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办理城市规划内被征农民社会保障的证明2
关于办理城市规划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证明
洪桥镇廖家村为县城建设规划区内,廖家村箕簸组村民110人,本组原“四固定”时耕地计税面积27亩,旱土3亩。因县城廉租房建设需要征用土地,鱼塘空闲地等。
具体征地时间为:
2011年5月10日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征用43余亩,本组这次征用土地全部征用,人均己无土地,村民要求办理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请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政策审查批准办理。
以上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祁东县洪桥镇瘳家村委会2011年10年11日
第二篇: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省市分别在2007年、2008年下发专题文件对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给予政策扶持。可以说,在这方面,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那么最重要的落实还是在基层。要落实,不折不扣的落实,就一定会面临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对于我们县来说,由于经济基础条件薄弱,财政困难,地方上筹措资金十分有限,多靠中央省市转移支付或财政补助,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应对现实困难,争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基层摸清情况,掌握需求,因地制宜,提供科学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安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安劳社办发〔2009〕82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降低的长远保障目标,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翼。地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4镇,总人口5.8万人,农业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城镇人口增幅较大),县内无大工业企业,属山区农业县。
1、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累计被征地农民人数628人,其中,规划区以内116人,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总数512人。
2、2008年新增人数:无。
3、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属于(人均土地在0.3或0.4亩以下)保障范围的人数(已征地)45人。
4、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46人,享受标准为110元∕月∕∕人(主要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管理)。
5、养老保险待遇情况: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6、培训情况:我县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导产业培训、创业培训等等,已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的被征地农民315人(其中城市规划区内91人),通过培训就业256人。
二、政策规定
止2009年我县未出台专门文件,严格按安劳社发〔2008〕23号文件和安政发〔2008〕19号文件执行。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方面
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视程度不高。被征地农民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补偿费用的高低合理问题,今后的生计问题,而对如何提高就业机会,有所忽视,对自己的身份转换角色还难以适应,虽然部分农民有就业愿望,但对培训重视不够。被征地农民在得到相应补偿后,对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一时认识不够,认为对自己就业创业帮助不大,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干,所以创业竞争力不强。②就业项目单一。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被征地农民选择跑出租行业、开个体、搞养殖业,他们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加之自身就业技能缺乏,所以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致富相对困难。③就业岗位有限,培训资金不足。对被征地农民政府应开发专门的岗位来安置这类群体,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的就业率。在培训上开展专项培训,政府配套专项资金扶持他们,提高他们培训技能,提高竞争能力。
2、社会保障方面
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政府配套补助资金问题,参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安政发〔2008〕19号),财政配套资金占40%,我县财政困难,保障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省市财政支持。②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坚决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明确各自职能,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主要诉求
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生活状况总体平稳,基本实现了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的目标。但是离长远生计有保障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稳定的固定工作,拥有固定收入,能够维持家庭的必须开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房和子女上学有所优惠。在自主创业上能够给予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人员,他们的生产资料失去以后,在寻求生活出路、就业门路上表现尤为突出。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对于目前被征地农民所涉关政策有些头重脚轻。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到了基层县上这一级就有些落实的实际困难,政策可以比照制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也如同废纸一张,归根结底,是目前征地这一块由于商业利益潜力并不太大(如工业园区规划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征地等),多数资金需要政府来筹措,而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征地涉及的人数又较多,需要一大笔资金,政府无力筹集。另一方面,被征
地农民由于生活来源单一,加之许多农民只重视眼前利益,如果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来养老,他们就要精细算账,因为靠儿养老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费用过大,他们则就要放弃。据调查,2008年在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中,有许多被征地农民就没有参加,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还好,子女还小,不会有很大问题,不愿意做贡献。这是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不慎,认识不够造成的,还有就是宣传未跟上。
五、对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1、细化完善政策,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政府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尽可能让被征地农民得到更大更多实惠,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3、开展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适时适量给予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信贷扶持。
4、大力开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组织进行创业培训。(从务农的手转变为经商或者创业的好手)
5、涉关被征地农民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政府统筹,如果中央提出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彻底落实,就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篇: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性质不同,所需资料不同)
一、内资鼓励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进口设备的合同、发票
4、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二、外资企业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备案登记证和资产登记手册(2001年10月后成立的企业不需提供资产登记手册)
3、进口设备的合同、发票
4、主管部门批复的进口设备清单
5、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三、科教用品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进口设备的合同、发票。
3、设备样本说明。
4、科研单位如已转制为企业,需提供该进口设备所用于的项目的课题报告。
5、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四、远洋渔业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货物的提单、发票。
3、远洋渔业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申报单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证书。
6、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7、农业部办公厅本的远洋渔业项目函。
8、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五、无偿援助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进口货物的合同、发票
