的数量较多,课题的质量较高。
2.全面引进景山中学管理模式,实行精致化管理。八中校区与景山初中同步教学、同步检测、同步质量分析;两个校区实行统一师资配置、统一教育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奖惩兑现。常规管理实施校长、年级部主任、班主任负责制,校长、中层、教师24小时无缝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全覆盖。重视课程改革,生态课堂构建呈现新气象。学校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举办片、市级活动的大型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近年来,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加快了发展步伐。
3.学校汲取景山中学的成功经验,走精品化办学之路。学校坚持高起点、严要求,配备学历高、实绩优、专业精的教师,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学生入学以后,实施小班制教学,每班生数45人左右,对每个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步伐。多年来,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广阔舞台,书法、绘画、写作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制约因素
1、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平均年龄达44岁,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且外借及重病人员较多,加之学科不配套的现象严重,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2、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管理过程比较粗放,教师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简单,模式单一,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学校工作缺乏竞争与活力。
3、学校音乐、美术教师缺乏,给学校的音美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办公条件较差,办公室、教室仍使用的是钢窗,保温、隔音效果较差,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5、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周边社区环境等都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依靠集团办学优势,建成一所在市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初中。
师资培养目标:发挥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9﹪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5﹪ 以上。
中学高级教师达45﹪以上。到2015年,形成一支以市区级教学能手等区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自我完善的初中毕业生。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根据区教育局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立足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身先示范,争作奉献。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推进教师精神家园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培训,推进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二、切实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亮点。
1.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教师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密度,做到定期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细化检查过程,建立资料跟踪机制。深入开展评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推进生命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聘请集团内景山中学的领导、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拓视野,每学期的专家来校讲学活动不少于四次;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活动,开展与兄弟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创造一切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名师。
3.加快学历进修、学历提高步伐
根据学校确定的到2015年本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9﹪以上的目标,对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通过报销费用、协调好课务、提供方便等途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创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
4.推进优质课堂的构建工程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全体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不断实验、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开创优质课堂新局面。
5.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大力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工会将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每学期,学校都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前由学校党支部及工会委员会商榷列出教代会讨论的提案主题及要点,积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教体局、教育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同时将座谈会,倾听全校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设。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
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从制度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加强校产校具管理,加强学籍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及时做好各项资料的归档工作,促使各项管理规范上格,服务育人。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市区教育局主管部门制订的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要求,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坚持为全体青年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的做法,推动全体青年教师在课堂构建方面积极实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有所建树;以加大督查力度,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构建和谐关系,增强合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校际协作交流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研讨的质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大力申办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把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比较和鉴别中明确努力方向,加快成长步伐。
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1.班子成员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带好头。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行政例会,组织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全体行政的执法执策水平;建立行政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的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工作提示机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建立行政蹲点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年9月—2023年8月)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改革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认真落实“双十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建设“三适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高中。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建于1956年,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初高中分设,学校由丹阳市珥陵中学更名为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04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地处丹阳市最南端,毗邻常州金坛区的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珥陵镇,现为丹阳市唯一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782.67平方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7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45人,41人具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114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各级各类拔尖人才51人(含镇江2名教坛新秀)。学校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的目标,努力打造“三色”德育品牌。近年来,珥高人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绩效节节攀升,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镇江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镇江市书香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丹阳市文明单位”、“丹阳市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与特色
1.形成依法办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
2.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制定并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将教师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统一起来,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三级培训和出国进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注重发挥其师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学科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9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级拔尖人才26人,涉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等10门学科;合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共41人,占专任教师的28.3﹪。
