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2: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特别是涪城区委、区府提出的“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的不断推进,“5.12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实施,为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创百姓口碑名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制订《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绵阳市实验中学师生概况(2010年)

全校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共有2900余人,其中住校生1800余人;在编正式教职工187人,其中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94人;专任教师50岁以上21人,40岁以上69人,30岁以上70人;省骨干教师4人,市骨干教师13人,区骨干18人;市学带教师7人,区学带教师21人,区百优教师28人。教师队伍年富力强,正是创业发展的好时期。

二、三年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办学优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办学”的理念,坚持“发展内涵、提高质量、突显特色、加快发展”的思想,以课堂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特色文化为支撑,以规范严格科学管理为保障,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办学目标

三年内力争把学校办成升学成绩突出、学科特色鲜明、全市一流的名校。

(三)培养目标

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夯实基础,促进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德才双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人才。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队伍建设

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流教职工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

(1)健全学校领导班子。按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注重中青年干部苗子的培养,不断推进学校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

(2)加强学校干部队伍的培养,引导和激励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不断向外推荐新干部。

(3)加强对学校干部的管理、监督和考核。进一步完善学校干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依据实绩进行奖惩,决定任用。

(4)现任学校干部一聘三年(2013年10月止),学校其它干部(支部书记、教研组长等)也要确立聘期,定期改选。

2、教师队伍建设

①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约束、榜样示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修养、敬业、爱生、奉献,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楷模作用。

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树形象、强素质、作表率、比贡献”的活动。在全校形成一种团结奋进、创新实干、负责奉献、自强争先的良好风尚。各部门、年级、教研组要把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切实的规范要求。

③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实行全员聘任制,定岗定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落聘人员下挂锻炼或调入其它学校。

④实行全员化和全方位的教师岗位培训。特别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男50岁,女45岁以下)全部达到B级,全体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备课、上课。

(二)加强科学管理

目标:构建有实验中学特色的高效管理体系。

1、更新管理理念。

确立“教师为本,发展教师”的理念,注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奖励机制,建立发挥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工作热情的有效机制;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建立和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教师对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行使建议权,对本校领导的工作行使监督评议权,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改革方案、财务预算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彰显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2、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住一个基础——和谐办学;搞好两个坚持——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处好三种关系——稳定、改革、发展。建立和完善四大系统——民主、科学、依法治校的决策系统;处室、年级组互相协调的执行系统;党总支和教代会、师生和家长参与的监督系统;教代会、学生会,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有机结合的反馈系统。运用好五个机制——民主、法制、事业、物质、情感。协调好六对矛盾——公平性与竞争性的矛盾,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矛盾,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矛盾,传统性与改革性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德育为首与教学为中心的矛盾。

3、积极开展管理体制的探索,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目标考核奖惩制,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

4、强化年级执行系统。年级领导有教师工作安排权(优先保证各年级班主任和质量组长,优先保证初三)排课权、调课权、招生转学权、奖励分配权、学生分班安排权,各处室要配合支持年级开展工作。

(三)教学管理

目标:教学质量三年内力争达到市级A类初中学校第一名。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细化教学过程的管理落实。

1、认真开展有序务实的集体备课活动,确保课前准备充分。各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确保集体备课有效。每位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学校推广优秀教案,逐步实施教案浮动免检制。

2、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①管理好课堂秩序。全体教师必须遵从教学规范,严格管理认真执教,确保各班学习氛围浓厚,秩序井然。

②课堂优质高效。必须达到当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保障学生充分参与,真正做到变“讲堂”为“学堂”,积极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得出现差班(总分A1优完成率低于年级平均完成率70%)、差课堂(学生问卷或家长问卷满意率低于60%)。

③搞好课堂督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质量组通过“调研课”、“会诊课”、“推门课”等方式深入课堂,现场评价指导,把问题弱化或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对课堂的监管力度,实行由学生评教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生(或家长)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认真检查作业批改的质量。各科必须严格按照教导处制定的作业批改细则执行,对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充分发挥其反馈作用。教导处要采取多种方式监控检查作业批改,及时通报,逗硬奖惩。

4、考核质量组组织单元过关检测情况。坚持检测内容要覆盖本单元重点难点,出题人要认真钻研,不得随意滥用现存资料,质量组长必须把好命题质量关,教导处抽查考核。

5、优化学风。加强学生管理,确保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强学法指导。要求每位老师要培养学生做到: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深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生学月检测奖励制度,表彰鼓励优秀学生。强化辅差,每位老师承担一定量的转差任务,教导处加强考核。

(四)德育工作

目标:成为全省一流乃至全国一流的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学校。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德育居素质教育首要地位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德育整体性观念;德育有效性观念。

2、重点抓特色,创品牌。坚持以少年军校为特色的德育管理模式,拓展德育教育内容,不断改进和强化六大德育教育系列: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孝敬教育、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标准的养成教育;以健康生活、健康交往、健康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勇于面对挫折为主要内容的身心健康教育;以学工、学军、社会考察、公益活动、参观访问等为主要途径的社会实践教育。

3、抓渗透,求发展,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4、抓动力,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良好局面。

5、抓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科学性。

要继续开展“班主任论坛”,加强信息交流。每学期举行德育研讨会,鼓励德育工作者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形成具有实中特色的德育有效性理论体系,并积极运用于实践,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注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课题研究,继续搞好“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研究》。

6、加强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研究。

与教导处密切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加大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并逗硬执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7、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五)教研及学科特色建设

目标:一年内形成教育科研模式,两年内构建科研特色,三年内成为省、市教育科研示范校。

1、打造一支研究型、学术型、智慧型的教研组和质量组长队伍。

教科室将通过各种形式对教研组长、质量组长进行道德修养、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本学科真正的带头人,并带动教研组、质量组工作,形成学科建设特色。

2、开展高效务实的教研组质量组活动,讲求全校的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有的放矢,实用实际。

3、构建师培工作的良性循环体制,全力为各年龄段的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

发挥名优教师、学带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重视发挥普通中老年教师的作用,提供一些交流经验的机会。实施“青年教师工程”,认真落实导师制,坚持落实“诊断评价——模仿定格——创新发展”的新教师培训模式,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对个别教学质量较为薄弱、教研风气有待改进的教研组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加强跟踪监督指导,不断提升教研组的整体质量。

4、营造教师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老师走自主专业化成才之路。奖励教师订书订报,奖励教师在各级报章杂志发表文章、撰写教研论文,支持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活动。开展学带教师、青年教师读书读报展示活动。

5、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全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6、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倡导“人人有研究任务,科(组)有科研课题”,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7、优化学科教学特色,构建学科教学模式。

8、组建专家指导小组,全面督促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

①聘请市区教研员为该学科专家指导组成员。

②由特级教师、省、市区骨干教师组成校内专家团,负责督导、检查、评估教师的工作;

