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师生冲突处理程序
莱阳八中师生冲突处理程序
特征及处理原则
一、本规定所指的师生冲突包括文字、语言、肢体、聚众起哄,为校园伦理之重大事件,若处理不当,易形成师生对立僵局,以及双方当事人之严重伤害,且对于尔后师生互动、教学情境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二、迅速隔离双方、介别安抚情绪、澄清化解争议、寻求共识、接纳与道歉。
三、在争议澄清、化解歧见之前,应避免双方面质,造成情绪激化,扩大无 谓纷争。
处理程序
第一阶段─接获报告时
一、简要询问来报者:
(一)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二)是否有人受伤,是否送医?
二、初步指导:
(一)尽力劝阻隔离双方当事人,避免扩大冲突。
(二)若有人受伤,视情况需要先行送医。
第二阶段─现场处理
一、迅速赶至现场。
二、协同相关支持人力(其它师长、校警、教官同仁),立即隔离双方,同时 驱散现场围观学生,避免聚众起哄。
三、介别安抚教师、学生情绪,了解事情发生原因与经过,并适时接纳其情 绪感受。
四、视情节轻重向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报告,以便慰问教师,表达关怀之意。
五、俟学生当事人情绪稳定后,请其写下冲突事件始末之书面报告。
第三阶段─后续处理
一、经过接纳。澄清。了解其相。建立共识,顺利化解冲突。
二、视情况需要,带班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晤谈,协助开导、期勉,以利事件之化解。
三、若情况特殊,请当事学生之班主任主持排解会谈,除双方当事人外,并 通知学生家长出席,就澄清双方误解、争议及道歉、惩处等事宜,谋求合情、合理。合法之解决。
四、若争议严重、案情复杂时,则应建请教导主任或主管校长主持处理。
第二篇:如何处理师生冲突
如何处理师生冲突?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载体,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正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可避免,师生关系中的冲突也普遍存在。师生冲突是由于双方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方的行为妨碍了他方需求的满足。
一、师生冲突产生的根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冲突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探讨。
1.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是导致师生冲突的直接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讲话、看课外书、睡觉、接打手机、嬉戏娱乐等,这些行为妨碍了老师本身正常的教学需要的满足,干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必然会引起有责任心的老师的烦乱、焦虑甚至愤怒。为了继续教学,老师可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课堂秩序,如采取批评、训斥、惩罚、谩骂等过激的手段,而这又使学生产生痛苦、自卑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会抗拒老师,产生师生冲突。
2.师生之间的价值观的差异性是导致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老师是社会的代表,有义务向学生传递人类文明、社会准则与价值观念。老师希望把学生当作材料加以雕凿,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有逆反心理,总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自主求知,以显示自己的独立精神。师生彼此相互对立,隐含着希望与欲求的冲突倾向,一方目标的实现就得牺牲对方的目标。
二、如何避免师生冲突
1.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即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老师应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在合作中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诠释者,要把自己看成是利用学到的专门知识和教学技术为学生组织文化学习环境的人。
其次,主动接触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据专家问卷调查分析,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与学生多谈心,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做他们生活中的良友,学生就会拆出师生之间的那道栅栏,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把老师看成了他的朋友,那么教学中就会产生晕轮效应,即使老师讲得不好,学生也会喜欢上他的课。
2.转变课堂管理方式,尊重学生民主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得比特与怀特研究后,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专横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采取放任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三、处理课堂中师生矛盾的技巧
与老师有矛盾或冲突导致对这门课没有兴趣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认识没有成人那样全面和到位。如果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作为老师该如何呢?下面我们就谈谈这类问题的处理技巧。
1、当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建议先采取“冷处理”。可以继续讲课,只当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当然“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如果听之任之,以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效仿。“冷处理”要求教师冷静思考发生矛盾的原因,尽量不用影响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处理师生矛盾。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因而其自尊心也较强,如果老师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很有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升级,老师和学生都下不了台。对那些课堂上故意捣蛋、找老师的碴子的学生,事后一定要先找他们了解原因,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与学生真诚的沟通,我相信学生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当着全班学生向老师道歉,之所以让学生当着全班学生道歉主要是起警示作用。
