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20:0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一篇: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采得百花成蜜后辛苦不只为语文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采得百花成蜜后辛苦不只为语文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时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各种创新课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很大提高。

但是,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仅靠课堂45钟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你讲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生活,课堂之外的活生生的教材若不去开发利用,那可是太可惜了。

对此,许多语文老师都看到了,但无奈摆脱不了习惯的束缚,不敢置正规材料于不顾,于是对“生活”望而却步。

在大语文“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笔者亲自参与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现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让日记的眼睛更漂亮

学语文,写日记可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它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治病呢?当你将满腹委屈喷洒在纸上,胸中闷气也消了一半,而气又是万病之源,你说这日记是不是一剂免费的“良药”呢?

可是,人是有惰性的,如果长期从事一件工作,且无创造性,就会对它产生厌烦。况且,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怎样才能让学生坚持呢?检查,完不成处罚,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记写违心话,况且一些心里话不便让别人知道,小组长、课代表老师层层抽查,学生还敢说真话?难道对“日记”就束手无策了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记的问题还没摆平,话题作文的难题又接踵而至。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贴近生活的,但要求自拟题目。学生最愁的是拟题目。记得有一次作文是以 “幸福”为话题,结果学生拟的题目无非是《体验幸福》《感悟幸福》《幸福是什么》之类的,没有多少新意,显然思维没有开阔起来。

“千人一面的教育是亡国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兴旺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无小事,事事需创新。”如何才能让日记成为作文教学的助推器,发挥其最大作用呢?

种种的问题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学生。终于,我想起了一句话:题目是作文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于是,我让学生寻找并创造美丽的“眼睛”,并展览出来,让大家欣赏,日记每篇无论长短,都要有题目。有了好题目,学生文思如泉涌;有了眼睛,文章更有灵性。

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拟题目,学生在也不愁了,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雪中的爱》、《雨中的吻》、《献出一点爱》``````真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终于长出来了,且日益丰满。

二、让文库的信息更真实更有时代气息。

学生有两怕,一怕考试,二怕作文。为什么怕作文呢?是无话可说吗?不,学生的话可是滔滔不绝,只不过登不上大雅之堂;再一个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何处而来?不是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想出来的,也不是老师生压硬挤挤出来的,而是学生亲自生活过来的。

于是,我发动学生实行“找米”行动。让他们自由组合,对感兴趣而又切实可行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也可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然后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或 观后感,全班交流探讨,并选出“火眼金睛奖”“最佳评论奖”等,在以上各项活动中,学生相互商讨,共同分析,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课余生活总比边写边打游戏充实而意义得多。

当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便会积极的把他展现出来,作文课上在也不是”横眉冷对作

文纸,低头咬碎铅笔头”了,而代之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且所言之事皆感人至深。学生能由一个司机在生命的最后一时还不忘乘客安危,拼死挽救的事迹而联想到共和国的空中卫士一王伟,在生死存亡之刻将自己当成武器撞向敌机,说明学生的作文库已与时俱进,再也不是陈词滥调,虚情假意了。

三、让语文的交际作用充分发挥。

语文主要训练“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对写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听说读”能力却不见长进,反而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害羞,连举手发言都不敢了。

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 ”的能力,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四步走战略。

1、说自己

初一刚入学,学生对新新同学都充满好奇,很想了解对方,于是抓住契机,让学生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进行“自我介绍”。通过介绍,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因为学生对自己很熟悉,说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极大增强了说的信心。只有敢说、乐说,才能说好。

2、说别人

等到学生都互相熟悉了,就让学生先用日记的形式追踪记录一个同学的言谈举止,然后利用早前三分钟进行《猜猜他(她)是谁》演讲训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说新闻

学生说的能力渐渐提高了,我适时引导学生看一些新闻节目,按学号轮流为大家播报新闻,开始还不适应,到后来,渐渐的知道怎样把听来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最近,“伊拉克”的新闻炒的火热,学生们也坚持播报,至尽未停。看着他们对战争的反对,对和平的向往,我想这不是锻炼了听说能力那么简单吧?

