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中国反腐正从治标走向治本大全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中国反腐正从治标走向治本
欢迎加入池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4861220
1“纪检监察工作已成为悬在腐败分子头上的利剑,它还应成为反腐治本的中坚,成为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制度铁笼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实现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中央纪委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随着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陆续出台,反腐败体制机制将日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会迎来质的提升。
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截至去年底,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51个纪检组,分布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4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等。但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还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中纪委着手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将弥补对中央一级党政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缺位”。这是我国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的重要信号之一。
6月底,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成为中国2014年上半年反腐的重要成果。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几乎在对徐才厚做出处置决定的同时,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反腐工作总纲领,为新一轮纪检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是反腐制度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纪委12日发布消息,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韩先聪是今年落马的第16名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第34名被调查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在韩先聪之前,今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有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山西省副省长杜善学、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除了“老虎”,被打的“苍蝇”更多,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对6万多人施以党纪政纪处分,比上年同期增长三成多。在持续不断的反腐风暴中,不少官员头天还在电视上高谈阔论,次日就以贪官的面目出现在中纪委的通告里。反腐不留死角,不断更新的反腐战果向社会表明,不论谁搞腐败,都会被一查到底、无处藏身。力度空前的反腐大快人心,但公众也担心,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反腐机制,只治标不治本,就算消灭所有当下的贪官,但倒了一批还会再来一批。
早在2013年初,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明确表示,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近期,中央在纪检体制改革方面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这表明反腐工作在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治标之后,正在稳步进入治本阶段。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过,以及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政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等政策信号的发出,表明近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反腐经验正在固化下来,反腐正走向治本、走向制度化。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这意味着腐败案件“一案双查”将成常态,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除了查处具体涉案人员,还要倒查追究主要领导班子和领导的责任。实施方案还明确落实了“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等原则,这将有助于加强纪委监督职能,破解纪委难于监督同级党委的难题。
在过去一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对自身的整合力度空前,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下辖的纪检监察室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了12个。中央纪委今年明确提出纪委书记一律不再分管所在单位其他业务工作,以避免纪委书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所造成的执纪尴尬。中纪委对自身的改革,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和力量聚集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上。同时,中纪委的内部改革也成为中国反腐走向治本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已成为悬在腐败分子头上的利剑,它还应成为反腐治本的中坚,成为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制度铁笼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二篇: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
标”走向“治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有个精彩的比喻,“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其意深刻,拔掉烂树是反腐,治疗病树也是反腐,即防治腐败,这当然不是终点,从根本上落到清理病树、烂树生长的土壤。这表明中国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法治反腐将成新常态。
一、“治病树、拔烂树”拉响反腐治本警报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党政军等各领域、行业,腐败分子已经越来越难找到“避风港”。中纪委接连发布的关于党政官员或央企高管因贪腐落马的消息为传媒和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这不仅体现了中央高层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强大决心,而且对贪腐官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之威,大大化解了民间情绪,提高了党的威信,可谓激浊扬清、大快人心。但是在强大的社会反腐的声势之下,在“不敢贪”“不能贪”逐步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共识之时,如何趁热打铁、巩固这一轮反腐的成果?如何做到反腐成为常态与长期的制度化行为?正如王岐山书记先前所言,目前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什么样的反腐才能治本呢?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上,王岐山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就是要构建一个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通过反腐败来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此次会议确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称为反腐败由治标走向治本的转折点。
从中央这两年的反腐力度来看,反腐风暴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间,但反腐不能总是在腐败已形成大气候之后才去“治”,而应该赶在腐败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或者在念头滋生之前就予以扼杀,要把因腐败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反腐走法治之路,让法治反腐常态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铲除滋生腐败的阴暗土壤,让腐败寸步难行,真正达到治病树、拔烂树。
同时,“治病树、拔烂树”不失为“敲山震虎”警钟长鸣,唱响着反腐警戒歌。也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因此依法治国,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让一些怀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和观念,搞变通、打折扣,让腐败查处难度加大者,趁早打消念头,在监管不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情况下,铲除拉帮结派、利益输送、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现象,凸显着反腐败没有特权、反腐败没有特区。
二、“治病树、拔烂树”须法治“刮骨疗毒”
近年来,随着“六五”普法工作的推行,公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民主参政热情越来越高,而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也为网络监督、群众监督提供了便利,这些均为法治反腐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法治反腐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反腐,走法治化反腐败之路,是一项重要、必要、迫切的反腐道路。