③成立青年教师竞技组,落实师徒制,实行捆绑考核。(该团队由35岁以下教师组成),要求竞技竞教走在前列。

9、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学校的声誉。

①积极参与市区两级教研活动,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树立七中教师良好的形象,坚持做到端坐前排,谦虚好学。

②主动争取参与市、区教研活动中的发言、竞技、赛课等活动,确保获奖档次高、社会反响好。协调关系,全力争取承担市区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在我校举行,在各级研修活动中,我校教师均要争取有突出的表现。

③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经常进行交流互访活动。

(六)后勤服务

目标:完善现代学校后勤保障体系

1、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稳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科学运营模式,强化管家意识,加强对学校资产的管理。

2、着力建设美丽校园、节约型校园和文化校园

做好校园规划;倡导节能节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深化文化建设,提升物质文化底蕴。

3、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切实解决师生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

4、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政府扶持,整合教育资源。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的建设,适应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②学校食堂改造,学生住宿楼扩建达相应等级。③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绿化、美化。

(七)依法治教,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1、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治教。

2、加强制度建设,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

3、深化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5、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

6、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安全教育管理,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八)艺体卫宣传工作

目标:全省一流,全市领先。

1、体育工作

按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并认真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和课外训练。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达1小时,积极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育合格率在95%以上;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85%以上;参加省市级同类学校比赛,成绩名列省市前茅。

稳步发展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课余体育训练,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有组织、有指导的训练,提高素质和基本技术能力,积极和市体校加强联系,利用他们的资源培训高规格的体育尖子生。

2、卫生工作

对学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好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工作,保证一年一次的学生身体状况常规检查。

3、艺术教育

充分发挥四川省“百所艺术特色学校”的优势,认真落实《中学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将“校园艺术节”和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作为大课堂,指导开展好包括绘画、摄影、演讲、小通讯员等课外活动小组,常年坚持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项目的训练,努力提高以管乐队为代表的艺术特长教育水平,积极寻求与社会艺术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培训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力争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大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加强通联和宣传工作管理。

办公室、宣传组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业绩,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利用学校网站扩大学校影响,广泛吸纳优秀师资。充分发挥广播站和社团的作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教育学生。

为达到总体发展目标,使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端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团结、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发扬“敬业、爱生、善教、求是”的教风和培育“修身、敏学、求真、笃行”的学风,进而形成“求真、务实、和谐、创新”的校风,强化实中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团结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深化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体现鲜明办学特色。

历史赋予我们深化改革,创建实中美好未来的庄严使命,让我们传承实中的办学思想,发展涪城名校育人特色,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索中变革,在奋进中自强,励精图治,合力兴校,上述规划就一定能实现。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二篇:虎林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虎林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4年—2016年)

虎林市实验中学前身是虎林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68年,2008年9月---2011年9月先后与忠诚、阿北、东城、伟光、新乐乡中学合并,2011年9月异地组建虎林市实验中学,2012年9月完成揭牌仪式,2013年9月迁到原虎林市高级中学校址。

一、现状与问题

基础情况:虎林市实验中学是虎林镇内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是一所未达到标准化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总面积732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18311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明德楼各一栋,食堂宿舍、警卫室各两栋)。学校现有学生1053人,其中寄宿生548人(占在校生人数52%),教学班24个。

教师队伍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一线教师78人、生活教师12人、工勤人员4人(中学高级17人,中学一级63人,初级15人,技师4人),教师年龄结构:40岁以下有33人,40岁---50岁有52人,50岁以上14人,教师平均年龄为43.6岁。未来三年有4人退休(2014年1人、2015年2人、2016年1人),在职教师患有重大疾病情况:患乳腺癌1人,脑出血1人、脑动脉硬化2人,能正常上班但授课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个别科目缺乏专业教师担任。学情及教学质量状况:学校生源为东城、伟光、新乐、阿北、四小、五小和实验小学的部分学生。农村学生约占全校总人数的52%。由于学生来源区域广、生源复杂(单亲、残疾、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较多,),学生差异较大,家庭教育薄弱,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是一个客观现实。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平均43.6岁),且伤病较多;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部分学科缺少专业教师导致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特殊群体学生较多(占10%以上),德育管理难度偏大。三是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四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五是评价机制还需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六是班主任队伍年龄偏大,班主任梯队建设有待加强。七是住宿生人数多,舍务管理难度大。八是晚自习教师安全存在隐患。九是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总体上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鸡西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统领,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负责任的、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创建“家园式寄宿品牌学校”为发展目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基本发展理念

办学宗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位教师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办特色鲜明负责任的教育。

办学理念:赏识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培养做人品质过关,学习文化达标,掌握技能特长突出的个性人才。

办学思路:

1、教学方面:追求高效课堂,探索适合学校生源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秉承合格+特长,优秀+特长,重视潜能生转化的教学育人策略。构建规范科学有效的教学常规、评价管理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关注教师生活质量、专业发展、能力提高的管理培训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只能够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2、德育方面:做人为先,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好习惯的养成。建立科学、民主的精细化、网络化、军事化管理体系。坚持探索德育载体和有效的德育途径,通过学生的生活,学习,参加德育活动的过程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理想信念方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学生能做到:做人文雅、勤劳、感恩、诚信、健康、明理、爱校、爱家、爱国,有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特长。

3、安全后勤方面:以建设鸡西地区最优秀食堂和宿舍为目标,规范管理与德育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大政教”管理体系,形成家园式宿舍管理文化,为学生创造家一样的生活条件,树立寄宿制品牌学校形象。

四、发展目标

总目标:育人为先,改革兴校,特色强校,打造一所家园式寄宿制品牌学校。

1、学校在办学规模与市内其它两所中学相当。

2、学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生源状况明显改变。

3、学校校风严谨,学风浓,班风正。

4、每一名学生能够成长为文雅、勤劳、感恩、诚信、健康、明理、爱校、爱家、爱国的人,有一项或两项特长,特长突出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60%以上。

5、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德育管理成效显著,校园安全和谐,寄宿制品牌学校形象基本形成。每一名从实验中学走出来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五、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党支部、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搞好创建工作

目标:学校党支部要在学校加快发展工作进程中,要带头遵守并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学校发展保持一致,做好稳定工作。要努力打造一支严格自律,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理念超前观念新、管理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措施:

1、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教育局《九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

2、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

3、要加强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学校工会组织要按照《工会法》认真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要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督。

(二)学校文化建设

目标:以做“四心”教师为核心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达到教师热爱本职岗位、热爱教育事业,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创建与弘扬学校精神,初步形成能够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措施:

1、要继续探索完善师德教育、师德评价、师德监督及评价结果有效运用的机制。

2、进行月优秀班主任和最美教师、优秀值周教师评选,鼓励教师做四心教师(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有事业心)。

3、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增强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的作用,培养一大批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教师。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一方面,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5、加强家园式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楼廊、班级、宿舍等阵地宣传家园式理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结合绿色生态文明进校园理念,设计不同的楼廊主题文化如家之美、家之感恩、家之礼仪、家之理想等,通过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美德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强、学会做人。

