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习惯在三李生根发芽
好习惯在三李生根发芽
------暨三李学校养成教育总结
为了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李学校在充分顾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由浅入深,重点抓好卫生、礼仪、书写、劳动等习惯的培养,切实打好学生做人基础。
1、开展了爱我校园、净我校园活动。通过班会教育学生从自身出发搞好个人卫生,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同学们自发的进行了一次大扫除。经过这次活动学生带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教室亮堂了、校园干净了。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学校通过大会倡议、班报宣传,校讯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好习惯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使好习惯深入人心。
3、针对有些学生上课写字姿势不正确的问题,我校制定了“姿势监督岗”,让坐姿正确的学生监督其他同学,并及时提醒。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都能端正的坐在座位上听课、写作业了。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小学又是练字的最好时机,我校经常开展写字比赛活动,并颁发奖状以鼓励。在学生中间展开了一场练字的高潮。
4、学校还开展“我学会了„„”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辛的同时也学到了劳动的快乐。经过长期要求和检查落实,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好习惯。
5、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应该说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班班风班貌良好。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因为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学校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让幸福在心里生根发芽
让幸福在心里生根发芽
一股热泪忽然涌向心头,妈妈,我感受到了,爱„„感受到生了根,发了芽的爱,生根发芽的幸福。
步入初中生活,带给我的是压力与烦闷,整天都在书页的哗哗声中度过,女儿的内心已经被冰封了,是您这股暖流将我融解。
我的数学成绩偏偏在这个时候挂起了“红灯笼”,因此,数学作业变成了一个大难题。是您帮我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我曾经想过放弃,放弃这门“无用”的学科,可为了您,我不忍心。
晚上,在灯下照耀着两个紧锁眉头的人,您坐在我的对面,陪我做习题,投案的很低,刘海从耳后滑到眼前,似乎可以看到几丝白发,我说妈妈长白头发了,她却硬说没有。不时向上推动眼镜,眼角的皱纹也争着这个机会偷溜出来,似乎那一丝白发一条皱纹都是因我而生。
11点的钟声敲响了,可我们仍然还在继续„„我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开学的第一个家长会,我给妈妈写信,我的文笔不好,但信的内容至少不可能怀疑,因为那是女儿发自内心的话语。令我开心的是,妈妈竟奇迹般给我回信了。
妈妈的信中,那句句语言通俗易懂,唯有一句话,融入我心。在信末,写着比以上字体稍大的一句话“爸爸妈妈永远都对你充满信心,我的女儿,要„„”每次我想起时,眼泪就会从眼眶里溜出来,每当那时,我都会抬头去望望天空,看看眼泪会不会回到眼眶里。那句话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这篇妈妈给我的回信,就写在我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每当我伤心欲绝的时候,每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每当我失败失落的时候,每当我„„我都会翻开本子,看看那些妈妈写给我的话,那些字,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前进的目标更加明确。
该来的,终究会来,我要学着勇敢去面对,一次次考试,让我恐惧万分、胆战心惊,要学会击败他,不能让他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击退他,生活才能更加完美。就这样,我懂得了,要坚强。
妈——我知道,您曾为我的不懂事的顶撞而滑下眼泪,从现在开始,再也不会了,女儿长大了,女儿想了好多好多,女儿渐渐懂得了好多好多„„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让母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生根发芽,直到等待那美好的一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幸福的缠绕所有人„„因为有母爱而幸福。
武安市武安镇第二中学初一:赵旭初
第三篇:让作文在阅读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写出既有鲜明个性又有丰富情感的好作文呢?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心得,我以为,教师对学生阅读的科学指导是学生写出优秀作文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利用阅读的综合示范作用和无穷无尽的魅力,帮助学生克服内心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指导学生写作;用朴实的文本去联系学生的多彩经历,用优秀文本去引发学生思想深处共鸣;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名作的取材方法,学习名家优秀的写作技巧。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广博的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厚积而薄发”,这个词深刻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辩证关系。教师应该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可以读国内外各种经典著作,可以读与时代同步的美文华章。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积累,尤其是用分类和摘录的方法对原始材料进行积累。积累经典的写作素材,积累富有哲理的语句,积累优秀的篇章语段。
当原始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些材料的价值。譬如经常自问:我所摘抄的语句好在哪里?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方式?如果有,又该怎么样表述?然后把这些思考记录在所摘抄的材料之后,实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利用阅读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主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设置个情境,从而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使写作成为学生们内在的需求。
比如:讲林清玄《在梦的远方》一课时,我提出疑问:作者写母亲爱他,都写了哪些的事情?学生们很快就在文章中找到了相应的内容,我顺势做了一个简短的小结:
“林清玄先生怀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告诉我们,母亲对他的爱是背着幼小的“我”寻医问药;是跑近十里路救儿性命;是为儿子死里逃生流下的泪……在作者的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母爱无处不在,它融入了生活中最琐碎的事件中。这一刻,让我们回顾一下,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就是你的父母对你深深的爱?”
