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时间:2019-05-13 02: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工作述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第一篇: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今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贯穿于思想和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通过反复学习,认真思考,不断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重要政治理论著作的理解,加深了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任务的认识,加深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也更加强烈,确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的安排下,一方面积极参加县委学习中心组等各种学习活动,进行集中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另一方面,挤出时间进行个自学,努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自觉把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转化学习成果。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实现在苏北快速崛起、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积极组织全方面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同时,认真抓好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学习,制定和完善了县政府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坚持每个月集中学习1-2次,及时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较好地保证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

2、民主集中制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议事和决策机制。遇有重大决策,主动与班子其他领导多沟通、多协商,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广益,从善如流,力求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建立了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制度,主动与班子成员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密切感情。认真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过好支部生活,勇于开展批语与自我批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营造了良好的团结氛围,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各方面的关系,摆正位置,自觉接受组织、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向县人大、县政协通报,以争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支持。

3、工作作风方面。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尽量摆脱各种事务的缠绕,力求把工作重点下沉到基层一线。一有时间,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理研究,了解实情,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开展机关工作作风整顿,努力改进政风。切实抓好市长热线和县长热线办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主动接处来信来访。努力改进文风、会风,倡导开短会,开现场办公会。在指导部门同志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事前多沟通,事中多鼓励,事后多帮助,增强了他们对全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工作实绩方面。预计全县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实现了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元、元,分别增长%、%。在盘优盘强定报骨干企业,提高运行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招商机制和方法,成功举办了在上海、苏锡常、温州、台州、青岛等地的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全县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先后引进上海天浦集团启动盘活滨海电厂、糖厂,森达集团环保热电厂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以农业增效、爱惜增收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粮经结构,实施了林业双千万工程和50万亩双低油菜工程,着力培植壮大震洲粮油、草柳编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切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县新输出劳务2万人,累计达20万人。认真抓好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公路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受到了盛市的充分肯定。认真抓好工业企业改革扫尾工作。加大了流通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力开展城乡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对外形象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三条保障线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局大局保持稳定。

5、干部人事纪律方面。自觉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积极推行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注重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凭实绩用人,用创业有功的人,用敬业有进的人,努力提高知人、识人、用人水平。

6、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切实抓好干部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要求,积极协助县委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7、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在带头严格执行中央、盛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县委“九个一律不准”的规定的同时,主持修订了《县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积极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机制,努力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决策和办事的透明度。在农村税费征收上,征收期间在全县主要干道路口和各乡镇所在地分别设立公示牌,各个村设公示栏,公示资料发放到村组户。在退伍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上,实行“四公开、一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强化预算约束,严控各项支出,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大宗支出经集体研究通过。在工程招投标上,规范操作程度,狠抓专项治理,公开招投标率、报建率均达100%。以整治“三乱”为重点,切实纠正部门和待业不正之风,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非法行医和药品采购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查纠,对土地批租市场进行了专项清理,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严格管好自己的配偶、家庭成员、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配偶、子女均无人经商办企业或在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任职。

第二篇:09年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协比乃尔布呼乡2009年政府工作

述职报告

(2009年12月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年,我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我乡“一一六”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2009年工作述职如下:

一、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经济稳步推进 我乡认真贯彻中央、区、州、县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及会议精神,全面加大各类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并抓好落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全面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预计2009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8477.93万元,较2008年7434.88万元,增加1043.05万元,人均收入达6510.5元,较2008年的5330.5元,人均增收1180元。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以发展订单农业为基础,全面实施了“退白扩红”战略,进一步确立了甜菜、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等为主导品种的经济作物。以间作套种、复播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孜然套种玉米、孜然套种油葵、孜然套种辣椒、孜然套种番茄、小麦套种胡萝卜)。以膜下滴灌高新节水和钵盘育苗移栽为主的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节本增效成果初显。2009年,全乡种植粮食作物9200亩,其中小麦8200亩、玉米1000亩;经济作物20800亩,其中工业番茄7700亩,甜菜6500亩,辣椒3050亩,棉花1000亩,孜然2000亩,打瓜500亩,其它50亩。新播冬麦1003亩。今年县人民政府给我乡下达任务167.1万公斤,我乡实际完成夏粮征购任务213万公斤,完成征收任务的127%。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今年已开工建设日光温室大棚80亩,全部通过县农业部门验收,完成县上下达任务的160%。农业产业化步伐全面加快,为切实维护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发挥甜菜协会、工业番茄协会作用,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农业协会规范化、制度化运营,积极加强与绿源糖业、天达番茄酱厂等周边企业联系,切实做好农产品销售环节服务工作,2009年签订工业番茄订单4万吨,甜菜订单3.5万吨。畜牧业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畜牧业,依托两大糖厂辅助饲料优势,不断扩大育肥规模,逐步形成了“家家有养殖,户户有育肥”的畜牧业发展格局。2009年未牲畜存栏数14913头(只),其中大畜1538头,小畜13375只(育肥羊6000只),出栏率达99%,商品率达100%。今年严格按照上级关于禁牧还草工作要求,上山牲畜控制在了630头(只)。完成冬季饲草料储备4.6万吨,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牲畜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疫病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全乡完成牲畜治疗800头(只),禽流感防疫3次26227只,牛、羊、猪口蹄疫防疫43129头(次),猪蓝耳病防疫57头,羊痘1615只,黄牛改良150头,四联苗3756只,体内驱虫2000头(只),药浴2500只。林果业任务全面完成。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林果业优惠政策,坚持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林果业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林果业、庭院林果业,不断改良品种,提高林果的品质和商品率。全面做好“地块、苗木、资金、人员”四落实工作,确保植树造林工作按时、按期完成。2009年我乡实际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35.4亩,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我乡500亩植树造林任务107%,其中新植493.8亩(防护林300.4亩,经济林193.4亩),补植41.6亩,完成零星植树3万余株。同时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与各村护林员签订了责任书,未出现肆意毁林和滥砍乱伐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农田防护林药物防治工作,喷洒农药500公斤,防护农田防护林2000亩。二三产业增收渠道全面拓宽。榕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该公司投产后,形成日处理番茄350吨生产能力,全年共收购加工番茄近2万吨,有效解决了番茄成熟期间销售难的问题。以运输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乡拥有大型运输车78辆,中小型客运车辆20余辆,有力地推动了我乡第三产业向纵深发展。围绕做大做强交通运输业,我们成立了协比乃尔布呼乡和顺运输专业合作社。同时,通过摸底调查,全乡有新购大型运输车辆意向的农户86户,拟购车辆98辆。成功举办了“晒经岛巴扎”,彻底结束了协比乃尔布呼乡没有市场的历史,群众“购物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编制了协比乃尔布呼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加快了以“晒经岛”为龙头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劳务输出稳步推进。乡政府认真落实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政策,在已形成的劳务输出渠道上,深挖潜力,加以引导和规范,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手抓技术工长期外出务工,一手抓农时工就地就近输出。同时,结合农牧民群众需求,全面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今年共举办了汽车驾驶员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班3期,共培训115人,为125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登记大中专毕业生35人,就业35人,短期季节性务工4.6万人次,长期务工人员101人。项目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高度重视项目编制工作,根据我乡的实际,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各族群众关心的难、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国家的产业政策,编制和申报了一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项目。今年,投资1900万元的41眼机井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并基本完工;投资55万元完成了学校食堂和供暖项目建设;投资30万元的人力资源市场、30万元的乡村卫生院和6万元的村卫生室 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0万元的水毁项目建设、30万元的办公室维修项目、30万元的客运站建设项目、1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8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和5万元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投资300万元的人畜饮水项目列入自治区项目库;草场13公里道路建设通过评审立项,列入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加大,紧紧依托我乡独特的地理位臵和特有的农业优势资源,成功引进了榕丰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1家,该企业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厂房、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8月正式投产。同时,积极鼓励本地农牧民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成功申报以“晒径岛”命名的农副产品品牌1个。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全力抓好水利设施、抗震安居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农牧民群众“浇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乡党委、政府采取“一增一节”措施,解决农业用水瓶颈。“增水”: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全乡近10公里的斜米渠主干渠实现了彻底清淤,启用2座扬水站、3眼应急机井,确保了用水高峰期群众有水可用。“节水”:大力推广高新节水膜下滴灌技术,依托41眼机井建设项目,新安装了7台加压设备,在全乡6200亩耕地上推广应用了高新节水膜下滴灌技术。截止目前,今年共完成斗、干、支、毛渠清淤68.3公里,沙土方4.17万立方米,加固灌渠1公里,维修防渗渠1.5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23座,新建扬水站1座,维修抗旱机进2眼。防洪措施全面落实。拉沙土30万方,加固防洪堤坝险情险段3处,拉石料430方,铁丝笼500片,新建挑流坝2座。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依托“晒经岛巴扎”,全面加快了商业一条街的建设步伐,投资60万元完成了小城镇人行道、绿化带建设工程,铺设人行道2.4 公里,栽植绿化树木500株。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商业用房建设积极性,与11户农牧民签订了36个商业门面房建设协议,商业街门面房建设由过去的“没人建”变成了现在的“抢着建”。截止目前,全乡已新建门面房12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养护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持续健康开展。聘请道路养护工2名,每周对所有路段进行巡查,完成了14公里农村道路养护工作。积极协调县交通部门,完成了农村道路标识牌设臵工作。抗震安居工程阔步前进。从2005年抗震安居工程开始至2008年,我乡一直是自治州抗震安居工程先进乡镇。为使这好的势头继续保持下去,我们始终坚持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全面加大抗震安居工程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严格按照年初与各村签订抗震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要求和“谁管理、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人,严把建房质量关。截止目前,全乡已完成建设抗震安居住房46户,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新建20户新建任务的230%,所有新建房屋均能按抗震设防要求施工,全部通过县建设部门的验收,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三、科教文卫工作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和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科技培训特色实用。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围绕在农牧民中培养一批“懂技术”的农牧民技术人员,结合“科技之冬”活动,我们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全面提高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2009年共完成农牧民各类技术培训13期,培训人数12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到番茄育苗移栽、膜下滴灌、高产蔬菜、一膜五行棉花、早熟洋芋、色素椒和特色种养殖技术等多个方面,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力做好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引进了红龙