6、以活动为载体进行主题教育,使校园文化上层次,上水平

7、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不断更新学校网站内容,宣传树立学校形象。

(三)德育工作

目标:

1、建立一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德育管理队伍。

2、班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率达到70%以上,班级将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好习惯养成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好习惯养成进行量化打分(由政教处、学生会、学生干部营共同完成)。

3、全校成立一支120名学生干部队伍,干部培训制度有效落实,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成立宿舍管理“干部营”,学生干部在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4、班级网络化管理模式,宿舍军事化管理体系建立,学生在校每周、每天早、中、晚业余活动安排科学规范有教育意义。

5、德育常规管理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卫生管理整齐干净,学生上放学站队出入校园,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6、全校学生好习惯养成率按5-10个百分点递增,通过三年全校学生好习惯养成率维持在85%以上。措施:

1、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一要着力提升班主任及副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强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培训和研修,充分发挥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二要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德育能力。积极落实全员育人责任,掌握全员育人方法,拓展全员育人渠道,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促使每位教师真正成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三是加强班主任梯队建设,实施以老带新工程。四是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机构,实施学校领导对班干部培训制度,做到全校120名学生干部在全校的德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以感恩教育为起点,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求每周放假时每位学生回家必做三件事:(1)洗一件以上自己的生活用品。(2)帮助父母做至少一样家务。(3)为父母或爷爷奶奶洗脚或捶背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学生干部带头做。学校下发专门的记录本,定期在家长会上确认。

3、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每月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内容充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涵。3月份开展“学雷锋月”活动、4月份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5月份开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6月份开展“做一美德阳光青少年”主题教育、7月份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8月份开展“好书伴我快乐成长”暑假读书活动、9月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学会生活生存、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做人做事”主题教育和体验式活动、11月份开展“公民与责任”主题教育、12月份开展“法制教育月”活动。同时开展“好习惯”示范生、示范班评选活动,养成教育转化活动等。通过活动落实学校的德育计划,达到养成教育的各项指标。

4、、每周要全校班级要开好三次会一次班会,两次晨会,班会要有主题,有目标,形成常态化。晨会重点要对当天班级在常规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进行班级网络化,精细化,住宿生军事化管理总结评价。

5、抓好大课间活动,国旗班每周的升旗仪式,宿舍学生的早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国情怀。

6、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体系。一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强化家庭教育,做到家校共育有机结合。二是社区共建、军警校共建共育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德育活动基地(特教、消防、敬老院、环保等),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校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四)教学工作

目标:

1、要高质量、高水平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省级验收。完备教学硬件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做好充分硬件保障。

2、加速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研、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师资竞争力度,激活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老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动新教师尽快成长,提高整体师资质量,培养出1至2名市级以上名师、2至3名市级以上教学标兵、15至20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逐年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调动全校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全校各科教学成绩合格率每年要增长10个百分点左右,由目前的56.2%力争达到或接近90%左右。实现在全市各类升学、调考考试中平均分、合格率、学困率各项指标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位置达到中上游。

4、强科研课题研究。以学校总课题为引领,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促进课堂的教学。

5、建特色教学区。通过建特色教学区抓好艺体特长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艺体特长初步掌握的学生由占全校总人数的65%力争达到90%左右,掌握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达由占全校总人数的30%力争到达到60%以上,做好为上级学府特色教学的有效衔接。

措施

1、办学条件。一是要做好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为达到标准化学校做好准备。重点是做好测算、计划、规划、材料准备等工作。二是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支持,优先解决缺专业教师、评优晋级、晚自习任务量大等问题。三是要实行小班额教学(每学年6-8个教学班,全校24-32个教学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讲座培训、辅导报告、外出学习,撰写论文、小结反思、表彰先进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二是进行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调整,有计划引进一定数量骨干教师,调整、充实若干薄弱学科,如英语,数学学科。三是加强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三是开展丰富的有效的系列的读书、教学管理、研讨、培训、竞赛、展示活动,形成特色的校本、师本培训模式,抓实抓强教师队伍建设。

3、教学管理。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文化水平,建立科学的梯次的教师管理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全面、真实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情况。二是建立奖惩机制。从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中考奖励办法、单科教学成绩突出奖励办法、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奖惩办法和措施,建立绩效工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向精细化、网络化管理要质量。

4、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研组备课组专业建设。完善说课、听课、评课机制,开展各类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形成聚集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成立改革实验班,彰显改革成效引领教师落实学校总体改革方案。

5、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量化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与教师、班主任的管理业绩挂钩,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6、以艺体教学为抓手扎实抓好特色教学。全校目前共成立18个特长班级,包括书法、乒乓球、篮球、足球、象棋、粘贴画、打击乐、合唱、。每年进行一次特长汇报活动。

7、继续推进养成教育及“潜能生”转化工作。开设潜能生转化班,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制定潜能生转化方案、建立帮扶制度和档案、设立适合潜能生特点的课程,做到因材施教、跟踪考评、确保潜能生转化达到实效。潜能生转化工作纳入量化考核。

(五)后勤工作

目标:

1、、打造寄宿制学校品牌宿舍食堂。

2、校园美化绿化,校园基础设施维修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

3、建设一支素质能力强责任心强的生活教师队伍和一支肯出力能干活后勤服务队伍。

措施:

1、实施宿舍军事化管理,每天24小时学生管理规范化,成立以班为单位的小组,建立军事化管理组织框架,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学生干部通过竞聘的形式产生。

2、落实住宿生管理与德育管理、班级管理相结合的评价管理制度,对每个学生进行点对点的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提升食堂就餐和住宿的管理水平。

3、利用业余时间段组织进行广泛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爱校如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设立专门的后勤宿舍管理负责人,争取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

5、加强领导带班对宿舍管理的经常性检查活动,及时的进行优秀寝室,优秀餐桌、优秀班、排长、优秀寝室、优秀生活教师评比活动,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的寝室生活教师管理制度。

6、建立住宿生学生行为习惯量化预警制度,量化打分60分以下的学生,将及时和家长班主任沟通,责令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否则取消其住宿资格。以免影响整个宿舍管理,保障宿舍管理的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宿舍管理的各项制度。

7、加强对后勤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依章考核、奖罚分明,完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导向,建立竞争机制。

8、努力做好学校财物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收费标准。正确合理地分配,使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校产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每学期期未对校产审核一次。

9、做好维修维护美化绿化工作,形成寄宿制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做好调换后的新校址的维护修缮工作。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加强学校寄宿文化教育,树立寄宿学生爱校如家思想,提高寄宿学生个人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建设家园式学校奠定基础。

(七)安全工作

目标: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校园安全做到零安全事故发生。

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要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学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齐应急灯、疏散标志,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学设施、体育器材及用电线路等,重点加强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完善专项专管责任制。

