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3 02: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

第一篇: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

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关于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论文背景:在海西的快速发展之下,从整个社会到社会中的普通人群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变得浮躁,尤其是作为海西建设后继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浮躁心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阻碍了以福建精神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在浮躁环境下,当代青年如何传承优秀文化成为又快又好建设海西的强烈诉求。

论文摘要:当代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想追求,普遍以娱乐为生活主题,精神成长疲软,形成浮躁的社会环境。我们分析出现这种环境出现的种种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以和为贵等等,并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关键词:大学生浮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正文:

一、浮躁环境产生的背景。

由右图易知,当代大

学生大多数处于浮躁状

态。浮躁心理产生是有着

几千年的历史背景的:中

国人一向很注重道德修

养。但是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人们对道德

修养越来越不看重。大多

数人的眼里,金钱才是处

于第一位置,为了金钱,很多人抛弃了道德,最终

获取金钱。于是很多人心

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这种社会不平衡感的增强,使很多人产生焦虑。

二、浮躁环境产生的原因。

1、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1978 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概念日趋强化,我国长期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决定了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娇生惯养等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专家曾指出,父母在独子教育中容易出现的以下失误:一是过分满足是形成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根本原因。当孩子的要求都得到满足时,他会认为生活没有约束,变得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二是过分关注是形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当孩子受到家人过多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中心,会表现出对他人缺乏关注与爱心。三是缺乏对子女是非辨别力的教育引导,使子女内心善恶界线不清。由于父母教育的袒护和放松,对子女出现的不良行为过于温和,造成子女辨识力低弱,行为放纵不羁。四是过度迁就使子女养成不受别人的监督和提醒的习惯,自我控制约束力较低,做事不靠自己毅志力的努力和组织纪律的约束。父母教育的失误在子女身上发生以下问题:

子女只知道被爱,不知道给予爱;惟我独

尊而任性放纵;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消费超前,勤俭滞后;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弱;孤独感盛,人际交往差;自信心强,自制力不足等这都是“独子综合症”的体现。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属于“80 后”、“90 后”一代,从小一些人由于受家庭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影响,形成“独子综合症”现象,成为浮躁环境诱因。

2、读书无用论

许多人都还记得,十年浩劫时期“读书无用论”是因为“造反有理”而生,那时青年人不用读书只会造反照样能混迹社会,甚至能荣登国家政治舞台;改革开放初期,“读书无用论”是因为短期致富的成本远远低于长期读书致富的成本所致。据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为什么不读书放弃高考?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就业;二是成本,教育的高投入与就业的低收益形成强烈对比,一些家庭因孩子上大学,债台高筑,使人们不得不望而却步。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徐安琪在《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中指出,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 岁至16 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 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可能高达48 万元。一个家庭节衣缩食辛苦供养出一个大学生,最终还要为工作发愁。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来到校园,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坐在教室里,一方面是为自己前程到大学来深造;另一方面还要为今后很不确定的生活前途担忧。

然而到了大学他

们的心情消极失落、犹豫不定、烦躁不安、彷徨失措,沉迷网络

从中找回现实的缺

失。从右图可以看出,还是有大部分的大学

生没有明白学习的真

正意义。低效益就业的社会现实形成“读

书无用”思潮,造成浮躁环境。ABCDE

A: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

B: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

C: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

D:只为获得文凭

E: 没想过

3、网络成瘾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了学习渠道,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文化的需求,但同时也加重了学校教育者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由空间,这一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转型期,由于大学生的辨识能力不强,对网络的自控能力表现不足,显现出行为上的浮躁、功利、实用等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熟悉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倾听学生的心声,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德育教育,进而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网络综合症”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浮躁的又一特点,应当加强重视和引导,以趋利避害减少负面影响。

4、就业恐慌

近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我国的就业环境和需求矛盾问题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的矛盾,源于劳动力结构性过剩;二是国家高度重视提供的多种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源于配套措施不到位;三是教育的高成本投入导致就业待遇的高期望值,而实际却与企业低成本的追求产生直接矛盾;四是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的高智低能的接班人与实际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恐慌症”的客观原因。比如闭关自守型学生,往往是指无钱、无能、无胆的学生。他们到社会上找工作衣食住行都要花销,而经济能力差的学生因经济窘迫,只好关在学校守株待兔;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社交能力、相貌气质条件不佳,因而自惭形秽,坐室观望。还有部分独生子女学生因为长期被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较弱,面对就业无所适从、茫然无措,闭关

