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1008教师博览有感
正德厚生 笃学育人
——读《教师博览》有感
江西省瑞金市象湖中学刘丽平
从教多年,在我的书架上堆砌着不少书籍,其中不乏有各类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然而,令我最喜欢的却还是那一期期引人入胜的《教师博览》。阅读期刊,让我了解到中外教育的不同,开拓了视野。许多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名人故事,给我许多启迪。掩卷沉思,我倍感教师这门职业,真真切切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的职业注定我们永远要有正德品格、厚生胸襟和笃学态度,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
“正德”,意为端正的德行。一个人的品行,德是第一位的。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贤嫒》)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即德行在一个人的素质中占有首席的位置。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正人, 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有才是害人,无德无才是废人。”说的就是这道理。吴非同志撰写的《林巧稚在考场上》(《教师博览》2013年第1期)一文,文中写道:1921年,林巧稚参加协和医院招生考试,考场上她放下试卷去救素不相识突然晕倒的女生而耽误考试时,协和医院的考官正是看到了她那医者仁心透出的高尚品格,破格录取她。事实证明,协和的选择是正确的。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成绩毕业,从医几十年,她扶贫济困,治病救人,这位为医疗事业终身未婚的女性,在产房亲手接生的婴儿就达四万多个。我想,教师、医师同为“师”,而最需要的都是骨子里的“正德”品格。90年前,林巧稚考场上放下考卷那一瞬,无疑是百年教育史上最美的影像。
厚生,是对生命的仁爱。《左传》云:“厚生:薄征强,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笔者以为,“厚”即为“重视,注重”,“生”也应含有“生命”、“生活”与“学生”之义。重视学生、关爱生命,善待他人。鲁迅有言:“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这种爱就是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珍爱。冯朝学同志撰写的《独特的开学第一课》(《教师博览》2013年第4期)一文,文中描述:在德国的亚琛市,他表哥在给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上第一节课,一节在国内至今未看过的公开课—教小朋友为腿部受伤的公鸡(肉眼难辨的塑料公鸡)涂药水,包扎。20余位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手忙脚乱地学会了为小公鸡包扎伤口。当冯朝学惊诧于这样的第一课时,其表哥说:“这是德国几百年来的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虽然教的内容是如何为受伤的小动物包扎,旨在让小朋友懂得如何关爱老人,关爱生命,善待他人。”而戎钰、郑凌云、黄秀娟等同志撰写的《一个老师的坚守》(《教师博览》2013年第9期)一文,却让我看到了一位偏僻山乡教师王永祝无比高大有身影。年近六旬的他,用独特的爱彰显了一位乡村教师执教一生,视生如子的高尚情怀。王永祝老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厚待孩子,教书育人,其胸中闪烁着的正是我们所需的“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
笃学,“笃”就是敦厚、诚实、忠信之义。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张建安同志撰写的《金克木在图书馆上“大学”》(《教师博览》2013年第1期)一文中,讲述了金克木同志靠着顽强的学习劲头和“书虫傻气”,潜心治学,终
成中国顶尖的学者。而梁伟同志撰写的《哈佛大学的中国院长》(《教师博览》2013年第1期)一文,介绍了孟晓犂成为首位出任世界顶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华人学者的过程。虽然他聪颖过人,15岁就迈入了复旦大学的校门,但在大学里,他仍然晚上经常去图书馆抢位子,直到图书馆关灯才离开。为了多背英文,常常猫在路灯下。由于他的严谨治学、热心教学,在他出任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的8年里,该系本科主修学生从个位数增长到了超过70人,被校方誉为“神奇发展的系”。他亲自创立的新课《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幸福和痛苦的机遇之差》,也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这种严谨治学、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不正是我们教师最需要的吗?