2、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尤其加强食堂食品采购管理。

3、预防传染病发生。要普及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场所定期检查、消毒。完善传染疫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严格执行消防纪律,经常检查消防设施及电路是否完好无隐患;严格执行门卫登记核实制度,防止外来暴力侵害学生;定期对体育设施及学校栅栏等进行保养、维护,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加强饮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学校食堂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食品卫生法律和法规,严格学校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健全食堂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餐饮人员的服务水平,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食堂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依照放心食堂的创建标准来开展食堂各项工作。

5、搞好校园商店的管理工作,严防“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定期对校园超商店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

6、坚持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原则。做到安全教育与教育课堂相结合、安全应急与安全演练相结合、隐患排查与整改排除相结合、安全管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安全质量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常规检查与考核相结合。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学校领导首先要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学年组长进行学习;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和宣传,使教师理解三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营造三年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增强五种意识。即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意识、质量第一的意识、发展性教育服务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依法治教的意识。

(二)组织保障

1、领导班子协力,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

2、各处室分工合作。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

(三)资源保障

1、安全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为教师有效使用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尤其在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方面作倾斜。

3、师资保障。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发展。

(四)评估保障

1、形成三级规划体系,制定详实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处室、各学年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每请由上级领导、校外专家及家委会成员组成的小组监督、评估规划的实施,并及时调整、修缮规划。

第三篇: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

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市xx实验中学原名为xx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05年,2008年10月更名为xx市xx实验中学,2013年8月迁入xx校区。学校现位于xx路中段,南邻xx市医学院附属医院,西邻xx街,北邻xx大街,占地面积xx亩。学校教学楼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共xx层,每层xx口教室,能容纳xx个教学班;实验图书楼xx平方米,共有xx余口功能室;教学办公楼xx平方米,共计xx口办公用房;综合楼xx平方米。学校具有标准化操场,校园文化内含丰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目前,学校有xx个教学班,在校生xx余人,教职工xx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素质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xx%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xx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xx人,中级职称xx人;xx%以上教师是省、市、区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其中省教学能手x人,省优秀教师x人;省优秀班主任x名、市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优质课或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等xx多人;区名师、兼职教研员、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xx多人。

(二)主要成绩

2013年8月迁校以来,在新任城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以“师生为本,尊重个性,平安和谐,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德为首,学为先,文为根,人为本”为校训;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为校风;以“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学生高素质,教师高水平,管理高效益,文化高品位”为总体奋斗目标;以“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尽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为学校精神。近年来,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重点高中输送了大批人才。学校形成了“中国智慧校园”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中国智慧校园在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德育、安全教育上的优势,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在社会上赢得了高度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楼、实验图书楼、办公楼各层墙壁悬挂张贴名人名言、伟人简介、xx文化及儒家经典文化。学校还以制度化的形式规定了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的规程,活动中,80%以上的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

学校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良的校风教风,出色的教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学经典联盟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xx省先进基层党组织、xx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xx省地震科普示范校,xx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xx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xx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重点试验基地、xx省教育科学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小、初、高学段间接性课程开发与研究》重点研究基地、xx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xx市文明单位、xx市规范化学校、xx市绿色生态校园、xx市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基地、xx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xx市网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xx市第八批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xx市实验装备应用示范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xx市遵纪守法光荣学校、xx市孝文化教育基地、xx市健美操特色学校、xx市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先进学校,任城区“十佳敬老助老模范单位”、任城区“十佳德育学校”、xx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xx市艺体教育特色学校、xx市华文教育基地、xx省文明校园提名、xx市首批中小学创客空间示范校、xx市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xx市2019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先进学校、全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办学理念需进一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需求。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还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认同和理解,办学理念需要更深入地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需求,这些都需要全校师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理解、渗透和实施,最终才能实现广大师生教育教学行动的自觉。

(二)德育工作需进一步整合内容,细化措施、提高效益。

虽然我校已提炼总结了不少德育教育经验,但更多的是以单一的碎片化活动来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水平和德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中明确提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根据《xx省学科德育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对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开展进行整合,探索形成完善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三)国家课程的校本转化质量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学校现有三大门类校本课程(科技、体育艺术、孝文化),除传统文化课程——“孝文化”课程化程度较高,其他大都停留于“活动化”,实施质量不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据统计,能初步理解“课程”概念的教师只占48.6%,课程开发能力、执行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效果意义的最大化,已成为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点。

(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013年迁校,随着学校的发展,不少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培养十几位科研、德育、教学、管理骨干。但是,新生力量的培养出现了断层,主要表现为:目标追求平庸,缺乏进取意识,缺少终生学习、主动学习的行动,缺少对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

(五)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和综合服务水平有待完善和提升。

学校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架构还存在盲区,分工不够清晰,协作不够自主,策划不够系统,制度执行受到制约,个别中层领导和教师参与全面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效果欠佳。

三、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坚持“细规划、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的管理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挖掘特色、注重创新、统筹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知名度,经过三年的努力,争取使学校跻身于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力争把我校办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窗口学校。

(三)发展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办学。以先进的思想、超前的理念、规范的行为、科学民主的方法,精心培育、铸造“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尽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和“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校风。群策群力,共谋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将学校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家园。

2、教师发展目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正确方向,自觉向党的教育方针看齐;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端正职业理念,自觉向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看齐;强化底线思维,规范教学行为,自觉向《教师专业标准》看齐。要始终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谋创新,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教学工作目标:以规范教师常规教学和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强化校本培训,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德育工作目标:坚持培养“会生存、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健身、会创新”的现代人的目标,在调查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构建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德育网络。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以新的生命观、价值观、教育观来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布置、岗位设置、班级活动等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

5、学校文化建设目标:选择特色发展的策略,积极创建学校文化品牌,从内涵上提升学校文化特色的层次,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全校师生需躬身实践、精心培育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适时在物质层面、艺术层面、传统文化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围绕特色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建设生态校园,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为一体,融艺术、人文、科学于其中,构建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健身素养、艺术素养、生态素养。

6、特色目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儒雅创新学校”为目标,坚持以文化人,把传统文化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以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见长的办学特色。

(四)、具体指标

1、创建xx省文明校园、xx省教学示范学校、xx省信息化即“智慧校园”特色学校、xx省传统文化教育即“孝文化”特色学校、xx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

2、师资队伍: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科研素养,搭建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成长的层次性,大力开展名师、教育专家培养制度。到2023年,将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提高到20%,本科学历98%;培养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5人;市级骨干教师4-6人;市级以上“杏坛名师”及特级教师2人。

3、教育科研:大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教科研常规化、制度化。在三年期间,课题研究区级以上10项,校本教研课题20项以上,课堂教学评比市级一等奖6-8人,省级一等奖3-5人。

4、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拓展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空间,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增强科技创新实效,培养文化知识厚淀,具备2+1模式(2项体育技能加1项艺术专长)的新型人才。

