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报告.09.5.23doc
裕民县“双语”教学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学前“双语”班有17个,学前“双语”在校幼儿数449人,聘用教师11人;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授课的1162人,(其中,小学“双语”班数23个,在校学生数664人;初中“双语”班数12个,在校学生数458人;高中“双语”班数2个,在校学生数40人;)。全县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有341人,其中专人教师274人,汉语水平(HSK)达标155人,达标率为56.57%。已结业自治区“双语”培训班的有36人,民族特设岗位教师13人,临时编制“双语”教师有12人。2006-2008年全县共有31名学生考入内地高中班,22名学生考入区内初中班。
二、深刻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
搞好“双语”教学,抓好学前“双语”教育是我县民族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是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和发展的必有之路。为顺利推进我县“双语”教学工作,我县教育局及时组织相关学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认真学习自治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为给“双语”教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从讲政治的高度和稳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下发《裕民县“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意见》,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广泛动员,大胆实践,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教育局专门成立 1
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教研室具体负责,各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教研小组,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三、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双语”教学
(一)、加强“双语”教师师资培训
“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改进和加强“双语”教学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学质量。针对我县民族教师年龄偏高、汉语水平低、汉语教师极少的情况下,教育局利用自治区各种“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先后选拔42名汉语基础好、业务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已结业36人)。另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其素质:一是利用假期,对招聘的 “双语”教师进行了15天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利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民汉教师结对子、自学等形式加强“双语”教师和汉语教师的培训;三是利用假期组织骨干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素质;四是充分利用新疆远程教育网加强“双语”教师的自我培训。
(二)逐步推行适合我县的“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全县民族中小学理科以汉语授课为主、文科以母
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的班数有37个。其中:农村13个,县城24个班。但是民族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牧区,他们的汉语基础薄弱,缺乏语言环境。中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学还不够衔接,学生直接接受理科汉语授课有一定的困难。这方面还需要我们积极地努力探究。
(三)学前“双语”教学开展顺利
现阶段还有部分农牧民家长由于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仍存在许多“盲点”、“空白点”,尤其是牧区部分家长对送孩子进行学前两年教育仍持犹豫、观望的态度。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来提高广大农牧民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是深入各乡场,发放《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材料500多份,主动与幼儿家长交心谈心,宣传中央、自治区有关农村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幼儿伙食费的补贴政策),消除家长的疑惑;二是与学生家长座谈,听取他们对办园、办班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多渠道的深入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当前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四、“双语”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我县现有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县
中小学双语班有31个,明年将增加到47个班,至少需要90多名“双语”教师。但现有的“双语”教师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
2、由于我县民族教师年龄偏高,35岁以下教师的HSK
等级能达到自治区“双语”教师培训条件的教师极少,按上级的培训名额选派教师困难。
3、现有在岗“汉语”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在业务水
平和驾驭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问题。我们将在现有的培训基础上,对业务水平不高、汉语运用能力差的少数民族教师进行普及性培训,力争用一
年的时间,提高这部分汉语教师水平,使他们尽快达到规定要求。
4、初中“双语”班的理科汉语教材偏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民语授课),由于识字量有限,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建议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方面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
5、我县农牧区学校学前“双语”学生入学率较低,尤其是没有定居牧民子女学前儿童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困难,一是家长对学前“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学校住宿条件差等原因,影响学前“双语”的正常开展。
6、学前“双语”教师严重短缺。目前招聘的11名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担任本班的保育员。今后,我县学前“双语”教学班的幼儿将会越来越多,现有教师根本不可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
7、学前“双语”教师待遇太低。每名学前“双语”教师人均管理40名幼儿,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劳动强度大而待遇低,部分幼儿教师居住地离工作地较远,每天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由自己负担,生活非常艰辛,导致部分教师申请辞职转岗,造成了“双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8、由于我县财政困难、这几年我县的“双语”教师从未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过,“双语”教学一直是自我探索中艰难跋涉,所以取得的成绩不是很大。
第二篇:双语教育教学报告
XX学校双语教育教学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风:修身尚德、锐意进取。教风:爱生、严谨、博学、创新。学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双语教学的情况
我校现总共有教学班X个,其中双语班X个,双语班学生XX名,其中初中双语班X个,学生XX名;小学XX年级双语班X个,学生有XX名。全校双语教师XX名,其中小学双语教师XX名,初中双语教师XX名,我校所有双语教师均参加了各正规双语教师培训,其中国家级XX名,自治区级XX名,市级XX名。近几年我校“双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影响力和家长关注程度逐步加强,“双语”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我市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及教材情况