自守成为无胆派。还有

好高骛远型学生,因为

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

理所当然要享受优厚的社会待遇,以至高估

自己,缺乏客观认识挑

三拣四,造成有业不

就,越临近毕业就越感

着急恐慌,签约的人越

多越心急火燎,因相互

攀比措手不及而坐失

良机。

5、对爱情不负责任

已进入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于对爱情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现象,然而现在,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都面临着一些大学生恋爱观失衡问题。学生中流行“不恋爱是损失”、“说好毕业就分手”、“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进入大学以后,有的学生在大学宽松的环境下孤独茫然,试图将心理的空虚转化到谈情说爱上;他们怀着性爱好奇、急于求成、情感寄托、寻求刺激的心理,沉迷于爱河消遣,丢了学习,忘了纪律,甚至不能自拔。这种“恋爱消遣症”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浮躁的一大特点。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教育管理的缺失。一是缺乏学习目的和社会责任教育,照本宣科的教书现象在高校依然存在;二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文关怀不够,很多高校教师下课就走,学校辅导员也形同虚设,这都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什么是中华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倡导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刚健有为 ;

2、和与中;

3、崇德利用 ;

4、天人协调。

四、大学生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情操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对他人、对客观世界产生深入思考,势必导致大学生乐于贡献、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势必加深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势必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意义重大。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很多。虽然大学生获得中华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学习中,还会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但对历史课等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忽视的。

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风气,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在浮躁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该怎么做?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有助于增强公民和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感,能够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对自然科学成果和人文科学成果的重视程度不一,对人文知识的普及贡献更是缺乏相应的提倡和奖励,这严重挫伤了许多人文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给予传统文化普及成果以恰当的评价,并将其与其他科研成果等同视之,使普及工作者的努力得到承认,从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为保证普及成果的质量,应将其评估事宜交由科研部门管理。此外,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生存状态,给予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者以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适度市场化的运作使他们获得一定回报。物质生活提高了,将有助于他们安心坚守这块阵地并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4、要改变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风气

一种文化形式得以保存不能离开人民大众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壤,在民众的关注下形成的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得以薪火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首先,传统文化教育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不可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共同发展,而历史感、历史知识、历史智慧是精神文明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教育的使命,责无旁贷。其次,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要培养国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藉由历史教育。再次,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与历史教育有关。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轻视传统文化,势必难以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风气。

5、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

6、传统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

从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教学形式来看,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目前历史教育的研究状况是:学校历史教育谈得多,社会历史教育谈得少;中小学历史教育谈得多,其他层面的历史教育谈得少;实践问题谈得多,理论问题谈得少;提出批评的问题多,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少。因此有必要加快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推动历史教育的大众化水平。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避免过多的结论,避免将中学历史教材变成大学历史教材的压缩本,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实物材料,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并改革考试方式,使之与历史教育的育人目的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设立历史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并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行、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重视学校教育系统与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推动历史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7、大学生应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单纯的技术型、经济型人才已经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文明的前进呼吁更多不仅具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不仅仅会闹笑话和犯简单的错误,甚至对国家的荣誉及形象也会带来损失。清末文人龚自珍曾说:“灭其国不如先灭其史。”可见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

【参考文献】:

1、施仲谋.《中华文化传承》

2、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豆瓣.2008.3、《百度文库》

第二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老师)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点头微笑,不小心伤害别人要道歉,这都是我们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认为是很少很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应该做到懂礼仪、做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礼仪这个中华美德。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礼仪之道,可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拿着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顾四周,只见车上的年轻人们都熟视无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权当没看见。这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竟然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只得唉声一叹,车上的人们脸都红了。最后,广告上出现一排字:礼仪,尊老,在哪? 这个广告,令我感慨万千。21世纪,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却退步了。那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道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不见,人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是冷血嘲笑;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再也没了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互相难听的谩骂。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上,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

崇尚礼仪,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

专题复习资料四

一、时政材料 1、2018年3月1日晚,“感动中国2017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5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人物揭晓卢永根、廖俊波、杨科璋、卓嘎和央宗刘锐、黄大年、卢丽安等十位人物当选。

2、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2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

3、新华社北京2017年3月1日电中宣部近日命名第三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并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学雷锋活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4、2017年7月3日下午,2017年“中华好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展演活动湖南区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长沙召开。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少年儿童的“中国情”、践行少年儿童的“中国心”、铸造少年儿童的“中国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5、“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这有何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2)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3)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3、我国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道德模范评选有什么意义?

答:(1)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2)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3)有助于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学习先进人物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答:(1)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

(2)向英模人物学习,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4)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5)弘扬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5、我们青少年(公民)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发扬民族精神?

