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中考经验交流材料吴永祥(共)
思想品德中考经验交流材料
坡家初中吴永祥
各位领导、老师:
今年我担任了我校九年级三个班思想品德的教学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中考终于落下帷幕,可喜的是我所任教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成绩竟然名列全县第三,这对我来说是无比的鼓舞,回顾一年的教学,酸甜苦辣全都尝过,但我坚信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以下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
新课改要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教好政治,不能一味死教苦背,因为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很难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习政治可以让人变得聪慧”“学习政治可以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学习政治可以修身、齐家、治国”等话语鼓励学生,在平时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吃透课标,以课标引领教学 夯实基础
教学中注意精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这里的重点即贴近课标要求的内容。因为历年的中考、会考经验告诉我们:绝大部分考题不超出课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并将教材与课标相对照,找到切合点。遇此问题教学中要讲透讲明白,适当引用一些辅助教材如新闻媒体、历史知识、哲学典故等加以阐明,也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知识网络图等加深印象。
三、注重时事,联系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注重了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并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如:案例、漫画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对个人的启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围绕重点知识,收集国际国内科技、经济、政治社
会上的热点时事材料、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并通过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关注环保、关注人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答题的方法,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对基础知识点把握也很好,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一是学生掌握知识过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太差;二是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欠缺,答题时往往未审好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急于答题,其结果是张冠李戴,答得很多,却得不到高分。针对学生中的这些弱点,我对出现的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是什么”类型题包括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映类等题型的变化。“为什么”类型题包括原因类、意义类、地位类、作用类等;“怎样做”类型题包括方法、做法、渠道、措施等。在平时上课时我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讲清,再将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要领细讲,让学生明白只有审好题型,用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得满分。经过一学年的反复强化训练,很多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训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平时训练,要做到训练有素,在教学中要注意选取一些开放性试题进行细致研读,感悟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要求,摸索解决开放性试题的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分析、拆装”整合各种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这类典型试题,此思路一般是“定性(什么性质的行为)找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什么影响亮观点。可见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要切实抓好总复习这一重要环节。
中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是初三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全面复习就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决定思想品德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2、重点复习,挖掘考点。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挖掘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中考指导,通过对照比较,找出三者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就是当年要重点复习的考点,并对这些考点设计典型体例,进行强化训练。
3、要正确处理社会热点问题
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鲜明的特征。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难发现,它们都注重了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复习时,我通过多方面收集材料、信息,然后让学生找出教材中与热点问题的结合点,最后,我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典型题例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熟悉了教材,把握了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了对时事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4、以历年套卷进行整体训练
进行考前整体训练至关重要,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又有利于了解试题的发展趋势,在中考前我让学生做了一定数量的模拟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但还很不成熟,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思想品德中考经验交流材料
思想品德中考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老师:
三年前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四个班思想品德的教学任务,“三年磨一剑”。在中考中我教的这一级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看学生们进入理想的高中后给我发回的短信,我欣喜之余又感慨万千。回顾几年的教学,有经验也有教训,真是得失参半,喜忧共存。以下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理论性强,很难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先以个人魅力赢得学生,以教师的修养和学识感染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时事,联系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侧重了社会热点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如:材料分析题、漫画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社会时事谈认识、感受和对个人的启示,考查学生对时政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新闻报道、网络时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关注环保、关注人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答题的方法,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对基础知识点把握也很好,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一是学生掌握知识过死,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欠缺,答题时往往未审好题型就急于答题,其结果是张冠李戴,答得很多,却得不到高分。针对学生中的这些弱点,我对出现的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映类等题型侧重考查“是什么”。“原因类、意义类、作用类等则是考查“为什么”;“怎样做”类型题包括找方法、求做法、采取措施等。在平时上课时我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讲清,再将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要领细讲,让学生明白只有审好题型,用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得满分。
