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
中学生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法制教育的重点,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特别是处在初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更是帮助和教育的重点。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是违法犯罪的多发人群。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杀人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只需十四周岁就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是依法应当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因此,作为中学生,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打人、骂人等不良行为中吸取教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就拿我县检察院近5年办案的情况来看,有311名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成为罪犯,有的甚至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们中有的年仅14周岁,有的 16周岁,有的17周岁,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辍学流荡社会。他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归纳起来,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以外,主要是自身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不知法、不懂法,当然谈不上守法,更谈不上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一些不良行为,未及时矫正,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于是不良行为发展成违法犯罪便成自然;二是不能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殊不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差,稍不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就会转化为犯罪。因此,增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所在。本文就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不良行为,浅说与违法犯罪的界限。
一、毁坏他人名誉、人格尊严的行为
公民的名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个人名誉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的名誉、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违反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名誉即名声,是指公民的才干、道德、信义、作风等方面的社会综合评价。人格尊严是公民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自我评价,是人们应有的基本社会地位。名誉直接关系着社会对公民个人的信赖程度,关系着公民民事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取得问题。因此,除《民法通则》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指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侵害公民名誉权往往伤害公民人格尊严,甚至使受害人精神受损,由此带来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如无端怀疑某人盗窃财物,便对其非法搜身,同时侵害了该公民名誉权及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较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应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但若造成严重后果,就是犯罪。如:某中学高三男生王某,现年17岁,他想找高一女生李某耍朋友,遭到李某的拒绝。王某心不甘,多次当着李某班上同学的面,编造李某是“破鞋”“卖淫女”等进行诽谤,并在校内贴“小字报”进行散布,损毁李某的名誉。李某终因不堪忍受,跳河自杀。后王某因犯诽谤罪被判刑三年,并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之间互相辱骂,甚至编造事实讥讽此事,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犯罪。上面的例子中,王某骂人的行为在民法上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而表现在《刑法》上就可能涉嫌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用暴力或其它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冶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类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同理,如有的同学经常挂在嘴边的“你龟儿子,你***”等不堪入耳的话,这些发展下去即可能发展为侮辱罪。上例中男生王某的行为属于诽谤行为,导致李某自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构成诽谤罪,又因为侮辱罪和诽谤罪的追诉年龄为16周岁,本案中王某已满16周岁,当然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二、私拆他人信件,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私拆他人信件的行为是指未经他人允许,私自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情节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但若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妨害通讯自由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不经法定程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非法拘禁罪。造成他人伤残、死亡的就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下面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某校初三男生赵某,16岁,是班长,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对全班同学的私人信件一一开拆审查,以此对发现有早恋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同学进行教育。2003年6月的一天,赵某收到班上同学孙某(女,14岁)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另一中学生给孙某写的求爱信。赵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班主任,班主任立即把
孙某叫到办公室教育了一番,感到现在早恋的问题非常严重,为了杀一儆百,让其在班上作检讨。孙某不服,与老师争辩,并拒绝在班上作检查,班主任非常生气,不准孙某上课,把孙某锁在宿舍两天,叫她闭门思过。第三天,孙某实在想不通,在宿舍触电自杀。后该班主任和班长均被判刑入狱,班长的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并开除学籍。班主任的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合并执行十三年零六个月,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这个案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受法律保护,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为侦破案件的需要,经批准,可以开拆信件以外,任何人不得开拆别人的信件,否则,是侵犯通信自由的行为,应受到冶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就构成犯罪。这个案件中,班主任和班长主观方面是好的,他们也是为了学生、同学的健康成长着想。但客观上却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即“侵犯通讯自由罪”,本案中班主任和班长的行为就属于共同实施侵犯他人通讯自由的行为,因造成了孙某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触犯了《刑法》,当然应当予以处罚。
本案中,班长是受老师安排开拆信件,为什么也受到法律的追究呢?因为他是帮助老师犯罪,刑法上把他与老师共同实施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叫共同犯罪,所以应当予以处罚,但考虑到他是未成年人和从犯,故对他进行了从轻处罚。
