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

时间:2019-05-13 02: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

第一篇: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

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2013年7月最新版高考状元笔记(手写版)面市,淘宝店网址:kehuduan.taobao.com,淘宝旺旺号:高考宅急送,该套笔记精选衡水中心、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东北师大附中、哈三中、哈师大附中、淮北一中、临川二中、银川一中等十余省份高考省级状元和市级状元的原版复习笔记,并邀请状元对笔记进行整理加工而出,纯人工手写版。通过该套笔记的学习,让你知道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怎么记笔记,如果才能科学使用课堂笔记和错题本。凡订购2013年7月最新版高考状元笔记(手写版)的同学,我们将随笔记附提供一个内部专用微信,每周提供2014年高考备考信息、高考资料等。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第二篇: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之高三历史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之高三历史

来源:吾爱视频教程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解答选择题:选择题可分多种类型,如因果倒置、排列顺序、逆向选择、归类选择、张冠李戴等,平时教学要注意训练这类试题的解答技巧,因果倒置要判断大概时间、归类选择要排除典型、排列顺序要确定首尾、逆向选择要抓否定词,等等。具体解法如下:

1、抓立意: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找关键词:不管是题干,还是选项,不能忽视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解答选择题要突破识别“陷阱”关。应该注意六个方面:注意偷换概念或偷梁换柱;注意因果颠倒或过程与结果混淆;注意歪曲观点或歪曲理论;注意以偏概全或以点代面;注意时空变换或语句太离谱;注意是否与阶段特征相吻合。

3、排除法: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除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二)解答材料解析题:高考试题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也有少数是课内的,但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每个材料背后必然与课本中某一个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否则材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和审题关。

1、分析提问,明确要求。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结合(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

2、阅读材料,寻找答案。(重点谈)

3、紧扣提问,认真做答。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而且在做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前面。其次,要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详略,不要轻易中止自己的思维,即有的提问其答案不是一点,应继续思考,如提问中的“什么”、“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只一个;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2~4分,由此也可判定答案要点应该由几点或几句构成。

4、学会转化,化难为易。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特殊化或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第三篇: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备教案29

第十二章

人民解放战争

测 试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国共两党的矛盾

B.国内阶级矛盾

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振奋人民斗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B.反对美国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政权建设 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基本方针是

①和平建国

②独裁统治

③反共反人民

④消灭人民军队

⑤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

D.①②④ A.避免内战

B.和平建国

C.民主自由

D.团结协商 4.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中最重要的是

A.国民政府实行宪政

B.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 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D.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5.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的焦点问题是

①政治民主化

②国家前途

③国家的性质

④军队国家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从国民党方面来说,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打内战,不合民意,不合潮流

B.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

C.国民党军队自身的腐败

D.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7.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C.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D.争夺重要城市

8.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在于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土地改革获得农民拥护 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形成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9.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D.举行战略决战

10.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C.取得占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1.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12.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其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1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最大意义是

A.决定了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14.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剿共”总司令是

A.傅作义

B.杜聿明

C.白崇禧

D.卫立煌 15.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解放了北平

C.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17.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不包括

A.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 B.党的工作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1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

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 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

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0.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导因素是

A.战争的正义性

B.中共的正确决策

C.国民党的腐败

D.人民群众的支援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小题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的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材料二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引自蒋介石《新年文告》中的几段话(1949年1月1日)

(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指什么?(2分)“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1分)

(2)蒋介石提出所谓“和议”条件的要害是什么?(1分)

(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和议”是否真诚(1分)?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证据加以简要说明(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1分)?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1分)?如何做出这一选择的(2分)?

(4)材料三是在怎的背景下提出的(1分)?其中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你是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的(1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政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只要共党一有和平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

材料二 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材料三 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摘自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1949年4月4日(1)蒋介石为什么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1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2)司徒雷登为什么建议蒋介石下台(1分)?结果怎样(2分)?

