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
2011 年厦门市旅游经济运行简析 来源:资规处 2012-02-07 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市旅游业的软件和硬件有较大的改善,游客增长迅 速,厦门旅游人气指数近年来始终稳居全国排行榜前列,也获得很多荣誉。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2011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厦门市摘取“最浪漫休闲城 市”殊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乐途旅游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旅游关注度报 告》,鼓浪屿在“旅游服务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和在“20 大最受关注国内景区”中排名第一。2011 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网公布的“最受欢迎境内自由行目的地”前十名榜单中,厦门 位居第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 201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 50 个样本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 报告中,厦门游客满意度位列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第三位和旅游投诉处理满意度全国第一,厦门市入选“2011 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
一、厦门市旅游总体运行情况 2011 年 1-12 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3522.9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42%。旅游总收 入 453.4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1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 1738.78 万人次,占接待总 人数的 49.36%;一日游游客 1784.16 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 50.64%。接待入境游客 189.49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38%,其中过夜入境游客为 130.3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19%,一日游入境游客 59.1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79%。接待国内游客 3333.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42%,其中过夜国内游客为 1608.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02%;一日 游国内游客 1724.99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6.80%。旅游创汇 12.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21%; 国内旅游收入 373.6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0.39%。厦门 2011 年地区生产总值 2535 亿元,增长 15%;厦门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 重已超过 9%,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厦门旅游运行的主要特点
1、客运量增长迅速,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厦门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城市,厦门作为旅游目 的地、集散地、两岸旅游热点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在近几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 发布的黄金周和小长假期的人气排行榜中,厦门一直稳居境内旅游目的地前两位。2011 年 厦门也被评为“最受欢迎境内自由行目的地”第二,说明了厦门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巨 大吸引力。随着高铁和城际快运线路的不断拓展延伸,公路、航空、高铁、邮轮、海上直航,连接 两岸、辐射南亚、通联周边省市,便捷的交通环境让厦门旅游中转枢纽地位更为突显。1-12 月,厦门市客运量为 4469.37 万人次,
比增 15.60%。其中,航 空 761.99 万人,增 19.9%; 铁路 999.5 万人,增 34.26%;公路 2749.66 万人,增 9.62%;水运 196 万人,增 12.16%。
2、打造海峡西岸旅游龙头城市,厦漳泉旅游同城化成效显著 打造海峡西岸旅游龙头城市。立足闽西南大都市圈建设,着眼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大局,建立更为紧密的区域旅游协作关系,努力实现海峡西岸旅游的协作联动、资源互补和 客源互流,构筑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厦门旅游龙头城市。2011 年厦门加入 15 个城市的东 海旅游城市联盟;继续推进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等层次的 区域旅游协作,不断强化厦门在海西区域内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
2011 年厦漳泉旅游同城化工作迈出实质步伐。随着以厦漳泉旅游同城化为核心的海西 区域旅游协作逐步推进,以及三地景区一票通取得明显进展,三市资源共享、线路共延、品 牌共筑。通过厦漳泉三市春节、国庆黄金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2011 厦门自驾旅游节等 旅游节庆活动联合举办等形式,整合三市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在节假日 期间,厦漳泉居民城市间串门旅游极为平常。未来 5 年,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 市间的交通、机场、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将实现共建共享,协调共用旅游公共服务资源; 建立五市旅游投资项目库,各市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本市企业或个人到其他市投资旅游 项目;制定完善五市旅游行业管理协议,推进旅游质量监督、旅游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全 面合作,落实异地管理协同办案制度,联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3、把握海峡旅游契机 厦台双向旅游攀新高 厦门市加强对台港澳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组织我市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业者推介团 参加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和香港国际旅游展等旅游 推介促销活动,推介厦门及周边地区旅游;联合厦门的旅行社邀请台湾、香港的航空业者、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厦门及周边地区踩线采风;联合金门、澎湖、基隆旅游部门和旅行商赴 外省、市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利用多种新闻媒体进行厦门对台旅游宣传。承办台湾特色庙会 活动,厦门人和路台湾小吃一条街 9 月正式开街营业,台湾小吃被原汁原味复制到厦门落地。在保持与金门、澎湖、台湾中部四县市、台南市、高雄市旅游合作的同时,与基隆市旅游部 门间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关系。积极践行先行先试,赴台游实现新突破。国家旅游局、国台办赋予我市省外来厦暂住人 员赴金游、厦门市居民赴台个人游等多项先行先试政策,
