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20: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校布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校布局》。

第一篇:农村学校布局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关注学生安全问题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下降、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目的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但此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些人身安全、健康安全问题,这会对学生、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针对这一现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步推进,以减少或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正在深入推进和更广泛铺开。这项工作自2001年实施以来,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然而,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却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给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和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这个问题目前日益凸显,在农村中小学校近年来布局调整之后因交通、住宿等引起的重、特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给学校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引发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的问题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肌体健全方面的事故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交通安全

由于这次布局结构调整,各地是将那些偏远、贫困的村校或教学点撤掉,合并集中到交通较为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那些偏远、贫困村的学生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六七岁就要到远离居住地的中心学校去上学,很多学生或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每天来回往返。由于距离中心校路途很远,路况往往又较差,在往返的路途中极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来回步行的过程中,因为路途坎坷难行,很容易造成摔伤、碰伤、被车辆刮伤等事故,或天气不好时因为遇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伤害,在山区则可能会遇到野兽出没等情况。有些学生乘坐交通工具来回往返,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生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往往安全系数很低(或是农用三轮车,或是其他车辆,但这些交通工具往往质量都较差),而且经常是严重超载,容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可以说,交通安全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合并调整后的第一威胁。

2、住宿安全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离家太远的农村学生不得不选择住宿,或住在校内,或住在校外。以住在校内的情况来说,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到位,住宿条件还十分简陋,各种应有的安全保障措施跟不上,很容易引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比如:有的学校宿舍十分拥挤,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屋子里,两三个学生挤在一张床铺上;很多学校宿舍附近没有厕所,晚上学生上厕所要跑很远;很多住宿的学生年龄小,缺乏自理能力,需要细致周密的照顾和管理,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因为编制的问题都无法设置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或生活教师来照顾和管理学生,只是由专职教师兼任,限于这些教师精力和体力的问题,导致住宿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很大。以上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饮食安全

那些家不在中心校所在地的农村学生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在学校食堂集体就餐,或

在校外摊点解决吃饭问题,而这就存在严重的饮食安全隐患。很多农村学校的食堂卫生条件有限,食物安全有时很难得到保障,而校外的摊点食物卫生更难以保障,这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近年来学生食物中毒事故频繁发生,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就有四川、新疆、甘肃、安徽、吉林等地相继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学生伤亡。

4、中心学校拥挤带来的安全隐患

由于受校舍、师资等办学条件所限,不少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学生爆满,班额超大,很多学校班额达到70人以上,甚至有的达到百人以上。教室、校园、楼道、宿舍、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常常很拥挤,而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又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学生的碰伤、撞伤、摔伤、踩伤等伤害事故。

(二)健康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问题是指可能对学生们身体、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造成破坏和损害的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睡眠不足,经常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然而,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地区学生上学的路途都十分遥远,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调研表明:有近1/3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3公里,近1/8的学生单程则要走5~10公里。有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一天往返的路程甚至有三四十公里。很多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早晨天不亮就摸黑赶路上学,晚上黑天才能回到家,两头不见天,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孩子才七八岁,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遥远的上学路使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每天往返奔波,身心处于高度疲劳的状态。据有关调查统计,布局调整后很多学生每天至少需减少睡眠两个小时。即使是住校的学生,因为很多学校的住宿条件比较差,需几个学生挤住在一张床上,学生们每天根本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这些情况既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育,又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2、营养不良,缺乏生活上的照顾,容易患上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生长

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学校受资金限制无力配备食堂,学生只有在学校附近简陋的饮食摊上吃饭或买吃盒饭,有的则从家里把一周口粮都带上,在教室外蒸饭吃,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忍饥挨饿,而天天带饭的孩子有时夏天吃馊饭,冬天常常吃冷饭。有些学校建了食堂,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食堂的饭菜质量较低,学生很少吃到新鲜蔬菜;一些学校宿舍附近没有厕所,晚上上厕所都要跑百把米,致使有的学生为少上厕所干脆下午就不喝水,尽量吃水份少的食物。这些都使学生们身体生长所需营养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弱,离开父母的悉心照顾,加之营养不良、睡眠不足、饮食不洁等诸多因素,很容易患上疾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过早离开父母亲友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尤其那些年龄幼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到中心校就学后,需要独立面对新的陌生环境,由于过早地离开父母、亲友和平日熟悉的环境,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还很低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和悉心关照,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害怕、孤独等很多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情绪情感极不稳定,甚至因此而厌学、逃学。

