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史文化总结
中国古代史文化总结
一 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2.商朝干支纪日法
3.夏商——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4.春秋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5.战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
6.秦汉汉武帝时第一部较完整的吏书 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时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时张衡最早科学解释月食并发明地动仪
7.隋唐唐朝僧一行(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制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8.北宋沈括“十二气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
9.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创制简仪(测量天体位置)和高表(测量日影长短,推算节气和时间),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10.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具有总结性,科学技术发展停滞。
二。古代医学
1.商和西周时期医药学知识丰富石砭镰
2.战国扁鹊“脉学之宗” 望闻问切四诊法
3.秦汉时期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 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 神龙本草经 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张仲景“医圣” 写 伤寒杂病论。
4.隋唐唐朝孙思邈写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的医药学成果吐蕃元丹贡布写 四部医典。
唐高宗时编修的 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明后期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这部书反映了作者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精选)
中国古代史
1基本概况:
1、起止时间,2、都城
3、疆域
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
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 土地赋税
2、改革
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
3、经济概况:
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
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
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
4、文化概况:
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
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
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 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
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 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
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
春秋战国
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周天子威信下降。
争霸土地和人民,齐国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齐桓公葵丘会盟称霸中原。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楚庄王称霸,吴王阖闾称霸,越王勾践称霸,韩赵魏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局面。
2、民族融合:服饰,桌椅的变化学习少数民族(赵武灵王穿胡服)
3、经济概况:铁制农具,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铸铁融化技术,金银错技术,《考工记》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有照,后有靠。大量私田开垦,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各国变法新制度确定。商鞅变法
4、人文科学:社会大变革思想活跃,老子道家创始人,特点: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特点:主张仁,维护周礼,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墨子墨家创始人,特点:兼爱,非攻,尚贤。孟子,特点: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特点: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庄子,韩非子:特点:历史发展观主张改革,中央集权,依法为本,法后王
5、文化概况:记载哈雷彗星,19年7闰,《甘石心经》,《墨经》,扁鹊望闻问切。秦
1基本概况:秦国公约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收复河套地区,击退匈奴,统一越族地区。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甘肃)大约400万平方公里,2100万人口,定都咸阳。
2政治概况:确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建立中央到地方官制:三公诸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律》
3、经济概况: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
4、文化概况: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严禁私学。
5、阶级(关系):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西汉
1基本概况:西汉刘邦公约前202年建立,定都长安,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王侯分封侯国归郡县管理。
2政治概况: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酬金夺侯。
察举制,征召,朱买臣被征召(覆水难收),东汉察孝廉(品德),门第族望,官宦之家,累世公卿.3、经济概况:编户齐民,人口耕赋税为主。
4、民族关系:匈奴以畜牧业为主,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和亲政策,武帝反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窦固窦宪破匈奴。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三年)建立西域都护,东汉明帝班超经营西域。
5、文化概况: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与朝鲜交往,期指(商代纣王的叔叔期指后世)朝鲜,卫氏朝鲜,越南东汉是中国的领土,与日本的交往.6、路上海上丝绸丝路路线图,中国大多技术西传,佛教传入中国。
秦汉时期的文化
1基本概况: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朝建立统一国家,汉朝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文化博大精深。
2文化概况:天文历法《太初历》,西汉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的《地震仪》遥测地震方向震后用,《九章算术》,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造纸术,(龟甲,竹简,丝绸帛,纸)董仲舒天人感应,王充《论衡》,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道家,《史记》(皇帝到汉武帝时期),《汉书》(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基本概况: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南方耕作范围大了,但发展不平衡。南北经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迁创下了基础。
原因:为了躲避战乱,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汉人难以习惯少数民族习惯(衣冠南渡)北方人南迁,南北融合,统治者的积极政策。北方农业的恢复以发展,新技术的发展,曹魏马钧的翻车。新修水利,开发河西走廊和辽东边疆。