(3)毛泽东1949年4月4日文告发展的背景是什么(2分)?李宗仁南京政府选择了哪一条道路(1分)?标志是什么(1分)?

24.(12分)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5分)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2分)。

(3)江西省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革命遗址游),请你为旅游者选择三个必游景点,并说明必去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结合实际分析主要矛盾变化。2.C 从内战前夕的政治斗争特点思考。3.B 从本质上看蒋介石的基本方针。

4.B 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5.A 识记重庆政协会议的斗争焦点。6.A 从民心向背思考。7.A 识记课本相关知识。

8.A 重点强调解放军在实力对比居劣势情况下的军事胜利。9.C 结合课本材料思考。10.C 结合中国国情思考。11.B 从时间上进行对比。12.D 从战略态势上进行思考。

13.D 解放军从防御转为进攻,国民党军则相反。14.A 识记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军的重要将领。15.A 从战略形势上思考其意义。16.A 回顾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17.D D项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18.C 结合农民斗争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19.D ①②两项均有错误之处。20.B 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取胜的核心。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及解析:

(1)(联系抗战结束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思考)“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戡乱”: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今日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战略大决战,蒋介石面临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2)(指出和议的核心)保存伪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从阶级实质分析其目的)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革命力量,维护反动统治。(4)(从统治利益、阶级立场等方面分析)“和议”是虚伪的。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等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22.答案要点及解析:

(1)(明确战略反攻方针,联系其历史背景)方针:提出全国性战略反攻方针。背景:当时尚未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但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2)(重点在战场形势)主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

(3)(指明主攻方向,联系实际分析)方向:中原地区。选择理由: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群众基本较好等。

(4)(简述背景和转折点,从战略态势变化去理解)背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各解放区也相继转入反攻,形成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形势。转折点即是1947年开始的全国性战略反攻。理解: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革命力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这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外反动派在中国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23.答案要点及解析:

(1)(结合渡江战役前的背景及蒋缓兵之计的实质思考)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一败涂地以及美国和国民党内的压力。目的:以和谈作缓兵之计,以获得喘息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2)(结合美国对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思考)原因:国民党政治腐败和军事失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寻求新代理人。结果:蒋介石被迫下台,由李宗仁任代总统。

(3)(结合1949年北平谈判的背景、目的和结果思考)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下台后,李宗仁为代表的南京政府和中共在北平和平谈判。道路:李宗仁企图划江而治,选择了继续与人民为敌的道路。标志:拒绝在国共双方代表团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24.答案要点及解析:

(1)(结合这五个地方和中共有关的历史大事思考)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正确道路。③1935年,在革命危机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④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⑤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问题。(2)(贯穿爱国主义主题,从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件中总结基本特点)目的:以史为鉴,不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日本侵华的特点:蓄谋已久,有计划、有步骤,制造事端,寻找借口;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极端野蛮残暴。

(3)(结合江西省内重要革命地点思考)①南昌起义纪念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遗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③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遗址:1931年,在瑞金召开了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第四篇: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之高三历史

昆山清华金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之高三历史

(一)解答选择题:选择题可分多种类型,如因果倒置、排列顺序、逆向选择、归类选择、张冠李戴等,平时教学要注意训练这类试题的解答技巧,因果倒置要判断大概时间、归类选择要排除典型、排列顺序要确定首尾、逆向选择要抓否定词,等等。具体解法如下:

1、抓立意: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找关键词:不管是题干,还是选项,不能忽视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解答选择题要突破识别“陷阱”关。应该注意六个方面:注意偷换概念或偷梁换柱;注意因果颠倒或过程与结果混淆;注意歪曲观点或歪曲理论;注意以偏概全或以点代面;注意时空变换或语句太离谱;注意是否与阶段特征相吻合。

3、排除法: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除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二)解答材料解析题:高考试题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也有少数是课内的,但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每个材料背后必然与课本中某一个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否则材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和审题关。

1、分析提问,明确要求。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结合(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

2、阅读材料,寻找答案。(重点谈)

