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庙塘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庙塘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
发展规划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达到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经校行政研究制定庙塘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如下:
一、硬件环境建设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同时根据《正安县教育信息化2011年至2015年规划》我校今年准备建计算机室一间(可供30人用),8套班班通设备,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每个办公室摆放一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二、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将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电子备课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教育网,为推进教育网的资源库建设发挥我们的一些作用。
三、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上学期已经完
成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网站建设。本学期将完成我校中文域名“网络红页”的网站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近期学校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二要加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力争报名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老师全部过关。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五、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六、学生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校还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庙塘镇中心小学信息化领导小组
2013年3月1日
第二篇:庙塘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1
庙塘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
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学校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建设校园有线网络,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体系。以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学校的管”为目标,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促进我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共有学生700多人,教师35人。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根据《正安县教育信息化2011年至2015年规划》我校今年准备建计算机室一间(可供30人用),8套班班通设备,硬件设施比前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以上级有关信息化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立足本校的实际,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以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把培养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工作目标。
1、校长亲自抓,教导处组织,各组分头实施,责任到人,全面完善我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
2、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广大教师具有信息化的意识。我校要求教师,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源,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开展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究。
3、发动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使用教学课件,依托远教接收和县教育资源库及时提供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4、我校对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师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同时积极开展学生计算机运用,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做好老师的多媒体运用技术的培训,进一步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学习网络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工作措施
1、为确保信息化工作在我校顺利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伯韬(校 长)
副组长:卢贤强(副校长)
肖平华(副校长)
成员:夏青松陈怡李菲菲张敏
李江敏张隽王美张玲
敖银霞帅昌俊杨平彩任鑫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信息技术化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每位老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每两周不少于3次,并作好记录;每学期操作计算机不得少于20次;每学期每人自制课件不得少于两件,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每学期没人必须完成12次优质电子备课。认真登记,教导处期末汇总拿入学校的德、勤、能、绩算奖惩。
2、作好计算机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人来维修。使用室保持清洁、各位教师做到按要求操作和学习。
3、制定好各种学习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使用情况。
4、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1)利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时间,利用远教培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的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多媒体的使用;白板软件的使用;利用PPT进行课件的制作;WORD的使用。
(2)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公开课,并尽量使用自制课件上课,教学能手要上示范课。
(3)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进麻痹大意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工作。
5、做好运用信息技术运用课堂的比武活动,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武活动,教师课件制作比赛等。
6、加强农技服务:。
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实事会议精神;
二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开展好“村校结合”工作,组织部分群众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党员干部思想业务素质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水平。
庙塘镇中心小学信息化领导小组
2013年3月1日
第三篇:戴庙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戴庙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二、学校概况
戴庙镇中心小学地处220国道西,属古运河故地,东临风光秀丽的东平湖,西面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这里环境优美,乡风纯朴,校风淳厚。
戴庙镇中心小学1998年成立,学校占地面积141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班,在校生705名。现有教职工34人,大专学历2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期中小学高级教师23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学校设有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十余个功能室。
几年来,戴庙镇中心小学多人多次被市、县、镇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各种荣誉累年有加,市,县,镇级奖励均在其中,被县教育局评为“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十佳校园文学社”“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在县教育局评星活动中我们学校被评为:教学管理、办学条件、规范化学校、基础管理规范化、“四星级学校”。2013年学校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
三、学校的两训三风:
校训:勤学 守纪 求实 向上 班训:诚实、文明、团结、守纪 校风:团结、进取、创新、奉献 教风:厚德、敬业、务实、创新 学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培养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近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2、办学目标:
学生有特长 教师有个性 学校有品位
3、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政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4、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5、队伍目标:
(1)积极地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学习思想和业务知识,使班子成员具有高度的服务的意识、干事的意识、务实创新的意识和过硬的业务水平,使之成为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集体。
(2)以抓教师成长为把手,打造名师工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好教科研和集体备课工作,为教师的发展、成功提供平台。继续深入推进“预习·交流·拓展”教学模式,通过上课、评课、再上课,反复的磨课,培塑名师,打造高效课堂。借助这种模式和方法,让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成为名师,以成就名校。
(3)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人生基石。实施“三学会”工程,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编写校本教材,全面实施“三学会”习惯养成工程。
(4)教研教改,争取每学期有2-3名教师在县、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三年内每位教师有2-6篇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名以上教师评为县学科带头人。经过努力,学校教育改革与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和明显进展。
五、实施策略:
(1)、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三学会”、“五星班级”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一系列“感恩与孝道”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思想。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乐学、善思、合作、探究”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更新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加强队知识教育,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中、小队干部。积极发挥队会、队刊、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⑨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养德。要充分运用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这一优质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以“晨读午写路诵”为阵地,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把经典诵读同学习当代道德模范结合起来,贯通古今,古为今用,增强经典诵读的时代感。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汇演
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常规管理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学习方法着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习惯。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工作态度等,奖优罚劣。
(3)做好评价工作: ①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
②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形成性检测、抽查和年段过关质量调研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③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口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优化教研组。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合理组建教研组,选聘爱岗敬业、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关心教师团体成长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
