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国庆正当国人成群结对出游,传来各地交通拥堵之际,我独自一人放弃了与家人度假的机会,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宁波大学,参加了为期十二天的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专家教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我指明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暗自告诫自己,认真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基本的思想方法,掌握主要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争创民主宽容课堂氛围,实现多元课堂评价。“即使是很多小人物,在很小的地方做很多小的事情,也会改变世界。”
一、把握学科知识脉络
着眼于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初中课程的总体架构、中学课程的整体格局、两个课标的设计思路、基于实验版积累的试教经验。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有所错位、不够到位”现实,重新修订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调整课程目标:凸显历史教学与地理教学的特有使命,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世界眼光,提高综合能力,认同唯物史观。
明确设计思路:“从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以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整合“历史”与“地理”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以时空观念为基础,以历史线索为主导,建立呈现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采取相对集中与反复呈现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地理知识。
强调以如何认识生存的条件、生活的内容为出发点,以如何选择当前的发展道路、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落脚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框架的逻辑线索。
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历史、地理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
专题一,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
专题二,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
专题三,体味自己生活中的“历史”;
专题四,学会获取、整理相关信息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人类社会的历程为框架,以中国历史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
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的渊源;
专题二,集中了解秦统一后古代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专题三,有侧重地了解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凸显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世界整体化趋势;
专题四,综合前三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主题三:发展的选择。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为主线。
专题一,了解20世纪前半期世界的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历程,强调中国如何选择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专题二,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时代特点与新中国建设、改革的历程,强调当代中国怎样选择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专题三,认识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专题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如何走向未来的选择。
三年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具有整合意义,共四个专题。但把握第四个专题的内容目标,需要立足于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可视为从前三个专题中归结出来的“双基目标”(基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二、重视基本思想方法
总书记最近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不会自动成为好的教科书。怎样才能让历史成为最好的教科书?特级教师戴加平强调:历史与社会学科只是教常识,但常识极为重要。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始自中学历史课。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现在的芝加哥市长拉姆·伊曼纽尔,2012年跟市教师工会谈判工资时,就说他很尊重教师,中学历史教师教会他如何批判性思考。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哪些基本方法?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
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
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历史工作的准则在于求真、存真、传真,以为后来人类生活的龟鉴,而史书是据事以载,秉笔直书,记录历史真相的书。
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可以有所选择或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葛剑雄语)
历史质疑能力是基本的史学能力之一。质疑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前人已确认的基本史实提出质疑; 二是对前人对史实的解释或评价提出质疑。如《中庸》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与当时史实就有出入。
用不同史观解读近代史上通商口岸,我们将会得到不同的理解:
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现代化史观--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商业/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起带头作用;
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教育方针已发生重大变化,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转变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表明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无论是世界各国的,还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和平、渐进式的改革之路,更有利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更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建立。当下中国需要新的足以支撑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培训反思
5月31日我有幸参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聆听了省特级杨老师的讲座,从她的四堂由市名师到省特级的课例说起,娓娓道来,玄机便蕴含其间了。比如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开口,而且是让大部分学生很随意地说出口;再比如可以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教师要比学生多懂一些东西,所以要在平时看一些有用没用的书,并且要勤于动笔,敢于投稿。在讲座的最后,杨老师还再三地提醒我们:先从头到尾阅读教材和课标;再做有心人,积累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尝试不同的课型。
杨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她发自肺腑的忠言,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她那四堂非常出彩的课,让我记忆犹新,也引起我深深地思考。我不禁地想:“一个教师,在他的一生当中,要能拿出几堂让自己得意,让同行满意的课,否则,将愧对教师这个职业。”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好像也没有一堂课让自己真正得意,那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
一、百家争鸣说“好课”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即“生命的课堂”。看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
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积极”。课堂体现出“善于启发”、“主动积极”,就是好课。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1)趣、(2)实、(3)活。
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1)新、(2)实、(3)活、(4)乐。
二、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反思
纵观各位专家言论,我认为一堂好课首先,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听了一堂好课,会觉得有味道,并产生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学了还想学。如果教师上的课学生不喜欢,这就需要反思了。知识本身、教师鼓励及期待,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今天我们评课,应该评价学生的反应,而不限于评教师的表现。因为所有教师行为都从学生内在变化上和反应中表现出来。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
再次,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上课提问比不提问好,但如何提问应该是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的问题。从老师和学生提问质量可以看出思维深度。
