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案件

时间:2019-05-13 02: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纠纷案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纠纷案件》。

第一篇:经济纠纷案件

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3)班葛艳2009110460

3经济纠纷案件

案例简介:

2001年,被告(大酒店)公开招标装修工程,包括原告(装饰工程公司的数家公司参与投标,原告的投标书上报价一栏写明“装修款不超过160万元”。原告中标后,双方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书,约定:原告对被告的酒店装修工程实施总承包,该工程应于2002年9月底完成。合同第三条为:“装修款暂定为160万元,预算由甲方提出后经乙方同意,并经XX银行审核,不再更改。”

合同签订后,被告向原告支付了50万预付款,原告开始施工。数月后,原告提出一些装修项目变化、材料涨价,工程造价应提高至320万元。被告拒绝。双方产生争议,原告中止了工程。后双方达成协议:装修款定为240万元,并请银行进行了审核,三方在价款协议书上均已签字。

2002年10月底,工程结束,被告于验收后接受并开业,但一直拒付190万元工程款。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原告便于2003年3月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工程款庭审情况:被告的答辩理由是:装修款实际超出原投标书和合同规定的160万元;该酒店为国有企业,应经审计部门对工程款审计。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了审计,结论为: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但工程款按市价计过高。被告遂提出应按审计意见降低工程款50万元,原告延期完工,应付赔偿责任。被告认为应依投标书、合同规定和审计意见来确定工程款,并提起反诉,要求原告承担迟交工程的责任。

原告认为: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书合法有效,原告工程无质量争议。被告应按三方最后签订的价款协议书的规定支付工程款。理由为:

1、工程款的数额只能以合同确定。

招标属要约邀请行为,投标是要约行为。但双方一旦订立了合同,其权力义务就应依合同确定。《招标投标法》中强调应当按合同而非投标书来履行合同,这表明合同书与投标书的内容可以不一致,不一致时应依合同规定来履行。在本案中,投标书与合同约定的价款不一致,合同已修改了投标书的内容,就应按修改后的合同条款来确定工程款。

2、合同内容变更后,应以最终协议内容确定价款。

合同第三条规定:“装修款暂定为160万元,预算由甲方提出后经乙方同意,并经XX银行审核,不再更改。”这说明160万元是个待定价款,确定具体数额的程序为原告提出预算,被告审核同意,银行审核后三方签字方可确定价款;一旦确定款额后,不得再作变更,即使成本上涨,原告也不可要求增加款项了。

第二篇:办理经济纠纷案件经验总结

办理经济纠纷案件经验总结

(一)禁止转载

一、经济纠纷案件大都法律关系明确

经济案件,相对于婚姻案件和刑事案件而言,属于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的案件,经济案件,一般都有书面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都有明确约定,产生纠纷原因一般有:

1、一方缺乏诚信;

2、对合同条款理解与适用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3、一方迟延履行,应支付违约责任;

4、一方违约解除合同;

5、质量或服务有问题;

6、结算问题等等。经济纠纷案件重在合同约定和证据,一般都能事先分析出案件胜败与否,至于能否得到判决款项,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方的经济能力。法律关系明确,只要组织好证据提交和做好必要的鉴定工作,案件判决结果一般和预测的相一致。

二、经济纠纷案件不宜久拖不决

案件胜诉后能否取得判决款项,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力度和对方的财产能力,但对方的财产能力又随时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抓住时机起诉,速战速决,俗话说“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对于被告财产状况不好的,要尽快财产保全,如果没有进行保全,尽可能的和解争取被告早日支付价款或减少诉讼障碍以促使尽快判决和早日转入执行程序,对于财力雄厚的被告一般没有必要进行财产保全,因为保全需要支付保全费和保证金。才外,经济纠纷案件一般涉及标的较大,如果拖延时间太长,可能会给原告造成资金短缺或资金浪费,会造成更大损失,被告深知这一点,经常以此为筹码要挟原告让步进行谈判。谈判或诉讼和解,双方都需要筹码,这样才会相对公平的达成和解协议或调解书。同时从效率原则考虑,也不应久拖不决。有的当事人打官司为了赌气,这就没有必要了,既然是经济纠纷,一切围绕经济服务,而不应当有赌气成分在。

三、注意预防纠纷和保留证据

第一步,制定完善的合同条款。合同具有法律性质,甚至比法律还要重要,法律只是规定原则性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都是合同进行约定,法院判决主要依据是合同约定条款,因此合同的制定决定着纠纷是否产生和官司能否胜诉。

