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学年普陀区小学体育学科课程培训
2013体育拓展型课程研发之旅
本学期开学伊始,教研员陶霞老师设计了“小学体育拓展型课程研发”的学科教研课程。该课程旨在研发富有普陀地域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做强区域体育特色品牌,结合快乐活动日,推进体育和健身教育示范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区域体育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技能类、体能类“套餐式”项目,逐步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并做到体育项目“人人有一强”。
此次课程属“十二五”体育教师必修课程,参与培训教师共60人,培训共7次。在培训前,请到了区拓展型课程教研员翁亚斌老师为大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型课程的科目设计与文本分析》。通过学习,学员们加深对拓展型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的能力。接着大家开始了培训之旅,第一次《曼联小子》课程的观摩学习与研讨,学员们来到万里城实验学校,这次活动中请来了曼联/耐克校园足球项目的负责人John和所有的教师们一起讨论和探索该课程的发展思路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主线和教学实际目标达成度,之后大家观摩了学校二年级的一堂色彩纷呈的足球拓展课,这次的中外结合让学员们了解了国外的拓展型课程的模式与教学理念。第二次《银球之魅》的课程观摩学习与研讨在树德小学进行,培训的第一部分是由该校徐恩杰老师为各位学员展示的四年级一堂乒乓拓展课,之后徐老师介绍学校《银球之魅》的科目设计,然后学员们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全体学员与发言代表热切互动,最后由陶老师进行提炼总结。第三次《太极柔力球》》的课程观摩学习与研讨在沪太一小进行,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收获,特邀了上海市教研室拓展型课程的教研员陈飚老师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沪太一小的顾校长也非常重视此次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中大家先是聆听了沪太一小丁俊老师交流学校拓展新课程的研发与实践,陈飚老师就沪太一小研发的体育拓展型课程做了讲解与指导,接着大家一同观摩沪太一小王赟杰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柔力球之魅》体育活动课。活动让各校的体育老师有了很多新认识,体育拓展性课程的研发要结合学校特色,充分整合社区、家长资源,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对体育活动的体验与感知,逐步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生活品质。第四次《迷你高尔夫》的课程观摩学习与研讨在武宁路小学进行,学校课程中的评价体系设计让大家受益匪浅,在评价中学校关注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整个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有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相互评价。我们感到体育课程研发要持之以恒,更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重过程性的足迹。第五次《棒球小子》的课程观摩学习与研讨在华师大附小进行,第六次《阳光伙伴集体跑》的课程观摩学习与研讨在新普陀小学进行,上海市体育教研员王立新老师、上海市教研室拓展型课程的教研员陈飚老师亲临现场指导,寿校长对学校的体育拓展性课程的研发进行了汇报,学校《阳光伙伴集体跑》、《水上精灵》的课程以数字化电子书为教学形式,全方位展示研发。
正因为有这么多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拓展型课程的研发,在2013年6月6日,由市教委基教处、市教委教研室和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普陀区教育学院和普陀区沪太新村一小共同承办的“自主健身快乐成长——上海市小学‘活力校园’(普陀)展示活动”中,11所普陀区小学体育拓展型课程以联演的方式向与会嘉宾进行展示:传递“内外兼修”习武真谛的《小小精武堂》、体现“刚柔并济”文化内涵的《太极柔力球》、挑战团队合作精神的《阳光伙伴集体跑》„„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发自内心“活力校园快乐童年”的呼声响彻校园。赏心悦目的20分钟后,普陀区教育局李学红局长作了题为《自主健身快乐成长——普陀区小学“活力校园”建设工作总结》的主题发言。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校长顾利平和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校长寿俊梅先后作了《科学健身学科育人快乐成长》和《研发特色课程实现区域共享》的汇报。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在现场点评中,先从三个维度诠释了“活力校园”的内涵,11门课程的联展丰富多样,符合学校的价值诉求,体现了区域全面发展的理念。最后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作总结发言,他赞扬这次活动为全市小学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树立了好的标杆,普陀区在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链的建设、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以及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和科学性方面值得全市各区县学习。讲话中倪处长还风趣地现身说法,积极倡议通过发扬优质经验,加强区域规划,激发学生从开始的喜爱运动到形成一个终身的爱好,让“一小时”变成不简单的“一辈子”。
近四个月的“小学体育拓展型课程研发”学科教研课程培训之旅中,在陶老
师精心组织设计下,每次活动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主题,事先公开活动主题,让参与的学员们“有备而来”,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真是一次收获之旅。
第二篇:小学体育学科培训总结范文
小学体育学科培训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培训快结束了。惟有一沓厚厚的学习资料,和博客里十多篇的学习日志,证明着这些天来的学习历程与收获。通过这次培训真是有很多收获
一、在期待中开始
得知“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培训中有我时,真是很兴奋,培训内容安排上既有课程标准等与实践紧密联系理论的解读,也有国内外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还有教学实践操作和研讨。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这些年,期间有过迷惘、探索、失败和成功,教学之余一直希望能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个系统的学习和提高,这次的培训无疑超出了我期待,不仅全面、系统,而且起点很高,使我更加期待这场学习盛宴的开始。
二、在痛苦中转变
参加培训的教师多为各地推选上来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教学实践还有教学理论都有一定的经验与积累。在培训中,有的教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或视频答疑,理顺了原本有些含混的理论认识,解开了心存已久的疑惑,但更多还是与原有理念的碰撞和矛盾。同时大量的信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蜂拥而入,参与培训的老师必须不断地思考,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拨雾见日,重新确定未来体育教学的前进方向。学习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只有不断经历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才能转变陈旧的理念,成为体育教学的前沿人。
三、在研讨中成长
