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第一篇: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属于法律板块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生活。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再加上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常常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导致违法甚至犯罪。所以,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成为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根本动机。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这是本课相关的理论支点,也是学生学法、用法的理论武器。

掌握法律知识,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自觉遵纪守法,这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因此,帮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才能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所以,如何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应该成为今天学习的重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本课的学习的难点。这一问题好理解,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比较难些。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的的危害,又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法律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是这里的重点,它将在八年级具体讲解。所以,法律的相关概念及特征不做过高要求。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2)搜集现实生活中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3)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不良现象,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4)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四、教学活动

【环节一:案例引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展示《焦点访谈》视频《聚焦网络游戏的暴力》,在视频播放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案例中北京市海淀区16岁的少年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学生稍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原因,如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经常上网、经不起诱惑、不能防微杜渐等由小错一步步滑向犯罪。

教师归纳总结,案例中少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引出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环节二:共同探究】

预防违法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应该要学法、懂法,今天,我们就从法律的概念学起。什么是法律?它有什么特征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新的案例。引入案例:(多媒体投影)

2010年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民警发现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他们在民警面前没有犯罪感和恐惧感,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事情从4月初开始,家住料甸乡的那某、赵某、关某、李某几个小孩子好吃懒做,嘴又馋,想吃好东西,又没有钱买,于是他们欺骗老师后逃学,几人商量偷东西换钱买好吃的。开始只是小偷小摸,后来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他们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然后吃喝、玩游戏机。案例分析一: 教师提出问题:案例中的未成年人先后违反了那些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有什么有什么区别? 学生没六人一组,分组讨论。同时教师倾听、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对学生不成熟的观点及时指正。

讨论结束,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找出总结出案例中四个未成年人先后违反了了道德、学校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进而,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下面的表格,引导学生分析。三种行为规范对照表(表格一)

纪律 道德 法律

产生方式 依靠力量 约束范围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普遍约束性、强制性和严肃性。最终明确: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相比,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案例分析二: 案例回放:(多媒体)„„开始只是小偷小摸,后来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他们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目的在于防止学生忘记材料,使学生通过重新阅读,引导其提高其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结合教材中正文和相关链接的知识,分析案例中四个未成年人的行为中哪些是违法行为,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并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由于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对于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以备总结时能够有的放矢。

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点拨、补充和鼓励。并借助案例和相关题目的分析,指导学生概括违法、一般违法、犯罪的定义。对比项目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不同点 触犯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应受到的处罚

相同点

在学生思考、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对活动总结:案例中的四个未成年人以青春的代价告诉我们,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触犯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严格的界限。而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终将受到法律制裁。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结与回顾:多媒体出示问题:判断分析下列观点:

1、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2、触犯法律的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一般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

4、“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没用危害的,只要把握住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就可以了。

5、未触犯刑法的行为一定是一般违法行为。

引导学生判断与回答,目的在于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状况,使学生在分析判断实际问题中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案例启示: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案例中四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历程 材料二: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资料

通过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在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得出两点启示:一是教育学生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二是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知识拓展: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认知和情感上能防微杜渐。

2、通过学生课前查阅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些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环节三:收获台】

指导学生看书,消化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根据投影提示,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环节四:指导生活】

多媒体:我宣誓:

远离“黄”“赌”“毒” 远离“法轮功”邪教,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热爱生命、努力学习、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让学生通过宣誓的方式,加深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承诺将学过的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指导自己的生活,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小结,提出要求,表达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关知识,明确了预防违法犯罪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让我们在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格要求自己,健康快乐成长,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五、课后小结与反思

课堂结构和环节基本合理,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学生也能积极配合老师自主的开展讨论、交流能学习活动,教学任务和预设目标基本实现。但在教学中,学生对犯罪的三个特征、犯罪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由于其它年级要涉及此问题,又不宜展开过多,因此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时间安排上后面有些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改进。

设计意图说明: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教学内容,依据学生情况,能充分反映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优势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课时的内容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在设计时主要思考和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对教材内容的独立的、个性化的理解。教材一开始用“16岁魏某”的案例开门见山的引出了法律规范的三个特征,比较简洁明了,但学生在生活中对纪律、道德、法律三种行为规范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如果不加以处理,势必会对后面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形成障碍,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三种行为规范对照表(表格一)”的内容,以便学生直观的加深对三种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是本课学习中的一个重用的内容,是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但在教材中对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分散在“相关链接”和正文中,比较分散。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增加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表格二)”的内容,系统直观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两者的关系。

2、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从学生生活出发,用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行为。

课堂一开始引用了《焦点访谈》中《聚焦网络游戏的暴力》的视频,用直观的形式和鲜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孩子的心灵、引发孩子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和兴趣中走入课堂。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导入――共同探究――拓展巩固――指导生活的主线式教学模式,采用一例到底的方式,使整个课堂结构线条明确、重点突出、情境交融,教学效果突出。

4、注重讲练结合、知行统一。本课中涉及知识点较多,易混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在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理解上,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观点判断”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另外,本课的落脚点和最终的归宿是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即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远离犯罪。因此在逐渐渗透和引导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了指导生活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形式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二篇: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作业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作业设计

