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__机械运动知识点和习题b
房老师物理之机械运动知识点填空小测
(B卷)
1、减少误差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2、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km/h。v=S/t,变形可得、。
3、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其他单位有:()、()、()、()、()、()。
4、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是最的机械运动。
5、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越长,它的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1km=m;1dm=m;1cm=m;
1mm=m;1μm=m;1nm=m。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8、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9、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10、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和;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和
11、和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有关。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1h=min 1min=s。
第二篇: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 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 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 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Ⅰ 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Ⅱ 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Ⅲ 由于每个物理量要受到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在条件不足时不能乱下结论。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Ⅰ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Ⅱ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
间轴的一条直线。
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⑧、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在s-t图象中,图像是“直线型”,代表“匀速运动”; 图像是“曲线型”,代表“变速运动”; 曲线变化趋平,表示速度变小;曲线变化趋陡,表示速度变大。
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⑩、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Ⅱ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Ⅲ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①.如果列车前一半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V1*V2)/(V1+ V2)
②.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3,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4,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1+S2)/t=(V3*t/2+V4*t/2)/t=(V3+V4)/2
三、测平均速度
1、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3种方法: ①、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进行比较。
②、比较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路程的长短。③、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四、列车通过桥或山洞所走过的路程计算问题。
1、火车过桥问题
①、列车全部在桥上或山洞内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差。
②、列车全部通过桥或山洞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和。
2、追及问题。慢速运动的物体在前,快速运动的物体在后;追赶开始时刻定为计时起点,追及时刻定为计时终点;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差等于追赶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
3、相遇问题。两物体同时出发,相遇所用时间为t=S/(V1+ V2);一物体先运动,相遇所用时间为t=S1/ V1 +(S-S1)/(V1+ V2);错车问题中,两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车身长度之和。在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时)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追及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00÷100=3(米)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时)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48+40)×[16×2÷(48-40)]=88×4=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钟)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5.5千米。
第三篇:初中物理竞赛-机械运动习题
机械运动课堂练习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
2.A、B两辆车分别以速度v0、1/2 v0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A车在前,B车在后.在两车上有甲、乙两人分别用皮球瞄准对方,同时以相对自身为2 v0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如不考虑皮球的竖直下落及空气阻力,则()
A.甲先被击中B.乙先被击中
C.两人同时被击中 D.皮球可以击中乙而不能击中甲
3.驾驶员每天准时从单位开车出来,于7:00到达教授家接教授去单位,7:20到达单位。某天,教授为了早点到单位,比平时提前离家步行去单位。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上车后汽车掉头并于7:10到达单位。设教授和汽车速度不变,且速度之比为1:9,教授上车及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当天教授离家时间为()
A.5:50B.6:10C.6:30D.6:50
4.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分钟可将一个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 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0.75分钟,那么人沿静止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3.5分钟
5.相距450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半分钟有一辆货车从甲站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度开赴乙站,共开出50辆;当第一辆货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站出发匀速开赴甲站.若客车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关于客车途中共遇到几辆货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8辆B.7辆C.6辆D.5辆
6.火车以2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厂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94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当道口工怍人员听到第三次笛声结束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________ m.道口工作人员昕到火车司机前后两次拉响汽笛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7.相距375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分钟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0m/s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m/s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于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m/s,那么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 _________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__________m。
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km处相遇。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2km处相遇。那么A、B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_m;两次相遇地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m。
9.一艘航空母舰停在港口,用超声波搜寻海底,发现有一艘潜艇向己方驶来(假设为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发射超声波18s后收到回波,收到回波286s后发射第二次超声波,又经过10s后收到回波。那么潜水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潜艇航行的距离是__________m;速度是_________m/s(超声波在海水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
10.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m/s和10m/s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两船相隔一定距离时,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了汽笛,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开亮自己船上的探照灯。若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s,则表明拉响汽笛时两船之间相距________m,甲船亮灯时距离乙船_________m.
第四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习题总结
1.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千米/时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
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______风,风速是_____米/秒
2.“看来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句话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
3.现有10米、2米、1厘米、1毫米、1微米六个长度值, 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
空:壹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
4.一个鸡蛋的质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
A.60克、0.8毫米、0.5秒;B.10克、80微米、5秒;
C.60克、80微米、0.5秒;D.10克、0.8毫米、5秒。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21吋”、“29吋”等来说明电视机的大小。这里,“吋”是什么制
中的长度单位?“21吋”、“29吋”指的是电视机上哪条线段的长度?