13、红安8号等辣椒良种,示范推广种植1400亩。其中,采用膜下滴灌高新节水、钵盘育苗移栽等现代农业技术和良种种植的辣椒亩均增产10%,番茄亩均增产30%。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的培训工作,要求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带动周边1-2户 农牧民共同致富。基础教育条件明显改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将爱国教育、民族团结和电脑、手工品制作等内容纳入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今年共争取资金55万元,新建了乡中心学校锅炉房和食堂,解决了学生冬季取暖和食宿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两免一补”政策。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690人(次),免费和补助金额达25.4万元。由于措施得力,今年我乡先后顺利通过了自治州、自治区、国家“两基”检查组的验收,并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东风工程”图书音像制品发放到村,为我乡各族农牧民搭建了一个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本领的文化平台。乡文化站专门设立“东风工程”、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农业畜牧业种养殖技术图书专柜,有力促进了文化工作的扎实开展。成立乡农牧民业余模特队参加县庆“三八”模特比赛,并在23支参赛队伍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乡农牧民业余社火队,多次在重大节日期间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围绕开办“晒经岛”巴扎,投入5万元,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8场次,社火表演3场次。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今年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文体部门为我乡解决了10万元的文体设施,体育活动也由原来单一的篮球比赛向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今年组队参加了县“丰收杯”篮球比赛,取得了2胜3负的比赛成绩,组织斗鸡、斗狗、斗羊比赛活动5场(次)。医疗卫生整体推进。加大了对乡卫生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乡党委、政府积极加强与县卫生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乡卫生院300平方米的扩建工程和查汗才开村卫生室维修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协调上级为我乡招聘医务人员2名,乡卫生院高薪聘请医务人员2名,有效解决了我乡卫生院和查汗才开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紧缺和医疗水平较低的问题。全 民参保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有效缓解决农牧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全乡参加合作医疗3076人854户,参合率达到97%,享受合作医疗报销的人数94人,总计报销医疗费13.8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3人。爱国卫生深入开展,依托抗震安居工程,完成了20户卫生厕所的建设,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学生和农牧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工作清扫工作,消除卫生死角。全力做好各类疫病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立了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及相关知识,让各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甲流可控、可防、可治。同时,确定了学校为此次疫情的防控重点,要求学校购买了耳式体温仪,每天做好学生的晨检、午检和晚检及办公室、教室的日常消毒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面加大。机构措施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我们本着对各族群众生命安全服务的态度,着重把好“入口”关,进一步加大了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对全乡办红白喜事流水席的家庭、对学校集中吃饭的食堂和乡政府食堂所采用的肉食品、蔬菜质量及进货渠道进行了解和检查,据统计,全年共组织食品检查9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民政残联工作全面落实。全乡现有贫困户、特困户25户90人;“五保户”供养5户;老复员军人5人;享受农村低保的223户501人(其中残疾人42户89人);城市低保的9人14户(其中残疾人2户2人);残疾人231人,97人领取残疾证。办理结婚34对,离婚17对。老龄工作扎实开展,迎接自治区老龄检查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低保款全部按时发放;为贫困户、特困户、残疾人、三老人员等特殊群体送去价值4500元的大米、面粉、清油和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为10名白内障患者协调进行了免费手术;实施大病救助21人,发放救助资金8.01万元;救助特困家庭大学生3户,发放救助款2860元;为5户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补助金额5万元;减免了45名残疾人水费8460元;为37户41名残疾人补助新型合作医疗资金984元;培训残疾人20名,颁发了职业技能资格证,其中有8名残疾人通过,自己开商店、修理铺、洗车厅、电器 维修店等,实现自食其力。

