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课堂要回答四个问题
有效课堂要回答四个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堂有效的课?许多青年教师上完了课往往心中无数,总是等专家和领导评价后才知道是否高效。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如何。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目标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开始就要考虑并告诉学生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问题。现在提倡一标多本,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照搬,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因为课程标准比较原则,不可能具体到每课时做什么,所以需要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何落实课标要求。
另外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基本的门槛,全国各地同年级的学生都应该达到,但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高于这一标准。如上海格致中学提出的“国家课标校本化”,就是要求老师根据学校的情况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变成本班的标准、变成老师个人的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老师上课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如学习英语单词,不能笼统的说要学会本课的10个英语单词,什么叫“学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老师必须明确的提出要求,这10个新词中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
再比如语文课文,有的要求熟读,有的要求背诵,到底本节课是让学生熟读还是背诵?如果是背诵在下课前就必须背过,这才是把课程标准落到了实处。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通过老师的教学目标,就能看出这节课的容量和效率。就如同挑担子一样,同样的情况,别人的担子是100斤,而你的担子是50斤,无论如何教这节课的效率也不会高,因为重量不够、难度不够、容量不够。
所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听一节初中数学课时说:“我觉得40分钟的课包容的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
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目前有如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最高、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如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教数学担任班主任,从初一教到高三,连续六年的大循环,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百分之百的考入大学,55%的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为奇特的是在六年的数学教学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物理特级教师何文浩,教高中物理当班主任,从来不给学
生布置课后作业,所有的作业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全部考入大学。这才是高效率的课。
如果说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水平太高,普通教师难以做到。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部分农村初中也提出了“课后零作业”的要求:“课前没有预习任务,课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传统的作业本”,做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
如该县花沟初中明确要求:
1.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留隐形作业。
2.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
3.自习课上,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率做保证。如果课堂效率不高,课后没有作业,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家长就有意见。而高青县的几所初中几年来主要是抓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业当堂批改,不留尾巴。课前没有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让学生预习,只是不硬性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课堂上不检查预习结果。课后不布置作业不等于学生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相关的书面作业。
如自习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的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
课外时间,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花沟初中是一所农村学校,条件一般,但他们由于抓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课外负担减轻了,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了增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把每节课减少为40分钟,课间延长为15分钟,每天的课时数不增加,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二)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有的学校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如果学生不会的老师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
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作业,不能算负担,其实只要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而与课本知识直接相关的作业都是负担。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的负担就会加重。
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学生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的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老师打印了学案练习题并且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我们称之为预习作业。
(二)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的时刻,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甚至有的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24小时学生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可以看作是预习、作业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学生的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有些老师的课堂很热闹,但学生的负担很重,其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效率太低。
我们曾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上一节课,有的老师先一天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课文,老师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的人都为之惊叹,但不知学生在课前用了多少时间。
而有的老师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
这就如同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结果有的提前跑到了六十米处,这样的比赛就没有可比性了。
所以我建议今后的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一律不准老师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的高低。
我们的老师一上课就要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当堂完成,而不是再加上课后两个自习或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说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从理论上讲,这一个问题全班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老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老师就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了让学生练习巩固。这种教学方式老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
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老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老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
我听有的老师讲数学例题,整堂课都不让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个题让学生练习,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
我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老师说书上的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的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深入不下去。
我说“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才是会,能够给别人讲明白了才是会。
老师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老师限定时间,学生看完了合上书,把例题的每一步都写出来,并且要讲给同桌听,要说明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能够给别人讲明白了就是真会了。
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要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我们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目标?(达标问题)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要当堂
达标并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是好课,对于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达标,所谓“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有好多老师都有“达标测试”这一环节,但往往流于形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只检查好学生
如读书、如做题,只点名几个好学生回答,好多公开课是这样做的。老师即使课前不了解班内哪些是好学生也有办法:“班内哪个同学读课文读得好,大家推荐一下”,同学一推荐好学生就登场了,这是典型的表演课,连老师自己都知道大部分学生没有达标,是掩耳盗铃。
(二)抽样检查
老师随便提问几个学生,如果这几个学生会了老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会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不能保证全班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掌握了。在一节课上,老师要尽量检查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果单靠老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
(三)全部检查,但对差生没有措施
有些老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每个题对答案,做对的举手。但对没有举手的同学老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逐步变成了差生。
需要拓展和拔高的问题,对于能力的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
首先,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只有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才算是完成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才算是培养了合格的学生。
其次,这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有教无类”,只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入学条件,学校都要接受学生入学,不管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成绩如何。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学校不能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个班的学生也要公平对待,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对于一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就是体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就说明老师没有关注到这个学生,没有帮助这个学生。
教育过程的公平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公平,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前途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也就说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不然仅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已经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所谓“步步清”如讲语文中的古文,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才是真会了。“步步清”看起来耽误时间,其实每一步都夯实了就节省了重复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老师逐一批改。这样老师比较累,也不一定能全部看完。再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
