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我校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切实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201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我们按照东山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标准和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自评领导小组,对我校的课程实施水平进行了全面、认真、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认为我校已达到A级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标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公元一九八一年,占地10余亩,是一所规范化的公立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 18个,学生1423名,教师55名。有普通教室22个,电脑房、多媒体电化教室各一个,校园监控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网和校园广播系统一应俱全。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英语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成绩显著。有市、区学科带头人3名,市、县级教学能手12人。学校于2009年被东海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级规范化学校光荣称号,同时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2010年被东海市评为“花园式单位”,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出炉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施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东山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一~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四~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生命教育、信息技术课、国学启蒙课,三~五年级开设英语课,都能够符合东山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虽然在师资上,还不能够有专职教师,但与从前相比,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在配备上我们虽然无能为力,但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每为老师都兼带多门课程,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配置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右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一部分老师的教研论文发表,参与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设置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又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5.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我校目前的薄弱环节,但我教师已经确立了校本课程的研究意识,有的已经起步和成形。我校拟定的“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人校”的校本教研课程已初步定稿,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三、课程评价、考试、作业情况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
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教导处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做他用。对于地方课程,学校也制定了相应得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作业部置,讲巩固也求实践,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
四、教材与教辅资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做主,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学校资源欠缺和使用面积小,在管理体系和学校资源等都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如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有的学科由于人员不足,课时量受到影响。特别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影响了某些学科课程的开设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整改之处。争取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与标准严格相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努力。
第二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刍议和谐校园的构建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
第三篇: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浅谈做好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一局的前提
摘要:
电力一局现处于主辅分离阶段,内部深层的问题凸现,在此情况下应如何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一局成为棘手问题。本文简述了从企业现状出发,浅述以人为本重视信访工作构建和谐企业,需面对的问题与见解。
关键词:
以人为本稳定和谐
概述:
2011年一局处于企业的特殊时期,主辅分离成为企业的必然形式。在一连串的改制中我局也在今年5月初收到国资委下发的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到企业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想矛盾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如何在这风口浪尖做好企业稳定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在此时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善于分析不稳定因素、善于化解不稳因素。为此,就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因如何做好维稳工作,如何处理信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正文:
亲近群众,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必修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企业十分困难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因该以何等淡定的心态,沉着的应对每一件事情。细无再细,严无再严,将企业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亲近员工,了解员工,融入员工。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纷乱的时刻我们,让员工相信我们,面对员工的信访言之有用。确保每位企业员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
做好维稳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亲制动
信访工作是贴近群众的,是直观的了解企业员工需求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访的重要,对员工的问题不予以解决,而是采取哄、推、拖的办法,掩盖矛盾。职工来访,空头承诺,再次来访,仍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拖,能够在基层解决的上访案件也不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越级上访,激化了矛盾,企业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以此看来亲民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要从细节上做到与员工相互帮扶,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重大的。
1、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四性”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企业经济日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稳定关系日显重要。稳定工作不同于企业效益,它是一项软
2指标,是于人思想上的连接,故显复杂和艰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稳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职责”上来。
2、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做到团结一心
企业是员工的支柱,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基层维稳人员是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体谅和帮助职工,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亲情接待,有效控访。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让领导与员工一条心,劲往一处使。
3、深刻积极反思反省,换位思考
深刻反思企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考虑,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树立服务意识“以笑对人、以礼对人、以心对人”。对前来办事的职工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属或朋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关怀及时传达到员工当中,干群之间要心平气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以情制动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用情、用理、用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外乎追求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是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要重点从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入手,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
1.动之以情。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更好的去便民、利民,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晓之以理。在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中,常出现有理和无理的现象。对于有理的,就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去尽力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相信广大群众是讲道理的。对于无理的,就要通过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返工作,使之明白无理访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不访而归。
3.明之以法。因法而访的,有的是不懂法,这就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对于有些弱势群体,就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涉法访问题,就要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现实中合理采用情理法或单用或交互使用,去化解问题的也不乏少数,所以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掌握用情用法用理化解矛盾的方法,增强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还要透过个案,准确了解民情、社情、政情,为党委和企业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
(三)以人为本,以学制动
“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强自已的才能。“多读胸中有本”,也是说不学习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和基础。所以作为
4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增强本领。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去丰富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理论,靠拢维稳领导小组。没有理论做事,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习法律知识,公平处事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框架,他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理不合法不合理。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这样处理或那样处理。所以维稳工作人员要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社会矛盾。不懂法,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要加强法律的学习。
3.学习文件,妥善办事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矛盾就要依靠法律和具体政策,所以不懂政策,在处理矛盾上,就没有现实依据。通过学文件,还可以超前宣传,使群众按文件办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完善自己,面对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回答,让上访者得到更理想的答案。
