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刘伏奇
杏坛梁球銶中学是伴随着全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刘伏奇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3台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顺德区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配备学生电脑室2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 1
备,安装了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1个机器人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打印机、刻录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连接顺德教育信息中心的学科资源,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电教科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11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0人次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顺德区参加全国的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并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省级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利用顺德信息网办公OA系统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
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7年省级课题《初中学科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6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教师达100%。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全区前茅。学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
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2004、200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X小学。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就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向大家作一简短汇报,有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自去年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以来,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也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目前我校校园新闻、各类活动安排、方案等都能通过网络及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在原有校园广播网络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近10万,组建了校园电视台,节目名称叫《每周播报》,包括校园动态、校园访谈、校园观察、魅力榆林等栏目,坚持每周播出一期。接收终端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现已接入百兆光纤,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均可实现高速上网。
学校现有微机室2个,共97台计算机,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共36个教室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6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有“三机一幕”,即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幕布等多媒体演示设备,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在多媒体制作方面,现有专业非编系统1套、5台数码相机、3台摄像机、2台刻录机、1台扫描仪。去年学校又加大投资,给每位老师配备台式电脑一台,36个教室和2个微机室的计算机也做了重新更换,同时有37台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临时借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在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简单应用,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的传送等;通过校园网站、QQ群共享、建立FTP服务器等一系列的举措,建立并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营造浓厚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学校现建有500 G的动态资源库,包括2万多册图书的电子图书馆、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每周播报等。(自去年起,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大家访政策,在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规定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讲1节公开课,必须邀请家长参与听课,安排专人进行全程摄像,所以学校每学期的公开课也是我们动态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的内容的主要来源。)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每位老师每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都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站及QQ群共享,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通过建立FTP服务器,让老师们利用局域网访问动态资源库,进行“网上备课”,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学校鼓励所有的学科每学期至少一半课程使用电子备课,并设计了对应学科的电子备课模板。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榆林实验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榆林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及《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上课,在各班教室悬挂《多媒体设备使用登记册》,期末根据使用的次数及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安全、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我的汇报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南京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为创造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汤泉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以引领教师发展、培养骨干、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为宗旨,添置、整合各种信息化硬件设施,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汤泉小学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我校现制定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组 员:
三、学校基本设施
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学校现有2个信息技术教室分别兴建于2006年和2011年,目前设备完好率达97%以上,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保障。
2.网络硬件设备。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20M),并已保证信息点公布到每个教室、办公室。另外架设了2台无线路由,为无线网络办公提供便利。专用服务器2台,分别用于外网和内网服务。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另外
3.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两个,拥有全套的多媒体设备,24个普通教室中12个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另有便携式教学多媒体设备一套。
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学校有设备报修平台、文档管理平台、教师绩效管理平台、学生评教平台、新生登记平台、学籍管理平台、学生学情登记分析平台、信息技术课登记评价平台,心理咨询平台等,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办公电脑配备。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为止我校为班主任每人配备了1台办公电脑。每个普通教师(非班主任)办公室配备了2-3台办公电脑。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市区校已有资源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教学进程中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高。通过积累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5、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结合市级《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平台架构与应用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五、实施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1、硬件网络架构
(负责部门: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建设上可分为三块:校园网、服务器和电脑设备、数字输出设备。(1)、校园网具备三层交换功能,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或因特网,内部100M交换至桌面,全面规划和布置校园信息点;
(2)、校内配置3台以上的服务器,采用虚拟化平台 VMware vSphere,实现企业级应用程序虚拟化。通过服务器整合减少开销,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和提高服务器/管理员比率,降低成本;提高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实现了灵活性;提高桌面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架设服务器集群用于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
