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

时间:2019-05-13 20: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

第一篇: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

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

——沙坪街道办第三小学杨惠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长期以来,学生缺乏语言和素材,成为作文教学工作中的难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吕淑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曾指出:“中小学教学效果很差,中小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30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并没有多大改观。调查表明,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学生阅读量小,阅读范围局限,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基础。叶圣陶先生认为,指导小学生作文“空口说是没有用的,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源源不断地注出真的水来。”作文的源头在于学生“心中的积累”。即来自课外的多读和熟读。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熟读,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有章有法地练,并注重其个性差异,肯定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意识。

一、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备课入手,加强课外知识的及时补充。我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以活动促阅读。四五年级每节语文课前抽3-5分钟时间,让学生登台,或者背诵优美句段,或者介绍一句名人名言,或者讲述昨日新闻要点,或者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并向同学们介绍查找的途径。定期举办成语接龙、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征文比赛、比谁读得多、词语小银行展览等等。诸多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的广泛开展。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

3、学生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我利用家长会列举生动的事例,发放足以令人信服的资料,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

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促使家长支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指导学生阅读好书

俄国作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好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为人生之舟导航的灯塔。在指导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上,我的方法是:

1、随课堂教学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学生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野草》、《故乡》等著作;学习了《长征》,指导学生阅读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写法上相近的内容,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布置学生阅读一些游记;学了《落花生》,可让学生阅读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读物等;还可以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讲了《再见了,亲人》,就选择《谁是最可爱的人》来读;学了《草船借箭》,可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普及本)。通过家长帮忙、教师协助、小组合作等形式,获取这些好书,并极力提倡学生学会资源共享。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浅显的童话、短小的故事来读;中年级可选一些革命故事、人物传记;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名著、散文来读。教师从大方向上推荐读书内容,学生和家长共同商议各学期的读书目标。

3、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种种活动、著名人物等选择书籍。如“三八”

妇女节选择表现伟大母爱的书来读;庆祝毛泽东诞辰,去了解他的生平。

二、游戏与指示作文的整合,引导学生乐玩、乐说、乐写。

顾名思义,先游戏后作文。这是推动作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做游戏。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游戏引进习作课堂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参与,在玩中指导作文。游戏作文,从玩中学,在玩中写,学生头脑中首先是“玩”,而不是“写”,所以,他们喜欢这样生动、活泼的游戏作文课。如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介绍自己,我是这样上的。

(一)我先向学生介绍自己,引导学生乐玩、乐说。

师:你好,我是杨惠甜。(握着一学生的手说)

生:你好,我是XXX。

(一连好几个学生)

师:你好,我是杨惠甜,今年31岁。

生:你好,我是XXX,今年X岁。

师:你好,我是杨惠甜,今年31岁,是鹤山沙坪街道办第三小学的老师。

生:你好,我是XXX,今年X岁,是鹤山沙坪街道办第三小学三(1)班的学生。

师:你好,我是杨惠甜,今年31岁,是鹤山沙坪街道办第三小学的老师。

我的特点是文静,我喜欢看书,爸爸妈妈都叫我“小书虫”。

生:你好,我是XXX,今年X岁,是鹤山沙坪街道办第三小学的学生。我的特点是XX,我喜欢XXX。

(二)、转入话题,讲述一件事来表现我喜欢看书,是一个“小书虫”。

师:记得有一次,······

生:记得有一次,······(表现其特点的一件事)

(这个环节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设计游戏令学生乐于开口说)

然后屏幕上出示:我的名字叫_______,今年___岁,是_______的学生。我的特点是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

记得有一次,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习作练习。

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见识较少,语言贫乏,理解力差,观察、感知、感受能

力都较低,思维的逻辑性不太合理,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也欠具体、欠详细。因此小学生起步作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提示作文就是老师根据习作要求,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习作练习的一种方法。游戏形式很多,如体育游戏、实物观察游戏、美术游戏等,老师只要把握住特点,以人为本,立足学情,精心设计学生参与性强的游戏,让学生玩玩、说说、写写,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教师写好下水文,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写,有章有法地练。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语来形容教师的亲和力——俯下身。很多教师为了更