第二步,注意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签收、验收、交接、通知、告知等行为,这些行为需要用书面资料加以提现,这些书面资料就是将来的证据。很多大的销售合同、建筑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上述行为,需要有施工日志或监理记录,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

第三步,注意协商。无论哪一方违约,将协商放在第一位,将诉讼放在最后一位。协商过程最好有协商会议既要,让双方签字,有了协商结果,及时形成书面协议。协议不得为诉讼制造障碍,比如:甲方本应该支付乙方200万元违约金,但协议结果是甲方一年内一次性支付乙方违约金100万元;在此,我不评价甲方让步是否应该,而是评价该条款是否得当。该条款明显缺乏制约措施,可以这样约定:甲方本应支付200万违约金,经友好协商甲方在一年内(或分笔)支付乙方100万元违约金,免除乙方其余违约金义务,但如果乙方预期未全额支付(包括任一笔),应立即支付300万元违约金。这样约定就有了制约措施,如果按照先前约定,乙方如果拖延不支付,甲方还必须等到一年后才能诉讼,且只能要求100万违约金,而不是本来的200万违约金。

四、重视执行工作

很多当事人只重视官司能否胜诉,而忽视了胜诉后能否得到判决款项。事实上,原告大都能够胜诉,但是胜诉后得不到判决款项的确很多。这就是对执行工作不重视或忽略。

首先分析对方的财产能力,比如: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公司年检、盈利亏损、业务、工程等等情况,首先对对方的财产状况做出分析。

其次,决策是否需要诉讼或诉前财产保全。

再次,在执行过程中,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到法院执行局,要积极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这样法院才会调查和执行,做好通融工作。

最后,如果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执行,人去镂空,或营业执照被吊销,或公司被注销,要审查公司注册资本是否充实,股东是否有抽逃资金的行为,公司被注销的,要看后续债务承担的承诺。根据上述分析,决策是否需要追加股东的法律责任。

五、经济纷纷案件类型繁多

经济纠纷,形形色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遇到的有:

1、施工、建筑合同纠纷;

2、房屋买卖纠纷;

3、供销合同纠纷;

4、合伙、联建、合作纠纷;

5、借贷、担保纠纷;

6、其他类型的经济纠纷。

上述各类经济纠纷,虽然案由不同,虽然法律关系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都是围绕“合同约定”“证据”进行,万变不离其中。

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经济纠纷案件,我随后逐一评论并举出案例,以分析该类型案件特点和注意事项。

劳动合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应注意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应注意的问题:

答:1:核实劳动者的身份;比如;学历、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录用条件,要求劳动者对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2、要求劳动者不存在和其他单位没有解除合同和虽然解除合同还存在禁止禁业、或者保密情形。

3、明确告知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相关的工作条件。

4、休息,休假规定的告知。

5、劳动报酬数额以及发放。

6、社会保险的缴纳。

7、那种情况视为违约。

8、对违约的处理等等。

劳动合同解除,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尽量让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第二,注意平时的考核以及登记,并告知劳动者要求其签字,将工资发放凭证,补偿金发放凭证,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凭证,这些资料保存好,第三,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结果告知工会,并通知劳动者本人,必要时可以送交劳动局备案。

2、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后因一方不实际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违约一方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答:不属于劳动争议,违约方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责任,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开始建立。

3、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及时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

答: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就是没有劳动合同,这里就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对职工“自动离职”该如何定性?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其劳动合同的解除归属于劳动者还是归属于用人单位解除?

这里主要参考1994年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1项

自动离职指的是没有经过用人单位的批准或者没有告知单位,劳动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单位的行为。这个事情主要看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怎么规定的,如果达到了用人单位的开除条件,那么合同的解除权就归属于用人单位。这里又一点比较特殊,表面上是公司开除了员工,事实上是原告自己设计了公司开除他自己的事实,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员工开除了公司。

5、劳动者工作年限包括《劳动法》实施前后工龄的,其依法解除合同和违法解除合同得赔偿如何计算?何种情形年限封顶?何种情形下工资封顶?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7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46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办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7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二)年终奖的有效规定和发放及争议的处理。

1、离职员工的年终奖金如何避免发放?