市旅游局借助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 会工作平台,大力简化双方办证手续,提高通关便捷性。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论坛,开通厦 门直航台湾的多条空中航线,建成对台邮件处理中心。将进一步争取开放航权、优化航路、增辟航线、增加航班。加快建设五通码头改扩建工程,打造两岸海空运输综合枢纽。2011 年厦金航线运送旅客 139.60 万人次,增长 8.40%。2011 年 1-12 月,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旅游为 20.82 万人次,比增 25.93%。其中 大陆居民经厦门赴台湾本岛旅游达 6096 团 16.82 万人次;赴金门、澎湖旅游共 1922 团 3.99 万人次。在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团队中,省外游客占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人次 的 68.27%。同时,台湾来厦过夜游客也呈现继续增长趋势,2011 年 1-12 月,厦门接待台湾 来厦过夜游客达 52.19 万人次,比增 12.46%。2011 年,厦门市旅游局等部门大力扶持发展厦门—台湾旅游交通。以厦门为母港的“海 洋神话号”豪华邮轮开通了厦门—台湾航线,标志着以厦门为母港、连接两岸三地的邮轮旅 游项目正式启动。新开通的多条厦门到台湾的空中航线.直航台湾的“中远之星”客滚船,以 及被誉为海峡两岸黄金通道的“小三通”厦金航线,2011 年乘坐率均大幅提升。2011 年厦门获得省外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福建居民赴金马澎 个人游等先行先试政策。省外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自 2011 年 6 月 13 日启动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24992 人次; 厦门作为三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自 2011 年 6 月 28 日启动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3299 人次;厦门旅行社组织福建居民 赴金马澎个人游自 2011 年 7 月 29 日启动以来至 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成行 1447 人次。
4、旅游主题节日活动持续不断,促进厦门旅游的发展 今年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假期,厦门市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有车 族的日益增加、燃油附加费上调和短假的影响,进出厦门市的短途游客明显比往年增多,一 日游游客比重明显增加。来厦游客多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客源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 地区。统计显示,仅春节黄金周和五一假期,厦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 154.40 万人次,同比增
长 54%;旅游总收入 14.94 亿元,同比增长 34%。上半年,厦门市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中国旅游日”活动、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等精彩纷呈的大型体育旅游、宗教民俗旅游活动。尤其是 6 月 10 日举行的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会”,是最能代表台湾特色及旅游文化的活动 之一,为
期 7 天,有 200 多种台湾特色小吃及近千种特色产品任选购,共吸引了 160 多万人 次居民和游客参加。下半年举行了同安青岛啤酒节、旅游购物节、厦门观音山沙滩文化节、厦门博饼旅游节、厦门旅游企业文化节。9 月举行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有 5 万多名客商莅临旅博会。2011 年国庆黄金周,厦门共接待中外游客 136.94 万人次,比增 28.78%;旅游收入 13.87 亿元,比 增 36.33%。11 月举办第四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厦门(海沧)玛瑙文化旅游节、小嶝首届紫菜文化旅游节、第 4 届厦门国际动漫节;12 月海峡两岸(厦门同安)温泉文化 旅游节、首届厦门大嶝两岸特色旅游购物节和厦门自驾旅游节,促进了厦门市旅游的发展。
5、突出海洋特色,打造鼓浪屿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厦门的城市宣传口号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厦门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 峡旅游三大品牌,做足做好海洋文章,深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滨海休闲旅游、努 力构建“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加快邮轮母港、滨海休闲、高端商户、康体养生、文化娱乐、色彩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建设,着力提升厦门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鼓浪屿作为厦门旅游的金字招牌,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国家 5A 景区之一,因其独有 的中西多元融合文化享誉海内外,被誉为“音乐之岛”、“万国建筑博览”,是厦门、福建乃至 中国的名片,是中国走向文明的桥梁,是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鼓浪屿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我市将加快推进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鼓浪屿的文化,使 鼓浪屿恢复往日的风貌,以更好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观。