全校实施的是双语第一模式教学(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课以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由母语进行授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其中科学教材使用的是江苏版的,初中年级的双语班及小学 4-6年级的汉语课使用的是双语实验教材。
四、先进、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办好学校的基础。
作为XX市“双语”的领航者我校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质的飞跃,主要是源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先进包括3个方面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双语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②适合校情、学情③科学有效。其
次狠抓落实是成功的秘诀。一所学校,任凭它有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抓不好落实,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质量,所以市一中领导坚信狠抓落实这一硬道理,决不含糊。
学校制定细化双语教师评估制度,并把它作为考核双语教师的一项指标。学校在评优、评职称等事项中,在同等条件下,向双语教师倾斜。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学习汉语,向双语教师转型的步伐。
五、提高双语意识,总体规划,具体落实
自我校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校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民族中小学大力加强和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形势下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求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校采取果断而严肃的态度,进一步学习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有关推进“双语”教学的一系列决议和要求,把加强我校“双语”教学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校领导多次开会研讨,成立了双语教研组,由副校长负责,在新楼办公室短缺的情况下,为双语教师腾出专用办公室,便于双语工作地开展。在会议中还制定出学校双语工作计划,短期和长期目标,和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并做好阶段性总结。
六、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创建精、强的双语队伍
长期以来,双语教师人数短缺,教师素质低、是困扰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校把双语师资建设作为双语工作的突破口。在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学校提出了双语教师角色的几个转变,即:一是教师由教学实践者向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转变;二是由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转变;三是由教案的执行者向课堂教学、智慧 的实践者转变等等。这些转变无疑使双语教师对教学方法、业务能力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学习,从而使课堂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和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双语教学目标,这几个转变培养了一批地、市级年轻实干的学科带头人。
此外学校还大力出资鼓励双语教师接受各类培训,每年派出一批年轻,实干的双语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以提高学校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这两年还充实了一批新毕业的教师,他们口音标准,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为我校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双语队伍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勉的良好氛围。
七、深入细化教学常规,促进双语教研
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以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双语目标。低年级以造句为主,同时加强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年级以写段为主,加强口语表达为目标;高年级要求能写语句通顺的文章,并扩大课外阅读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汉语基本功扎实,已完全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其次讲究一个“实”字。教师备课实、上课实、辅导实、学生预习实、练习实、考试实、领导重视实。在双语课堂上广泛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成果、师生互动、各种比赛激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下紧抓双语教研,校领导随机抽听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双语组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内定期开展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教研活动。对如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考试复习等日常工作进行探讨。还开展公开课、论文、说课的评分活动。正是这种踏实的教学风格,使哈密市第一中学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双语”教学迈向质的飞跃。
八、大力投资,创设双语氛围,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创造浓郁的双语氛围,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学校将投资把X号楼装扮成双语楼,在楼道,班级中张贴各类双语横幅,汉语标识、卡片、挂图,届时将在X号楼中可见充满关爱的警句格言,创造温馨舒适的双语氛围。
为使我校“双语”教学步入现代化,我校还安装了班班通教室。为其添置了电视机、VCD机、录音机等。
九、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成为“双语”学习的乐园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为了实施“快乐双语”的理念。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双语活动,如双语书法比赛、双语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双语速算、双语手抄报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学习“双语”的乐趣。
十、双语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十一、对于双语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
1、双语教师资源缺乏。希望可以在配备双语教师时,多一些名额。在双语教师培训期间,因双语教师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双语教师无法按时坚持去参加双语教师的培训。
2、在聘请双语教师时,一定要维语和汉语精通的、有责任心地,在各个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教师。
3、要配备专门的语言室,供学生更好地学习。
4、改善双语教学设备。
5、现我校专门设立了英语课程,虽然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英语课程的设立,但我校为了体现学校的双语教学特色,特在初中年级开设
了英语课程,但英语教师并没有归为双语教师的编制,所以,我校希望可以照顾到学校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给于一定名额的双语教师编制。
6、现我校的招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或农牧地区,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班的教学程度,因此,大多数家长希望考虑大多数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有能力的学生开设双语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继续实行母语教学。
