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体育学科培训材料
高中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天津市汉沽一中 张金生 刘 剑 李万刚 张志兴
1.研究目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规定了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课程理念。这种思想的变化符合现代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我们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机会。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与活动中,虽然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但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分析的很少,学生常常是被动学习,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总是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造成高中毕业后,多数学生无论在体育兴趣、能力、意识还是参与运动的习惯等方面的评估,均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在《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导下,结合我校良好的体育设施、设备、师资条件等实际,通过改革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实施高中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体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为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2.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2年9月入学)。其中1~6班为实验班,7~12班为对照班。1~6班采用大课、选项、分层教学,7~12班采用双班男女分班上课。
2.2时间2002年9月~2004 年7月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 翻阅与搜集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资料,学习《课程标准》,领悟作为本课题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
2.3.2调查法 从学生感兴趣项目、教学组织、学习情况等方面设计问卷。实验中发问卷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8.7%实验后发问卷500份,回收480份,有效率99.1%。
2.3.3行动研究法 制订实施方案,通过多个单元教学不断归纳、反思。逐渐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措施和步骤。随机抽样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各80名,合计160名。对体质状况、技能水平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检测分析。
2.3.4专家咨询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向专家和有经验教师请教,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实施方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体育课、选项、分层”教学
3.1.1方案设计思路
在总结我校近10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
合性,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前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爱好,掌握这些项目的练习方法,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为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2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界定
体育大课: 指同一年级6个行政班学生(300人)分成6个选项班,由6位教师授课。在同一课中从事不同项目教学的课型。
选项: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特色等情况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通过2~3年的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运动专长和技能。
分层:每个专项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分成强、中、弱有针对性的教学。单元学习前建立起点,单元学习中分层递进的组织形式。
3.1.3教学组织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普及程度、师资、场地、器材以及传统项目,分别设置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武术、韵律操、旱冰等8个项目作为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运动基础进行填报志愿,每人可报二个志愿,学校尽可能按第一志愿录取,然后根据各选项所报的人数作适当的调整,编成选项班,按规定的“选项教学方案”实施教学。
3.1.4单元设置
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需要,方案设计在水平5和水平6的中设置了5个运动项目系列,各系列包含若干项目,目标均以各项教学单元为单位实现,每个单元为18学时左右,以便学生对所选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1.5学分管理
实行学分制。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一、二年级必修9学分(其中田径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体操1学分、武术、韵律操高一高二各1学分、自选项目高一高二各2学分),三年级必修2学分(自选项目1学分,武术、韵律操1学分),合计11学分。学生修满11学分即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3.1.6教学测评
采用单元学习综合性测评。将单元前、后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知识、技能、体能、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综合评定,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等级。
3.2集中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的实施,集中了学校人力、设施、内容等体育资源优势。如教师可以根据场地、器材等优势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随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建立起继续提高业务水平的紧迫感。改变了体育课中“少数练,多数人看”的现象。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见(表1)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非常积极的学生占94.6%,远远高于对照班51.6%的比例。这说明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基本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起学生对选修项目的学习兴趣。为此,使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实验班学生在课外阅读体育杂志以及课外锻炼人次显著高于对照班。其原因实验班学习采用分层递进,动态管理学生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实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得寻找解决的方案。而阅读体育书刊和观赏比赛无疑是
解决问题和获取体育知识的一条途径。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实验前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2),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实施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3.4专项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较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较专门地进行一两项运动技能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建立起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的渴望理解和承担所学项目的不同角色,不断地发现在比赛中自己在掌握和运用技战术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所学专项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从两班专项技术水平比较中可以看出(表3)两班在专项技术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实验班的提高较对照班更明显,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促进了专项技术的掌握。现在班班都建立起相应的代表队,统一了队服和冠名并积极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种赛事。为学校课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3.5体育学习自主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98.3%已经掌握和基本掌握专项知识和技能,89.9%的学生可以组织年级的专项比赛。特别是实验班学生专项赛事的组织、裁判、解说、自编操、带领准备活动以及学习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得到了天津体育学院2002、2003届实习教师的一致好评。两年中有近30人考取三级裁判员证书并在区级比赛中分别担任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裁判工作。
