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全县双拥工作要点
桐拥[2011]1号
2011年全县双拥工作要点
2011年是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双拥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双拥表彰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发展定位,积极为桐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结合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宣传新时期军民团结奋斗的巨大成就和生动事迹,引导广大军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广大军民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拥军优属爱民光荣传统为主题的国防教育。三是充
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国防教育基地功能,坚持国防教育与开展群众性双拥活动相结合,激发广大军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热情,不断巩固和深化国防教育成果。四是搞好双拥先进典型培养和宣传,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双拥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五是注重总结推广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军民共建活动,尤其是“两新”组织拥军和双拥工作社会化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和做法,不断深化双拥宣传教育效果。
二、认真贯彻学习全省双拥表彰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各级各部门驻桐各部队要认真贯彻学习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省双拥表彰会议精神,把荣誉变动力、把差距变动力,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确立新起点、迈出新步伐。要认真按照国家新颁布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结合新形势和任务,可续统筹,长远规划,尽早部署,以争创下一界双拥模范县为牵引,进一步提高军政军民共创共建水平,推动全县双拥工作深入持久发展。一是抓好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会议精神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巩固和发展好双拥模范县创建成功,不断凝聚军心民心投入到桐梓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大潮中去。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我县双拥工作先
进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通过先进的辐射带动,营造氛围,扩大影响,进一步掀起全县军民参与双拥创建的高潮。三是严格按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的标准和要求,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扎实做好下一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四是紧紧围绕军地改革建设的中心任务,确定工作重点,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形式,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着眼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和子女入学入托、训练演习等拥军工作,协调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军事设施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工作,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六是注重抓基层抓落实,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连队。七是加强双拥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双拥办组织的全国“十佳双拥办”和“百名优秀双拥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各级抓好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八是创建日常管理机制,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创建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九是以创建双拥模范县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军队履行新使命要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场体制相衔接的双拥服务保障体系,认真分析研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完善各类双拥法规政策,推动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十是积极探索非公组织拥军的方法和路子,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理论研究,全面提升双拥工作理论水平。
三、认真落实各项双拥政策法规,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一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落实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及子女入学入托、重点优抚对象优抚与慰问、重大节日军地走访慰问等各项双拥政策法规,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问题。要积极探索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为退役士兵提供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要制定和落实好驻桐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及子女入学入托相关规定,切实消除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二是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需要,紧贴军队的使命和任务,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积极配合部队进行训练演习,做好相关保障。建立健全支前保障体系和军地协调机制,协助抓好军事设施保护。广泛开展科技、信息、法律和教育拥军活动,帮助驻桐部队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为军队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协助部队完成维稳、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今年,昆明陆军学院将来桐梓开展军政活动,有关乡镇及部门要做好相关保障
工作,并积极开展共建活动。三是自觉服从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围绕“三化一游”主战略,充分发挥军队人才、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要大力援建“八一爱民学校”、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等8项举措的落实。大力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参与定点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帮助贫困乡镇和受灾群众脱贫致富。四是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进一步健全完善抢险救灾等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军地协调和应急指挥机制,积极稳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合力抗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维护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桐梓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四月十日
抄报:中共桐梓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市双拥工抄送:县委办、人大办、县政府办、政协办、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桐梓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4月10日 印发共印35份 主题词:双拥工作要点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遵义军分区政治部抄发:各乡(镇)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篇:2014年双拥工作要点
2014年双拥工作要点
2014年是阿克苏市争创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的关键之年。妇幼保健站双拥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阿克苏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在破解双拥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新作为,全面提升妇幼保健站双拥工作新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工作制度,夯实双拥创建基础