历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努力,在“双语”教学中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有不足,在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改进“双语”质量,结合十八大及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精神、哈密精神为引领,为我市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新疆跨越式发展输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哈密市第一中学双语教育教学报告
哈密市第一中学 2013年10月
第三篇:09.5.小城镇建设全省交流材料
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试点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房寺镇人民政府
房寺镇辖162个行政村,7万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200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是鲁西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但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改革的有关精神要求,从长远发展看,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制约因素和矛盾亟待解决:一是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层次低,人口承载能力差;二是村庄布局过于分散,既造成宅基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又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三是发展改革的思路窄、办法老、气魄小、力度弱。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必须打破常规,采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来破解。为此,我们确定,下一步改革发展总的思路是:以建设城市的思维,做大做靓小城镇;以社区管理的模式,做活做美新农村;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强做壮主产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建立新机制,逐步实现人口集聚化、土地规模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为广大平原农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型乡镇、新型农村探索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一、以建设城市的思维,做大做靓小城镇
房寺小城镇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禹城发展次中心,以房寺的发展带动西部乡镇和周边区域及中心村的发展。因此,要提升一级,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为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奠定基础。一要规划先行、高点定位。以打造禹城发展次中心为目标,以建设8-10万人口规模小城市为标准,聘请省以上规划部门,修订房寺镇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规划要坚持生态、绿色、环保、彰显特色、富有韵味。二要严控建设,打造精品。小城镇规划一旦确定,要确保权威,严格控制,宁可不建,建就建好,建就建成精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建立机构,加强管理。成立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局,充实人员,健全制度,使城镇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轨道。
二、以社区管理的模式,做活做美新农村
房寺镇400口人以下的行政村93个,而1000口人以上行政村仅有8个,人口聚集程度很低,村庄过于分散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障碍。为此,我们确定将村庄合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引入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尊从意愿,政策倾斜,引控并举,稳步推进”的思路,坚持“先合村后并居”的工作步骤,经过10-15年的努力,最终将全镇现有162个行政村合并成为49个社区的行政区划格局,腾出宅基地2万亩.09年完成所有村党支部、村委会合并任务,之后逐步实现农户移居。具体措施:一是科学布局、规划社区。按照村庄辐射半径、风俗习惯、利于管理、利于发展的原则,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科学确定社区布局,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规划。二是集约投入,建设社区。09年起公共资源集中安排30个中心村
进行高标准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六室(农事村办工作室、警务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一园(幼儿园)一超市(便民超市),其他村庄不再享受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三是引控并举,推进社区。对被合并村的农户,优先在社区安排宅基地;政府建设一批廉租房,安排困难户到社区居住。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与本土居民同等待遇;社区以外的村庄,在原村逐步控制建设新房。
当前房寺镇的村庄合并正在扎实进行,5月15前,4各社区可挂牌办公。工作中落实了“四见面、三注重、二考察、一服从”措施。一是四见面统一干群思想。四见面就是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与161个村党支部书记见面,除书记、镇长外的11名班子成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见面、18名管区书记分别与村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见面,党委、政府召开由各村“三要职”(支部书记、文书、计生主任)参加的村庄合并集体见面会。见面的目的是宣传“五不变一不降低”政策,征求各个层次人员对村庄合并的建议,消除顾虑,统一思想。二是三注重确定社区布局。为合理确定社区布局,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主要注重了三大因素。
1、注重历史渊源、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因素。几个村历史上曾是一个村的,几个村庄距离很近的,几个村平时联系较多的,分别合并组成一个社区;
2、注重产业关联因素。几个村从事同一主导产业的,合并为一个社区;
3、注重公共资源共享因素。几个村共同使用一个学校、卫生室、农事村办工作室、集市的,合并为一个社区。
三是两考察确定社区班子成员人选。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带队,组成10个考察组。一是考察原村级班子在本村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二是考察原村支部书记(主任)在周边几个村的威信,作为社区党总支(支部)和社区管委会负责人确定的主要依据。四是一服从维护全镇大局。《方案》已经最后确定,任何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决不因极个别人的意愿改变《方案》,以维护全镇村庄合并的大局。
三、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好做强主产业
小城镇能不能繁荣,农民群众能不能进城,关键看二、三产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企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骨干企业规模化、民营企业特色化”的要求,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一是企业发展园区化。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房寺镇工业园区享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凡是市高新区不能落户的项目,全部放到房寺镇工业园区建设。离市区较远的5个乡镇不再建立工业园区,凡引进的工业项目,全部落户房寺镇工业园区,并理顺利益分配关系,项目投入、企业税收全部列入引进乡镇。二是骨干企业规模化。鼓励镇现有镇属骨干企业山东通裕集团做强做大,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风力发电及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3年内税收达到2亿元。三是民营企业群体化。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哺农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四是社区服务产业化。坚持农资服务配送化、农业服务专业化、生活服务社区化。镇、社区分别设立农资配送中心和分中心,引导发展农机、灌溉、耕种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在各社区分别建立便民超市,形成规范有序的新型服务业网络。
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建设新机制