2、正面教育为主,方法多样化。对经常同老师对立、滋事,并以此影响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学生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有时采用一些惩罚措施也是必需的。但对于偶尔同老师唱对台戏的学生,老师适当采用多种教育法来解决。例如:听到学生在议论自己的不足,听到学生给自己取绰号------,这时候,教师可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睁只眼闭只眼”。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宽容,学生自感无趣,对做这些无聊的事情自然感到不应该。
3、提高自身水平。“大人不计小人过”为化解矛盾提供了先机,使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处于支配地位,有利于矛盾的化解。高风格、高资态的教师风范是处理师生矛盾的关键。学生之所以叫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老师去引导,这种不足包括知识、技能、品行等多方面。
4、争取多方配合,但要慎用。个别教师遇到学生的顶撞和无理,动辄找学校领导评理要求处分该生,或者请学生家长,发泄心中的不满。这种做法让学生认为教师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学生反而会有“得胜”的感觉,瞧不起教师,使师生矛盾无法解决。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学校领导、家长配合也是必要的,一定要把握好尺寸。
只要多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和班主任学习,自己多思考,我想会有更多的方法,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成长历程更加顺利。
第三篇:避免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生命科学系靳亚楠学号091200141003
一、摘要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关键词
师生关系、和谐校园、解决师生矛盾
三。、案例分析
案例: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思想品德课上的冲突事件。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平时工作也算认真负责。一次上课时,她讲解完回过头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中飞来一个纸团,正好击中了他的头部。该教师非常生气,她转过头来大声骂:“是哪兔仔子,如此嚣张!老子将你扨出教室。”这时,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安静,这位老师用目光怒视着教室里的每个学生好长一段时间,课继续进行下去。此后,师生之间出现了对立。这种对立不仅表现为学生与这位上课教师的对立,而且表现为学生与其他教师,当班主任和学校共同调查这个事件时,时隔两周都没有一个学生向调查者讲出扔纸团的同学到底是谁。
分析:首先,我们对学生的故意扰乱课堂行为应该采取更轻松、幽默、机智的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教师应当采用“空中飞物,我们要当心哦!”,或者“送礼物,应该面送否则不好面谢”等幽默诙谐的话语,让学生看不见被激怒的场面,使学生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强化。在冲突缓和以后,教师再亲自去了解情况。如果了解到违规的学生,就自己与学生沟通,因为个别交往更容易达成相互理解;如果没有了解到扨纸团的学生,就暂时淡化它,以后寻求机会再处理。其次,教师要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检讨自己与学生交往中的不妥之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以改善师生关系。最后,学校没有必要在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参与调查。因为,在没有了解清楚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之前,学校的参与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在该事件中,我们学校也应该认真反省,是否能在初级中学里实行分层次教学,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背离了学校的要求那么学校的管理中一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应该认真地分析学生与教师、学校冲突的真正原因,针对隐藏在深处的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
四、具体剖析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永恒话题,这一互动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从大量教育事实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上的互动关系既有和谐、一致、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也就是师生关系存在着和谐与冲突两个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师生关系的冲突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认为要想解决师生关系冲突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加强师爱的宣传工作,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教育。”诚然,对学校教育而言,师爱是核心,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在学校中,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增长、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爱心及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强学生自尊、自爱,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反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以致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缺乏动力。教师的爱心,集中表现为对学生的负责精神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缺乏一种负责的精神,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不钻研教材、不了解学生、不钻研教法,甚至不备课;课堂教学不认真,不注重教态、板书、语言的表达,不问学生是否听课,课堂四十五分钟敷衍了事;课后更无所谓辅导与巩固工作,从来不接触学生。“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这种言行不但不可能转变差生,而且孕育着新的差生大批出现。由此看来,学校教育不仅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且也应注重师德教育,做到“育人先育已”。