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
徐建平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19)
摘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体育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分析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教学方法的正确运作以及对效果的科学评价等途径,为学生的体质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改革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发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国家教育部特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与原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课教学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将“以人(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定位为改革的目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从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就如何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创设一个具有创造型特色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初步探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不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技能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之间取其侧重,而是立足学科、学生和社会三大基点,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完善为重心来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可具体理解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以实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和成功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进步,也为人的自身发展所必需。创造性地把握体育教学过程
创造性地把握教学过程,旨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的有效把握与创新,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挖掘其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
3.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规定、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而目标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能否给学生确定一个适宜有效的目标,事关人才培养的进程与成效。
3.1.1 教学目标应具有多层性。传统型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层次与差异性,造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体育教育,使教学目标失去应有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因此,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应设立为一个上下浮动的区间,根据教材的性质、技术的难易系数及对体能的要求等,首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如分为知识、技能、体能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如分为识知、理解、应用、创新,或是低、较低、较高的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效价与期望值自主选择相应的目标层级,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条件上追求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前进的动力,不断地获得发展。
3.1.2 体育教学目标要全面,力求做到认知、技能技术、情意等目标的内在统一。以往的体育教学突出强调技能目标,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论课的成败,轻视甚至忽视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在体育课即将从以“育体”为中心转变成全面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情况下,认知目标应该有更具体的要求,认知的深度及知识的涉及面应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和范围。尤其是情意目标不能仅仅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辅助手段,而要体现它的本体价值,把它看作与技能目标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挖掘其育人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人格、社会性都得到发展,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3.2 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高中毕业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能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课必然以选项课的形式出现,以扩大学生的选择面,开拓他们的体育视野,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灵活性、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应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应适当增加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尤其休闲项目的教学,同时也要尽量保留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增进大学生对东西方不同体育文化的比较和了解。创造型体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教与学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教师重视“临场发挥”,根据学生发展的客观水平和主观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引进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以丰富而实用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3.3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本原则,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项目和锻炼目的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赏识教育、情感教育,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以实现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习惯的教学目的。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开拓思路,积极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如激励表扬法、情境法、发现法、启发法、尝试法、合作法等等,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新体系。具体应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3.3.1 内部激发性。体育是教与学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有时从学生外表看来同样是在静静地听或进行练习,但有可能是在被动地听机械地练习,而真正学习者却在进行一种探索性活动。前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曾说“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在创造型的体育教学中,注意控制学生的外部活动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特别强调通过内部激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感投入来调控课堂教学气氛。
3.3.2 不拘一格,灵活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很多,有传统的,有现代的,如讲解示范法、竞赛游戏法、比较法、发现法、想象法、领会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在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每一种个性的学生或教师,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性,只有当这种方法的特点与师生的个性特点相融合时,才能发挥出这种方法的优势。如尝试法就比较适合于有一定运动经验、善于动脑、勇于冒险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通过实践与比较来自得自悟;再比如游戏法就比较适合于生性活泼、开朗的教师,而那些内向、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就很难驾驭游戏法,也就起不到游戏法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创造型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提倡个性化和针对性,体育教师要研透教材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更要结合不同学生和自己的特点,设计并灵活运作教学方法。
3.3.3多边合作性。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的方法,教师以完成主观设计为目的,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而创造型体育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他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的学习法,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互助与协作,是一种多边互动的方法。因此,在创造型体育课中,教与学之间,除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开发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应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进步幅度。使考核成为激励、鼓舞和唤醒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张扬。在评价方法上,应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绝对评价与弹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效果等方面,由学生、同行和领导三方共同完成,其中尤其要注重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业务能力和教学中情感投入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手段相一致,从而形成以评促改、以改完评的良好局面。结语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是体育学科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主战场,应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去把握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运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育学习的效果,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实现人的主动与充分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仁建,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31-32.[2] 张剑.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J].体育科研.2005,(4):26-28.[3] 时立新.树立“健康第一加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5-17.[4] 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9-12.