3.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三适”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建设 “三适课堂”,倡导适合的坡度、适合的难度、适合的速度的教学主张。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协同努力,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4.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设立美术专业教学班级,通过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稳居镇江地区美术专业艺考前列,获得了广泛好评,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将成功的经验与美术班精神转化并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更使得学生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要求、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认知和清醒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欲求突破和超越,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显薄弱,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但名师数量不足,学科间师资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加速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优质的学科教学团队,进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全校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招生政策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低错落,喜忧参半。在短期内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质量,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如何从现在有的现状中突出自身的作用?如何从目前的现状中寻找出突围的路径?实现后发先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让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后劲。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努力。
3.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学校文化内涵不丰富,需要在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挖掘、培育和凝练,办学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凸显。如何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师生的主体价值,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办学理念
学校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确立办学思想为师生共成长,崇尚真善美,办学理念为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三适: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社会;三敬:学生敬学,教师敬业,学校敬人);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激发灵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校训:崇实 求真 积善 尚美;学校校风:抱朴 守诚 务实 创新;学校教风: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学校学风: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学校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2021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绩效,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把学校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更新完善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2.构建“三色”德育
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成长
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研读校长、教师两个专业标准,从规范入手,紧抓教学质量这道关。通过积极争取,补充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
4.强化资源配置
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支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的要求。
5.形成办学合力
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学校操场围墙被占用问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丰富落实办学理念
学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不断更新丰富学校“潜心三适,践行三敬”核心办学理念,将理念落实到队伍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习惯养成1.强化德育管理
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确立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3.完善社团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社团,形成一定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争取尽快创建成为“镇江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4.推进心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心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2.强化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集备制度,落实制度中的每项具体要求,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个体专业提升的基础。
3.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积极配合“丹阳好老师计划”、“教师引航工程”,加强队伍梯队化培养,通过“教师关爱工程”,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争取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人数均有所突破;发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青年名师班,打造学校青年名师;筹建校内名师工作室,重视促进校内名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教学和教育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出相当数量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向浙江、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学习经验,争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势地位。结合本职工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推动课题研究
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应课改”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结合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科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新变化,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升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形成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加强课程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教育创新,树立课程意识,构建系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办学氛围
1.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完善现有如“家访”、“微信客户端”、“家委会”等家校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探索,让家校之间能更加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获取得更广泛的家长群体支持。
2.争取社会支持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珥陵镇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教学、活动用房,体育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添置等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解决学校操场南围墙被占用问题,尽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发展氛围,积极建设围墙内教师安心从师,学生静心学习的精神家园。
五、重点发展领域及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
落实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特色,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实效,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保障机制。
2.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依纲靠本,落实双基,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第一阶段研究重点:①以新高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规范新课程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推行直观教学,加强训练实践,培养竞争意识,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考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加强新高考教学研究,规范模块教学和考试纪律教育,多方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授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有效管理”为中心,以“习题训练”为手段,坚守“五严”规定,投身“活力课堂”,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规定考试次数,减轻不必要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层次和学生层次学习能力。第二阶段研究重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第三阶段研究重点:依据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规划,在实现教学手段(硬件)现代化基础上,初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考评(软件)的现代化,达到手段和目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2)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加强体育工作,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对体艺班的设置要转变理念,将一批基础好的学生引向体艺发展,把这一块做大做强。