二、由问题引发的思考

学生安全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而且产生了更深远的消极影响。

第一,造成新的学生流失,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下降。巨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布局调

整还造成很多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过重,使得很多农村学生或者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或者害怕发生人身危险而不上学。这就造成新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的上升,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下降,严重削弱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很大程度上冲销了布局调整应有的良好社会效益,甚至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二,造成巨大的家庭创伤,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定。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创伤,其损害是难以描述的,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农村的社会安定,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与布局调整政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第三,造成更加严峻的农村学生安全问题,使布局调整地区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面临常态化趋势。如果说过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属于非常态的、意外的,那么,布局调整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存在,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具有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导致农村地区的学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第四,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身心健康水平的降低,最终导致民族健康素质的下降,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布局调整的步子迈得过急过快,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国家的布局调整政策。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片面追求当地中小学办学的集中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试图以此尽快摆脱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不足、办学质量低的困难局面,实现当地教育的全面改观,因此盲目过度地撤并和缩减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把很多本应有必要继续存在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撤掉,引发了各种问题尤其学生安全问题。这也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地方教育的举办者,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更多的是从政府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而缺乏对接受教育的一方——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根本利益的充分考虑,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及其家庭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甚至不排除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而完全忽略学生及其家庭的合法利益,置学生的安全、百姓的根本利益于不顾来实现工作目标。从根本上说,这是不符合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的,也背离了国家开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发展和生存的现状确实存在布局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绝不能以牺牲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尤其更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来换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否则结果将是取得了所谓的办学经济效益但却损失了社会效益,得到了眼前的表面利益而失掉了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在教育的问题上应当永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自然环境状况来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调整;而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步推进,妥善安排。从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角度来考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一条布局调整的最高原则和基本底线——即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普及率。

第二,分学段进行调整:小学高年级(四年级或五年级)以上可以进行集中办学,小学低年级(四年级或三年级)以下学段实行分散办学。

第三,实行集中办学的学段,初中以上的学校可以实行寄宿制,但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制度、设施、人员配备等,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学习和生活设施,设立专门的学生生活管理人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小学生不宜实行寄宿制,因为小学生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很低下,需要更多的注意和监护,以不脱离父母的日常监护为宜,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每天往返上学,但政府有义务采取稳妥的措施来保证学生途中的交通安全,如免费提供合格的、安全的交通工具,或安排专人负责来回接送等措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想方设法保证集中就读的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实行分散办学的学段,村小达到相当规模的可以保留,达不到的可建立小型村校或教学点,人数特别少的可采取教师走教的办法,给走教的教师予以相应的福利补贴。第五,目前已经撤并完毕集中办学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应当马上恢复教学点,可以实行教师走教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小学高年级能停止寄宿的停止寄宿,并解决好往返交通安全问题;不能停止寄宿的可以维持现状,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学生的住宿、饮食、心理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总之,中小学生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发展延续的未来,从这样的高度出发,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作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农村学校布局要立足需求

农村学校布局要立足需求

2001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经过10年布局调整,全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数量迅速下降。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条件较差的教学点,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边远农村上学难、上学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辍学;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农村学校向乡镇集中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际是一个农村中小学校在哪儿办的技术问题和规划问题。但是采用哪种规划,采用哪种调整策略却是理论价值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之所以要调整,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于农村学校服务人口不断减少。

为了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时,大多数执行了“村不办小学,镇不办中学”的调整策略,农村学校被大规模撤并,学校向城镇集中。

