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形成

时间:2019-05-13 02:2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元素的形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元素的形成》。

第一篇:化学元素的形成

化学元素的形成摘要:化学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各原子的外层价电子决定的,但是电子的数目是由核内质子数和核子的配置情况直接决定的。所以化学元素的形成主要由原子核的形成为主。这里讲述了宇宙内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形成机理。

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是由发现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推演出来的,(在前面我说过,关于红移问题将在另文中阐明。)后来大爆炸理论衍生出一系列支持该理论的说法。其中包括对宇宙中气体成分的估计。即:估计出他们认为符合大爆炸理论的氢氦比值。所以,要充分证明大爆炸理论的谬误,也必须接受这方面的挑战。

从进一步坚定对我自己的理论正确性的要求来说,我也希望充分证明永恒无限宇宙的理论,一定能在这方面经得住考验:证明那样的气体丰度比对于永恒无限宇宙是必然的。

(1)氢气的产生

氢气是最简单的化学元素: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但是也有极少量的氢原子核含有一个甚至两个中子,分别叫做氘和氚。

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原子核是最简单的原子核。当一个质子遇到一个电子的时候,如果二者之间的库伦力足以将二者束缚在一起,形成电中性的粒子,就产生了一个氢原子。两个这样的氢原子相遇,他们的两个电子围绕这两个氢原子核运转,把两个原子核联系在一起,成为氢分子。由于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具有正电性,库伦斥力和分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氘和氚与氢大同小异,只是核内增加一两个中子罢了。

由于氘和氚的比重大大高于氢,所以此二者在原始星云的吸集过程中,必定更容易富集于星云中心。以太阳系为例,必定集中于太阳中心;而对于气态的行星,如木星和土星,也必然如此。这是为什么地球上氘和氚的含量很少的原因。只有那些因太阳内部扰动意外冒出来的氘和氚,才有可能随氢喷发到空间,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内。

但是,大爆炸理论认为:

“在大爆炸事件之后,仅仅经过10~32秒钟,就膨胀到大约一光年直径,由于大爆炸时极强的高能辐射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宇宙成为100亿K高温的熔炉,所有物质被熬成一锅基本粒子汤。紧接着,一场肆虐的风暴开始了,基本粒子发生猛烈的撞击,中子熔入质子形成氦核。这个过程延续了大约三分钟,直到所有的中子消耗殆尽为止。约22%的质量的物质聚合成氦核,余下的几乎没有聚合的质子,即氢核,仅有十万分之几属于同位素氘和氚,百亿分之几归之于锂。原始星云形成。”

对于这样的为现代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十分遗憾,我不能苟同。我有几个问题显然支持我的观点:

1,仅仅“10~32秒钟就由一个点膨胀到一光年直径”,让我们一起算一算,这是光速的多少倍!这又是什么样的理论呀!

2,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能自圆其说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按他们认定的哈勃常数,也就是物质在宇宙空间扩散的速度,无论如何在他们自己认定的宇宙已有寿命是达不到现在最远的类星体的位置的。类星体距地球140-150亿光年,只有光速的物质才能在140-150亿年的时间里到达那里,不是吗?按现在的说法,哈勃常数只有每秒25-30公里,速度至少相差10000倍呐!

3,如果氢氦的比值在大约三分钟的时间里就确定了的话,那么,按现在的说法,宇宙诞生到目前的一百四五十亿年来所有恒星正常生命得以维持的初级核反应就被粗暴地完全加以排除,因为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会向人们解释太阳内部的核反应是怎么使热和光产生出来,并且普照太阳系的。所有银河系和其他数千亿星系里的恒星也是同样不知疲倦的工作着,难道还相信氢氦比值不是在不断改变,而是在150亿年前就一劳永逸地被固定下来了?

如果宇宙中的氢氦比值真的不变,也要有确实的实验数据支持,而且,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这是经过怎样的机制达到动态平衡的?

我认为,近来天文学家在空间发现的巨大空洞,可以看作星云诞生至死亡轮回的一个终点,而此点又是新一轮回的起点。就是说,原来那个空间曾经存在一个原始氢气云,经过聚集成具有众多恒星的星云,直到所有恒星逐渐衰老,留下的残余中子星在自身磁场的作用下纷纷远离该空间,氢气等几乎接近完全消散,我们地球上的观测仪器再也看不到有明显的物质存在于该空间。然而这样的空洞不会永远保留下去的,其它众多星云发射的大量氢气和质子、电子等,必然会有相当数量向这个空间靠拢,并且有的就停留在那里。这样,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形成新的原始氢气云,开始新的轮回。

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也正在一个轮回之中,不过据理论会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当遥远。

从能量不灭定路出发可以想象,星系的发生发展依靠的是吸集能,在星系一生中通过发射各种光子、粒子、元素、甚至中子星等等,发散出去的也就是这些能。这些发散出去的粒子在将来各个星云中担当各自的角色,分散的性质本身使粒子具有了能量,就是会转变为吸集能的位能。类似这种转变,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不应该忘记,所有这些变化都与中微子密切相关,是中微子场使个星系的原始氢云逐渐缩小凝聚,形成孕育众多恒星的星云,以至一代代恒星的更替,并且随着氢气的消耗增多,星云由年轻变成中年,并进一步变老,以至最后消亡。同时,恒星的内部核反应不断发射出大量中微子,超新星爆炸也会把大部分物质变成中微子,这些使中微子场得到补充。中微子一定会在与各种粒子碰撞的时候融入粒子,使粒子壮大,从而使中微子的数量减少,在中微子数量的这种增增减减的过程中,中微子场得以保持动态平衡。

(2)氦的产生

显然,核反应将使氢原子不断减少。这是由于恒星是依靠消耗氢的核反应维持发光发热的生命过程的。如果真的是氢氦丰度比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的话,就一定会有产生氢的机制和(或)减少氦的机制使之平衡。

