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与历史学科整合心得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远程教育与历史学科整合心得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中国有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历史更为浩瀚无比。同时,历史又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农村中学在历史的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开放的课程,它不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而力求改变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那么,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优势,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以往教师获取资料的渠道狭窄、手段落后,引用的资料往往陈旧、滞后,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能因为与现实不符而让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怀疑。而网络不仅能提供鲜活的材料,而且资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利于教师筛选并链接相关背景,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利.如:北伐战争、长征、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文化大革命、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软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有效地增强了生动性、真实性,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显示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思维,发挥其最大的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清晰的图象信息、丰富的声音素材、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刺激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科索沃战争”的内容时,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美国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大量军人和平民伤亡的记录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要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强烈的音画冲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一个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吸引,增强了探求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强烈责任感。
二、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好的媒体资源可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古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这课教学内容来说,历史久远,并且属于世界史范畴,课本的描述偏向纲要性,而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释性文字,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也难于掌握到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教学中单靠课本提供的寥寥几幅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描述,会令本课教学十分单薄。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模式,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老师主导、学生参与,活泼的多媒体课程。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从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三、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也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重心在于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资料、推敲历史证据,形成综合、分析、甚至运用史料的能力,形成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既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又为学生比较辨别、思考、分析、综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积极结合的能力等。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下,学生和老师有了平等的享受参考知识的地位,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贯彻研究性学习,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下,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到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恰当地将反映教材内容的背景资料展示出来,精心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合理优化教学环节,学生就会主动地将头脑中已形成的认识与新知识加以对比、分析、判断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同时,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二篇: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摘要】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几种不同形式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实例,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理念的优化对小学教学的促进,对教师、学生、教材、学校的多方面多元化的动能作用。
【关键字】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璀璨新课改
新课改的理念刷新了新千年教育的篇章,值课改的步伐欢快而有力之时,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推广加速了课改的力度,使新课改以新生婴儿迎风见长般的速度,又一次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教育教学中。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展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它把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主动充分地挖掘出来,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共享资源,扩大了更多师生、生生、生材互动的时空,把40分钟的平台以更多的形式打开,活化了课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出现犹如又一轮新日,霞光万丈,璀璨了课堂教学,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运行,以多种形式亮相。它的内涵丰富,包括语、数、英等多个科目,多个年级。内容有教学设计与案例参考、教学课件下载、教学习题与测试、教学课件等等。多种形式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师生使用,教学效果不同凡响。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开展突破了常规教学的传统与局限,它以丰富的媒体资源,视听动的多重功效极大地激活了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体现了教学中的艺术性、娱乐性,催化了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整合课的运行在师生家中受到了很高地评价。
整合的过程中,参考教学设计与案例和运用教学习题与测试,为我们的课前准备、教学构思、课堂训练、课后巩固、作业练习、考试测评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它们都是以书面文字教学资源的形式出现,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静态的字典”。长期的交往,它好似来到校园的一位老朋友。它如文秘一样渊博、有趣,把师生、生生、生材几方面都建立起了关联。不管是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只要登陆网站找到它,都可以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对我们的教材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年轻的教师查阅,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完善了教学环节的处理,补充了课后巩固能量,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年长的教师翻阅,激活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使教育教学思维走向现代化,课堂教学风格多样化,课后巩固类型多元化。家长们在接触了新教材的培训后,纷纷登陆网站查看远程资源,既增进了对教材的理解,更掌握了对学生辅导的方向与范围,并且更容易与教师配合,来共同促进对孩子们的帮助。在多种资源中,教学课件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远程资源中的课件,丰富多彩,不仅与教材紧密相联,最重要的是集儿童化、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为一体。课件中不仅渗透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并且穿插着故事、游戏、竞赛。教学使用中往往伴随着欢歌笑语,知识传递了,能力训练了,感情交融了,一节节孕育着美感的教学从容地展开了。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公式》一课时,多数学生空间感不强,对体积的概念理解不深。教学中教师把精心下载的《长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公式》课件带到课堂中,犹如引领全班同学免费去做了一次游迷宫的游戏。课件中展示了体积的有关知识的介绍,小到火柴盒的体积,大到教室、体育馆的体积,都进行了动态的描述。通过色彩变化、动画组合、旅游小故事的演示,在欣赏的快乐之中,把体积的概念准确地渗透。在此基础,又继续引导学生对体积公式的探究。进一步课件的展示,让米老鼠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新迷宫,通过观察,米老鼠的实地测量,得知真实数据。同学们交流、论证,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最终帮助米老鼠完成了任务,计算出了新体育馆的体积。整个教学中,新的问题在故事中循环出现,学生们一步一步发现新问题,一次一次突破问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地锻炼。