2人一小组、六人一大组,首先小组二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老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
二人小组不能解决的六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老师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老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老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如果老师在下课前能自豪的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如果一个老师在下课后能够对以上这四个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围绕以上四个问题,我设计了“高效课堂评价表”,供大家参考。(另表)下边我解读一个这个评价表,实际上也是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评价表包括三部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把握(20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操作(30分);教学效果的体现(50分)。
第一部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把握。(20分)
1.能否正确理解并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能否正确理解并体现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
3.能否正确理解并体现本节(本课)教材的本意和重点。
4.能否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适当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操作。(30分)
1.能否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要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尽量不讲。
2.能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学,但又不流于形式。
3.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合理,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
4.教师是否注重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
5.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务实高效而不搞花架子。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的体现(50分)
1.本节课所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全体学生是否都能掌握,基本做到“人人清”。
2.对有潜力的学生是否做到了分层教学,让其充分发展。
3.能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与本课相关的基本能力。
4.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适度并体现高效率。
5.能否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尽量做到课前少预习、课后少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负担。
6.课堂练习少而精,能够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7.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当看客。
8.最终要看全体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实有收获是否做到了最大化。
以上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第二篇:有效课堂的四个问题[模版]
有效课堂的四个问题
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应准确把握的课程标准,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如学习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的10个英语单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
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用这种方式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在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大循环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需要强调的是,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率做保证。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加以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的时间。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堂课效率的高低,既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即做到“堂堂清、人人清”才是好课。
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后能对以上四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有效,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其他教师的课。
第三篇:审批贷款要回答的问题
审批贷款要回答的问题
1、公司固话:
审核人员经验丰富,通常会采用诈术、反问术、诱导术,有时候会故意用假名诈你,无中生有,或者假冒快递,信用卡,保险,房地产投资公司从业人员的方式故意问你的公司和家庭的相关信息。然而但多数客户在申请贷款中都“命丧”:单位座机!主要问题:
1)单位成立时间、注册资金、法人、主要经营项目 2)公司座机电话谁接、员工人数、公司地址 3)工资发放方式(打卡或现金)、发薪时间、什么银行代发薪资 4)公积金、社保是否已交
5)借款人是什么职位、主要负责内容、工作年限、职务薪资
2、配偶电话:
配偶接电话注意:一定要配偶本人接电话,不能别人接,本人没接到的话审核人员还会继续打电话,直到有人接听为止;但如果别人接的话一定会被认定提供虚假信息而拒贷,配偶接到电话一定要说认识申请人,是夫妻关系,申请人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属相,生日,子女情况,手机号码都要说的出来。家庭状况主要问题:
1)配偶信息:是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 2)有小孩吗,孩子多大了? 3)借款人生日,彼此家人有多少兄弟姐妹 4)父母老人大概的年纪(不清楚的话可以答道,说不准大概五六十左右),身体状况好不好(可以答道,好,非常好)
3、同事或朋友电话:
同事和朋友两个联系人有时候会打审核电话,有时候不打,所以只需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以及知道会有审核电话打来就行。回答时也要说明认识借款人、借款人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等。
4、本人接电话:
本人接电话要注意:身份证号码要背的出来,借款用途,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所有信息要和申请表填写的一致,当审核人员问到每月收入或者每月能承担多少还款能力的时候,态度应尽量诚恳,表示自己贷款事宜已考虑再三,综合考虑过后决定多少多少以内都能承受。1.你是哪一年的?
2.你属什么生肖的?(以身份证为准)3.你手机号码是什么? 4.你公司名字?
5.你公司电话是什么? 6.你公司地址在哪里? 7.你几个小孩了? 8.你小孩多大了? 9.你小孩在哪读书呀? 10.你住在什么地方呀? 11.您收入多少?
12.在外面有没有做点生意?
13.每月要不要寄钱回去?(每月还多少钱对你没有压力?)14父母的年龄是多少?
15未结婚的也会问:你结婚了没?你小孩多大了?你怀孕几个月了/你老婆怀孕几个月了?
综上所述:
本人接到电话就证明前三者回答的基本无误,申请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哦!如果自己始终没接到电话那就悲催了,被拒的可能性很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电话审核通常用的是公司固话,只能接听,不能回拨,所以一旦没接听到审核电话不要回拨,只需等待,电话会一直打到有人接听为止,但是长时间无人接听(一般拨打24小时)会减少额度或直接拒贷。
第四篇:结婚前要回答的15个问题范文
相关阅读
结婚前请回答15个问题
前不久,英国威廉王子订婚,他为未婚妻凯特安排了婚前心理指导,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美国婚姻专家指出,目前年轻人“闪婚”、“闪离”现象多源于婚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一对情侣能如实回答下面15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婚姻,那么他们以后面对的痛苦会大大减少。
1.要不要孩子?如果要,由谁主要负责?
2.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是否有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我们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有没有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偏好及性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中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可以做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第五篇: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课堂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课堂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好的问题能激发思维,引导思维。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设计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词:合理预设; 恰当呈现 适量生成 适度深化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设计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认真分析学情,合理预设问题
问题设计应该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充分了解、熟悉、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回忆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板书:转化)引发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分组合作把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谈话时提出的“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是渗透并启发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上一种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学新知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将新知转化为学习过的内容。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寻求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二、精心研究教材,恰当呈现问题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教材的难点。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效问题需问在学生的疑问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明白“余数小于除数”。在多位学生板演多个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后,比较艺术地提出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要提醒我们同学的?”而不是直截了当地问:“你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让他以帮助别人的形式去发现规律,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由此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余数小于除数。”该教师只恰当呈现了一个问题,却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追求自主交流,适量生成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的自主交流,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情境中,生成了许多有效的数学问题,从而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教师没有像书上一样完整出示例题,而是将例题进行了处理。只出示了例题的前半部分: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考考大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思维空间拓宽了,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畅所欲言。通过教师的设计与引导,在自主交流的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求得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生成问题如同在平静之中掀起波澜,造成课堂教学的跌宕起伏,打破学生思维的受抑制状态,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充沛,继而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反思质疑,适度深化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可通过鼓励学生反思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
(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状需要的条件
(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
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这样的教学设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我们在反思质疑的良性轨道上,创建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场”,让有效问题成为“学习共同体”对话的桥梁,让“反思质疑”成为深化问题的精彩一环,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将对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合理、科学地对待“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