5、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特别是优秀班主任的培养,探索施行首席班主任制。计划培养省级有影响力的班主任1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1-2人。

四、策略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校

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法制教育,规范从教行为,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实现制度化、系统化、人文化、科学化、现代化。

2、积极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深化教职工聘任与上岗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评价考核,不断健全对教师、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评价考核机制,积极完善教职工各项绩效考核评价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改革新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3、努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办公室制度文化。不断完善部门功能,全面提高管理效能。

(二)强化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育人队伍专业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原动力。施行班主任首席制,开展首席班主任培训,举办“班主任论坛”,召开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班主任例会),汇编好班主任案例集(重在心理辅导),有效开展班主任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切实提升德育队伍的“软实力”。

2、明确德育工作主题。遵循德育工作规律,搭建主题教育平台,将学校德育主题有序贯串到每学年、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的活动中。以“阳光教育、全面发展”为主题,建设好“阳光德育”,努力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特色。

3、拓宽德育实施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课程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主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境德育的工作新机制。

4、健全德育激励机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出发,把德育与教师的评优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紧密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综合素质评定等有机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师生素质、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优化育人环境

1、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区财政和区教体局的支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争取尽早完成“中国智慧校园”的全面提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档案室、校史馆实施配套,改造操场、校内道路、校园绿化、师生停车区、办公楼用电线路、教学用房外墙,三年内完善各类设备设施和校舍的整体改造装修升级。

2、完善校园功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学校规划与日常的校园管理中,建设阳光校园,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优化校园网络系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促进现代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形成,全面展示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亮点,推动教育改革和管理创新。

3、提高服务水平。要继续做好对办公室、教室、校园绿化、教学用品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4、营造育人氛围。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推进办学目标,培育学校精神,为丰满我校特色初中的内涵奠定理论基础。认真回顾百年办学历史,依据实际,逐步建设具有我校办学品位和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实施人本管理

1、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处理好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职工广泛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办学的主动性;引导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2、规范学校办事程序。不断理顺决策程序:坚持一般事项的决策由学校决策机构以决定的形式发布执行;凡涉及学校全局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事先广泛调研,经学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能付诸实施。各部门坚持“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办事原则,所有教职工都要遵循办事规范,一切按制度、按程序办事,拒绝个人特权。

3、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不断完善反馈制度,凡教职工对学校决策持不同意见的,可通过正常途径向学校工会反馈申诉,或直接向校长提出;全面实施师生恳谈制度,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加快学校决策与信息的传播速度;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的知情权,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科研兴校

1、加大教科研宣传力度。让教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让“科研兴校”、“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理念扎根广大教师心中,形成广大教师重视、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

2、加强教科研的制度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又符合教育科研规律的课题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制度等。

3、健全教科研的管理机制。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有较强表达能力的教师,组成学校科研骨干队伍。构建骨干研究与全员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逐步开创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项项出成果的“群学、群研、群绩”的科研局面。

4、推广教科研的优秀成果。要通过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活动、汇编教育论文集、课题成果集等形式,为教师们提供教育教学思想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六)立足课堂,质量为本,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继续深入学习“****课堂教学规则”。领悟其核心思想即“四大元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六大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法,教材与教法,学生与教材,教法与学生)”;并以此为引领,开展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双主互动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德育课程一体化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育人目标下学校课程群的架构指导,完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实践体验的“活动—发展”课程格局。优化“美丽任城”共享课程建设,深入开展“基于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研究”,促进区域课程建设多样化。制定并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学校自主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显著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全部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孝行天下》的基础上,开发《主题班会集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程》、《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经典伴我成长》等校本教材。提供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范式,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4、重视学校教育内涵建设,尝试“新教育实验”,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深化“行动教育”范式下的教、研、修一体的教师培训,提炼和创生新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成果,传承创新新教育实验。

5、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指导,加快速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合和科研为引领,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规范学校体育课程设施,加强体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在不同年级段设立相应的练习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种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体育艺术特长,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力争学生参与率百分之百,体育技能达标率达到90%以上,同时发现一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对其加强专业化,使其特长得到长足发展。

(七)优化队伍建设

1、创建和谐的领导集体。创学习型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改革的前沿思想;创专家型领导集体,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指挥、决策和协调能力,分管领导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创实干型领导集体,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于创新,一个骨干引领一个学科,一个组长支撑一个年级,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2、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提升师德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规范教育行为,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实行“三、四、六”工程,加强以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学习为主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来引导教师的发展。“三”是指教师的三年规划,每一学年审视自己,规划自己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每年的校目标;“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实现每学年教学、科研、教育等工作的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并通过学校的激励机制实现自激励;“六”是指六个成长阶梯,即初学型教师、合格型教师、职业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3、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建、备课组建设,形成团结、进取、阳光、有特色的团队。

(八)加强教育合作交流

1、积极开展区域教学研究。主动承办和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路子,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就学校共同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有效探讨。要在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构建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和绩效工资考核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合作交流,继续与市、区名校以及xx、xx、xx开展教研联谊活动,充分利用好各校资源,引导教师了解教改动态,把握中考的发展趋势,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实效。

2、不断健全德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有效举办家长学校,深入开展警校共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通过优化德育资源,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让全社会来关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3、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影响力,不断吸引教育资源。

五、三年规划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实际,三年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202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科学统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逐步规划、精心布置,达到净化、绿化、美化,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加强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加强学生道德培养,规范学生行为;申报全国、省、市“十四五”科研课题,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深入课题和课改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争创xx省文明校园、xx省信息化即“智慧校园”特色学校。

202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抓好团队建设,成立多样的学生社团,着力培养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学生;加大课题和课改研究力度,推广课改及教研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通过教、研、培三位一体的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完善特色建设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特色;创建xx省传统文化教育即“孝文化”特色学校和xx省健美操特色学校。

2023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内容与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加强与市内外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积极探索与市外乃至省外一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争创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校

六、保障措施

规划的落实,需要上下齐心、通力合作。需要学校做好细致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把握好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改革的力度;要走好“三步”:宣传发动达成共识、制定方案稳步推进、科学监控重在成效。

(一)全员参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规划的形成须经过全体教职工采取多种形式讨论、修改并逐步完善;学校各职能处室结合本处室工作职责、借鉴已有发展经验和学校未来几年发展前景展望,提出各自修改意见;征求家长代表意见和建议,广泛吸收有价值的修订意见;提请教代会审议并进行表决。使规划形成的过程成为全体教职工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的过程,真正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制定教职工个人生涯规划,努力尝试建立形式各异的学习共同体,以办学目标为引领,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追求。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保证实施。

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党员带头参与改革实践,成为全体教师的表率和学校发展的排头兵。学校、处室、级部、班级应根据规划按分解任务,明确措施,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每一对规划具体目标的小结,在对规划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后,制定后续的规划实施方案。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对学校工作的评价,重视教师反馈信息的研究、处理,积极发挥教师在规划落实过程中的作用。