首先,我觉得一般认定的四个氢原子核聚合反应成为氦原子核的实际可能性非常低。这是因为四个质子都带有正电荷,近距离互相排斥的库伦力非常大,很难聚集到一起。

其次,存在更为方便的途径。比如氘和氚,它们的原子核本身带有一两个中子,由中子作为媒介,发挥强力的作用使原子核聚集成氦的原子核要容易得多。因为处于质子之间的中子可以把质子拉近,而且由于质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所以质子之间的斥力大为降低。这样更容易实现聚合反应。

第三,氢氘氚这三种气体的比重相差极大,几乎达到1︰2︰3。从而可以想象,在恒星的组成结构方面一定会是外层几乎都是氢气,而氘处在中间层,氚在最内部;其他原子量更大的元素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这些元素是以前各代恒星内部产生的,存在于该恒星的原始星云中,或者是该恒星内部核反应产生的。

在恒星最初形成的时候,最里面的部分,也就是氚和氘应该首先达到核反应所需的压力和温度,开始聚合反应。

当氘和氚,氚和氚进行核反应时,就会有一个或两个中子作为产物出现。这些中子与氢原子结合,就会产生新的氘或氚的原子核,使核反应继续下去。

(3)氢氦气丰度比的动态平衡

144171氢原子的数量会因核聚变而减少,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随着核反应的进一步发展,会有产生质子的核反应,例如:氮与氦反应,生成氧和质子:7N+2He→8O+1H(质子)。这种核

反应会使氢的数量增多。

氦的数量也因进一步的核反应而减少,而且因为氢的比重最小,往往最容易脱离核反应区,而回到外层氢气的区域。当然,也会有相当的部分与新产生的中子结合,成为氘或氚,继续参与核反应。

后续的核反应主要是以氦为原材料的反应,所以氦的丰度并不是不断的提高,氢的丰度也不是不断的降低。

不管我们怎样考虑,得出的结论总是都比“一旦发生了大爆炸,氢氮丰度比就确定了”的说法更可信!

实际情况如何,只有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

(4)大爆炸理论必然导致元素间丰度比变化

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了。随着一代一代恒星的产生演变,其结果一定是氢氦丰度比的不断改变。这个问题的提出,本来是作为大爆炸理论的支持证明材料的,而结果反而成为不利条件,给我们提供了支持!

(5)原子核的发展

前面说的从具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氢、氘、氚原子核)经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两个质子的原子核(氦原子核)也是一种原子核的发展,不过是最初步的发展。现在我们考虑原子核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如果,氦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被氘原子核击中,则可能在原有的氦核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形成元素锂的原子核,仍然保持在两个质子之间有两个中子作为中介的配置形式。很明显,这样才能达到引力和斥力都恰到好处的状态,成为稳定的原子核。这样的原子核将俘获三个电子围绕其运转,成为锂原子。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在氦原子核的周围,可以容纳第三个质子的位置,一共有8个。生成锂时有一个质子占据了其中的一个空位,其余的空位当然可以一个一个的陆续被新来的质子占据,依次生成原子序数为4~10的元素的原子核:铍、硼、碳、氮、氧、氟、氖。这正好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元素相对应,它们的质子数决定了他们外围电子的数目,而外围电子的数目就决定了各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原子核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第三周期也是短周期,只有8个元素,所以一定不会是在第二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核(氖核)的外面另起一个新的核子层,而是在第二层的范围内增加一个第二圈,我们可以把第二周期称为“第二层第一圈”;把第三周期叫做“第二层第二圈”。这样的组合是可以想象的,这是一种立体结构,好像车轮的轮缘,比轮辐的部分宽了许多。这实际上是强力与库伦斥力在这种具体情况下的合理解决办法。

第二层的两圈命名为:2-Ⅰ和2-Ⅱ圈层。这样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二周期和2-Ⅰ圈层对应,2-Ⅱ圈层与第三周期对应。

第二层第二圈的元素是第11到18号元素,依次为: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第三层核子的建立是在第二层的外面,由于直径的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核子,达到18个。

第三层在厚度上进一步增加,在第二层是两圈的基础上增加到三或四圈,我们可称之为3-Ⅰ、3-Ⅱ、3-Ⅲ、3-Ⅳ圈层。

3-Ⅰ圈层构成从第19~36号元素,依次为: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

3-Ⅱ圈层构成从第37~54号元素,依次为: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氙。

3-Ⅲ圈层构成从第55~86号元素,共计31个,依次为:铯、钡、镧系(57~71)、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砹、氡。

3-Ⅳ圈层构成从第87~106号元素,共计20个,依次为:钫、镭、锕系(89~103)、104、105、106,后面三个元素尚未正式命名。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的镧系元素统称为4f 周期,包括第57~71号元素,依次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钇、铽、镝、钬、铒、铥、镱、镥,共有15个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的锕系元素统称为5f周期,包括第89~103号元素,依次是:锕、钍、镨、铀、镎、钚、镅、钜、锫、锎、锿、镄、钔、锘、铹,一共是15个元素。

写到这里,产生的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3-Ⅲ、3-Ⅳ圈层会产生出来镧系和锕系?

-12-13我看这是因为原子核达到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接近原子核的极限尺寸。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人类观测到的原子核的尺度是10cm,而核子(中子和质子的直径大致是)10cm,两者只是10

33︰1的比例。二者的体积比是5︰(0.5),即125︰0.125,就是1000倍。由于:1,核子是圆球的形状;2,核子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约为核子的半径,这是达到强力最大值所要求的);

-123,核子的排列呈类似飞机轮胎的形状,第四层的外径已经达到约10cm,所以,不可能容纳更多的核子层,只能在核子盘的一侧勉强就位,由于已经存在的质子共同产生的库伦斥力,使新

成员的位置远离原子核赤道在纬度较高的区域就位,处在这样的地方的质子所联系的外围电子,表现的性质十分相近,化学性质因而近似,就不难理解了。不是吗?