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不良行为的数量所占总人数比例

不足12岁的1种10%

12岁以上 不足13岁的3种30%

13岁以上 不足14岁的5种50%

超过14岁的1种1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②难以拒绝不良诱惑。③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④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⑤明辨是非和真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建议:①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②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③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④慎交友,交好友。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⑤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篇: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

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

马书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问题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II:不良行为引起的违法犯罪后果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上歧途。

二、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某市一学校学生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名向文秀索要钱物。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物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法律知识链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故意损坏财物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行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

(二)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厅;

(三)营业性台球房;

(四)电子游戏厅在学校上课期间,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进入这些场所易受到负面影响。另外,这些地方往往是不法分子浪迹的地方,经常去这些场所随时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法律信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III:惨痛教训

一失足成千古恨: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播放《少年犯主题曲》

IV:教师总结:(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v:宣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了以上知识。

但不足的是课堂上案例、法律原文内容安排的太多。

第四篇:《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安吉职教中心 沈凤玲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

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和他们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也不规范子女的朋友圈有关。【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

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分析提示:在校读书;

思考问题②: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里度过?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受到相应的制裁;

思考问题③: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分析提示:家庭管理和教育的缺失,不良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等。关于原因,学生可以充分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予提示,适时总结。

案例中有五名未成年人获缓刑,而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件中的五名未成年人为什么获缓刑?(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

①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马克思)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3)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③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问题:在上述案例中对未成年人哪种保护没尽到责任,哪种保护尽到了责任?

分析提示:家庭保护没尽到责任(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司法保护尽到了责任(减轻处罚、五名未成年人获得缓刑);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其中帮助未成年人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是内容之一。(过渡到下一内容)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案例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问题①:李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法律上称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请你说说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那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分析提示: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严重不良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P110页,朗读或抄写)。

问题②: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行为? 分析提示:有,及时改正,接受学校、父母的管教;

没有,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过渡到下一内容)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从旷课发展到拦路抢劫,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类似的案例很多,它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小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

思考问题①:请你画出“东方兄弟”成员李某违法犯罪的线路图?(讨论)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打骂同学 结交交不良朋友 偷窃财物 抢劫犯罪

思考问题②:李某的犯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预防犯罪从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思考问题③: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分析提示:(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发现任何人对自己实施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报告; 名言警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聪明人!(点题)【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在我们周围存在这样的学生—打架斗殴,充年级老大,请你设计一下他的最终结局。(改正—好的结局;不改正—坏的结局)

2.课堂小结

提问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1)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身心健康;(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3.作业布置

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举止,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六、教学反思

1、以社会热点为例,教材与现实衔接。使用社会中热点案例,利用视频等材料,吸引学生兴趣与课堂注意力。

2、学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减少说教内容与时间。

3、以实践为落脚点。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教育和警示学生从自我开始,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真正起到德育课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定稿)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 张金涨

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10)吸烟、酗酒

4、轻度不良行为:

•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光头、参加不良活动,不按时就寝、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答:第一、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第二、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在动机的形成方面是有区别的。年轻人感到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地位不稳定。因此,他们要全力争取得到承认,争取得到象征声望和地位的东西,在成人的浅意识中,不承认青少年是一种独立的群体,更不承认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青少年人却总希望与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驾齐驱。出于这个动机,他们的举止行为便带有骄傲自大,喜欢表现的倾向,目的无非是引起成人世界的注意。他们会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集体,证明他们已经“成人”,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一特殊动机,他们就可以对任何人干出违法犯罪的蠢事,或者说这也是对成人世界的报复。第三、青少年最苦恼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他们之间也互相制造矛盾、摩擦,以次消遣度日。他们入世不深,妄想在犯罪的实践中探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极限。6、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做事多动脑筋,多请教家长、老师。

四、列举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六、法律知识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七、用图片总结,放《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给学生听,让学生更深的理解犯罪多可怕。

八、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九、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下载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火灾,从点滴做起》教学设计[5篇材料]

    一、教学目的:1、宣传学习教育活动主题“预防火灾,从身边的细节做起”。2、了解引发火灾的原因。3、认识防火设施,了解防火设施的作用。4、掌握灭火方法,学会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方......

    安全从杜绝习惯性违章做起

    安全从杜绝习惯性违章做起 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安全关乎企业的发展和每一位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失去了安全就面临着危险,丢掉了安全就可能孕育着灾难,安全的重要程度不言而......

    诚信,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

    诚信,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 公管学院思政0711陆婷 你作弊过吗?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作弊的经历吧,甚至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一个人敢理直气壮的说他或她从没有作过弊,当然这里的作弊指的......

    从自身做起,预防职务犯罪

    从自身做起,预防职务犯罪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对于我们系统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来讲,预防职务犯罪,有着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

    预防耳鸣从小事做起

    预防耳鸣从小事做起 文章来源广州机关医院耳鸣耳聋研究基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

    预防职务犯罪 从自身做起

    从自身做起预防职务犯罪廉政培训心得体会----京承高速刘凤成9月7日,市检察院李永治检察长到我局,就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与我局1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座谈,9月9日,局里又安排......

    杜绝隐患从工作中的“细节”做起

    杜绝隐患从工作中的“细节”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节目是《杜绝隐患从工作中的“细节”做起》,在做的各位都非常清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立厂之本,是工......

    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_教学设计

    《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的道理,养成热爱生活,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