3、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赠送函或含有减免税条款的协定、协议、国际条约。(复印件)
4、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委托书或外国驻我国大使馆、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处的证明函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及我国履行国际条约进口物资证明》和进口物资清单
6、受赠单位或项目执行单位的法人证书
7、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单证。
六、残疾人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进口货物的合同或境外捐赠的正本复印件及发票
3、民政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审核签章的《残疾人专用品进口证明书》及《残疾人专用品清单》
4、民政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企事业单位或所属福利机构、假肢厂、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及康复机构的法人单位证书。
5、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单证。
七、扶贫、慈善捐赠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境外捐赠函正本及中文翻译件各一份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3、由受赠人出具的《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进口证明》,并应随附《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正本各一份;进口物资若分配到全国若干省、市、自治区使用的,需分别作《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一式两份(加盖公章);
4、由外方出具的能表明无偿赠送之物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位、金额、币制的形式发票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受赠单位公章
5、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单证
八、救灾捐赠项目办理征免税证明所需材料:
1、填写的征免税证明申请表
2、由民政部、全国妇联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出具由其审核签章的《接受境外救灾捐赠物资进口证明》
3、救灾捐赠物资清单
4、境外捐赠函正本复印件
5、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单证
注:如果企业委托代理公司代办进口设备的征免税手续,代理公司需提供企业的委托书。
第四篇: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津政发〔2004〕112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
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健全和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常住农业户 籍16周岁以上,享有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批准被征用土 地的人员(简称被征地农民)。
已与本市城镇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以 及按月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被征地农民,不适用本办 法。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按不同年龄分别划分为征地参保人员和 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 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征 地养老人员。
以上年龄计算以依法批准征用土地之日为准。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办理“农转非” 手续,统一按照本 办法参加社会保障。保障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 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具体保障人员由村民 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讨论提出,报乡、镇政府备案。
第五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被征地农民的 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统一筹集,分类保障,分级管理,所需资金来 源于征地补偿费和政府补贴。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由征地参保人员社会 保险基金和征地养老人员社会保障基金组成。
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社会统筹;征地养老 人员的养老保障基金实行区、县社会统筹。
第七条 土地管理部门从征用土地单位缴付的土地补偿费和 安置补助费中,按照报乡、镇政府备案后的具体保障人员名单,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社会保障费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 到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后,即与其办理相关社会保障手续。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应当与本市经济发展 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选择以下一个 档次标准,土地管理部门据此为征地参保人员划转养老保险费:
(一)以征地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 基数,按照17%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二)以征地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 基数,按照13%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选择以下一个 档次标准,土地管理部门据此为征地养老人员划转养老保障费:
(一)以260元为月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二)以210元为月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征地养老保障费缴费标准,参照征地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的变 动,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额中的20 %,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助,资金来源从两级政府土地纯 收入中解决,具体比例按分成确定;
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费缴费额中的20%,由区县人民 政府给予补助,资金来源从区县人民政府的土地纯收入中解决。
第十二条 在基本保障外,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可根据本 村的经济情况为征地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增加补充养老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第十三条 政府建立风险准备金,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具 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名单报乡、镇政府备案之日起30日 内,村民委员会持被征地农民名单及相关证件向所在区、县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据此为被征地农民 核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手册》。
第三章 社会保障待遇
第十五条 征地参保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障 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养老金,直至死亡为 止。
(一)按照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参保人员,其 养老金以达到领取年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 20%比例计发。
(二)按照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参保人员,其 养老金以达到领取年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 16%比例计发。
第十六条 征地养老人员享受养老保障待遇:
(一)按照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养老人员,自 缴纳社会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260元的生活保障金。
(二)按照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养老人员,自 缴纳社会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210元的生活保障金。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缴费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征地养老 保障待遇。
第十七条 征地时未达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村民委员会 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万元的征地安置补 助费。其就业后,参加相关的城镇社会保险;未能就业、且符合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八条 按照第二条规定的已与本市城镇企业建立劳动关 系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以及按月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金的被征地农民,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一次性发 给不低于1万元的征地安置补助费。
第十九条 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征地参保人员,须持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手册和居民身份证,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领取养老待遇申请,经审核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 放。