(3)注重过程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自身的生命线,各年级要确立管理重点,树立目标,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抓合格性考试,抓衔接,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高三抓高考,提升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全面收获。广大教师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指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师要管好课堂,管好学生,坐好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待一切学生,要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克服随意性。要进一步规范听课制度,不仅在听课数量上而且要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4)强化备课组建设。珥陵高中教师个体实力可能不是十分突出,但整体实力较强,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体到教学上,就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发扬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营造团结向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工作措施上要选好着力点,抓好集备工作,积极落实集备的有关措施,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五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年轻教师要突出板书设计和教后感。各备课组要注意教案的汇编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脑,加强学科基本建设,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以后教学的基础。各备课组还要按质按量完成听课任务,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5)做好临界点学生的培养。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自重自强,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的潜力,做好临界点学生的激励工作,这是我校各个年级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对临界点群体要明确对象选准起点,及早入手,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要人人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可采用谈心、布置个性化作业,面批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耐心帮助暂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造学校精神。
(6)探索评价方式。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要以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过程的有效性指导为主要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职工队伍。
2.措施:
(1)凝心聚力,优化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的工作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的保证,为此,从目前情况出发,新的阶段领导班子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虽然农村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不靠不要,珍惜拥有,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克服自以为是的不求进取的思想,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②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岗位工作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和锻炼,我校各处室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水平较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出大主意,做小事情。③强调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学校的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公”字,即公心、公正。“公心”就是要从学校利益出发,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公正”首先就是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其次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拿学校的利益与人情作交易。④干部要了解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指导?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细则。把学校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责任到人,全面考核其合作精神、岗位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要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务实的作风,使学校班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工作实绩,赢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以人为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和“敬业奉献”,是新时期学校师德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学校要主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来满足教师对成就感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教育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中受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职工要把学生当人看。面对农村高中的生源现状,更要做好这一点。在这里要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特长,甚至于包容学生的缺点。②还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和评判标准。③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④还要求教育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影响教师形象的事才会真正消失,“爱心铸师魂”才能得以深化。
高尚师德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奉献”。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深化“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形成科学的分层培养机制,并制定出本校的考核方案,既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要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校本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外语、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优势学科,培养部分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1.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措施:
(1)在德育的要求上。要求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2)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要求班主任和各班级广泛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力争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安全教育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预案,打造平安校园。
(3)在保证措施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校外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科研。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经费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项目投入的规划要用预见性,并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结合校情,科学论证,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四)舆论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等的指导与服务,多途径全方位寻找学科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为办学争取足够的经费。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七、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学习与研究。一是开展规划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本规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文献。二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管理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三是各处室按照分工,选定重点,组织教师逐步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七大任务均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21年下半年,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第四阶段(2022年6月-2023年8月):深层推进阶段。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在若干领域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2020年12月,对五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估。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三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推荐)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表
二、现状分析
(一)概述
西夏墅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始建于1926年,曾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自立”、“自强”、“自主”和“艺苑”四幢教学楼和综合楼。20xx年8月,我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之一,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学校为教师、学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学校也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期待在后三年的发展中,以争创“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为目标,全员参与、扎根日常,深化研究,在实实在在的积聚过程中实现整体转型。
(二)优势分析
1.“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20xx年至20xx年开始学习和实施“新基础教育”研究,并尝试进行单元式级部管理,追求“重心下移,功能转型”的扁平化管理,并在学科领域和班队领域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参与研究中实现学校整体转型。20xx年8月,学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
