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近代史专题片赏析课程的学习感想
对中国近代史专题片赏析课程的学习感想
政管学院王金杰20120003207
1通过在中国近代专题片赏析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了解这段历史,真正以一个21世纪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学生的身份去审视那段历史。和平永远不会在和平中诞生,它只会在血泪和战火中才能重生,而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这个民族、这些人民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和青春的人们,一个习惯于忘记历史的民族永远都是跪着的,只有正视历史的沧桑与残酷,背负着民族的历史,才能真正站在世界民族之林。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不同派系、不同阶级、不同思想流派,都在中国这块试验田上推行自己的主张,尽管结果迥异,却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前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步骤。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符号,既揭示了中国近代的坎坷波折,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出阴霾走向光明的努力。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华民族这个近代多灾多难的民族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我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1.小农思想害人误国
在中国绵延千年的历史中,农耕经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不否认这对于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走到了近代,当机器的轰隆声打碎了田间地头的和谐画卷,已经深入中国人骨髓中的小农思想的弊端暴露无遗。“成就你的必将毁灭你,”尽管中国当时的精英阶层中的少数人尚且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但在小农思想占据社会民众的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就如同神户表面的涛涛巨浪,深层却依然安静如旧。从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民众的整体为觉醒让中华民族在这些历史风云变幻中要么被落在后面,要么受到沉重的惩罚。近来关于嫦娥探月是否有用的争论就反映了这种思想,民众只关心是个人的安逸稳妥,我们现在美国当年航空科技发展的成果,却在批评我们自己的高科技发展。
2.中日之间的问题是政客们无法解决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饱受列强欺凌的高潮,日本的全面侵华让中华民族的近代苦难达到了顶点。日本与中国的战争让
中日两代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苦难从上世纪延伸到了现今。片子中的炮火与尸体已经为这段历史留下了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注脚。看看现在中日关系,依然波澜起伏。从抗日战争的历史看,尽管中日民间都有许多友好人士,但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国家机器的号召下,那些曾经朴实友好的平民,都可能在战场上对我们的同胞刺下刺刀,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应已国民的态度来作为衡量两国关系的唯一标准,中日之间的问题远不像德法之间那样,这是承载着更沉重的历史的关系。
3.中国近代史是不同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中国人民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放眼往昔和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只有积极主动的把握历史的脉搏,才能不会被时代潮流抛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饱经了109年战火纷争的中国人民,终于可以过上自由和平的生活。但是久远的战争不是只能活在我们的回忆当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谨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尊自强,从此永不遭受如此屈辱。
总而言之,让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第二篇:近代史课程学习感想
无畏探索,在挫折中成长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当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中,我发现:“当你痛苦的时候,面临巨变的时候,成长才真正开始。” 的确,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一直是傲立在东方的文明古国,但中国真正的探索与成长应该是从近现代开始的。宛若一个茁壮的孩子,有丰富的底蕴,有安详幸福的童年,有无忧无虑的少年,还一度自我满足而不思进取的闭关自首,想要与世隔绝。鸦片战争的炮声无情的将他推向了他所抗拒着,却必然要经历的蜕变时期。从那以后,中国大地不再安宁,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不断探索,一次又一次遭受重创与挫折,然后跌跌撞撞的成长起来,以新的姿势站在历史的舞台。
1840年以前的中国,在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以自然经济为主,自己自足,生活节奏缓慢滞后,朝代的变迁一直在写着“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故事。曾今一度繁荣富强的国家在历代封建帝王的统治下,越走路越窄,到清代,发展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多年的大门,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个人封闭久了,会看不清自己。一个国家封闭久了,是很可怕的事,鸦片战争中列强已经吹响了号角,可是,盲目自大的统治者们,和被麻木的中国人民还没有反应过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让所有中华儿女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做梦的年代结束了,开始了真正的探索。
封建落后,顽固守旧的统治者们只认识到自己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的薄弱,而没有意识到,最关键的其实是统治阶级的问题,固然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来解救站在风口浪尖的中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提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思想,都因其不彻底性和局限性而无法带来切实可行的改变。它的失败也充分说明了地主阶级担当不了中国近代化的重任。不过却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第一次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即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讨论的素材。有尝试,才能有探讨的资料,有探讨才能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有思考。初步的尝试为后来的更多尝试提供了可能。
在这之前,中华民族大胆探索的例子还有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二者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迷信而显得单薄无力,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打压下迅速失败。维新变法运动也依赖靠不住的君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同时又惧怕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变法失败无力回天。每一次失败都作为一个典型,说明了单一阶级的,不依靠群众的,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总是无法带来巨大变革的。然而,这些运动中却一次接一次的反映出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探索新道路的渴望。如同平静湖面上撒下的一颗颗小石子,力量不太,却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把保卫中华的信息传开去。停滞多年的大湖,终于有了动静。