最后,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有些课知识性强,有些课实践性强。但任何知识都是以实践为保证的,因为知识从经验上生长出来。一般的提问不是实践,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实践,是真正能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
好课没有标准的定义,等待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去探究和摸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我会多阅读,多聆听,多比较,多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生命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鄞州李关弟中学陈君雅
2011年6月2日
第三篇: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第2条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第3条 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第4条 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以确定教学起点。
第5条 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全面,具有操作性。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视教科书,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
第7条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8条 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条 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第10条 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倡经常叙写教学反思。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多样引人入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12条 通过文字、图表或口头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并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体系中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13条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4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相关学习内容中,或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5条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与辩论,提倡以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第16条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运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多种方法来清晰解释和梳理有关知识。教学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所学内容。
第17条 在施教过程中,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与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辨析。
第18条 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做出有效反馈。利用课堂生成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同步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第19条 由教师总结或者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建议采用开放的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作业与评价
第20条 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运用,也可以考查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或取向,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1条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第22条 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行为观察、访谈评价(口试)、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第23条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历史与社会试题,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体现综合学科特点。编选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期终测试等)题时,还应事先设计命题细目表,以确保考试的有效性。
第24条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试卷应认真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样化。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学业中的成就和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教学资源
第25条 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与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文本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实物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
第26条 应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来扩充教学内容;与社区联系组织校外各种有益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
第27条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与利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第28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长避短,突出个性。
第四篇: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
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 佘金龙
二O O七年 五月九日
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付出总有收获
—— 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 佘金龙 313100 各位青年教师们:
大家好!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所以,今天与其说是介绍个人的成长历程,还不如说是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目标,相聚一起交流一些工作中的体会。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有我的教育理想!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一名善学习、勇实践、乐反思的智慧型教师。
一、智慧型教师是善于学习的教师
学海无涯,成长无价。这是一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更需要学习。1.学习“政治”知识
一谈到学政治,我们的老师直摇头,甚至很反感。但我们是一名社会思品教师,把握政策导向、体现时代性是我们这两门综合课程的特殊要求,也是考试考查和学业考试命题一贯坚持的原则。因此,我总是及时而又敏锐地把握这些信息,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的复习指导中。特别是针对当前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和加强作风建设活动,我们的社会思品教师应该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握其要点。
2.学习必备地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学也是有规律的。教师只有善于发现规律、尊重和运用规律,才能走出重复劳动、机械操作的误区,才能避免简单粗暴的弊端。特别是一些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良好地沟通。为此,2000年,我参加了县首届心理辅导培训班的学习,2003年又参加了湖州市的骨干教师心理辅导培训,均顺利结业。
3.学习更多地学科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我们教学的立足点,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社会思品综合课程的教师。除了基本的学历进修外,经常阅读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书刊,对我们更新观念、把握课程特征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学习课堂教学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坚持用刻苦勤奋来弥补我的天赋差距。我潜心钻研、认真备课,学习课堂教学的设计。经常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钻研学习至夜深人静。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坚持用虚心请教来弥补我的经验欠缺。在进行自我总结提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借助外力来提升自己。向本校教师学习、到外校听课、向名师讨教、请教研员指教,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在教研员的引介下,长兴一中的成仁伟校长(省教坛新秀,曾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已经退休的佘水娥老师、调出教育系统原古城中学王国良老师、现实验初中的(原雉城中学的)朱晶敏老师等,都是我学习请教课堂教学艺术的良师。近年来,邢乐耘老师和王春伟老师更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了很多地指导和帮助。在此,也表示感谢!