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全面推进 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行政执法的有关要求,在执法中全面做到执法依据充分、执法决定准确、执法行为文明礼貌。2009年全乡未发生因执法决定不准确、执法行为不文明等造成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耕地保护和“三无乡镇”工作依法推进。我乡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护耕地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主动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强管理与“护民、便民、利民”的关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全乡没有违法批地、违法管地和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环境保护扎实有力。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秸秆禁烧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工作,大力推广科技种田及生态农业建设,防止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扎实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活动,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和学生对开都河沿岸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及时与县环保部门沟通,实施了湖光糖厂废土和噪音的专项治理工作。依托“6〃5”世界环境日,全面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结合本乡实际,扎实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以创建自治区优质服务县为契机,一是调整了2名分管领导,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8万余元,新建了查汗才开村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服务室,为乡计生办、各村配备了铁皮柜、办公桌椅、沙发等办公设施,制作了大小宣传版面18块,全面改善了计生工作条件,在全乡营造了浓厚了计生工作氛围。三是突出抓好基础工作,先后完成了PIS系统采集、录入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依法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全乡计划生育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2009年,全乡新出生人口76人,全 部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兑现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204户,每户奖励扶助金3000元,共计61.2万元,上报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102户。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实行经济指标定期公布,对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第三产业增值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县统计部门;及时开展了统计调查研究、优化统计服务工作,完成对全乡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准确地上报各项常规性报表,及时报送农业生产报表及其他专业统计月报表、季度报表,做到准确、及时,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依据。

五、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措施全面落实。一是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要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今年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目标,努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检审机车284台,办理新机落户39台,发放购臵农机具补贴补贴48台,补贴金额713230元,与农机户签订责任书190份。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和拖拉机改拼装问题,检查车辆860余次,纠正违章22人次。目前,全乡3家维修点全部取得技术登记合格证。10月19日,我乡在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和农机安全示范乡活动中,顺利通过自治州的考核验收。三是在乡村道路拐弯处、居民点、铁路道口、各学校门口设立减速带,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截止目前,我乡在农业生产、消防安全、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等职责范围内未发生伤亡和死亡事故。民族宗教工作依法推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的管理,及时传达上级维稳会议精神,继续坚持领导包联清真寺制度,每个星期五“主麻日”活动期间,组织派出所、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及民兵,对外来信教群众进行登记,做好各清真寺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定期召开宗教人士例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和掌握教民思想动态,根据教民的意愿,考察并上报伊斯兰协会批准改选了查汗才开村回族清真寺主持。信访工作扎实有效。着力做好信访问题协调处理工作,继续坚持周六党委书记接待日工作机制,每天安排1名副科级领导接访,信访问题当时能解决的,由接访领导给予满意答复,一时解决不了的,上报乡党委并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指定包案领导、承办单位,直至办结为止。同时实行领导包村组长效工作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极大地减少了信访量,今年共受理信访案件19起(党委书记接待各族群众的来访3起,当场解决2起,限时解决1起),协调处理19起,办结率为100%,全乡未出众1起越级上访事件。“五五”普法有序推进。一是按照“五五”普法和“法治六进”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学习为重点,组织全乡党员干部通过领导导读、自学、讨论、写读书笔记、观看普法电教片等形式,系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普及了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扩大普法宣传覆盖范围。二是为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各村利用“民主日”、村民大会、大喇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共宣传6场次,受到教育达2000余人次。总之,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工作中,乡政府一班人将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和水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明年我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述职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10

第三篇:政府工作 报告

五年来的成就

2012年,我省较好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2%、16%和54.3%,财政总收入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5.1%和18.5%、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5%和1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这标志着省十一届人大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富民强省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均为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3282.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6亿元、支出500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4倍和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2007年的1.5倍、1.6倍;五年累计实现5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4%;粮食总产量1127.7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态势。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综合效应持续显现。科学发展载体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投入1.4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1倍。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货运网络、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铁“两小时交通圈”、全省“一小时交通圈”框架加快形成。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河南形象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气势。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难事,办好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尤其是用不到一年时间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用不到100天时间完成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审批并开工建设,用两年时间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迁安的四年任务。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国家43个部委和单位出台文件或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力度明显加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重信践诺、务实奋进的河南形象进一步展现。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突出战略谋划,持续探索中原崛起之路。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争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批准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确立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大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明确了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抓手;规划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准建设。

科学有效应对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在我省“来得迟、影响深、走得慢”的特点,顺势而为、分类施策,全省经济不仅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深入推进开放改革,努力实现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有机统一。强力推动开放招商。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省策,着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这五年成为河南历史上落户客商最多、招商成效最好的时期。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五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持续稳定。

加强载体和体系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设和完善科学发展载体。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推动生产力由分散向积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四大现代服务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培育城市群和城市组团,推进复合型城市新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

着力创优势补短板,不断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构建“五网一系统”及形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基本框架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努力消除发展隐患,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财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计1.23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9.1%,其中“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支出3600亿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5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00万人以上、总量达到257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5%。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比重居全国第一位。卫生机构病床新增11万张,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和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强化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求进,务实发展,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后五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地位进一步凸显。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就业创业机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现代化建设再上一个大台阶。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达52%以上,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二三产业比重达90%左右,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现代化力争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50亿斤,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地位更加稳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原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基础支撑条件基本完备。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框架和内捷外畅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立,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基本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地位凸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初具规模。开放平台更加完善,现代口岸体系初步形成,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坚强电网、复合型水网、互联互通信息网、“四区三带”生态网络基本建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载体更加完善,区域竞争新优势更加彰显,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体制机制保障基本完备。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各类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要素保障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优势较好发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确立。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坚持执政为民根本目的;三是坚持提高质量效益立足点;四是坚持改革开放根本途径;五是坚持科学运作制胜策略;六是坚持务实重干作风保障。