4、说作文

经过前三项的训练,学生已不满足于鹦鹉学舌般的演说了,而很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既兴口头作文便走进了课前三分钟。

口头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想象作文,如拟题为《未来的世界》 有于学生大胆想象;也有”超级联想“,先有师或生出几个毫不相干的词语,然后让生进行快速口头编故事,或优美、或激昂、或凄凉,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神圣的“文字殿堂”,“出口成章”再也不是梦想。

语文的课程资源最丰富,课堂最大,但也是最难调控的,任其发展,就等于“放了羊”,看的过紧,就束缚了学生手脚,窒息了生存空间。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老师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及相应的训练,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活,才能让母语散发其魅力,发挥其作用。

学语文是一件“工夫活”,需要时间空间,更少不了忙活。但是,我们不能瞎忙活、白忙活,我们都生活在“大语文”的世界里,不仅要做辛勤的小蜜蜂,更要拥有甜蜜的成果。真心的希望通过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发展开创一个自由空间!

第二篇: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江苏省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耿爱连小语

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笔者从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四方面谈谈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立足文本学科整合生活闪光点社会大环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在较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语文课内容的新颖开放、语文教学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综合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

2、重视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3、发挥创造性。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 1

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很难把握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如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何创造性地、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自然的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总而言之,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认识,加强思考,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辩证地处理好一些相关的矛盾,真正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如何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富有成效。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南去努力一下。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我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我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

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沭阳的新沂河,亲眼目睹了“潺潺细流”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进行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花乡沭阳,欢迎你”活动,要求学生调查、搜集沭阳的古今名人、特色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活动中,我设计了“导游”带领“北京客人”游沭阳的情景。这样,既生动展示了学生的汇报成果,又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学生对国内外大事是十分关心的,引导学生关注事态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

总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篇:农村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农村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临泽四中刘梅

内容摘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感,教育学生养成收集资源的习惯。在课堂中拓展相关知识点内容,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特色引领,开发校本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开掘地域资源。

关键词:农村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新一轮的教改正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开展。而农村语文教改的形式却不容乐观,硬伤之一就是极为匮乏的课程资源。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程资源的认识方面有一定的误区:首先教师认为现成配发的或学校购买的就是课程资源。但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设备简陋,图书资料缺乏,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而老师也缺乏收集课程资源的意识与方法。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成了教师长期自足教书的形象。对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并不是他们职业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和经验准备,缺少时间和财力的支持,甚至缺少合作和沟通所必需的比较融洽的人际关系、交流技术,甚至能够表达自己实践经验的语言,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挑战”的成分恐怕大于“机遇”的成分。其次对仅有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借用手续繁杂,缺乏使用培训,对学校的仪器、设备不爱惜,缺乏应有的保养措施,使仅有的资源损坏严重,或有了不会用,只好束之高阁。导致教师利用意识不强,怕麻烦,图省事,使仅有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

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就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课题。新课程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就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的真实现状以及自己在农村从事教学教改多年的经验,为农村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意见,以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促进农村教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感,教育学生养成收集资源的习惯。

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资源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除了

上面配发和学校购买的之外,还可以由教师自己用废旧物品做教具,可以由学生自己做学具;还可以利用家庭、社区等现有资料来帮助教学。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教师不但要大胆尝试运用这些资源,让它们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更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早以存在的语文资源。如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资源极度匮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室、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让身边的这些课程资源成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源头活水。并且,告诉孩子们,光看还不行的,还必须强化自己养成集中听、快速记、长期积累的好习惯,从而真正将这些外在的材料,落到实处,转化为内在的能力与素养。