也许有人会问:班主任并未拆开信,好象并未直接侵犯孙某的通讯自由权,直接侵犯孙某的通讯自由权的应该是班长呀?为什么该班主任还构成侵害通讯自由罪呢?在我国刑法上规定了一种教唆犯,即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以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处罚。对被教唆人没有犯教唆罪的,对被教唆人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因此,该班主任与学生共同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对该班主任应当从重处罚。另外本案中该班主任还有一个行为就是把孙某锁在宿舍内,不准其上课,既妨害了孙某接受教育的权利,又限制了孙某的人身自由,在刑法上构成非法拘禁罪,因造成孙某触电自杀的严重后果,按照《刑法》规定属于加重情节,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该班主任老师应以侵犯通讯自由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合并执行十三年零六个月,于法有据。
三、小偷小摸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看见别的同学有一个好看的文具盒或一支好看的钢笔或一本好书,甚至一件好看的衣服,趁人不注意,就悄悄拿走了。在家里悄悄的拿父母、兄弟姐妹的钱物,在学校偷拿老师的钱物等。这样的事在中学生中有发生,看起来事情很小,是小偷小摸行为,但发展下去,就可能造成大错,甚至违法犯罪。根据我国现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这类偷摸行为积累到一定数额,就可能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或劳动教养;再往下发展,数额累计达到500元,或者是一年内三次入户盗窃,即使只盗窃到一元钱,甚至没有盗到,但都构成盗窃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重庆某中学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范某,十二岁,从小喜欢小偷小摸,手脚不干净,看见同学好看的东西就想拿,看见父母或亲属的钱物就想偷。一次下课了,范某到教师办公室交作业,见办公室无人,只有老师的一个黑皮包在椅子上,范某便把老师的黑皮包偷偷拿走,跑到厕所把其中的现金800余元和存折取出,扔掉了皮包,后范某因大肆挥霍时被父母和老师发现了,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范某非常后悔,向老师赔礼道歉,其家长也赔偿了老师的损失,为了挽救他,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才没有向公安机关告发。本案中要是范某所在的学校或者被盗的老师坚持向公安机关告发,尽管范某才年仅12岁,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16岁),不构成犯罪,但公安机关可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或者给予劳动教养。但由小偷小摸行为发展为犯罪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举不胜举。
因此,中学生应树立法律意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能贪图小便宜,莫因恶小而为之,“顺手牵羊不算盗”、“书生窍书不算偷”的思想十分有害。“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不良行为最终必将导致违法犯罪,毁掉美好前程。
四、强拿硬要行为与寻衅滋事行为
强拿硬要、寻衅滋事行为,这类行为往往是高年级同学向低年级同学,或者是大同学向小同学强行索要钱物,如不给就拳脚相加,施以暴力,当场占有他人财物。这些行为发展下去可能构成什么罪呢?一是抢劫罪。所谓抢劫罪,主观上是想占有他人财物,客观上采取对被害人殴打、威胁等暴力、胁迫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中学生应注意: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4周岁,包括盗窃、抢
夺、诈骗之后当场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行为(转化犯),也包括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抢劫罪不以抢到的财物的数量大小论,即使只抢到一分钱,也构成抢劫罪。抢劫罪也不以是否抢到财物为划分标准,即使什么也没有抢到,只要有抢劫行为,也同样构成抢劫罪(未遂)。前不久,我院就批捕了一个多次携带凶器,抢劫他人随身携带的香烟的小青年。为了小小几支香烟,却触犯了刑法,为什么?因为其行为性质恶劣,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所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还规定:入户抢劫的,持枪抢劫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抢劫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的,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8类行为属于抢劫的加重情节,均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去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就曾对四个未成年人因抢劫、杀人判处无期徒刑,本来是够得上死刑的,因为是未成年人,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不适用死刑,所以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等待他们的将是高墙里的漫漫长夜。
二是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斗欧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欧的,对首要分子和其它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或管制。对多次聚众斗欧,聚众斗欧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在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聚众斗欧,造成社会严重混乱的,持械聚众斗欧的,对首要分子和其它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斗欧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寻衅滋事客观上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是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是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是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这类行为,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轻者会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重者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应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五、不正当上网打游戏、交友的行为。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电脑的普及,然而电脑在为人类带来方便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危害,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的阶段,还不能完全正确的分辨是非,不能坚决的抵制许多的不良诱惑。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处于增长知识和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现在如果不分白天黑夜上网、打游戏、交“网友”,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还会违法犯罪,失去自由和生命。
去年,北京市有两个小学生,都未满10岁,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因几毛钱与网吧的老板发生争执,结果被老板杀死,然后肢解尸体后埋葬在荒郊野外。这个案件震惊全国。还有一个是某高中生,通过网上聊天,网友给他介绍如何伪造信用卡诈骗他人财物,后来也被判入狱。前不久,我院办理了一案件:我市长寿区一15岁女生沈某在重庆女子职高读书,课余时间喜欢上网、聊天,在网上与綦江齿轮厂某工人段某认识了,谈起了“网恋”。后沈某只身一人辍学来到綦江寻网友,但通过接触,彼此都觉得不是对方所想象的网上情人,于是两人不欢而散,此时,沈某也身无半文,又被学校开除了学籍,无脸回家面对父母,由于生活所迫,经人介绍在綦江某娱乐场所坐台,当上了卖淫女。结果钱还未找到,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送去劳动教养。15岁,正是一个花季的年龄,是人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结果因网恋而失身卖淫,还被送去劳动教养,真可惜!
