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课万人---学习体会体育3
在汲取、收获中前行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和张老师这次学习的机会,还要感谢每一位教师对体育工作的支持,真心地谢谢大家!
一、出发前的思考:
1.看看、听听专家、名师如何上体育课的。
2.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体育课)让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强壮、心理过硬)。
3.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体育课教学如何有机结合?
4.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运动量、强度和密度。(场地小器材少人员多)
5.体育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张老师来到美丽的杭州浙大,华家池校区,坐在逸夫体育馆的硬板凳上,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既担心密集的信息“轰炸”会打乱我刚刚趋于稳定的思维,又迫切地希望听课活动能带领我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让我更加贴近教育前沿,学到更多。果真,大会并没有给我的小心脏足够做“准备活动”的时间,活动就已经拉开帷幕了。
连续的听课活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我也在丛林的迷雾中穿梭着、摸索着。从“教师的个人修炼”到“成长课堂”,从博士生导师的讲座到各位名师的示范课,我不断地问自己,这精彩的理论、生动的课例背后,有什么共通的有价值的东西?有没有适合我学习成长的理论?答案是肯定的。
“千课万人”已开展几年了,正如活动所倡导的“成功、成人、成才,构筑教师梦想第一基础;长徳、长智、长能”,唱响中国好课最强声音”。为教师搭建舞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参加全国小学体育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得到一些答案和启示,现向大家做汇报:
二、带着思考聆听:
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一种学生真实学习的原生态呈现。教学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听课过程中足以体现!专家和名师只用很短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便进行现场教学,呈现的课堂是有价值的:教育的理念、教师的投入、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课的构思和设计、预设教案与实际教学微小误差、课堂的把握与调控的自如都让我们眼前一亮。例如:
(一)设计精巧的“技巧课”
陈大宁老师的一节五年级技巧课“肩肘倒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体育老师都知道,在体育教学中技巧课是最难上的。不仅因为它的危险性要比其他内容大,更因为这种课不容易出效果。而陈老师的这节课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首先:教师语言清楚、简洁、不失风趣,精讲多练,(陈老师的精讲不止体现在对主教材的讲解上,而是整节课都做到了精讲。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目的性都很明确,)其次:教学设计巧妙、新颖、独特,游戏贯穿整堂课,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连贯。(这个动作最难的地方是要求身体要快速的后到、举腿。如果后到慢了,就会导致双腿举不上去。陈老师利用“人体闹钟”(6点、12点、上发条、屈腿)游戏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第三:一张卡片融入内容、知识和评价。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用到一些“道具”来辅助教学。而这个“道具”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往往不高。陈老师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把动作的方法和重难点绘在卡片上。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还用它巧妙地帮助学生突破了重点动作。当我认为这张卡片完成了它的使命时。他又出现在了师生的评价中,老师和学生用它相互给对方的动作进行打分。真是出乎意料。
(二)针对体能测试的练习课
另一节给我印象深刻的课是阮光清老师的针对体测项目,用“软梯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及耐力的练习课。课上阮老师根据高年级的年龄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图片式教学,强调自我调控,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依据进行教学,重在教方法,针对性强,切实增强了学生体质与意志品质。
这节课,最令我折服的是阮光清老师“方圆并济”的教学风格。“方”应是规定,是制度,是有效体育的刚性保障,“圆”是情理,理解,是有效体育的内在人本关怀、软性保障。“方”——重技能,严常规,善组织、有纪律,追求教材、教法、评价、负荷等与目标一致,强调“学知识”、“提技能”、“强筋骨”、“增意志”。把重要的体育手段转化为终身体育的能力。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讲求效果、效益、效率。“圆”——重学法,用游戏,求创新、看发展,倡导“自主——磨练——愉悦”,以激情调动健身,以童心带动快乐,以创造还给童真,以目标激励成长。把有意义的体育变成有意思的健身,成之以兽身,养之以人心。追求实效、高效、长效。
这节课,令我在初步感悟如何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同时,多了一些对于自己的课堂的思考,体育课,除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些什么。
(三)让学生在学中悟“道”
董玉泉老师:70岁高龄,依然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奔波着。70高龄的董老师上课依然激情四溢、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董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奉献。董老的教学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我。那就是: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用爱心培育心灵,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智慧启迪心扉,共同沐浴五色阳光,享受体育课堂,让体育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陪伴健康一生。关注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
理,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既要为胜利者喝彩,更要为前进中的失败者鼓掌,帮助别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与会过程中除了观摩优秀教师的现场展示,还听了一些专家的现场报告。这其中,吴健老师的一篇“体育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让我深受启发。在竞争激烈的现今社会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一招鲜吃遍天?不。那么,什么又是体育教师所拥有的、能够让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综合能力呢?听完吴老师的报告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技术与技能。虽然要想获得过人的技术与技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三、带着收获回程
学习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收获的行囊是沉甸甸的。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体育课教学如何有机结合?