二、在课堂中拓展相关知识点内容,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

从教研的角度来看,农村教师本来就处于一个很闭塞的教学环境中,个人对教学资源的占有仅处于“温饱”状态,又加之教参在编写的体例甚至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过时、错误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学,教学效果着实令人生忧。另外,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的家庭负担普遍较重,除了必须缴纳的学费,教师不可能过多期待他拿更多的钱用在买学习资料上。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尽可能多地占有教法与学法参考资料,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质量,对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及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都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如我在教朱自请的《背影》一文后,文中的细节

非常成功,我对细节描写作了相关的补充。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的《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吝啬和刻薄。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看过很长时间之后,具体情节可能忘记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细节却让人永远记忆犹新。真正的艺术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故事好编,零件难找。这个“零件”就是细节描写。再比如,学习《狼》这篇文章后,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者典故,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狼的故事等。也就是说教材是范例。即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三、特色引领,开发校本资源。

在学校生活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本土化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

1.读书活动的开展

在全年开展“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的读书活动,组织本年级语文教师选择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作为本年级学生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同时定期向学生推荐一定数目的课外阅读书籍。根据年段提供的背诵、阅读总目录,进行阅读积累,平时由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根据等级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学生的内容进行登记。努力促使全校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诵读古诗词,畅游书海,收获智慧。

2.辅助课程的实施。

在认真实施学科课程的同时,开设班级辅助课程。在午晚餐时间,播放“校园之声”,包括校园动态、口才训练、古诗诵读、空中杂志、本班专栏等栏目;

在晚饭后,布置学生安排20分钟看电视新闻,单周和双周分别进行,《人与自然》、《国内外要闻》、《甘肃新闻》、《临泽新闻》、《我能行》等栏目的开设让孩子们能知晓天下事。

3.校园环境的布置。

校园环境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显现的校园景点、设备设施,又包括隐性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校史展览室、德育室、黑板报、活动室、绘画展、摄影作品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资源来开采、挖掘、利用。在我校教学楼过道所挂的不是名人像,而是许多反映我们临泽风土人情的实景照片。一张张、一幅幅,都是丰厚的地方课程资源,再加上校园内的植物名片、蔬菜实践基地,班级中的“图书角”、“生物角”、“我能行展示台”、“古诗欣赏”、“一周新闻”“素质成果展示台”、“星级达标评比台”等,所有这些都成为校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校内动态的知识源,这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通过组织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规模;欣赏景观布置,了解学校的布局;认识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以此,了解年轻学校的方方面面。既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体验,又使学生完全浸润在校本文化之中。

4.关注学生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语文是和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很大一部分信息的来源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身边的世界,我在每天上午语文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新闻发布,由学生自由选材,或谈教室中的见闻,或谈双休日的趣闻喜事,或谈同学、朋友的友谊,也可以聊聊心中的苦恼等,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发布时要求学生简要地概述事情经过,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以“我认为”“我从中体会到了”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有时作为一个参与者,也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时作为一个点拨者,依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启迪。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养成了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留心听记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课余生活、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的同时,获取独有的体验,增加写作之源,激发习作的灵感。