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书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直接的,俗话说:“大梁不正,二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教育,搞好师爱宣传鼓动工作,提倡、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其育人功能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显示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完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师”的内涵的实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到师生关系问题。为此,锤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语言表达方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误会、纠纷、矛盾是难免的, 处理不当,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形成逆反心理, 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消除误会, 化解纠纷, 这不仅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前提, 而且其本身就是促使学生提高素质的过程。也许, 这些误会、纠纷、矛盾的过错在学生一方, 但在化解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 教师怎样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呢?一是要多一点爱心。教育植根于爱, 爱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 是消除师生之间矛盾的溶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无私地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学生成长, 把学生的进步、成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其次, 爱学生主要表现在: 信任学生,生活上有困难要尽可能给予帮助解决。关键时刻, 常常就那么几句话, 几件小事, 就会使学生信心百倍, 终生难忘。爱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情感。二是多一点沟通和理解。师生的经历不同, 心态有别, 认识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差别是正常的, 多一点沟通和理解就会少一点差距, 少一些矛盾, 处理矛盾也容易找到切入点。师生之间有隔阂, 即使是学生的过错, 教师也不妨放下架子, 置身于学生之中,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先从沟通做起, 缩短双方情感、心灵的差距, 然后再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改正错误。善于沟通, 不仅是防止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同时, 要理解学生, 因为理解是防止可能出现对立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们作为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要学会该如何去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能够做到和学生有着深层次的交流,只有与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将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让自己的教师工作顺利的进行,作为师生矛盾这一需要讨论的话题,我们需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了解,向着一名更加优秀的老师努力。
第四篇:如何处理冲突
如何处理冲突
【本讲重点】
对冲突的认知 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合理运用各种策略 怎样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的问题
对冲突的认知
什么是冲突
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交往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这种状态就称为冲突。
冲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上的冲突,一种是人际关系上的冲突。例如在工作上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由于分工不同,会经常产生冲突。销售人员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夸大一些事实;服务部门在跟进的售后服务中,部分服务人员为了省事,或为了掩盖自身对技术掌握的不足,将出现问题的责任推给销售部门。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工作上的冲突。在工作中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更多,比如评选年终先进,由于名额的限制,最后要从两个都十分优秀的员工中选一个人当先进,此时这两个优秀员工之间的冲突,或者他们与部门经理之间的冲突就很可能出现了。
作为部门经理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任何时候只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放在一起就有产生冲突的可能。
产生冲突的原因
要想顺利地解决冲突,将冲突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甚至是消除,一定要从了解产生冲突的原因入手。
产生冲突的原因很多,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有效冲突
有效冲突是指对部门或个人有利的冲突,表现在:
◎部门内部的分歧和对抗,如果得以解决就可以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的体系。
◎冲突的暴露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让员工得到机会发泄不满,否则怒气长时间被压抑,最后可能产生极端的反应。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效冲突可以拉进冲突双方的距离,同时增加内部的凝聚力。
◎对于大集团或者大部门之间的冲突,可以促进双方的联合,避免无休止的斗争,一起求生存,去垄断市场和行业。
如果是有效的冲突,那我们不必要去避免这个冲突,而是应该增强这种有效冲突的建设性。
作为部门经理,要学会利用冲突的有效性去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要设法激发有效的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门的活力、工作的顺畅。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激发有效冲突呢?