二○一三年重点工作

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

报告要点: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坚持承接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并重,省市县三级联动,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家电、家具、纺织服装及制鞋、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产业开展集群招商。

拓宽开放领域。持续扩大工业开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城乡建设领域开放,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力争在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和各类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建立“大通关”机制,强化投资权益保护。

拓展外需市场。积极承接出口加工型项目。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和企业内部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战略重组。全面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争取成为国家“营改增”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持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力争社会融资规模达到5200亿元。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建立碳排放控制制度,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找矿突破行动,探索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

报告要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鼓励引导就近城镇化。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以产兴城,更好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把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市新区、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学校建设,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及子女入学问题。

优化城市形态和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强化中原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交通衔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增强整体效应。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发挥郑州、洛阳等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县级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3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持续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

报告要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实施优势行业扩亮点行动计划,力争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以上。以精深加工、技术改造、垂直整合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发展壮大服务业。强化郑州物流中心地位,大力发展航空、口岸、保税、冷链等特色物流。繁荣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监管,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旅游集聚区、度假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万亿元;统筹全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布局,培育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孵化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中心。

搞好经济运行调节。继续实施“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报告要点: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年内新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发展10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启动建设100个以上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具备条件的规模化粮食生产单元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3万延米。再解决600万以上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万户。今年再实现1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持续培育战略竞争新优势。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报告要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郑州为中心、省辖市和县城为节点的向心布局、网状辐射、开放式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郑州航空枢纽、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陆路交通集疏网络;全面实施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快郑徐高铁建设,推进郑州至万州高铁前期工作;加快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基本建成郑开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郑州至机场和郑焦城际铁路;加快电源、电网、煤矿、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年底70%左右县城用上管道天然气;基本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加快受水配套工程建设。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施36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2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郑州、洛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

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重点支持4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和80所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扩大中职免费教育覆盖面,探索建立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和技术人才调蓄机制。

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郑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省级试验区数字化改造,力争年内省辖市全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强化文化强省建设,持续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强化文化强省建设

报告要点: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塑造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编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推进丝绸之路、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工作。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文化企业“双十”工程,建设国家动漫产业河南基地、大河文化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继续推进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基本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造美丽中原。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要点: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园区和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新增洛阳等5个省辖市开展PM2.5监测。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四区三带”生态网络,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重点地区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构建和谐中原。

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

报告要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形式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职工、基层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进大病应急救助。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0万套、竣工30万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加快一批特色骨干高校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一批省辖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健全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创新移民社会管理模式,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第四篇:人民政府工作年终报告

人民政府工作年终报告

XX年,我镇根据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及时、全面的获取政府信息为工作目的,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基本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XX年,我镇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周月霞镇长担任组长,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工作,伍扶民组织委员、贾鹏宣传委员担任副组长,具体抓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各办公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主要负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全镇上下一心,分工明确,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贯彻执行。

(二)制定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为规范我镇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及市政府督查室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的要求,参照《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制定了《育才镇人民政府信心公开工作制度》,对公开主体、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于我镇规范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开展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XX年,我镇积极派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通过参加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以及市科工信局组织的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软件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到XX年12月31日,我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件。其中,概况介绍14件,总结公报3件,法规公文9件,主要工作4件,人事信息4件,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1件,重大项目建设2件,民生建设(保障性住房)1件,办事指南1件,应急管理1件,其他1件,另外通过网站行政系统信息公开专栏收到政府公开信息申请1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XX年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些许不足,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及拓展面不够深入;二是公开内容还不是很及时、全面,部分内容公开有一定难度;三是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业务知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组织与协调,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正规有序、档案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二是紧抓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深刻把握这些问题的内容并及时全面的给予公开;三是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相关培训,主动和各相关部门交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特此报告

第五篇:2011吉林省政府工作 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12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王儒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克服重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稳步提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总产值跃上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7%;旅游总收入增长26.2%;进出口额增长43.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0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602.4亿元,分别增长23.4%、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94.7亿元,增长66.4%;节能减排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