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各科室要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制订双拥工作计划、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详实分解双拥任务,及时总结上报开展的双拥活动。
加强政策理论研究。要深入学习研究《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考评标准的基本精神及内容,结合实际细化任务,遵照标准抓好落实;积极订阅《中国双拥》杂志,学习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导双拥实践,推动双拥创新。
坚持双拥工作制度。全体成员会议、走访慰问制度、双拥工作目标分解制度,使双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使双拥工作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强化教育功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拥创建氛围
通过利用阵地“强化”、利用媒体“造势”、利用活动“烘托”、利用实践“促进”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做好双拥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良好氛围。
深入广泛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把国防教育列入培训班教育教学培训大纲,列入单位学习计划和综合考核内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和双拥教育,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和责任奉献意识。在窗口科室设立现役军人、伤残军人优先的窗口。
三、强化政策保障,关爱优抚对象,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保障优抚对象基本生活。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走访重点优抚对象,深入了解重点优抚对象的所想所愿所求,以真情关爱、优质服务提升重点优抚对象的幸福指数。要开展“党心暖民心、关爱老功臣”系列活动。
四、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拥军水平
当好驻启部队坚强后盾,坚持把为驻启部队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拥军水平,尽心、尽职、尽力地支持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全力当好驻启部队建设的坚强后盾。大力开展文化拥军,切实丰富官兵精神生活。要以庆“八一”活动、双拥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拥军活动。
第三篇:2011年双拥工作要点
2011年双拥工作要点
2011 年,我区双拥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武装部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军地共同发展,以巩固省双拥模范区为载体,军地共同努力,创新双拥机制,巩固双拥成果,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社会化拥军的新目标。
一、深入贯彻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
各地、各单位和驻军部队要深入学习贯彻 2010 年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大双拥宣传教育力度,大力营造浓厚双拥氛围。一是认真抓好新修定出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核评比标准》的学习贯彻。二是认真组织好 “八一”、元旦、春节期间的军地联谊和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军队离退休干部、重点优抚对象等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广泛宣传在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复转军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四是在全区所有军(烈)属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以此增强现役军人家属和烈士遗属的政治荣誉感,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激励现役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五是切实加强对双拥宣传标牌、灯箱、彩门、雕塑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对现有的各类双拥宣传标牌(碑),字迹模糊的要重新粉刷,陈旧、损坏的要即时维修更换,并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设立,做到重要路口有双拥宣传牌,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厂矿有双拥宣传标语,各服务窗口在醒目位臵设有“军人优先”标志。六是保证经费投入,确保双拥宣传教育时间、标准、人员、措施的落实,力求受教育面达到 90%以上。
二、认真落实双拥优抚安臵政策,努力促进双拥工作再新台阶
全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双拥优抚安臵政策法规,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严格落实双拥优抚安臵各项政策,确保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达规定标准,并及时足额发放,特别是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要和当地人均收入增长水平同步增长。三是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和“惠民行动”,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措施办法,使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城乡低保、安居工程、城乡医疗救助、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民生政策,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及住房、就医、创业等方面的困难。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军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川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的意见》(川府发[2010]33 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好部队随军家属上岗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就医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驻军官兵轻装上阵,无忧工作,全身心投入国防建设工作。五是认真做好军队转业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部队随军家属接收安臵工作,积极推进安臵改革。六是要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工作,确保优抚对象就医报销、优惠减免、医疗补助一地进行、同步落实、即时结算。
三、积极探索双拥共建新机制,进一步推进拥军工作 “融融合式”社会发展
双拥工作重在军地协同共谋发展,重在驻军与辖区群众的共同参与。各地、各单位和驻军部队要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特点,结合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创建,进一步拓宽领域,规范双拥创建活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构筑我市双拥工作新平台。一是认真分析制约当地双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研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新思路新办法。二是创新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双拥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和坚持各项职责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双拥办编制、人员和经费,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子,不断促进双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开展非公组织拥军活动。工商联、各行业协会要把组织非公组织参与双拥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大力开展非公组织拥军优属活动,提高他们的拥军热情,增强我区全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机关、社区、学校和企业拥军的力度。要抓一至二个社区、学校或企业作为“双拥示范点”,力争抓出品牌,抓出成效,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双拥工作标兵示范单位,从而掀起新的社会化拥军热潮。五是搞好经验交流,加强信息反馈。为了全面推进我区双拥工作的共同发展,不断促进全市社会化拥军进程,各乡镇、街道办双拥办、各驻军部队每月要向区双拥办编报 1 期双拥工作简报,以此加强信息交流,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的双拥工作经验和做法。
四、全面配合德阳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连冠”活动,扎实做好双拥迎检工作
2011 年,新一轮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评选表彰工作
已在全国展开,德阳市将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从 2007 年德阳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以来,德阳市各级党政军领导对双拥工作更加重视,双拥思路更加鲜活,双拥成效更加明显。全区各地、各单位和驻区部队要按市上要求认真做好迎检准备工作,要注重收集整理好双拥文件、简报和共建活动资料、图片、电视录像等,注意发现并做好先进事迹材料的整理工作。同时,各地双拥办要加大对双拥共建示范点的指导和建设力度,做到有场地、有资料、活动内容丰富生动。