有害冲突
如果冲突妨碍了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或者阻碍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有害的冲突,部门经理必须及时处理。有效冲突也可能转化成有害冲突。冲突的五个阶段
冲突的产生和爆发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就产生冲突的。大致说来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冲突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处理冲突的效果。
◎潜在的对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是出现了双方意见潜在的不一致或者对立,有可能激发为冲突,也有可能及时化解。
◎冲突的认知和个性化阶段
当潜在的对立显示出来的时候,双方都意识到可能会出现冲突了,所以对冲突进行认知和个性化。情绪可以影响到对冲突的认知,消极情绪导致对问题不负责任地处理,而积极的情绪则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探寻解决冲突的新方法、新思路。
所谓的个性化就是对冲突的认识是由人的个性所决定的,把人的感情介入到冲突之中。个性化的处理将决定冲突的性质。而冲突的性质界定又极大地影响解决冲突的方法。所以这个阶段将直接关系到冲突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行为意向阶段
所谓行为意向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定,指一个人作为外界的认知,他的情感和外界的行为之间的特定联系。只有判断出一个人的行为意向才能了解到他下一步的行动。
◎冲突爆发阶段
冲突的爆发表现为双方的活动、态度和反应等等。在冲突爆发的过程中对冲突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刺激,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或者缺乏经验导致冲突背离了本来的意图。这个时候更要引起部门经理的注意。
◎冲突的结束阶段
任何一次冲突总会有一个解决的结果,以最后的结果来结束冲突。
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在处理冲突之前要做好详细周到的准备工作,评估冲突的当事人的情况、预估和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有一句名言:“如果准备工作失败了,就准备着失败吧。”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满足对方的需求,纵坐标表示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图中可以看到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只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是暴力的策略;
◎既不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满足对方的需求,就是回避的策略;
◎只满足对方的需求,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迁就的策略;
◎既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则是协作的策略;
◎如果两方面都取中,一部分满足自己,一部分也满足对方,就是妥协的策略。
合理运用各种策略
暴力策略
暴力策略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利益,是以权力为中心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可以动用一切权力,包括职权、说服力和威逼利诱等等。
暴力策略的特点是对抗的、武断的和挑衅的,为了取胜不惜任何代价。其缺点在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不能令对方心服口服。
采用暴力策略的依据是适者生存的原理,无论如何我都是对的。
迁就策略
迁就策略是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为了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愿意牺牲自我。这种策略往往会受到欢迎,但是同时也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其特点是宽容,为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目标。采用迁就策略的理由是一件事情不值得冒险去破坏关系或者造成不和谐。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是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是逃避它,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的利益,一走了之。
采取回避策略通常能维持暂时的平衡,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回避策略的特点是不合作,不武断,忽略或放过问题,否认问题的存在。采用回避策略的理由是分歧太小或太大,难以解决;解决分歧也许会破坏关系或者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协作策略
协作策略就是双方互惠互利,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这种策略通常非常受欢迎,但是它的缺点是耗时长,而且不适用于解决思想方面的冲突。
协作策略的特点是双方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合作解决问题。采用协作策略的理由是双方的需要都是合理的、重要的,公开坦诚地讨论就能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案。
妥协策略
妥协策略就是双方各让一步,不能追寻十全十美,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所以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共同分享利益。这种策略比较适用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妥协策略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输家和赢家,到达中等程度的合作。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的问题
当冲突的双方来找主管解决时,主管就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避免出现下列错误:
◎两个员工之间有冲突,陈述完之后,调停者自己没想法,没词,出现冷场。
◎对矛盾双方的一方表示赞同,从而引起另一方的不满。
◎自己的情绪比冲突双方还激动。
◎阻止对方的陈述和宣泄,让他们冷静以后再来解决。
◎不问缘由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以工作繁忙为由,把问题推给别人。
◎导致双方都攻击你。
◎缩小问题的严重性。
◎在处理冲突过程中,转换了话题。
◎表现出不耐烦、不高兴的情绪。
把这些注意点都把握好,你就能成为一个处理冲突的专家。只有有效地解决有害的冲突,整个部门的绩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论中小学师生冲突
冲突与和谐、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师生冲突与师生合作也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师生冲突以有不少的研究,但无论从本质问题引起关注的广泛性还是从研究的深入性来看,目前这种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隙”。有鉴于此,本文就试从师生冲突问题的意义、师生冲突的概念
界定、性质、类型以及师生冲突与学生观点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对师生冲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以期丰富有关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实践性的意义。
一、师生冲突问题的意义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有的潜伏着,有的爆发出来。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具体表现在:
第一,主体意识增强。经过“浩劫”后的“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来,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师生关系,必然落后于新的时代。而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过时。
第二,竞争渐趋激烈。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大潮,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超前消费的影响——不仅影响着社会、家庭,也波及到校园,冲击着青少年一代。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有时甚至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疾病。这一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冲突的产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而如果解决的不好,其潜在的破坏性相应的也增加了不少。