好地“俯下身”,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俯下身倾听,俯下身请教,俯下身

尊重,但很少俯下身实践的。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从横向经验来看,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给学生布置作业哪一道不是教师亲自做或者教师不会做的?至少教师们都知道,这个题目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题目的难点在何处,关键在何处,容易出错的地方又在何处,所以他们的训练就比作文见效。而恰恰也唯有作文教学中布置学生的作文题目是语文老师没有亲自做过的。语文老师只有有了“下水”的经验,才知道该怎么去指导学生下笔作文,该如何去修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有了“下水”的经历,才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学生,怎样的写作状态是终身受益的。“勤下水”带给我的收获是练就了一双生活的慧眼,写出了不少对生活的感悟,更为可喜的是拉近了学生写作文与教师指导的触摸距离,使作文教学不再是雾里看花、隔山打牛的空谈了。

还记得月日在开平听蒋军晶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写读后感。(麻烦你帮一把,完成这一部分,谢谢!)

四、项目实践,培养个性作文。

话题作文的流行,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更好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把话题作文引到每个学生自己熟悉的“轨道”上来,擅长编故事的编故事,擅长发表议论的发表议论,擅长抒情的抒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平时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些努力。

(一)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在平时的教学和作文批改中及时发现或总结学生的某方面特长。我的一位学生,由于字写得一塌糊涂,他每次交的文章我一直没耐心去细看,所以他的文章自然没引起我的注意。直到后来,为了参加第一届“手写我心,传递真情”书信大赛,我才认真地读完了他的文章,读完后我着实吓了一跳。这位以前在我眼里作文只能算一般的学生,这次交来了一篇题为《我那老虎般的老妈》的文章,他娴熟地驾驭意识流畅的写法,任自己的思想左奔右突,文章写得近乎完美。我如获至宝。后来,这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认识并重视了自己的长处,不断产出新作,习作曾先后被《江门报》、《鹤山报》、《这忘记了书的名字随后补上》等多家报刊录用。通过这件事后,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有足够耐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便他是一个字写得很差的学生,甚至是学习上的差生。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长,一旦发现学生具有某方面的长处,要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某种优势,并想办法巩固自身的这种优势。作文批改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只是某方面文章写得还可以,如女同学擅长于叙事抒情,男同学擅长于议论等。教师所能做的,是怎样肯定他们的长处,并让他们把长处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优势。我想聪明的教师肯定会找到一些鼓励的办法。我通常做的是鼓励和指导他们去投稿(黑板报、社刊、报刊均可)。擅长于抒情的,写写卷首语之类的文章;以写童话见长,编一些童话故事;以议论独到见长,写一些棱角分明的如《读<匆匆>有感》之类的文章。许多学生在我的鼓励下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了发展自己优势项目的步伐。

(三)教师要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推荐一些书目,或借其一些资料,或给其一些辅导,或提供发表的舞台等,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帮助往往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曾有一位学生喜欢读小小说,而且也尝试着写一些,虽然题材和语言还行,但就是对小小说体裁特点把握不准,总写不得不如人意。后来,我跟她讲了一些小小说创作的理论,给他推荐了一些小小说佳作。果然他的作文就进入了正轨,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文。如《微笑》《》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就让我们在写作教学这条风景无限的路上一起快乐并收获着吧。

第二篇:重视写作技能指导 培养作文个性(巧华)

重视写作技能指导 培养作文个性

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林巧华

摘要: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使许多一线教师深有同感:乏味、不快乐甚至痛苦。要改变此现状,就得教师自己从写作技能指导做起: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用自己的眼光感悟是根本;教会学生把握剪裁、构思、表达的技巧是基石;而作文标题却是一双吸引读者的迷人媚眼。那么,一篇篇有个性的作文就会惊喜地出现在老师们面前了。