等到镧系十五个元素的核子全部先后填满以后,才开始继续生成镧系后面的元素;锕系的情况也类似,稍有不同之处就是:在核子盘的另一面已经充满了核子,总质量大为增加,总库伦斥力也大为增加。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学元素之所以形成,主要是由于核子在极短的距离内互相遮蔽中微子场压力而产生的核力(即强力)的结果,是由于强力和质子之间库伦斥力这一对矛盾取得一定平衡的结果,也是在原子核的狭小范围内新加盟的中子与质子在三维空间内取得各自位置的结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各粒子、粒子团之间多种组合的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情况下达到的。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这是多么的合理,多么的完美呀!

核子或核子团加盟原子核组成新的原子核,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我看这取决于它们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只有那些加盟者与被加盟者自旋方向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才容易使加盟过程得以实现。

第二篇: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形成

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形成

对于化工学院的我的来说,化学占据了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而其中,化学元素又占着很大的比重。众所周知,化学元素的符号是一堆英语字母,现在我们对这些符号的中文名称的写法和读法都是先辈创立的。所以在这里,我就化学元素和汉字的联系谈谈我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化学的建立是对西方科学引进、消化、吸收并本土化发展的结果在引进西方科学时,中国学者首先遇到了翻译西文科学名词的困难因而,科学本土化的基本工作要“在文字语言上”、“从考订名词术语着手”,而化学元素名称是化学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是构建化学学科的基础由于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在翻译时,不仅只是考虑每一个化学名词,而且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翻译化学元素术语时需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建立一套翻译的规则,以便充分表达化学术语的个别性和整体性。因此,为化学元素定名首当其冲地成为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的关键问题。

晚清时期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生成情况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开始只是零星的基本知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化学知识成批地引入中国。与此同步,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命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翻译了大量化学元素名词,基本确立了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命名方案。当时,对此项工作进行组织的主要是教会和官办机构,做出贡献的亦主要是来华传教士和士大夫。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就是徐寿。

在徐寿生活的年代,我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用上。要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徐寿他们译书的过程,开始时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傅雅兰口述,徐寿笔泽。即傅雅兰把书中原意讲出来,继而是徐寿理解口述的内容,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极大不同,几乎全部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可能是徐寿在译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此徐寿花费了不少心血。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今译氧气)、轻气(今译氢气)、绿气(今译氯气)、淡气(今译氮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对于其它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徐寿的一大贡献。

正因为有着徐寿的杰出贡献,化学中最基本的东西——化学元素得到了他们的中文名字。之后虽然经过了不少的修改,但是大体是没有改变。而之后由于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得到了命名,所以剩下的工作也变得似乎简单一点。下面我就谈谈化学元素的各种命名。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的发明人。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铌—拉丁文意是“尼奥婢”,即旦塔勒斯的女儿。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同时还有借用古字来命名的,如: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如:碲—拉丁文意是“地球”;硒—拉丁文意是“月亮”;氦—拉丁文意是“太阳”;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紧挨在一起。铀最先于1781年发现,因其时天王星新发现不久,故用具命名。到镎、钚分别于1934年和1940年发现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太阳系中紧挨着天王星的海王星、冥王星来命名了。

五、以元素特性命名

这是最多的一类,命名时,或是根据元素的外观特性,或是侦据元素的光谱谱线颜色,或是根据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质。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采用根据音译的谐声造字外,还有其它多种做法。

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

有许多元素,我国古代早已发现并应用,这些元素的名称这屡见于古藉之中。在命名时,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金—拉丁文意是“灿烂”;银—拉丁文意是“明亮”;锡—拉丁文意是“坚硬”;硫—拉丁文意是“鲜黄色”。

2.借用古字,如:镤—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锕”,而镤在古汉语中指未经炼制的铜铁;铍—拉丁文意是“甜”,而铍在古汉语中指两刃小刀或长矛;铬—拉丁文意是“颜色”,而铬在古汉语中指兵器或剃发;钴—拉丁文意是“妖魔”,而“钴”在古汉语中指熨斗。借用这些字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与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发音相同接近。当然,以上这类字的古义现在都是基本不用的。

3.谐声造字如:铷—拉丁文意是“暗红”,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铯—拉丁文意是“天兰”,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4.会意造字

我国化学新字的造字原则是“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这类字数比起谐声一类来要少得多。如: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我国曾译作“淡气”,意为冲淡空气。后以“炎”入“气”成“氮”;氯—拉丁文意是“绿色”。我国曾译作“绿气”,意谓“绿色的气体”。后以“录”入“气”成“氯”;氢—拉丁文意是“水之源”。我国曾译作“轻气”,喻其密度很小。后以“”入“气”成“氢”;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我国曾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也曾以“养”入“气”成“”,再由“”谐声,造为“氧”,但仍读“养”音;碳—拉丁文意是“煤”。因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

也有些元素开始曾用谐声造字,后又转为会意造字的。如:硅—拉丁文意是“石头”。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从拉丁文音译,谐声造为“矽”。后因“矽”与“锡”同音,多有不便,遂改为“硅”,取“圭”音。因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

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读音习惯上是按英文字母发音。而新造汉字读音,一般是读半边音,如氪(克)、镁(美)、碘(典)。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钽(坦)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化学领域和汉字的联系,我觉得最大的就是化学元素的命名,而这同时也是最早的。因为只有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命名好,才能进行其他更加复杂的命名,如各种各样的化合物等。在我看来,写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很麻烦,因为要写很多笔画,而写本身的符号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几笔。但是,这些汉字的存在,就证明了中华文化在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出它的魅力。