规模并不等于效益

然而,学校的合并是否一定能产生规模效益呢?研究发现,撤并学校只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节约了成本,其隐含的社会成本却不断增加,例如学生的交通食宿成本增加、辍学率反弹、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某些校区负担过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可见,规模并不一定出效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在于办学规模的大小,任何一种规模类型都会产生优秀的教育和学校。小的也是美好的,小规模学校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者,学校向城镇集中是否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未来?学校作为知识的象征,对农村人口起着传播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学校从村庄中撤走消失后,对于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文化积淀是一个致命的破坏。农村教育本来就千疮百孔,学校的消失,无异于教育的消失,农村无教育,对农村今后的发展负面作用极大。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较城市宽松,农村学龄人口的增长和比重仍然要比城市大。大量的农村学龄儿童是否能接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影响着未来农村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不能解组,农村教育不能消失,还应该大有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考虑到这个重要的大背景,而不应该过急过快地撤并农村学校。

立足实际和长远发展

因此,在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和农村学龄人口会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这就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的速度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速度,即二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远远低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户籍制度即便是全部放开,城市要做好向庞大的农村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城市的公共资源无法短时间内负担大量的农村人口的情况下,农村人口仍然要以广袤的农村地区作为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地方。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向城市和县镇集中的速度过快,远远快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县镇迁移(指带户籍和市民待遇的迁移)的速度。农村学校的过快撤并意味着农村人口要承担去城市和县镇接受基础教育的交通、食宿和精神成本。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防止他们不按照农村实际需要和农村的长远发展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同时还要建立自下至上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的实际需要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

第三篇: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二00九年九月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的有关文件和精神,我们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71-8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对我校的布局、选址等指标进行了完整、严格、负责任的自查,并就有关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一、校址选择

1、我校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古屯村,经度为东经111°40′,纬度为北纬36°21′,地形为丘陵,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选地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

2、我校与古屯村共用一口水井,水质经过有关专业部门的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其它给水、排水、供电设施均与古屯村共用,设施良好,运转正常。

3、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无工业区等污染源,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4、我校大门正对古屯村主干道,该道为50米水泥硬化路面,由于该路主要用于周边古屯村、瓦窑头村、沟里村、湾里村等村落通往霍候一级路,所以车流量很小,师生出行安全风险较小。我校绿化工作做得较好,校外噪声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不构成影响。

5、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没有任何公共娱乐场所,也并未设置医院,离最近的菜市场、加油站、变电所的距离均在500米以上。总的来说,我校未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气源调压站、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垃圾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6、我校校区内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7、我校周围没有任何宗教活动场所。

8、我校自建校之初即与古屯村支村委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我校周边200米范围内从未设置任何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二、规划设计

1、我校现占地面积为667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为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25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9.3平方米;宿舍面积为500平方米,生均居住面积为3.7平方米;食堂面积2000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为1.5平方米。

2、我校尚未建成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体育课主要使用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学生课间操主要使用教学楼南空地、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目前有2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各1。

3、我校现建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1座、7000平方米公寓楼1座、2000平方米餐厅1座,3栋建筑均由山西容城设计公司设计、林州八建公司建造,均抗8级地震。

4、教学楼中内设60平方米普通教室18间、2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27间、20平方米党政办公室2间、20平方米团办公室1间、110平方米实验室3间、50平方米实验准备室2间、110平方米计算机教室1间、110平方米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110平方米图书室1间,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5、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普通教室均为南向,冬至日底层洪窗日照大于6小时。

综上,我校的学校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均符合国家要求,能够满足服务区学生入学需要,能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古屯中学 二00九年九月

第四篇: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机构、质量、效益等统筹发展作为ijiaoyu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过全县上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有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学校撤并后,针对教育工作实际,县教育局出台并引发了《共和县教职工考情答理办法》、《共和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共和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共和县文化课质量检测办法》及《共和县校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措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就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城镇和农牧区孩子合并办班的教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在初期阶段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但随着环境的适应和学校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广大师生已习惯和适应学校环境,逐步趋于正常化。