总结:
维稳工作人员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本领,才能更好的做好桥梁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只有沟通良好企业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该完善的,合理该合理的。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可以实现和谐一局。6
第四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自查报告新的
近年来,经过我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章丘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章丘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章丘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济南市绿化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
一、改善办学条件,搭建优质平台。
以“校安工程”和争创“山东省教育示范市”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投资83.8万元,新建水冲式厕所254.54平方米,教学用房628.7平方米,教师餐厅80平方米,新建院墙190米、砼路594平方米。投资44.29万元整改了操场,粉刷了内外墙壁、更新了音、体、美、卫器材,实验器材和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如今,学校功能用房齐全,图书、报刊、杂志满足了师生的借阅要求,班班实现了多媒体,学校安装了校园网。学校在规模扩张、硬件提升的基础上,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师生搭建了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平台。
二、规范队伍管理,提升管理素质。
1.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校委会成员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决策驾驭能力、文化塑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坚持例会制,既有 “中层干部专题学习”,又有“教师工作反思交流”、“兄弟学校管理经验谈”等,引导学校班子成员勤思索、善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实行科学、规范、精细、人文管理。2.定期举行师德学习交流座谈会,促进学校师德建设,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形象。今年李念、邱长明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张庆、李汝爱老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麻怀江老师被评为镇“优秀教育工作者”,魏秀梅老师被评为章丘市“师德标兵”,刘丽丽老师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孙士娟老师被评为章丘市“三八红旗手”。
3.搭建成长平台,促进专业发展。请进来、走出去。一年来组织60多人次教师参加省市级学习、培训及教学观摩活动,从组织形式、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保证;邀请济南市、章丘市教科所、电教站专家来校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邀请教研室刘伟主任带优秀教师来我校送课,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授课水平。
4.打造骨干教师,推进名师培养。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管理办法,鼓励教师争当学科教学“带头人”,有效地激励新教师、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李念、蒋雪云获镇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张宁、鹿洪葛、程莎莎分获镇体育和音乐优质课一等奖,魏秀梅、袁方华分获镇语文、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孙贵红和李松松分别被评为章丘市品社和音乐教学能手。
三、规范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德育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形成人人抓德育的氛围;举办“传播爱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大型感恩演讲活动,“走进敬老院”和“白云湖广场”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的小小果园、小小菜园既是劳动实践基地又是德育实践基地,通过劳动、观赏、品尝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共同分享、孝敬父母等高尚品质。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共育新苗的德育网络。
2.养成训练规范化。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行政值日和学生监督岗相结合的双线检查考核队伍,对常规工作进行逐日量化考核,开展周周比、月月评等活动,校园处处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秩序。
四、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表上课,认真实施教学计划,按时优质完成教学任务。各类课程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扎实开展阳光体育健身运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好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超过1小时。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讲精练,精心设计作业,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4.加强常规、多元评价。教导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引导教师自觉做好教学工作。规范组织考试,实行教学多元评价,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规范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安全。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定期进行校车、校园安全检查,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保障了师生安全。
2.强化师生安全教育。每学期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讲座、橱窗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开展消防、防震避灾演练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篇:2010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淄博柳泉艺术学校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2010年4月)尊敬的各位评估团领导:
大家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我校指导课程实施工作。回顾过去几年来的课程实施,我们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现对我校的课程实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课程理念落实到位。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围绕课程实施,我校按时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会议,并将此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每次会议都对我们如何扎实开展课程实施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讨论、反思和交流。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执行校长为常务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指导开展工作。做到领导成员职责明确到位,分工合作。此外还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从组织上保证了课程实施顺利推进。
二、课程设臵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我们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周一的例会集体学习,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出炉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新建学校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综合)设臵课程。开齐开全了国家课程科目,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地方课程每周开设了3节艺体课,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一~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四~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外教口语课、信息技术课、英语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总课时数达到了要求。另外在一~五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也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臵的要求。
在师资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及艺术课全部是专职教师,思品、科学和综合实践是兼职。不论是从课程设臵上还是从师资配备上,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尽量使每位老师最多兼代一门课程,并保证开齐课程。教学设施的配臵上,新校建设以省级规范化的标准配备,并逐步完善,力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做到了教研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每位老师撰写两篇教研论文,每人至少出示1节公开课,每月一篇教学反思。
5、教师上课,备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分析到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中增加备板书、备作业设臵一项,做到及时批改,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有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三、学校的课时及作息时间安排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臵课时。
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其他年级每周30节课。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早上8:10分预备到11:40下课吃午饭,一、二年级11:00下课吃午饭,3小时30分;下午1:40预备到4:00下课活动,共2小时20分),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只留有(适当)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住校学生晚8:30熄灯,早6:30起床,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9到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学校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有效学习,强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并开发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的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兼顾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效性。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学会理解,学会与人合作,让他们在体验失败、挫折、成功中得到锻炼;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构建自主有效课堂 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我校按照“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要求,围绕“功在课前、利在课堂、注重训练、提高素质”的思路,努力形成“秩序严谨化、课堂研究化、效果目标化”的管理机制。
1、加强艺术课与文化课的整合。几年来,我校对原来的集体备课方式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稳定的集体备课常规,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课与艺术课整合的实验中来。根据不同学科,把握教材重点,确定美育的角度与方法,挖掘小学教材中蕴含美的因素,把理想美、人性美、语言文字美、思维美、意境美等多种形式的美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
(1)语文教学中音乐美的欣赏与创造;(2)美术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体现文章中的美;(3)数学中思维美的发现与认识;
例如:在语文课上,根据课文的节奏美,诗歌的韵律美,通过音乐养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通过经典诵读,一年级的孩子们用黄梅戏选段演唱的《三字经》令人陶醉;在二年级贴画写话活动,孩子们在一节课内将自己的所见画成图画,再将所画用语言描述出来,他们的《小画册》让你眼花缭乱,那些精美的图片里显示出的不光是日记内容,更是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创作能力;高年级学生背诵经典古诗文,并做成手抄报、电子书;在以去年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活动中,孩子们查找了端午节的由来、民间习俗、屈原生平、诗歌等等,在手抄报中一一展示,并且他们的美术天赋不可小看,还用古筝弹奏诵离骚等等,这些课程实践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增加了审美趣味。他们兴趣高、学得快!