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一年一次,受重视的程度逐年提高。可以说体测工作已经成为检查一所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的依据。现今的学生平时锻炼的机会很少,身体素质的提高基本上完全依靠体育课。那么,我们如何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做好体测工作呢?
首先:体育老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每学期的室内课的时间向学生讲解“体测”对身体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其次:上好体育课、活动课及课间操。不放过每一个锻炼学生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果。加强对学生锻炼的指导,讲究科学、讲究实效,第三:因人而异的安排运动量和强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开出适合个人的运动处方。如按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分层次教学,按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素质、球类活动等。
体育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是体育课的主要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自尊、诚实、纪律、承诺、责任、领导能力、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终身体育的意识才是我们体育教师努力的最终目标。
曾经的我们,带着问题奔赴西子湖畔,回程时,带着感悟与收获再次回归我们的课堂。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和理念,也不仅仅是教学的精彩与真诚,更多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相信,这些感悟与收获,将伴随我们每一节课堂教学的成长,日益成熟,日渐演绎出属于我们和孩子们的精彩!
最后借这次机会代表体育组全体教师“感谢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感谢小多老师的技术支持!并提前祝所有老师“2014年”!“新年快乐”!
2014年1月
第二篇:千课万人学习体会[范文]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总的感觉是“累
并快乐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生本课堂”,真是
受益菲浅。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曾以为在自己的努力下,距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之不远,有时甚至为
一些成就沾沾自喜。走进“千课万人”活动,才体会到自己的那一步迈得
何等小。我们且不说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得当,因为人家毕竟是
名师;也不说名师们的教学设计如此的新颖却不失效,因为人家是多次打
造出来的精品课。只说我们也能做到的一点“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发展的人”。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
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老师们也需
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
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名师们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
安静的去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们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
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善于低头做题,而不善于思考
并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忽略了孩子们的“社会性”。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是打
基础,体现知识的权威;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对知识的质疑和怀疑,其核心的价值是“简单、实在、培养创造力,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的“是
什么的?”“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中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前三项,而美国的教育注重最后一项。他还提倡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有三声“掌声、笑声、欢呼声”。从他的这些话语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些什么?也尽最大能力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去做些什么?
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我会学着把学生看做“真正的人”,正视孩子的出错,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声有色起来。
第三篇:千课万人学习体会[范文模版]
《千课万人,成长课堂观摩会》学习心得
宁都实验小学语文学科揭小玲
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观摩会,总的感觉是‚大开眼界‛!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成长课堂‛,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本次观摩会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曾经对于名师讲课一直觉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因为客观条件不同,学生素质不同。这样的课堂我们只能欣赏。但是这次的学习让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且不说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得当,因为人家毕竟是名师;也不说名师们的教学设计如此的新颖却不失效,因为人家是多次打造出来的精品课。只说我们也能做到的一点‚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发展的人‛。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遵引而不发,循不愤不启,求导之有度’。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成长之道,老师们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聆听了多位大师的课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么几位老师:薛法根老师从基础的字词入手,教学扎实有效;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让我们发现原来阅读教学是可以这样上的,直奔写作指导目的;虞大明老师的《桂花雨》以作者生平简介,再配以略带伤感的背景音乐,让人不禁泪眼朦胧,一切都已‘润物细无声’地溶入了学生的心中。还有三
第四篇:千课万人 学习体会
走进“千课万人” 感受“学本课堂”
昆山三校 田晶莹 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5日——10日,在皇姑区教育局教师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一行32人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市,领略与感受各位名师的精彩课堂。虽然只有短暂的5天时间,却带给我的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此次听课共安排29节,每节课都凝聚着老师辛勤的劳动,课堂各具特色,独具匠心,可圈可点。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操作探究,又有对操作过程的梳理与反思,同时课堂上也关注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形象入手抽象到符号,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方程,怎样去寻找方程中的等量关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柏继明老师的课堂永远是一种亲切慈祥,扎实严谨,朴素精彩,真实简约之美。柏继明老师执教的一堂《排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柏老师抓住了“排队”中经常出现而又学生易错的三个难点问题进行例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出排队问题的基本规律,由此见得柏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解读的精致细腻与教学处理的深厚功力。课堂中,为了突破排队所出现的一些重难点的关键词,教师利用做手势的方法演示“前后左右,排头排尾,正数倒数,顺着数与倒着数”,为解决排队问题奠定了基础。柏老师的教学流程推进关注学生,遵循儿童的认知方式。每道例题都是先在座位图中来感受计数,数数的方法及列式,再次逐步推进至画图想图来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排队”问题的领悟和理解。