第三,信息时代到来。在我国发达地区,信息时代已是现实。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又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对教育提出了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地、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人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应使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信息迷宫”中所处的位置,并提供相应的“指南针”,为个体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息浪潮”吞噬的危险。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否具有这样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反过来,由此而起的师生冲突解决得如何,更是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家庭结构变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爱导致了我国“小皇帝”、“小太阳”的大量涌现,也出现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同时,伴随着包办、终身制等文化强制性观念的消亡,人们的婚姻观念日趋开放。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成了学校的“对手”。师生关系因此也更趋复杂化。处理不好这种关系,也将导致师生冲突乃至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产生。
面对以上所及挑战和问题情境,用习惯的方式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对师生冲突缺乏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教师难有明晰而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也难以选择有效而合法的冲突解决策略。所以,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冲突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将从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论起。
二、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冲突是指人们因目标不同而相互紧张或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显化。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相对于一般社会冲突而言,师生冲突限于具有独立意志能力的成人与还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间,冲突双方虽然在权利能力上具有法律规定的平等地位,但由于年龄、能力、阅历、学识、所处社会环境、地位以至思维方式、情感、个性等都有所不同,他们观察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一致。这种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矛盾激化了,就会上升为冲突。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致上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从冲突产生的导因划分,有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
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是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随意顶撞;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
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受到他所瞧不起的教师的批评时也会顶撞;三是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与班主任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就教师方面来说,一是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对待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三是情绪不稳定,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
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具高临下的姿态,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施行体罚、变相体罚;六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
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在教师中,课堂上。课堂冲突多表现为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及由于教师所教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产生差距而造成的冲突。
(二)从冲突发生的环境划分,有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
课下冲突一般是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实质上,这类冲突往往是课堂冲突的延伸,既师生由于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起来。
(三)从冲突涉及的范围划分,有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范围小,但对学生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更为深刻。群体冲突包括一个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冲突、一个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这类冲突常常是由于教师处事不公,激起“公愤”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有错失、教学方法不当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而引起学生群体的不满。
(四)从冲突形成的过程划分,有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
持续性冲突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冲突的酝酿阶段。在教师当众批评学生时,学生受到心理刺激,脸色微变,低头微温,或瞪眼不语,或显露轻视教师的表情。
二是冲突的触发阶段。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脸色变红,或者低声嘀咕,不理睬教师的命令,或对教师怒眼相视,气氛较为紧张。
三是冲突的激化阶段。老师进而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动手拉学生、推学生或强行没收学生的物品时,遭到学生反抗,这时学生脸容凶狠,眼红气暴,恶语抗争
偶发性冲突没有复杂的过程,大多是因教师“让步”或学生收敛不良行为而未使冲突事态继续发展和扩大。
冲突总是人之间的冲突。师生冲突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撇开个别的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谈,一般地,就学生观和教师的角色界定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冲突的性质以及冲突解决的方式,进而影响着冲突的结果。所以,分别来考察学生观和教师角色是必要的。
三、由师生冲突看学生观
现代人学观、教育观、学生观认为,教育是由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肯定人的价值。因为“人是社会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生命体”。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的存在,而是时刻处于社会的交往关系的网络中。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
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学生不是死的物,而是活的能动体。所谓活的能动体,意味着他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他不仅与其他生物一样,能够通过对外界作摄取活动,使自己的机体得以保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动力机能还表现为他能够以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用以发展自己的身心。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从而有可能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以一种与教师相重迭的目的而进行,共同完成教育的过程。
其二,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其思想感情。这也是与作为物的劳动对象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教师的心理上,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种认识对象,同时必然会由学生的心理反映而与其建立起其他的心理联系,诸如情感、需要等等。而各种心理联系当然是双向的,如教师对学生产生某种感情,学生对教师也回应以感情。学生既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就意味着他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理应都得到尊重和正当的满足。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可以听任摆布、压服。
其三,学生处于学习期间,虽然尚未进入创造价值的过程,但是通过教育却可以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甚至创造出伟大不朽的价值。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珍视学生作为人的无与伦比的价值,不能任意损伤和残害他们。
(二)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谓发展中的人,其意义是:
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型,而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当生理和心理等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时,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人们都把少年儿童看作“小大人”,并不认为他们与成人有什么质的差别,认识不到他们所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抹煞他们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为标准。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消长,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难免没有缺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他们的缺点、错误,较比成人来说,一般也有较大的矫正的可能性。教师只有从思想情感上接受这一事实,处理问题才能理智和冷静。
由于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他们取得成年人的关怀和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需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以一种培养的观点去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三)要认识到,学生是将要走进“社会”的人
教师的手里握着学生的明天,就必须高瞻远瞩,不仅要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变化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不仅要使他们能够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还须使学生能在将来承受社会的生产力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总之,教师所要实现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能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思想感情信息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期待的人际认知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应该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只有正视师生之间正常存在的差异,理解和接受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个别性,这样,师生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或减少。即使发生了冲突,教师也能够把冲突引导至正确方向,化解为积极的结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联系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真理的化身,把学生看成幼稚无知,从而无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应该看到,处于时代前列的当代青少年学生,已跟过去绵羊般驯服的形象有了越来越大的距离。随着青春发育期的提前,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喜欢抱着怀疑及审思的态度重新估量一切。作为教师,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依然保持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方式,就可能使师生两代人间的沟壑不断扩大、传统的学生观,建立现代的新型的学生观,是处理师生冲突的一个必然方式。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平等和对话,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以上是着眼于冲突的学生一方,就教师的学生观做了讨论。现代学生观的确立需要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
(四)师生冲突与教师的角色
人走入社会,就要充当一个角色。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为此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个人的社会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职能、权利和责任。它规定了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含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当一个人纳入为自己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着角色。
教师所充当的是为“继往开来”而“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乌申斯基也说:“老师是过去历史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从下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每一位教师在人类历史上的印痕。因而,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被定义为:“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具体地说,作为教师,他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充当着“领导者”、“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朋友”等角色。在现时生活中,师生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说,是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得不够或发挥得失当。
(一)教师的“教育者角色”
教育者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这种角色因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当然,这样的教师也必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还要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知识源增多,出现了许多“平行学校”,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有日益增长加强的趋势。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育者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角色,只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作容器,而知识进入容器的途径又只是靠讲解或其他言语教育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产生厌学、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如果教师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一味地责备学生,便容易产生师生的冲突。
(二)教师的“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作为领导者,不意味着具有权势。教师的领导是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他面对的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他的许多管理行为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订立的,具有法规性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阶段任务,他领导的是不大成熟的青少年,因而教师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有关领导作用,旨在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完成学习任务和督促学生学习,并利用集体本身的内部力量去发展一种合作关系,使集体不断进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应具备领导者的良好品质,如公正廉洁,以身作则,尊重和关心部属,善于听取意见和沟通思想,办事果断,敢于承担责任等等。教师还应学会掌握领导技巧。这种领导技巧同他的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很少受过有关集体领导和管理的训练,对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也不十分了解所以每当问题产生或教学活动受挫时,他们往往施行权力而不运用技巧,导致了师生冲突的加深和激化。
(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青少年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也不乏受到消极落后的不良成分的影响。当学生认识上出现偏颇,品质上出现污点,灵魂上出现扭曲时,教师要尽园丁的责任进行帮助、教育和疏导。如果对他们另眼相看,打入另册,甚至动辄把他们轰出教室,赶出校门,就只能加深他们对教师的不满、仇视乃至转移到对社会的不满,最终走上歧途。