答;根据法律规定,奖金是工资的组成部分,工资要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但是奖金用人单位可以自由决定,虽然发放奖金以劳动者是否在册作为条件是不妥当的,但是用人单位还是很乐意这样做,所以就难免在这里产生劳动争议。如果做到年终奖不发放给离职员工而又不发生争议了?用人单位在设立年终奖的时候就要科学,将年终奖的发放设计为在职劳动者,离职的没有资格享受年终奖。

2、年终奖如何才不作为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要将年终奖从工资中剥离出来,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年终奖纳入《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11条规定的不属于工资的14项内。就是将年终奖改头换面变成该规定中的一个名目,比如;比如发放劳保用品费,给派送股份,发放股票、债权利息,自带工具的工具费,生活困难补助等方式。

3、如何自主决定年终奖的发放条件?

答:这要经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或者经工会同意,向劳动部门备案等方式。可以将年终奖设计成工资基数减少的另一幌子,这请参照前面的方法解决。可以设计成在职员工,防止员工流失。

4、年终奖争议时效与举证责任的确定问题?

年终奖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应当适用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所规定的诉讼时效,年终奖争议的举证责任应当首先符合民事诉讼举证规则:还要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三)、经济补偿金的合法计算发放和成本控制:

1、合法降低经济补偿金基数得方式有哪些?

答:要降低公司支付补偿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工作年限,二是降低月工资,合法降低经济补偿金基数就是降低月工资,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11条规定的不属于工资的14项,想尽一切办法将要发放的工资用该14种名称发放,这是合法降低补偿金基数的唯一方法。

2、经济补偿金的年限由何种特殊情形? 答: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形:

1、非因劳动者原因工作调动的工作年限的计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企业分立、合并后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答:《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第四条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变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对企业改制改组中已经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职工被改组改组企业重新录用的,在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时,职工在改制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不计算为改制后单位的工作年限。

3、合资企业中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答:《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复函》第2条第6款规定:有合资、合作的中方单位安排到合资、合作企业工作的中方职工,其连续工龄按在原单位工作时间和合资、合作企业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4、退伍、复原、转业军人的军龄可否作为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37条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随用人单位改革施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国发【1993】54号)第5,条规定:军人退伍、复原、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受单位的连续工龄。

3、经济补偿金协议如何避免员工算后账?

答:避免员工算后账就是要约束员工和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后不再因为原来的工作关系而和原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或者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能稳操胜券。这首先是牵涉到年限和月工资的计算要得到劳动者的认可,并保存好书面的凭证,第二就是要将双方都认可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写清楚,让劳动者签字认可保存书面材料。第三就是工资的结算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书面凭证。第四就是劳动者对工作涉及到的物品、文件等工作相关事情的交接,这也要保存好书面凭证。第五,及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做好了这几点,就不怕员工秋后算账了

第三篇:经济纠纷案件应提交的证据

经济纠纷案件应提交的证据

一、买卖合同纠纷

1.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线、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2.口头合同的证明;

3.变更、补充原合同、协议的有关变更、补充材料的证据;

4.发货票及其他交货凭证;

5.运输证明;

6.验收记录;

7.付款凭证、收款收据(条)或有关证明已付货款、尚欠货款的材料;

8.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当事人双方商定的技术资料;

9.国家、专业、企业或当事人双方商定的技术资料;

10.记载封存样品日期、方式等事项的书面材料及样品;

11.质量检验、鉴定资料;

12.逾期交货、逾期提货、中途退货、包装合格(或不合格)的有关材料;

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1.合同及有关修改合同的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会议纪要及资料、图表;

2.提供建筑许可证、资质证书等证明其合法主体资格的有关证据;

3.工程预算、决算书;

4.拨付、收取工程款凭证;

5.施工图纸;

6.施工记录;

7.发包方供应材料和设备的证明;

8.承包方采购材料和设备的证明;

9.工程竣工验收手续;

10.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

11.国家机关的有关文件;

12.其他证据。

三、承揽合同纠纷

1.合同及有关的技术协议书、技术资料、图纸;

2.交(提)定作物的证明;

3.交付、收取定金或预付款的凭证;

4.交付、收取价款或酬金的凭证;

5.定作方提供原材料的证明;

6.使用承揽方原材料的证明;

7.承揽方设备能力、技术条件、工艺水平的证明;

8.定作物证明;

9.有关机构对定作物或项目质量的检验证明;

10.定作物或项目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11.封存的样品及有关材料;

12.包装不合格及由此造成定作物毁损、灭失的证明;

13.一方违约而给对方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证据材料;

14.其他证据。

四、运输合同纠纷

1.合同及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和图表;

2.货物运单;

3.运输管理部门的结算四联单;

4.交付、收取运费凭证;

5.货损情况记录;

6.运费计算标准;

7.其他证据。

五、仓储保管合同纠纷

1.合同及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图表和购销合同副本;