2.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机制在积极形成。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教研组、备课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定时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了贴近教师、有序开放、整体设计的研究机制,既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协作,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组主要对各类课型展开研讨,把精品课案例结合学生实际落实到日常课堂。备课组加大了研究频率,重视教师新基本功的锤炼,如课堂有效开放,资源的敏感与捕捉利用能力,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点穴”等。
3.“自立自强”精神深入人心。在前两轮的学校三年发展过程中,学校梳理了“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结合“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生命自觉”的核心理念追求,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随着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实际逐步深入,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办学理念。在师生共同践行下,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发展、主动追求的精神状态,“自主自觉”的生命状态有望形成。
(三)问题与不足
1.管理运行机制的整体构成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年来,学校虽对中层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各部门之间的架构还存在盲区,例如信息技术归属于什么部门;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分工不够清晰,协作不够自主,策划不够整体系统等管理上的盲点与交叉;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繁琐又交叉,执行起来受到制约,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完善,并加大执行的反馈评价和奖励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有待提出新举措。
虽然通过前几年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结构有所优化,既发挥了中青年教师引领作用,又及时注重了年轻教师的跟进,但面对新形势,又暴露出新的问题。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仍处老龄化阶段,年轻教师的发展势头与中青年教师的优势仍有很大差距;二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并且学校又处于逐年扩班阶段,教师严重缺编,这一学期已经外聘了十一名代课教师;三是随着全区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不同梯队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骨干教师逐步外出交流,制约了原有的教师研究梯队结构,增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四是领导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等领域的改革发展不平衡,各学科间的改革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个人的研究能力和投入差异比较大。这些都制约着学校“全、实、深”的推进。
3.学生工作和班级建设有待立足学生实际谋突破。
虽说许多班主任已经初步确立了儿童立场,开始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需求,并开始挖掘教室环境布置、岗位建设、班队活动中的育人价值,策划、组织相关的班队活动,而且部分班级已经确立了班级的文化主题,明确了成长方向,形成了良好班风。但前两年重点培养的骨干班主任外流严重,队伍断层,而且我校班主任每两年就重新接收一个班级,这都制约了教师发展和班队工作的持续研究。另外,如何解决学科教师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之间矛盾,如何发挥学科教师的教育合力等都有待于在工作中探究与创新,谋求新的突破与提升;如何让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双向滋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4.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特质有待进一步彰显。
学校传统的人文精神“自立自强”如何产生转型意义和实现革新传承,强调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如何体现在师生的生命特征和实践行为中,学校清晰的办学理念和精神特质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进一步彰显,这些都需要全校师生在理念与实践中共同诠释,需要在不断的推动中的实现生命自觉。
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反映了学校以阅读丰富学生精神底色的办学特色,但仍然表现出孤立的活动形式,没有学校理念的渗透和学校精神的凸显,更没有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来激活书香校园的自觉建设,缺乏学生的精神自主,缺失课程的整体支撑,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缺乏系统思考的方案和整体推进的策略。
三、发展总策划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理念解读: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学校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的办学理念。
传承:“自立自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在20xx年之前,学校在建校过程中,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作风,坚持自立自强的精神,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建成美丽校园,并获得了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能提升学历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相应的专业称号,培育了两位特级教师,学校的“青藤树”就是学校精神的真实写照。
丰富:生命、实践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人只有拥有生命的自觉,才会成为主动发展的新人,教育的内涵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转型既要秉承“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又要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强调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自觉”状态,关怀生命,焕发生命活力,进一步丰富“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师生生命“自立自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省、自觉的过程,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不断激发的过程,是一个生命自觉乃至文化自觉的过程。
“自立自强”的师生形象特质。
学生:规范、文雅、个性
教师:责任、主动、发展
管理团队:主动、服务、协作
(二)发展目标
1.三年发展总目标
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继续弘扬“自立自强”的学校精神,通过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实现教育教学的精品化;通过领导和教师思维的系统化转变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在此基础上创建“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实现自觉的生命状态。
2.分领域目标
(1)学校管理改革与领导团队建设:重视激发学校管理层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活力,在组织重建、制度改建、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深刻理解新的办学理念参照系及核心发展目标,使理念更明晰、有内涵,目标更具体、可达成;注重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力量的增强,为做到“全、实、深”提供重要保障。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领域深入开展课型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一个层面开展“互动课堂”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构建“读书、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师自我更新的“3211”工程。要放大教师个体在建立自我更新档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等方面的“亮点”。也要放大教师群体共同研读理论著作、共同分析教学案例和“捉虫”式评价等方面的亮点。要为丰富教师精神生活、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支有积极高尚的理想追求、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复合开放的专业素养和谐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学科教师队伍。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以“自立自强”的精神为指导,制定西夏墅小学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并据此构建学校六年主题教育的系列。以“快乐童年工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他们在班级中自我管理、团结向上,在校园内主动探究、获得才艺,在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培养服务意识。加强班主任研训工作,要以评比“青藤杯”金、银、铜奖的优秀班主任为节点,将他们的典型经验和主题教育的典型课例为教材,放大亮点,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积极参与“学生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日常化研究。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掌握学生心理、善于疏导和多方面沟通的班主任队伍。
(4)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项目发展目标:在传承“自立自强”精神的基础上,更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改变师生生存方式,追寻生命真实成长,追求“自主自觉”的积极生命状态,营造一种“自立自强,自主自觉”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继续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建造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品牌学校。
(三)推进策略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1.阶梯式发展的策略。
由于学校发展的制约性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一些新的改革措施需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总结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精致化。实验和推广的步骤仍然按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顺序进行。
2.项目化管理的策略。
把整个学校的改革工作分解为若干项目,通过项目招标、签订项目责任书,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项目化管理的运作过程是:项目招标和竞标、签定项目责任书、实行项目监控、项目成果的评估。
3.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化相结合的策略。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引下的变革实践。改革越深化,越是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后阶段规划的修订和改革的整体布局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以后的实践推进和成果总结都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特别要重视学习领会叶澜教授针对实践进程中的问题发表的指导性意见。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学校管理改革整体化和学校领导团队建设的措施