三、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中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是初三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就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决定思想品德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2、重点复习,挖掘考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挖掘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中考指导,通过对照比较,找出三者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就是当年要重点复习的考点,并对这些考点设计典型体例,进行强化训练。
3、要正确处理社会热点问题 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鲜明的特征。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难发现,它们都注重了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社
会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复习时,我通过多方面收集材料、信息,然后让学生找出教材中与热点问题的结合点,最后,我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典型题例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熟悉了教材,把握了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了对时事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4、以历年套卷进行整体训练 进行考前整体训练至关重要,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又有利于了解试题的发展趋势,在中考前我让学生做了一定数量的模拟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但还很不成熟,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心得体会(吴夲祥)
训练心得体会
终于等到了盼了一个学期的海上训练实习,作为一名国防生,这种训练对于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海军陆战队是特别训练用来执行两栖突击作战的步兵。他们能从海上的运输船来登东郡岸边的陆地,包括敌人的城市或是敌人所占据的地方。
海军陆战队在兵科中是一个特别的分支,他们所受的训练就是要让他们准备好来应付各种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方式。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正式服役,不过他们正式活跃于世上则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美国国会在1798年7月再度建立海军陆战队,他们不屈不挠、严守纪律以及高适应性的传奇,也使得他们在19、20世纪的主要战争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海军陆战队是集合与间谍,登陆,空降等特殊任务的执行者,是中国单兵实力的佼佼者。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中国海军陆战队自1953年组建陆战第1团,1980年5月成立陆战第1旅以来,目前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坦克兵、炮兵、导弹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
1953年,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1954年12月9日,在陆战第1团和和水陆坦克教导团的基础上,合并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所属水兵第2团,组建了第一个海军陆战师。朝鲜战争结束后,部份援朝部队被拨入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1957年1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海军陆战师被撤消。
1979年,为因应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快速部署任务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5日,南海舰队陆战第1旅在海南岛龙洲河畔正式成立,不久,东海和北海舰队也都组建了陆战旅。各陆战旅辖有3个陆战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1个通信营,各陆战营辖有3个陆战连、1个防空导弹连、1个迫击炮连,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并直辖有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汽车连、卫生连、警卫连、教导队、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等连级单位,每个陆战旅拥有5000人以上。
海军陆战旅组建之初,官兵们住草棚,睡木板床,喝黄泥水,缺少训练器材,但他们发扬中国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努力建设部队。组建之初的防空导弹连,是个典型的有名无实的连队。没有器材,他们就用木棍、黄泥作成导弹模型,用铁皮敲成导弹地面设备,对着模型练习,因此被人冠以“棍子连”的雅号。然而在导弹列装部队后的实弹射击中,他们打出了二发二中的好成绩,还创造了全军首次导弹发射两发齐射击中目标的先例。“棍子连”这个名称至今还在沿用,不过丝毫没有戏谑的成份,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代代相传。当时的“棍子连”现已发展成为拥防空、反坦克等多种型号的导弹营。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战装备以国产武器为主,包括59式坦克、63式两栖坦克、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122毫米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樱-5和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等。近年来,随着国产新型(ZTS63A式)两栖坦克、新型两栖装甲输送车、722Ⅱ型全垫升大型气垫登陆船和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等国产先进装备陆续加入海军陆战队序列,标志着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体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树立打赢信心,忠诚履行使命。军事训练中,我们将立足手中现有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强化战斗精神,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积极发扬我团官兵艰苦奋斗、连续作战、顽强拼
搏的优良传统,克服硬件条件不足给军事训练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昂扬的斗志,坚决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用战斗力的提升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强化综合素质,提高打赢本领。高技术的武器装备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支担负重大使命任务的高科技部队军官,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特别是高、新、的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强化综合素质,做一名“军政双通、指技合一”的新时期复合性军事人才。同时,我们将增强自我训练压力,牢固树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把训练场当战场,从难从严要求,练协同、练战法、练技能,善于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坚持深入研究战法,改进训法,大胆创新,提高打赢未来信息战争的本领。
首长、战友们,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果实靠我们摘取!我们一定不辜负首长和战友的期望,力争在今年军事训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用实际行动为我团部队全面提升战斗力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不会为南航的国防生丢脸的,请首长放心,请祖国放心!
第四篇:思想品德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精选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精选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如:xxxx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
第五篇:吴永明事迹材料
吴永明事迹材料
吴永明,男,1970年生,江西大余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后,教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江西省第八届青联委员,省社联理事,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十四届“江西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田间的放牛娃,今天,他成了耕耘学海的博士、教授;二十年前,他还在挖矿助学,今天,他是全省知名的青年学者。这个深爱着祖国、心怀着故乡的他,在求索道路上不断地奋斗和耕耘,取得了一个个喜人成果,填补了一项项研究空白,实现一次次人生超越。