关键词:技能、感悟、个性、媚眼

正文:

许多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都会切身感到,大多数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虽然内容正确,但是又是人所共知的没有任何新鲜感的主题和思路,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千篇一律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一句话,学生的作文就是没有个性。批改这样的作文,是一件极单调乏味,甚至痛苦的事情。要让学生写出具有新意,个性突出,具有创造性的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写作技能指导、激发想象力、培养作文个性、描绘一双迷人的媚眼。

一、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摸清学生的写作层次,做到因人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坚持“三抓”,即抓尖子生、抓中间生、抓后进生辅导,合理利用尖子生激励中间生,对差生作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他们往往只对形象生动的部分感兴趣,而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首先应随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选准观察顺序:按时间来说,可由先到后;按空间来说,可由近及远;按事物本身结构来说,可由外到里,由局部到整体,;按事物外部特征来说,可由宏观到微观当然反之亦可。

如教师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学生从整体上看到“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接着局部细看:“雨中的冬青树更加翠绿,花坛里的松树长出了尖尖的嫩芽,月季发出了新枝。接着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花伞,像在雨中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美极了。有的在雨中天真的玩耍,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的声音,学生说:“小雨沙沙地下,雨水‘哗哗’地流,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交响曲’”。另外,让同学们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觉:有的说“雨滴像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脸”,有的说“像戴上无数珍珠”。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情感流露得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从而有了个性。

其次,注意引导他们经常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在平常,可结合日常生活出些小题目,如“说说自己卧室的布置”、“写写自己的假日生活”、“自己熟悉的人有哪些特点”等。,有不少学生观察马虎,看什么都只求“一般”、“大概”,无疑,这样“浮光掠影”地观察,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空洞的,没有形象的。因此,在我每次布置观察任务时,就要求学生做好观察笔记,以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如观察一个人,就不能只停留在其外貌上,还应该通过其外貌去观察其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并把其特点抓出来。正如散文家杨朔所说:“尝试着从他的外表举动、语言及生活习惯上,掌握他的性格。”例如,当自己班级在校运会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时,就提醒学生去观察、记述同桌、体育委员、班长、班主任等此时此刻的情形,如果只求“一般”、“大概”印象,当然只会写“全班高兴透顶了”、“笑得弯下了腰”之类的陈词滥调。但如果能经过入微细致地观察,就能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记录下一个个精彩镜头:“‘我们班第一!’体育委员几乎喊着‘飞’进课室,这声音在教室荡漾。班长已从外面奔回课室,接着是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其他同学、班主任等都带着兴奋的神色涌了进来„„体育之星挥舞着拳头敲打同桌的背;小不点张牙舞爪,这里跑到那里;班主任唾沫横飞;最文静的课室‘淑女’也张开嘴跟着大家一阵傻笑„„”这样的描写就真切、具体地抓住了此刻全班师生不同的言行特点来记述,使得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使读者身临其境。毛泽东同志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恰当反映;在这里粗心大意,就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功夫在诗外”。因此,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思考,学会“多思考”,凡事多问个为什么。

三、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基本技能的指导:

1、剪裁技能。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选好材料之后,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因此,要教会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排队,分析比较,区别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东西去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2、构思技能。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缺乏构思技巧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文章,要突出自己独特的视觉,切忌雷同,才会有新意。例如:有一个学生写的某个同学很吝啬,很多同学都非常讨厌他,但这个同学却笔锋一转,写在为困难学生捐款时,他却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全部捐献出来,这样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构思,文章就很有新意。