第三篇:中国古代史
一、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1.时间:俱进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3.意义:标志着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是人类实现的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4.发现了大量农作物的化石(南稻北粟)
5.农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2.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2生产力发展
3、中华文明的起源分布特点:多元性
集中(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从大同时代到小康之世: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夏王朝已建立一整套国家机器(例:设官分职,设军队、监狱)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1.大型宫殿建筑与政治权力有必然联系
2.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手工业(制陶.冶铜已迈入青铜时代
3.青铜工艺不发达
4.阶级矛盾尖锐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1.商朝是我国信史的开端
2.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事件:商汤灭夏
位置:定都亳(河南商丘)
重大事件:盘庚迁殷(河南安阳)
3.政治体制(内外服制):实质: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影响:方国的向背直接影响商朝的兴衰
4.手工业(青铜器)制作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功能(鼎)饮食器
礼器
王室贵族身份地位的标识
国家社稷政治权力的象征
5.文化发展(甲骨文): 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是研究商朝的第一手资料
是汉字的前身
第四篇:中国古代史文化成就知识总结(高三复习)
中国古代史文化成就知识总结
类别 时期 代表者 春秋 战国 汉武帝 西汉 天 文 历 法 东汉 唐 北宋 张衡 僧一行 沈括
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成就
①《春秋》BC613“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
地位或影响
①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 19 年 7 闰的原则。②比西方早 160 年。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制订较完整历书“太初历”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① 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② 地动仪 ①《大衍历》 ② 测量子午线长度 ①《梦溪笔谈》 ② “十二气历” ①创制简仪和高表等 20 件观测仪器 ①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 位,“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②“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授时历》里一年的周期现行公历 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世界上最早 中国第一部 是世界上有关黑子的最早记录
元
郭守敬 东汉
②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③《授时历》 《九章算术》 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①精确计算出圆周率 ②《缀术》 四诊法--我国中医传统诊病法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发明麻沸散 《伤寒杂病论》 《千金方》全面总结、创见 《四部医典》 《唐本草》 《本草纲目》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 《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数 科 学 学 技 术
魏晋 南朝 战国
刘徽 袓冲之 扁鹊
东汉
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被称为“脉学之宗” ①现存较早的②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①“神医”②比西方早 1600 多年 ①“医圣” ②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全面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 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是中国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华佗 医 学 东汉 张仲景 孙思邈
元丹贡布
唐
唐高宗 明 农 学 地 理 物 理 北朝 明 西晋 北魏 明 战国 李时珍 贾思勰 徐光启 裴秀 郦道元 徐霞客 墨子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
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及“《墨经》光学八条”
隋 建 筑 北宋
宇文恺 李春 李诫 辽 金 元
大兴城 赵州桥 《营造法式》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榙 卢沟桥 大都,《天工开物》 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 105 年改进造纸术 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 11 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 已有制成火药的配方
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对世界 13 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 阿拉伯传入欧洲。“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世纪传播到朝鲜、越南、日本,8 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传到非洲 和欧洲 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明末 造 纸 印 刷
宋应星
西汉前期 东汉 蔡伦 隋唐 南宋 毕升 唐末 北宋 南宋 宋代 西汉 史学 东汉 北宋 司马迁 班固 司马光 秦 雕 塑 东汉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 艺 绘 术 画 东晋 隋 唐 宋 东汉 曹魏 书 法 东晋 曹不兴 顾恺之 展子虔 阎立本 吴道子 张择端 蔡邕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北魏 隋末唐初
为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比欧洲 早 400 多年。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到埃及欧洲
唐中期 火 药 指 南 针
航海上已经普遍使用。
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新航路 的开辟起重要作用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四川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兵马俑 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 砖瓦、瓦当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楚国《妇女凤鸟图》 《御龙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彩色帛画,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春秋战国
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我国现在最古老的帛画
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游春图》 《萧翼赚兰亭图》 “唐画之祖”
《清明上河图》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有名的书法家
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兰亭序》 《黄庭经》 “书圣” 与其父合称“二王” “魏碑”及“龙门十二品”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
颜真卿 唐 柳公权 张旭 怀素