6、会展活动迅猛发展, 景区接待人数持续增长 今年我市会展活动发展迅速,共举办台交会、海峡论坛、石材展、汽博会、投洽会等各 类会展活动 2433 场,同比增长 60.49%;其中展览 149 场,比增 1.36%;会议 2284 场,比 增 66.84%;会议总人数为 49.83 万人,比增 28.33%。会展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全年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A 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892.09 万人次,比增 12.94%。其中,鼓浪屿景区接待游客 302.38 万人次,比增 23.38%;园林植物园接待游客 119.41 万人次,比 增 25.23%;胡里山炮台接待游客 150.12 万人次,比增 21.00%。
7、旅游业发展迅速,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环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营销和旅游质 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城市形象持续强化,旅游集聚功能进一 步提升,城市旅游特色凸显。
截至 2011 年底,厦门市共有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10 个,拥有星级饭店 69 家; 旅行社 182 家,其中出境社 19 家,赴台游组团社 4 家。厦门建发国旅、厦门旅游集团国旅和厦门春辉 国旅三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截至 2011 年底,在评的酒店有 6 家,还有一些高星级酒店也将 陆续开业、评星,如威斯汀酒店、凯宾斯基、帝元维多利亚等。不久厦门的五星级酒店将超 过 20 家。
8、坚持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今年,厦门市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标准化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整规工作 三管齐下,全面推动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坚持“以客为本”,不断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 系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完善了旅游服务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和市场监测 五大保障体系,努力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工作初显成效,2011 年厦门获得了游客满意 度位列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第三位和旅游投诉处理满意度全国第一。在抓跨越发展的同时狠抓服务保障,加快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 市场监管、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四大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市场监管体系 由质量监督向品质保障转变,旅游安全应急体系、保险体系、预警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 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持续优化。2011 年,市、区两级旅游质监机构共接到游客旅游投诉和信息咨询 783 件。其中正式 受理旅游投诉 171 件,投诉件数比上年减少 99 件,同比降低 37%。全年共检查导游人员 19572 人次,导游人员被检查率 483%;导游人员违规率仅 0.6%,比降 31%,导游员 IC 卡管理工 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对 1 家旅行社和 10 名无证导游实施行政处 罚,有效遏制了零负团费、承包挂靠、合同签订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行“诚信旅游服 务管理系统”,对旅游团队行程安排实行电子派团单制度
三、厦门旅游的发展趋势良好
1、国内游客占绝大多数,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几乎是对半分 厦门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中,过夜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49.36%,一日游游客占 50.64%,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几乎是对半分;国内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94.62%,入境游客占 5.83%,国内游客占绝大多数。厦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中一日游占 51.75%,国内过夜游客占 48.25%,过夜与一日游比重基本上对半分。厦门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中,国内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94.62%,入境游客占 5.83%。国内外游客过夜游客占全部游客高达 49.36%,一日游游客占 50.64%。厦门市接待的国内游 客中
第二篇:2009年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2009年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我县成功参加了××国际旅游交易会的宣传工作,为十一月份的稳步增长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一至十一月份接待人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
一至十一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153.3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42.74万人次相比,增加10.61万
人次,增长了7.43,其中过夜旅游者61.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55.96万人次相比增长9.58,一日游游客92.0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86.78万人次相比增长6.05;实现旅游总收入44345.4万元,与去年同期40548.48万元,相比增加了9.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332.64万元,与去年同期40533.88万元相比增加9.37。
2、星级宾馆接待情况
九家星级宾馆,水苑宾馆去年4月份已停业,实际只有八家经营,八家星级宾馆一至十一月份共接待游客128842人次,实现营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业收入1941.87万元,分别与去年同期120971人次,1738.3万元相比增长了6.51和11.71,客房平均出租率为36.78,与去年同期34.87相比提高1.91个百分点,西都大酒店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3、团队接待情况