五、进一步深化军民共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区双拥工作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军地双方要把握时代脉搏,互办实事,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共建活动,不断赋予双拥工作新的内涵,切实做到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各级政府要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和重点优抚对象走访慰问活动,积极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门、单位、社区、企业要积极开展与驻军的共建活动,要实施以“育人才、帮技术、送知识、添设备、当后勤”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工程,大力支持部队建设。驻军部队在圆满完成担负任务,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和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方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一要更加深入地开展“1+1”军地接力扶贫帮困活动,按照单位包乡联村,领导干部扶贫到户的方式,建立好“1+1”接力扶贫帮困制度,帮助乡、村加快经济建设,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二要积极支持社区、企业搞好治安、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加强联防联治,维护社会稳定;三要积极为学校、企业搞好学生和职工的军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国防力量;四要大力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完成经济建设、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任务。
第四篇:2022年全市双拥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双拥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稳中求进、奋力赶超的关键一年。全市双拥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双拥优势,在凝心聚力中提升站位,在互办实事中提高实效,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深入开展拥军支前,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合力加强共建共享,为蚌埠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提供有力支撑。
一、持续深化国防双拥学习宣传活动
1、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论述。
2、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与权益保障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立尊崇军人社会导向,增强全社会爱国拥军意识。
3、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遴选推荐双拥先进参加第二届“全省最美拥军人物”评选。
二、聚力服务驻蚌部队练兵备战
4、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动员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拥军社会组织,为驻守高原海岛、边防一线的官兵家庭送去节日慰问,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5、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资源优势,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和军人家庭困难救济、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强化现役军人“三后”保障。
6、主动了解部队需求,协调解决供暖供气、吃水用电、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现实难题。积极配合部队开展演训,大力支持部队执行重大军事行动和演习任务,大力支持军事工程建设和军事设施保护,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工作,优质完成兵员征集任务。
7、大力提高军供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军供标准化建设,提高军供站服务备战打仗能力。
8、深化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构机制建设,配合省双拥办做好《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意见》(军政〔2021〕736号)的贯彻措施拟定。
三、全力支持驻地经济社会建设
9、驻蚌各部队要大力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积极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0、广泛组织官兵参加地方文明城市创建、兴教助学、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统筹做好各项地方援建工作。围绕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安全保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制定完善具体方案措施,提高援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1、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结对助学、关爱老人、送医下乡、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民感情,弘扬文明风尚。
四、切实抓好重要节点双拥共建活动
12、各地要广泛开展新年春节和“八一”期间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走访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市党政军庆“八一”军地座谈会等活动。
13、军地基层单位结成共建对子,经常组织共建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人士为军人和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
14、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期间在全市积极开展缅怀烈士的活动,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宣传弘扬英烈精神。
15、各地要广泛开展“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爱心送进光荣门”等活动,为重点优抚对象和基层官兵办好事实事。
16、拓展双拥共建领域,做好与解放军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结对共建,配合省双拥办开展“飞地拥军”。
五、积极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
17、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举办市第十三届“双拥杯”乒乓球比赛和第八届“双拥杯”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全省第十届“双拥杯”男子篮球比赛、第十二届“双拥杯”乒乓球赛,遴选部分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省第四届“双拥杯”摄影展等。
18、扎实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医疗、人力资源等拥军,深入开展行业拥军。动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加爱国拥军实践。
19、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服务模式,努力打造蚌埠“军人驿站”。
20、组织开展全市双拥合格(模范)单位评选命名工作,配合做好“好军嫂”评定表彰工作,激发双拥工作正能量。
21、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核细则,注重结合本部门工作任务,出台一批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双拥政策措施,打造部门双拥工作亮点。
第五篇:全粮食工作要点
2017年全省粮食工作要点
2017年全省粮食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新形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为己任,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抓手,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为保障,坚持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粮食产业发展,推动我省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今年全省粮食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收购粮食240亿斤以上;抓紧完成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国有中心粮库和骨干收纳库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粮油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技人才兴粮战略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提升全省“放心粮油”一张网建设与管理;军粮质量合格率100%;涉粮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100%,政策性粮油出入库检验率100%;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围绕上述目标,各地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粮食收储工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底线。