(1)建立纵横贯通的管理网络,使内部管理走向精细化。学校实行管理重心下移以后,由于没有及时梳理原有制度和新制度的关系,在管理上存在某些“盲点”。必须通过制度的梳理,消灭“盲点”,实现精细化管理。梳理盲点:20xx年9月至12月,召开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寻找“盲点”,研究解决方案。第一次研究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领域、第二次研究班队建设与学生发展领域、第三次研究管理改革与管理者发展领域,第四次综合上述三次研究成果,形成《西夏墅小学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2)完善管理制度,改善运行机制:制定制度,负责实施:调研反馈,修改调整;形成文本,建立监控系统,收集案例。例如:坚持并完善教师月考制度。月考小组由学校行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每月25日前将本月考核内容与要求通告全校教师,考核指标根据“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中期评估评价表和当前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人员分组对每一个教师进行测评,汇总审核以后,反馈给教师和有关组室,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给予批评并督促其整改。目前和近期考核的重点是“课堂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
(3)凝聚团队合力,引领学校发展。领导层成员要积极参加华师大、教育局或其他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学历、拓宽眼界。学校坚持开展新基础教育的校本培训,通过读书、听报告、写心得、谈体会等形式思考教育改革,推动领导层的自我更新。学校行政人员必须主持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就学校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要带着课题深入学科、组室,与合作者一起潜心研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必须制订详细的计划,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课题总结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的措施
(1)加强各类课程管理:完善课程教学部的管理网络,加强日常课程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成效;充分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梳理并建立各学科的年段发展目标,开发《经典诵读》系列、《小公民》德育教材、《乒乓特色》体育课本等校本课程内容。
(2)畅通多维学习渠道,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以《“新基础教育论”》为主要内容策划专题性学习,内化“新基础教育”理念;组织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的拓展性学习,结合实际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向;组织以实践分享为主的学习,在活动中整理活动纪要、解读活动主旨、重建课堂教学,使其他教师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提升信息价值;
(3)关注梯队建设,推进教研组建设的整体发展。建立教师研、学、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使“两类教师”(分流教师和交流教师)得到“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滋养,融入到教师的团队之中,提升学科素养和研究水平。调整教师梯队结构,建立梯队培养目标体系,加强对学科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团队群体发展。
(附教师梯队建设三年发展表)
(4)完善与落实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是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孵化基地”,教研活动要保证高水准、高效率、必须做到三点:在教研前有准备,每位教师有独立见解;在教研中有切磋,每位教师要交流有效信息,可以争辩,可以完善,可以质疑,从而达到教研活动的民主性;教研后有反思,针对问题立研究主题,开拓教研思路,激活教学创新机制。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1.学校层面:完善“青藤服务社”的运作体系,引进学科教师担任活动导师。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核心,开展各年级分层教育,整体架构学生日常活动序列,构建书香文化德育活动的体系。挖掘家庭、社区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校外,逐步构建读书工程系列活动。修订并逐步完善《西夏墅中心小学一日常规》,加强常规落实,使学生真正拥护和自觉遵守常规。
2.年级层面:以年级团队为单位,以年级组长为核心,提升团队协作和统整策划能力。各年级依据本年级学生培养目标及年级文化特色,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班队活动,注重学生活动常规的培养,打造各年级班队精品课。
3.班级层面:以市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完善班级环境建设,细化岗位建设,夯实活动建设,促使学生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好少年,从而打造出校园和班级相辅相成、互补和谐的文化平台。
4.班主任队伍建设。给予骨干班主任更多平台,提升主动策划能力,引领组内班主任发展,并全面负责年级学生活动班主任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研讨体系,落实、细化班主任工作考核,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举办“青藤杯”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活动。
4.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
(1)丰富“自立自强”的内涵。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发掘学校前期的自立自强的开创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实践精神。二是放大 “新基础教育”实践三年形成的亮点。如:以“书香校园”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扁平化管理为特征的级部管理机制,日常化的反思重建、伙伴合作为特点的教研组建设,以个性化发展为基础的品牌教师培养等。对这些资源加以梳理、提炼与总结,在校内推广。
(2)制度文化的进一步梳理和丰富。结合“自立自强”的精神对“新基础教育”三年实践中的制度建设成果进行理性的反思。反思分四个层面:
一、校级管理层面;
二、年级组和教研组管理层面;
三、班级管理层面;
四、教师、学生自我管理层面。通过梳理发现问题,适当补充和调整,从而形成符合学校转型性变革要求的,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师生个性发展的,纵横沟通的有效管理网络和制度文化。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校务通知在网上公布,教师打开网页,就一目了然;校内优质课录像、说课、点评、反思、专家讲座报告等,上传网上或刻制光盘,助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可以在网上发表,或通过校长电子信箱进行沟通,以便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反馈。
(3)抓住关键节点,提升文化内涵。(1)以“优质小学”复查为契机,梳理学校“自立自强”的发展历史,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使本次复查成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关键事件!(2)以“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创建为抓手,全员盘点,整体梳理,协作联动,全面提升;
(4)建立书香校园,凸显学校特色。
①充分利用上级资金,结合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试点,继续推进图书馆建设。整体策划校园环境建设,开放图书馆、设置流动小书架、成立书香小港湾等为书香伴成长功能区;
②探索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机制,健全、运行“书香小港湾”学科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在阅读兴趣中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内化,增加文化积淀。
③利用“校园流动小书架”建立“书香小港湾”,在班级中图书角、在学校中有图书馆、阅览室,在校园中开展“书香伴成长——读书节” 读书系列活动。使校园充满“书香气”,全校师生散发“雅韵”!
四、学校发展的资源集聚与保障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1.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重点工程有北校门、田径场、300人的会场建设和教师办公设备添置。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设立教师、学生奖励基金。
3.师资保障。革新班主任工作制度,保障班队建设顺利进行;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第四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市*******中学
20**年——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优势分析
能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追求科学发展,落实办学理念。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指导下,严格遵守“教学水平+教学责任=教学质量”和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形成了较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领导班子指数、职称、学历合乎标准,学科分布合理。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了合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管理和监督更加民主化,重大决策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晋级上公开、公平、公正,教职工比较满意。
学校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体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热爱学生,不侮辱、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和谐比较融洽。
建立了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做到考核与教师福利待遇和评优晋级有机结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教师学历达标率96%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70%%以上。省市区学科骨干38.6%,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48%。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中青年为主体,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评课议课初见成效。部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较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在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学生按规定学区入学,留住学区相对好一些的生源方面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宣传学校,搞好中小学衔接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两年来,入学率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数量,办学规模稳定下来