这个话题触动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感情。记忆之门豁然打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讲述他们的爱的故事。此时,学生们需要写下他们刚才想到的、说起的这一切。这样,一篇篇内容生动、鲜活的文章在学生的笔下洋洋洒洒的流泻出来。
第四篇:特色德育使生命之树生根发芽
特色德育使生命之树生根发芽
——大柳河镇中学德育活动汇报材料
在许多人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矛盾的,二者难以兼顾,但是,在大柳河镇中学,这二者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主高效课堂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超,学业成绩多年稳居咸阳市首位,成绩逐年上升;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特色德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全面开花结果,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示范高中。彩虹学校这种教育现象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做过专门宣传。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彩虹学校,领略渭水河畔这道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
人生最重是品质,莫忘修身养美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大柳河镇中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创新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大柳河镇中学特色的德育之路。首先是全校师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本真到位。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认识到德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校长经常讲:我们要办真教育,不办功利教育;我们要重视德育,不能办应试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办短视教育。在大柳河镇中学,处处体现着“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四育理念。走进大柳河镇中学,你不仅会看到悬挂的励志标语,教室内外布置的文化艺术墙,操场上师生共锻炼的身影,还会看到那角落里的温馨寄语,学校面积不大,却处处精心别致,孕育着强大的文化力量,体现着全方位的教育内涵,彰显着学校在德育方面的良苦用心。
其次,得益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学校以德育为首,制定德育构图框架,即德育目标(一体)、内容(两翼三建设)。“一体”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翼”:养成教育和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和君子风度,培养学生大气、开放、包容的领袖气质等方面。励志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三建设”:“三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课程建设。这些制度和内容紧扣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特点,依据学校办学特点,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内容充实丰满、实施措施操作性强。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建设”特色德育模式。
再其次,借助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室、网络、展板、板报等,全方位宣传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引领高尚行为;有规范的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早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拓宽主题班会内容;设有法制副校长,并请警官走进校园,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每年校园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室,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借助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阳光体育让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但大柳河镇中学坚持贯彻大教育观,把体育工作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放在了应有的位置,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校先后在县级体育活动中获奖。
学校狠抓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走进操场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学校设立有体育兴趣小组,精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走进大课间的柳中校园,学生整齐划一的课间操、跳大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校园充满阳光快乐,洋溢着健康和谐。校内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各类阳光体育活动,融运动、健康、趣味于一体,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愉悦,培养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各种运动队按计划按时间开展训练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比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特长生人才辈出。
学校连续四年在县运动会获奖。
在大柳河镇中学,体育课是名副其实的“主课”,它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位体育特长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学校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让学生纯真的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艺术教育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彩虹学校校艺术教育实行“三结合”的指导原则,一是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二是环境熏陶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三是艺术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教育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起艺术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校级、部处、教研组三级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各负其责。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设音乐、美术等学科,做到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定期考核,艺术课从来没有因考试、复习等安排而被挤占。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设了多门艺术类选修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为艺术特长生搭建展示平台。摄影、书画、剪纸、小制作等各种艺术作品展,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征集,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奖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节每年五月如期举办,已走过十七个春秋。文化艺术节将比赛与展示内容相结合,涵盖了歌唱、舞蹈、戏剧、相声、小品、茶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成为学校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活动,可以说,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艺术教育的普及。
艺术社团是彩虹学校课外活动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炫舞社、APAC动漫社、电影艺术社、魔术活动社、音乐戏剧社、摄影艺术社、摇滚音乐社、剪纸艺术社等艺术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一半以上,学校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彩虹学校艺术特长生在各种艺术表演和竞赛活动中屡获奖项:2008年12月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曹晗、胡斌、韩静怡同学2009年12月参加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获一等奖,2010年2月参加全国优秀特长生总评选获金奖;2010年12月在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上四名学生获特等奖,6名学生获一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彩虹学校情景朗诵《中国奇迹》,在全国百余参赛学校选送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2013年7月彩虹学校学生艺术团应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赴香港参加“星光耀香港·2013魅力校园综艺盛典”,为学校争得荣誉。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青少年友谊合唱交响庆典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于2014年2月正式在法国拉开序幕。2014年2月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演出。在这个以开幕式、闭幕式、特别音乐会、指挥大师班、专场音乐会、论坛、校际交流、音乐之旅为一体国际综合性合唱艺术庆典中,彩虹学校天使之城合唱团以青少年组合唱第一的成绩,在《踏雪寻梅》的歌声中拥抱着友谊、传达着文明、载誉而归。