在每次的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中,都有大量的交流和研讨机会。参培的学员们积极与专家们互动,希望心中的疑问能得以解惑,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获与同行交流。大家带着问题而来,但不要带着问题回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健康与运动系向平教授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讲座后,组织学员们开展了实践活动的操练。学员们在向教授布置任务后,通过小组间积极研讨和交流,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很好的体现了批判
性思维的运用。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研讨,学员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四、在收获中提高
这些天的学习,安排的丰富而有序。有小学体操教学、小学田径教学、小学乒乓球运动和小学武术教学等,并讲解了各自的方法、作用、以往的缺点等;既有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的学习,也有一线体育教学课的观摩。在每一天的学习中,大家认真聆听和思考,与专家老师踊跃在线互动,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课后能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上交学习反思、研修日志、教学叙事、教案等。在一次次的反思和交流中,学员们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大家也掌握了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包括教材内容,这些都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
五、在实践中研究
体育教师学习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能力。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们在理论认识和专业发展上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名好的“教书匠”,而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研究方向,在研究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国培计划”的培训在期待中开始,于期待中结束。结束不意味着是终点,而是意味着新的前进方向,这几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更多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坚信并期待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个人专业发展和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绩,迎来体育教学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体育学科培训讲稿
小学体育学科培训讲稿
时间:2013年11月6日 地点:实验室 参培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者:李军
内容:田径训练“跑的训练方法 ”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跑、跳、投等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必然地对身体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较晚,可以大量减少损伤的发生,因此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中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群肌肉力量本身就很弱而在训练中常常又得不到到重视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大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股后群肌肉损伤。在其它运动项目中,也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了加强背肌训练,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
二、平衡能力训练
机体的平衡主要是由前庭分析器来控制,如机体的位移、起伏、旋转、加速及空间位置等。而肢体的平衡则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来控制,如完成动作过程中肢体的位置的控制;跑步时虽然路不平整,但也不会摔倒,也会扭伤踝关节,这正是由于本体感受器的精确控制。但是在受伤特别是关节或肌健受伤后,由于一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如组织的撕裂、破坏本体感受器装置及其功能也会被坏,从而失去了对肢体位置的精确控制,极易造成再次损伤,而这一环节易忽视,在症状消失后,在感受器控制能力未恢复之前训练,造成再次损伤和习惯性损伤,这样一来,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平衡能力的训练,一旦出现损伤,除了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一定还要进行平衡能力恢复的训练。
三、耐力素质训练
田径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和劳损最为多见,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更要注意。有的损伤虽然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正由于大多数运动员都在此种情况下坚持训练,所以在长期训练积累后会出现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和劳损。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曲伸,髂胫束因此而来回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反复磨擦,易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马拉松运动员常发生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现代研究表明,系统地关节和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对减少这些损伤非常有效。在耐力训练的结束期还会出现的肌肉酸痛、僵硬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疲劳提高了肌肉感受系统(肌梭)兴奋性,从而使被劳损的肌群处于较长时间酸痛或僵硬状态,这种僵硬如不能及时的消除,就可逐渐积累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因此,在每次耐力训练的结束期应做一些调整活动以放松肌肉,如:提踵、转体走、放松摆臂、踢腿等使心跳、呼吸趋于平静,使血液向全身分散,这对预防慢性运动损伤大有裨益。
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心率可低至40次/分,心血管耐力强的人运动员,比体弱者能持续运动更长的时间,加强心血管耐力训练,可使机体长期工作的耐受力增强并延缓疲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
四、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协调素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和神经过程灵活性是完成运动技能,动作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在活动中表现为灵活而省力。在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这就要求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迅速对情况作出判断,当机立断地完成新的动作。在田径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和被动肌的不协调、呼吸和用力不协调及人体和器械不协调等都是造成肌肉拉伤的重要原因。灵敏和协调性的改善可提高应激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例如,在跳远、跳高、撑杆跳等项目落地过程中,虽出现不正常的落地姿势,但如果灵敏协调性较好,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以安全的姿势落地。