第二篇: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首先论述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流失严重、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认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有: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重视人才引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薄弱。中学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体育教育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农村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加之“重智育轻体育”的大教育环境的影响,给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作为“副科”的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很难保证正常的开课率,这对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更加落后于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2、教学设施简陋。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 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有的学校没有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对一些球类运动就无法开展。许多农村学校乒乓球台,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简易球台。还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无法继续使用。仅有的体育器械由于缺乏库房,随意堆放,也没有专人负责,造成破损与流失严重。
3、教师流失严重。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者也不被社会重视,存在偏见,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甚至纷纷跳槽改行。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应的福利待遇享受不了,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纷纷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流失。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新课程标准也全面启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加之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可以说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已经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体育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与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新课标也要求不断加强资金投人,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加强场地、器材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添和改善场馆、器材、设施。然而通过调查,许多中学年体育经费不足2000元,连基本的体育活动都难以保障,更别说体育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完善,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评价机制不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要做好课程学习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应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全被忽略,只是从单纯的运动成绩和规定性的标准进行量
化评价。这种评价制度的不完整性,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上课的随意性,使整个体育教学无法规范。
三、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一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二是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促进体育教学新课改进程,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扎扎实实地落实体育新课标的内容。四是作为学生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五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体育技能也是孩子成长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2、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拓展体育场地,购买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充实了活动器材。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都准备齐全,教师就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不仅解决了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还满足教学需求。如:可以自制毽子,进行踢毽子练习;收集废纸做打“曲棍球”练习;收集废矿泉水瓶做打“保龄球”游戏;进行投掷类项目时,我们可以自制器材进行练习。
3、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一是我国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还不尽合理,加之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凸显教育教学特色。
二是要依据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要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及兴趣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三是采用分类指导进行差别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教学、采用体育游戏进行趣味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应渗透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真正的把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渠道,它对全面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现个性特长,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尽情的享受体育乐趣,成为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与 探 索 东 关九 年
张一 贯景 崇制 学校
第三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创新教育
杨谈中学
杨国梁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在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如我们农村学校,设施和器材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不断自创器材,开拓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地取材。
无论哪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就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搞校安工程建设,四处都是砖,我们就把它用来代替哑铃,学生每人两块,做屈臂上举来练习臂部力量,还可以练习脚步的灵活性。把砖摆成人走路时留下脚印的图形,学生可以顺步走,可以交叉步走,还可以倒走,也可以
两人交叉走。走法非常灵活多变,而且图形也可以变多种样式。如果放着音乐,你会看到学生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轻若飞燕,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次,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
扬长避短,一己之长,攻人之短。在战事上如此,在教育上亦是如此,自己优势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虽然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规格的、标准的大体育场,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作为我们的活动场所,可以进行野外生活模仿练习,可以进行越野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第一”,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还有,让学生自制器材。
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手工制作时间,把体育自制器材引进去。发动学生自制器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每人准备一件,上课后互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使上课的内容丰富多彩。
总之,创新教育能挖掘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应面向全体师生。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需要实事求是,模仿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创造就在身边,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提高全民素质,就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提升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第四篇:机电专业运用CBE教学改革探索
机电专业运用CBE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利用“CBE”模式改革机电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CBE;综合职业能力
CBE教学模式的特征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缩写,主要有下面一些特征:
1、CBE的第一个特征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心理学上“能力”的概念,也不要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CBE中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Knowledge,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Attitude,动机动力情感的领域)、经验(Experience,活动的领域)、反馈(Feedback,评价评估的领域),这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的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一项综合能力;一般8-12项综合能力构成一种“职业能力”。
2、CBE的第二个特征是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生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3、CBE的第三个特征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专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动力,给学生注入信心,不断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和鼓励,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
4、CBE第四个特征是教学上的灵活多样和管理上的严格科学。CBE模式按企业的不同需求和职业的要求,可以开发各种长短不一的课程体系,随时招收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如全日学习、半日学习、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等等。毕业时间也不要求一致,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CBE是测量课程理想的教学模式
就CBE的第一个特征来讲,测量贯穿了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但它是为专业服务的,仅是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技能,是铁路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工具”。该课程亦属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和其它专业课不同,无须在测量的专业知识上作过多的讲述,应围绕专业课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较为单纯且熟练的铁路测量技能,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主要是掌握技能所必须具备的。就象一个人会使用铅笔一样,只要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不必研究铅笔的生产及构造。这一点与CBE中专项能力里的“知识”“经验”是一致的;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多人的配合,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一种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敬业的教育也是测量课的一大教育功能,这一点和CBE能力中的“态度”也是一致的;测量又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测量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铁路建设的质量,因此,对测量成果的评价将是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和CBE中能力的“反馈”也是一致的。可见,测量课程所需训练的能力,其内涵是和CBE中能力的内涵是一致的,铁路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工作都可以构成一“专项能力”,这些专项能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铁路测量”这一“综合能力”,从而成为铁路土建专业这一职业中若干综合能力之一。所以,测量课程符合CBE的第一个特征。就CBE的第二个特征来讲,现有的普通中专基本上都是初中后教育,入学时一般都不具备测量的能力,对学生的教育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如在白纸上作画,这反而为我们的教学组织提供方便。
就CBE第三个特征来讲,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现有的铁路工程学校一般都配有测量演练室、校内测量实习基地、专业阅览室、图书馆,这为学生的自
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提供可能,需要的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南”,即CBE中所谓的“学习包”建立学习信息资源室,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就CBE的第四个特征来讲,现有普通中专都是全日学习,至于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都是属于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完全可以自行安排组织。管理的问题,目前中专学生入口水平基本相同,出口时间相同,不同的是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这样,我们的教学管理又要方便得多。
总的来讲,测量课程基本符合CBE理论的内涵,在测量课程应用CBE模式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测量课程实施CBE的做法
测量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兼及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现分述如下: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CBE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显然它的教育是直接为企业服务,因此测量课程的改革也必须围绕铁路土建专业这一职业,所授内容也必须为土建工程企业所需要的,从目前土建工程专业所需测量的能力来看,测量这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下面几项专项能力:一是测量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二是基本技能在铁路工程中的运用能力;导线测量、地形测绘、中线测设、断面测绘、控制测量、既有线改建及第二线的测量,新线施工测量,房建和施工放样。三是测量新技术:铁路航测与遥感。
对于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目前较为合适,但个人认为,可把基本技能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削弱措施精减。因为,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当测量的误差超限时,往往很难判断到底来自哪一种因素,需要重新仔细地再观测。因此,对误差来源的分析没有必要很具体,并且有些削弱措施在讲观测时就已强调过,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仅仅把削弱措施作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列出,就可达到削减误差的目的。另外对于测量误差的评价问题,一般《测规》都规定了各种测量误差限值的具体数值或计算公式,而对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实在太少,因此个人认为可以取消误差传播定律的讲授,仅说明误差的基础知识,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除基本技能必须要学习之外,其它运用技能是否每个工程专业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我看没有必要,应根据学生将来所服务的企业来确定应学习这些技能中的哪些技能。目前,培养土建工程专业中专生的学校:一是铁路局系统,一是工程局系统。铁路局系统的毕业生大多分配在工务段、工务大修队、少部分流向路局所属工程公司,工程局系统的毕业生大多分配在各工程局的下属工程队,能分配在设计院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从专项能力的分析来看,铁路航测与遥感这些技能只有在专业设计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运用得比较多,个人认为可以精减,把铁路航测与遥感这门新技术作为扩大知识面对学生作一简介,对于导线测量、地形测绘主要是在铁路勘测设计中运用。而毕业生用的机会较少,个人认为可以传授测量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实做能力不做过高要求,着重点放在地形图的识读能力及运用能力的训练上,这样,测量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可把重点放在中线测设、断面测绘、控制测量、既有线改建及第二线的测量(运营管理系统)、新线施工测量(工程施工系统)等专业测量技能上。这些技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步骤及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技能的实做能力要进一步强化。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来看,与技能相关的:一是测量的基础知识,一是测绘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能力,一是各种测量的步骤及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可以借鉴CBE的理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
由上可知,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这就要求学校为其提供这种学习环境,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演练室、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在教学组织上也能够提供方便。目前,对测量课程实施CBE模式的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2节课的形式出现)内完成,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应扩充到课后。另外管理人员上班的时间内学生也正在上课,因此也必须将管理人员的上班时间扩充到作息制度以外。教师因为编制“学习包”的需要,可只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予以指导帮助。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投入人力、物力,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满足学生自我学习时间上的任意性。