第二十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待遇调整机制。根据本市社会 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对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征地养老 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进行调整,所需资金分别由征地参保人员的 养老保险基金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基金支出。征地参保人 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具体调整标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 实施。
第二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就业以后应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 险社会统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凡符合退休条件的,可 以办理退休手续。同时,其原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时 间和缴纳费用可予以折算。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另行 制定。
征地参保人员中断就业并中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在中断就业期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养老待遇,其城 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征 地参保人员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期间死亡的,其城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一次性 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二十二条 征地参保人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 益人,可以按以下标准领取相应的待遇:
享受养老金前死亡的,一次性返还所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的 40%;享受养老金以后死亡的,已领取的养老金总额未超过所 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40%的,其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超过所 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40%的,不再返还。
第二十三条 征地养老人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 益人可以按以下标准领取相应待遇:
已领取的征地养老保障金总额未超过所缴纳养老保障费总额 40%的,其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超过所缴纳养老保障费40 %的,不再返还。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被征地农民的社 会保障工作。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做好本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的社会 保障工作。
市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民政、公安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由市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管理和支付。
征地养老人员的征地养老保障基金由区、县人民政府委托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管理和支付。
第二十六条 社会保障基金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区、县 人民政府委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专户存储,按照中国人 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社 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值增值,所得收益全部并入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二十七条 社会保障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 民的社会保障,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要接受财政、审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就业与服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创 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参保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征地参保人员就业。
第三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户籍“农转非” 后,有劳动能力 和求职愿望的,应当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就业、失业 证,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参保人员 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以非法手段获取社会保障待遇的,由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与征地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发生争 议,由区、县人民政府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主题词:农村 征地 农民 社会保障 办法 通知
(共印250份)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12月13日印发
第五篇: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方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经依法批准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建设用地,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补偿,并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为建设用地后,从拥有该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需要安置和保障的人员。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办法,国务院、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国土部门)负责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数量台账,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被征地农民人数以及收取和解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市财政部门负责征地补偿资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市人保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管理和参保业务办理;市公安部门负责相关户籍登记审核及人员迁移变动情况的审核。
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
第六条
按照全省统一规定,以2002年12月31日作为建立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动态数据库的基准年时点,并根据征地情况进行更新。
经依法批准征地后,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数和被征耕地的面积,由市公安和国土部门自依法批准之日起从数据库中相应核减。
第二章
征地补偿
第七条
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定足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第八条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分别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一)土地补偿费
1、征用耕地的,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2、征用精养鱼池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计算;征用其他养殖水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算。
3、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计算。
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8倍计算。
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为1600元/亩。
(二)安置补助费
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占有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为17000元。
2、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该土地补偿费标准的70%计算。
3、征用未利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费,按拆迁补偿的规定执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按《宜兴市建设用地统一征地办法》的规定执行。
2、青苗补偿费,耕地秋熟每亩1000元,夏熟每亩600元,蔬菜地(含耕地挖塘养殖)每亩1200元。
3、对违法、违章的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无合法产权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的建(构)筑物以及征地规划红线确定后,突击抢种的树木、花木,抢建的设施,一律不予补偿。
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省政府的相关规定,对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标准、安置补助费标准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作相应调整。
第九条