伴随着不同环节,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被激活了,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动笔。远程资源与学科整合的魅力真不小呀!因为有它,数学中枯燥的文字概念与计算公式学习胜过了平时教师的语言讲述。遇到数学的练习课时,远程资源中的大量习作,又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演练的新平台。远程资源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全、难易程度适中,为我们数学知识的巩固派上了大用场。不光受教师欢迎,还深受家长的喜好。师、生、家,都在这里找到了练习的法宝。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加盟,新课程改革真是如虎添翼啊!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中的课件使用也是对师生挑战最大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师生都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媒介来共同学习,它为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全面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界面。帮助教师拉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距离,提供了师生全体或部分交流更多的窗口;还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自由练习、交流共享的新平台。很多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盲目地使用远程资源,把下载下来的课件,认真推敲,征对学生实际状况,对课件进行一定的修改,适当地进行添加与删减,使课件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实际特点。
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利息》一课中,课件的运用发挥出了它更强大的优势,运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模式三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三是整合中对师生挑战最大的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教室里上课,师生都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媒介来共同学习。模式三更适合在高段教学中使用,它为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全面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界面。帮助教师拉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距离,提供了师生全体或部分交流更多的窗口;还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自由练习、交流共享的新平台。
《利息》课件设计中,师生共同参与了信息技术的操作。通过观赏拜新年的美妙Flash画面,教师引导讲述,使学生在浏览新年的烟花炮竹声中认识到了利息是什么,利息有哪几种形式。一张张精美的网页展示阐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平乏的教学名词与数学公式,在鼠标的滚动与页面的交替中进行。学生平台中的游戏作业,更是引人入盛,尽管文字、符号的输入速度不够敏捷,但是孩子们的练习热情却比平时作业快出好几倍。最后的网页链接,孩子们通过登陆银行网站方便地了解到了利息相关的更多知识。一堂课中学生是剧目中的男女一号演员,教师是二号演员,计算机既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离开它却成就不了这台好戏。我们喜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师生在课余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地运行,有力地推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前行,使新课改如鱼得水,大步向行,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笑脸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号角。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如太阳能一般放射出巨大的光与热,璀璨着新课改,使新课改栩栩如生,如日中天。
加强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推广与探究势在必行。作为从事教育的现代青年,我们应该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新气象,努力地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人人参与到课改的研究中来,人人成为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初探的领路先锋,走在教育的前沿阵地,从思想、理念、素质、能力、方法等储多领域去充电,用新课改的精神去支撑起现代教育的蓝天,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这最现代最先进的武器,璀璨未来教育的每一片天空,让我们未来的教育天空更加辉煌灿烂
第三篇: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考前60天”教学复习基本要求
1.强化阅读对提升成绩的作用
(1)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原则上每节课安排15分钟左右时间用于阅读,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时间用于课外阅读;阅读内容主要选自“高频考点”中新颖的历史材料和问题。
(2)现代文、文言文、译文的不同要求:根据考纲要求,上述三类材料安排适当的比例,三类材料单位阅读时间应有阅读量的差异。
阅读:每分钟500字符/分钟,图片按100字符计;
审题:按阅读时间3倍计算;
书写:50字符/分钟,答卷书写时间可按正常所需时间的2倍计算。
2.强化历史学科“四项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
强化历史学科“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四项能力”中,要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基础性作用。该项能力占高考能力考查的50%左右,又是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阅读与提取有效信息上。阅读能力成为历史学科的基础能力。
3.检查落实
(1)学科教师要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量化统计,查找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寻求解决的途径。
(2)将通过听课、教(学)案检查、学生调查等检查落实情况。
考前60天历史学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上述两项要求主要针对历史学科薄弱环节而提出,它制约学生成绩的提升,亟需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由于学校间差异较大,不做统一要求。
第四篇:历史学科问题与对策
历史学科问题与对策
后卫中学: 李世伟、伏六顺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服务于中考,现就我校历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分析现状与问题(根据期中考试情况)
1、成效方面
(1)主干知识掌握较好,反映了学生对重点知识能认真学习。例如商鞅变法、唐朝的文学与艺术、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近代中国的三大不平等条约、《天朝田亩制度》、武昌起义、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七七事变、新中国的成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共产党宣言》等等题目,得分率均在80%以上,有的高达95.33%。
(2)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采取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3)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能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因而答案既多种多样又十分准确。如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部分学生一口气就写出了十多项,如“电视、电脑、微波炉、电冰箱、录象机、收音机、数码相机、DVD、核能、上网”等;甚至还能说出其他相关的正确答案,如“转基因食品、航天飞机、卫星预测天气”等。
(4)历史学科能力逐步提高。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的潜力。
2、不足之处
考试所反映出来的不足之处,大部分属于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两种情况最明显,一是“张冠李戴”,如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要求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部分学生却回答火车、轮船、汽车、电灯、电话等“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二是个别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却采用答“判断题”的方式(打“√”或打“×”)马虎应付或在答案中全写同一个字母,甚至留空不答。
(2)重点知识还没有掌握到位。如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1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三大改造的名称及历史意义”、“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条约”等内容的掌握就不准确和全面。
(3)学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一小部分学生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和掌握的知识不全,部分试题还来不及完成,甚至成为空白卷。
二、困惑与思考
1、专业教师的缺乏是制约历史成绩提高的瓶颈。在所有乡镇学校甚至包括大街学校,历史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因为专业知识识的缺乏和大课教学需要大量精力而导致精力不济,对历史教学显得力不从心。
2、只重视大科忽视小科是历史成绩提高的掣肘。片面认为,大科分值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大,小科分值少,所以对代历史等小科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等中考考试范围下来才开始复习。因为功夫没有下在平时,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
3、片面追求“精英教育”是导致学校两极分化的祸首。目前为了追求一类线人数,采取“抓小放大”的与教育方针完全背离的做法,只注重培养优生,放弃了对差生辅导和教育,导致两极分化,出现大面积“学困生”。
三、策略与突破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中以课本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联系,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勤于思考教材,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要把历史上的分期强调清楚。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针对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切不可把知识教死,学死。