因此,在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上网冲浪是一种时尚,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作为中学生,一定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不能在网上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不正当交友,不能登陆黄色网站、反动网站。否则,这些不良行为将会毁你一生。
中学生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已有界定,对其深入研究的解决现实问题,任重道远。但只要中学生信认真学法、守法,正确划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认真学习,就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篇:中学生不良行为调查报告
中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及原因调查报告
陵水县英州初级中学
一、调查概况:
2011年我校参加海南省样本校建设的工作,在我校进行了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首先,对我校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对此项工作,我们以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二、具体目标:
以调查方式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环境及非环境影响的具体现象。从而以资料形式深度了解如今学生心理及思想岔路。使得以更明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路线和方向。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使用小组会议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四、调查内容:
对于现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以数字分析,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同学原因,教师原因进行辨证的多元的探讨研究,最终完成此文报告。
五、调查结果:
社会的多面性及环境的多极影响,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与发展。在各个极端的影响下,唯一核心的问题是一种心理教育和鼓励,如今学生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迷惑下,导致他们失去了明辨力和原则性,他们往往认为“自我”会是一种完美的认知。却忘记了辨证的统一,并非仅为于此。所以说,要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不良行为习惯,唯一的出路在于心理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在新的时代走向正确的道路。
(一)数字分析:当前我校中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95%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架秧的想象普遍;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84%),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66.7%的教师反馈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红如血”槟榔汁(40%的班级内);学校的桌椅板凳伤痕累累(83.3%);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经过统计分析,我校把我校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三类:(1)厌学。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上课睡觉或心不在焉,自习课吵闹,对作业置之不理,课余时间不复习,考试交白卷,实验课上嬉戏,实践课不积极等等。(2)违纪。中职学生的违纪现象也相当普遍。比如旷课、迟到、早退、毁坏公物、顶撞教师、屡犯课堂常规、沉溺网吧等等。(3)不良性格特征。中职学生常表现出来的不良性格特征有:任性、偏执、狭隘、自私、懒散、冷漠、自卑、忧郁、惟我独尊等等。
(二)不良行为学生产生的原因:
不良行为学生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分析我校的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的落后。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相反不良习惯影响学生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止步于初中。由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买卖地皮暴富的人
们在当地非常普遍。部分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他们认为树大自直,使学生缺乏追求;缺乏理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不良行为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甚至有的孩子根本无人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对其放任自由。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4.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父母离异、父母有一方死亡、或者存在养父养母,这样的家庭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冷淡、自卑、孤僻的性格,或者是叛逆、粗暴、敌意等行为倾向。有的父母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
如:我校学生肖荣生同学,父亲带其从遥远的黑龙江搬迁至陵水。由于父母离异,肖荣生同学由父亲管理,但父亲忙于开车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根本无人看管,造成该学生出现欺骗老师家长、经常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
(二)、学校原因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怪,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
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教师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德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不够,缺乏足够的谈心、面对面辅导以及和学生一起共同活动。
(三)、社会原因
1、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不良行为学生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做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当地并不少见。这样造成不良行为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2、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目前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不良行为学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不良行为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方面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不劳而获的现象(买卖地皮一夜暴富的当地人吹嘘自己的财富)(3)色情场所的存在(离学校门口仅仅100多米就有两家)(4)游戏厅泛滥并且不限制未成年人消费