3.6自我体育意识逐步形成从实验班和对照班调查情况得知,见(表5)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使实验班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99.4%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98%的学生练习中经常与他人合作。这是因为选项多为集体性强、竞争激烈的球类。学习中既有个人技术,又有集体战术的配合,在学会如何进行配合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团结协助,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团队精神,这一状态课外活动中更能充分表现出来,他们总是以同专项爱好者结群,在重新组合成新的集体中不断地适应,形成新的稳定。去享受共同的乐趣。特别是自我体育意识(参与和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他们将来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的课程理念。逐渐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前有适合自己的专长项目。
4.1.2集中了学校人力、设施、内容等体育资源优势,基本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使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在运动中尝试到了乐趣。
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4.1.3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对于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4.1.4提高了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近30人考取三级裁判员证书并在区级比赛中分别担任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裁判工作。
4.1.5增进了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自我体育意识。
4.2建议
4.2.1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4.2.2高中开设选修课教学,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开设选修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实际而定,切不可盲目照搬,更不能将选修变成随学生意愿的“放羊课”。
4.2.3在教学的组织上既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学习,又要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指导学生参与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专项水平得到检测。
4.2.4在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同时融知识、情感、行为等多领域并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4.2.5加强学校体育协会各专项俱乐部建设,将学生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班级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2003.[3]杨贵仁.健康体魄是民族强盛的基础[L].中国学校体育,2000,(1):1.[4]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6]吴立岗.教学的理论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7]成东.开放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8]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选自《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
第二篇:体育学科培训讲稿
小学体育学科培训讲稿
时间:2013年11月6日 地点:实验室 参培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者:李军
内容:田径训练“跑的训练方法 ”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跑、跳、投等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必然地对身体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较晚,可以大量减少损伤的发生,因此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中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群肌肉力量本身就很弱而在训练中常常又得不到到重视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大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股后群肌肉损伤。在其它运动项目中,也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了加强背肌训练,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
二、平衡能力训练
机体的平衡主要是由前庭分析器来控制,如机体的位移、起伏、旋转、加速及空间位置等。而肢体的平衡则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来控制,如完成动作过程中肢体的位置的控制;跑步时虽然路不平整,但也不会摔倒,也会扭伤踝关节,这正是由于本体感受器的精确控制。但是在受伤特别是关节或肌健受伤后,由于一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如组织的撕裂、破坏本体感受器装置及其功能也会被坏,从而失去了对肢体位置的精确控制,极易造成再次损伤,而这一环节易忽视,在症状消失后,在感受器控制能力未恢复之前训练,造成再次损伤和习惯性损伤,这样一来,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平衡能力的训练,一旦出现损伤,除了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一定还要进行平衡能力恢复的训练。
三、耐力素质训练
田径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和劳损最为多见,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更要注意。有的损伤虽然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正由于大多数运动员都在此种情况下坚持训练,所以在长期训练积累后会出现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和劳损。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曲伸,髂胫束因此而来回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反复磨擦,易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马拉松运动员常发生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现代研究表明,系统地关节和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对减少这些损伤非常有效。在耐力训练的结束期还会出现的肌肉酸痛、僵硬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疲劳提高了肌肉感受系统(肌梭)兴奋性,从而使被劳损的肌群处于较长时间酸痛或僵硬状态,这种僵硬如不能及时的消除,就可逐渐积累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因此,在每次耐力训练的结束期应做一些调整活动以放松肌肉,如:提踵、转体走、放松摆臂、踢腿等使心跳、呼吸趋于平静,使血液向全身分散,这对预防慢性运动损伤大有裨益。
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心率可低至40次/分,心血管耐力强的人运动员,比体弱者能持续运动更长的时间,加强心血管耐力训练,可使机体长期工作的耐受力增强并延缓疲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
四、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协调素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和神经过程灵活性是完成运动技能,动作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在活动中表现为灵活而省力。在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这就要求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迅速对情况作出判断,当机立断地完成新的动作。在田径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和被动肌的不协调、呼吸和用力不协调及人体和器械不协调等都是造成肌肉拉伤的重要原因。灵敏和协调性的改善可提高应激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例如,在跳远、跳高、撑杆跳等项目落地过程中,虽出现不正常的落地姿势,但如果灵敏协调性较好,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以安全的姿势落地。
五、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柔韧性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练习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要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和力量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采用专门的牵拉练习来帮助肌肉疲劳的恢复。
六、结论和建议
1良好的体能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运动所导致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地认识到“防”重于“治”。
2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田径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平衡能力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机率;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以减少运动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灵敏、协调素质的改善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高一英语学科培训总结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和市教育局安排,我市高一年级全体英语教师于2010年8月5日至8月14日接受了为期10天的新课程培训。