四、组织实践活动,开掘地域资源。

地域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生活是五彩的,地域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我们学校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临泽的历史文化,全面开展乡情教育,充分利用临泽本地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知枣乡文化,爱枣乡文化,扬枣乡文化,做枣乡小主人。开展以“体验枣乡风情,实践人文德育,发展学生素养”为主题的“悠悠枣乡情”乡情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到本县香古寺进行“游千年古寺,看枣乡风情”的实践活动。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物丰采”时,我发现教科书上仅有的几个人物不是离我们学生很远,就是学生不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自觉地去认识更多的名人,自然的感受到那些杰出人物对人们心灵的洗涤与震撼。我就布置每一位同学寻找一位与自己同姓的名人,查找摘录其有关资料,并写一篇短小的评论性的文章。于是我班的随笔本上就出现了这样两篇文章《关于×××》和《我评×××》。在随后的一个阶段内,每堂语文课必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自豪地介绍与自己的同姓的名人,这样,全班同学了解更多的名人。活动结束后,我收集了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把它们编为“与我的同姓名人同行”的系列作文。讲授第二单元“民俗风情”时,根据教材提到的“赛龙舟”、“社戏”等风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学生整理出我镇全年的一些独特的习俗,从过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月初八等这些习俗到婚丧嫁娶、垒屋砌灶等,然后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集中调查其中1—2个习俗,然后由小组合作完成有关习俗解说的文章。最后,可把学生写成的一篇篇小调查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从而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同样,依照此法还可以开展许多活动。学习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后,号召同学对周围的一些民间住宅做广泛的调查。像这样类似的活动,从教科书出发,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走入社会生活,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同样做得很出色。在每个学期,力争把这些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化,到家乡的德育基地、旅游景点、以及社区工厂、医院、学校等进行主题性的参观、考察、课题调查、社

会实,使语文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自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生活,还原其生活的本色。

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的内容写入周记、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虽然乡村生活没有城镇生活的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可是它也有自己恬静、朴实、粗糙、本色的美,它也自在成趣,它也美得动人。我们没必要为迎合流行的俗趣而浮躁而放弃对这一方静土的欣赏,放弃对这一过于朴素却厚实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乡间的田野、菜畦、池塘、小溪、野花、篱笆、石路、竹林、犬吠、蛙鸣等,都可以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比如当地孩子的钓鱼、戏水、放牛、捉鱼、吹笛、听戏、打枣、夜游、、偷苹果、打野兔、钻地洞等,都会使我们的语文顿生无限情趣。充分开发乡土化教育资源,做到开门办教育,开门学语文。

就目前来看,虽然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软硬件设施非常简陋,虽然农村社会环境十分闭塞、经济条件一直滞后,虽然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状况极不容乐观,虽然语文教学改革在农村的进行更为艰难,但我们深信,藉着广大同仁们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藉着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前景与开阔视野,更藉着语文教学改革新时代到来所给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与无限激情,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一定会迈向一个全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

(3)陈窈君《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我见》《语文学刊》发表于2004,3

作者简介:刘梅.女.生于1978年1月.1996年7月毕业于张掖师范,自学取得中文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通讯地址:临泽县第四中学。邮编:734200。电话:***。E-mail:gslzlm901@163.com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未来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的作用。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之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

二、学校资源

课程资源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从人物来说,由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从时间来说,有课堂资源和课间资源;从地点来说,有教室资源和操场资源。

1、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语文老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增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课程资源往往在反思活动中,我们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常常想一想课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抓住课内外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和条件,让随机出现的小插曲和异常情况成为课程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与同行交流的成功教学经验、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课程资源,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错与对都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而错误是学情的具体反映,不能置若罔闻,要巧用错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如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没有必要早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合作交流中,在相互讨论中经历挫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让每个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3、教室资源。教室的环境布置是隐性课程资源,可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开发校园、课间资源。如:标语、地图、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等,都可吸纳到语文教学之中。课间休息,学生常常会玩一些喜爱的游戏,可将语文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在操场上,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三、生活资源

1、立足家庭。家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

(1)利用家长。家长的职业和职务各不相同,文化水平与工作能力有差别,社会经历爱好多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库。可利用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家长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和孩子共同学习。

2、立足家乡。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1)识字训练。利用家乡的特产,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如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利用它们识字,即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丰富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学生有亲身体验、经历、感悟,就有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想、所得,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3)练习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重在交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观察的景色与他人进行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向他人请教,不同的意见与他人商讨,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养成了尊重别人、善待他人、谈吐文雅的习惯,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社会资源

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土壤,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1、新闻资源