一是用制度铲除腐败土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彻底铲除病树、烂树,还需以制度保障反腐机制运行,依法反腐、制度反腐,让反腐败进入法治轨道。从体制、机制、制度“三位一体”的结合上,把反腐败的关口前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治本”,就要在拍苍蝇打老虎,让官员“不敢腐”的同时,建立令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约监督机制,才能让反腐抓铁有痕、玉汝于成。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用制度固化责任范围,用制度规范履责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推进责任行动,用制度保障责任落实,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笼子必须是无缝无缺口和牢固不可摧的。制度的每个规定都必须是高压线,换句话说,制度必须是铁打的,不能够是纸糊的、泥捏的。
二是牢牢把握“两个责任”。要实现反腐败斗争“治病树、拔烂树”,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集聚人民的力量,落实“两个责任”。从执政和监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作风建设之路越走越畅。履行主体责任,重在强化领导、表率带头,既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又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组织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选好用好干部、加强责任追究等职责。执行监督责任,重在找准定位、职能回归。既要理清自己的职能定位,突出主业,把工作重心转到对监督对象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监督上来,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严肃执纪、及时问责、严格把关。
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以来,一批涉嫌违法犯罪的省部级高官的纷纷落马,凸显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尤其是***等案件被移送司法机关并提起公诉,表明了中央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和优越性。
第三篇: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标”走向“治
本”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有个精彩的比喻,“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其意深刻,拔掉烂树是反腐,治疗病树也是反腐,即防治腐败,这当然不是终点,从根本上落到清理病树、烂树生长的土壤。这表明中国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法治反腐将成新常态。
一、“治病树、拔烂树”拉响反腐治本警报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党政军等各领域、行业,腐败分子已经越来越难找到“避风港”。中纪委接连发布的关于党政官员或央企高管因贪腐落马的消息为传媒和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这不仅体现了中央高层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强大决心,而且对贪腐官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之威,大大化解了民间情绪,提高了党的威信,可谓激浊扬清、大快人心。但是在强大的社会反腐的声势之下,在“不敢贪”“不能贪”逐步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共识之时,如何趁热打铁、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巩固这一轮反腐的成果?如何做到反腐成为常态与长期的制度化行为?正如王岐山书记先前所言,目前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什么样的反腐才能治本呢?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上,王岐山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就是要构建一个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通过反腐败来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此次会议确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称为反腐败由治标走向治本的转折点。
从中央这两年的反腐力度来看,反腐风暴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间,但反腐不能总是在腐败已形成大气候之后才去“治”,而应该赶在腐败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或者在念头滋生之前就予以扼杀,要把因腐败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反腐走法治之路,让法治反腐常态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铲除滋生腐败的阴暗土壤,让腐败寸步难行,真正达到治病树、拔烂树。
同时,“治病树、拔烂树”不失为“敲山震虎”警钟长鸣,唱响着反腐警戒歌。也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因此依法治国,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让一些怀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和观念,搞变通、打折扣,让腐败查处难度加大者,趁早打消念头,在监管不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情况下,铲除拉帮结派、利益输送、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现象,凸显着反腐败没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有特权、反腐败没有特区。
二、“治病树、拔烂树”须法治“刮骨疗毒”
近年来,随着“六五”普法工作的推行,公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民主参政热情越来越高,而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也为网络监督、群众监督提供了便利,这些均为法治反腐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法治反腐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反腐,走法治化反腐败之路,是一项重要、必要、迫切的反腐道路。一是用制度铲除腐败土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彻底铲除病树、烂树,还需以制度保障反腐机制运行,依法反腐、制度反腐,让反腐败进入法治轨道。从体制、机制、制度“三位一体”的结合上,把反腐败的关口前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治本”,就要在拍苍蝇打老虎,让官员“不敢腐”的同时,建立令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约监督机制,才能让反腐抓铁有痕、玉汝于成。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用制度固化责任范围,用制度规范履责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推进责任行动,用制度保障责任落实,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笼子必须是无缝无缺口和牢固不可摧的。制度的每个规定都必须是高压线,换句话说,制度必须是铁打的,不能够是纸糊的、泥捏的。
二是牢牢把握“两个责任”。要实现反腐败斗争“治病树、拔烂树”,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集聚人民的力量,落实“两个责任”。从执政和监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作风建设之路越走越畅。履行主体责任,重在强化领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导、表率带头,既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又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组织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选好用好干部、加强责任追究等职责。执行监督责任,重在找准定位、职能回归。既要理清自己的职能定位,突出主业,把工作重心转到对监督对象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监督上来,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严肃执纪、及时问责、严格把关。
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以来,一批涉嫌违法犯罪的省部级高官的纷纷落马,凸显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尤其是***等案件被移送司法机关并提起公诉,表明了中央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和优越性。
第四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抢救”本色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抢救”本色
欢迎加入池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4861220
1一说起“抢救”历史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和史料,以及濒临灭绝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山东莒县近年来对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事迹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工作。这样一项针对普通老党员资料的“抢救”,意义何在?