2.货物入库交接手续;

3.交付、收取保管费凭证;

4.货物验收资料;

5.货物验收报告;

6.保管方未按规定接货的证明;

7.存货方未按规定入库的证明;

8.暂存期间发生损失的费用的证明;

9.由于货物验收不当或超期造成实际损失的证明;

10.因保管或操作不当造成包装毁损、货物损坏的证明;

11.因包装不符合规定造成货物损坏、变质的证明;

12.因货物出库不当造成实际损失证明;

13.货物残值或残件的证明;

14.货物损耗、磅差的国家或专业标准;

15.货物包装的国家或专业标准;

16.其他证据。

六、借款合同纠纷

1.合同(借款申请书、有关借款的凭证、协议书和当事人双方同意修改借款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

2.担保手续;

3.贷款保证的物资和财产的凭证;

4.借款实际用途证明;

5.还款通知书;

6.还款付息凭证;

7.利息计算明细;

8.利息计算的依据;

9.其他证据。

七、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1.合同及变更合同内容的协议、批注或者批单;

2.投保单;

3.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4.预约保险合同及预约保险单;

5.交付、收取保险费的凭证;

6.投保方不申报、隐瞒、错误申报主要危险情况的证明;

7.投保方关于保险标的过户、转让、出售的书面通知;

8.投保方通知保险方保险标的的变更用途或增加危险程度的证明;

9.保险方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合理建议;

10.由于投保方的故意而发生保险事故的证明;

11.发生保险事故后投保方采取措施避免扩大损失的证明;

12.投保方发生事故当时实际遭受损失的证明;

13.损失物资价值和投保方从第三者取得赔偿的证明;

14.其他证据。

八、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1.企业承包经营合同及公证书;

2.承包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承包方或发包方投资、提供设备的证明、清单;

4.上交、收取利润的证明;

5.企业财务帐目;

6.企业生产记录;

7.有关拖欠承包金、侵犯承包权或其他违反合同行为的材料;

8.交纳风险抵押金(物)、承包金或其他费用的有关单据和手续等;

9.转让合同、协议;

10.解除合同有关材料;

11.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的文件规定、处理结论;

12.其他证据。

九、租赁经营合同纠纷案件

1.企业租赁经营合同及公证书;

2.租赁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书;

3.租赁经营前企业清产核资、债权债务的明细表;

4.交纳、收取租赁费的证明;

5.企业财务帐目;

6.企业生产记录;

7.解除合同的有关材料;

8.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的文件规定、处理结论;

9.其他证据。

十、联营合同纠纷案件

1.合同及所附协议;

2.联营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登记表;

4.银行资信证明;

5.联营各方企业注册资金、出资数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及出资期限的证明;

6.联营企业生产、销售的财务凭证;

7.利润平衡表;

8.资产登记表;

9.资产折旧比例、盈亏分类帐;

10.其他证据。

十一、票据权益纠纷

1.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

2.关于无条件支付的委托、一定的票据金额、付款人名称、付款日期、付款地点、收款人名称、出票地点、出票人签章的证明;

3.票据因被盗、遗失、被他人使用的有关材料;

4.有关开户银行、证券交易所的地点以及有关交易规则等;

5.拒绝证书;

6.其他证据。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第四篇:异地执行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谈异地执行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执行难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异地执行,由于多种原因,执行起来问题更复杂,困难更多。目前,各地、各级法院对异地执行呼声日益增高,迫切要求规范异地执行,加强协助执行,减少委托执行。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对异地执行的有关问题略述己见。

一、异地执行的条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跨辖区案件执行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异地直接执行,二是委托执行。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跨辖区执行案件要求委托执行为主,不主张异地直接执行,并要求对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需跨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辖区执行的案件,以委托执行为主,同时对有特殊情况,可以不委托执行的案件,做以下严格规定:①被执行人在不同辖区内有财产,且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不足以单独清偿债务的;②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的多个被执行人对清偿债务责任的承担有一定关联的;③需要裁定变更或追加本辖区以外的被执行人的;④案件审理中已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保全,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的;⑤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对上述前四项规定可正确理解,直接操作,只要审判程序和裁判文书中有上述四项中任何一项,即可申请异地直接执行,并不违背最高人民法院对异地执行的规定。针对第⑤项中的特殊情况不易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无做明确的规定和解释,笔者认为所谓可以不委托执行的特殊情况,可包括下列几种情形:①申请人行动不便或经济能力有限或不能委托全权执行代理人,申请异地执行更为便利的;②法人与法人或公民与法人之间申请执行,被执行法人可能得到地方保护使案件不能执行的;③被执行人是受委托法院当地党政机关,受委托法院无法执行的;④被执行人与受委托法院有利害关系,受委托法院需回避的;⑤受委托法院有充分理由明确回复不宜本院执行,无法接受委托的等,都在