(三)加强监控,科学评价,确保成效。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使广大教职工参与“规划制定—规划实施—规划评估”的整个过程。校长按学,向教代会汇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接受教代会代表对学校“规划”执行情况的质询和对“规划”修改意见等。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对每个科室、级部每个学期的每周工作进行适时调控和评价,从而使目标的监控内容更具体,评价更有可操作性。根据市教体局相关工作要求,邀请专家对发展规划进行过程性指导和评估。

第四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年9月—2023年8月)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改革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认真落实“双十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建设“三适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高中。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建于1956年,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初高中分设,学校由丹阳市珥陵中学更名为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04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地处丹阳市最南端,毗邻常州金坛区的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珥陵镇,现为丹阳市唯一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782.67平方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7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45人,41人具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114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各级各类拔尖人才51人(含镇江2名教坛新秀)。学校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的目标,努力打造“三色”德育品牌。近年来,珥高人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绩效节节攀升,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镇江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镇江市书香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丹阳市文明单位”、“丹阳市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与特色

1.形成依法办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

2.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制定并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将教师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统一起来,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三级培训和出国进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注重发挥其师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学科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9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级拔尖人才26人,涉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等10门学科;合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共41人,占专任教师的28.3﹪。

3.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三适”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建设 “三适课堂”,倡导适合的坡度、适合的难度、适合的速度的教学主张。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协同努力,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4.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设立美术专业教学班级,通过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稳居镇江地区美术专业艺考前列,获得了广泛好评,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将成功的经验与美术班精神转化并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更使得学生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要求、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认知和清醒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欲求突破和超越,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显薄弱,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但名师数量不足,学科间师资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加速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优质的学科教学团队,进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全校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招生政策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低错落,喜忧参半。在短期内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质量,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如何从现在有的现状中突出自身的作用?如何从目前的现状中寻找出突围的路径?实现后发先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让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后劲。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努力。

3.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学校文化内涵不丰富,需要在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挖掘、培育和凝练,办学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凸显。如何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师生的主体价值,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办学理念

学校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确立办学思想为师生共成长,崇尚真善美,办学理念为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三适: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社会;三敬:学生敬学,教师敬业,学校敬人);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激发灵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校训:崇实 求真 积善 尚美;学校校风:抱朴 守诚 务实 创新;学校教风: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学校学风: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学校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2021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绩效,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把学校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更新完善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2.构建“三色”德育

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成长

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研读校长、教师两个专业标准,从规范入手,紧抓教学质量这道关。通过积极争取,补充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

4.强化资源配置

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支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的要求。

5.形成办学合力

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学校操场围墙被占用问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丰富落实办学理念

学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不断更新丰富学校“潜心三适,践行三敬”核心办学理念,将理念落实到队伍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习惯养成1.强化德育管理

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确立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3.完善社团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社团,形成一定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争取尽快创建成为“镇江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4.推进心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心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2.强化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集备制度,落实制度中的每项具体要求,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个体专业提升的基础。

3.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积极配合“丹阳好老师计划”、“教师引航工程”,加强队伍梯队化培养,通过“教师关爱工程”,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争取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人数均有所突破;发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青年名师班,打造学校青年名师;筹建校内名师工作室,重视促进校内名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教学和教育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出相当数量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向浙江、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学习经验,争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势地位。结合本职工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推动课题研究

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应课改”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结合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科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新变化,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升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形成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加强课程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教育创新,树立课程意识,构建系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办学氛围

1.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完善现有如“家访”、“微信客户端”、“家委会”等家校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探索,让家校之间能更加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获取得更广泛的家长群体支持。

2.争取社会支持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珥陵镇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教学、活动用房,体育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添置等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解决学校操场南围墙被占用问题,尽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发展氛围,积极建设围墙内教师安心从师,学生静心学习的精神家园。

五、重点发展领域及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

落实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特色,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实效,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保障机制。

2.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依纲靠本,落实双基,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第一阶段研究重点:①以新高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规范新课程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推行直观教学,加强训练实践,培养竞争意识,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考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加强新高考教学研究,规范模块教学和考试纪律教育,多方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授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有效管理”为中心,以“习题训练”为手段,坚守“五严”规定,投身“活力课堂”,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规定考试次数,减轻不必要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层次和学生层次学习能力。第二阶段研究重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第三阶段研究重点:依据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规划,在实现教学手段(硬件)现代化基础上,初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考评(软件)的现代化,达到手段和目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2)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加强体育工作,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对体艺班的设置要转变理念,将一批基础好的学生引向体艺发展,把这一块做大做强。

(3)注重过程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自身的生命线,各年级要确立管理重点,树立目标,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抓合格性考试,抓衔接,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高三抓高考,提升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全面收获。广大教师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指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师要管好课堂,管好学生,坐好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待一切学生,要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克服随意性。要进一步规范听课制度,不仅在听课数量上而且要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4)强化备课组建设。珥陵高中教师个体实力可能不是十分突出,但整体实力较强,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体到教学上,就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发扬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营造团结向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工作措施上要选好着力点,抓好集备工作,积极落实集备的有关措施,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五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年轻教师要突出板书设计和教后感。各备课组要注意教案的汇编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脑,加强学科基本建设,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以后教学的基础。各备课组还要按质按量完成听课任务,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5)做好临界点学生的培养。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自重自强,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的潜力,做好临界点学生的激励工作,这是我校各个年级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对临界点群体要明确对象选准起点,及早入手,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要人人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可采用谈心、布置个性化作业,面批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耐心帮助暂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造学校精神。

(6)探索评价方式。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要以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过程的有效性指导为主要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职工队伍。

2.措施:

(1)凝心聚力,优化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的工作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的保证,为此,从目前情况出发,新的阶段领导班子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虽然农村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不靠不要,珍惜拥有,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克服自以为是的不求进取的思想,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②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岗位工作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和锻炼,我校各处室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水平较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出大主意,做小事情。③强调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学校的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公”字,即公心、公正。“公心”就是要从学校利益出发,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公正”首先就是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其次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拿学校的利益与人情作交易。④干部要了解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指导?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细则。把学校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责任到人,全面考核其合作精神、岗位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要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务实的作风,使学校班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工作实绩,赢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以人为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和“敬业奉献”,是新时期学校师德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学校要主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来满足教师对成就感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教育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中受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职工要把学生当人看。面对农村高中的生源现状,更要做好这一点。在这里要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特长,甚至于包容学生的缺点。②还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和评判标准。③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④还要求教育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影响教师形象的事才会真正消失,“爱心铸师魂”才能得以深化。

高尚师德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奉献”。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深化“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形成科学的分层培养机制,并制定出本校的考核方案,既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要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校本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外语、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优势学科,培养部分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1.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措施:

(1)在德育的要求上。要求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2)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要求班主任和各班级广泛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力争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安全教育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预案,打造平安校园。