第二,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偶然现象、意外现象、反常现象等,由表及里,由失败到成功,由悲到喜,或相反。从对比、设问、回忆、惊奇等入手,使文章峰回路转,避免平淡无味。比如,以“感谢老师”为题,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写曾经在老师的帮助下如何获得了成功,非常的缺乏新意!如果换种思路,改为你曾经被固执的老师所误会,而你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了误会,固执的老师也因此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你也懂得无论如何遇到任何困难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会成功,你因此而感谢这位老师。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注意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可以先做示范,就一个题目同时拟出几个提纲,使学生明白文章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生搬硬套,即使是相同的材料,写法不同,结构不同,也各具个性,不要把学生的思路固定在死板的框框内。

3、表达技能。恰当而又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会使文章增添风采。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比如,在记叙中的议论,可以起到开门见山、引出下文或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功效,而描写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兴趣盎然等等。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找一篇主题正确,语言通顺,但全篇都用叙述手法写的作文,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综合提高:主要是表达方式单一,没有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章显得比较平淡、单调。也可以拿我们的经典教材作为正面材料,比如《白杨礼赞》,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凸显个性色彩。

也许有人会问,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技能,为什么作文仍然没有新鲜感,更谈不上突出个性。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对作文题目深究是一个重要因素。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媚眼,读者就会一见钟情。如果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极其僵化,极其死板,就会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大多数作文题的思路都是反复使用,甚至是唯一的,造成学生只能“这样写”,学生无法创新。既然只能如此,无法出新,那么,热爱出新的学生怎么会有兴趣?谈何出个性?因此,教师在出作文题目给学生时,应该多费一番心思,勇于抛弃那些不利于出新的作文题,多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作文题目。例如:《××赞》与《一个小动物创造的奇迹》这两个作文题目,哪一个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显然是第二个。也许的确没有人会说第一个作文题不对,可是“对的”,就是最好的吗?显然,“对的作文题”与“好的作文题”不是一回事。

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完全可以从出个好的作文题开始,当我们出了这样的作文题之后,我们也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你就是你,你完全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最喜欢的风格,写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当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独特的个性写作文时,我们面对的将是一篇篇新意迭出的文章,教师批改作文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二版)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月 《作文导学》 陈伟超、温阜敏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写作》(辅导与练习)郎大地主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第三篇: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感

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感

一、语感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何谓语感,至今没有定论。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心理学认为:语感是一种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教学论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言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李海林先生则从语言学角度提出,语感是对言语隐含意义(深层意义)的一种深切直觉。“是对某一语句与语境确切关系的直接感知”。是来自“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关系的联想和想象。”„„

各家的个性表述为我们揭示了语感的共性:其一,语感是一种能力;其二,语感是感悟语言的能力;其三,这种感悟能力建立在个人学习、生活经验之上;其四,语感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反馈能力。

语感能力在学生语文素养中占何地位呢?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基本基础。”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多么重要。我们还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探讨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课程新的定位,摒弃了以往片面追求工具性或人文性的极左极右的做法。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语感是一个关键。首先,从语文知识的功能上看,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要附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既是说,必须通过语感这一中介,才能转化成能力;其次,从语文思想教育上看,根据皮亚杰认知论的观点,语感具有选择性,主体只对与之相关的言语现象特别敏感,学生情感的塑造依赖于其对语言的感悟、内化,因此,语感强的人,才能对语言材料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有更敏锐的反应;再次,从语文美育的角度看,审美的过程不是理性地认识和推理,而是依靠学生的经验、情感等因素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感悟,审美教育要通过语感来完成。由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将培养语感列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形式”的知识,而应特别重视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可见,语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二、阅读在语感培养中的作用

关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新课标有多次的叙述。在 “阶段目标”中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从诵读儿歌、童谣到诵读优秀诗文、读书看报再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阅读,阅读的对象、数量、途径、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总目标的要求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

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那么,阅读与语感培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从新课标的描述中来探讨。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当然是阅读书籍;“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首先应该是掌握语言感悟能力,对于形态丰富的汉语言来说,规律性的东西,非言语能表达,只能是靠心理的感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哪里来?它依赖于丰富的积累,积累则来源于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就是要多读,而且是多种形式的读,才能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有深刻的体验,才能有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要读,还要多读,还要读好的,读完整的。