五、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柔韧性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练习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要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和力量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采用专门的牵拉练习来帮助肌肉疲劳的恢复。
六、结论和建议
1良好的体能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运动所导致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地认识到“防”重于“治”。
2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田径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平衡能力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机率;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以减少运动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灵敏、协调素质的改善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局工作意见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贯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完善各项工作,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开足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身体素质课课练,继续做好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力开展教研教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竞技体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新的学期里,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以跑、跳为主,在走和跑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为主要的练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跳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为主要的练习内容,如:跨越式跳高,立定三级跳等;在发展力量方面,主要以投掷实心球为主;在技巧方面,主要以垫上练习和简单体操为主。
二、教学目的
体育教学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本学期中要积极做到以下三点:
1、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懂得简易急救及体育常识。
2、掌握快速跑、耐久跑的动作技术及1分钟跳绳的动作要求,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点工作内容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足体育课时,精心准备好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基本功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资料准备工作,准备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4、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深化学校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率和效果,为学校提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奠定基础,为学校创建“文体、课外活动示范学校”做出贡献。
5、组织校田径队的集训,准备参加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6、组织校篮球的队的集训,准备参加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7、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做好迎接连云港市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资料台帐检查准备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召开体育组会议安排本学年的各项工作。
2、学校篮球队组队,开始集训。
3、学校冬季三项队组队,开始集训。
4、组织教师参加上片体育教研活动。
5、做好学校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十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十一月份
1、举行学校广播操比赛。
2、迎战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全面开展冬锻三项活动。
4、迎战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篮球赛。
5、校内体育教研课。
6、体育片级公开课。
十二月份
1、开展学校冬季三项比赛。
2、参加连云港市“冬锻三项”比赛。
元月
1、学期体育工作总结。
2、体育期末考核。
第五篇:普陀区初中历史学科初一年级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普陀区初中历史学科初一年级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使历史教师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准确理解课改目标,有能力按照课改要求进行探索,在课改实践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为我区历史学科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3、通过培训,使初一历史教师尽快熟悉历史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能在下学年按照新课程要求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
二、培训组织方式
区教育学院负责制定集中培训计划,由学科教研员领头组织,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者由学科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课改基地学校教师组成。学科教研员——根据市培训的要求,承担起培训工作的组织,动员及进行全册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的说明;对教学案例作点评和分析。中心组成员和基地学校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教材作具体分析,介绍基本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或用公开教学等形式,给受训教师更多的感性认识。
三、培训对象
普陀区各初级中学七年级的任课教师。
四、培训的方式、时间和具体内容
1、平时主题培训
(1)主题:“初中历史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a.新课程标准解读
b.教材与教法
c.初一一历史新教材的分析及阶段教学目标
d.课堂教学设计
e.课堂教学观摩与分析: 新教材获奖课、展示观摩录像课
f.本区研究课(听课、评课)
g.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2)主题:“校本教研活动”
a.结合新教材开设“校本教学公开课”。
b.进行各校际教研组的备课活动。c.评选出优秀的“校本教学”公开课案例。
2、假期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8月23—24日完成总共4各单元的集中培训。
3、培训内容:采取模块化设计,分“理论学习、教材研究、实践交流”。具体内容见下表:
五、评价与考核
1、一份新教材的教学设计。
2、一节本校或区级公开实践课。
3、教学体会(反思)一份,以及对新教材的建议。
初中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