建立完善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和德育工作制度。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了各种德育活动。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层次地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环保、禁烟、禁毒、心理健康、青春期和网络安全等教育。每月开展优秀班级(学科最佳班),每学期开展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主题班会——快乐星期四已成为道外区德育建设起大品牌之一。进行教学改革,按照“五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建构,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尝试体验,拓展提升,检测反馈,调整反思,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提问”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创新,学校每学期有教学开放周。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四次在校内进行主备人公开教学课,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体育课、课间操和每天一小时大间操活动,开展经常性和多样性体育活动、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召开学校运动会。积极开展体育基点校专项训练,组织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小组活动,培养体育人才。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形成学校艺术教育氛围。
建立教育科研组织,健全教育科研队伍,落实经费。确立从学校实际出发的、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科研开展有声有色。管理规范,符合科研程序,并能及时检查、评价和完善。建立科研档案。按时结题,形成阶段性成果,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部分教师对工作原则理解不深不透,落实不到位,尚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计划安排调整不够及时有力,缺少反思,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没有达到全员性,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和个人利益同学校的发展及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共同愿景有很大心里距离。
没有形成学习团队,部分教师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发展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不够浓烈,机制不够健全。个别教师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提高教与学效果的实效性不高
.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研究单一。专题研究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亟待加强。
缺乏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操场面积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同时上间操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生均校园面积不足12平方米。学校无25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没有足球和器械场地。学生课桌椅不符合标准,不能单人单桌。三室器材药品缺乏,不能达标,没有教师多媒体备课室。书刊音像资料只有十余种。音体美劳卫生器材设施不足,实验仪器药品标本不足;藏书有80%的需下架。音像资料
室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木制门窗严重毁损,须立即更换。四、三年规划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6年末,*********中学实现以下总体目标:即通过逐步落实以“实”字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理论和思想体系,创建教育教学特色,标本兼治,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达到良性循环状态,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社会、家长、社区逐步认可学校;新生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办学规模稳定在18个教学班900百名学生,每班50人左右。
2、学校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尽最大可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条件、机会,使全体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自觉的工作状态。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20人、区级骨干教师50人;管理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被家长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通过以“规范---赏识---体悟”为途径,开展“五用”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30%以上的。
4、通过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出专辑若干本。
5、依法办学,逐步健全各种制度,形成有行政、教师、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综合手册。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进一步细化“实”理念的教育教学细节,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管理手册做好准备。
2、推进学校“五用”“无重”特色建设的实验工作。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对口校学生高比例入学。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800人左右,16个教学班。4.计划年内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措施:鼓励教师把学校的利益和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事业上名利双收,做好公私利益的协调。既不因公害私,更不能因私害公,在学生和社会面前做好表帅
按照教育教学两个模式的特色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和实践。
研究中小学对接问题,在办学思想上、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上与对口小学形成自然台阶,使家长认可我校就是是唯一可以选择的学校。建立党群帮教联系网,规划好党员活动的具体事宜。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42%以上。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3、全年搞两次反思交流,交流面60%,出刊一本。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目标、计划、措施,提供经费和时间。每名教师都要制定
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符合本人实际。
2、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教职工业务档案,及时、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奖项,使教师优劳优得。
3、按照“岗位大练兵”具体要求,抓好落实。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探索“五用”模式,初步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评价模式。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6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25%以上的。
3、完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措施:
1.通过“规范---赏识---体悟”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规范:就是通过校规、班规等外部手段强制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赏识:就是发现闪光点,发掘潜能点,发挥特长点,发展增长点对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向着标准看齐。体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体验感悟生活,体会真理,培养情感,学习优良品行,践行美好德性。
2.调整组织机构,加强德育队伍的组织领导,注重计划性、关注过程、落实到人。
3.抓好班级管理,继续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开展常规教育、传统教育、时事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教学:
1、研究和实;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全面试验阶段,年末拿出研究报告。各科有汇报课。
2、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2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有所提升。3
4、升学率,常规检查全区排名前列。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2、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使教学手段多样性。
3、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教学常规量化管理评分细则》,明确本学科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测试、阶段验收与质量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实践探索、现场观摩、互动评价、小组讨论、个案分析、评课议课等参与式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四、办学条件:
1、音体美器材达到教育部一类标准
2、订阅8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30种以上
3.建有音像资料库。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4、实现教师用多媒体备课计算机每组一台。
5、建设好五十三中网站。
6、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1%。
7、学校木质门窗更换为塑钢门窗 措施:开源节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教育理念规范手册。
2、支部工作有新的创建内容,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五用”、“五重”模式参与率98%,经验比较成熟,可以推广。
4、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逐步达到认同的全员性。
5、重点高中升学率70%,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00人左右,18个教学班。
6、建立教学资料档案库。完善电子档案库 措施:
1、广泛开展校级守纪重教优秀教师评选活动,2、建立隔周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全员评价。结合“五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3、通过议课评课、经验总结会等形式,继续推进“五用”、“五重”模式建构。
二、队伍建设:
1、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52%。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
3、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整合的水平。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4、、提高反思质量,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80%,出刊两本。总结反思经验。措施: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和顶的编制配备教职工,制定措施,使多劳者
多得,优劳者优酬。激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课题开发和教学评价能力
3、引导教师自觉参加校本研修,确立“质量是学校生命力”的观念。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引导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4、激励、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教研组、备课组职能,细化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要求,为增强团队战斗力奠定基础。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通过“师徒结对子——青年教师阶段汇报课”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成长平台