„„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阅读对于培养语感的作用。

1、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认知结构,语感图式的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的过程。“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显然顺化和同化都参与了的,正是由于这种参与,主体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及语言内化才能不断深入”(陈金明)。从另一个角度讲,语感作为一种语言感悟能力,它的培养和发展也必须在语言实践中,阅读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语言实践之一,自然成为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2、丰富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实践。语感的获得依赖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单纯依靠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学好课文之余,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巴金先生说:“我不懂得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文章,然后自然而然就会写文章了。”正是因为巴金先生有了广读博览的体验,才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积累多了,语感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即使不懂什么作法,依然写出了文章。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可以说“书读百篇,其义自见”。

3、优秀的读物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倡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最基本的,当然要语言规范、优美,能准确反应汉语言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语言。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地接触优质的材料,感受优美的语言。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积累,渐渐地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形成一定的“敏感性”,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更规范,还能把阅读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语感的积累有很大的作用。

4、浓厚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感的产生。从语言实践的内因来讲,语感获得的途径有单纯语言实践和自觉语言实践,前者是被动的,是获得性的,自觉语言实践则是主动性的,此时,语言知识内化为主体一种心理行为模式,一种自动化心理反应机制,语感也就形成了。因此,语感的获得,并非靠死记硬背,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是在对语言感悟、探究中得到培养的,而语言实践是否积极主动,在于主体对实践客体是否感兴趣,因此,通过大量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产生。

总之,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好书的熏陶下,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辨析对错的能力,一点一滴积累学生语感能力,在不断积累中,语感的准确性、迅捷性、敏锐性、深刻性、宽广性、情感性等方面就会有“直接性”“经验性”提升,促进语感能力的提高。

三、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感

(一)固本清源——上好阅读课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引子。即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感的培养也是这样。必须充分发挥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广泛阅读,更有效地提高语感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是一个能力构建的过程。对语感培养来说,通过课内精读课文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感图式,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再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验证、检测语感图式,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逐渐增强,语感能力也在这个交叉并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教材本身讲,语文教材语言规范、文质兼美、情深意浓、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也为语感训练提供了最好的凭借。

如何通过课内阅读课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既要动眼,又要动耳,还要动口,全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应器官,信息进入达到的渠道自然就多。通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品位文章意韵,体会文章所描绘的人和物、动态的场景和丰富的景色描写,在丰富的心理和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普通话水平、朗读逻辑重音的处理习惯成自然,断句和停顿成习惯,语感的形成也在其中了。默读也是不可缺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将以默读为主,要通过课堂上的默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推敲品析,增强感悟。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析文本,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在文本、师生、作者间形成平等的对话,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灵敏度。

3、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前文讲过,语感的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是在对语言感悟、探究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对自身进行语感培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4、内外结合,推荐读物。叶老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味,尚不能厌足。惟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如此,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如读了《狱中联欢》,不妨读读原著《红岩》;读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就研究一下《三国演义》;读了老舍先生的《养花》、《林海》,再找一些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甚至剧作来看看,为课外阅读指明方向。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获得语感的基础,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精美篇章外,还要在课外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汉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1、课内积累。如上所讲,教材的语言形质兼美,表达规范,意韵隽永,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佳材料。课内积累要重视背诵。背诵,既是外显学习,如可按一定的方法熟记;同时也是内隐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熟记的言语材料的语言规律。此外,还要有意识积累每篇文章的优美词句,经典篇章。可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言,并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把学到语言内化自己的语言。养成积累的习惯,为课外积累打下基础。

2、诵读经典诗文。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引导孩子诵读经典,积累民族语言的精华,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成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而这种积累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言感悟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品位语言,感悟语言。