“特殊情况”之列。

二、异地直接执行的优点

异地执行与委托执行相比,异地直接执行和协助执行可以有委托执行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执行法院和协助法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共同解决在执行中遇见的问题。如裁定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且不需要严格的委托手续,缩短执行周期,避免“踢皮球”现象出现;通过协助执行的方法,使异地案件得以执行,也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机智做法。实践证明,不少委托执行案件在委托执行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案件在当地党政机关的干涉下,地方保护主义的笼罩下,不能顺利执行,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二是案件委托后,受委托法院对该案件在思想感情、行为上会产生一种“惰性”,他们认为所做出的判决、裁定并不是本院的裁判行为,在思想上无压力,在行动上自然就缺少了强制执行的力度,最终使当事人一次次的跑、费用都花在路途上,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得不偿失。而异地执行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弊端,异地执行讲究的是执行效率,看准就“打”,“打”完就走,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但是,法院与法院之间在执行上,要加强协作,异地执行不依靠当地法院或单纯委托执行,弊大于利,并不现实。笔者认为,异地执行制度最终不会被委托执行所取代,而当地法院协助执行也应当是不变的原则,对执行制度彻底改革,使异地执行、协助执行、委托执行三种执行方式达到有机结合,可最大程度上保障案件的顺利执行,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异地执行的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异地执行的充分准备,减少因盲目行动造成损失。首先,要对申请执行的本院生效的法律文书认真审查,对符合异地直接执行条件的,要逐级申请;基层人民法院异地直接执行本市辖区以内被执行人,应由本院写出书面申请,阐明异地执行理由,连同判决书、申请执行书等原件,一并递交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批;涉及本市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以外及本省、直辖市辖区以外的异地执行案件,首先应得到本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取

得本省、直辖市等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即异地直接执行批准通知书),该手续必不可少,一是法院执行机构内部规定,二是到异地执行请求当地法院配合时,当地法院首先要审查异地执行批准通知书,如无该通知书,当地法院执行机构可能会拒绝配合、协助。

其次,本院决定受理异地执行案件,并得到批准后,应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送达本院执行通知书,阐明履行义务,限定履行期限(笔者建议以邮寄方式送达,减少开支),这里所应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仅对执行案件的执行费有明确收费标准,对实际支出费用并无明确收费标准,致使各地法院对实支费的收取并不统一,如果对实际支出费用的收取明显高于被执行人当地法院收取标准,可能会使被执行人造成误解,影响执行,应灵活掌握,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要将执行中所需的文书准备充分,做到一应俱全,来应付一切突发情况。实践证明,在异地执行中,往往会因某种法律文书不全,影响案件进程。

再次,在异地执行时,必须携带自己的工作证和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制发的执行公务证,并按规定着装,必要时,应由司法警察参加执行。另外,异地执行最好由三名以上执行员进行,在执行程序中遇重大事项的办理,可进行讨论,报院长批准后,做出裁定。

最后,在对被执行人限定的履行时间前,派人到被执行人处进行摸底、了解,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免“白跑腿”,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开支。

以上四项建议,旨在异地执行要准备充分,以免身在异地,因一项手续不全,而来回往返,增加执行周期,增大执行开支。

2、异地执行应争取当地法院协助。

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书规定期限内无履行义务或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书期满后明确表示不履行的,应当采取执行措施,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的,应当立即采取执行措施,采取执行措施应当请求当地法院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24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异地执行时,当地人民法院应当积极配合,协同排除障碍,保证执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

行装备、执行标的物不受侵害。”异地执行,执行员面临的是严峻的挑战,困难、危险同时并存,只靠本院薄弱的执行力量,到异地划拨存款、扣押财产将遭到有关单位不配合的尴尬局面,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可能会遭到围攻,稍有不慎,执行员身体、装备将遭到不法侵害。因此,在执行前,充分考虑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争取当地法院协助,保护自身安全。