(3)、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台式机或笔记本;(4)、力争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5)、改造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利用硬软件实现安全高效信息技术教学;(6)、新建校园电视台、录播室;(7)、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2、软件系统配备:
(负责部门: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2年9-2013年6月)(1)、外网网站平台
报导学校动态及宣传公告资讯等,并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划分成对外与对内两个逻辑区域 栏目分类合理,实现动态更新 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 对所有发布信息实现专人审核(2)、内网管理平台
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平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
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教师绩效管理:对教师常规工作及临时布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统计; 学籍管理:利用南京市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休学等进行管理(权限分配:教务处 学籍管理员);
学生学情分析管理:成绩输入、分析(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任课教师) 学生成长管理: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 财务管理系统;
图书、实验和校产网上管理系统。(3)、内网教学平台
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电子备课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4)、学校教学资源库 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5)、邮件系统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或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方便教师同校内外的交流。
(6)、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
(7)、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
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处)
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
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保存记录学校6 0天以上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 定期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据库。
(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
(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1月)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
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处)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负责部门:教务处、德育处、信息处)
1、推行电子化备课。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二次备课记录及教后记。
2、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3、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4建设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注重学生专题网站的建设。
6、积极实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应用》课题的研究,7、注重成果的积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8、创建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奖有罚,提高积极性。
创建数字化校园,既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师生心中的向往。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
对上级部门的几点建议:
1.上级部门多给予指导,以此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在我们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2.对照“十二五”版的小学基装标准,我校在硬件设备上还有所欠缺。
1、教师办公用电脑的添置;
2、校园电视台、录播系统的建设;
3、服务器及千兆交换机的添置。
4、学校2006年启用的机房的升级或更新。
3.恳请上级部门对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
小学
2012年6月26日
第五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创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现代化教育
---吴桥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汇报
2011-11-13
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初中。2010年,江都市实施教育现代化,为我校配备了两台服务器,一台网络行为审计控制系统设备,多台智能网络交换机和若干台电脑和一批实验、体育器材。目前我校已达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今年上半年,我校申报创建扬州“数字化校园”,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创建中来,下面简单谈谈数字化在我们学校中的应用:
1.教学方面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求每位45周岁以内的教师,都能够利用电脑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好相应的课件,并利用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上好每节课,不仅如此,还要求老师们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准备好每节课的随堂测试。以下,是我校的教师电子教案和课件,这个是我校的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这个是我校朱成阳老师在微格教室利用电子白板上地理公开课,这个是班级多媒体使用记录,这个是我校教师的利用学校oa办公平台,进行网络组卷。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当然,也是数字化的,我们的集体备课是放在学校的oa办公平台上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集
体备课的情况,每个教师对同一年级组其他教师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们还参与了扬州市文津中学,扬州市甘泉中学的网上结对,主要学科的教师被要求参加文津中学的教研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文津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文津中学的电子备课、在线评课和专题研讨。这是我校许小秋老师、张贻恒老师赵永锁老师等参与到网上集体备课.这是我校初二年级物理老师通过视频与文津中学进行网上教研。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我们先后就初二数学期中复习、初二物理、初二英语教学以及部门工作交流、课题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和后进生转化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结对工作,是我校数字化创建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2.教育管理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数字化,这是我们每周的工作安排,这是学校教务处的分工情况,总课表,分课表,这是学生的学籍管理,借助于网络来实现数字化,同时,我们利用扬州市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在学校的实验管理环节,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这个是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从实验仪器的采购入库,到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总结等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离不开教学科研,我们的教科研借助于学校网站下面的一个子网来实现,这是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题专题网站。
图书是让人进步的阶梯。图书的管理同样实现了数字化,去年我们对图书进行了登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借阅,归还,续借,查询,统计等操作。
资产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有力的保障了学校资产不流失,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也是采用的共创的软件来完成数字化,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实验的设置,安排以及实验后的总结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财务管理方面,我们也实现了数字化,下面是我校财务方面的数字化情况。
创建“数字化校园”半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踊跃制作个人主页,这是我校部分学生的个人主页,这是童猛同学和陆王明珠同学的个人主页。年轻教师开通了个人主页这是学校部分教师的个人主页,这个是许晓秋老师的,这是语文老师周妹的。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每个学科组也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的一些部门也都有了自己的主页。这是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这是校长室,这是团委和学生会。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数字化的运用提供了保障。这是一些教师培训的证书。
可以说,在我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数字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以求实现数字化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