2、注重观摩交流。几年来我校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先后参加省、市级的文化艺术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区、市、省的教改教研活动或观摩课、专题讲座等,及时了解教育的新信息和新思想,加强教育的前瞻性研究,注重鼓励在职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加大了教职工的工作、业务考核力度,每年都邀请省、市专家对教师的业务进行考核,激发了教职工学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作为艺术学校,我们要求,不仅专业教师具备专业技能与艺术内涵,文化课艺术可互相观摩交流,文化课老师也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与修养,“两书一画”是柳泉艺术学校的老师们的必修课。例如:要求文化课教师每人学习一项艺术特长,能欣赏名曲、鉴赏名画,语言与行为都能体现艺术学校教师的魅力。
3、落实教学反思。我校的课程设臵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教师必须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改进,我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例如:我们通过改进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学生特点,把各艺术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每学期、每学年学生应达到的程度系统规范地编写成册,让艺术教学过程透明地展示给家长,切实做到了艺术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艺术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了个性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们还创新地通过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做到了普及艺术教育与精品艺术教育的结合,达到了龙头专业的品牌效应。如:我们针对走艺术专业的学生实行单独辅导,并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而对艺术素质一般的孩子以培养其艺术修养、艺术情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为主,学校每周都进行声乐训练课陶冶孩子情操,还在每天课间操舞蹈形体训练课,让学生们不仅锻炼身体,还提高修养,使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二)抓学科课题实施。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问题很多,需要每个教师都参与研究,学校教师是课题实验的亲身参与者,也是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提出了“人人都有课题,让课程改革课题化”的口号,每位教师都撰写了适合自己学科的课题方案,《多思教学研究》,《小组合作——构建有效课堂》等几项课题通过了专家论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的《柳絮作文集》、《柳艺奇葩书画集》、《小画册》、《幼小衔接手册》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出版,教师论文集《金声玉振》、关爱赏识文集《春风化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历程,科研支撑也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抓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体系,而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个性方面的和谐发展,学习评价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学校多年来实行的多层次奖励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以个性化奖励为主,比如关心集体奖、学习进步奖、艺术新星奖、最佳创新奖等,基本达到100%的学生受到表彰奖励,重视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深化了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赏识与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为此,我们尝试了新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艺术能力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模式,每个孩子或独立、或合作(与家长、与伙伴)设计了富有个性的“难忘的艺术足迹”档案夹,随时记录孩子们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和在艺术与生活、与文化、与科学等方面表现掌握情况,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艺术形式来表现艺术主题,充分发掘孩子们在艺术方面的潜能。评价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孩子自己、同伴以至于他们的家长都参与到了评价活动中,测评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与其说是测评,倒不如说是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非常自豪与自信。
五、课程评价、考试、作业情况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A、B、C、D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分数兑换成等级进行。班级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更不排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评价手册,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表现,并写有老师给学生的操行评语。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作业布臵,讲巩固也求实践,严格遵守按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来布臵作业。
六、教材与教辅资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为学生发放;学校不私自给学生订购资料,教师也不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也不向学生集体推荐购买。
七、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情况
1、学生评价手册人手一本,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知家长,注重过程性评价。为了协调学生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设立了学校家庭联系栏,便于学校将学生在校表现通知家长,家庭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映给学校,有利于共同协作。
3、对学生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部分学科开卷考试。如音、体、美、科学、实践、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和艺术等学科采取笔试加实践操作的考试方法;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业水平检测,学校班级不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不按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给学生排名次。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新课改”所需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育投入是否相匹配;自由、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运用是否实用有效,制订的教师、教学、学业评价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真正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等等。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与总结。
淄博柳泉艺术学校
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