今年国家将在稳定小麦、稻谷最低价收购政策基础上,合理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我们要提前研究、主动应对。一是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争取工作主动。做好应对准备,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主动适应国家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新形势,积极组织好市场化收购,引导粮食生产者种植优质适销的粮食品种。二是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收购仓容准备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仓容,对个别仓容矛盾突出县市实施跨县集并,充分发挥储备粮吞吐调节作用,加大政策性粮食销售,加快新库和维修改造工程进度,多措并举保障收购仓容需要。三是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储粮安全。各地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十堰现场会精神,落实完善储备保障和管理措施,切实把储备粮管好管住。同时,推动我省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上档次、上水平。要狠抓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树立红线意识,全面实施“一规定两守则” 2
和《湖北省国有粮食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强化库存安全监督检查,层层压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避免发生大的粮油储存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
(二)突出抓好“粮安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各级粮食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跟踪督办,坚决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统筹中央、地方和社会粮食仓储设施,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优化布局,抓紧完成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着力加强互联互通、烘干整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有中心粮库和骨干收纳库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二是加强粮食物流建设。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和粮食物流大通道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我省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和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粮食物流园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创建“国家级粮食物流园区”。三是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继续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粮食仓储、烘干整理设施,扩大支持范围;同时,支持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功能升级,配
置清理、烘干、质量检验等设备,开展代储存、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业务,构建新型的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县市粮食部门要以基层粮库为基础进行功能改造,启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
(三)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强力推进粮油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通过资金项目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绿色粮食生产,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稻、富硒粮食、“双低”油菜、特色杂粮等优势粮油生产,采取“虾稻共作”、“鱼稻共作”、再生稻等绿色生产方式,增加高端、绿色、安全粮油产品供给。支持企业发展以湖北粮油为原料的食品加工,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向两头延伸,加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推动粮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粮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加粮油产品附加值。三是启动粮油质量标准建设,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涉粮高校、科研院所、质检机构联合龙头企业,重点针对优质粮食、专用粮食、特色粮食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研究企业和地方粮油的标准体系。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湖北粮油工业 4
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突出粮油产品市场营销,提高湖北优质粮油市场占有率。一是完善“放心粮油”利益联接机制。积极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按照“放心粮油”供应、应急供应、军粮供应、市场监测“四位一体”的要求,着力完善提升“放心粮油”市场体系,重点健全利益联接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全面实现统一配送。今年继续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应急保障功能,每个县市要建设一个“放心粮油”示范配送中心、示范连锁店,织好小网,联结大网。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湖北粮油精品展交会。二是加大湖北粮油产品整体形象宣传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开展“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宣传,建立“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共享机制,通过公共品牌推介优质企业品牌,促进品牌整合。三是深入实施“荆楚粮油”走出去行动计划,引导我省粮食企业抱团闯市场。四是以省级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创新交易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将粮食交易服务体系逐步向市县延伸,引导多元市场主体进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买卖市场化粮食。
(五)突出重点深化粮食流通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
制障碍。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革。在全面完成资源整合、资产确权和土地变性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改革重点放在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定员定岗、提高经营效益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继续推动粮食收储改革。深化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与粮食生产者和粮油加工企业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实行以销定储,确保地方储备粮经营可持续。进一步破解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建设仓储设施等问题,巩固粮食流通改革成果,促进公平竞争。探索建立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收购、加工等信贷业务,探索建立粮食收购风险担保基金,完善地方储备粮风险担保基金。三是在坚持国家军粮供应政策大方向不变前提下,以推进实行管、供分离为取向,健全管理体制,推进军粮供应体制改革。
(六)突出抓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进一步推进依法管粮。一是牢牢抓住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的“牛 6
鼻子”,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市、州政府2016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及时提请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考核结果,向市州党委政府做好情况反馈。精心组织好国家考核我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的迎检工作。二是强化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能力,进一步转变部门职能,完善粮食流通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廉洁性、公平性审查机制和行政执法有关制度,推进各级粮食部门依法行政。三是提升粮食流通监管效力。建立毗邻地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提高检查工作效果。全面贯彻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和损害农民利益的涉粮行为。四是全面推进粮食行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