第三篇: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拼音

qīng氢 hài氦 lǐ锂 pí铍 pãng硼 tàn碳 dàn氮 yǎng氧 fú氟 nǎi氖 nà钠 měi镁 lǚ铝 guī硅 lín磷 liú硫 lǜ氯 yà氩 jiǎ钾 gài钙 kàng钪 tài钛 fán钒 gâ铬 měng锰 tiě铁 gǔ钴 niâ镍 tïng铜 xīn锌 jiā镓 zhě锗 shēn砷 xī硒 xiù溴 kâ氪 rú铷 sī锶 yǐ钇 gào锆 ní铌 mù钼 dã锝 liǎo钌 lǎo铑 pá钯 yín银 gã镉 yīn铟 xī锡 tī锑 dì碲 diǎn碘 xiān氙 sâ铯 bâi钡 lán镧 shì铈 cuî错 nǚ钕 pǒ钷 shān钐 yǒu铕 gá钆 tâ铽 dí镝 huǒ钬 ěr铒 diū铥 yì镱 lǔ镥 hā铪 tǎn钽 wū钨 lái铼 ã锇 yī铱 bï铂 jīn金 gǒng汞 tā铊 qiān铅 bì铋 pō钋 ài砹 dōng氡 fāng钫 lãi镭 ā锕 tǔ钍 pú镤 yïu铀 ná镎 bù钚 mãi镅 jū锔pãi锫 kāi锎 āi锿 fâi镄 mãn钔 nuî锘 láo铹

第四篇:化学元素英读音

外贸 第 01 号元素: 氢 [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英 ['haɪdrədʒ(ə)n]

第 02 号元素: 氦 [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英 ['hiːlɪəm] 第 03 号元素: 锂 [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英 ['lɪθɪəm] 第 04 号元素: 铍 [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英 [bə'rɪlɪəm] 第 05 号元素: 硼 [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英 ['bɔːrɒn] 第 06 号元素: 碳 [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英 ['kɑːb(ə)n] 第 07 号元素: 氮 [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英 ['naɪtrədʒ(ə)n] 第 08 号元素: 氧 [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英 ['ɒksɪdʒ(ə)n] 第 09 号元素: 氟 [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英 ['flʊəriːn;'flɔː-] 第 10 号元素: 氖 [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英 ['niːɒn] 第 11 号元素: 钠 [化学符号]Na, 读“纳”, [英文名称]Sodium 英 ['səʊdɪəm] 第 12 号元素: 镁 [化学符号]Mg, 读“美”, [英文名称]Magnesium英 [mæg'niːzɪəm] 第 13 号元素: 铝 [化学符号]Al, 读“吕”, [英文名称]Aluminum 英 [əˈluːmɪnəm] 第 14 号元素: 硅 [化学符号]Si, 读“归”, [英文名称]Silicon英 ['sɪlɪk(ə)n] 第 15 号元素: 磷 [化学符号]P, 读“邻”, [英文名称]Phosphorus英 ['fɒsf(ə)rəs] 第 16 号元素: 硫 [化学符号]S, 读“流”, [英文名称]Sulfur 美 ['sʌlfɚ] 第 17 号元素: 氯 [化学符号]Cl, 读“绿”, [英文名称]Chlorine英 ['klɔːriːn] 第 18 号元素: 氩 [化学符号]Ar,A, 读“亚”, [英文名称]Argon英 ['ɑːgɒn] 第 19 号元素: 钾 [化学符号]K, 读“甲”, [英文名称]Potassium英 [pə'tæsɪəm] 第 20 号元素: 钙 [化学符号]Ca, 读“丐”, [英文名称]Calcium英 ['kælsɪəm] 第 21 号元素: 钪 [化学符号]Sc, 读“亢”, [英文名称]Scandium 英 ['skændɪəm] 第 22 号元素: 钛 [化学符号]Ti, 读“太”, [英文名称]Titanium英 [taɪ'teɪnɪəm;tɪ-] 第 23 号元素: 钒 [化学符号]V, 读“凡”, [英文名称]Vanadium英 [və'neɪdɪəm] 第 24 号元素: 铬 [化学符号]Cr, 读“各”, [英文名称]Chromium 英 ['krəʊmɪəm] 第 25 号元素: 锰 [化学符号]Mn, 读“猛”, [英文名称]Manganese英 ['mæŋgəniːz] 第 26 号元素: 铁 [化学符号]Fe, 读“铁”, [英文名称]Iron英 ['aɪən]

第 27 号元素: 钴 [化学符号]Co, 读“古”, [英文名称]Cobalt英 ['kəʊbɔːlt;-ɒlt] 第 28 号元素: 镍 [化学符号]Ni, 读“臬”, [英文名称]Nickel英 ['nɪk(ə)l] 第 29 号元素: 铜 [化学符号]Cu, 读“同”, [英文名称]Copper英 ['kɒpə] 第 30 号元素: 锌 [化学符号]Zn, 读“辛”, [英文名称]Zinc英 [zɪŋk] 第 31 号元素: 镓 [化学符号]Ga, 读“家”, [英文名称]Gallium英 ['gælɪəm] 第 32 号元素: 锗 [化学符号]Ge, 读“者”, [英文名称]Germanium英 [dʒɜː'meɪnɪəm] 第 33 号元素: 砷 [化学符号]As, 读“申”, [英文名称]Arsenic英 ['ɑːs(ə)nɪk] 第 34 号元素: 硒 [化学符号]Se, 读“西”, [英文名称]Selenium英 [sɪ'liːnɪəm] 第 35 号元素: 溴 [化学符号]Br, 读“秀”, [英文名称]Bromine英 ['brəʊmiːn] 第 36 号元素: 氪 [化学符号]Kr, 读“克”, [英文名称]Krypton英 ['krɪptɒn] 第 37 号元素: 铷 [化学符号]Rb, 读“如”, [英文名称]Rubidium英 [rʊ'bɪdɪəm] 第 38 号元素: 锶 [化学符号]Sr, 读“思”, [英文名称]Strontium英 ['strɒntɪəm;'strɒnʃ(ɪ)əm]