以上对测量课程实施CBE模式教学只是个人粗浅看法,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发展已形成五彩纷呈的方法模式系列。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尽力地、充分地掌握教学规律,并能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发展水平和自我教学风格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策略地应用某种教学方法,以形成高效、科学的教学。张永平(山西省祁县干校,山西 030900)
第五篇:关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调研
梨园小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调研
按照学区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 根据我校的实际,为了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把握我校发展的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寻求快速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做到有的放矢,我校认真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内容和课题,围绕党员和教师思想作风和教学管理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和体系完善等主题,我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深入课堂征集到了学校发展和改革的积极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一)、调研总专题:关于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调研
(二)、调研子专题:
1、影响我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2、对学校现有师资状况的评价如何?怎样提高教师的素养、能力和水平?
3、怎样保持并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4、怎样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5、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哪些是利于科学发展的?哪些是需要补充、修改和完善的?
6、学校、教师和学生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10月9日-10月15日期间进行。
2、调研范围:全校教师、部分家长、学生。
3、调研方式: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深入课堂。
三、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传统因素。个别党员和教师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
1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工作中有时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不善于解放思想,缺少活力、动力和竞争力,在落实“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上,眼界不够广,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是当前党员和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对我们工作思路的拓展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2、主观因素。在我校当中的一些党员和教师,对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有偏差,对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虽然从口头上支持和拥护,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中,特别是遇到实际困难,还是按老套路来办事情,创新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不多。原因在于学习意识不强、学用结合不好,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根本性提高。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大家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另外,有些教师忙于写教案,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认识不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虽然理解了,但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3、自身因素。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学风不够浓厚,二是服务学生意识有待提高,三是教学管理质量需要提升。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
(二)、学校的师资力量需要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虽然全部合格,但相当大一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艺术尤其是对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领悟与操作水平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还有差距,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的需要。
(三)、学校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月考核制度如何体现正规化、人性化、科学化;对于学生才与德、知与能、在校与在家等综合评价如何有效进行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应着手研究解决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是观念意识落后。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思想观念,对一些教师的影响比较深,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个别党员和教师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全体党员和教师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二)、是客观条件限制。学校地处山区,环境恶劣缺少水源,绿化不见成效影响学校发展,教师宿舍少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三)、是经费欠缺。我校由于在硬件建设上加大了投入,造成学校经费紧张,基础教育教学设施资金投入不够,跟不上现代教学步伐。图书数量有欠缺,更新较慢。
(四)、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党员和教师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问题,我校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突出重点。开展活动不搞一哄而起,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全体党员和教师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每个党员和教师都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拿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案、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来,要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二是力求实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这次活动重在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重点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家的思路更清晰,使各项
工作更好地上一个新的台阶,能让群众看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实效、有变化、有成果。
三是加强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至终由校长负总责。要求全体党员和教师全部参加该项活动,将这次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一抓到底。
四是激发学校和个人主动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引导全体党员和教师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作为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的过程。
五是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办学条件上,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大力搞好硬件建设;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改革思路,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校际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学校管理、师资研训、教育教学研究诸方面利用领导、师生互访开阔眼界,进行探索、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最佳效益。
六是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识。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觉树立并落实到学校改革和发展当中。一要更新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方向性。首先是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其次是立足现实,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再次是围绕工作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臵。二要规范发展手段,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以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服务行为为方向,切实提升学校各项管理中的运行效率。三要丰富发展内涵,进一步提高远近期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努力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梨园小学
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