(四)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在与他人的积极交往中,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学会协调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羞愧感等。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考虑到他们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采取恰当的、顺乎这些变化的对策。比如,在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方面,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在处理问题、发表见解、怎样看待人生、如何对待初恋等问题上,应该引导他们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地观察和分析看待问题;在他们遇到困难、碰到挫折的时候,则应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或解除烦恼,给他们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慰勉和支持。心理医疗者,尽管不是教师的主要专业角色,但教师也决不是心理诊疗上的无知者。在学校生活中,当学生出现个人问题时,总愿意找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袒露心扉。教师作为一个长辈、一个过来人,有责任向他们介绍前辈的种种经验教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好在成长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各种新奇而又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真正做到这些,也就不会出现或减少学生自杀、逃学、与成人作对等现象。
(五)教师的“青少年角色”
教师要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
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当然,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毕竟还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因此,教师不能过于热烈地扮演朋友的角色。一个过分地把自己等同于学生朋友的教师,虽出自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学生的愿望,但可能会因此丧失了作为一个团体指导成员的职权作用,导致工作上的失败。
教师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有他自己的原来面目;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也有他进入这个角色后的扮演。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常常遇到两个角色同时为他提出的两种相反角色行为的情况。如教师一方面要管理班级,要有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要有亲近感。又如,教师一方面要随时迅速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一方面又得考虑不能粗暴行事、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多种工作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确实很难把握角色的“度”。但作为教师,又必须努力地按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许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
当然,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根据是实际情况,一律把它归咎于教师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冲突的控制权有时可能不在教师的手中,但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把握。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师生冲突的破坏结果就可能转化为教育结果。那么,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呢?
一分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2)知识广博;(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具有这样的缺点:(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5)偏爱,不公正。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中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初中三年级学生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冯振德等同志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学生“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而认为学生“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减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应该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是具有良好的师德的。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培育国家之栋梁”、“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不误人子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对学生、对社会的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索取;他们热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看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爱,不是出于某种个人需求的私心,也不在于学生形象的可爱或学生的行为举止合乎自己的心意,而是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是一种包含着深刻社会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爱;他们理解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即使学生的行为明显失当错误,也能具体分析其失当、错误的原因。如学生破坏纪律,可能是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顶撞老师,可能是由于老师过于严厉或急噪等等,并且尽量宽容地对待和处理。他们尊重学生,既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也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使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更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气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学生,以稳健、平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凭感情的起伏任意发泄,不冲动,不走极端。他们具有教育机智,即面对教育活动中未曾料到的情况,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选择最佳教育手段,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1998年,有位“坏孩子”给《北京晚报》写信,提到他的老师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时说的一段话。老师说:“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很显然,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是想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殊不知,他的这一“当头棒”给学生心灵的敲击,留下了难以弥缝的裂痕,也为今后的师生关系筑造了难以填平的鸿沟。
近一段时间来,见诸报端的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令学生脱裤子将屁股示众,罚学生吃屎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然,也激化了师生冲突。
翻开中国的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提倡的“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这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模式一直沿袭到今天。这种模式,是来自于“天地君亲师”的尊卑贵贱的观念和等级制度。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在教育上用“纲常”“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来给教师定位,比于天地君亲,让他们传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迫学生尊道、尊师。教师居绝对支配地位,学生无任何权力。教师采取卡压罚的强制管理,迫使学生服从,师生间缺乏心理沟通,学生逐渐形成屈从和回避的心态,个性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我国早已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私有制转向公有制。它谋求平等、自由及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社会主义的性质及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建立一种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政治上民主平等;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教育方式上,协调合作,教学相长。这样,师生冲突也就可以减少和避免。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们更要从“法”的高度看待师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应享有的六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六项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应当“爱护学生,忠于职责”,“禁止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可见,罚站、罚抄写、罚劳动、罚款、罚不准回家、随意把学生轰出教室、停止学生上课、私拆学生信件甚至打骂学生等等,都是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教师只有站在“法”的高度,理解和把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使教书育人行为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正确处理好师生冲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历史使命。