3、要向新课标靠拢。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在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和人物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中考的命题思路,适应中考的发展方向。
4、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热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这套中考试卷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历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
5、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6、要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字迹要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
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就能在中考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7、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面向全体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二)可从以下方面突破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历史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无论是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还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没有基础知识依托,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历史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结构。学习历史知识要学会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把中外历史按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理清,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面,以面连线,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框架结构,指导、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体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夯实基础。
2、增强对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经心观察生活中的“琐事”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常用来作为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背景材料,同时,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重大社会问题也常是命题的取材之处。因此,在平等的教学中必须增加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守住课堂阵地,拓展课外空间,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力,提高考试的应变能力。
3、注重对题意的审读,强调答题程序及表述的规范化
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强对题意的审读,弄清题目所提的问题和应用什么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问:“美国在武装侵略朝鲜的同时,对我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一部分考生回答成:“我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原因在于未读懂题意。有的同学可能考试紧张或为了赶时间,解题思路不够严谨规范,以致失分。无论解什么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一定的程序,由表及里,以此及彼,层层递进,才能解答。如对有些选择题的选项很难一时作出判断,但只要静下心来,仍然按照解题步骤审题,抓住关键词和限制条件,回顾理论知识,题干与选项对照分析,若能依此程序去作答,就容易得多了,也不易失误。
4、走出传统误区,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堂教学 改革的深入,历史中考由以知识立意转为以能力立意。有的人认为,不管以什么形式考,不管考什么内容,都要通过试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练习做多了,解题熟练了,学生的能力也就上去了。也有的人认为,目前考试改革只是考试形式的变化,考试内容本身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以静制动”,课堂上,“经”照念,只要功夫深,学生就能拿高分。要从根本上认识能力测试的意义,将其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结合起来。要掌握中考能力测试的主动权,在新中考模式下(比如由闭卷走向开卷)获得成功。就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闭门修炼等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模式中。要加强大学习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用各种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观察问题,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11-5-31
第五篇:远程教育心得
远程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呢?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要改变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的角色如何改、变成什么样呢?经过这次“教师远程教育”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教授用身教言传的生动讲座,我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心得和体会。
1.美术教师是美术课堂的“活水”
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迎来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教师的爱心不断地奉献,形成初春活水,给“鱼儿们”足以舞跃的空间,并用真诚的激励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兴趣化为灵动、充满课堂。
2.美术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灯塔” 情感是人类宝贵财富中最易得、最不应缺失的一种,美术是强烈感情表达的学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发感到学生表达民主、平等意识的“疑、思、言、行”的欲望都增强了。这是一种好的情感表达需求,教师应顺势利导,进一步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3.美术教师将由单一型转为“开放”型
美术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的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多准备几种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提炼美术,又能把美术运用于生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升华成有利学生有利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活水、灯塔、机器猫”等角色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谈新课改,谈为人师表。
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美术远程教学的一点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专业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授课教师扎实的功底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专业教师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美术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知识体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好的教学理念要有理论知识做支撑点。理论支撑点有了,授课就会有明确的方向。比如手工制作,过去我就是认为用纸折叠出东西,就是完成任务,就是一节课的目的。现在认识到手工制作涉及好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动动手而已。二:重新认定位自我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我们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就是要我们把美术知识技能传播给孩子们,加强美术教育。现在的学生动手少,懒于动手。
美术就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开拓他们的智力,培养动手动脑习惯,是他们行动起来。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教师们不是简单的在课堂教教课就了事,而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和各学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语文引导观察力,数学引导结构比例,其他学科要丰富美术的知识体系。就是说各科都会让学生增长见识,融会贯通了美术才能学得好。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这次培训是我们的理论有了支撑,教学有了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教书还可以达到育人的目标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美术素养和美术方法。作为美术人,他们做到了知识的渗透,一节说课阐述了美术文化的精髓。
回味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手法还不够成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不够灵活多变;教学目的单一等,所有这些都将是我提高课堂质量的动力,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
我坚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认真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自我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使之达到“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这样一个良好循环过程。
安宁中学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