第 39 号元素: 钇 [化学符号]Y, 读“乙”, [英文名称]Yttrium英 ['ɪtrɪəm] 第 40 号元素: 锆 [化学符号]Zr, 读“告”, [英文名称]Zirconium英 [zɜː'kəʊnɪəm] 第 41 号元素: 铌 [化学符号]Nb, 读“尼”, [英文名称]Niobium英 [naɪ'əʊbɪəm] 第 42 号元素: 钼 [化学符号]Mo, 读“目”, [英文名称]Molybdenum英 [mə'lɪbdənəm] 第 43 号元素: 碍 [化学符号]Tc, 读“得”, [英文名称]Technetium英 [tek'niːʃɪəm] 第 44 号元素: 钌 [化学符号]Ru, 读“了”, [英文名称]Ruthenium英 [rʊ'θiːnɪəm] 第 45 号元素: 铑 [化学符号]Rh, 读“老”, [英文名称]Rhodium英 ['rəʊdɪəm] 第 46 号元素: 钯 [化学符号]Pd, 读“巴”, [英文名称]Palladium英 [pə'leɪdɪəm] 第 47 号元素: 银 [化学符号]Ag, 读“银”, [英文名称]Silver英 ['sɪlvə] 第 48 号元素: 镉 [化学符号]Cd, 读“隔”, [英文名称]Cadmium英 ['kædmɪəm] 第 49 号元素: 铟 [化学符号]In, 读“因”, [英文名称]Indium英 ['ɪndɪəm] 第 50 号元素: 锡 [化学符号]Sn, 读“西”, [英文名称]Tin 英 [tɪn]

第 51 号元素: 锑 [化学符号]Sb, 读“梯”, [英文名称]Antimony 英 ['æntɪmənɪ] 第 52 号元素: 碲 [化学符号]Te, 读“帝”, [英文名称]Tellurium英 [te'ljʊərɪəm] 第 53 号元素: 碘 [化学符号]I, 读“典”, [英文名称]Iodine英 ['aɪədiːn;-aɪn;-ɪn] 第 54 号元素: 氙 [化学符号]Xe, 读“仙”, [英文名称]Xenon 英 ['zenɒn;'ziː-] 第 55 号元素: 铯 [化学符号]Cs, 读“色”, [英文名称]Cesium 英 ['siːzɪəm] 第 56 号元素: 钡 [化学符号]Ba, 读“贝”, [英文名称]Barium英 ['beərɪəm] 第 58 号元素: 铈 [化学符号]Ce, 读“市”, [英文名称]Cerium 英 ['sɪərɪəm]

第 59 号元素: 镨 [化学符号]Pr, 读“普”, [英文名称]Praseodymium 英 [,preɪzɪə(ʊ)'dɪmɪəm]

第 60 号元素: 钕 [化学符号]Nd, 读“女”, [英文名称]Neodymium英 [,niːə(ʊ)'dɪmɪəm]

第 61 号元素: 钷 [化学符号]Pm, 读“颇”, [英文名称]Promethium英 [prə'miːθɪəm] 第 62 号元素: 钐 [化学符号]Sm, 读“衫”, [英文名称]Samarium英 [sə'meərɪəm] 第 63 号元素: 铕 [化学符号]Eu, 读“有”, [英文名称]Europium英 [jʊ(ə)r'əʊpɪəm] 第 64 号元素: 钆 [化学符号]Gd, 读“轧”, [英文名称]Gadolinium英 [,gædə'lɪnɪəm] 第 65 号元素: 铽 [化学符号]Tb, 读“忒”, [英文名称]Terbium 英 ['tɜːbɪəm] 第 66 号元素: 镝 [化学符号]Dy, 读“滴”, [英文名称]Dysprosium英 [dɪs'prəʊzɪəm] 第 67 号元素: 钬 [化学符号]Ho, 读“火”, [英文名称]Holmium 英 ['həʊlmɪəm] 第 68 号元素: 铒 [化学符号]Er, 读“耳”, [英文名称]Erbium英 ['ɜːbɪəm] 第 69 号元素: 铥 [化学符号]Tm, 读“丢”, [英文名称]Thulium 英 ['θ(j)uːlɪəm] 第 70 号元素: 镱 [化学符号]Yb, 读“意”, [英文名称]Ytterbium 英 [ɪ'tɜːbɪəm] 第 71 号元素: 镥 [化学符号]Lu, 读“鲁”, [英文名称]Lutetium英 [luː'tiːʃɪəm;-sɪəm 第 72 号元素: 铪 [化学符号]Hf, 读“哈”, [英文名称]Hafnium 英 ['hæfnɪəm] 第 73 号元素: 钽 [化学符号]Ta, 读“坦”, [英文名称]Tantalum 英 ['tæntələm] 第 74 号元素: 钨 [化学符号]W, 读“乌”, [英文名称]Tungsten英 ['tʌŋst(ə)n] 第 75 号元素: 镧 [化学符号]La, 读“兰”, [英文名称]Lanthanum 英 ['lænθənəm] 第 75 号元素: 铼 [化学符号]Re, 读“来”, [英文名称]Rhenium英 ['riːnɪəm] 第 76 号元素: 锇 [化学符号]Os, 读“鹅”, [英文名称]Osmium英 ['ɒzmɪəm] 第 77 号元素: 铱 [化学符号]Ir, 读“衣”, [英文名称]Iridium英 [ɪ'rɪdɪəm;aɪ-] 第 78 号元素: 铂 [化学符号]Pt, 读““, [英文名称]Platinum英 ['plætɪnəm] 第 79 号元素: 金 [化学符号]Au, 读“今”, [英文名称]Gold英 [gəʊld] 第 80 号元素: 汞 [化学符号]Hg, 读“拱”, [英文名称]Mercury英 ['mɜːkjərɪ] 第 81 号元素: 铊 [化学符号]Tl, 读“他”, [英文名称]Thallium 英 ['θælɪəm] 第 82 号元素: 铅 [化学符号]Pb, 读“千”, [英文名称]Lead 英 [liːd] 第 83 号元素: 铋 [化学符号]Bi, 读“必”, [英文名称]Bismuth 英 ['bɪzməθ] 第 84 号元素: 钋 [化学符号]Po, 读“泼”, [英文名称]Polonium英 [pə'ləʊnɪəm] 第 85 号元素: 砹 [化学符号]At, 读“艾”, [英文名称]Astatine英 ['æstətiːn] 第 86 号元素: 氡 [化学符号]Rn, 读“冬”, [英文名称]Radon英 ['reɪdɒn] 第 87 号元素: 钫 [化学符号]Fr, 读“方”, [英文名称]Francium英 ['frænsɪəm] 第 88 号元素: 镭 [化学符号]Ra, 读“雷”, [英文名称]Radium英 ['reɪdɪəm] 第 89 号元素: 锕 [化学符号]Ac, 读“阿”, [英文名称]Actinium 英 [æk'tɪnɪəm] 第 90 号元素: 钍 [化学符号]Th, 读“土”, [英文名称]Thorium英 ['θɔːrɪəm]

