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中学生告别不良行为
如何让中学生告别不良行为
[摘 要] 中学生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勤工俭学校教育教学及安全稳定工作。分析探讨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让学生告别不良行为。[关键词] 不良行为 成因 应对措施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中总会出现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近年来,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呈上升趋势。有的中学生甚至出现直接危害校园和社会的临界犯罪行为,其性质越来越恶劣。这些不良行为对于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何应对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探讨分析目前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其成因,再采用相应的措施,非常必要。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
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如迟到、早退,旷课、抽烟、进入网吧、游戏厅等未成年场所、故意破坏公物,重者如赌博、偷窃、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等,二、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个人内在的需要、动机、目的是行为的动力系统。中学生无论是其规范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外因作用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现实状况却是,家庭教育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及孩子成长的要求,成为孩子不良品德行为的主要成因。由于家庭成员的行为不端,身教言教差;只养不教;重养轻教;两种极端(无原则溺爱和野蛮粗暴),宽严失度,以及由于对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极影响。
(1)家长教育意识缺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自己只要负责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够了,因此,把孩子往学校一送了之,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只是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辞,缺乏全面的了解,有时往往等到孩子发生问题时才如梦初醒。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为犯错误的孩子撑腰。我校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作调查,这些学生都参与打架事件,大部分学生受到家长不同程度的溺爱,甚至在学生发生严重违纪时,家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也不对孩子严加教育,而是找客观原因,为孩子开脱责任,逃避责 1
任,甚至有的家长还扬言要帮自己的孩子打架,要帮自己的孩子对同学报复;有的家长错把粗暴当严格,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逆反心理;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祖父母往往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使孩子有恃无恐,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
(3)家长举止不雅,行为不良,言传身教差。个别家长文化层次低,个人修养差,满口脏话,行为粗野;有的家长行为不正,违法乱纪,坑蒙拐骗,吃喝嫖赌,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
(4)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爱。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的呵护,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在我们的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父母双双外出),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使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爱。
2、学校因素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1)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当升学率成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败的唯一标准时,学校便当然地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枪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出现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没能有效发挥中学政治课这个思想品德教育主战场的作用。中学政治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教学不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不能解决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只是充当应试教育的工具,为教学而教学,为考试而教学。
(3)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失去了对学校和学习的感情;有的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有的教师出言不逊,酗酒赌博,行为不轨,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社会因素
从整体上来说,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钱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再加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
题日益突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中学生当中蔓延,导致学生厌学、逃学,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电视上充斥着暴力、色情、凶杀内容的电视剧,包围在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网吧,对学生充满了极大的诱惑,成为毒害青少年学生纯洁心灵的“杀手”,使家长、学校防不胜防,以至出现2>5(学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住外界两天的不良影响)的尴尬现象。
(3)和平建设环境及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正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学生的内因作用。内因包括学生对心理,生理的认识上及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继续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时期。心理学家认为,此时青少年学生生理的急剧发展变化,将出现六大高峰: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特征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超常行为高峰。与之想适应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胜,好动,好疑”,可概括为过度性,闭锁性的特征。过度性是中学生处于儿童向青年发展的一个过度时期,从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的那天起,就出现了积极要求独立的意向,但实际上又独立不了,他们希望受人尊重,把他们看成大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是真正的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自由观又都是一个谜。正因为他们常常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常会一面对成人实行一定程度的心理闭锁,保留一块心理“自留地”。另一方面,又与把他们当作小孩的家长,老师相对抗,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故意违背家长,老师的意志行事。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意志品质远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不强。这就使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品德教育时常遇到三方面的困难:
第一方面是青少年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愿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浅薄,思想单纯,幼稚,因而在分析问题时,难免要出现以偏概全的言行。
第二方面是青少年思维敏捷,好胜心强,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的拼搏,奋斗一旦遇到挫折或打击,就会产生悲观情绪。把自己孤立起来,产生厌世情绪。
第三方面青少年富于幻想,模仿性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辨别是非,真伪,良锈的能力,对影视作品中,报刊上出现的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的能力。结果导致思想行动的错误。
三、应对措施
要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对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与矫正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坚持家长培训制度,成立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家长应靛逐步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采用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克服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为学生攻击性等不良行为的矫正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特别是对于中学生家长的教育要求更高,必须克服溺爱与粗暴。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溃,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多层次的教育。
(1)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2)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建立起多层面、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早期控制性教育,加强对非正式团体的管理。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网络体系。
(3)活动育人。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歌咏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舞台,让每个学生的情绪和精力都能通过正当途径得以释放和宣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当地的治安管理部门要充分行使职能。一是广泛开展法制教育,要积极配合学校,坚持定期到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强化。还要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减少、限制社会消极影响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让中学生告别不良行为,形成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必须三位一体,高度重视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二篇:告别不良行为承诺书
“告别不良行为”承诺书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文明意识,引导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养,创建优良校风,我校在本学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旨在引导我们同学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建整洁、舒适、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德育处特向全校同学提出以下倡议,并请全校同学做出郑重承诺:
1.举止文明,言行得当,情趣健康,思想高雅。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告别污言秽语;杜绝打架斗殴;不看色情暴力书刊,科学上网,拒绝痴迷网络。提倡大家自觉爱护公物,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课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睡觉,不在课堂上听音乐、玩手机,并自觉关闭通讯工具。
2.言语文明。提倡使用文明用语,不说粗话,不骂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日常与同学主动打招呼,见到客人和领导,礼貌相待,主动避让。
3.着装文明:注意自身形象,衣冠整洁,人人佩戴校徽,不留长发怪发、不染彩发,不佩戴首饰。
4.生活文明:自觉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在别人学习、休息时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打闹,不随意乱扔垃圾、乱倒脏水。到食堂用餐自觉排队,不乱扔剩饭剩菜。值日时自觉负责,劳动时积极肯干,回到家中,尽力帮父母做家务。
5.出操文明:间操铃响后迅速出楼,整队时听从口令,做操时严肃认真,跑操时,保持行列整齐,步调一致;退场时,两人成行,按规定路线齐步行走。
6.自习文明:自觉维护自习秩序,不喧哗打闹,不影响他人学习,不搞小动作,不趴桌子睡觉,不玩弄手机和MP3等电子类产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任何事情,不随意出入教室。
7.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得体。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告别原有的陋习,秉承文明的火炬,争做文明学生,共建文明和谐校园!
承诺人: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处 2018年9月3日。
第三篇:中学生不良行为调查报告
中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及原因调查报告
陵水县英州初级中学
一、调查概况:
2011年我校参加海南省样本校建设的工作,在我校进行了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首先,对我校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对此项工作,我们以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二、具体目标:
以调查方式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环境及非环境影响的具体现象。从而以资料形式深度了解如今学生心理及思想岔路。使得以更明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路线和方向。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使用小组会议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四、调查内容:
对于现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以数字分析,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同学原因,教师原因进行辨证的多元的探讨研究,最终完成此文报告。
五、调查结果:
社会的多面性及环境的多极影响,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与发展。在各个极端的影响下,唯一核心的问题是一种心理教育和鼓励,如今学生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迷惑下,导致他们失去了明辨力和原则性,他们往往认为“自我”会是一种完美的认知。却忘记了辨证的统一,并非仅为于此。所以说,要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不良行为习惯,唯一的出路在于心理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在新的时代走向正确的道路。
(一)数字分析:当前我校中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95%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架秧的想象普遍;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84%),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66.7%的教师反馈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红如血”槟榔汁(40%的班级内);学校的桌椅板凳伤痕累累(83.3%);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经过统计分析,我校把我校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三类:(1)厌学。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上课睡觉或心不在焉,自习课吵闹,对作业置之不理,课余时间不复习,考试交白卷,实验课上嬉戏,实践课不积极等等。(2)违纪。中职学生的违纪现象也相当普遍。比如旷课、迟到、早退、毁坏公物、顶撞教师、屡犯课堂常规、沉溺网吧等等。(3)不良性格特征。中职学生常表现出来的不良性格特征有:任性、偏执、狭隘、自私、懒散、冷漠、自卑、忧郁、惟我独尊等等。