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培训前,我校有关领导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和分工,明确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检查了教室、线路、多媒体器材,安装了教室网线等。培训开始第一天,教育局马局长和有关领导亲临我们班指导检查,教研员老师做了培训前动员报告并且每天到班级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讨论有关课题。
本次培训我们共有60余名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参加。在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班采用了观看视频、及时交流、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说课等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指导意义。每天根据培训内容布置作业并于次日收缴作业。
高一英语培训班共观看通识培训10个专题的在线视频,教材培训5个专题的在线视频和人教社高一英语培训包7套光盘。其主要内容包括:高中英语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介绍、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资源分析介绍、高中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课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文化教学以及新课程理念教学的各种课例等。
参加高一培训班的全体老师按照培训时间到校,做好培训笔记,认真观看视频。讨论时大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重点集中在教材教法分析、教学的深广度方面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家结合课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互动研讨,很多老师还在课下自费刻录了光盘、下载了视频重新观看,每位教师认真手写论文,按时交作业。
通过这次培训,我市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师加深了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全面的了解了人教版新教材,熟悉了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大家一致认为: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缩小理念与实践之间的空档,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科建设,使我市英语教学稳步发展,争取更加优异的英语教学成绩。
第四篇:体育学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体育学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海西国家远程教育培训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了,天天在单位和家里都是和海西主讲的各位专家度过的,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总结,感到十分的愉快。每天都在听讲座,浏览班里其他老师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虽说有点枯燥,但也收获不少,每当看到程庆宝老师给我们批改作业,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心情总是很激动,因为自己真的付出了。每当看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心得体会,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很是满足,特别是我们这些在西部边疆工作的老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下面我就谈谈这些天我的收获:
在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专家们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实例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和讲解时,我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反思,不断总结,总是把以前的教学情况和上课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眼前总会出现一幅又一幅的教学场景图片,可以说每一节课对我都是受益匪浅的。我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惑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如教改过程中体育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体育课中到底是传授学生技能重要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健身性等,这些在耿培新老师的课堂里,我找到了答案,这让我明白了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合作能力的学习,加强孩子的教育健身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不在枯燥无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眼球,体育游戏的创编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在教学设计时,我却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完全不知道设计的这个游戏符不符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游戏去融合,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在听了专题二关槐秀老师所讲的《体育游戏的教育学》后我明白了游戏有分类,怎么样去创编体育游戏,怎么样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我的启发很大,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校可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很多,没有的我也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在听到东北师范大学吴海宽老师的课后,什么样的课才能算上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怎么样去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课?什么是快乐的体育课堂?都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帮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体育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孩子更多、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良好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做到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才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
通过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机会,对于西部大山里的教师来说,我倍加珍惜。新世纪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这次海西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我坚信通过本次培训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提高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第五篇:体育学科培训扎实高效
体育学科培训扎实高效
方喜山
4月11日下午,初中体育骨干和青年教师培训在临淄一中举行。本次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培训以“篮球”内容为专题研究,引领全区骨干青年教师对这个模块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都临淄区的体育理想课堂的模式进行展示。
第一阶段,青年教师代表安莹老师执教《篮球的原地运球》,骨干教师代表刘宪成执教《篮球的胸前传球》。两位教师都按照体育理想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激趣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拓展(及时评价)的步骤设计。课堂设计新颖,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了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第二阶段,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合按人数分为八个小组,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节课的优点、不足和建议。老师们议课积极,讨论热烈,在发言时出现抢着上讲台的情况。这样的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感觉受益颇丰。
第三阶段,教研室谢丽老师以怎样听体育课,怎样转到以生为本的课堂,怎样合理的利用音乐,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导。虽然时间较短,但说的每一点都是我们一线体育老师所需要的,老师们听的非常认真投入。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加坚定了体育课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体育技能。建立我们临淄区在体验式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习惯,提高学生技能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