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数学课堂融入三生教育
让数学课堂融入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学生们的世界,吹进了教师的心灵。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性、探究性和完整性。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经历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实现由枯燥乏味的“知识课堂”向充满生机的“生命课堂”的转变?我通过教学实践,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捕捉和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感受、体验以至探索数学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创造数学美搭建桥梁。
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花、枫叶、蜘蛛、鲸鱼、螃蟹、蝴蝶、脸谱、中国结、建筑物等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图片,配上柔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这一幅幅图案,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和谐。在课后实践中,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美丽的绘画作品。通过展示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与珍贵,感受到生命活动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好。学生在感受生命之美,欣赏生命之美的同时学习情绪高涨,探索欲望增强。生命教育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二、渗透生动教育
多媒体通过简短的、清楚的、可视化的动画让学生能更清晰地去理解一些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这样很容易使知识从抽象变为形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对于学生学习有关抽象的几何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动态模拟演示。这样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几何图形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
比如我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其中几条棱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四条棱且长度相等。也可以利用其中相对的面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观察出长方体有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相对的面可以完全重合,面积相等的知识。这样把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动画展示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渗透生活教育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枯燥,往往把数学知识看成定论,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公式的直接套用。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符合题意而又逼真形象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知识引入。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在课堂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
下面广播一个通知:学校将对校园进行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小组。成为小组成员的同学就可以为我们的校园美化,献计献策。
又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内容时,我分别设计了老师和姚明比身高,小明和爸爸去体育商店购物,三个小动物过河等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出上述画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所创设的生动形象的动态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类似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这些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全身心的去攻克难题。真切感受到“生活无处不课堂,生活处处是数学,学好美妙数学,享受幸福生活。”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灵活、有趣,从而构建了和谐的数学课堂。
四、我在“三生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在布置作业上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对基础
知识的运用;三是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对班上写字又慢,思维和作业能力又较差的几个学生,我要求他们做第一层次的作业,可适当做做第二层次的;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做一二层次的,并力争做第三个层次;对优生,我要求他们三个层次都必须做。
在作业批改上,我采用面批面改,全批全改的方法。对错的题,我只轻轻地在错题下划一短线,不打红叉,让其立即检查并改错,学生改正后,我仍给他一个大红勾,打上优并给小红旗,他们好高兴,“哇,我又得了一个优和红旗”。当然对第二次改正仍有错的,我当面给他讲解。这样一来,孩子们很乐意做题,现在,只要我一宣布说:“下面我们做作业”,孩子们马上会欢呼起来。班上学生随时都在关注自己作业本上有了多少个优,多少朵小花,多少面红旗,都在比谁的百分多,谁的作业本书写最工整。
学生作业中,我主张解题的多样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作业中巩固运用知识,并不断发现新知识。这样一来,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作业,学生们在课堂听课时,分外地认真,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格外地积极,很好地提高了我的教学有效性。
感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获得快乐,适当原谅他们作业中的第一次错误,慢慢地,他们就会做到尽量不出错。学生学习成为一种需要,那我们的教学效益就在不断提高!