(二)不良行为学生产生的原因:
不良行为学生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分析我校的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的落后。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相反不良习惯影响学生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止步于初中。由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买卖地皮暴富的人
们在当地非常普遍。部分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他们认为树大自直,使学生缺乏追求;缺乏理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不良行为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甚至有的孩子根本无人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对其放任自由。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4.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父母离异、父母有一方死亡、或者存在养父养母,这样的家庭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冷淡、自卑、孤僻的性格,或者是叛逆、粗暴、敌意等行为倾向。有的父母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
如:我校学生肖荣生同学,父亲带其从遥远的黑龙江搬迁至陵水。由于父母离异,肖荣生同学由父亲管理,但父亲忙于开车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根本无人看管,造成该学生出现欺骗老师家长、经常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
(二)、学校原因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怪,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
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教师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德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不够,缺乏足够的谈心、面对面辅导以及和学生一起共同活动。
(三)、社会原因
1、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不良行为学生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做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当地并不少见。这样造成不良行为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2、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目前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不良行为学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不良行为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方面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不劳而获的现象(买卖地皮一夜暴富的当地人吹嘘自己的财富)(3)色情场所的存在(离学校门口仅仅100多米就有两家)(4)游戏厅泛滥并且不限制未成年人消费
上述几点可归纳为客观原因或环境因素,自然也存在差生的内在原因。由于某种原因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贯落伍,或者虽然得到帮教后已向好生方向发展,但是碰到挫折又“旧病复发”。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当发现自己差别人一截时,不是找原因、想办法,积极努力迎头赶上,而是怨天尤人,甚至产生妒忌、憎恨的病态心理。
第四篇: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
班级: 2016年11月21日星期一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习惯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养成文明习惯,清除不文明行为,人人都争做有优良品质的文明学生。评选文明之星
活动准备:
收集文明行为的事例和平时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事例。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建造,我们要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请问你们文明吗?我们周围有不文明的行为吗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讨论)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果皮纸屑,扔纸袋,公共场合嚼口香糖。破坏公共财务,如破坏班级财务。欺负弱小群体,给他人乱起绰号。
3.主持人:那么如何做一名文明学生
做文明学生人人从我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文明人,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文明学校,我们不仅要做文明人,做有教养的人,做别人称道的人,做受人尊敬的人,还要敢于同不文明人做斗争,帮助不文明人改正不文明行为。
4、主持人:讲一讲你身边文明行为的事。
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组竟赛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的环节,各组抽到哪道题就答哪题。
第1题:学校的客人指哪些?(到我校来的领导、老师等,学生的家长等都算客人,也不管地位高低.)
第2题:文明礼貌用语都有哪些?(见面说:“早上好”“您好!”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致谢说:“谢谢!”“给您添麻烦了!”……)
第3题: 怎样打电话?
第4题:文明行为都有哪些?(爱护环境,你丢我捡;遵守秩序,)
第5题:待人接物要遵守哪几个原则?答案:尊重他人,听他人说,替他人想,帮他人做;热情待人;真诚做人,不说假话,诚恳待人
6、评选文明之星
7、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梁佳来宣读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呼吁大家以文明为己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做起!由此,班委倡议:(1)、爱班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文明形象。(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4)、严守校规校纪。(5)、服饰整洁大方,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6)、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同学们,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仪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学生,并且为学校的和谐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第五篇: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
“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综合实践目录
一、第一阶段
1、封面:大主题、小主题(总)
2、大主题
3、小主题
4、我们的标志
5、“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活动方案(准备阶段)
6、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7、活动计划
8、小组成员分工
9、约法三章
10、个人档案
11、活动记录
12、聘书
13、过程性图片
14、任务安排及完成情况统计表
二、第二阶段
16、活动开始了
17、“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8、活动计划(实施阶段)
19、第一次活动20、名人故事
21、名人资料卡
22、名人名言23 行为习惯自查:自己写上名字24一周内习惯行为记录表
25、采访、调查表
26、活动记录(实施阶段)
27、关于学生行为习惯情况统计表、28、第三次活动(手拉手。一帮一活动:自己设计)
29、第四次活动(好习惯宣传标语)30、过程性图片
31、任务安排及完成情况统计表
三、第三阶段展示:
32、“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活动方案(总结阶段)
33、活动计划(总结阶段)
34、好习惯伴我成长小组故事会活动策划表(本组或奖证书)
35、小品活动策划表(本组或奖证书)
36、《告别不良行为 争做文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37、我的感受
38、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