优先发展教育,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和促进,也给予我们很大启发,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县的教育事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

布局调整的再审视再出发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 14 日 4 版

话 题 缘 起 或新建或改扩建,在江苏省徐州市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121个中小学校点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缩短孩子的上学路。今年,名为百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的工程被徐州市摆放到重要位置,将解决近13000名家校距离5公里以上学生路途远的问题。

在不少地方还在继续撤并小规模学校的情势下,徐州市为什么作如此选择?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徐保卫介绍,数年之前的大规模布局调整压缩了不少农村校点,不少农村孩子深受上学路途远、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的困扰,而本地小学新一轮入学高峰近在眼前,无疑令业已存在的农村学校布局问题越发突出,这促使当地重新考虑学校布局。

最终,徐州市决定因时而变,尽快采取行动。去年底,市政府明确:今后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调整的重心在于优化,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当地重新研究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决定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恢复一批、新布点一批农村中小学,同时改善一批薄弱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满足群众就近上学、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专 家 视 角

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恢复和建设是布局调整的重要内涵 邬 志 辉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来,县域学校数由2001年的464962所减少到2010年的241010所,减幅达48.17%;县域教学点由2001年的113656个减少到2010年的66736个,减少41.28%。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让部分人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学校布局调整等于撤并学校,这样的认识需要纠正并在行动上矫正。

首先,学校布局调整并不等于学校撤并,它有完整内涵。

应该说,学校布局调整针对的是现实中“不合理”的学校布局。那么什么是学校布局呢?学校布局是指在一定的人口聚落范围内,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数量、地点、规模、层次、功能等所作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配臵安排。它既涉及学校的空间分布,还涉及学校的结构与功能构造,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办多少所学校、办什么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办多大规模的学校、办在什么地方,如何定位学校的功能、如何对办学的要素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配臵与使用等。那么,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布局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就这些变化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学校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这一过程就是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既包括撤销学校、合并学校,还包括恢复学校、新建学校、扩建学校、改变学校功能(如由学校改为教学点)、改变学制结构(如由小学六年制改变为“学前教育与小学前三年一校制”、“小学后三年与初中一校制”等),更包括因学校空间和结构改变而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重新配臵。

判断一所农村学校究竟应该撤并、保留还是恢复的依据,不能只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这一点,还要看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上学远近、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还要看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当前徐州等地恢复和新建农村完小和教学点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以往片面学校布局调整观的一次纠正,同时也是在“试误—反思”基础上对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一次升华。换句话说,不仅“撤并”是布局调整,“恢复”也是布局调整,甚至是更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兼得。

过去10年,我们之所以快速度、大幅度地进行农村学校撤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只有集中办学,实现办学的规模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臵、提升办学效率”。正是在这一前提理念下,部分地区认为那些学龄人口有所减少的村小和教学点不是今后的办学方向,所以采取了“不投入、不建设、不发展”的“三不政策”,导致这些学校破败不堪,许多家长由于看不到村小和教学点的发展希望,不得不被迫走上进乡进镇甚至进城的择校道路,而农村家长进城择校陪读反过来又成为我们加速撤并这些学校的理由和借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底层群体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身份命运的最后机会。在农村社会存在许多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当身边的学校被撤并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到更远的学校去上学。可以说,就近上学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正的需要。那么,小规模学校真的就没有办法提高教育质量吗?以陕西省缓德县义合镇党家沟教学点的胡永锋老师为例,由于她的教学素养高、教学态度认真,她所教23名学生(包括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班)的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在全榆林市排在前三名。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优秀教师任教,而不在于规模的大小。

再其次,适度恢复和建设乡村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就近上好学,还有助于降低交通风险、节约教育经费。

