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发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的方法
转发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的方法。
最近在写课题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和管理着实让我头痛,用过Reference Manage,可是对中文支持不好,老是显示乱码。看到一篇文章用尾注的方式编写管理参考文献,试了一下,的确很爽,就转来共享一下,原文作者不知道是谁,在这里谢过了。
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每个杂志要求的文献格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在文章中插入的方法和在文章后面排列的格式和顺序等都不同。根据排列顺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插入顺序排序,二是按作者的姓名排序。如果是按作者姓名排序,文章内容如果要改动(包括移动、插入或删除),对参考文献在最后的排序影响不大,编号也好改。但如果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国内的绝大部分杂志和国外的许多杂志都是这样的),则文章如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删和重新排序的工作就会变得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有的编辑对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把参考文献的格式作为笔者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参考文献是我们写论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有一个很出名的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但这个软件不是免费的(D版的不算),而且对于一些不是很高手的人来说,把RM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对RM就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我发现其实只要简单地用Word中的插入尾注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按插入顺序排序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以Word2000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第二篇:论文撰写中参考文献的国标标注方法
论文撰写中参考文献的国标标注方法
文献类型:专著 [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PIGGOT T M.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1990:135-145.[3]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0.[4]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1990.[5]昂温 P S.外国出版国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15-18.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4(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C: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
[1]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2]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4]WEINSTEIN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SODEMAN W A,Jr.,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Philadelplila:Saunders,1974:745-772.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 :[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5-12-23)
[1998-10-01]..
第三篇:参考文献在论文标注中怎么写
参考文献在论文标注中怎么写
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 如:
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格式: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M]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m]
第四篇:论文标注技巧
一篇论文要在一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编辑打来电话,提出尾注格式修改问题,之前,这事儿都是编辑帮着做,因为各学术期刊的尾注格式要求都不一样,作者提供最基本的,编辑根据期刊要求进行调整即可。但这次,也许编辑出于严谨考虑,也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要求作者自己要全部做好。这下可对我的论文尾注编辑能力提出了挑战。
1.怎样进行几处引用同一文献序号编辑(包括怎样将尾注序号变成期刊要求普通式样)?
本期刊要求,不能写“同上”或“同×”,要几处合并在第一次引用处,如[1][6][9]式样。写过论文的都知道,尾注序号本是由word工具栏“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自动生成,尾注文本是编辑不了的,更不能进行序号的随意排列。
怎么办?通过百度搜索方法,大多提出用“交叉引用”,但我多次试用都不成功,白白耗费了大量时间。
倒是一个将“上标”序号转换成普通序号的方法启发了我:选中原序号,点击右键,选字体,再点击对话框中“上标”一栏中的小对好√,即取消上标,变成了普通序号,然后将后引用序号选定按右键拖动到需要位置,几处相同引用文献序号就排列在一起了。同时也解决了将尾注上标变成普通序号的问题,这也是本期刊要求要这么做的。
新问题又出现了,被拖拽走的序号处留下了空行,怎么删也不掉,这个问题怎么办? 2.怎样删除尾注中的空行
百度搜索了几种方法,都无济于事,也正是困惑很多写论文朋友的共同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实验上也耗费了我很长时间。但偶尔一次的自我摸索,居然很简单地找到了解决方法。高兴得我跳了起来。
实际上很简单,选手空行,点右键选字体,在字体会话框选“隐藏文字”,哈,空行居然不见了。这个方法还是受上一个问题启发做成的呢。网上很多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成功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3.怎样为注释序号加[ ]?