第 91 号元素: 镤 [化学符号]Pa, 读“仆”, [英文名称]Protactinium英 [,prəʊtæk'tɪnɪəm]

第 92 号元素: 铀 [化学符号]U, 读“由”, [英文名称]Uranium英 [jʊ'reɪnɪəm] 第 93 号元素: 镎 [化学符号]Np, 读“拿”, [英文名称]Neptunium英 [nep'tjuːnɪəm] 第 94 号元素: 钚 [化学符号]Pu, 读“不”, [英文名称]Plutonium英 [pluː'təʊnɪəm] 第 95 号元素: 镅 [化学符号]Am, 读“眉”, [英文名称]Americium英 [,æmə'rɪsjəm 第 96 号元素: 锔 [化学符号]Cm, 读“局”, [英文名称]Curium英 ['kjʊərɪəm] 第 97 号元素: 锫 [化学符号]Bk, 读“陪”, [英文名称]Berkelium英 [bɜː'kiːlɪəm;'bɜːklɪəm]

第 98 号元素: 锎 [化学符号]Cf, 读“开”, [英文名称]Californium英 [,kælɪ'fɔːnɪəm] 第 99 号元素: 锿 [化学符号]Es, 读“哀”, [英文名称]Einsteinium英 [aɪn'staɪnɪəm] 第 100 号元素: 镄 [化学符号]Fm, 读“费”, [英文名称]Fermium英 ['fɜːmɪəm]

第 101 号元素: 钔 [化学符号]Md, 读“门”, [英文名称]Mendelevium 英 [,mendə'liːvɪəm;-'leɪvɪəm]

第 102 号元素: 锘 [化学符号]No, 读“诺”, [英文名称]Nobelium英 [nə(ʊ)'biːlɪəm;-'bel-]

第 103 号元素: 铹 [化学符号]Lw, 读“劳”, [英文名称]Lawrencium 英 [lɒ'rensɪəm]

第 104 号元素: 鐪 [化学符号]Rf, 读“卢”, [英文名称]unnilquadium[,ju:nil'kwɔdiəm]

第 105 号元素: [化学符号]Db, 读“杜”, [英文名称]dubnium['duːbnɪəm]

第 106 号元素: 钅喜 [化学符号]Sg , 读”喜“, [英文名称] 第 107 号元素: 钅波 [化学符号]Bh, 读“波“, [英文名称]Bohrium['bəʊərɪəm]

第 108 号元素: 钅黑 [化学符号]Hs, 读”黑“, [英文名称] 第 109 号元素: 钅麦 [化学符号]Mt, 读”麦",[英文名称] 第 110 号元素: 鐽 [化学符号]Ds, 读”达“, [英文名称]Darmstadtium 第 111 号元素: 钅仑 [化学符号]Rg, , 读”伦“, [英文名称]Roentgenium

第五篇: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1.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 参见氢(1)。

9.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5.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s 意思是绿色。

18.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24.铬,Cr(Chromium),因其化合物具有多种颜色而得名,希腊语Chroma意思是“美丽的颜色”。

25.锰,Mn(Manganum, [En]Manganese),因该矿产的产地Manganesia(位于土耳其)而得名。

26.铁,Fe(Fer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Iron(从Iren演变过来),德语为Eisen。

27.钴,Co(Cobaltum, [En]Cobalt),意思是“地下小魔”(德语Kabalt),因为它能使玻璃变成蓝色。

28.镍,Ni(Niccolum, [En]Nickel),意思是“骗人的小鬼”(德语为Nickle),因为它和钴(27)有同样的性质,能使玻璃变成绿色。

29.铜,Cu(Cuprum, [En]Copper),古代就已发现,因首次从塞浦路斯岛(AesCyprium)获得该金属而得名。

30.锌,Zn(Zincum, [En]Zinc),古代就已发现,名称起源尚不清楚,可能来自德语Zinke(穗状或锯齿状物)。

31.镓,Ga(Gallium),因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allo,高卢,法国的古称)而得名。