第二篇:让数学课堂融入三生教育
专注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便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融入深化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成效的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激发兴趣
增强实效
让数学课堂融入三生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激发兴趣
增强实效
“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的重要举措和有效平台。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教育者的责任。其核心内容是将“生命、生存、生活”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实现课堂“以人为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性、探究性和完整性。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经历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实现由枯燥乏味的“知识课堂”向充满生机的“生命课堂”的转变?我通过教学实践,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捕捉和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感受、体验以至探索数学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创造数学美搭建桥梁。
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花、枫叶、蜘蛛、鲸鱼、螃蟹、蝴蝶、脸谱、中国结、建筑物等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图片,配上柔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这一幅幅图案,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和谐。在课后实践中,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美丽的绘画作品。通过展示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与珍贵,感受到生命活动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好。学生在感受生命之美,欣赏生命之美的同时学习情绪高涨,探索欲望增强。生命教育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二、渗透生动教育
多媒体通过简短的、清楚的、可视化的动画让学生能更清晰地去理解一些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这样很容易使知识从抽象变为形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对于学生学习有关抽象的几何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动态模拟演示。这样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几何图形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
比如我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其中几条棱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四条棱且长度相等。也可以利用其中相对的面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观察出长方体有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相对的面可以完全重合,面积相等的知识。这样把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动画展示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渗透生活教育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枯燥,往往把数学知识看成定论,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公式的直接套用。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符合题意而又逼真形象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知识引入。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在课堂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
下面广播一个通知:学校将对校园进行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小组。成为小组成员的同学就可以为我们的校园美化,献计献策。
又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内容时,我分别设计了老师和姚明比身高,小明和爸爸去体育商店购物,三个小动物过河等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出上述画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所创设的生动形象的动态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类似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这些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全身心的去攻克难题。真切感受到“生活无处不课堂,生活处处是数学,学好美妙数学,享受幸福生活。”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灵活、有趣,从而构建了和谐的数学课堂。
四、我在“三生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在布置作业上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三是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对班上写字又慢,思维和作业能力又较差的几个学生,我要求他们做第一层次的作业,可适当做做第二层次的;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做一二层次的,并力争做第三个层次;对优生,我要求他们三个层次都必须做。
在作业批改上,我采用面批面改,全批全改的方法。对错的题,我只轻轻地在错题下划一短线,不打红叉,让其立即检查并改错,学生改正后,我仍给他一个大红勾,打上优并给小红旗,他们好高兴,“哇,我又得了一个优和红旗”。当然对第二次改正仍有错的,我当面给他讲解。这样一来,孩子们很乐意做题,现在,只要我一宣布说:“下面我们做作业”,孩子们马上会欢呼起来。班上学生随时都在关注自己作业本上有了多少个优,多少朵小花,多少面红旗,都在比谁的百分多,谁的作业本书写最工整。
学生作业中,我主张解题的多样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作业中巩固运用知识,并不断发现新知识。这样一来,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作业,学生们在课堂听课时,分外地认真,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格外地积极,很好地提高了我的教学有效性。
感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获得快乐,适当原谅他们作业中的第一次错误,慢慢地,他们就会做到尽量不出错。学生学习成为一种需要,那我们的教学效益就在不断提高
第三篇:让生活融入课堂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我认为这就是语文开放式的学习,它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重点提出的。开放式的语文学习,力图转变传统教学中封闭的观念,改变学生学习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缩短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时间,加快人才成长的步伐,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是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以下这堂课就充分体现了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生:(雀跃着、齐声、响亮地回答)想!
[点评]:以往,多数教师是紧扣课文主题导入的,显得老套,且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该老师打破常规以请同学当“知心姐姐(哥哥)的方式导入,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能学好的自信心。
师:在破水罐、完好无损的水罐和挑水工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说理由。(小小组讨论)
生1:我喜欢完好无损的水罐,因为它可以装好多的水,体现了自身的价值。生2:我喜欢破水罐,因为从破水罐中洒下的水可以浇灌路边的花朵,让人欣赏到美丽的花。生3:我喜欢挑水工,因为挑水工没有埋怨破水罐,还使用破水罐的缺点,变成了它的优点,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我敬佩他的聪明才智。生4:„„ 生5:„„
师:谁能用《一路花香》这个故事来劝慰那个男孩? 师生合作:(略)
生评:她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别人,而且讲话吞吞吐吐,不流利。生生合作:(略)
师提示:记住用《一路花香》这个故事来劝慰小男孩。
生评:这位“知心哥哥”讲话流利、通顺,且用了有力的证据。如果我是那个男孩,我一定会心服了,今后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点评]:这一与生活实际相符的表演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对话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评]:
1、这节课,一改以往只偏重于课文内容理解的封闭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悟性,激发学生的灵性为目的,增加阅读教学的发展性、开放性、创造性、从而把学生从呆板的机械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