越来越多的同胞觉醒,越来越大的浪潮来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革命史上第一块里程碑落成。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中华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突破了自己的牢笼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挣扎,这无疑是探索中的一大步。
历史课本上总结得很好,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不依赖群众,以及没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最终流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再次建立了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企图通过复辟和尊孔复古再次回到封建王朝。然而,一次又一次思潮的激荡使中华儿女不在甘心诚服与另一位帝王的脚下。无数的仁人志士依旧在探索着革命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满怀着救国于危难之中的赤子之心在黑暗里苦苦寻找。
1919年到1949年,实在是翻天覆地的30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中国推到了更前方,面临巨大挑战的中国也在这一时期找到了自救的良方。
1919年三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帝国主义的战争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民族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东方各民族不再仅仅充当别人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到了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革命迎来了新时期。
陈独秀先生率先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从此科学民主的大旗飘遍中华大地,或许很大一部分同胞依旧不太理解其中的内涵,可是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希望。中国革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宽阔景象。如果说辛亥革命打破了一直以来的黑暗,那么我们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中华儿女带来了黎明的曙光。陈独秀先生曾如是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为此“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和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清晰的明确了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该坚持和追求的是什么。并且坚信这个答案的正确性,让无数同胞为之努力奋斗。
接下来,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营的新文化运动越演越烈。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大声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工人阶级应声登上历史舞台,大批的群众也参加到运动中来。第一次真正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爆发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拉开了序幕。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之后,中华儿女从思想上有了彻底的改变,行动上也一步一步的团结到一起,之前所有的挫折与牺牲都因此而变得有意义。可以这样想,成功的尝试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而失败的尝试则给了我们更多的就机会和教训,每一次探索都是为下一步的成长做铺垫的。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思想运动有了真正的完善科学可以的体系,真正摸索到了一条新道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李大钊,陈独秀是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是主体,此外还有已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为代表的原中国同盟会会员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他们开始带领全中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寻找最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到1925年至1927年之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达到新的高度,比之以往任何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一批批的革命者发展为革命家,在总结无数先烈的检验的基础上,讲革命的路越走越宽。虽然后来由于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使大革命失败。但大革命作为未来革命的一次成功演习而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的一系列革命也都成为顺理成章的必要阶段。
讲了这么久的革命,觉得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波澜壮阔,磕磕碰碰的,不过中华儿女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救亡图存的探索,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流血牺牲,只为唤醒大众,只为找到真正可以振兴中华的道路。
在求索的道路上,失败得那么多,却从来不曾退缩过,一代接一代,无畏的奋斗着,挣扎着。他们的努力唤醒了所有的华夏儿女,唤醒了人们心头封存已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结。中华儿女真正团结在一起应对历史的挑战,八年抗日,解放战争,建国大业,改革开放,中华儿女的路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宽畅。历史在发展,探索的身影从来都没有少过,披荆斩棘,不畏艰辛的中华儿女必将走得更远更稳。
第三篇:学习中国近代史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感想
姓名: 李翔宇
院系: 土木学院测绘类
学号:1151065
一、总体印象
从小到大,历史课对我而言就好像是一套广播体操——枯燥乏味又不得不学。我感到中学历史课内容单薄,总结性、概括性的语言多于对于客观史实的陈述而且对于一些敏感的历史问题都做了回避。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大学历史课的学习,历史课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丰富的音频,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历史不再死气沉沉,一段段真实的资料将我们带回了一个又一个“昨天”。此外,老师总是从不同角度客观地介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上公认的伟人,大家不再是完美无缺,坏人,叛国者不再是一无是处。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得以回归其本貌。历史课本中对于8.9事件,文革等敏感问题也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填补了中学历史教育的段段空白。
二、关于课本
1.系统性、条理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它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本书以“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为两个节点将中国近代史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由综述和若干章节组成,对于近代历史大部分重要事件及其意义进行了系统、客观的阐述。全书内容呈“树状结构”,以总述和分论的形式组织文字,使其易于理解和记忆。2.客观性、指导性