(3)在保证措施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校外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科研。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经费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项目投入的规划要用预见性,并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结合校情,科学论证,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四)舆论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等的指导与服务,多途径全方位寻找学科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为办学争取足够的经费。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七、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学习与研究。一是开展规划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本规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文献。二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管理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三是各处室按照分工,选定重点,组织教师逐步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七大任务均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21年下半年,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第四阶段(2022年6月-2023年8月):深层推进阶段。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在若干领域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2020年12月,对五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估。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五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推荐)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表

二、现状分析

(一)概述

西夏墅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始建于1926年,曾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自立”、“自强”、“自主”和“艺苑”四幢教学楼和综合楼。20xx年8月,我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之一,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学校为教师、学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学校也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期待在后三年的发展中,以争创“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为目标,全员参与、扎根日常,深化研究,在实实在在的积聚过程中实现整体转型。

(二)优势分析

1.“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20xx年至20xx年开始学习和实施“新基础教育”研究,并尝试进行单元式级部管理,追求“重心下移,功能转型”的扁平化管理,并在学科领域和班队领域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参与研究中实现学校整体转型。20xx年8月,学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

2.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机制在积极形成。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教研组、备课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定时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了贴近教师、有序开放、整体设计的研究机制,既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协作,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组主要对各类课型展开研讨,把精品课案例结合学生实际落实到日常课堂。备课组加大了研究频率,重视教师新基本功的锤炼,如课堂有效开放,资源的敏感与捕捉利用能力,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点穴”等。

3.“自立自强”精神深入人心。在前两轮的学校三年发展过程中,学校梳理了“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结合“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生命自觉”的核心理念追求,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随着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实际逐步深入,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办学理念。在师生共同践行下,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发展、主动追求的精神状态,“自主自觉”的生命状态有望形成。

(三)问题与不足

1.管理运行机制的整体构成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年来,学校虽对中层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各部门之间的架构还存在盲区,例如信息技术归属于什么部门;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分工不够清晰,协作不够自主,策划不够整体系统等管理上的盲点与交叉;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繁琐又交叉,执行起来受到制约,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完善,并加大执行的反馈评价和奖励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有待提出新举措。

虽然通过前几年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结构有所优化,既发挥了中青年教师引领作用,又及时注重了年轻教师的跟进,但面对新形势,又暴露出新的问题。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仍处老龄化阶段,年轻教师的发展势头与中青年教师的优势仍有很大差距;二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并且学校又处于逐年扩班阶段,教师严重缺编,这一学期已经外聘了十一名代课教师;三是随着全区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不同梯队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骨干教师逐步外出交流,制约了原有的教师研究梯队结构,增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四是领导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等领域的改革发展不平衡,各学科间的改革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个人的研究能力和投入差异比较大。这些都制约着学校“全、实、深”的推进。

3.学生工作和班级建设有待立足学生实际谋突破。

虽说许多班主任已经初步确立了儿童立场,开始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需求,并开始挖掘教室环境布置、岗位建设、班队活动中的育人价值,策划、组织相关的班队活动,而且部分班级已经确立了班级的文化主题,明确了成长方向,形成了良好班风。但前两年重点培养的骨干班主任外流严重,队伍断层,而且我校班主任每两年就重新接收一个班级,这都制约了教师发展和班队工作的持续研究。另外,如何解决学科教师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之间矛盾,如何发挥学科教师的教育合力等都有待于在工作中探究与创新,谋求新的突破与提升;如何让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双向滋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4.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特质有待进一步彰显。

学校传统的人文精神“自立自强”如何产生转型意义和实现革新传承,强调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如何体现在师生的生命特征和实践行为中,学校清晰的办学理念和精神特质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进一步彰显,这些都需要全校师生在理念与实践中共同诠释,需要在不断的推动中的实现生命自觉。

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反映了学校以阅读丰富学生精神底色的办学特色,但仍然表现出孤立的活动形式,没有学校理念的渗透和学校精神的凸显,更没有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来激活书香校园的自觉建设,缺乏学生的精神自主,缺失课程的整体支撑,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缺乏系统思考的方案和整体推进的策略。

三、发展总策划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理念解读: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学校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的办学理念。

传承:“自立自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在20xx年之前,学校在建校过程中,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作风,坚持自立自强的精神,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建成美丽校园,并获得了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能提升学历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相应的专业称号,培育了两位特级教师,学校的“青藤树”就是学校精神的真实写照。

丰富:生命、实践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人只有拥有生命的自觉,才会成为主动发展的新人,教育的内涵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转型既要秉承“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又要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强调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自觉”状态,关怀生命,焕发生命活力,进一步丰富“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师生生命“自立自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省、自觉的过程,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不断激发的过程,是一个生命自觉乃至文化自觉的过程。

“自立自强”的师生形象特质。

学生:规范、文雅、个性

教师:责任、主动、发展

管理团队:主动、服务、协作

(二)发展目标

1.三年发展总目标

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继续弘扬“自立自强”的学校精神,通过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实现教育教学的精品化;通过领导和教师思维的系统化转变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在此基础上创建“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实现自觉的生命状态。

2.分领域目标

(1)学校管理改革与领导团队建设:重视激发学校管理层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活力,在组织重建、制度改建、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深刻理解新的办学理念参照系及核心发展目标,使理念更明晰、有内涵,目标更具体、可达成;注重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力量的增强,为做到“全、实、深”提供重要保障。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领域深入开展课型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一个层面开展“互动课堂”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构建“读书、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师自我更新的“3211”工程。要放大教师个体在建立自我更新档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等方面的“亮点”。也要放大教师群体共同研读理论著作、共同分析教学案例和“捉虫”式评价等方面的亮点。要为丰富教师精神生活、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支有积极高尚的理想追求、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复合开放的专业素养和谐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学科教师队伍。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以“自立自强”的精神为指导,制定西夏墅小学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并据此构建学校六年主题教育的系列。以“快乐童年工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他们在班级中自我管理、团结向上,在校园内主动探究、获得才艺,在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培养服务意识。加强班主任研训工作,要以评比“青藤杯”金、银、铜奖的优秀班主任为节点,将他们的典型经验和主题教育的典型课例为教材,放大亮点,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积极参与“学生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日常化研究。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掌握学生心理、善于疏导和多方面沟通的班主任队伍。

(4)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项目发展目标:在传承“自立自强”精神的基础上,更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改变师生生存方式,追寻生命真实成长,追求“自主自觉”的积极生命状态,营造一种“自立自强,自主自觉”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继续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建造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品牌学校。

(三)推进策略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1.阶梯式发展的策略。

由于学校发展的制约性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一些新的改革措施需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总结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精致化。实验和推广的步骤仍然按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顺序进行。

2.项目化管理的策略。

把整个学校的改革工作分解为若干项目,通过项目招标、签订项目责任书,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项目化管理的运作过程是:项目招标和竞标、签定项目责任书、实行项目监控、项目成果的评估。

