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

时间:2019-05-13 02: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

第一篇: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

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

1—5课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复习

1、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为什么隋朝可以实现统一或大一统)和意义。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皇帝、时间、地位、作用(意义)及其教训。

3、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何?你怎么评价唐太宗? 问法①?贞观之治是怎么出现的问法②??效果如

4、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盛世)的原因?(材料分析)

5、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6、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外交政策)(材料分析)

7、开元盛世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具体点)?

8、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材料分析)

9、归纳总结汉唐盛世时代----西汉、东汉、唐朝(材料分析)

10、简述科举制度的诞生与完善过程

问法②问法①我国沿用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怎么一步步完善的?

11、科举制的意义(影响)

6—12课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复习

1、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你知道日本的遣唐使吗?该如何评价?

3、辉煌的隋唐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内容如何?

就 问法②问法① 请简述隋唐的科技、文化成问法①

4、请简要评述澶渊之盟你对“澶渊之盟”又是如何认识的?

问法①问法②

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法② 北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问

6、概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分为几个阶段?最终在哪一时期完成?这些阶段的社会现状有什么相同之处?

7、元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8、民族融合的的表现、特点、作用

9、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10、请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1班和2班历史考试成绩很差,大部分同学非选择题没有得分,及格率低。失分原因分析如下:

(1)综合分析能力差,对题意理解困难,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这也是七年级历史的一个难点,学生分析能力不够。

(2)组织语言能力差,对题目要求把握不准确。意思能懂,书面语言表达不了或者表达错误。

(3)不认真,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干根本没有读准确就开始答题,导致会做的题也没答上!

(4)汉字不会写,非选择题的答题部分,题目会做,但是汉字写错导致失分。反复强调的易错字词还是错。

(5)没有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强调的考试重点不用心记。记下来了不会写。

四、以后的教学改进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结:作为接触历史的新老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方法,掌握重点和难点,争取早点适应历史教学!

第三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复习计划(范文模版)

成绩的提高来源于复习得好

一、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1、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并切合实际的制定个个目标。

2、光是制定计划还不够,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合理分配时间,按时完成计划,达到既定目标。

3、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循。就是要把复习看做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自觉的复习。

二、实施复习要点,击破薄弱环节

1、每一个单元逐一复习,翻看自己的笔记,多看看自己的练习,重点是自己错的地方,想想是怎样错的。

2、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多加练习,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去问老师或和同学探讨,争取在考试前弄懂自己不会的题。

3、做过的试卷要每一题都看看,对于错题要彻底弄明白错在哪里?不懂再问。

4、对于主课的复习,几天就够了,否则耽误对副科的复习。再说主课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想要在短时间吸收很多知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做一些难度大、拔高的题,以此应战考试出现太难的题目。

5、对于副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就是副科拉分最狠,光是课后复习是行不通的,课上听讲时思维跟着老师走很重要。好的复习资料也很重要,因为上面基本都是书上的重点,但是也会有少的知识点是书上没有的,所以书对于复习来说是必要的,但是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分科复习,认真完成任务

语文复习:复习基础知识,背诵内容,做一些关于阅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题目,作文方面也要做适当的练习。

数学复习:数学主要是灵活题,牢记公式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说像因式分解,要非常熟练的掌握公式,遇到题目时千方百计的变换成公式形式再加以运用。想学好数学必定要多见题,多做题,只有做题才会遇见你不会的题,发现你的不足,学好数学也就不可能难了。英语复习:背诵默写本册单词、短语,注意单词和短语的灵活运用。背诵相关的课文和重点句型。坚持每天做点完形填空、听力、阅读等,但要以课本和复习旧题为主,还有就是要做适当的作文练习。

副科复习:副科中的历史,地理,生物都是死记的知识,书上全部都有。只要认真按照老师画的知识点背诵,考90分不是问题。只有政治,题目稍灵活一点,按老师画的背,自身的理解性再强点,90分以上也不会太难。历史应该多注重历史时间轴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地理熟记地图,记忆性的将各个地理名称填进去,学好地理便会易如反掌。生物也要会理解牢记人体各个系统,及每个实验题

四、怎样复习

时间安排:每天回家后写作业要保证速度与质量。做完作业之后,时间如果多的话,先做做英语和数学教辅材料,不会或不懂就问,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复习时必须要认真,不得有一丝马虎,不然肯定背不好。当然复习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不然及影响了自己的休息,也会耽误了第二天的上课。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七(6)班马瑞峰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一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这些战役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战争有何借鉴意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

启示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轻敌。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利用。

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以战为主

表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西汉与匈奴有战有和

(一)战的表现(1)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二)“和”的表现:1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亲。

作用: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和为主、各民族友好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 秦汉分别如何管理边疆地区?

1秦: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2 西汉:(1)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共同作用:安定了边疆局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五 说出秦汉三国时期,今新疆和台湾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典型事例?感想?

(1)汉与新疆:a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

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地

区经济的发展。

(2)三国与台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感想:自古以来,新疆和台湾地区就与大陆联系密切,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形式的独立和分裂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六 三位改革家

1春秋初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后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改革家孝文帝。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魏的发展。

内容:a迁都洛阳;b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C政治方面:用汉官制,律令;d学汉礼法,尊崇孔子。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的发展。(评价)这些改革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发展,能富国强兵。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七(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确立 封建统治,发展 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自由买卖 ;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 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的特权;

3、建立 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步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

八,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答: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 儒家学派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答:他提出“ 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

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 皇帝,中央政府 设 丞相、_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把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以小篆 为标准文字,后来推行 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秦朝统一后,派将军 蒙恬 北伐匈奴,夺取河套 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洮,东到辽东 的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十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答:儒家提倡“仁”的学说,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十一,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十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地方无力对抗中央。(2)在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意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在长安 举办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政治、经济、军事 和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十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民勤本业”的表现?影响?

答:原因: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原因).c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曹丕)(司马炎)(氐族苻坚)(鲜卑族)

十五 在对待儒学方面、秦皇汉武各持什么态度?有何表现?

答:秦始皇反对打击;汉武帝尊崇推行。

表现:秦--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共同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十六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中国北方出现过那三次统一局面?

答:a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曹丕建立北魏.b.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C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七材料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回答:a这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从哪两方面评价了这部书?答:《史记》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又是优

秀的文学作品。

b该书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c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何贡献?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e对此人和此书作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成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十八近年来“东突”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东突的倒行逆施?

答:联系: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突”势力的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必定失败。十九 比较汉初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原因。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不同点:汉初国力不足,避让匈奴采取“和亲”

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

二十 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

了什么?

答: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

说明;思想界的变化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依据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五篇:期中考试历史总结

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懒惰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下载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历史1-12课简答题总结(期中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七年级历史下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师。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在上学期末......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朱辉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七 年 级 下 册 期 中 试 卷 学校: 坐号: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6-2017学年度上) 七年级 教师 王泽英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考试形......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姓名:班级:得分:注意:1、本试卷分第І卷(选择题)和第ІІ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相应的答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