期刊注释要求序号式样为[1][2][3][4],而word系统只能提供1234等,这有需要两方面技巧。
一是为尾注序号加[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我摸索的,将上标字样变成正常序号后,就可以随意编辑,加什么号都可以;另一种是从百度中学来的,将所有的尾注选中涂黑,按“ctrlH ”键,在对话框的第一栏输入^e,第二栏里输入[^&],然后全部应用,所有的尾注序号同时就都被加上了[ ]。
二是文章间序号加[ ]。文章间序号却要求用上标式样,加上[ ],式样不一致,很难看。有了上面的研究,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该怎样解决呢?我不明说,也不留下,下一次再用的时候,看我能否想起来,也考核一下我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能力。以上三方面技巧,实际上是四方面,我摸索得很辛苦,成功之后又很快乐,所以,名为“苦与乐”。另外还从百度上搜索了几种实用方法,附在这里,备用: 1.删除尾注与文章间的横线
在文章与尾注间有一条线,是尾注标志线,有时尾注跨页,页前还会出现一条线,但一般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怎样删除又成了问题。方法是:
将页面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再切回页面视图,两条横线就都不见了。
求word高手指点,论文参考文献尾注如[2][4]来自同一文献不同页码,要不二者合并如
2014-08-30 21:58 醉墨居士xhb 分类:办公软件 | 浏览 204 次 word [2][4]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卷5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第467页,第261页.怎么样操作。
分享到:
2014-08-30 22:04
#行家新兵训练营,缤纷好礼等你赢!#
提问者采纳 不用合并,因为[2]中已经引用该文献,所以【4】也应直接改为[2],就是同一篇文献中出现2次引用。但是[2]应该如此写:
[2]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卷5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467,261.解决问题还望采纳答案、3、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5、56、78、86页。如果用交叉引用序号就会都是2,后面的顺序号没有了。
分享到:
2012-09-25 12:03
#行家新兵训练营,缤纷好礼等你赢!#
提问者采纳
全部编好以后,再把编号拖过来,把剩余的删除
追问:
不行啊,试过的,拖过来后,后面的编号全部自动变成了第一个的,比如2,后面3、6、9序号都没了。
追答:
以图为例,“3”上移以后,删除原“3“后面的文字,变成了“2”,选中这个“2”,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尾注;引用内容:尾注编号;引用哪一个尾注:选 原3 那个注。
遗憾的是原3注空出的行删不掉了。
其实,还有一种编号方法,即相同的文献只用一个编号,这也是知网的规范要求。还以上图为例,2、3、6、9在尾注中的编号就是2。而在正文中引用,只是第一处2用插入尾注的方法,后面同文献的地方用插入交叉引用的方法,不会干扰其他编号的顺序。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
尾注合并问题:word中自动生成的尾注如何合并(连并)但不留有空?
2009-09-27 08:58 龙麒在世 分类:办公软件 | 浏览 6318 次
先插入尾注,显示为1、2、3、……;再用[^&]替换^e,得到[1]、[2]、[3]、[4]、……的格式。如果使用“交叉引用”,则生成的格式只是1、2、3、……而没有[ ]。问题:因为有相同的引用,想要生成[1]、[2][3]、[4]、……这样的格式,并且不断开与原文的链接(不改变自动生成),“[2][3]”与[4]之间的空行去掉。如何做到?“交叉引用”的角标不是“尾注标记”,无法用替换实现。
??因为文献出处一样,就想要“[2][3]”是连在一起的效果。把[3]上移到[2]的同一行(这个过程还是手动的)后,那么[3]的原来位置是有一个空占着的,就有了空行。这空行和尾注标记链接在一起,无法删掉。想要的效果是:[2][3]或类似[2][6]这样并连在一起,又不产生空行又不去掉自动生成的链接。请高手支支招!先谢过
分享到:
2009-09-27 17:13
#行家新兵训练营,缤纷好礼等你赢!#
提问者采纳 无需显示的地方用“字体-->隐藏”
---------------“[2][3]”与[4]之间的怎么会有空行?