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去年七八月份我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开展了吉林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受灾人员抢救转移行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广大军民临危不惧、英勇奋战,特别是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重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完成预期阶段性任务,实现了入冬前农村倒塌损毁房屋重建修复、受灾群众有房住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抗洪抢险救灾斗争中展现的伟大吉林抗洪精神,成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化”统筹扎实推进。围绕推进工业化,突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推动汽车、石化产业融合发展,组建配套协作联盟,一汽丰越20万辆扩能和吉林轻型40万辆、通田汽车50万辆整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汽自主品牌汽车创年产销百万辆新纪录;吉化公司建成国内最大丙烯腈生产基地,跨入千万吨级炼化企业行列。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点示范项目全面启动,长春市被国家列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2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上线运营。“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获得国家批准,这是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条件的历史性突破。新增22件中国驰名商标。围绕推进城镇化,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全部完成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统筹推进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编制。长吉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出台八个方面配套改革政策。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应对春季异常气候和夏季洪涝灾害影响,强化惠农政策、技术措施落实,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粮食产量达284.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进展顺利。畜牧业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我省被国家确定为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并启动实施。19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竣工。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任务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动”战略实施成效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21.8亿元,增长32.5%。中电投白城电厂、老龙口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图们至珲春等6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新增里程815公里。吉珲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长吉城际铁路建成运行,开启了我省高速铁路运营新时代。实施1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启动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长春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组建玉米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41户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基本结束,通钢、吉粮集团分别实现战略性重组,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入实施,组织开展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养老保险参保续保试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实现突破,5户企业成功上市,9家股权投资基金注册成立,兴业银行长春分行开业,吉林银行沈阳分行、华夏银行和盛京银行的长春分行分别获准筹建,新设立10家村镇银行、60家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启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贸外运开始运营,跨国陆海联运航线成功试运行。新开辟长春至乌鲁木齐、台北等16条航线和长春经珲春至海参崴的公路客运班线。国家批准珲春出口加工区增加物流保税功能。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启动建设。吉林、四平红嘴、长春西新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组织与央企、大型民企对接,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并荣获“2010中国十大最具国际影响力展会”称号。上海世博会吉林馆和活动周获得好评。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外省资金分别增长16.8%和33.4%。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03%和18.4%。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登记失业率3.8%,“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关破并改”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46.18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暖房子”工程成效明显,供热质量切实提高。针对物价上涨情况,对困难群众给予价格补贴。提前补发完毕历史拖欠的24.2亿元中小学教师工资。改造完成859所乡镇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推进建设33个县级医院、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个乡镇卫生院和146个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新建606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59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又有130.53万农村居民用上安全水。新设7.8万个城市报警监控探头。扶持建设1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00个农村文化大院,送戏下乡3700场。省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冬奥会吉林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对口援建四川黑水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

成。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制定政府规章10件、清理281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604件。开展平安吉林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和“扫黄打非”斗争,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全省信访、进京非正常访数量“双下降”。始终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各类事故、人员伤亡数量“双下降”。强化应急管理和防范工作,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服务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取消和下放中省直部门审批项目106项,取消省本级经营服务性收费18项,启动运行全省48个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61个中省直部门249名处长民主评议,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保持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

这些成绩的取得非常不易,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各个方面的心血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老同志,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中直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省人大、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物价上涨较快,给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全民创业不够,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城乡居民增收能力弱;民生改善欠账还不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仍然较多,社会管理中的矛盾不断出现,维护稳定的压力加大;政府工作中有些任务落实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二、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形势的变化,保持清醒头脑,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好形势,推动吉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抓好十大产业发展计划,积极优化调整结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进一步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力争总量突破1万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些考虑,主要是今年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变数较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受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我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压力和难度加大。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国家增加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资源能源制约进一步增强。我们要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做到转变中谋发展、发展中促转变。经过综合平衡、反复研究测算,力求确定的主要指标既符合实际,又积极稳妥。在工作安排上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争取超额完成,使主要发展指标和收入指标实现更大幅度增长。

今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强化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投入还有较大空间,投资仍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要紧紧把握国家政策取向,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35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过600个。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梅河至通化、抚民至白山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吉林至草市、通化至新开岭、汪清至延吉等4条高速公路,争取新增通车里程400公里。启动建设长春至白城、四平至松江河快速铁路,加快吉林至珲春高速铁路施工,确保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通化至灌水段、和龙至南坪段通车。进一步做好延吉机场迁建、松原机场前期工作,力争白城机场启动,争取通化机场竣工。开工长春地铁一号线。基本完成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三大水利重点工程,全面启动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干线工程。推进“气化吉林”和“数字吉林”。调整电源结构,建设坚强智能吉林电网,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搞好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和监督管理,着力做好土地、林地征用和环评等工作。严格依法按政策用地,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强化重大项目接续,力争全年谋划8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抓好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充分发挥效益。

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覆盖面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研究探索农村信贷消费,扩大农村消费规模。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及信用卡等新兴消费方式,引导扩大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以县级市为重点,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增强便民服务功能。大力整顿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二)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突出产能扩大,加强产业融合配套,提升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加快汽车整车项目建设,推进新增50万台发动机等100个重