3、异地执行案件,更应严格依执行程序办理。

执行本地案件要遵守执行程序,异地执行案件更要严格遵守执行程序。有的执行员在异地执行中,想缩短执行周期,减少开支,便省略了有关执行程序,造成错误执行;有的不严格审查财产所有权,对案外人异议不审查,不处理,致使案外人财产被执行;有的对所扣押的物品不做价,不通过拍卖程序处理,而依职权处理给申请人等等。坚持执行程序,遵守执行规定,是我们的原则。从大的方面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中的送达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执行和解的进行,执行担保的确定,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执行中止、终结、结案和执行回转,对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的实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在异地执行中,针对案外人异议,必须由三名以上的执行员进行听证、讨论,然后报经院长审批,并做出裁定,而不能对案外人的异议不审查,不处理。从小的方面讲,如查询、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号,扣划、提取被执行人银行存款应送达裁定书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同时,执行员应“一装两证”齐全(即按规定着装,出示本人工作证,执行公务证,否则银行将拒绝配合)。在异地执行中,遵守回避制度,不得由当事人“三同办案”等,都是我们每一个执行员应严格遵守的纪律,不能“守大礼而不拘小节”,违反执行纪律。

第五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之二)

(1999年12月3日)

目录

一、购销合同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一)当事人对合同标的质量的约定违反强制性等级标准规定的,或者未约定质量标准的,如何处理?

(二)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债务的,原告就到债务与未到期债务一并起诉,如何审理?

二、担保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三)在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从何时起算?

(四)因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是否还适用保证责任期间的规定?

(五)如何确定当事人保证责任期间是否明确?

(六)“以贷还贷”合同,保证人如何承担保证责任?

(七)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及办理抵押登记时,明确了抵押期间的,如何处理?

(八)当事人签订抵押合同后,因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不予办理,致使双方未能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三、金融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九)“以贷还贷”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十)“名为委贷实为信贷"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十一)对未经资金融通中心签订的同行业拆借合同及当事人为将合同展期而重新签订的新的拆借合同,应如何审理?

(十二)逾期还、付款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

(十三)对同行业无效拆借合同,如何确定利率标准?

(十四)证券回购合同被判令无效后,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判令回购方按同行业拆借利率偿付利息,同行业拆借利率取消上限后,应如何判定利率标准?

(十五)持票人以票据法律关系起诉出票人,出票人以其与持票人无基础关系进行抗辩的,如何处理?

四、期货、外汇按金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十六)如何理解期货交易所保证期货合约履行的责任?

(十七)两种案件入市交易的举证责任,应如何确定?

(十八)客户以经纪公司多户一码、挪用保证金、违规平仓等行为,提出要求经纪公司赔偿其期货交易损失的,如何处理?

(十九)透支交易的盈利部分如何处理?

(二十)对当事人提出的理论亏损,是否予以支持?

(二十一)如何界定全权委托及法律责任?

(二十二)经纪公司行使强制平仓的条件?

(二十三)经纪公司将客户的开仓指令,执行为平仓指令的法律后果?

(二十四)经纪人与客户签订担保协议的法律后果?

(二十五)如何认定期货交易二级代理的效力?

(二十六)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如何确定?

五、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

(二十七)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如何处理?

(二十八)公司没有经过年检又未注销的,如何处理?

(二十九)被告及被告上级开办单位均被撤销的,如何处理?

(三十)起诉被告上级主管单位的如何处理?

(三十一)企业对其开办企业承担何种责任?

(三十二)当事人拒绝交纳审计费的如何处理?

(三十三)涉农案件中,无营业执照的鱼塘、鸡场、猪场等养殖业对外发生纠纷,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三十四)法院能否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一、购销合同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一)当事人对合同标的质量的约定违反强制性等级规定的,或者未约定质量标准的,如何处理?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质量标准有强制性规定的,如: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等。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低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性标准时,当事人约定的条款无效。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质量标准,合同履行中,买方有证据证明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违反了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按供方违约处理。

(二)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债务的,原告就到期债务与未到期债务一并起诉,如何审理?

法院不应保护原告请求被告履行未到期债务而提起的诉讼请求,如果在一审诉讼期间,起诉时未到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原告可以追加诉讼请求,一审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决定是否受理或告知原告另行起诉;如果在二审诉讼期间,当事人以同样理由追加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二、担保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三)在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从何时起算?

按照担保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从对债务人执行程序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中止或终结次日起重新计算。

(四)因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是否还适用保证责任期间的规定?

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也无效,因保证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所以不适用保证责任期间的规定。

(五)如何确定当事人约定保证责任期间是否明确?