我不建议 用[^&]替换^e,据说这种方式加上[]后无法删除,我就被阴险了一下,学位论文不要求带[],我需要删除,结果删不掉了。
你说的交叉引用,如果需要带中括号,还是手动加吧,我不会自动的。
提问者评价
谢谢!隐藏是好办法,只是自动生成的链接难于实现了
M】的字样,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专著-M;
论文集-C;
报刊-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
标准-S;
专利-P;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搜到个更详细的: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载体类型标〔文献类型标识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要表明引文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著名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3)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4)关于参考文献中的起始页码,请在正文内的引文后以“(P+起止页码)”标注。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年.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01]. http://, 1998-08-10-04.f.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
[序号]作(编)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
[6]温廷宽,王鲁豫.古代艺术辞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g.外文文献
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基本同中文文献;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
示例:
[7]Nettl, Bruno.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M].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8]Harrison, Frank.“Universals in Music: Towards a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World of Music, 1977,19(1-2):30-36.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示例:
对: [9]Rees, Helen.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对:[9]Rees, Helen.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误:[9]李海伦.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纽约: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0
第五篇:化学文献查阅方法论文
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论文
题目:氮化硅陶瓷材料基本情况概述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2级 姓 名:**** 学 号: 1********
****年*月**日
碳化硅陶瓷材料基本情况概述
姓名:王军辉学号:121170244专业年级班级:2012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摘要: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温高强度结构陶瓷.其具有高性能(如强度高、抗热震稳定性好、疲劳韧性高、室温抗弯强度高、耐磨、抗氧化、耐腐蚀性好等).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氮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反应烧结法(RS)、热压烧结法(HPS)、常压烧结法(PLS)和气压烧结法(GPS)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化硅陶瓷产品韧性低、成本较高.今后应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及氮化硅与碳化硅的复合化,研制出更加优良的氮化硅陶瓷.鉴于氮化硅的广泛应用性和良好的物理性能,本文从氮化硅的结构及性能、制备方法及发展前景对其进行介绍.关键词:氮化硅;烧结法;前景展望
1.氮化硅陶瓷工艺的发展概述