大零部件项目,促进吉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达产达效、通钢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搞好40万吨ABS和32万吨苯乙烯项目设备安装。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升级,规划建设长春轨道装备、白城风电装备、九台农机等一批园区,全省特色工业园区达到85个。培育百强企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6户、超100亿元企业3户。滚动实施100万吨秸秆糖、万吨级工业用碳纤维及制品、新能源汽车等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加快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建设。组织好“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实施2011-2013年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扶持科技型、产业型、创业型孵化基地,每年新生成小企业1万户,争取更多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全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资源勘探和规范管理,推进矿业产业发展。合作建立省外煤炭生产基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

(三)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加快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搞好水毁耕地恢复,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质量,落实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等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300亿公斤以上。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搞好34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抓好47条中小河流治理,开展16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64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工程,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2000个以上,建设国家重要畜禽生产加工基地。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新建蔬菜棚室5万亩,保持大中城市郊区合理的菜地保有量,增强冬春蔬菜自给能力。大力发展梅花鹿、林蛙等高效特产业。实施林业产业倍增计划,扩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化发展。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达到360万人以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新农村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提升工业集中区,落实县(市)上划省的共享收入下放政策,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四)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强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政策措施,尽快改变全省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有机融合,巩固扩大家政、社区、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会展、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启动50个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和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四平公主岭大岭汽车物流园区、白城内陆港物流中心和通化长白山人参贸易区及医药物流项目,加快农资、粮食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推进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推介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搞好抚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打造以长白山为主体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旅游品牌,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加快建设吉林省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和长影世纪城二期工程,推动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广告产业。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有效增加住房供给,规范租赁市场,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突出强化重点措施,推动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在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搞好长吉城际铁路与长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轻轨、地铁连接,建设长吉北线城际一级公路九台至吉林段,形成综合、立体、多功能的交通运行格局。推进长吉区域“三网”融合,实行金融、通信同城化。建设长吉北线经济产业带、长吉南线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加强生产要素衔接,优化项目布局,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县城和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中心镇发展迈出新步伐。强化城镇化政策支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降低城镇落户条件限制。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试点,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解决农民工在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租购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积极创新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破除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出资人到位。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收益分享制度,在部分市县开展试点。争取国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解决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力争取得更大成效。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启动配套改革。在全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上半年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争取九台等市获批成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计划,逐步改善融资结构,保持融资总量稳定增长,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扎实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域外银行引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扶持东北证券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力争20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5户企业上市。支持一汽整体上市。推动吉林银行改革发展,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上市经营条件。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债券融资。争取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更多利用国家政策资源,努力确保全省信贷增长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积极发展保险业,推动法人保险机构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市县财政保障水平。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税收征管,落实好国家有关减免税优惠政策,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五是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建立规范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搞好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六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坚持经营性与公益性分开,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扶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深化吉林歌舞集团改革,推进吉林出版集团股份制改造,力争吉视传媒股份公司上市。进一步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深入搞好文化

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调整归并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政执法队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开放。扎实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全面落实《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实施方案,启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抓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开发示范区,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我省开办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巩固跨国陆海联运航线,提高内贸外运能力。落实好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合作事项,争取恢复并推动珲卡铁路稳定运营,开辟延吉至海参崴空中航线,组织实施中俄朝三国环形跨国旅游项目,争取完成圈河口岸跨境桥新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元汀口岸-罗津港现有公路合作改造。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办好第七届东北亚博览会等展会,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外省资金分别增长12%和25%。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扶持外贸出口重点产品、骨干企业和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七)切实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 “创新机制、融入市场,创造技术、研发产品,培育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强化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组织好新型光电子器件、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玉米生物化工等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汽车零部件、农作物育种、医药等公共研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行列。加强科技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组建3-5个跨行业、跨企业的产业技术联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抓紧确定落实第三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100户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00种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深入实施100户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落实研发人员持股、知识产权归属等政策,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形成创新、生产、经营有机联系的链条。实施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组建大型职业教育集团和教育基地。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下决心推进解决省属高校突出问题,科学核定增加编制,帮助化解债务至合理区间,为高校提高发展水平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八)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节水、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加快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应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处理厂县县全覆盖,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内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建成15个城市垃圾处理场。启动“十二五”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动白山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四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实施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启动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搞好西部盐碱地、中部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沙治沙等工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一批重大节水工程,完善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模式,建立用水计量与节水监督服务体系,搞好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

(九)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协调推进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搞好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着力创作展示吉林特色和区域形象的文化精品,扩大吉林文化影响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好中国光学科技馆。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搞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好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各项准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持开展军地联合预防、联合治理、联合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增进民族团结。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做好人防、地方志等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公共安全和虚拟社会等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城乡社区为载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联系和支持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实行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拓宽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进一步加大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资金投入,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推动平安吉林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创建工作。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推进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基层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检测体系和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完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提高技术监督支撑能力,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煤矿、消防、道路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森林防火等领域为重点,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持续打击非法违法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落实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完善重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合理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调控监管,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对拟出台的涨价项目充分论证,把握好时机和力度,稳定社会预期。