“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感谢母校,回报家乡,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踏踏实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服务。吴永明出生农家,自幼刻苦求学,1988年以高分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先后担任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由于家境贫寒,他一度通过挖钨矿来赚取自己的学费。苦心人,天不负,他完成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
此时,沿海知名企业、国内著名高校的高薪聘约纷至沓来。对于一个从小就生活清贫的人来说,留在大都市,在更好的环境中发挥才干,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但是,吴永明一一婉言谢绝。每一次,他几乎都会讲到那句话:“我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是的,这句平淡的表白,如同一份庄重的承诺,让吴永明携手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故乡的红土地。
对故乡的爱,总是那么深挚长远,仿佛浓得化也化不开。吴永明回来了,回到了他一直深爱的家乡,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的母校,回到他那么熟悉的三尺讲台。母校江西师大热烈欢迎他的归来,为他搭建科研平台,2002年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三年后,因学术贡献突出,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
江西师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合并了原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新组建财政金融学院。年轻的吴永明被学校委以重任,出任院长。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吴永明团结“新老”同事,沉心静气,务实创新,各项建设都得到飞速发展。清晨,他第一个将阳光迎进办公室,晚上,他最后一个将身影溶入浓重的夜色。月落日出,办公桌前留下他忙碌的身影;风凉雪寒,工作本上滴下他辛勤的汗水。短短几年,学院成功申报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经济史2个硕士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和省级应用经济学示范性实验中心;并与美、澳等国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国际生。同事评价他“是一个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和他在一起工作,总觉得有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基础薄弱的学院逐步成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文化、充满和谐、充满希望”的新集体,并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的光荣称号。
“学术,是我的第二生命”
“没有想过太多,一心扑在学术上面,时间也就好像过得很快。到底快乐不快乐,没有刻意去思考。但是我知道,它是我的第二生命。”
作为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在学术领域,吴永明始终坚持前沿研究,瞄准社会科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1 4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近40篇,荣获江西省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1次,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次,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还应邀赴美讲授《中国现代法制》本科课程,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吴永明尤其注重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服务。2003年和2005年,他先后筹组两届江西发展论坛,邀请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等32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以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与专家学者亲切座谈,共商江西发展大计。“江西发展论坛”成为我省的一个高端智库品牌。
2007年12月,吴永明教授又应法国外交部邀请,作为江西学界的唯一代表,参加团中央、外交部组织的“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团”,前往法国访问,与法国科技界、社科界进行广泛交流,展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学家的风采。
2008年1月,在新一届江西省委主要领导主持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吴永明的建言献策弓l起与会领导高度重视。元宵佳节,省委书记苏荣同志亲自致电吴教授祝贺节日,并鼓励他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
“爱国,是学者的良心”
“虽然学术界和媒体称我为‘揭秘江西细菌战第一人’,我自己觉得只是在尽一个学者的良心”。
读大学时,吴永明就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格外关注。针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的言行,吴永明把视野投向日军战争罪行的法律追究机制研究。从2001年到2005年,他自费带领研究生奔赴江西各地进行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调查工作,成为追踪侵华日军江西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为了保持自己研究的独立性,他多次婉言谢绝日本一些基金会提出的赴日留学邀请。
吴永明常说:“我们做这份工作,不是为了学术成就,也不是为了名誉。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再苦再累、再难再繁,也要坚持下去„„”就这样,调查组四易寒暑,跋山涉水,在南昌、九江、上饶、抚州等地开展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还得到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代表团团长王选女士的支持,她数次与调查组一起并肩工作。
2002年11月,第五届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国际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学界代表,吴永明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提出要用法律手段来追究日本战争罪行。200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永明的著作一一《太阳旗下的罪恶》,这部近2 5万字的调查实录通过大量的证人、证言,揭露了日军在江西实施细菌战的罪恶,填补了抗日战争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严谨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和充满激情与理性的结论,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瞩目,该书成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要成果。吴永明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听取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参加李长春同志主持的专家座谈会,获得与会领导和同行专家的赞许。
“学生,是我的一切”
“看到学生,我总是从心里感到踏实;看到他们刻苦学习,比什么都高兴。在学校待的越久,就越觉得学生是我的一切。”
也许是因为出身农家,吴永明深知求学路的艰辛,每当新生入学,不论多忙,他都要一一走访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在新生座谈会上,他给同学们讲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经济贫困的学生坚强面对暂时的困难。他常说,“贫不为耻,它能更好的塑造一个人自强自立的性格。贫穷是一所大学,永远是一笔不尽的财富。”
作为老师,吴永明爱生心切。学院2007级会计班有同学自己筹资建立的“爱心互助会”,他偶然听说后找到辅导员,悄悄地为“爱心互助会”捐款。一次,一名学生得了急症,需入院治疗但一下子拿不出钱,她母亲情急之下跑到学院求助。吴永明立刻联系医院,安排好住院。作为院长,吴永明以生为本。他要求学院建立资助困难学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来资助困难学生。面对汶川地震灾情,他第一时间捐款并要求学院分管领导切实做好关爱灾区学生的工作。
他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直倡导和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虽然他的时间总是安排得很满,总觉得不够用,但他依然坚持担任50名本科同学的导师工作。在同学们的眼里,开班会时,讲台上没有叱诧风云的院长,也没有知名全省的教授,只有一个深受自己的老师,有时是慈父般的谆谆教诲,有时如兄长般的疼爱有加,教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常拥报恩之德,更加殷实地付出,更加满足的生活。在财政金融学院,只要提起吴老师,同学们总会情不自禁扬起自豪的神色,绽放开心的笑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吴永明荡起挚爱和勤奋的双桨,用实际行动躬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追梦的路上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