一至十一月份共接待团队1084个,46246人,73760人天与去年同期1037个,42088人次,68287人天相比,分别增加了4.53、9.88、8.01,平均停留天为1.59天,与去年同期1.62天相比降低了1.85。
4、景点接待情况
景区接待继续平稳增长,一至十一月份帽天山、禄充、立昌、新河口等景区共接待116.7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07.77万人次相比增加了8.37。其中禄充门票收入为258.25万元,与去年同期221.72万元相比增加了16.48。
4、入境车辆情况
十一月份自驾车旅游总计66234辆次,占总通行车辆95087辆的69.66;进入本区域34285辆次,占总进入车辆47786辆的71.75,离开本区域31949辆次,占总离开车辆47301辆的67.54。
二、主要成因
1、我县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促销工作,保证了十一月份的接待稳步增长。
2、星级宾馆的提档升级和服务人员素质的加强,接待人数和经营情况有显著的增长。
5、每月对景区、各旅游企业的安全培训督促检查工作,增强了景区、各旅游企业对安全注重意识。
第三篇: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2003年,面对“非典”给旅游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密结合旅游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这个总体目标,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旅游发展,较好推动了旅游工作在困境中爬坡,为新一轮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上半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效益整体下滑,局部亮点仍较明显。每年春季,尤其是“五一”前后,是旅游业的黄金收获季节,在全年旅游经济发展中常常起到“一季捞全年”的作用。按照以往经验,我市在此期间接待游客总量和实现旅游收入往往占到全年的六成以上,最少也超过五成。今年春季以来,鉴于“非典”疫情传播,国家、省、市为防治“非典”通过旅游途径传播,出台了取消接待外来旅游团队、禁止组团到疫情高发地区旅游等一系列防“非典”措施。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防治“非典”传播的指示精神,我们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宁可牺牲旅游自身利益,也要坚决控制疫情通过旅游途径传播,自觉取消接待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20—5月10日期间,我们就取消进出北京、武汉等地到襄樊的旅游专列2个,取消接待大型旅游团队11个。随着疫情加剧,“五一”期间,我们又责令旅行社全部放假歇业。受此因素影响,我市旅游行业效益指标大幅下降。对保康、南漳、隆中等部分旅游龙头县市、龙头企业的调查显示,去年“五一”期间,保康、南漳和隆中分别接待游客1.69万人次、2.44万人次和2.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57万元、15.65万元和58万元,今年“五一”期间,保康、南漳和隆中仅接待游客0.22万人次、0.21万人次和0.1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0.62万元、5.99万元和5.68万元,在接待人数和实现门票收入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保康分别下降87%和93%、南漳分别下降90.4%和62%、隆中分别下降95%和90%,其他县市下降幅度也均在90%左右。与游客减少相联系,“五一”期间,宾馆入住率也平均下降70%左右,旅游经济发展严重受损已成定局。虽然“非典”给我市旅游业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但由于近年来市、县两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举措,上半年旅游经济发展仍然闪现出许多亮点,突出表现为周边地区对我市的旅游产品认同度增加,旅行社组团来我市旅游,尤其是到南、保、谷等地进行生态旅游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4月1日—15日期间,仅保康就接待外地旅游团队46个9128人(次),而且均为100—200人的大型团队;谷城、南漳等地也分别接受了20多个和10多个旅游团队的预订计划,剔除“非典”因素影响,旅游发展势头较好。预计疫情消除后,我市旅游各项经济指标仍有望创出历史新高。
2、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旅游开发整体推进。面对“非典”给旅游旅游的旺季不旺的不利形势,市县两级积极应对,及时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景区开发建设上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旅游招商步伐。其中影响较大、正式签订协议或达成意向性协议的招商项目有:襄阳区与香港昊天国际国际集团投资三亿元合作开发建设联山风景区旅游度假项目,浙江盾安集团租赁开发鹿门寺风景区;襄城区引进广州客商投资200万元开发黄家湾水上游乐项目;高新区引进广西南宁旅游开发公司续建“锦绣园”项目;南漳县引进襄樊豪星旅游发展公司投资100万元开发桃花岛,以及引进个体业主投资60多万元兴建鱼泉谷极速飞降项目等。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来,全市共引进协议资金32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00万元。由于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有效推动了全市旅游开发向纵深推进,较好提升了景区档次,促使我市旅游开发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宣传促销高潮迭起,旅游对外交往不断深入。上半年,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纷纷把宣传促销、扩大旅游交流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中心环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使全市旅游促销和旅游交流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竞相争辉的大好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来,全市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举办各类恳谈会、推介会、旅游节会活动9场次;邀请市内外、省内外旅行社团来樊考察4批次,散发、刊登各类旅游宣传广告过百万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同时,也有效拓宽了我市旅游企业与北京旅游集团、神舟旅行社、上海春秋旅行社、武汉永安旅行社等行业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渠道,较好实现了我市旅游接待以接待散客为主向接待团队为主的转变,为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4、旅游市场日趋规范,服务质量稳步提高。今年以来,针对“非典”造成的旅游旺季不旺,各地纷纷强化管理,苦练内功,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不断营造适宜旅游健康发展的小气候。如围绕防治“非典”,市、县两级在完善旅游景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基础上,还定期组织开展了旅游设施和食品安全生产大检查。