6、落实“岗位大练兵”的每一个细节。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实验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7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各科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融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形成经验。
3、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0%。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4、继续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两操、卫生扫
除、课外活动、等形成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5、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7、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
8、为了使“老品牌”“快乐周四伴我行”能有新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
9、通过生活课,延伸德育课堂。继续“三务”教育。就是“校务、自务、家务”。“校务”为学校服务,做到“四能”。即能让花草含笑;能让垃圾归位;能让墙桌无损。能让同学开心。“自务”为自己为班级服务,学会自理、自立,做到“四整齐”。头面整齐,男生不蓄长发,男女生发不染色;衣着整齐,上学就佩戴胸卡;书具整齐;全班桌椅摆放整齐。“家务”就是学生为家庭服务,学生在家里要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
“五重”教学模式进入深入研究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提升,拿出各学科的教学课型操作模式。在熟练掌握本学科教学模式的同时,有3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省市重点升学率72%。措施:
1、全面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
2、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3、继续开展了“集体备课观摩”活动。继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对各备课组的授课计划、集体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教学反思等项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细化要求。
4、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性。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办学条件
1、订阅9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40种以上
2、卫生室器材设备药品。达到省《中小学校标准化卫生室检查评估标准》一类
3、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达到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教材配备标准的95%以上。
4、各类药品标本齐全,常用药品充足,能满足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课率达到90% 5.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1.5平方米以上,校园幽美、教室整洁卫生。
6、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7.新书上架3%。
8、实验仪器。达到《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一类标准。措施:
1、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投入。
2、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3、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
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境界。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4、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5、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修改、完善学校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准则。据此监督制约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五用”“五重”经验总结。
2、支部工作有经验。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通过竞聘上岗,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事业心强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98%以上中层管理队伍,教师岗位合理,人才精干,无人浮于事现象
4、在“五用”、“五重”模式基础上有50%的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创造出新经验,形成独特风格和传统,体现在鲜明的校风、校训之中。学校特色得到社会和主管部门认可,拿出被推广的经验,在全区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5、重点高中升学率75%,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50人左右,19个教学班。
6、完善教学资料档案库,资源校内网教师共享。
7、建立安全常规,争创省级安全单位。措施:
1、研究和吸收本校和外地的经验,建立我校科学管理体系,突出特色,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管理文化。
2、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和教师思想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3、抓学校管理细节化。坚持争创“文明示范班”、“学习成绩最佳班”、“纪律示范班”、“卫生示范班” “单科成绩最佳班”、等评选活动。
7、班级管理细节化,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创“班规班
训”,“自选座右铭”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构建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50%以上。
2、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专业知识扎实,能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适应课改要求,形成鲜明教育教学风格。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80%以上。
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95%,出刊两本。有教师反思文章公开发表。措施:
1、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培训工作,强弱结对,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反思沉积理论素养,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作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造就“理念领先、敬业爱生、一专多能、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3、强化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树立实验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做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4、进一步落实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方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弱整合,在促进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力争每位教师都练就
自己的“绝活”;注重教学反思的总结与梳理以及与同行间的交流、研讨上,从而使反思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全校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学生自我教育大见成效。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80%,合格率100%
2、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5%。
3、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 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总结经验。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教学
“五重”模式全面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继续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四、办学条件
1、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6%。
2、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订阅100种以上。报刊、杂志种类50种以上 力争达到一线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3、各室建设达升级一类标准。
3、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2平方米以上。
4、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文化。五.制定2016—2021学校发展规划。
第五篇:盐城市第八中学2013综合评估自查报告
盐城市第八中学2013综合评估自评报告
盐城市第八中学坐落在盐城市大庆东路,坐拥盐渎水街盛景,行得铁路公路便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032名,教职工122名,其中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校长、名教师计28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A级食堂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年来,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50座机房、新购五千册图书并实现电子借阅,对电力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更换教师办公桌,每班配置多媒体投影仪,安装LED宣传显示屏;学校积极创建省园林学校,引入名贵花木品种,整个校园绿树成林,碧草如茵。如今,八中校园书声朗朗,歌声飞扬;八中教师群情激越,创优争先;八中学子孜孜以求,蓬勃向上;八中的家长更是信心满怀,赞誉一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管理方式,走“一二三四五”依法治教之路
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出“一二三四五”依法治教之路,即学校通过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个全面”,追求“三个最佳”,做到“四个到位”,执行“五严规定”,实现学校自主式管理的优质高效。“一个模式”包括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系列化的管理制度,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坚持“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追求“三个最佳”即通过管理力争达到最佳教学秩序,最佳教学效果,最佳社会反响。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激励到位。坚持“五严规定”即教师队伍认识规范,管理队伍监督规范,坚决贯彻“五严规定”。