过去,地方政府撤并学校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可以节约教育开支。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频发带来的社会压力以及增加校车引发的经济压力,让人们重新发现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的好处。一方面,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上学距离,如果控制在2.5—3公里的范围内,学生只要步行上学即可,无需乘车,因而也就永久性地杜绝了校车事故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恢复和建设乡村小学而是采用购车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上学需求,可能花费会更大。我们以1万名学生需要乘校车上学为例,按每台校车乘载学生45人计算,那么至少需要220辆校车,按每辆校车40万元计价,则至少需要投入8800万元;司机工资、汽油、维修保养等运行费用每年约1500万元,合计要1亿元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以乡村公路符合校车行驶条件为前提的,且这些投入并不是投在了能直接提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要素上。但是,如果恢复乡村学校,就可以利用原来因撤并而闲臵的校舍,除了恢复乡村学校的基本维修费和新建校的基本建设费外(平均每校50万元—500万元不等),即使按每校500万元计算,三年建设40所学校就基本可以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花费也只有2亿元左右,但政府提供的却是就近入学的便利、根除校车风险的烦恼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惠。

由于过去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过快过度的问题,因此适当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是必要的,但是在“恢复型”布局调整问题上,要加强预测、科学规划,全面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推进、学龄人口变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时要把加强已恢复和没有撤并乡村学校的教育要素资源配臵和内涵建设放在重要位臵上,仅“恢复”而不“建设”,乡村学校仍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局 长 声 音

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重心从撤并转到强化建设上来 宝 丽 华

内蒙古通辽市教育局局长

最近,媒体报道了徐州市改建濒临撤并边缘的农村中小学并恢复部分撤并的办学点的做法,我不禁为之叫好。徐州市的做法切实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代表了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新趋势:布局调整的工作重心从撤并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受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总是阶段性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衡量中小学布局调整成功与否的指标,并非是撤并中小学的数量多或合并后的学校规模大,而是能否为当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及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完成“两基”达标的背景下,我国各地陆续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10多年来,布局调整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个别地区违背校点布局的科学规律,过于强调集中办学,大幅度撤并中小学、教学点,对于学生就近入学、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我们就应该想尽办法办好,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中小学布局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各地区、各学校的情况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既积极推进,又稳步实施。规划学校布局,应重点考虑人口及学龄儿童增减趋势、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方便就近入学及控制辍学。“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撤并学校要分类进行、严格程序、先建后撤。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比撤并更为紧迫。如果不加强建设,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通辽市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我们下发文件对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标准、工作程序做出新的规定;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重心从撤并学校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即以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努力使广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还将继续有计划地按照校安工程建设标准改扩建校舍,进一步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今年全市规划建设中小学校舍33.8万平方米。在去年新建83所幼儿园,率先实现一镇一所标准公办园基础上,今年再建100所中心行政村标准公办园。“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舍将全部实现安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率先实现标准化。

当前,我国中小学布局还远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状况。深化布局调整改革,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编 辑 连 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范 先 佐:

这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敬畏

针对布局调整后,偏远农村地区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一些地方或新建或选择恢复被撤并的农村校点,并对已有村小、教学点提升改造,为农村教育“补点”,这在学校布局调整已大规模实施推动10余年的大背景下,是大有必要的明智之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但一段时间,布局调整更多追求的是效率目标,偏远农村地区一些成班率不足、校均人数未达标的校点很快便被撤并,这就必然出现在效率目标的追求下对公平的牺牲和对孩子就近上学权利的侵害。尽管撤并校点可以增加偏远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但问题恰恰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上学远、上学难而失去或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甚至加大了辍学和失学的风险。因此,为边远农村地区教育“补点”,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敬畏。

下载农村学校布局[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学校布局[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我市教学点伴随着......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

    学校布局规划方案

    朱坡中心小学学校布局规划说明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加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将有计划、有步骤实施落实我校发展规划。......

    县级学校布局(小编整理)

    ****年全县学校布局规划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巩固和提升我县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全县......

    学校布局调整之我见

    学校布局调整之我见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国办发 „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

    学校布局调整情况的汇报材料

    ***布局调整情况的汇报材料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