(2)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3)强化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县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
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班班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班班通”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5)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①不断完善《学校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③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2)、学校发展策略:
1、狠抓教育科研。
(1)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每学期指导教师论文1——3篇,学校根据得奖、发表情况进行奖励。
(2)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论文的交流与评比,每学年把教师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3)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积极推进学校经典文化诵读建设
(1)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继续搞好经典文化诵读展示。
(2)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建立评估体系。
(3)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扩大优势,并能在各类比赛中提高知名度。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
(1)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学生微机室尽可能完善。
(2)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3)重视图书、阅览室建设,建立科技制作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建设阳光书吧,学校图书每年更新在5%以上,保证学生图书借阅率。
(4)打造实验室,让学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建全实验器材。
四、保障措施
1、形成群体合力
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作,保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重视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干部队伍,做到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校中层干部采用聘任制,并逐步向“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组织聘用”的选拔机制过渡。坚持一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能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的新型干部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3、强化过程管理
健全有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抓好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控,避免、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各项工作按既定的方针有效地开展。
4、健全监控机制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工会、教代会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5、拓宽办学领域,积极寻求支持
师资、投入和管理是办好学校的三个重要方面,而投入则是学校这台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物质条件。学校努力做好工作,赢得社会对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争取一定的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012、9
2012年9月
戴庙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第四篇:庙塘镇中心小学远程教育运行管理典型材料
庙塘镇中心小学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强化机制规范管理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我校着力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机制,加强制度规范管理,认真开展好“三培一研”工作,使得我校远程教育工作得以健康运行,并取得良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搞好远程教育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的开展,我校加强了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远程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为了切实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我校先后成立了庙塘镇中心小学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校长为组长,远程教育管理员和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学校忠诚干部为成员)、庙塘镇中心小学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庙塘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小组等工作组织机构,并落实各自的责任,各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好各自的远程教育工作。
二、加强制度化管理,使管理规范化。
制定化管理使得我校远程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是我校远程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为使我校实现制度化管理,我校分别制定了《庙塘镇中心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
制度》、《庙塘镇中心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管理制定》、《庙塘镇中心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庙塘镇中心小学信息资源库管理制定》、《庙塘镇中心小学“一师帮一户”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定,并将管理制度上墙或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同时将各项管理制度下发到所辖的各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确保我镇远程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从而形成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我校远程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推进目标管理,扎实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为了使我校远程教育工作运行开展有的放矢,我校远程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期起初都拟定各项远程教育工作目标,做到在今后的工作根据目标进行开展。我校拟定的目标有:教师培训目标、农民技术培训培训目标、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培训目标、校本教研培训目标等远程教育工作目标。
四、切实加强“三培一研”管理,做到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不让远程教育工作走形式,我校切实抓好“三培一研”(教师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民技术培训、校本教研)工作。
1、教师培训:根据我校教师计算机基础操作和网络信
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我校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力争让每个教师都能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选用,能对校本信息资源库的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利用。
2、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根据村校结合工作方针,与村领导协调沟通后,对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事资料、党建党史、党风廉政等进行培训。
3、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和村校结合情况,对村里统一安排的种植或养殖进行农民技术培训,结合“一师帮一户”信息调查结果,对个别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或送技术到家等方面的培训。
4、校本教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库资源、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
五、信息资源库的管理
为了不让信息资源库成摆设,我校切实抓好了信息资源库的利用管理。我校的信息资源库共分成六大板块: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并将信息资源库共享到校园局域网内,供全校教师查阅、下载使用。同时为了使信息资源库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师搞好教育教学质量,远程教育管理员还经常举行“校本信息资源库利用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对信息资源库的资源进行了解,切实搞好教学辅助工作。
六、远程教育设施管理
远程教育设施的正常运行与远程管理员的维护维修能力有着根本里联系,对此,我校远程管理员加大了对所辖村小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总是隔三差五的召集全体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教育设施维护维修培训、探讨,做到每个远程教育管理人员都能独立对本校远程设施进行维护和维修,能对远程软件进行独立卸载、重装,使得我校所辖学校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维护维修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我校所辖学校远程教育设施的正常运行。
庙塘镇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5日
第五篇:白庙中心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白庙中心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在我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信息化工作又有了新的跨越,现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建设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学校领导果断地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条件来抓,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学校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造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办公电脑。另外微机室、电子备课室、DVD播放室等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2、软件环境建设
在进行教师观念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培训教师把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注重职责管理工作,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中能各施其职,保证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注重校园网络的维护,确保网络的畅通、正常运行。学校重大活动信息上传市、县教育信息平台。
三、重视培训。
首先,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尽量落到实处。其次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对全体教师进行媒体的使用培训。另外,我校还派出教师到外校取经学习,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过程指导。
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常规教学
1、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各种软件的使用培训。
2、学生发展水平
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熟悉键盘指法,掌握一定的信息查询、搜索、分类等知识技能。
3、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体会,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前提,课堂调控是关键,课后反思是升华。每位教师都认真书写教学反思。
4、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课件
制作课件200多个,其中部分教师的课件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得市级或县级奖。
本学期,我们取得了如下收获:
(一)网上教研的开展,逐渐走向常态,走向规范,落到实处,而不再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收效明显,促进了信息技术合理的服务于学科教学。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势迅猛,它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喘息。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我校在社会中的教育辐射作用,努力实现全社会信息化资源的动态整合和互动式服务,为发展信息化校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