本书充分地肯定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贡献,回顾了文革中毛主席的错误,解析了8.9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这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不再是一段段空白,并且客观全面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历史得以离开政治的干扰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前种种的误解和猜测一扫而光。此外,本书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客观地融入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中,并且客观公正地阐述了它的诞生、发展和意义。让我们对于党和信仰有了更加深刻,内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口号性的盲从阶段。因此,此书具有极强的客观性和指导性。
三、关于课堂
1.生动
课堂上生动丰富的视频图片和史料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老师在讲述历史时总不忘联系当下生活,如某个现代歌词的来源、热映影视作品的历史背景等等。当同学们犯困时还会有笑话、段子的穿插。历史课让我感受到了快乐!2.充实
由于课本是《纲要》,所以老师的PPT包涵许多史实和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细节与纲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在领悟精华的同时又不失趣味。历史,我爱上了你。
第四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以五四运动为例
当欧洲,北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时,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弱,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鸦片战争的一声枪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步入了存亡危机之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列强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发动改革,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挥动民主、科学的大旗,吹响了启蒙的号角。
我们时常会谈到“爱国精神”,但我们是否深思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国精神的真正内涵。1919年5月4日,一群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表达他们的愤慨,表达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交了“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已然让每一个中国人难以接受,紧接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实际上,巴黎和会成为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屈辱的地位,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公理战胜强权”,这或许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会议上出卖中国的权益,机器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于是乎,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919年5月4月,北京各高校学生3000余名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勿作五分钟爱国心”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运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也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有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指定的合约。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难得的胜利。
这次的运动,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首先,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样的口号体现出了这场运动的性质与人民群众的诉求,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欲恢复帝制施行专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这次运动的导火索,以此为界,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与日本帝国的抗争之路。其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那么五四运动就是一场群众性的运动,这场运动,让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前期是在北京进行的学生运动,或许学生们的运动初衷是爱国,那么,到了五四运动的后期,工人阶级在上海开始了一系列的罢工运动,这样的罢工运动更具广泛性,其运动的领导者也有学生过渡到了具有初步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思想者,这次的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这也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旧民主主义的结束。这场运动由学生发起,后期为无产阶级所领导。最后,就精神层面而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广泛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这样的一场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立的,我想,设立这样的一个节日必然有它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为纪念而纪念,而是将一种爱国的精神延续下去。空口凭说“爱国”二字显得过于抽象,想想当时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学生,为了国家的安危,不顾危险,走上街头,他们可能从来有考虑过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可能像刘和珍君一样暴毙街头,是爱国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让他们愿意为国家的安危尽自己的一份力。很多时候,历史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已发生的过去既定事实的概念,时常很难去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这样的一场运动,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很难去想象,去感受当时的此情此景。历史常留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人们经历过五四运动,爱国的信念便带带流传,不可否认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国家有难,人人便渴望尽一己之力以求力挽狂澜,国家昌达,人人便希冀凭个人之能再造锦上添花。先有国再有家,古有诗人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景,慨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也疾呼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主义流传至今,金晶虽为残疾人火炬手但誓死保护奥运火炬,高原边防战士日经风吹日晒只为了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或许,你觉得我们还小,这个世界早已过了那样战火连天的时代,居安思危,爱国主义时刻警醒着我们对国家未来的关心。看时政,聊军理,从自己的本身出发,尽可能多的去关注国家大事,去关心百姓民生。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开始了仁人志士救国存亡的探索与抗争,也开拓了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
第五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但细看内容,以及老师讲解的侧重,我明白了这将是一次对以往知识的扩充以及对事物一分为二,辩证思考的过程。
本书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