五、师生冲突的社会化意义
上面分别从学生观和教师角色两个方面讨论了师生冲突的问题和解决理念。总体说来,就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而言,总要避免和消除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因为教育就是在矛盾和冲突的运动过程中发展进行的,不管是课上也好还是课后也好,冲突难以避免。因此,寻求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是必要的。而必要的策略又源于上述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理念。这是讨论冲突问题的基本前提。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还要看到冲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师生社会化的意义。
一般而言,人们是站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冲突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认为冲突是社会反功能的表现。冲突被视为“病态”,是应该竭力回避的。与功能学派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冲突既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也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既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状态。冲突在组织管理上,能导致一种富有成效和不断增强组织健康功能的结果。
第一,冲突刺激人的探索,为导致良好的结局提供改进良策;
第二,冲突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
第三,冲突起酵素作用,构成活跃的催化因素;
第四,冲突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自身调节;
第五,冲突有助于新规范出现。
(一)冲突理论对我们分析师生冲突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前已述,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以往人们对师生冲突的惯常认识是:冲突是反教学、反管理的。所以,能避免则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这种观点对学生社会化进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既可能是有益的,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有害的,可以造成组织机能失调。这种不同结果取决于对待冲突行为取向。
对待师生冲突的行为取向按“积极”与“消极”可分为抗争、退避、统合三种方式。
一是抗争取向。既强调老师的尊严与面子,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及后果,坚决把对方“整服”。这种方式,容易激化矛盾,学生虽受压而不服,回留下后遗症。
二是退避取向。即对冲突不予理睬,抱着“管不了就不管,不必与孩子生气”的态度,一走了之,或将矛盾交给领导处理,今后在工作中马马虎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统合取向。即坚持原则,克制情绪,力求寻找师生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使冲突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应该看到,学生的社会化是一个全面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回避冲突,那么合作也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讲中庸、讲恕道、讲和气而避冲突避矛盾,以牺牲个人不同声音为代价,将冲突掩盖起来,作为人际关系准则。这种心理定式反映到师生关系中来,表现为要么表面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暗流湍急,要么师生紧张关系总爆发,走道难以调和的地步。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要一种良好的外部交流机制和沟通环境。这种环境鼓励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鼓励个人声音的传播。反对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来约束和压制学生。总之,学生的情感、思想、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心声有正常发表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冲突、对待冲突,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冲突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这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有益的。
(二)师生冲突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尤具意义。但学习的涵义是广泛的,而不只是学历的提高或学科进修。交往、沟通和冲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过这方面的学习长期被忽视了。事实上,冲突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教师的人性观的体现。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自我发展上的不成熟。在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附:师生冲突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从郊区调入城里学校的中年语文教师走上新的讲台。他刚迈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这位教师走进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他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十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接着他开始上起始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45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位教师惋惜地说:“本来还想帮同学们预习一下新课的内容,但时间不够用了。”学生们会意了,不少同学把责备的目光投向了画像的同学,这位同学也愧疚地低下了头。
简评: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以后,这位教师倘若不是采取上述的方法处理,而是板着脸,横眉竖目,怒喝一声:“谁在黑板上乱画,给我站出来!”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一种情况是画画的同学乖乖地站起来,挨老师一顿训斥,全班同学也因哄笑受到训斥,教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却埋下了今后新的师生冲突的隐患;另一种情况是每人站起来承认,教师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教师也因而怒火中烧,语言失当,引发了师生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案例二]某中学一位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位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过来!
学生:(不快地)干吗?
班主任:(责问)你上哪儿去?
学生:(不耐烦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主任:(生气地)你请假了吗?
学生:(抵触、不满地)没见到您。
班主任:(恼怒地)你瞧你这态度,还倒有理了。
学生:(委屈地)我怎么了?
简评:显然,这位班主任生硬地批评引起了学生的抵触和不满。在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冲突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倘若这位班主任不采用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责问方式,而是从关心的角度,以委婉的语气了解学生此时回家的原因,然后教育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冲突也许就不会发生。
[案例三]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同相加这一概念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简评:“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个定律,通常学生会说“不可相加”,但这个学生别出心裁,另用一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应该说,也有他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应就这一点予以鼓励。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青少年学生尤其这样。他们单纯、热情、积极向上,如果得到师长的尊重、信赖与鼓励,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对他们不尊重、信赖,而是歧视、侮辱、压制,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