氮化硅是在人工条件下合成的化合物.虽早在140多年前就直接合成了氮化硅,但当时仅仅作为一种稳定的“难熔”的氮化物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二次大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耐高温、高硬度、高强度、抗腐蚀的材料.经过长期的努力,直至1955年氮化硅才被重视,七十年代中期才真正制得了高质量、低成本,有广泛重要用途的氮化硅陶瓷制品.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氮化硅技术.主要是研究减重效率最高的结构氮化硅材料多孔氮化硅材料,关于氮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刚刚起步,多孔氮化硅复合材料材料组成体系的理论设计与试验设计相关研究很少,尚处于摸索阶段,受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的影响,这方面我国的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许多研究单位以及学者多把研究重点放在军工领域,而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基本尚处空白.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多孔氮化硅陶瓷介电常数预测及其性能影响规律认识不够完全,其理论工作与试验工作的研究都很少.2.氮化硅的结构及性能 2.1. 氮化硅的结构
氮化硅,固体的Si3N4是原子晶体,是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每个Si和周围4个N共用电子对,每个N和周围3个Si共用电子对,大体上是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结构类似,不过是六面体又称六方晶体.氮化硅分子式为Si3N4属于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氮化硅陶瓷属于多晶材料,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一般分为α、β两种晶向,均由SiN4四面体构成,其中β-Si3N4对称性较高,摩尔体积较小,在温度上是热力学稳定相,而α-Si3N4在动力学上较容易生成.高温时(1400~1800℃)α会发生相变,成为β型,这种相变是不可逆的,故相有利于烧结.不同晶相的氮化硅外观是不同的,α-Si3N4呈白色或灰白色疏松羊毛状或针状,β-Si3N4则颜色较深,呈致密的颗粒多面体或短棱柱状,氮化硅晶体是透明或
[2]
[1]半透明的,氮化硅陶瓷的外观是灰白色、蓝色到灰黑色,因密度、相比例的不同而异,也有因添加剂呈其他色泽氮化硅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2.2. 氮化硅的性能
Si3N4是硅的氮化物中化学性质最为稳定的(仅能被稀的HF和热的H2SO4分解),也是所有硅的氮化物中热力学最稳定的.所以一般提及“氮化硅”时,其所指的就是Si3N4.它也是硅的氮化物中最重要的化合物商品.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它极耐高温,强度一直可以维持到1200℃的高温而不下降,受热后不会熔成融体,一直到1900℃才会分解,并有惊人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耐几乎所有的无机酸和30%以下的烧碱溶液,也能耐很多有机酸的腐蚀;同时又是一种高性能电绝缘材料.氮化硅与水几乎不发生作用;在浓强酸溶液中缓慢水解生成铵盐和二氧化硅;易溶于氢氟酸,与稀酸不起作用.浓强碱溶液能缓慢腐蚀氮化硅,熔融的强碱能很快使氮化硅转变为硅酸盐和氨.氮化硅在 600℃以上能使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铅、氧化锌和二氧化锡等还原,并放出氧化氮和二氧化氮.3.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温高强度结构陶瓷.其具有高性能(如强度高、抗热震稳定性好、疲劳韧性高、室温抗弯强度高、耐磨、抗氧化、耐腐蚀性好等).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氮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反应烧结法(RS)[3]、热压烧结法(HPS)[4]、常压烧结法(PLS)[5]和气压烧结法(GPS)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化硅陶瓷产品韧性低、成本较高.今后应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及氮化硅与碳化硅的复合化,研制出更加优良的氮化硅陶瓷.3.1. 反应烧结法(RS)制备氮化硅
采用一般成型法先将硅粉压制成所需形状的生坯放入氮化炉经预氮化(部分氮化)烧结处理,预氮化后的生坯已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进行各种机械加工(如车、刨、铣、钻).最后,在硅熔点的温度以上;将生坯再一次进行完全氮化烧结,得到尺寸变化很小的产品(即生坯烧结后,收缩率很小,线收缩率<11%).该产品一般不需研磨加工即可使用.反应烧结法适于制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零件,成本也低,但氮化时间很长.3.2. 热压烧结法(HPS)制备氮化硅陶瓷
将Si3N4粉末和少量添加剂(如MgO、Al2O3、MgF2、Fe2O3 等),在1916 MPa以上的压强和1600 ℃以上的温度进行热压成型烧结.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公司采用的热压烧结Si3N4 陶瓷,其强度高达981MPa以上.烧结时添加物和物相组成对产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严格控制晶界相的组成,以及在Si3N4 陶瓷烧结后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所以可以获得即使温度高达1300 ℃时强度(可达490MPa以上)也不会明显下降的Si3N4系陶瓷材料,而且抗蠕变性可提高三个数量级.若对Si3N4陶瓷材料进行1400—1500 ℃高温预氧化处理,则在陶瓷材料表面上形成Si2N2O相,它能显著提高Si3N4 陶瓷的耐氧化性和高温强度.热压烧结法生产的Si3N4陶瓷的机械性能比反应烧结的Si3N4要优异,强度高、密度大.但制造成本高、烧结设备复杂,由于烧结体收缩大,使产品的尺寸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制造复杂零件,只能制造形状简单的零件制品,工件的机械加工也较困难.3.3. 常压烧结法(PLS)制备氮化硅陶瓷