32.锗,Ge(Germanium),因其发现者是德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erman,日耳曼,一般就指德国)而得名。

33.砷,As(Arsenicum, [En]Arsenic),希腊语是Arsenikon。关于它的词源,一种说法是出自Arsen(Arsen,意思是强烈),因为砒霜(砷的氧化物)是一种烈性毒药;另一种说法是由波斯语Az-Zarnikh(雌黄,Az是阴性冠词,Zar意思是黄金)演变而来。

34.硒,Se(Selenium),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35.溴,Br(Bromum, [En]Bromine),因恶臭的特性而得名,希腊语Bromos意思是恶臭。

36.氪,Kr(Krypton),来自希腊语Krypton(隐藏)。

37.铷,Rb(Rubidium),因其光谱是红色(Rubidus,拉丁语深红色)而得名。

38.锶,Sr(Strontium),据说这种元素来自于苏格兰的Strontian铅矿,所以得名Strontia(锶土)。

39.钇,Y(Yttrium),因钇土原产于瑞典的Ytterby而得名。

40.锆,Zr(Zirconium),得名于锆矿(Zircon),阿拉伯语意思是朱砂,波斯语意思是金色。

41.铌,Nb(Niobium),旧称Cb(Columbium,钶),因首先在北美的钶矿石中发现这种元素,而以哥伦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后来从钶矿中分离出钽(73),才真正得到该元素,遂用Tantalus的女儿Niobe命名之。

42.钼,Mo(Molybdaenum, [En]Molybdenum),其硫化物和石墨一样都是黑色矿物,德语通称为Molybdon,由此得名。

43.锝,Tc(Technetium),它是人造元素,所以用希腊语Technetos(人工制造)。

44.钌,Ru(Ruthenium),因其发现者是两名俄国化学家,为纪念他们的祖国(Russia,俄罗斯)而得名。

45.铑,Rh(Rhodium),因其化合物呈玫瑰红色而得名,希腊语Rodon意思是玫瑰花。

46.钯,Pd(Pallad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武女星Pallas而得名。

47.银,Ag(Argentum),古代就已发现,来源于希腊语Argyros(词头Argos意思是光泽或白色)来的,英语为Silver。

48.镉,Cd(Cadmium),得名于水锌矿Calamine,希腊语是Cadmein(可能是以希腊神话人物Cadmus命名的)。

49.铟,In(Indium),因其光谱是靛蓝色(Indigo)而得名。

50.锡,Sn(Stannum),古代就已发现,原意是坚硬,因为铜被掺入锡后会得到更加坚硬的青铜,英语为Tin。

51.锑,Sb(Stibi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Antimony,词头Anti-意思是反对,词尾是从Monk(僧侣)变化而来的,传说辉锑矿可以治疗僧侣的常见病癞病,但是很多僧侣服用后病情反而恶化,故被认为是僧侣的客星。

52.碲,Te(Tellurium),按照同族元素硒(34)的命名方法,称其为地球的元素(Tellus,罗马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特勒斯)。

53.碘,I(Iodum, [En]Iodine),以碘的颜色紫色而得名,希腊语Iodhs意思是紫色。

54.氙,Xe(Xenon),来自希腊语Xenon(奇异)。

55.铯,Cs(Cesium),因其光谱是蓝色(Caesius,拉丁语天蓝色)而得名。

56.钡,Ba(Barium),来源于重晶石(Baryta),因该矿石产于意大利的博罗尼亚(Bologna)而得名。

57.镧,La(Lanthanum),因其隐藏在稀土中而得名,希腊语Lanthanein意思是隐藏。

58.铈,Ce(Cerium),为纪念第一颗刚发现的小行星Ceres(罗马神话中谷类的女神)的发现而得名。

59.镨,Pr(Praseodymium),来自镨土(Praseodymia),是由希腊语Pratos(葱绿)和Didymos(孪晶)构成的,意思是绿色的孪晶。

60.钕,Nd(Neodymium),来自钕土(Neodymia),意思是新的孪晶,参见氖(10)和镨(59)。

61.钷,Pm(Promethium),得名于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62.钐,Sm(Samrium),得名于钐土(Samaria),是俄国矿物学家В.Е.Самарский(V.E.Samarskii)发现的。

63.铕,Eu(Europium),用来纪念欧洲(Europa)。

64.钆,Gd(Gadolinium),得名于钆土(Gadoina),为了纪念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Gadolin),他发现了第一个稀土元素钇(39)。

65.铽,Tb(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66.镝,Dy(Dysprosium),得名于希腊语Dysprositos,意思是难以获得的。

67.钬,Ho(Holm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故乡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而得名。

68.铒,Er(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69.铥,Tm(Thul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就以斯堪的纳维亚的古名Thule(北极的陆地)命名。

70.镱,Yb(Yt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71.镥,Lu(Lutetium),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故乡巴黎(Lutetia,巴黎的旧称)而得名。

72.铪,Hf(Hafnium),因其发现者在哥本哈根(Kobenhavn,也称Hafnia)取得的成就而得名。

73.钽,Ta(Tantalum),因其不被酸腐蚀的性质而和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Tantalus(因受罚而浸在水中,但不能吸收水分)相提并论。

74.钨,W(Wolframium),得名于德国的黑钨矿(Wolframite),所以德语称其为Wolfram。其英语名称Tungsten原意是重石,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75.铼,Re(Rhenium),为纪念莱茵河(Rhine)而得名。