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支付给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所有者;土地补偿费的70%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补助费用于未年满16周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其他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补偿费的30%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公积金管理,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以及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不得挪作他用。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不得拖延交地。
第三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按照刚性进保、应保尽保的原则,建立征地补偿款出资与政府出资补贴相配套、养老保障与生活补助相结合、征地保障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有效保障机制。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参加社会保障的被征地农民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安置补助费及其增值收入;
(二)市财政部门从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提取每亩2万元资金及其增值收入;
(三)市财政部门从收取的土地使用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和其他可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支付的,由市财政负责解决。
第十二条
市财政部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用于核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财政专户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总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增值部分和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员领取的养老金、生活补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第十三条
市人保部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个人账户资金按城乡居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结息。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个人账户标准为:该集体经济组织被征地时,按征地前人均耕地数计算出每个安置人员的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安置补助费。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统筹账户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财政部门从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提取每亩2万元;二是市财政部门从收取的土地使用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三是其他可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者享有优先权。具体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除以征地前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占有量计算。
已参加和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不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名并上报,由所在镇(园区、街道)的国土所(分局)牵头,社保、派出所等单位参加,对具体名单进行审核,审核确定的名单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7天无异议的,按公示名单确定被征地农民。
第十八条
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第一年龄段为16周岁以下;
(二)第二年龄段为女性16周岁以上至55周岁,男性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
(三)第三年龄段为女性55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
前款所称的“以上”均包括本数。
被征地农民三个年龄段具体人员的产生,可以在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中自行选择确定。
第十九条
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享受以下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第一年龄段人员,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范围。
(二)第二年龄段人员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当月起计算,按年领取生活补助费1000元,到达养老年龄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三)第三年龄段人员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当月起,按月领取360元养老金。
养老年龄是指女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
以上各年龄段的安置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养老金标准根据省定保障标准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第二十条
实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养老金首先从其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的,从社会统筹账户中支付。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征用农户承包经营的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征地补偿款总额减去集体留存部分后,除以人均1亩耕地的个人应得征地补偿款(目前为28200元)计算确定。
(二)承包地全部征完的农户,该户中符合本办法保障条件的家庭人员可以全部进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如家庭需要保障的人数超过本办法规定保障人数时,超出部分的人员如需进入保障,个人应承担80%的个人账户资金,其余部分由所在镇(园区、街道)、村承担。
(三)以户为单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数少于本办法规定保障人数时,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进入保障,并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其余征地补偿款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四)户口迁出本市的,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保障待遇,但可以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
(五)被征地农民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由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六)土地征用时,不属于农民自留地和承包地的其他各类集体土地,不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范围,征地补偿款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与集体留存30%的土地补偿费一并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以及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
第二十二条
市国土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征地补偿费足额支付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资金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管。
第二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名单确定后,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对征地补偿款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将进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资金及时足额上解市财政专户,并同时上报被征地农民名单等相关资料。
(二)将16周岁以下人员一次性领取的生活补助费等其他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位。
(三)将属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留在集体经济组织,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部门应根据被征地农民名单和解缴的资金以及相关资料,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总账户,并按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用款计划,定期将资金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户,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通知市人保部门按名单及金额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
第二十五条
市人保部门应根据被征地农民名单和解缴财政部门的资金,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并做好核算、发放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员,不再享受《市政府关于印发宜兴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宜政发〔2005〕162号)规定的补贴。
第二十八条
历次被征地农民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参照本办法另行制订。历次被征地农民相关遗留问题是指目前仍在实行每年支付本金收益或粮差补贴的征地补偿行为。
第二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在相关镇试行。
编者按:前阶段,市委、市政府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对宜兴未来高度负责的宗旨,结合贯彻《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试行)》(宜政发【2011】16号),该《办法》将在相关镇试行后在全市推开。为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政策、吃透精神,本报现予全文刊登。
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