保康县为规范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还专门修改完善了《保康县旅游业管理办法》,举办了旅游星级饭店岗位培训班,谷城南河创造性地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全程监督卡”制度,等等。与此同时,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结合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和受理旅游投诉,加大了对全市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有力地控制了旅游市场的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确保上半年全市旅游行业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均保持了零记录。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剔除“非典”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要素整合不到位,协调发展不够。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甚至没有一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凤毛麟角,又如我市的18家旅行社中,七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
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但是同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相适应,主要存在着“两轻两重”现象,即重精神上的鼓舞与支持,轻物质上的帮助与关心;重相关政策的出台,轻有关政策的落实,致使旅游发展当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旅游宣传促销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等迟迟都难以解决,从根本上影响了旅游的大发展、快发展。
三是规划控制不到位,科学开发不够。虽然我市是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地区之一,但是我们景区详规的编制工作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市、县两级景区中,只有隆中一家编制了景区发展详规。由于景区开发缺乏详规控制,致使当前我市部分景区建设出现了违背科学规律,仅凭投资商要求、凭少数领导主观愿望进行开发的现象,甚至有个别景区已出现了“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苗头,招致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批评,影响了景区可持续发展。
四是旅游商品研发不到位,旅游综合效益不高。由于受旅游业发展不够的影响,我市旅游商品研发十分薄弱,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微乎其微,目前,全市只有5家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不足10%,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相距旅游发达地区40—60%的标准更为遥远,一方面,致使许多游客反映“有钱花不出去”,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企业反映“赚不到钱”,制约了旅游总体效益的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国旅游市场一直在低迷中徘徊,我市旅游接待也因此呈现下降趋势,为确保今后我市旅游发展能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我市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景区开发与宣传促销并举,以整合旅游要素、构建供求基本平衡的旅游消费供应体系为着力点,打牢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争把“非典”给旅游发展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一,继续落实政府主导旅游的发展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一方面,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建立全市旅游项目发展基金,增加旅游宣传促销资金,用于扶持、支持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宣传促销,完善政府导向性投入政策,吸引、聚集社会资金流向旅游领域,解决好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完善有关基金使用办法,尝试建立奖励制度、完善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帮助、指导各有关县市逐步建立起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旅游开发奖励基金和旅游项目招商制度,支持相关重点景区加大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力度,增强旅游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促进景区科学开发。严格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在市政府批准的《襄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组织、指导各地搞好景区详规的编制以及重大旅游项目设计论证工作,率先在全省启动从总规到详规及项目设计的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使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从旅游总规到景区详规、到项目规划控制的转变,起切实把“以规划定开发、以开发促建设”思路落到实处。以加强对景区详规编制、实施的监督管理为重点,对违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解决,严防“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三,大力整合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旅游供给体系。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布局合理、成龙配套、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整合旅游六大要素。重点针对我市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严重不足,旅游交通、娱乐企业严重匮乏的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娱乐和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企业,力争下半年全市至少新成立旅游交通、旅游娱乐企业各1家,新发展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30家,实现旅游发展薄弱环节的新突破。