一是建立集中帮扶机制。把房寺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纳入全市的大局,作为全市的大事来抓。成立由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联席办公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有关问题;凡是适合房寺建设的项目优先放在房寺,有关职能部门每年帮助房寺镇提报1-2个项目,办成1-2件实事,并单独进行考核。同时恳请省政府对试点镇单列计划,进行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二是建立行政管理新机制。在投资审批、城镇建设与管理、土地管理、环境评价、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设立相应行政管理机构,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实行县级备案制度,减少审批环节。三是建立投资融资新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走好“以无偿带有偿、以政府带社会”的路子,使房寺成为各种客商聚集的洼地;建立中小企业联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借助各种力量加快房寺的改革发展。四是建立土地开发利用新机制。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存量闲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土地开发整理和合并村庄所节约的土地经过审批折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用于小城镇建设。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服务队,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同时,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安户籍、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发展。
第四篇:双语教学
伊宁市“双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早,从1995年起,市第七中学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小学利用早读课实行口语强化训练,开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根据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了《伊宁市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民意。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了“3+3”“双语”教学模式,即:民语学前教育全部实行汉语教学、小学起始年级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汉语教学,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母语言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也充分的证明,“3+3”“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的愿望,与目前全疆运用的三种模式相比,该市推行的“3+3”“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伊宁市共建有民语中小学6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8350人。各民语学校均设有“双语”班,共开设“双语”教学班472个,学生171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61%。(市区有145个班,6031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35%;农村327个班,11126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65%)。全市“双语”专任教师共720人(其中招聘592人,历年培训转型128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2948人的24%。城乡“双语”幼儿园教职工257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79人。两年多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越来越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调研发现:73%的家长关注“双语”教学改革;81%的家长配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77%的家长了解“3+3”“双语”教学模式;100%的教师拥护“双语”教学。在推进“双语”教学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双语”幼儿园基础建设。2008年,伊宁市出台《伊宁市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方案》。提出了2008年46个村及20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85%。2009年,3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了100%的建设目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通过干部捐款、财政补贴拨付等筹措资金近500万元,加强了城乡“双语 ”幼儿园基础建设,分别配备教材教辅、教学设备,落实了教师工资、贫困生补助等,促进了“双语 ”幼儿园的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2005年起,由教育、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伊宁市“双语”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到2008 年共招聘8批“双语”教师592人。每年教育局统一对招聘教师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予以解聘。2009年,把592名“双语”教师中具备条件和考核合格的356名纳入市财政编制。2009年,由州教育局在全州范围内招聘了“双语”教师245人,进一步加强了“双语”教学力量。
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汉语学校代培、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在职民语教师中有128人转型为“双语”教师。现全市40岁以下在职民语教师有1374人,其中正在参加培训的262人。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伊宁市中小学“双语”及40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1374名在职民语教师全部培训完毕。目前,全市8所汉语学校建立了“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市财政每年投入16万元培训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交流,结对互学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组织开展了“双语”教师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每年还开展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调讲赛、口语大赛、汇报演出等竞赛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召开了五届“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双语”副校长座谈会,总结推广“双语”教学先进经验。
采取了“结对互学”模式,选派汉语学校骨干教师到民语学校任“双语”副校长,主抓“双语”教学和民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民语学校“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任教研组长,加强教法交流和研究。“双语”副校长桥梁作用显著,民汉学校之间同上一堂课,换班上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日体验等活动不仅加深民汉师生感情,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48所民、汉学校教师结成89个“一帮一”对子,“532工程”人员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四是内地初、高中班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伊宁市内地初中班报名始于2004年,当年报名人数为1200余人。2009年为1555人。内高班报名始于2000年,当年报名人数为40余人。2009年为627人,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内初班、内高班家长、学生的宣传也激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兴趣,有利促进“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第五篇: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际上学生并未听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素质差,师资缺少,不要掩盖。“双语”教学不是走形式,而要注重实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强化校长,教务主任,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改进工作作风。