《颜氏家庙碑》 《神策军碑》 草书 《自述帖》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及其他乐器 《大面》 《城舞》 九部乐 十部乐,分健舞和软舞,《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离骚》 《九章》 《九歌》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陌上桑》,,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诗》 ;蔡文姬《悲愤诗》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登池上楼》 《拟行路难》 南方《采桑度》 北方《敕勒歌》 《木兰辞》
创立了“颜体” 创立了“柳体” “草圣”
音 乐 舞 蹈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
隋 唐 西周至春秋 春秋 汉 东汉 东晋 南朝 屈原 乐府诗
建安文学
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我国伟大的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 人之一
特点: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
多彩,语言通俗深刻
特点:风格苍凉而富有生气
山水诗的代表作 对后世影响较大
陶渊明 谢灵运 鲍照 乐府诗 陈子昂
诗 歌
南北 朝 初唐
特点:缠绵婉转 特点:慷慨激昂
唐诗革新的先驱
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 高适、岑参:边塞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陆游
诸子散文 司马相如
《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 “三吏”“三别” 《新乐府》50 首 小“李杜” 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 “诗仙” “诗圣”其诗为“诗史”
文 学 散 文 赋
中唐 晚唐 南宋 先秦 西汉 东汉 南唐 北宋 北宋 两宋 南宋 南宋 元 曲 小 说 元 元末 明初 明 清
杜牧、李商隐
《示儿》 老子,墨子,孟子,庄子《秋水》 《逍遥游》韩非子《五蠹》 《子虚赋》 《上林赋》 《两都赋》 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后期主要是南唐亡国之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雨霖铃》
孟子:刚柔相济 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特点: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缺点:辞藻过于华丽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 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属于婉约派
班固 李煜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 陆游 关汉卿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钗头凤》
继承和发展了苏的豪放词风
元曲: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窦娥冤》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最杰出的代表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吴敬梓 蒲松龄 类 书 书 籍 丛 书 道 家 明 清 清
春秋 战国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①创始人②学说较深奥,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无为 ①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②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①创始人。②思想核心:仁。③维护周礼。④教育:“有教无类”的思想。⑤编订整理了“五经” ①发展孔子学说②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①具有唯物思想。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①发挥儒学思想 ②独尊儒术 ③思想核心: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①“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①《论衡》②万物由元气构成 ③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 ①代表平民利益 ②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②“以法为本”来治国,且“法不阿 ②“气”是第二性
我国古代
优秀的讽刺小说 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解缙 官修 纪昀
老子 庄子
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对保存文化 遗产贡献很大。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大
春秋 战 国 西汉 南宋 东汉 墨 家 法 家 战国 战国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朱熹 王充 墨翟 韩非子
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 育家
儒 学
被称为“亚圣” 使儒学处于统治地位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对神学展 开了深刻的批判
贵” ③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佛教经中亚传入内 派人求佛法,建白马寺 佛教盛行 西行取经,《佛国记》 《神灭论》的反佛思想 ①北魏太武帝 ②北周武帝
法家集大成者。主张有积极意义,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西汉末 思 东汉明帝 想 佛 魏晋南北朝 哲 教 学 南北朝 法显 宗 齐梁间 范缜 教 反佛 东汉 道 教 东晋 萧梁 明 葛洪 陶弘景 李贽 黄宗羲 明 末 清 初
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对我国古代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①东汉时形成 ②主要经典《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 ①结合儒家思想改革道教 ②《抱朴子》 ①道教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 ①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孔子是“天生圣 人”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①激烈批判封建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思想带民 主色彩。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 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进 步 思 想
②提“法治”,反对“人治” ③提出“工商皆本” ①强调“经世致用”,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②反对君主专制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①唯物观点:“气”是物质,“理”是客观规律
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 很大
王夫之
②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 ③发展观:看待历史,提出“趋时更新”
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第五篇: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总结
《中国古代史》课程群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
自2008年本课程群被评为校教学团队以后,我们全体成员围绕建设目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团队基本情况:
社会发展学院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成立于1982年,是伴随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历史学系在南师大的成立而出现的,是我校最早的历史学科教学团队。1982 年开始招大专,1984年开始招本科。主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1998年成立历史社会学系,本学科仍是本学科的主要教学团队。2000年,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是历史系的主干教学队伍。1998年,以中国古代史为学科重点的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2003年,以中国古代史为重点的专门史博士点申报成功。