观注新闻热点话题,开展专题讨论,如:北京奥运、神六升天都可以成为学生所利用的资源。

2、环境资源

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随着地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气息、民族气息。利用环境资源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掘历史,发掘文化,产生一种做平罗人的自豪感,即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3、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神奇的,斗转星移,四季变换,它赐予人们很多的美丽和灵感,抓住自然界中那美丽的一幕,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利用这个神奇的资源宝库。写写系列作文、记记连续观察日记。做做组合作文。

五、网络资源

网络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信息渠道,使信息的获得更为快捷,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1、远程教育资源

随着远程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远程教育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块资源,促进教学形式、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2、网络资料

除了直接利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知识的拓展,一是教师经常要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补充;二是引导学生查阅与学习内容有关知识。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相关资料。

3、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不仅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也给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网络环境下学校教研活动的革新,使学校教研活动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也是课程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平台。

总之,不管是课本资源,学校资源,生活资源、网络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第五篇:小议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小议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开发意义和价值

1.课程资源内涵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诸种资源因素与实施课程的各种条件要素。从教学使用层面和客观存在而言,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二者都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自然、历史、文化、科学、经验、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目标、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场地、设备、设施,时间、环境、媒介,以及对课程的认知态度和使用观念等诸多因素。从广义来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达成和教学实施,无论校内的还是校外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要素。从狭义而言,指可以直接使用,为教学实施提供服务的成型的资源要素和条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列举了除教科书之外的语文课程资源,如纸介质的书报杂志,影视、音像材料,计算机、网络等媒体资源,演讲、辩论、讨论、表演等活动形式,以及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甚至日常生活、业余文化活动等,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而看,语文课程资源非常广泛。

2.课程资源开发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要素,才能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扩展课程外延,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引领、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观念更新和完善的必然,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教学之后,由于教学和研究的深层需求,自然会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边教学边开发,边开发边应用。但一般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且比较随意,不太注重总结提炼。必须明确资源开发的意义,加强目标意识。

3.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1)促进儿童语文素养形成和能力提高。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还不同程度地具有具体形象性。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往往多从具体形象入手,习惯于直接参与、形象感知,在此基础上获得直接经验。按照这一认知规律,教学中需要直接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而营造具体情境,显然也需要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源。

(2)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用之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承文化。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言的工具价值,教会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语言实践服务。

第一,运用语言文字,促进表达交流。首先要学习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了解。还要学会倾听,明白别人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有效运用语言实现交流。其次要学习阅读书面语言,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领会文字传递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习写作,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得,用语言描绘所见所闻。

第二,增加语言积累,实现语言内化。语言含有各种重要信息,而信息储存往往以语言作为存储方式,因此,语言具有记忆功能,语言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记忆,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记忆,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语言的学习成果。语文教学历来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基础知识(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思等),以及语言典范(古今中外精彩语篇)和语言规律(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各个方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语言的积累。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模仿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交流等实践中形成的。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促进学生的有效表达,都必须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作凭借,并通过有效利用才能达成。

(3)丰富语文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语文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认识自然、接触社会、感受文化,在生活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开展语文实践。因此,生活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语文资源。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获得专业发展。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除了钻研教材,还必须收集整理许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这一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这些课外资源的查询、归类、整理、添补、改造等都体现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文化观、审美观以及语言喜好取向。在这一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学习、吸收、改造、创新等,对教师个人语文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提升,也必须从资源开发建设中获取营养。

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有用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资源开发一开始基本上是从使用出发,选择的资源需要对教学有用。这就是资源开发的有用性原则。有用,可分为现实有用、间接有用、修养有用。现实有用,指可立即拿来运用于教学、提供给学生现学现用;间接有用,指不一定现学现用,但对今后学习有用;修养有用,指在语文学习中不一定直接或间接用到,但对提高个人修养和语文素养起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

2.特色性原则

资源开发,原发于教师个人行为,逐渐发展到学校整体建设,最后形成本土性特色。如果说教材资源带有很高的普适性,那么课外资源的生命则在于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特色的课外资源是教师个性风格的追求。带有本土性的课外课程资源,源于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从心理上更能被学生认同和接纳。