4、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双语”教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占有上也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加强汉语水平和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要多渠道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汉语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坚持“双语”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要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第三,开展相互听课及送课下乡的办法,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培训模式。
5、要大力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各级政府要在经费上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增加双语教师的培训投入,加快培训步伐,为“双语”教师的正常教学提供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6、加强学前汉语教学工作。为了加快双语教学工作的进程,要坚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少数民族幼儿均实行学前三年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农村应保证学前一年儿童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各乡(镇、场)应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以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的目标是;在自治区和地区的支持下,在办好阿克苏市四中区内初中班的基础上,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尽管在“双语”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师素质差;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但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力争如期实现我市“双语”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年,自治华考范文网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推进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
在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语音教学。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汉语的声韵调,尤其声调,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中小学、大学汉语教学都不够重视汉语的语音教学,致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即便掌握了汉语的字词、语法规则,可以进行交际交流,但因语音掌握得不好,过不了听说关。语音教学比较乏味,也很困难,不太好讲解,学生因受母语的影响,掌握起来很吃力。这是很多汉语教师不注重语音教学的一个原因。汉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还是很重要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又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促进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以后的学习,使华考范文网辍学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学好汉语,将极大地提高我区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既要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制定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既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又要兼顾中心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引导双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通过沟通,教师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交流,促进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广泛的汉语授课将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在其他学科陆续展开。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新疆推行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少数民族全部在校生仅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少数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薄弱落后的状况。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自治区尝试在民族中小学校加授汉语,举办双语授课实验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预科教育,自治区的双语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双语教学稳步发展阶段。自治区党委年印发巴岱同志《对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就少数民族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培养目标提出要求,提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年自治区开始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实验规模最大。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自治区在加大双华考范文网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制定汉语教师师资班招生计划,定向培养各地所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全面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各项措施的引领下,双语教学稳步发展。双语教学快速推进阶段年至今。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年底自治区召开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双语教学工作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应该多开办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会,并注意扩大它的范围,这对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使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发展大有好处。我们所从事的双语教学工作不单单是汉语教学工作,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也不是只懂汉语的人才。我们要培养出既懂本族语、又懂汉语的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所以,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千万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当然,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汉语水平上是对的,但绝不能因此而忽略民族语的教学。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消失了,就等于失去了一种文化。失去一种语言比较容易,但要恢复它却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坚持走民华考范文网汉兼通的路,体现双语教学中的双,才是我们所真正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体现出双语教学中的双,新疆的双语教学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