上述几点可归纳为客观原因或环境因素,自然也存在差生的内在原因。由于某种原因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贯落伍,或者虽然得到帮教后已向好生方向发展,但是碰到挫折又“旧病复发”。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当发现自己差别人一截时,不是找原因、想办法,积极努力迎头赶上,而是怨天尤人,甚至产生妒忌、憎恨的病态心理。
第三篇: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
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
马书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问题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II:不良行为引起的违法犯罪后果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上歧途。
二、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某市一学校学生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名向文秀索要钱物。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物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法律知识链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故意损坏财物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行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
(二)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厅;
(三)营业性台球房;
(四)电子游戏厅在学校上课期间,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进入这些场所易受到负面影响。另外,这些地方往往是不法分子浪迹的地方,经常去这些场所随时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法律信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III:惨痛教训
一失足成千古恨: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播放《少年犯主题曲》
IV:教师总结:(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v:宣
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了以上知识。
但不足的是课堂上案例、法律原文内容安排的太多。
第四篇:中学生吸烟不良行为检讨书
尊敬的张老师:
我是你的学生:xx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吸烟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吸烟的决心。
吸烟就危害自己的健康,这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的,虽然我吸烟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太大的不适,但是我知道这种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其次,作为一个在校生而言,我的吸烟行为实在愧对于学生这个代名词,要做一个新世纪人才,从小就要严于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实为愚蠢。再次,吸烟也有害身边人的健康,对于受到过我危害的同学,我深感愧疚,而且吸烟对于学校的工作管理,也实为大不敬。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吸烟,损害健康之物也!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吸烟过量会得肺病,肺结核,还会导致死的早,每个烟盒上都会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六个大字,我这样做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同学,亲爱的父母,还有关心我的老师,这样做实在有愧于心啊!老师严禁我抽烟之事,实乃关心我的健康,我的幸福!虽然别人说,我被管得太严,但我不这样想,我想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我的健康,我的未来,实在是我的幸福啊!人生在世,知己难逢,但一好的老师更加难求。老师要我戒烟之事,我今后一定谨记于心,一定要这句话看得比我的座右铭还重要!就算这个陋习再难改,我也要改掉,记得李嘉诚说过这样一段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为了我的未来,我一定要改掉陋习。
我知道,对于学生,不吸烟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向老师保证,我肯定不会在抽烟了。
本人做出以下保证:
1. 坚决不在学校吸烟。
2. 愿意接受同学的监督。
3. 如果有吸烟行为愿意接受学校的一切处罚包括退学。
我向老师保证:以后绝对不会抽烟,请老师相信我。
第五篇:中学生吸烟不良行为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我是你的学生:XX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吸烟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吸烟的决心。
吸烟就危害自己的健康,这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的,虽然我吸烟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太大的不适,但是我知道这种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其次,作为一个在校生而言,我的吸烟行为实在愧对于学生这个代名词,要做一个新世纪人才,从小就要严于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实为愚蠢。再次,吸烟也有害身边人的健康,对于受到过我危害的同学,我深感愧疚,而且吸烟对于学校的工作管理,也实为大不敬。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吸烟,损害健康之物也!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吸烟过量会得肺病,肺结核,还会导致死的早,每个烟盒上都会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六个大字,我这样做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同学,亲爱的父母,还有关心我的老师,这样做实在有愧于心啊!老师严禁我抽烟之事,实乃关心我的健康,我的幸福!虽然别人说,我被管得太严,但我不这样想,我想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我的健康,我的未来,实在是我的幸福啊!人生在世,知己难逢,但一好的老师更加难求。老师要我戒烟之事,我今后一定谨记于心,一定要这句话看得比我的座右铭还重要!就算这个陋习再难改,我也要改掉,记得李嘉诚说过这样一段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为了我的未来,我一定要改掉陋习。
我知道,对于学生,不吸烟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向老师保证,我肯定不会在抽烟了。
本人做出以下保证:
1.坚决不在学校吸烟。
2.愿意接受同学的监督。
3.如果有吸烟行为愿意接受学校的一切处罚包括退学。
我向老师保证:以后绝对不会抽烟,请老师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