当事人约定保证责任起止期间的,视为保证责任期间明确。当事人未明确约定保证责任起止期间的,视为保证责任期间不明确。如“从主合同生效开始至主合同失效时止”,“债务人不履行合同起十日后,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等等。

(六)“以贷还贷”合同,保证人如何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前后两个合同均是一个保证人,保证人不能免责。如前一合同无保证人,或者前后两个合同不是同一保证人,后一合同的保证人,不知道“以贷还贷”的情况,应免除保证人保证责任。

(七)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及办理抵押登记时,明确了抵押期间的,如何处理?

当事人约定的关于抵押期间的条款无效,只要担保的债权存在,抵押权也存在。

(八)当事人签订抵押合同后,因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不予办理,致使双方未能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当事人签订抵押合同后,确有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行为,但因当事人主观因素以外的原因,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未予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应以抵押合同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为由认定抵押合同无效,但该种情况下,抵押权人不得对抗第三人。

三、金融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九)“以贷还贷”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借款人为清偿银行贷款,与同一贷款银行签订新的借款合同用以还贷,该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有效。

(十)“名为委贷实为信贷”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

因合同是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订立的,合同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所以应认定合同有效。

(十一)对未经资金融通中心签订的同行业拆借合同及当事人为将合同展期而重新签订的新的拆借合同,应如何审理 ?

均可按照有效合同审理。

(十二)逾期还、付款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

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的,从逾期或挤占挪用之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罚息利率计收罚息,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短期贷款也可按月)计收复利。

(十三)对同行业无效拆借合同,如何确定利率标准?

1996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下发后,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息。

(十四)证券回购合同被判令无效后,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判令回购方按同行业拆借利率偿付利息,同行业拆借利率取消上限后,应如何判定利率标准?

证券回购合同纠纷是特定时期产生的,应当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确定利率的标准仍应以国务院1996年6月25日国发(20)号文,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6)244号文和1996年9月27日银发(1996)349号文为依据。

(十五)出票人签发未记载收款人的支票,持票人以票据法律关系起诉出票人,出票人以其与持票人无基础关系进行抗辩的,如何处理?

出票人签发未记载收款人的支票,交付卖货方,拿到该票据的人又因债权债务关系交付他人(即持票人),由于支票空头,持票人以票据法律关系起诉出票人,出票人以其与持票人无基础关系进行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根据我国票据法第86条、第87条的规定,支票可以授权补记,出票人未记载支票金额或收款人的,视为出票人授权补记,支票补记的法律后果由出票人承担。

四、期货、外汇按金纠纷案件方面的问题

(十六)如何理解期货交易所保证期货合约履行的责任?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中规定:“任何一方不能如期全面履行期货合约规定的义务时,交易所均应代为履行,未代为履行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期货交易是以保证金为基础的买卖交易,故又称保证金交易。所以当一方违约时,交易所应按交易规则将违约方的保证金划入守约方保证金帐户内,如果交易所未按规则划拨保证金。交易所则应承担未按交易规则划拨保证金的民事责任,而不是由交易所去买卖期货合约或进行实物交割。

(十七)两种案件入市交易的举证责任,应如何确定?

国内期货交易,经纪公司必须举出客户交易指令进入期货交易所的证据;国际期货交易,客户指令成交情况必须举出国外期货交易所会员或结算会员,经过公证、认证的该会员或结算会员的证明文件及成交记录。外汇按金交易,经纪公司只提供将客户交易指令打入境外或香港的证据即可。

(十八)客户以经纪公司多户一码、挪用保证金、违规平仓等行为,提出要求经纪公司赔偿其期货交易损失的,如何处理?

主要是审查客户交易损失与经纪公司违规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的经纪公司按过错承担责任;无因果关系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十九)透支交易的盈利部分如何处理?

期货交易市场禁止进行透支交易。所以因透支交易所获得的盈利属于非法收入,应予没收。

(二十)对当事人提出的理论亏损,是否予以支持?

理论亏损是指因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反映投资者的交易头寸在其帐面上的亏损,是持仓 结算的结果,实际亏损是指对投资者的交易头寸进行平仓后所产生的亏损,是平仓结算的结果。当事人以理论亏损提出诉讼请求的,法院不予支持。

(二十一)如何界定全权委托及法律责任?

经纪公司作为全权委托的受托人是期货交易规则严格禁止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为受托人有资金调拨权、指令下达权、交易确认权。如果经纪公司接受全权委托,对交易损失,经纪公司承担主要责任,客户承担次要责任。

(二十二)经纪公司行使强制平仓的条件?