2、当“知心姐姐(哥哥)”整堂课的亮点,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活动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活动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总之,开放式的语文学习,能即时、即地、快速、便捷、广博地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更贴近社会生活;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强了时代气息,可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本知识与语文实践相融合,汲取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精华。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论文提纲: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内容摘要】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本文以儿歌融入数学课堂,巧妙的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巧用儿歌
数学课堂
更精彩
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利用儿歌教学,能够起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利用儿歌,打开孩子们探索求知之门,运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增添数学的魅力,更能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数字1—10,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
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既形象又好记,有助于学生快乐地识记。
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10的分与合都非常重要,于是我用《小星星》儿歌的节奏教他们记忆:
“一九一九手拉手,二八二八好朋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牵手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念熟了之后,看到1想到9,看到2想到8等,对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很有帮助。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教学实践表明,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个内容时,我又请来儿歌帮忙: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总是大。四、六、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平,整百年号划双0。
记时方法有两种,二十四时和普通。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1世纪,100年;1年等于多少天?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年、月、日,时、分、秒,相邻进率要记好。”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囊括全课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国土面积》比较整数的大小时,我送给同学们这首儿歌:
“比较大小数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
依次类推比下去,排列顺序一定对。”
利用这首数学儿歌,突出教学重点,不仅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还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儿歌的形式,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灵活运用并加以归纳总结,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借助读数儿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
写数儿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巧用儿歌:
“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测量活动》时,学生在单位换算容易出错,为帮助学生记忆,我运用如下儿歌:
“单位换算很重要,之间进率要记牢。
长
十、面百、质量千,时、分、秒向60翻。
大到小时乘进率,小到大时除当先。
一看二想三计算,三步程序记心间。”
这样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除法》时,计算繁琐,试商麻烦,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当着整十来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上一。
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除完不忘作比较,余数必小要记牢。”
这样,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学生在练习时可以依据儿歌,做适当调整,不仅缩短计算时间,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一道延伸练习,先让学生吟诵以下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只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由于学生对这首儿歌很熟悉,能够不断地往下吟诵。这时,我又适时提出:“能不能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将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讨论、交流等探索活动,“创造”出一句“新儿歌”: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儿歌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与儿歌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使数学的课堂焕发了迷人的风采。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造一个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邓廷益.巧用儿歌“活”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马晓露.巧用儿歌教学[J]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耿连英.数学游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2012,3
第五篇:如何让三生教育扎实有效进入课堂
如何让三生教育扎实有效进入课堂?
八里岔小学课改交流材料
今春开学,我校在语文数学两科教学中继续探索三生课堂教学,先将我们的 做法汇报如下:
一.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会不错。我校五年级语文老师刘玉强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他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喜欢童话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走进小甲虫的心里,体会小虫之间的情感,然后带着感情读句子,感受草虫们也有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充分实现了“三生课堂”即:生活、生存、生命,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展望生存需求,培养生存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存需求,把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永恒目标。
如教学四年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结合学校的地震演习引入课题:抗震救灾中发现,遇难者常常死在门后,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想,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实践:1.小组合作:利用分发的七根筷子、橡皮筋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制作图形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他们不但悟出了“遇难者常常死在门后”的原因是由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还提出了地震逃生的重要原则“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这时趁热打铁补充讲解了《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教学中适时教给学生生存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通过对生存技能的培养,能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在应急状况下自救、自护和逃生能力得到增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正如达尔文所说“适者生存”,如何成为“适者”?需要知识和技能。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能力的强弱,除先天遗传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语文教材中,就隐含有这方面的学问。《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告诉人们坚定的信念也是重要的求生手段。《顶碗少年》
中的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个同学的心;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实在的挫折教育。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是课堂教学的又一根本。作为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三生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三生教育”开出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