学校反复组织教师深入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实施绩效工资的实际,审议修订了《盐城市第八中学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学校加强民主管理,定期召开班子会、校务会和教代会。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校园精致管理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无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乱收费,无以权谋私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无违规举办重点班、快慢班情况。
二、创建平安学校,走“安全健康第一”稳定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健全管理和防范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安保处岗位职责;校长室还与各处室、年级组、班主任及家长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清剿火患责任书》、《安全出行责任书》,建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台帐和消防工作台帐。学校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以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为着力点,进行系列化的教育、检查和整治,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做到了机构健全、岗位明确、人员落实、经费保证。制定系列应急预案,并经常组织紧急疏散和消防演练;校长室实施总值班校长制度,全权负责当日校内安全、教学、卫生等各项事务,做到安全管理不留时间、空间空白,同时还不定期地对住宿学生夜休息情况进行抽查,有效地保障了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近年来,无师生安全责任事故,无安全隐患。学校健康教育氛围不断浓厚,师生的健康理念、卫生意识以及健康的行为方式正在形成,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源动力。
三、确立发展主题,走“规范+提升”和谐发展之路
(一)确立“规范”为主题,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品质
一年来,学校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
课堂、讲究实效、提高质量,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有效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品质。
1、执行规范,落实教育管理精致化。一是严格落实省厅《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发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为了保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的落实,学校做到了时间、组织和责任的“三落实”,很好地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有效的开展。二是落实好“校园开放周”活动。学校采取了“全面开放,重点推荐”的措施,校园开放周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接受了家长的评议和监督,改进了学校办学的不足。
2、关注细节,追求教育质量优质化。一是关注有效教学。教导处围绕“有效教学、有效训练”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修订、细化了有效教学的有关规定。其次是突出有效课堂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效。教导处、教研处还阶段性开展专项教学督导。二是实施有效教研。在校级层面开展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各教研组自行开展“日常化”的研究,课堂观察的形式由团队观察转化为个体观察,内容由定量观察转化为定性观察。三是强化质量监控。学校重视对教学质量的抽测和监控,落实培优补差工作,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学科合格率作为评价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2013中高考圆满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指标,在11月份召开的全区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初、高中分别被表彰为教育教学质量奖银奖和铜奖及全区唯一的初中教育教学最佳进步奖。
3、立足校本,实现教育科研常态化。本,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行动研究“破冰策略”,专题化、时效性的课题研究“整合策略”和成果推广“分层策略”,有效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战能力和水平。学校教研处一是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先后安排30多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无论是报名率还是合格率
都在全区领先。积极开展教师业务竞赛活动,每周开设校内公开课竞赛活动;二是立足校本教研,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好集体备课的指导和过程管理,尤其是初中部、高二年级的语、数、外等学科的集体备课,不但扎实有序,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立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成功举行了“中国梦”系列活动。四是营造教科研浓郁氛围,教师参加各类业务竞赛成绩显著,2013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1篇,11人次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另外,学校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新申报一个市级课题,正在准备申报一个国家级课题。
4、突出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化。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政教处、团委、年级部认真做到:在德育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在德育活动有效性上做文章。坚持突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爱心责任教育。一是突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全体教职工确立了“德育就是质量”的理念,紧紧围绕“育人”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和特点,积极研究探索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新对策、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二是结合《中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仪表和卫生等习惯。坚持每月一个德育主题,不断完善班级每周常规考核和评比办法,建立每月班级常规考核奖励机制,切实提高考核评比有效性。三是通过规范化升旗仪式、主题班队活动评选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法制教育专题辅导、创建优秀班集体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水平。
(二)以“质量”为主题,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水平
本,学校在“和谐校园、幸福教书、快乐学习” 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继续紧紧围绕“质量”这个主题,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提升步伐。
1、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学校全面引进了景山中学教学质量考评模式,实行了同学
科限差考核制度、班级捆绑考核制度,并认真付诸实施,调动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同时,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帮扶与督促、要求与奖励相结合,促进了学校向研究型发展。工作中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支持教师的学历进行和业务培训。
2、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全力塑造党员干部新形象;二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一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基本功学习和培训活动,重视班主任专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提高班主任政治经济待遇。三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我们继续推进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专业发展为重点的骨干队伍建设工程。学校克服经费困难,全力保障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有步骤地落实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后勤工作有了新保障。第一,切实转变作风,搞好后勤保障。今年暑期,全体后勤人放弃休息时间,战高温,认真做好学校电路改造、操场建设以及教室的调整、课桌椅整修、门窗、墙壁的粉饰工作;及时做好办公用品、清洁用具、学生用品的发放工作,对教师、学生反应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学校继续关注学校食堂建设,进一步规范了食堂的管理工作,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通过了市卫生局、教育局的“市A级食堂”多次复查,食堂管理经验在全区教育系统交流。第二,严格财经纪律,坚持收支两条线,规范地完成了各项收费及教职工工资报表;认真做好预决算,规范采购货物,合理使用资金;减少招待费支出;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约用水、用电活动。制定《公物赔偿制度》,期末对公物进行验收并作出赔偿认定,进一步强化了班级管理的要求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学校以创建园林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认真组织“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活动,学校投资数十万元,圆满完
成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收到市、区领导好评。
4、体卫艺工作有了新亮点。学校一贯重视体卫艺工作,今年学校克服场地小的困难,首次在自己的塑胶跑道上成功举办了田径运动会,告别了一直以来借场地举办运动会的历史,同学们集体荣誉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区体育局举办的中学生第九届运动会及区中学生蓝球赛;多年来代表区体育局参加全市万人迎新春长路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每次均高质量完成任务;艺术工作亮点突出,书法考级工作、艺术类高考及对口单招、“中国梦”书画比赛、朗诵比赛等均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突出的成绩。
5、群团等工作有了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红会、关工委等组织健全,有活动阵地,有工作计划,活动正常开展,并有特色。工会在职工业余生活和学校行政的监督和建议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工作出色,我校工会以被市总工会授予“联手兴家”牵头单位。共青团、少先队在学生组织和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追求方面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关工委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心血。
2013,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学校事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惑:学校的公用经费大部分都用来偿还历年的债务,学校基础建设及校安改薄经费缺口较大;学校教师绝对数过多和部分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的矛盾还落后于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的精致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冷静思考,群策群力,为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八中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二〇一四年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