3.多样性原则

资源开发,源于某点,推及开来,逐渐形成一个方面和多个系列,包括自然、历史,文化、科学等,涵盖阅读、写作、识字、语文活动等,涉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形成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各取所需,自由选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有不同的办学条件、师资资源等;山区学生和城市学生有不同的家庭条件和学习习惯等。课程资源的开发,源于这些不同,也正是为了不同的需求,应提倡多样化、丰富化。正因为课程资源需求主体的不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应多样,既要有国家的也要有地区的,既要有学校的也要有社会的,既要有教师的也要有学生和家长的。多元化的开发,能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需要。

4.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要求教学资源开发要合理。教育内部及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要素,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合理开发,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现代社会,各种信息资源很多,而且非常庞杂,开发时必须注意范围宽窄的适宜,同时也要注意开发的深度适宜,要适合儿童学习。宽与窄、深

与浅必须以促进儿童学习语文为前提。

5.生成性原则

开发课程资源,是为了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内课外,丰富儿童语文生活,生成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把语文学习和实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没有强制,没有操纵,没有考试,没有压力。从自在、自主、自由出发,从内部需求出发,开发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性学习使用,从而获得语文兴趣、特长和能力的生成。

三、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语文课程的资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需要经过发现、规划、筛选、组合、归类、改进等加工过程。因此,要有效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必须以教学为出发点,从教学价值、语文价值和儿童价值等诸多方面入手,采用科学可行的开发策略。

1.普适性与筛选性相结合的策略

资源,从其利用价值而言,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希望普适程度越高越好,但实际上,要想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很高的普适性是不可能的。有的资源,可能适合这些人,有的资源可能适合这种状况。所以,必须注重资源的筛选和选用。资源,只为实施课程教学提供了备选材料。因此,只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使其成为课程资源,才具有课程价值。在对资源进行筛选时,必须着力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资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引导、激励开展语文实践。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资源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否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从教师素质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资源是否与教师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是否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一致。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资源是否与学生所学的语文教材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是否具有教学拓展价值。

2.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中发现问题,是教师自觉开发课程资源的原动力,也是课程资源建设要着手解决的应对策略。问题由教学中的困难引发,思考解决问题是开发资源的必由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材中得不到或不能得到直接解答,必然从课外资源中寻求答案。教师和学生一起由课本知识向语文生活、社会生活延伸,使书本知识在课外丰厚的土壤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3.分类规划与专题集中相结合的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如果说一开始是教师自发的、零散的、现学现用的随机性应对,但当资源开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行为,由一点到一类到多类,逐渐形成专题性开发,由随机开发发展到分类规划、专题开发、成系列开发。

4.偶然发现和预设生成相结合的策略

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偶然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教材上也找不到现成答案,机智的教师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自主生发开去,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这种经验,教师会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上作一些预设,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能积累到许多新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并非来自教师在已有资源上的学习和借用,而是创新性的,具有更高的课程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原生态的资源。

要有效地开发这种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充分的预设。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机的生成。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取向、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存在着多种生成的可能。在讨论同一问题时,会发生多种体验、思维、灵感等的碰撞,这些碰撞,既可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绩效,也是生成多样性学习资源的温床。第三,要注意收

集积累。这种原生态的资源,可以预设,但不一定必然产生结果。这种资源的产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非常随机、非常零散,稍纵即逝,容易被忽略。所以,生成性资源的获得,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并在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关注,一旦发现,立即加以利用并进行整理积累。

下载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未来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一、......

    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创建信息交流平台共享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

    b6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篇范文)

    《专题讲座》论文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出台,便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

    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范文大全)

    《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中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教学的内容的直接来源。以此可推......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罗香(广西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大新县党校教学点)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学科规律,走进家乡,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走进家乡文......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浅见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浅见 内容提要: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