经纪公司行使强制平仓权,必须符合当事人双方的协议或期货交易所的规则,一般在通知追加保证金失败后,方可行使强制平仓权。经纪公司依约定或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的规定,在不履行通知追加保证金义务的情况下,行使强制平仓权的,强制平仓的法律后果由客户承担。

(二十三)经纪公司将客户的开仓指令,执行为平仓指令的法律后果?

在此情况下,经纪公司应立即恢复客户的交易头寸,及开仓指令的期货合约数量,因此造成的损失由经纪公司承担。

(二十四)经纪人与客户签订担保协议的法律后果?

经纪人与客户签订保证协议约定,在客户交易损失达到一定数额内,由经纪人担保承担客户交易亏损,此协议无效。不能依此担保协议判令经纪公司承担责任。

(二十五)如何认定期货交易二级代理的效力?

会员公司不能做二级代理,期货经纪公司可以进行二级代理。

(二十六)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如何确定?

以被告住所地或接受客户指令下达地(即履行地)法院管辖。

五、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

(二十七)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经济审判庭可不经开庭审理,直接裁定驳回起诉。

(二十八)公司没有经过年检又未注销的如何处理?

公司未注销,虽未经年检也不应影响其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

(二十九)被告及被告上级开办单位均被撤销的如何处理?

如能等待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应中止审理,待确定以后再恢复诉讼;如不能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应终结诉讼。

(三十)起诉被告上级主管单位的如何处理?

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1、如果上级主管单位亦为被告开办单位,按照最高法院法复(1994)4号批复精神处理;2、如果上级主管单位非被告开办单位,仅起诉上级主管单位,被告又无可清理财产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三十一)企业对其开办企业承担何种责任?

主要承担以下三种责任:1、当其开办的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判令其承担清理其开办企业的清理责任。2、对其投入资金不符的部分,承担有限赔偿责任。3、如果认定其开办的企业不具备法人条件,其开办企业的民事责任由该企业承担。

(三十二)当事人拒绝交纳审计费的如何处理?

原告拒绝交纳审计费,因无法确定其请求标的的数额,所以应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三十三)涉农案件中,无营业执照的鱼塘、鸡场、猪场等养殖业对外发生纠纷,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村办鱼塘、鸡场、猪场等养殖业对外发生纠纷,以村委会为诉讼主体;

2、政府拨款扶持开办的鱼塘、鸡场、猪场等养殖业对外发生纠纷,应直接以鱼塘、鸡场、猪场等为诉讼主体,以其负责人为代表人,以其自有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三十四)法院能否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对违法行为需采用收缴制裁措施的必须有明确的授权性法律规定,制裁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非法所得。对于当事人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法院不应依据行政法规对诉讼当事人进行处罚,应当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函,由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下载经济纠纷案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纠纷案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产纠纷案件

    房产纠纷案件一、房产纠纷案件、房产买卖纠纷案例、房产纠纷法律咨询今年五月,接到一个房产纠纷案件。本来案情并不复杂,却因为委托人为此房已经连输两场官司,因而特别小心,反复......

    纠纷案件法律意见书

    诉讼纠纷案件法律意见书 ______________单位: 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纠纷一案,法务部对案件现有材料进行法律分析,提供法律意见如下,请考虑。 一、关于本案的法律分析 (一......

    合同纠纷案件

    合同纠纷案件 餐饮加盟店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一审案号:(2015)成民初字544号【裁判要旨】 如果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特许人先后特许两家以上加盟店,其中一家加盟店的实际经营及获利......

    商标侵权纠纷案件

    肖某是经营“幸福商店”的个体工商户。某日一厢式货车司机向其推销“星星”手帕纸。肖某感觉不错就留下一箱卖。几月后,其收到了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开庭传票、A公司起诉状......

    如何处理分家析产纠纷案件[最终定稿]

    如何处理分家析产纠纷案件 谢永林 冷英群 张毅 【案情】 原告熊文鑫、熊文勇、熊春兰、熊媛兰、熊昭兰、熊瑞秀、熊菊兰、朱瑞萍、谭鹏辉诉被告熊北海、熊新明、熊清华、熊......

    合同纠纷案件指南

    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指南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所需证据材料: 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a、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户口薄等; b、......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案情】 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之女经媒人介绍相识确立恋爱关系。2012年10月,双方举办订婚家宴,李某给付王某之女1.1万元订婚钱,给付王某家参加订婚仪式的亲戚1000元红包。结婚......

    信用卡纠纷案件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信用卡纠纷案件若干法律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改革地不断深入,各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展开了激烈地竞争,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随之,与信用卡业务有关的各类纠纷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