诵读包括吟读和背诵。吟读,就是让学生指根据文章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讲究节奏韵律地读。特别是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诗词歌赋,在吟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味,感受语言的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吟诵中接受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储存语言的表象材料,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语感能力也就逐步增强了。背诵,则是在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不机械的死记硬背。当然,一般情况下,“吟”和“诵”是一个整体,是同时进行的语言活动。

不过,诵读的材料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水平和学习需要,象唐诗、宋词等意韵优美、琅琅上口的材料,就非常适合学生朗诵,而象“四书”“五经”等比较枯涩艰深的东西,虽然学生也能苦背下来,但记忆的时间却不长,就不应该主张学生背了。

(三)举一反三——大量阅读

语感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阅读,会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文本对话,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不断提高语感能力。但,鼓励大量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而是要有所甄别、充分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进行。

1、给学生选择读物的自由。儿童的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出发,给学生以选择读物的自由,会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也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喜欢阅读什么内容的文章。一个浅显的例子,低年级学生喜欢语言浅显、富有节奏感的课文,因为这类课文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而对内容抽象、描写事物又比较陌生的课文,则难以引起朗读兴趣,所以,培养语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十分必要,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感的系统训练刚刚起步,一定要为日后语感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喜欢神话,就让他们读一读《西游记》、《封神榜》;喜欢童话,就建议他们看一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喜欢科幻故事,就鼓励他们阅一阅《哈里波特》、《魔戒》。当然,教师的引导也是需要的,我们要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兴趣、需要、生活实际等情况,对他们阅读方向给予指导,如低年级学生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等有趣的读物,中年级学生推荐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科幻小说等,高年级学生推荐看名篇佳作,历史名著等。

2、给学生自主阅读的自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主体个性化行为。语感的主体同化性表明,主体在面对言语信息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从认知学角度来分析,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期望,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甄别,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文本信息,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必然因其需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给学生的阅读定标定量,给学生的阅读打上各种框框,必然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妨碍语感能力的提高。由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阅读的自由,努力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学生速读博览的习惯。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要结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也这样,强调自主阅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从阅读的方法来看,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速读博览。叶圣陶说“此等书籍,但需泛览,不必精读,然则足以补充,可作参考。”指的就是快速阅读的作用。回到语言文字的特点来分析,主体所感知的语言文字并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在阅读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而这种直觉思维就是语感的心理表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指的就是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速读的习惯。有了速读的基础,博览也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促进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提高语感。

4、积极评价,提供动力。从非智力因素来讲,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欣赏成功的学生,鼓励沮丧的学生,唤醒自卑的学生,爱护“出错”的学生,时刻给他们提供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

总之,阅读既是心灵感悟的过程,也是语感实践的过程,我们要在平日里多鼓励学生看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感能力。

第四篇:写出人物个性作文指导

写出人物个性作文指导

一,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

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外貌描写的要求

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 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写到人就不必写人的肖像。肖像描写要写出人物的关键。用鲁迅的话是“画眼睛”。即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孔乙已:“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迂腐)别里科夫:“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保守)(奸诈)曹操:“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看到秦王浩荡的游行队伍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是”

儿子眼中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

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

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

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

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语言描写的要求

1、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抓典型化的语言

动作描写 显示人物性格 2 符合生活真实 3 重视细节描写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史湘云:直爽

林黛玉:娇弱

贾宝玉:放肆 王夫人:矜持

凤姐:持重

探春、惜春:任性 借鉴实例 :巴尔扎克《守财奴》 ①争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②临死抓金子: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以下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冰凉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人物的一种个性:守财奴的贪婪

借鉴实例:吴敬梓《儒林外史》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中似一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说:“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一垂,登时就没了气。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一拳,打得眼棱缝,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

记叙文中,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内心独白

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梦境和幻觉也是心理表现的主要形式

仔细观察生活

抓住典型

提炼语言(修辞手法)