同时,立足改善旅行社、星级饭店的档次和布局,针对不同县市、不同实际,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调整、提高质量”的思路,有重点地、有步骤地搞好饭店和旅行社的发展,逐步使全市形成既有规模优势、又有结构互补的旅游消费供应体系,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四,拓宽旅游产品开发思路,联合打造旅游精品。一方面,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产品开发思路,将古隆中、米公祠、水镜庄、五道峡、野花谷、薤山等成熟景区按照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培植、造就我市经典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跳出襄樊发展旅游”。要敢于正视我市景名名气不大的现实,积极依托毗邻的武当山、神农架、大三峡、明显陵等世界级品牌以及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实行市内市外联手、名山名水联姻、精品景区联结,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整合市外内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区域旅游,开发、培植以襄樊为关节点的黄金旅游带,借船出海,把自己的旅游产品销售出去,把外地的客人引进来。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三国旅游区、荆山生态旅游区和鄂西北旅游区方面,开始与这些区域间的旅游、交通等部门以及景区和旅行社团的接触,达成合作协议,有目的、有重点开发一批跨区域的旅游产品,放大襄樊作为旅游门户和集散中心的地效应。
第五,立足应对“非典”影响,积极组织开展本地游。针对“非典”疫情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现实,按照反弹琵琶的工作思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本地游活动。着重利用当前旅游的市场空档,瞄准本地客源市场,强化本地主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针对性地做好新的旅游产品和新开发景点和项目的宣传促销,力争用新产品吸引本地老客户,引导居民就近有组织的出游,实现外地旅游损失本地补。
二OO三年五月十九日
第四篇: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关于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2003年,面对“非典”给旅游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密结合旅游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这个总体目标,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旅游发展,较好推动了旅游工作在困境中爬坡,为新一轮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上半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效益整体下滑,局部亮点仍较明显。每年春季,尤其是“五一”前后,是旅游业的黄金收获季节,在全年旅游经济发展中常常起到“一季捞全年”的作用。按照以往经验,我市在此期间接待游客总量和实现旅游收入往往占到全年的六成以上,最少也超过五成。今年春季以来,鉴于“非典”疫情传播,国家、省、市为防治“非典”通过旅游途径传播,出台了取消接待外来旅游团队、禁止组团到疫情高发地区旅游等一系列防“非典”措施。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防治“非典”传播的指示精神,我们站在讲*、顾大局的高度,宁可牺牲旅游自身利益,也要坚决控制疫情通过旅游途径传播,自觉取消接待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20—5月10日期间,我们就取消进出北京、武汉等地到襄樊的旅游专列2个,取消接待大型旅游团队11个。随着疫情加剧,“五一”期间,我们又责令旅行社全部放假歇业。受此因素影响,我市旅游行业效益指标大幅下降。对保康、南漳、隆中等部分旅游龙头县市、龙头企业的调查显示,去年“五一”期间,保康、南漳和隆中分别接待游客1.69万人次、2.44万人次和2.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57万元、15.65万元和58万元,今年“五一”期间,保康、南漳和隆中仅接待游客0.22万人次、0.21万人次和0.1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0.62万元、5.99万元和5.68万元,在接待人数和实现门票收入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保康分别下降87%和93%、南漳分别下降90.4%和62%、隆中分别下降95%和90%,其他县市下降幅度也均在90%左右。与游客减少相联系,“五一”期间,宾馆入住率也平均下降70%左右,旅游经济发展严重受损已成定局。虽然“非典”给我市旅游业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但由于近年来市、县两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举措,上半年旅游经济发展仍然闪现出许多亮点,突出表现为周边地区对我市的旅游产品认同度增加,旅行社组团来我市旅游,尤其是到南、保、谷等地进行生态旅游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4月1日—15日期间,仅保康就接待外地旅游团队46个9128人(次),而且均为100—200人的大型团队;谷城、南漳等地也分别接受了20多个和10多个旅游团队的预订计划,剔除“非典”因素影响,旅游发展势头较好。预计疫情消除后,我市旅游各项经济指标仍有望创出历史新高。
2、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旅游开发整体推进。面对“非典”给旅游旅游的旺季不旺的不利形势,市县两级积极应对,及时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景区开发建设上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旅游招商步伐。其中影响较大、正式签订协议或达成意向性协议的招商项目有:襄阳区与香港昊天国际国际集团投资三亿元合作开发建设联山风景区旅游度假项目,浙江盾安集团租赁开发鹿门寺风景区;襄城区引进广州客商投资200万元开发黄家湾水上游乐项目;高新区引进广西南宁旅游开发公司续建“锦绣园”项目;南漳县引进襄樊豪星旅游发展公司投资100万元开发桃花岛,以及引进个体业主、凭少数领导主观愿望进行开发的现象,甚至有个别景区已出现了“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苗头,招致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批评,影响了景区可持续发展。