76.锇,Os(Osmium),因其化合物带有臭味而得名,希腊语Osme意思是臭味。

77.铱,Ir(Iridium),因其化合物呈彩色而得名,希腊语Iris意思是虹。

78.铂,Pt(Platinum),得名于Platina Del Pinto的金属,当铂的价值未被发现时,它常被奸商掺在黄金中。

79.金,Au(Au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Gold。

80.汞,Hg(Hydrargyrum),是由拉丁语Hydra(水)和Argyrum(银)组成的,参见氢(1)和银(47)。英语为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说明该金属有流动性,古代就已发现。

81.铊,Tl(Thallium),因其光谱是绿色而得名(Thallium,拉丁语绿枝的意思)。

82.铅,Pb(Plumbum),原指铅(Plumbum Nigrum,黑铅)和锡(Plumbum Album,白铅),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Lead,原意为领导,可能逐步引申为导线和铅锤。

83.铋,Bi(Bismuthum, [En]Bismuth),是从德语Wismut(可能得名于白色金属,或是褐铁矿石)翻译过来的。

84.钋,Po(Polonium),这是居里夫人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拉丁语为Polonia)而起的名字。

85.砹,At(Astatium, [En]Astatine),来自希腊语Astatos,意思是不稳定。

86.氡,Rn(Radon),也称镭射气,这是由镭(88)衰变而来的元素,后缀-on表示惰性气体。

87.钫,Fr(Francium),因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France,法兰西)而命名。

88.镭,Ra(Radium),意思是射线(Radiation)的给予者。

89.锕,Ac(Actinum),因为放射性衰变而得名,Active是活动的意思。

90.钍,Th(Thorium),以北欧神话中的雷神(Thor)命名。

91.镤,Pa(Protactinium),意思是原始的(前缀Proto-)锕(Actinum),因为镤可以衰变为锕(89)。

92.铀,U(Uran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人物)而得名。

93.镎,Np(Neptunium),按照铀(92)的命名方法,用海王星(Neptune,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命名。

94.钚,Pu(Plutonium),按照铀(92)和镎(93)的命名方法,用冥王星(Pluto,冥王)命名。

95.镅,Am(Americium),因发现者是美国人,为纪念他的国家(America,美洲)而得名。

96.锔,Cm(Curium),以纪念法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她发现了钋(84)和镭(88),是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97.锫,Bk(Berkelium),因该元素发现于伯克利大学(Berkeley)而得名。

98.锎,Cf(Californium),得名于发现该元素的伯克利大学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99.锿,Es(Einstei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他创立了相对论,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0.镄,Fm(Fermium),以纪念美籍意大利核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他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1.钔,Md(Mendelevium),以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 в, D.I.Mendeleev),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02.锘,No(Nobelium),以纪念瑞典化学家诺贝尔(Alfred Bernard Nobel),他被誉为炸药之父,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103.铹,Lr(Lawrenc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他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3号以后的元素都根据原子序号命名。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字头 Nil Un Bi Tri Quad Pent Hex Sept Oct Enn(可是还是忍不住起了名啊)

104.钅卢 Unq(Unnilquadium),也称Rf(Rutherfordium),以纪念英国核物理学家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他获得过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还发现了原子核和质子(获奖后的贡献)。

105.钅杜 Unp(Unnilpentium),过去称Ha(Hah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核物理学家哈恩

(Otto Harn),他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是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奖获得者,现在称Db(Dubnium),是以莫斯科杜布纳(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的。

106.钅喜 Unh(Unnilhexium),也称Sg(Seaborg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西伯格(Gle nn Theodore Sea-borg, 1912-1999),他发现了镎(93),是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7.钅波 Uns(Unnilseptium),也称Bh(Bohrium),以纪念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8.钅黑 Uno(Unniloctium),也称Hs(Hassium),该原子由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rdt)重离子研究中心获得,用该实验室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n)命名。

109.钅麦 Une(Unnilenntium),也称Mt(Meitnerium),以纪念犹太裔瑞典核物理学家麦

特纳(Lise Meitner, 1878-1968),他和哈恩(参见第105号元素)共同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

109号以后的元素不再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呵呵,可是后面还是有了伦琴哥白尼)-------110元素“钅达” 鐽的旧称是Ununnilium,也即1-1-0-ium,乃系根据IUPAC的系统化命名规则而命名。这个规则消除了新元素发现者对新元素拥有的命名权而引起的争议。2003年8月,IUPAC才正式将Ununnilium命名为Darmstadtium,以纪念发现这元素的GSI所在地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但其实GSI位于达姆施塔特以北的一个叫Wixhausen的小区)。此外,由于110也是德国报警时所拨的号码,110又有另外一个外号叫policium(警察元素)。111号“钅仑” 元素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颁布第111号化学元素符号为Rg,名称为roentgenium。命名理据是为纪念发现X射线(亦称“伦琴射线”)的科学家Wilhelm Conrad Roentgen。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化学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读音为lún;字形采用“钅仑”。

-------112号 “鎶?”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2010年2月19日宣布,第112号化学元素已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元素符号为“Cn”,以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又添新成员。新元素原子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

下载化学元素的形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元素的形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化学元素俄语翻译

    1 азотnitrogen氮 N2 актинийactinium锕 Ac3 рицийamericium镅 Am5 аргонargon氩 Ar6 астатинastatine砹 At7 барийbarium钡 Ba8 бер......

    九年级化学元素说课稿

    《元素》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谈......

    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

    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 生命是一种化学现象,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进行着无数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行。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就可以说成是一系列的不以生物......

    化学元素的日语说法

    1 H 水素(すいそ) 氢2 He ヘリウム 氦3 Li リチウム 锂 4 Be ベリリウム 铍 5 B 硼素(ほうそ) 硼6 C 炭素(たんそ) 碳7 N 窒素(ちっそ) 氮8 O 酸素(さんそ) 氧9 F 弗素(すっそ) 氟 10 Ne ネオン 氖11 Na ナ......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篇一:2013-2014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二: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