3.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化相结合的策略。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引下的变革实践。改革越深化,越是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后阶段规划的修订和改革的整体布局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以后的实践推进和成果总结都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特别要重视学习领会叶澜教授针对实践进程中的问题发表的指导性意见。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学校管理改革整体化和学校领导团队建设的措施

(1)建立纵横贯通的管理网络,使内部管理走向精细化。学校实行管理重心下移以后,由于没有及时梳理原有制度和新制度的关系,在管理上存在某些“盲点”。必须通过制度的梳理,消灭“盲点”,实现精细化管理。梳理盲点:20xx年9月至12月,召开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寻找“盲点”,研究解决方案。第一次研究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领域、第二次研究班队建设与学生发展领域、第三次研究管理改革与管理者发展领域,第四次综合上述三次研究成果,形成《西夏墅小学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2)完善管理制度,改善运行机制:制定制度,负责实施:调研反馈,修改调整;形成文本,建立监控系统,收集案例。例如:坚持并完善教师月考制度。月考小组由学校行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每月25日前将本月考核内容与要求通告全校教师,考核指标根据“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中期评估评价表和当前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人员分组对每一个教师进行测评,汇总审核以后,反馈给教师和有关组室,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给予批评并督促其整改。目前和近期考核的重点是“课堂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

(3)凝聚团队合力,引领学校发展。领导层成员要积极参加华师大、教育局或其他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学历、拓宽眼界。学校坚持开展新基础教育的校本培训,通过读书、听报告、写心得、谈体会等形式思考教育改革,推动领导层的自我更新。学校行政人员必须主持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就学校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要带着课题深入学科、组室,与合作者一起潜心研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必须制订详细的计划,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课题总结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的措施

(1)加强各类课程管理:完善课程教学部的管理网络,加强日常课程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成效;充分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梳理并建立各学科的年段发展目标,开发《经典诵读》系列、《小公民》德育教材、《乒乓特色》体育课本等校本课程内容。

(2)畅通多维学习渠道,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以《“新基础教育论”》为主要内容策划专题性学习,内化“新基础教育”理念;组织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的拓展性学习,结合实际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向;组织以实践分享为主的学习,在活动中整理活动纪要、解读活动主旨、重建课堂教学,使其他教师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提升信息价值;

(3)关注梯队建设,推进教研组建设的整体发展。建立教师研、学、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使“两类教师”(分流教师和交流教师)得到“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滋养,融入到教师的团队之中,提升学科素养和研究水平。调整教师梯队结构,建立梯队培养目标体系,加强对学科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团队群体发展。

(附教师梯队建设三年发展表)

(4)完善与落实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是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孵化基地”,教研活动要保证高水准、高效率、必须做到三点:在教研前有准备,每位教师有独立见解;在教研中有切磋,每位教师要交流有效信息,可以争辩,可以完善,可以质疑,从而达到教研活动的民主性;教研后有反思,针对问题立研究主题,开拓教研思路,激活教学创新机制。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1.学校层面:完善“青藤服务社”的运作体系,引进学科教师担任活动导师。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核心,开展各年级分层教育,整体架构学生日常活动序列,构建书香文化德育活动的体系。挖掘家庭、社区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校外,逐步构建读书工程系列活动。修订并逐步完善《西夏墅中心小学一日常规》,加强常规落实,使学生真正拥护和自觉遵守常规。

2.年级层面:以年级团队为单位,以年级组长为核心,提升团队协作和统整策划能力。各年级依据本年级学生培养目标及年级文化特色,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班队活动,注重学生活动常规的培养,打造各年级班队精品课。

3.班级层面:以市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完善班级环境建设,细化岗位建设,夯实活动建设,促使学生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好少年,从而打造出校园和班级相辅相成、互补和谐的文化平台。

4.班主任队伍建设。给予骨干班主任更多平台,提升主动策划能力,引领组内班主任发展,并全面负责年级学生活动班主任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研讨体系,落实、细化班主任工作考核,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举办“青藤杯”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活动。

4.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

(1)丰富“自立自强”的内涵。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发掘学校前期的自立自强的开创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实践精神。二是放大 “新基础教育”实践三年形成的亮点。如:以“书香校园”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扁平化管理为特征的级部管理机制,日常化的反思重建、伙伴合作为特点的教研组建设,以个性化发展为基础的品牌教师培养等。对这些资源加以梳理、提炼与总结,在校内推广。

(2)制度文化的进一步梳理和丰富。结合“自立自强”的精神对“新基础教育”三年实践中的制度建设成果进行理性的反思。反思分四个层面:

一、校级管理层面;

二、年级组和教研组管理层面;

三、班级管理层面;

四、教师、学生自我管理层面。通过梳理发现问题,适当补充和调整,从而形成符合学校转型性变革要求的,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师生个性发展的,纵横沟通的有效管理网络和制度文化。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校务通知在网上公布,教师打开网页,就一目了然;校内优质课录像、说课、点评、反思、专家讲座报告等,上传网上或刻制光盘,助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可以在网上发表,或通过校长电子信箱进行沟通,以便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反馈。

(3)抓住关键节点,提升文化内涵。(1)以“优质小学”复查为契机,梳理学校“自立自强”的发展历史,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使本次复查成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关键事件!(2)以“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创建为抓手,全员盘点,整体梳理,协作联动,全面提升;

(4)建立书香校园,凸显学校特色。

①充分利用上级资金,结合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试点,继续推进图书馆建设。整体策划校园环境建设,开放图书馆、设置流动小书架、成立书香小港湾等为书香伴成长功能区;

②探索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机制,健全、运行“书香小港湾”学科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在阅读兴趣中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内化,增加文化积淀。

③利用“校园流动小书架”建立“书香小港湾”,在班级中图书角、在学校中有图书馆、阅览室,在校园中开展“书香伴成长——读书节” 读书系列活动。使校园充满“书香气”,全校师生散发“雅韵”!

四、学校发展的资源集聚与保障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1.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重点工程有北校门、田径场、300人的会场建设和教师办公设备添置。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设立教师、学生奖励基金。

3.师资保障。革新班主任工作制度,保障班队建设顺利进行;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下载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市*******中学 20**年——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

    实验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大英县天保镇柏桂小学校 实验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15.9—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文件精神。......

    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曲梁镇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6年8月——2019年7月 本着学校稳定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态度,创建适合学生发展、有利学校成长的教育,对实验小学的历程......

    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及措施

    创精品特色名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座落于武穴市城东新区腹地,学校创办于1979年,3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7年9月——2010年8月) (修订稿)为了求得学校更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根据《东营市初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制定《......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一、办学条件学校是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辖属的十三个办学实体之一,含小学龙华中英文实验、初中、高中部,集走读、接送、住宿为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学......

    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文件精神。以教学仪器标准化......

    实验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5则范文

    实验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一、幼儿园基础分析1.保教工作质量高。具有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园内系统合理运转,整体优化,各项工作在区里名列前茅,形成了比较稳定、明显的园风园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