艺术教育把学生的知识、创新、特长、爱好、兴趣、才智、能力、爱心、健康激发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多样化,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当前发展需求基础上,更奠基了学生终生发展需要,使艺术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中起到了浸润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办学目的,铸就彩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品牌。
各类学科竞赛硕果飘香
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咸阳彩虹学校作为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竞赛捷报频传,硕果飘香。咸阳彩虹学校自2001年起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这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是该校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校本教学的特色,更是陕西省中学特色教育的首创。近十年来,该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指导教师已有70多位,研究课题成果累计800多个,其中获优秀研究成果150多个,先后编成2册优秀成果集。
2011年,彩虹学校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节,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渠道。科技节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达100多人,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每个学科都有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有专门负责的辅导教师。学生不再只重分数、只会做题,而是从生活出发、从社会出发,关注生活技术、关注当前科学技术,学生对动手实践、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觉地将科学素养作为生命的养料。
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小发明小制作硕果累累。2008年—2013年,校级科技创新奖励610项,获得区级以上奖励70项,市级以上奖励51项,省级以上奖励28项。王禹晨同学在2013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陕西赛区)中获一等奖,被中国化学会表彰奖励。孙嘉庆同学制作的磁化杯盘在第二十五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张博同学制作的无线输电演示模型在第二十八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之后晋级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银奖。2014年2月张博同学被中国科协选拔参加今年7月底的“2014年伦敦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2014年伦敦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名额全国只有5个,陕西省仅咸阳彩虹中学张博同学一人。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持练当空舞。彩虹学校坚持“为每个孩子创造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以海纳百川之心、精诚敏毅之为、大气开放之魄坚守素质教育,让多样化的特色教育,一流化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咸阳古都的这片热土上绽放出了千朵奇葩,挥舞出了万道彩虹。
素质教育,风景这边独好!
第五篇: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小编推荐)
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
重视群众工作、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线工作法”就是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前不久,县委程文书记指出要在全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管理延伸到基层、服务落实到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是新形势下对全县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和乡镇干部该如何落实好程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做一名“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爱”在一线。作为乡镇干部的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所有的决策部署都需要我们把它落实在一线,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把它解决在一线,如果我们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线工作法”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浮在空中。“思想决定行动”,所以要让干部自觉作“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就必须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按照市委董书记所说“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融入一线、“爱”上一线。如何增强群众意识?一方面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很多干部本身就来自基层、就来自农村,父母、亲戚朋友甚至自己还住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情感的纽带,或者说本身就是群众一份子,所以把群众放心上,其实就是把我们的父母、把我们的亲朋好友、把我们自己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越交越亲,只要我们沉
1下身子主动与群众接触,主动向群众敞开心扉,我们就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能与群众建立鱼水关系,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一旦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一线工作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从提升素质能力入手,不断增强实践本领,让干部“站”在一线。“一线工作法”要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干部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尤其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正如市委董书记所说“不仅要敢于面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还要善于面对”,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在一线站得住、站得稳、站得牢,否则即使我们的干部“身入”基层、人在一线,发展中的难题也无法及时破解,群众反映的复杂问题也无法圆满解决,“一线工作法”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就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巩固“一线工作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如我这般刚下基层不久、乡镇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干部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学?一是向群众学。主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多往群众家里跑,多与群众打交道,在掌握社情民意的同时,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二是向他人学。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讨教,注意观察他们在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借鉴为我所用。三是在干中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堂,只有敢于实践、敢于深入一线、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才能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提高实践本领、提升工作能力,才能在破解难题、改善民生的一线中立得起、挺得直、走得远。
第三,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不断强化激励引导,让干部“长”在一线。农村是个大舞台。作为“一线工作法”最重要的实践主体单位——乡镇,要做到在推动基层工作的同时,让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健康成长,还需要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实现干部在一线工作、在一线成长、在一线成功。一是规定任务。要根据岗位要求和干部特点,规定下基层任务,如明确规定每年干部下基层不得少于多长时间;明确规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每年要围绕所做工作进行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形成文字材料等,力求在深入基层中完成任务。二是落实责任。安排工作、部署任务一律实行责任制,达到什么目标,谁来做,怎样做,哪个阶段要做什么事,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保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没有落实一目了然,做到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真正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在一线。三是运用结果。要建立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下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要向一线倾斜,对那些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推荐重用或提拔,真正让吃苦的吃香、有为的有位,不断激励干部实践“一线工作法”的积极性,同时激励、吸引广大干部下基层、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