在提高烧结氮气氛压力方面,利用Si3N4 分解温度升高(通常在N2 = 1atm气压下,从1800℃开始分解)的性质,在1700—1800℃温度范围内进行常压烧结后,再在1800—2000℃温度范围内进行气压烧结.该法目的在于采用气压能促进Si3N4 陶瓷组织致密化,从而提高陶瓷的强度.所得产品的性能比热压烧结略低.这种方法的缺点与热压烧结相似.3.4. 气压烧结法(GPS)制备氮化硅陶瓷
气压烧结是把Si3N4压坯在5~12MPa的氮气中于1800~2100℃下进行烧结.由于氮气压力高,从而提高了Si3N4的分解温度,有利于薛永能形成高耐火度晶相的助烧剂提高氮化硅陶瓷的高温性能.近年来,人们对气压烧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气压烧结的氮化硅陶瓷具有高韧性、高强度和较好的耐磨性.3.5. 其他烧结方法
重烧结是将反应烧结的Si3N4烧结坯在助烧剂存在的情况下,置于氮化硅粉末中,在高温下重烧结,可得到致密的Si3N4制品,重烧结过程中的收缩仅有6%~10%,可制备形状复杂、性能优良的部件.热等静压烧结是将氮化硅及助烧剂的混合物粉末封装到金属或玻璃包套中,抽真空后通过高压气体在高温下烧结,制得的氮化硅陶瓷可达理论密度,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近年来还发展了如超高压烧结、化学气相沉积、爆炸成形等烧结和致密化工艺均获得不错的效果.4.氮化硅陶瓷的应用
Si3N4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由于Si3N4陶瓷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气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如果用耐高温而且不易传热的氮化硅陶瓷来制造发动机部件的受热面,不仅可以提高柴油机质量,节省燃料,而且能够提高热效率.我国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研制出了这种柴油机.利用Si3N4重量轻和刚度大的特点,可用来制造滚珠轴承、它比金属轴承具有更高的精度,产生热量少,而且能在较高的温度和腐蚀性介质中操作.用Si3N4陶瓷制造的蒸汽喷嘴具有耐磨、耐热等特性,用于650℃锅炉几个月后无明显损,而其它耐热耐蚀合金钢喷嘴在同样条件下只能使用1-2个月.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机电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共同研制的Si3N4电热塞,解决了柴油发动机冷态起动困难的问题,适用于直喷式或非直喷式柴油机.这种电热塞是当今最先进、最理想的柴油发动机点火装置.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粗制泵,泵壳内装有由11个Si3N4 陶瓷转盘组成的转子.由于该泵采用热膨胀系数很小的Si3N4 [6]陶瓷转子和精密的空气轴承,从而无需润滑和冷却介质就能正常运转.如果将这种泵与超真空泵如涡轮—分子泵结合起来,就能组成适合于核聚变反应堆或半导体处理设备使用的真空系统.以上只是Si3N4陶瓷作为结构材料的几个应用实例,相信随着Si3N4粉末生产、成型、烧结及加工技术的改进,其性能和可靠性将不断提高,氮化硅陶瓷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Si3N4原料纯度的提高Si3N4粉末的成型技术和烧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Si3N4正在作为工程结构陶瓷,在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Si3N4陶瓷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丰富的资源,是一种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竞相研究和开发.陶瓷材料具有一般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耐磨、耐蚀、耐高温、抗氧化性、抗热冲击及比重等特点.可以承受金属或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严酷工作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继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后支撑 21世纪支柱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并成为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它的研究与发展,作为高温结构陶瓷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的Si3N4陶瓷,较其它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具有更为优异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因而被认为是高温结构陶瓷中最有应用潜力的材料.有关应用的主要内容有:
(1)在冶金工业上制成坩埚、马弗炉炉膛、燃烧嘴、发热体夹具、铸模、铝液导管、热电偶测温保护套管、铝电解槽衬里等热工设备上的部件.(2)在机械工业上制成高速车刀、轴承、金属部件热处理的支承件、转子发动机刮片、燃气轮机的导向叶片和涡轮叶片等.(3)在化学工业上制成球阀、泵体、密封环、过滤器、热交换器部件、固定化触媒载体、燃烧舟、蒸发皿等.(4)在半导体、航空、原子能等工业上用于制造开关电路基片、薄膜电容器、承受高温或温度剧变的电绝缘体、雷达天线罩、导弹尾喷管、原子反应堆中的支承件和隔离件、核裂变物质的载体等.(5)在医学工程上可以制成人工关节.(6)正在研制的氮化硅质的全陶瓷发动机代替同类型金属发动机.所有这些应用都有很好的或者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是重大变革.如用于制作刀具,耐用度比合金车刀高4~5倍,可以实现高速切削和断续切削,切削效率可提高2.2~10倍,对金属材料的车削光洁度可达到七级.如用于化工厂的耐蚀泵、轴承、设备,可以保证长期正常运转,增加生产,建立“无泄漏工厂”.如用于制造发动机成为现实,则将是热机的根本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时的发动机的机械效率将达到45~50%,可望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小型、高功率、节能、省料、高速度以及长寿命、少污染等目标.5.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发展展望
[7]Si3N4 陶瓷材料作为一种优异的高温工程材料最能发挥优势的是其在高温领域中的应用.但是目前人们对它的高温强度、抗热震性、高温蠕变及高温抗氧化性研究仍很少距离高温下应用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在1400℃下的强度和断裂韧性还不能令人满意;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中能否可靠地工作几千个小时,其高温下的动、静态疲劳性能如何等,还需做大量的研究作氮化硅材料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有较多的孔隙,致使产品密度不高、强度较低.如何进一步提高氮化硅的密度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是人们普遍研究的课题之一.为了扩大Si3N4 陶瓷的应用领域,首先必须使现有Si3N4陶瓷制品的质量更加稳定,要尽量避免和消除在成型后的各种变化因素.其次,需要研制一种与成型相适应的快速且柔软的技术.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经常发生变化.左右Si3N4最终成形制品的物理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Si3N4 原料粉末.目前必须对现有的制品进行改良,而且还应该采取有关措施对一部分制品进行专门化处理.另外,对投入生产的新制品,必须进一步积极进行高功能化的研制.从这一观点来看,关于研究者与Si3N4粉末的成型制造厂间的质量设计,应该进一步开展合作.与上述两点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由于Si3N4成本的降低,可以促进应用范围扩大.近年来,市场上对Si3N4陶瓷的需求很强烈.但同时认为Si3N4作为工业材料,为了取得牢固地位,还要经受实际考验.Si3N4 陶瓷要想与硬质合金、耐热合金或SiC、Al2O3等陶瓷进行竞争或者Si3N4陶瓷作为本世纪的工业材料并在工业中占有一定位置,Si3N4粉末的价格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降低从原料粉末到最终成型零件之间的总成本应作为今后研究的焦点.Si3N4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1)充分发挥和利用Si3N4本身所具有的优异特性;
(2)在Si3N4 粉末烧结时,开发一些新的助熔剂,研究和控制现有助熔剂的最佳成分;(3)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
(4)研制Si3N4与SiC等材料的复合化,以便制取更多的高性能复合材料.Si3N4陶瓷等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为新型高温结构材料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汽车工业本身就是一项集各种科技之大成的多学科性工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陶瓷发展史上做出过辉煌的业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朝一日,中国也必然挤身于世界汽车工业大国之列,为陶瓷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参考文献:
[1]籍丽娟,白培康,任卫,等.反应烧结注浆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性能研究.热加工工艺,2010.5 [2]廖荣,程之强,胡利明,等.低介电高强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制.现代陶磁技术,2007(1):3-23 [3]刘海林.反应烧结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及烧结体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2004 [4]王晓燕,罗发,刘代军,朱冬梅等.热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5]王春华,王改民.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导电性能[J].中国陶瓷 [6]田开文;先进陶瓷材料在军用柴油机上的应用 [J];车用发动机;1996年01期
[7]彭志坚,苗赫濯,齐龙浩,龚江宏,杨思泽,刘赤子;氮化硅陶瓷刀具表面涂覆高硬耐磨氮化钛涂层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