莒县地处革命老区,农村里仅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最多时就达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1058名,平均年龄86岁。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支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住在农村,不抱怨生活艰苦,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过着宁静朴实的生活。莒县对这些老党员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收集实物,累计征集20万张图片、3万分钟的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典型事迹近60万字。不妨勾勒一下这组群像: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对党的理解非常朴素,却一心向党,真心信党,卢翠秀今年85岁了还在担任村支书;公心为民,村支书徐文高先后把当兵、招工、推荐上大学等机会全部让给别人,尽管自己的5个子女也符合条件;用心实干,“威望都是干出来的”,是那个年代党员们的写照,也是群众的高度评价;清心律己,严格自律,有的参加过多场战役战斗,从不向政府伸手,从不给上级添麻烦。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近乎“痴愚”,甚至“傻”。但正是这样一群老党员,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铸就了共产党员的本色。这种“本色”,聚焦着理想信仰,体现着宗旨情怀,表达了本质坚守,顺应了时代要求,作用于党的事业的壮大发展,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散发着清香,在最平凡中彰显着强大力量。莒县如今建起“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这片“红色的晚霞”正在无数党员干部心中定格。
这种本色追求,能促人回归本源。这些老党员能军能民,能官能农,既有党员素质也有平民气质,既厚重又纯真,没有铜气、只有土气,没有俗气、只有正气。这些宝贵品质渗入骨髓,与生命同在,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不因生活贫困而移位,不因待遇降低而遗弃,不因年龄增长而淡化。以此为参照,党员干部不难回归原点,校正人生航向和目标。
城中易浮躁,乡土易生纯真品质和朴素情怀。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自然之美,在乎本色;人生之美,当如此乎?当下社会,人确实很难保持本色,不被繁冗、复杂、欲望和过度装饰所左右。在这群老党员身上,集中展示着某种人生况味和真谛:生活苦一点,容易反思幸福来之不易,积蓄力量;环境静一点,容易清除浮躁、清醒坚守。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国家强盛了,生活改善了,一些党员精神却失落了、倾斜了、懈怠了。有的一度丧失信仰,迷失方向,脱离群众,甚至变色变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接地气,服务群众,呼唤清风正气,回归朴素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对党员本色的“抢救”吗?只是,这样的“抢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有赖每个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五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吃药反腐” 误读背后的渴望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吃药反腐” 误读背后的渴望
欢迎加入池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4861220
1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研究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吃药反腐”说随之引发公众关注。
这篇名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公平准则受金钱调节的神经基础》的论文,的确能带给人们一定的想象:既然大脑某个部位活跃程度越高,此人倾向于违背公平、选择金钱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用药物抑制这个部位,是不是就能减少其对金钱的贪婪呢?仅以想当然的态度来看,得出这样的猜想倒也可以理解。然而,在理论和复杂的社会行为之间,还隔着太多不确定因素,两者绝不能简单地联系在一起。退一步讲,即使真的存在这种可能,也不能将之作为反腐手段,因为官员不是小白鼠,更不是病人,岂能服药预防腐败?假如对金钱的贪婪可以服药预防,对于全民皆有的人性缺点,可否以全民服药来减少呢?显然不能。可见,“吃药反腐”不过是大众想象力的一次发挥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其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关注并讨论此事,这里面似乎透露出一种心情:“吃药反腐”最大的好处在于提前预防,假如在腐败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反腐的效果无疑将更好。也许,“吃药反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此。
反腐的成效,除了可以用查处了多少官员来衡量外,更可以用多少官员保持了清廉来判断。相信公众热议“吃药反腐”,是因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制度反腐充满期待,希望与事后查处相配套的,还有从源头上的预防。有腐必反之后,继而出现无腐可反,才是公众最愿意看到的成果。
此外,“吃药反腐”虽不可取,但心理干预和思想塑造,是可以借用于预防反腐的。虽然不能让官员提前吃药,但加强反腐教育和为官修养总不会有问题。总之,“吃药反腐”虽是误读,但误读中透着渴望。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