朱乐平老师执教《数学关系》一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堂“纯数学的研究课”,开课伊始,从“关系”一词入手,让学生体会“关系”一词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入到了一种真正探究的感觉,课堂上学生的探索、思考给听课的每位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在朱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静下心了做数学,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备课和备学生下足了功夫,不得不令我佩服。
余正强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是让我在掌声与笑声中度过的,余老师以“一位小学生跑50米有5次成绩,怎样向老师汇报”为问题任务展开研讨的,这一问题的创设基于学生的一份生活的经验,学生在寻找代表数的过程中,“太快”“太慢”“偏快”“偏慢”“超常”“失常”“正常水平”,这些语言被激活,对于理解平均数这一抽象的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余老师的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让学生大胆思考”,课堂呈现出一次次难忘的画面和学生精彩的语言。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逐渐经历了坚决反对、心存疑惑、柳暗花明、心悦诚服的过程,这才是学本课堂的真谛。
“学校就是学笑”“学问就是学着提问”“思考着是最美丽的”这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就摘自华应龙老师《找次品》一课中。华老师的课堂非常完美的诠释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学本课堂。以学为本,需要追求的是一个“真”字,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只有让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疑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与表达,只有真正包容学生的差异,而后,才有可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刘德武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幅美丽的江南画面,夕阳、古树、落花、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的安详,静谧,又是那么怡情、醉人!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刘老师是从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下入手,“看看题目是怎么写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学会审题,学会推理,学会语言表达,一年级孩子的课堂的确很难把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常常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刘老师都能很巧妙地避免,很巧妙地设计,帮助孩子愉快的度过课堂的40分钟。例如“我们一起送小象回家吧?一起喊‘小象’回家!”“咱们打开门看看他们师徒四人,好吗?我喊‘一、二、三’,你们喊‘开门’!”“大客车你们坐烦了吧?我们换下面的题,好吗?”从上面生动的语言中就能感受这一位智多星的老教师。
罗鸣亮老师的《近似数》一课让我欣赏到了罗老师的睿智与从容。整堂课罗老师让学生感觉老师非常亲切,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舞台进行交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课堂体现。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使用多媒体,仅仅四张数字卡片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翻一翻,移一移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尽管如此,课堂依然精彩纷呈。罗老师仅仅利用猜测罗老师新买的摩托车价格贯穿于整堂课,并且罗老师还说:“谁猜对了就得到罗老师独家赞助的摩托车图片一张”,仅仅一张图片,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有了竞争的目标去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人人都尽情地参与。
为期四天三晚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邀请来自海峡两岸74名著名专家就课堂理念、角色定位、教学预设、教学程序、学习方向、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可以说是一场小学数学的饕餮盛宴。阴雨绵绵,风雨同舟,骤降的气温没有消减我们听课的热情,更希望可以继续搭载这样的教育平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听课认真记录中„„
余正强老师欢声笑语的课堂中„„
与名师柏继明合影的窃喜中„„
第五篇: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圆了我的学习梦
一直说退休前有个梦想: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领略大师们的风采。终于,在人间四月天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这座梦寐以求的文化名城,走进西湖边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激动、忐忑、期待········各种心情。逸夫体育馆,盛况空前,俨然成了学术的殿堂,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风趣却有朴实无华的无痕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折服,采荷一小孩子们绽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学习亦让我们感叹。为期四天的学习,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们不但欣赏了小数名师的教学风采,更是在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专家对教育教学精彩的解读都令我们受益匪浅。做课的特级教师从教材的选择与再创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活动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处处体现出关注数学本质、关注学生发展;处处呈现追求活力与高效的课堂。现将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是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又见到了数学王子张齐华、名嘴徐长青,德高望重的刘德武老师、·······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如徐长青大师的《解决问的策略》,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让学生在“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活动中,理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领略了大师别样的风采。
其次对我感触很深的是现在小学数学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虽然一直在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但是,在平常的家常课中,我们往往以直接呈现教学结果为主,在我所听的课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力求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一堂课就不仅仅以学生的技能目标达成为指标,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与思想的培养。如张齐华老师讲授的《圆的认识》,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整节课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做数学”的思想,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变革,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样的形式中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而让学生也一直以探索者、探究者、发现者参与学习,从中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黄爱华老师的《分数加减法》,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是本节课又一个明显的特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黄老师用心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成:“谁是小尺子?”“怎样找到小尺子?”“这个魔法尺是万能的吗?”······这样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相当重要,你的会说、会演、会逗、会哄,无一例外,这些都需要有实打实的“干货”,就像一位有厚度、有底蕴、有思想的演员会成为一位大师,如果没有,即便你说唱念打样样精通,也只能是一位演员,或是小丑,所以我觉得:内涵很重要,内涵怎么来,靠知识!学习很重要。与会专家的报告有的接地气,有的高大上,无论是课堂还是报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观摩,收获是较多的,当然关键是如何吸收借鉴,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肤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