答:(1)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2)磨砺坚强意志,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做生活的强者。(3)努力学习,提高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争做祖国有用之才。(4)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等

6、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家风家教这一传统文化?

答:(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承和弘扬家风家教,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2)传承和弘扬家风家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和弘扬家风家教,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家风是紧密相连的,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上,写上一句与之相对应的家风。

答:(1)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敬业: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3)诚信:诚以待人,信以立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4)友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业:材料一: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要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二:2017年春节期间,广东省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了613项重点文化活动,通过岭南民俗文化节、广府庙会、潮乐大赛、客家山歌节、粤曲大赛等形式,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带动广大群众过了一个幸福、欢乐的中国年。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什么?

(2)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四篇: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及途径

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及途径

临沂大学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本科2班 屈金超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知识主体和最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

大学生

校园文化

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

正文: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首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却出现了空缺,人民内心深处渴望优秀的文化作品的出现。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文化也有优劣之分,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正因为如此,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做成部分,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先进性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制度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革命照片和艺术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

二、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红色在当代已不仅仅代表着革命、社会主义,它还代表着幸福、和谐、积极和健康等新元素和新内涵。大学生在校园中传承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使自己接受红色历史文化熏陶,而且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青年对红色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自觉认同,才能够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实践主体,自觉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和谐文化的践行者。

2.重拾“红色文化”,抵触不良文化、低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依然是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动力。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大学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今天美好生活之不易,必定能够激发广大的师生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3.大学生作为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知识载体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对于自身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成长起着方向标的作用。如果旗帜偏离了方向,必然导致主流思想的滑坡。而红色文化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真正灌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途径及方法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必须牢牢谨记红色文化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究竟该如何传承?《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刘国昌认为,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寻访前辈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就是要将这两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永葆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1.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红色社团中的大学生骨干以及大学生党员的作用。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

2.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开设红色资源网站,开发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网络阵地,使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网络阵地的导向,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微博和日志是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形式,符合广大学生的信息交流的口味。

3.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利用文化媒体机构和红色影视基地的长处,组织广大的大学生到农村中去了解和领悟红色文化内涵。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演战争等反映红色文化的电视剧,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4.组织红色旅游,体验红色风情。红色旅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亦是一种有效的形式。红色旅游以其特殊的形式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常流于单纯的说教,枯燥的教育方式易造成学生心理阻抗。而红色旅游正好克服这种局限性,也迎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5.红色文化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当前要把学习和领会红色文化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和落实。例如,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开展大学生红色运动会,身临其境的体验新民主革命时期艰苦的革命生活,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从而可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为日后投身和谐社会建设铺平道路。

四、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大学生沿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发展和深造。大学生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研究 周子瑜

2.“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

王以第

3.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周立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王中强

临沂大学商学院2010级

工商管理本科2班

屈金超

2012年2月12日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中的使命论文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中的使命

闫婧1052302410新闻班

曾有一个笑话,英国大臣焦虑的向女王报告:中国的电视机在英国的销售总额已排到第一;英女王大笑说:“什么时候中国的电视节目在英国排第一再和我报告。文化的输出在国际交流中已日趋重要,当人们日益被“世界人”所融和的同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模糊,一个民族将应已何种姿态去发展,将如何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争取独立并向外传播。民族之核心所在与民族文化,又应如何在与世界并步齐驱的同时不失本质,向世界输出其主流价值观。

我们知道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法国的文艺小片甚至是韩国的造星工厂,而中国怎么树立自己的文化强国形象、让世界为中国而热是当代大学生之责。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的戏曲、武术、书法等传统文化到《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被国外在政治,军事,经济中的学习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我国文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仍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崇。这是对我国文化所给予的最高肯定,但是如果一味的沉溺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似带有闭关锁国时留下的浮想。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其主流价值观的大量输出必不可少,要让世界认同你的文化就必须强化自己的文化理念。每一位大学生都应正视中华文化,让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有所体现。唐诗宋词元曲古文、数不清的历史典籍、自古流传至今的美好传统都是我们不可放弃的中国精神。让这些中国式的精神融入我们的骨髓,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华文化的活广告,使其得到极大的弘扬。中国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创新的中转站,这种民族特征强烈的形式让我们不论是从政治领域,经济规划,还是文化娱乐中都在一次彰显出了我们深厚的文化修养,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世界仍在不断的变化,对传统的中华文化的弘扬还要做到不断地与时俱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生在

下载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如何生在浮躁环境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