第五篇:李培根:如何培养大量基层创新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近来在不同场合呼吁注重基层创新人才的建设,并主张高校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他曾建议应该重视基层创新人才建设,如今“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被正式列入了十七大的报告。近日,就基层创新人才建设的话题,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采访了李培根院士。

当前中国基层创新人才也非常缺乏

创新实际上是一个金字塔。李培根说,以诺贝尔奖得主等为代表的最高层次的知识发现是创新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下面还有应用发明、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等。从创新人才的分布来看也是这样——越是基层的创新人才,量越大;越是高层的创新人才,量越少,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从1901年至今全世界就只有770多人次。

他认为,一个国家当然需要处于塔尖的顶层创新,但没有大量位于塔基的底层创新作基础,它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不可能达到塔尖的。当前中国不只是高端创新人才缺乏,就是在创新金字塔塔基位置的创新如技术集成,甚至在一般的工程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和国外的差距也很大,人才也非常欠缺。中国非常需要大量的基层创新人才。

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创新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李培根认为,从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来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在离校时,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的能力:一是应具备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设计一台机器,无论是概念设计还是总体设计,应知道要先从工艺开始考虑。二是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包括对事物的质疑力和解决问题的构想力两个方面。他们要能够从人们习惯的世界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同时又要善于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构想。他们还要善于从集体中、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去主动地、乐观地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学会质疑,还要善于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选择正确的路径去学习。三是应有协同力。现代前沿科学命题大多是由很多人协同完成。协同不仅是同学科学生之间的协同,还可以是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协同。

目前的分配制度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目前的分配制度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李培根看来,在大学的收入分配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多元化。大学教师的收入是由几部分组成,有国家支付的工资、学校的津贴,还有科研方面的合法收入以及其它一些收入。他说:“如果放任这种局面不去改变,今后会成为很大的一个问题。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是,最近这些年,很多单位的科研经费增长了好几倍,但相应的科研成果却没怎么增长,甚至创新型的成果还减少了。大学教授或研究者希望有更多的课题来增加收入来源无可厚非,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由此导致这些教授或研究者很难专注于某一项研究。收入的多元化甚至导致某些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当然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单凭某个高校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它需要政府层面系统地研究和决策来解决。”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实践“实学”创新

好的创新氛围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此,高校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调整“指挥棒”,鼓励他们多花精力搞教学,尤其是想办法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比如,工科大学要对工业界开放,让工业界人士走上大学讲台,不仅要让他们到大学开展讲座,甚至可以讲授某门课中的有关章节,尤其是其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大学生也要到企业中实习,在企业中发现问题,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协同解决问题。

在培养方法上,李培根倡导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引导学生“实学”创新。“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可明显感到中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不足。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被动实践’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李培根称,学生沿着老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这样被动的实践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学生日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实践,从实践中提升。

下载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量阅读指导作文培养个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XXX老师的工作总结 2010年9月—2011年6月,学校安排我担任XXX老师的指导老师,1年时间里,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培养指导XXX老师工作情况总结......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总结 张剑明本人自1996年担任初中物理教师以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按学校要求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使青年......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赵川中心校刘亚军 要我说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谈不上,只好凭着本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做法。刘卫苹老师是学校里的青年教师。我......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材料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材料 ---居仁中学孙维林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在第一线上的老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时凭着本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

    如何培养和指导新教师

    培养和指导新教师心得体会 每一位新教师的成长、进步和成熟,都离不开其指导老师和同行们的热心帮助。培养与指导新教师,是每一个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责任。遵循教学的规......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大全)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城关小学张志红要我说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谈不上,只好凭着本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做法。廉彦英老师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李莲莲教师的工作总结 2013年9月——2016年9月,学校安排我担任李莲莲老师的指导教师,三年时间里,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培养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习惯”动员会

    祝陈小学召开“培养学生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学习习惯”动员会 为贯彻落实《西岗镇小学二〇一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3月15日祝陈小学赵德荣主任,组织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在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