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中心小学 臧玉欣
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下面将结合本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我觉得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应该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一份快乐。
“任务驱动——尝试探究——方法总结——技能训练——课堂延伸”,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好的信息技术课不应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也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的学情灵活应变,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赋予这种模式以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本次大赛中高耘老师的《口语展现》一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给学生看,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动画片后进而引入招聘会的情景,设置情景的同时抛出了本课的两个任务,使整修教学流程合理、自然。用给动画片配音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的气氛也相当活跃,学生快乐地学会了用powerpoint录制声音和录制旁白,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授之以渔,彰显个性,让学生收获一种智慧。
好课授人以渔,课上点到为止,把无穷韵味留到课后,把自主探索的乐趣留给学生,把无尽的空间留给学生,他们能把课上学的知识用起来,能把课上的知识在课外延续。如果真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堂课难道不应该是最最好的一堂课吗?我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目标教学模式,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对很多知识点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多去操作、去尝试、去创造,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操作完成后,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而如果老师牵得太多,也就无所主谓什么学生自主选择了。尽管时时在注意学生的自主性,但也时不时会有老师牵引的痕迹,过多的“温馨提示”,就会变成了“伪尊重”。我也一直很困惑,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课堂放得很开,但要是操作不好很有可能会偏离学习的目标。而一直围着老师的教案转,肯定不行,因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我想这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希望以上几点想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非常愿意跟大家一起探讨,共勉之。
第二篇: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4月7至9日,我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被邀作评委,参与了评比的全过程。这次活动让人欣喜地看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精彩表现。参赛的教师们有鲜明的教学特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控制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当然,通过这次活动中也使笔者认识到目前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参赛的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大都比较深刻,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似乎考虑欠周。例如比赛第一天选取了第四册第十课“让展示随心所欲”。它是幻灯片模块的最后一课内容。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调整幻灯片编排顺序;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学会幻灯片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播放方法。根据经验,笔者认为这一内容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但在八位参赛的教师多数在一课时内解决了全部学习目标。赛后笔者在学生中做了简单的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实际掌握程度并不完全到位。特别是既然设置了每张幻灯片的动画,为什么还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幻灯片播放时为什么要前进,后退,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使用幻灯片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在学生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笔者认为课堂不管如何精彩,落实教材的学习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
再比如比赛第二天选取了新版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美丽的校园”。它是第二单元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学生在前一课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了解了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学会撤消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文件夹的保存方法。第二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橡皮工具的使用;初步学会曲线、放大镜工具的用法;初步学会按指定位置保存文件、打开文件。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既安排了前一课知识的巩固部分,又制定了本课的新知识。编者安排承前继后,相当合理。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内容同样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从八位参赛的教师的比赛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知识点的引入方面参赛的教师们设计的任务大都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在问题的渗透和层递性方面做得不够,要么任务没有难度,要么任务重复单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
还有比赛第三天选取了第三册第十五课“科普小报”。它是以Word为载体的综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档的编辑技能,学会了从因特网上获取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学习目标是熟练Word的综合运用。教材安排了三个任务,一、报头的设计;
二、加入文本框;
三、编辑页面。从技能传授的角度,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从小报的编辑规范,资料的获取,Word的综合运用,小报整体效果处理等等内容的完成,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二课时。从授课的六位参赛的教师课堂情况来看对课时的把握有些欠妥。多数参赛的教师在一课时内就草草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教师合理的创新,创造是必要,但脱离教材的创新往往在某个知识点上似乎能够达到更好作用,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却并不理想。我们说学习不是单一的掌握某个知识技能,而是了解整个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教材处理需要更多的理性。任何一堂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局部的,都有它特定的作用与价值,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面的。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三个维度,但也要考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并不是每课时都能从三个维度制定目标,但我们却可以从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甚至整个小学段的信息技术制定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使制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始终贯穿我们的教学。
笔者一直在思考,语文、数学等课很强调教法、学法,而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兴课程,却没有给出较完善的教法。虽说教法可以借鉴和引用,但终究并不完全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吸收与改进。