四是旅游商品研发不到位,旅游综合效益不高。由于受旅游业发展不够的影响,我市旅游商品研发十分薄弱,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微乎其微,目前,全市只有5家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不足10%,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相距旅游发达地区40—60%的标准更为遥远,一方面,致使许多游客反映“有钱花不出去”,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企业反映“赚不到钱”,制约了旅游总体效益的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国旅游市场一直在低迷中徘徊,我市旅游接待也因此呈现下降趋势,为确保今后我市旅游发展能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我市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景区开发与宣传促销并举,以整合旅游要素、构建供求基本平衡的旅游消费供应体系为着力点,打牢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争把“非典”给旅游发展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一,继续落实政府主导旅游的发展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一方面,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建立全市旅游项目发展基金,增加旅游宣传促销资金,用于扶持、支持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宣传促销,完善政府导向性投入政策,吸引、聚集社会资金流向旅游领域,解决好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完善有关基金使用办法,尝试建立奖励制度、完善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帮助、指导各有关县市逐步建立起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旅游开发奖励基金和旅游项目招商制度,支持相关重点景区加大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力度,增强旅游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促进景区科学开发。严格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在市政府批准的《襄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组织、指导各地搞好景区详规的编制以及重大旅游项目设计论证工作,率先在全省启动从总规到详规及项目设计的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使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从旅游总规到景区详规、到项目规划控制的转变,起切实把“以规划定开发、以开发促建设”思路落到实处。以加强对景区详规编制、实施的监督管理为重点,对违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解决,严防“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三,大力整合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旅游供给体系。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布局合理、成龙配套、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整合旅游六大要素。重点针对我市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严重不足,旅游交通、娱乐企业严重匮乏的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娱乐和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企业,力争下半年全市至少新成立旅游交通、旅游娱乐企业各1家,新发展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30家,实现旅游发展薄弱环节的新突破。同时,立足改善旅行社、星级饭店的档次和布局,针对不同县市、不同实际,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调整、提高质量”的思路,有重点地、有步骤地搞好饭店和旅行社的发展,逐步使全市形成既有规模优势、又有结构互补的旅游消费供应体系,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四,拓宽旅游产品开发思路,联合打造旅游精品。一方面,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产品开发思路,将古隆中、米公祠、水镜庄、五道峡、野花谷、薤山
等成熟景区按照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培植、造就我市经典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跳出襄樊发展旅游”。要敢于正视我市景名名气不大的现实,积极依托毗邻的武当山、神农架、大三峡、明显陵等世界级品牌以及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实行市内市外联手、名山名水联姻、精品景区联结,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整合市外内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区域旅游,开发、培植以襄樊为关节点的黄金旅游带,借船出海,把自己的旅游产品销售出去,把外地的客人引进来。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三国旅游区、荆山生态旅游区和鄂西北旅游区方面,开始与这些区域间的旅游、交通等部门以及景区和旅行社团的接触,达成合作协议,有目的、有重点开发一批跨区域的旅游产品,放大襄樊作为旅游门户和集散中心的地效应。第五,立足应对“非典”影响,积极组织开展本地游。针对“非典”疫情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现实,按照反弹琵琶的工作思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本地游活动。着重利用当前旅游的市场空档,瞄准本地客源市场,强化本地主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针对性地做好新的旅游产品和新开发景点和项目的宣传促销,力争用新产品吸引本地老客户,引导居民就近有组织的出游,实现外地旅游损失本地补。
二OO三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篇:经济运行情况
二
2013131
2012年科右中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盟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028万元,可比增长13.5%,完成目标值48亿元的100.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072万元,可比增长
6.2%;第二产业增加值173077万元,可比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75万元,可比增长32.8%,完成目标值9.5亿元的100.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79万元,可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72742万元,同比增长30.3%,完成目标值77亿元的10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041万元(不含石油零售额),同比增长20.0%。(撰稿 张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