3、紧扣提问,认真做答。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而且在做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前面。其次,要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详略,不要轻易中止自己的思维,即有的提问其答案不是一点,应继续思考,如提问中的“什么”、“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只一个;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2~4分,由此也可判定答案要点应昆山清华金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该由几点或几句构成。

4、学会转化,化难为易。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特殊化或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第五篇: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政治文明史专题复习2

专题二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重点关注:

(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其历史影响;政治现代化与经济、思想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

(2)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和重建民主政治、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所作的努力。

(3)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促进或阻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史实,并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

(4)我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特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的参政意识;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热点问题关注:

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国策;二是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化的各种制度,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三是建立健全平等社会的机制,缩短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一大热点,与此相关的法制建设史、中共党史以及近代社会民主平等而奋斗的过程或成果的内容,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知识整合

1、中国近代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君主立宪制: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来,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2)民主共和制:

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④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国,蒋介石集党政军于一身,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2、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1)“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原因、结果及宋教仁实行政党政治的努力);(2)国共两党所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内容与结果);(4)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5)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归纳】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1915~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12~1922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③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3、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

(1)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2)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3)北平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5)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6)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粉碎“四人帮”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②1978年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道路。③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任务。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中国近代化

▲具体层面(派别及主张)(1)经济(工业化)①洋务派提倡“求富”,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生产。②维新派提出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③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鼓励、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创办实业。⑤19世纪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⑥甲午战后,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高潮,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

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民族资本主义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⑧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办实业,一战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高潮。(2)政治(民主化):

①维新时期(最早为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对旧制度进行改革。

②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④百日维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⑤清末立宪,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

⑥辛亥革命确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军事近代化:

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 ②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 ③清末新政编练新军;

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的变化(4)思想“西化”(参见“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发展过程:

(一)经济领域(即工业化进程)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为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二)思想领域(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7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军事技术,70年代以后开始超出军事技术的范围。其主要原因是洋务派为了制器不得不翻译西学,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的科学事业都与译书有不解之缘。

③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此后革命派也主张如此,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2)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时代特点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开端。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层)

④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制度层)

⑤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⑥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⑦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彻底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⑧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

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近现代民主法制建设

(1)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显示“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为其复辟帝制铺平道路。

(5)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明确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

(6)1946年,国民党伪国大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基本认识:

就中国而言,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是指政治生活及其结构从传统的君主专制集权形态向现代化的民主形态转换的历史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原因、目标、方式、依靠力量与阻碍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原因和进程来看,欧美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幅度发展的基础上,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民主政治的过渡;而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跨越,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对称、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走势。从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革命与改良同时并行;而中国是通过20世纪前半期持续的革命斗争完成的。从依靠力量来看,欧美的政治现代化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中国,农民阶级成为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民革命运动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而又不同的政治角色。从进程中的障碍来看,欧美国家主要是封建势力;而中国则是封建势力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同时并存。此外,在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目标始终与独立、统一和富强的目标相伴随,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民族救亡运动相联系。

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独特之处,我们应从华夏文明在政治领域显示出来的相对停滞状态的历史、国民的国家观念极为薄弱的国情以及中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发展阶段等方面去理解。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三方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3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专题三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或促农措施) ●知识梳理 ▲经济政策: 1、春秋:(略)。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奖......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安排范文合集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安排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提高这次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不吝赐教。我把我们的关于一轮复习的想法向各位专家......

    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1-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主备课人:符修衡 【学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案高三级历史备课组一、以三个指导思想为依据1.依据复习要求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2018高考历史几个注意点

    2018高考历史几个注意点 热点一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为建设国家,促进社会发展与民生进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复习时需重视与之相关的历史......

    2012年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精选]

    2012年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很系统) 第一课时 【考点阐释 】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含五篇)

    无锡市2010年秋学期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资料(无锡硕放中学) 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B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不迁之宗......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6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一 选择题 1. (2009年上海黄浦测评)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 ) A.仁政思想 B.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