教学是相通的,我不只是听社会思品课,只要有机会,不管什么课,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学习,现在,我也是学校200多位教师中听课听的最杂的老师之一。由此,我曾连续六年被“绑”在初三毕业班任教,直到2003年下才获得“自由”,投身于七年级的新课程改革实验。
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也坚信付出总有收获。通过学习,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学生的心理,赢得学生的信赖;通过学习,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赢得学生的尊重;通过学习,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赢得学生的喜欢;通过学习,我也赢得了自己,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教研组长、学区教研大组长、县首届学科骨干教师讲师团最年轻的成员和首批兼职教研员。我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名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之一。”
二、智慧型教师是勇于实践的教师
我不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但我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如果说,学习主要是理论的提升和观念的更新,课堂则是教师实践锻炼的舞台,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也是教师成就梦想的殿堂。
2003年下,我调入实验初中工作,恰逢新课程改革开始。立足课改,相约课堂,我开始尝试教学改革。
1.尝试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办法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为基础,我们制定了历史与社会学生学习评价办法,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研究性学习评价。其中课堂评价将每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定性与学分量化的形式给予及时地记录,并定期将学分汇总,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对激 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起了积极的作用。
2.积极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种弊端,在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与教研反思的基础上,我从小组成员组合与分工、过程组织与记录、合作时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大大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中也培养了我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给予我改革实践的勇气。
3.大胆实践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三种学习情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何将这些学习方法有效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前一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又开始探索实践八年级文明史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经整整一年的摸索、实践,基本构建了一种新的历史与社会授课策略,即“尝试自学与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策略”,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为一体。后又从原先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调整为三环五步的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如今,这一改革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它学科也纷纷借鉴尝试这种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的道路是艰辛的,特别是实验过程中遇到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要面对种种压力、甚至嘲讽,但改革的勇气使我并没有退却,收获的喜悦不断地激励着我,促使我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智慧型教师是乐于反思的教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肖川教授也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反思什么?反思一个细微的教学行为、反思一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或改革实践。反思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后记、教学叙事、教学案例,也可以是论文,甚至是课题研究。反思是实践的总结,反思是科研的开始。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对科研也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就以论文和课题为例,工作的前六年,我没有写过一篇教学论文,更没有做过一个课题。记得2003年初,邢老师和当时还在教研室的戴敦荣老师对我说,“你工作不错、课也上得好,只是教科研欠缺了。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你必须走科研这条路”一语惊醒“教书匠”,我开始走近科研。1.论文写作喜讯传
2003年底,我的第一篇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完成了,其中所列举的一些观点、事例均来自我前一阶段地课堂教学实践,意外地在县市论文评比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经教研员魏老师和邢老师指导修改,又推荐参加了省教学论文评比,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教通讯》发表。第二年,我又将自己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实践与体会写成文章,并与第一年的论文形成了姐妹篇,又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另外一篇论文也在省基础教育课改巡礼活动中获三等奖,并发表在《中华教育研究》上。2005年以来,我又先后有4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这时我才发现科研其实并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现在,我不仅自己写论文,还经常帮助老师修改论文。
2.课题研究感触深
迈出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开始尝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题,我申报的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一等奖。然后又进一步申报了2005的市教学研究课题,获湖州市第二届教学研究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同时由我具体负责实施和执笔的学校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也喜获一等奖。另外以历史与社会“尝试自学与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 改革为基础,由我具体负责申报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互助式课堂学习策略的研究”,被省教研室批准为2005省教学研究重点立项课题。目前课题阶段性实验成果已获得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并收编在《耕耘与收获》一书中。如果说,学习培训主要是理论的提升,教学实践是技术的提升,科研反思则是更高层次的素养的提升。教学带给我问题,教学实践给了我科研的舞台;科研教会我思考,科研反思促进我专业素养的提升。
付出总有收获。三尺讲台,实现的不只是桃李芬芳,还有教师自己的成长。在农村中学的6年,我先后成为最年轻的学区教研大组长,最年轻的县学科骨干教师讲师团成员,2002年又成为县最年轻的中学副校长。进入实验初中后,我又积极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担任了县兼职教研员,并被评为县课改优秀实验教师一等奖。之后,我又将教改实践与科研反思相结合,率先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尝试“互助式课堂教学”,成为校首届教科研之星和县优秀教科研工作者;2006年,我又先后获得了县教学能手和名师的荣誉称号,参加省初中社会学科青年教师论坛,获得一等奖。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10年前,师专毕业的我,带着一份憧憬,从课桌走向了讲台。千斤重担,万分责任,一路地走来,“荆棘与鲜花同在,坎坷与欢歌齐飞”,我不停地付出,也不停地收获。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吧,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做一条路吧,即使被千踩万踏也能延伸自我!让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纵然付出艰辛,却能收获成长与快乐!
2007年5月9日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在两周的培训活动中,我认真聆听****等专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现结合本人的学习,谈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一个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教师做为雕塑孩子心灵的工程师。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真正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态度谦虚谨慎,气量大度容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擅长调整人际关系,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较强,淡化得失,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第二、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
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
第三,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刻苦地去学习,我很清楚此次短暂的几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短短几天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真谛:他们重视营造课堂教学环境,重视课堂的趣味性。
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与技能并重,教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倍地学习,进一步丰富知识,将
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自己教育教学中,并多向前辈们请教和学习,使我
校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式教学;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与技能并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