从新课标的角度,我们通常采取的教法有:任务驱动式教法、辅助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等。参赛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的居多。特别是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每课都采用了。有的以余姚农特产为任务,有的以余姚塑博会的介绍为任务,有的以漫画处理为任务等等,设计的任务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任务驱动的规律。在示范教学法的作用过程中,参赛教师们不是用自己的操作来示范而是请举手的学生来操作或尝试着操作,教师一旁协助,例如上画图模块时,曲线的操作,学生尝试操作演示,教师随时点拔。把有关知识点渗透得较好,体现了从学生出发的示范教学。但参赛的教师对讲授教学法多数弃而不用,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因为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是对课堂及学生的讨论作探究总结和归类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无法做到的。适当的讲授教学恰恰能让学生在最佳方向上进行任务的探究。新课标体现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怎样主导好课堂?笔者的看法是设计贴近学生的任务是必要的,教师的系统讲授也是必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谈起学法,有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提问法、尝试法、归纳小结法,等等。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法。所以,选择恰当的教法,是引导学生正确学法的前提。比赛中的教师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这是比赛中的一个亮点。如在科普小报的制作时,学生间在材料收集,筛选,处理时的协作学习,解说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培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笔者认为,教法是教师为预设的课堂采用的手段,而学法恰恰是课堂生成的途径,预设是重要的,而生成是课堂的本质。有生成的课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所以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需要、学生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权衡。教法的合理运用体现的仅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学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体现了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之一。
笔者在此讨论教学与学法,目的是想与同行一起研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合理的使用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也不应该定位于技术的传授,有必要从培养孩子们信息技术素养,多元智力开发的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究。
最后笔者想讨论一下“评价”。评价在当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它的形式多样,既有师对生的评价,师对课堂的评价;也有生对生的评价,生对自已的评价,生对师的评价;还有评委对课堂、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评价内容既可以是对技术操作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效果的评价等。操作和实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口头表达,表格填写,网络评价等等。有关评价方法方面的论文信息都很丰富,笔者在这里就不讨论评价的方法,只是想表达一点,那就是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目的,其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被评价者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改进的方向、提升自信心和体验个体的成就感。这个目的不但对学生,对教师同等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针对这次比赛中师对生的评价和生对生的评价,笔者认为在评价的出发点上是否可以更加明确些,特别是引导我们的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学会客观公正看问题。而不是随人摆布,毫无主见。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听课体会
青云谱区信息技术听课体会
Word制作电子贺卡
2011年9月16日在昌南小学召开了小学信息课堂教学教研会,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和课题组的成员,我有幸前去参加,通过申老师的一节精彩的的课程,我收获颇丰。这节课,主要内容是word中页面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应用。一节课反应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比较好。
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申老师的课堂设计都非常巧妙,教学环节合理,教材分析准确到位,课前准备充分,基本功扎实,非常自如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大部分都能利用word制作贺卡。
2、申老师的课堂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能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点,思路清晰,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
3、老师的导课选材新颖多样,但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充分为教学服务,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4、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没有一味的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任务驱动”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解决,在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学生既不觉得累,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事半功倍。
5、在课堂教学中,申老师都体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遇到问题时,并没有一味的询问老师,而是更多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寻解决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第一,既然这是一门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实践操作课程,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我们老师只能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这堂课中,学生操作似乎少了点,教师讲解或许多了些。
第二,这是一个小细节,就是在板书的时候,我们老师应该等学生完成操作后进行板书,而不能在他们操作时进行板书,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忽视老师所讲的内容,只顾自己完成自己的操作,达不到好的课堂效果。
第三,由于6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周的课程学习,应该还并没有到这么多得内容,所以这个选材内容上还有商榷的地方。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听课中的一点体会,我将逐步的把学到的东西渗透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内化为自己所用。
XX小学:XX
第四篇:2009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听课有感
2009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听课有感
温岭市新河中学 张静
2009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在丽水缙云中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各地市12名优秀教师的讲课,感触良多,收获匪浅。
由于参评老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几乎每堂课都比较精彩,教学效果良好。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也有平实细腻的„„。但他们的课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领略了他们不同的风采,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参评教师们通过提问题、做游戏、讲故事、演示动画等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既活跃气氛,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情境创建异彩纷呈
教学情境的创建,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参评教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创建有效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1、故事化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桐乡市高级中学的范建农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使用故事化情境,让学生在帮助故事主人公寻找欢欢水晶球和计算其数目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水晶球装盒问题巩固了枚举算法的应用,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绘制出算法流程图,最后根据流程图编写出程序的代码。学生们在一个个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情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个故事衍生出来的,而且这个故事一直贯穿始终。