目前,“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由16位教师组成。整个教学团队的突出特点是:在学院中科研教学实力强,教学梯队的老中青结合好,教师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等学历层次高,职称中教授副教授人数多,教学与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教学相关资料完整齐全,课程体系与结构系统合理。目前本学科成为我院教学与学科建设的领 头学科。
二、本团队建设目标与完成情况
学校任务书着重要求:作为校教学团队,今后三年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行教师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行探索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
对照任务书,我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如下:
(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
本团队目前虽已具有比较合理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分布结构、知识业缘结构,但为了从多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更好的历史学的优良人才,在未来三年内,我们继续在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上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目标为: 在职称结在职称结构方面:在职称结构方面:本团队教授达到8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
实际完成情况:本团队教授6人(因退休一个,未增);副教授8人(增两人);讲师3人(未增)。博士12人(增两人)。
(二)团队水平的提高
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作为校教学团队,今后三年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史学严谨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办学特色。同时,围绕我们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 点:
1、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从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入手,把它与现行的专业模式与世界范转内的历史教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确立新的历史学专业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历史学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分析,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本教学团队主要为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授课,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师范类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大调整。我院师范类学生培养方式的调整,主要在学校总体改革思路框架内实施。有鉴于此,本团队课程体系的调整将在本学校改革开展后,据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调整。
2、努力使中国古代史学科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更深入的交叉与衔接。要通过对“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关联课程、深化课程和广域课程的定位,确定相关课程的分工和衔接,形成学科课程群的更深入的交叉与衔接。
本团队的课程群,将在下一轮教学与培养计划的调整时进行较大规模调整。体现学科交叉、学科渗透、一专多能的特点。例如通史类历史学课程与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课程的交叉。开出新的课程。
3、根据授课对象,力求因材施教。学生是不同的客体,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基础和要求,迁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力求因材施教。
这方面,我们对文博专业、历史师范类专业等不同的专业学生,加强适应其专业特点的教学。例文博专业结合其专业特点进行中国古 代史教学。师范类学生要考虑其师范性的要求。
4、加强阅读环节的指导与要求。历史是“关于过去的记载”,凡治史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要通过强化阅读,特别是原典文献资料的阅读,使同学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强化专业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在院教学院长统一规划下,我们完成了历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制定,各位教师列出学生不同年级必读的经典与论著,使同学们打下较好的基础。
5、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科研前沿外,一年来,在院教学院长与学生工作副书记的领导下,本教学团队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科研小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科研兴趣的有了提高。写出了不少有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
6、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考试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在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必须对考试从方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例《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不是一次考试决定全部成绩,而是将平时提问、论文写作、讨论会发言、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结合,综合论定学生的能力与最终成绩。
7、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推进老教师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行探索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
如中国古代史课程确立了老中青传帮带的固定对象,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8、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加强网络课程、多谋体课件制作与全新音像资料库的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扩大影响力。
对本课程群教师的教学,我们提出“四个一”:一本质量高的教材、一部系统的教案、一部内容丰富的多谋体PPT课件,一篇结合实际的教学研究论文”。(参看《中国古代史》多谋体课件)。
(三)教学水平的提高(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团队内课程分担情况、教学效果等)
中国古代史学科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具体措施为:
1、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每位教授每年不少于一次为本科生上课。
2、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教授基础课制度。每位教授每二年必须为本科生上通史类基础课一次。
3、团队内课程明确建设任务的分担(见下表)
4、教学效果平均要达到学校的前列水平。以上要求,大多已达到。
(四)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本教学团队的一些课程,现已通过“教育部高校双语教学”、超星“名师讲坛”等形式,先后向社会开放,使教学改革成果向社会推广。
(五)团队运行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
一年多来,本教学团队在运行机制与保障方面,主要措施有:
1、明确任务,包干分工;
2、以老带新,团结互助;
3、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4、定期检查,信息交流;
5、经费落实,促进工作;
三、本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我校师范类教学模式尚未确定,如何适应新情况下的教学模式,有待摸索;
2、对各门课程建设,各人重视程度不同,建设进度也不同;
3、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