6.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
判断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7.甲、乙、丙三人参加100米赛跑,假定它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到达终点时乙距
终点10米,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终点10米。则:甲到达终点时丙距终点米。
8.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 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
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_____。
9.端午节举行龙舟大赛。开始阶段甲队落后于乙队。甲队急起直追。从甲队船头追上乙队
船尾到甲队船尾超过乙队船头,共历时80秒。已知两队船长均为10米,乙队划船速度保持为7米/秒不变,甲从超越乙队的过程中船速也不变,那么甲队超越乙队时船的速度为______米/秒。
10.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
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 他的影子长为1.8m,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11.国庆假期,爱动脑的小明和李志乘坐火车去旅游,并计划在途中观赏车外景色的同时,做一次测定火车速度的活动,事先商定了方案,明确了分工。当他们发现有另一列客车迎面开来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对面客车从他们窗边驶过的时间约为8 s;对面客车共有17节车厢,而且与他们乘坐的车厢是相同的:他们所乘坐的车厢内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速为108 km/h。在火车停靠车站时,小明又观察到车厢外表面标有“换长2.2”的字样,并通过询问列车员得知,“换长”就是换算长度的意思,且1个换长=11 m。根据这些信息,他们估算出迎面开来的客车的行驶速度约为______。
12.一列250米长的队伍,以l.25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在队伍最前面的传令兵以3.75
米/秒的速度跑到队伍最后面的副领队面前传令(传令时间不计)。传令后,立即以同样速度跑回队伍的最前面传令,则该传令兵在传令的整个过程中,所跑的路程是多少?
第五篇:机械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飞行时,飞船可看做质点
B.研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天宫”一号可看做质点
C.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D.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情况时,电子可看做质点
2.如图1-1-2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若AC
=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______m,B点位置为______m,C点的位置为______m,A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m,方向______,C到B的位置变化为______m,方向______.
3.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深圳胜利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取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为()
A.健美操B.花样游泳C.跳水D.田径长跑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说“日落西山”,是以山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他自己为参考系的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这个情景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得很慢C.飞机飞行得很快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很接近
1.2时间和位移
1.第三十届奥运会开幕式将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时间)在伦敦举行,所有比赛历时17天.以上记录的数据分别指的是()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3.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A.质量B.路程C.位移D.时间
4.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5.一个人晨练,按如图1-2-14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
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
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3.2012年1月9日,长春选手梁文豪在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
男子500米决赛中以42秒59的成绩获得金牌,梁文豪之所以能够取得
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他在500米中()
A.平均速率大B.到终点的瞬时速度大C.起跑时的瞬时速度大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4.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9 m/sB.汽车以40 km/h的速度通过飞云江大桥
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D.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400 m/s
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 s内位移一定是1 mB.从这一时刻之后1 s内位移一定是10 m
C.从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5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
m
7.在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轻松夺金;在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30夺金,成为双冠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博尔特在100 m比赛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0.32 m/sB.博尔特在200 m比赛中的速度始终为10.36 m/s
C.博尔特在100 m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0.32 m/sD.博尔特在200 m比赛终点时的速度可能为10.10 m/s
8.如图,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不会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
9.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t图象如图1-3-11所示,则在0~t0这段时
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A的路程最小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率相等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B.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大
2.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C.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D.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 2C.4~6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0 4.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但加速度可能等于零B.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5.物体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1 s内,物体的A.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C.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D.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6.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7.图1-5-5中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8.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3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B.第5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C.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D.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9.如图1-5-7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 坐标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 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 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 1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m/s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11.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 D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直到静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测试 1.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的是()A.花样游泳 B.马拉松比赛C.艺术体操 D.蹦床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黑马卡麦斯·皮特以2小时07分37秒获得冠军,这里2小时07分37秒表示时刻C.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速率D.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乙可能是运动的B.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不动的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行驶,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车 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的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静止 4.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单向运动小球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所示,则小球在1~6 cm过10 程中的平均速度以及在3.5 cm处的瞬时速度分别是()A.0.25 m/s,0.17 m/sB.0.17 m/s,0.25 m/s C.0.17 m/s,0.17 m/sD.0.17 m/s,无法确定 6.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7.一足球以8 m/s的速度水平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踢球时间为 0.2 s,则在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B.40 m/s2C.60 m/s2D.100 m/s2 8.如图1-5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 s内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9.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7所示,下列 描述中正确的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10.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 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质点()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11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0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 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 s与5~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12.如图1-11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s内的位移,第4 s内的位移,前5 s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t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