2、生活化情境。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江山中学的赵明阳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用QQ密码被盗创设问题情境。舟山普陀中学的柯林老师用当前最热门的刘谦的魔术进行情境导入。情境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可能还是某些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兴趣所在,这样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问题化情境。几乎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将知识点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目标。
4、活动化情境。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金华第一中学的钱晓峰老师在上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中,利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活动,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还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
三、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12位参赛教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易到难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辅助网站进行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师生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被每位参评教师广泛应用。在师生评价中,参评教师们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及时,没有废话,体现出了老师们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有的教师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有的则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学生通过自评,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生之间互评,能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五、教学辅助平台技术含量高。在参评教师中,有一半的教师使用了教学辅助网站,尤其是多媒体作品的合成课题。辅助网站不仅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还有能实时监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小组分工的情况,收集和展示学生的作品,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展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科技含量。
六、点评和讨论
中午和下午都有专家评委对半天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专家们精炼的点评,使在座听课者及时洞悉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及时了解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态与最新信息。另外,现场是通过转播观看,虽然不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但是听课教师间可以进行适时地讨论。老师们通过短信互动平台,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非常激烈。在平台上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收获:
1、印象中,这种评优课活动大多是题目早就定好,有的甚至是自选题目,因此参赛教师可竭尽全力准备这一节课,有的甚至反复排练。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名堂”很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每堂课都弄那么多“花样”。但这次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朴实”的课,粗看起来跟我们平时上的相差无几,但实则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优质课也要常态,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朴实”的课。
2、“我们该关注什么”。
虽然新课程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好像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教会学生怎么做题,怎么使用工具的“原始时代”,素质教育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操作,更重要是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并把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修正我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者”而非“使用”者。
3、有效的课堂教学
专家点评时提到的有一点给我印象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有个公式是:学生学到的/老师教授的。所以老师们不要再抱怨自己有多辛苦、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明白,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作好导引工作,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究吧,他们学到的往往比我们想让他们掌握的要多得多。
4、教学要规范
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概念一定要清晰,专业术语要精确,在参评教师和我平时也存在这些问题,如措辞不规范,单击说成点、按或者点击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学细节。
在时间的分配上,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操作。学生要操作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醒,尽管可能这个时候你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听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话非常重要,就让学生静下来全体广播一下,否则就不要说。
在指导方式上我们也要规范一点,不要随意的闲逛,在指导学生操作的时候不要夺过学生的鼠标自己操作,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操作。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缙云中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相互合作,令人赞叹。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
第五篇:小学英语听课有感
2018年5月3日,我有幸参加区主题整合互动提升的毕业班总复习研讨,第一次观摩林老师的课,叹为观止。林老师基本功扎实,教风独具风格,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本次的观课和讲座,对于毕业班的复习,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复习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通过教材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应留意基础单词、词组、句型的过关,让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第一阶段着重要求学生对教材每个知识的过关,那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将小学的所有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如名词的复数形式,代词,序数词和基数词,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级和五大时态等,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英语知识系统,并且进行一些专项训练,通过训练在实践中巩固。第三阶段的复习,侧重对做题技巧的讲解和做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指导学生把握做笔试和听力题的要领。最后进行数次模拟测试。
在复习阶段,要采取多样的复习形式,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复习课单是老师讲学生听和做,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通过学生小组学习,一起归纳总结,一起分享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任务,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在复习中采用四人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通过听写的方法先过单词和基本句型复习的第一关,老师再对中下生进行把关。这样,老师就会减轻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复习项目上。在复习语法知识,应提前布置好复习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以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这个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化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虽然在“应试”体系下,家长追求的是考试成绩,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追求成绩,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练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时的语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都能在轻松快乐中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