(十)继续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富民工程。落实实施富民工程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全面做好民生各项工作,力求更大实效,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今年,要全力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一是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配置,搞好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安全保卫设施建设,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示范项目,乡镇卫生院整体化数字实验室装备率超过70%,为全省已建立的妇幼保健机构全部配备母婴安全救护车,免费为农村贫困妇女进行“两癌”检查。三是努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0%,确保公益性岗位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全省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100元以上。四是积极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免费就业培训80万人,在稳定10万个公益性岗位基础上新开发1万个,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五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厂办大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续保工作,“五七家属工”参加养老保险在全省铺开。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3.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争达到全省县(市、区)的5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和门诊大病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60%。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六是进一步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41.29万户,开工2700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30万户。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工程。七是深入实施“暖房子”工程。今年开始延伸到县城,全年新增集中供热能力5949万平方米,撤并改造小锅炉房800座、陈旧管网800公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1200万平方米。八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由月人均200元和年人均1000元分别提高到221元和1144元。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提高124元,增长53%。推进200个贫困村整村跃升,实现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九是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建设3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3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实现全省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完成边境地区683个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十是增强公共服务与安全保障能力。新建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60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新增城市报警监控探头3万个。这些民生实事,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省政府要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坚决兑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关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通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专家咨询论证以及征询社会各界意见等,编制完成了《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主要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性矛盾,组织实施国企改革攻坚,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4倍和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7.3%和91.1%。

这些成绩为我省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全省人民加快振兴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力量。《纲要(草案)》指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纲要(草案)》全面分析了我省“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准确定位了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概括地讲,就是要“抓住一个机遇期,突出两个关键词,把握五句话的指导方针”。“一个机遇期”,就是“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许多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必须抓住和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关键词”,就是要突出“发展”和“民生”。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着力解决生存性、发展性和安全性民生问题,加快富民进程,让改善民生、富裕人民成为推进发展的持久动力。“把握五句话的指导方针”,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五句话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筹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科学发展是总纲和基本遵循,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是路径和战略选择,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阶段性目标和奋斗方向,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根本任务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这是我省“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要完整、系统、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切实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其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到2015年超过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50:40,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达到60%,初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幅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要求,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主要任务。

1、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十二五”时期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吉林全面振兴。《纲要(草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大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要继续在促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要下更大力量,努力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纲要(草案)》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做好人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实施富民工程,着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扩大社会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切实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扶助,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全省人民在发展中真正得到更多实惠。

3、关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是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阻碍科学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纲要(草案)》强调,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行政管理、财税、农村、资源性产品价格、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加大经济合作力度,提高外经贸规模和质量,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政府改革创新和自身建设。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改进审批方式,促进权力透明运行,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增加主动公开信息量,积极开展网络问政,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创造条件让群众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强化政府绩效评估,严格行政问责。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实施科学民主决策。健全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坚持从严治政。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行政经费支出。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和功夫放在各项任务组织落实上。各级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十足的拼搏劲头,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完善机制抓落实,强化载体抓落实,努力创新抓落实,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克服困难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把推进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中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推动吉林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

宏伟蓝图就要绘就,奋进号角已经吹响,吉林振兴发展正在开启新的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组织全省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开创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下载政府工作述职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工作述职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长2021年法治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乡、镇长2021年法治政府工作述职报告提纲:一、主要工作(一)强化政治站位,齐力谋划推动(二)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三)强化综合治理,优化法治环境(四)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意识二、存......

    政府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我们深深感到,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 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 权责......

    大学生政府工作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了解公共管理机构的运行,以及实际的公共管理机构运作状况,熟悉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般公共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

    毕业生政府工作实习报告

    本实习报告讲述了主人公在政府单位实习的过程,作者认为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了解公共管理机构的运行,以及实际的公共管理机构运作状况,熟悉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般公......

    2021政府工作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2021 政府工作调研报告 一、***供电所概况 ***供电所位于***城区南部,现有职工 23 人,其中正式工 9 人,全日制农村电工 14 人,辖区内有高压线路 9 条,150.1 公里,低压线路 63.4公......

    某市政府工作目标报告(推荐阅读)

    宁波市 2006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波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及计划、财政报告一并审议,并......

    2010.12.20开原市政府工作评估报告

    开原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评估报告铁岭市编委办: 按照铁岭市编办的通知要求,我市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 按照铁......

    2011年政府工作要点完成情况报告

    县府督查室:按照《2011年政府工作要点》(*府发﹝2011﹞1号)及政府督查室《关于报送〈2011年政府工作要点〉完成情况的通知》(*府督﹝2011﹞1号)要求,我局对照下达的工作任务,对各项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