窃以为,教师正德树师风,厚生施教铸仁心,笃学治教育新人,只有正德、厚生、笃学才能育出杰出人才。越是阅读《教师博览》,愈感正德的重要,越是阅读《教师博览》,愈感知识的匮乏,越是阅读《教师博览》,愈感治学的重任。《教师博览》将是我终生的良师益友,有你相伴,我必定在阅读天地里汲取更多的营养。
第二篇: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时代变了社会转型的浮躁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教师的权威受到 极大的挑战;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等等。面对这种种挑战,《教师博览》杂志给我们年轻教师做出了很好的解答,指出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作为教师应该处变不惊,坚守人民教师的三项基本条件。
一是“道德”,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责任”,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担承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
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三是“艺术”,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的魅力。教育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思维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特色,及时顺应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多读教育类报刊杂志,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当今的观点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润物无声。教育的艺术在于“对症下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在于“宽严相济”,能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之间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既“敬”且“爱”。教育的艺术强调“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的艺术还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据学生的自然禀性因势利导,实施有差别的教育,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师博览》杂志告诉我们“道德”“责任”“艺术”是做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坚守,用一生的追求去达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耀。
石城县大由中心小学
严雯
2012年9月23日
第三篇: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在众多的教育类杂志中我唯独对《教师博览》这本期刊情有独衷。《教师博览》有着这几个主题词:真诚、责任、激情、梦想、勇气、个性、爱。第一次接触她便被深深地吸引,从中我学得了很多。1.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2。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1
3.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4.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5.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
6.教学中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第四篇: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学校:某某小学姓名:某某
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文章大都非常感人,都是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
感想之二:纯真未泯的“顽童”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 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门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么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这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让我们用心、用情、用意,“耕耘” 在教育事业中吧,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一片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第五篇:读《教师博览》有感(推荐)
读《教师博览》有感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吹雨打,多少忙碌的人民为了柴米油盐而暗暗伤神。看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油然而生中感觉当老师真好。每天除了上班,总有那么多的时间让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其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让我看那《教师博览》,看着看着,更加坚信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因为在《教师博览》中,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幸福,看到了人生。
我很喜欢《教师博览》这本书,就是它让我知道如何爱上这个行业,更加让我懂得如何做个合格的教师。读了里面的文章我知道了中外教育的的不同,还有很多闪烁着教育智慧的故事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看了《教师博览》,我越来越觉得教师工作,真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件心与心的事业,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我们永远都要做一位探索者。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要学会赞赏别人。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人都是一样的,喜欢听赞赏的话,因为人内心深处有被人重视、被人欣赏的需求,有自我认同的本能。”读了这段话以后,让我联系到我的实际工作。
我每天都与一些8、9岁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非常喜欢听一些赞赏的话。以后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多观察,多发现,多看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真诚地、毫不吝啬地去
赞赏孩子们。这样做,不仅给孩子们以快乐,更加给自己机会,给自己的考验、、、、、。
《教师博览》——它犹如天然指南针,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迷失方向时,它会为你指明方向;当你需要帮助时,它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双手。
记得刚毕业初上讲台时,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如: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激励学生?……这些问题让我束手无策。面对实实在在的教学,面对一个个鲜明的学生,平时所学的教学理论都显得那样地抽象和宽泛,讲台上的我显得那样地脆弱和无力。在课堂上,有时候看见大家纪律乱了,心里一恼,脱口而出:“谁没有遵守纪律啊?我看是谁在说话?”这样的话一点效果也没有。想着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看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我心急如焚。新世纪的教师是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而我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我想只有学习和反思,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才能使自己掌控课堂,掌控学生。直到我订了《教师博览》,看了这本书后就好像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贪婪的享受着里面的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故事。慢慢的我真的对他爱不释手,并叫我仔细研读。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赏识孩子:对于孩子我们不能说“笨”,也不能说“不行”。我们要用肯定的语言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用赞赏的眼神去关注所有的学生,用欣赏的动作去承认他们每个人,对他们每个人充满期待,因为学生的潜能是无
穷的。为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表扬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功激动不已。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并快乐地学习知识,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博览》是我的“天使”,在孤独无助时,是它伸出双手,帮助我度过各种难关。作为教师的我,爱每位学生并不是溺爱,也不是纵容,更不是任其放肆。我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一种期待的态度去正视每位学生。
《教师博览》时刻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自己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并永远服务于学生,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