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创新教学在英语课上生根发芽教育论文
【摘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大势所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减负增效的目标;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是减负增效的途径。创新——减负——增效,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创新减负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减负是大势所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减负是过程、是途径、是方法,增效是方向、是目的、是归宿,而创新则是减负增效的要求和灵魂。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减负增效,达到创新的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减负增效的关键: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必须在师德水准、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所有这些又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水平、能力和效果上。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世界在飞速的发展!这种飞速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星球正在逐渐“缩小”,而英语是我们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交流能力,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学生缺乏与生俱来的语言氛围,不能像学母语那样来得容易。加上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和英语打交道,继而学好英语成了一句空话。再者缺少语言习得和使用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标,积极参与教研,了解教学动态,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课堂教学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在学习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真正从过去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使“减负”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创设情境,充满活力的课文导入阶段。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积极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教师通过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或者是设计相关的问题,或者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的兴趣和愿望,为学生深入学习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加强了英语听力的训练。
二、认清减负增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减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从教师过多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多听、多看、多读,从而拓宽知识面,与教师、同学多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才能有机会培养个人的兴趣,从而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力求教学时全部使用英语组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慢慢融入到英语的语言氛围之中。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体验、自主创新、自由发挥、自我完善。如《我讲英语故事》、《英语新闻》、《英语小知识介绍》、《我是英语小作家》等活动,让学生从说到写,逐步完善个人的知识,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完全联系起来。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层层推进,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阅读理解阶段。英语教学难点多,阅读理解是课文教学的核心。通过阅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取与课文相关的大量有用信息,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快速提高。在这个阶段,教师就要注意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组织学生展开阅读训练。我认为适宜采取以下方法训练:
1、泛读。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已学习过的单词,跳跃式的略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获得简单信息,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2、精读。小学英语教材,一般内容简单,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效果较差。组织学生精读,就是引导学生大量获取语言信息,同时进行归纳、概括、总结,达到把握全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眼、脑、手并用,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提高非语言因素的阅读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注重减负增效的途径: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
“减负”,并不是降低学习难度、缩小学习范围,而是为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在现今的网络时代,答案是明确的:只有充分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Unit9shapes一课时,针对儿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播放flash课件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旋律、精美的画面中学习了知识,得到美得享受。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极大的作用:一是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二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三是赋予课堂教学以美感和快乐。
四、循序渐进,能力养成的写作阶段。
写是语言信息输出的第二过程,也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须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开展多样的写作训练,从仿写句子、看图写话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模仿写作、自由写作等能力。教师应注意的是在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检测信息输出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标,根据课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课文的背景知识入手激趣,通过对课文的分层理解,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同时结合课文,将文中的语言现象进行交际运用,最终达到准确进行语言输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听中有说,读中有说,先听说后读写,这样有序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各种技能以及英语运用水平。
过重的负担摧残人,合理的负担锻炼、培养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和创新精神。总之,减负与增效、创新紧密结合,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声有色,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
第二篇:让幸福在心里生根发芽
让幸福在心里生根发芽
一股热泪忽然涌向心头,妈妈,我感受到了,爱„„感受到生了根,发了芽的爱,生根发芽的幸福。
步入初中生活,带给我的是压力与烦闷,整天都在书页的哗哗声中度过,女儿的内心已经被冰封了,是您这股暖流将我融解。
我的数学成绩偏偏在这个时候挂起了“红灯笼”,因此,数学作业变成了一个大难题。是您帮我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我曾经想过放弃,放弃这门“无用”的学科,可为了您,我不忍心。
晚上,在灯下照耀着两个紧锁眉头的人,您坐在我的对面,陪我做习题,投案的很低,刘海从耳后滑到眼前,似乎可以看到几丝白发,我说妈妈长白头发了,她却硬说没有。不时向上推动眼镜,眼角的皱纹也争着这个机会偷溜出来,似乎那一丝白发一条皱纹都是因我而生。
11点的钟声敲响了,可我们仍然还在继续„„我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开学的第一个家长会,我给妈妈写信,我的文笔不好,但信的内容至少不可能怀疑,因为那是女儿发自内心的话语。令我开心的是,妈妈竟奇迹般给我回信了。
妈妈的信中,那句句语言通俗易懂,唯有一句话,融入我心。在信末,写着比以上字体稍大的一句话“爸爸妈妈永远都对你充满信心,我的女儿,要„„”每次我想起时,眼泪就会从眼眶里溜出来,每当那时,我都会抬头去望望天空,看看眼泪会不会回到眼眶里。那句话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这篇妈妈给我的回信,就写在我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每当我伤心欲绝的时候,每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每当我失败失落的时候,每当我„„我都会翻开本子,看看那些妈妈写给我的话,那些字,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前进的目标更加明确。
该来的,终究会来,我要学着勇敢去面对,一次次考试,让我恐惧万分、胆战心惊,要学会击败他,不能让他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击退他,生活才能更加完美。就这样,我懂得了,要坚强。
妈——我知道,您曾为我的不懂事的顶撞而滑下眼泪,从现在开始,再也不会了,女儿长大了,女儿想了好多好多,女儿渐渐懂得了好多好多„„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让母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生根发芽,直到等待那美好的一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幸福的缠绕所有人„„因为有母爱而幸福。
武安市武安镇第二中学初一:赵旭初
第三篇:让是非荣辱观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周末和朋友出去散步,在公园的休息亭里听到一位爷爷正在教育自己的孙子:你班上的同学打了你,你不要怕,一定打了还他,出手时要快要狠,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和朋友听后都不觉的诧异万分,有这样教孩子的吗?无独有偶,一个有孩子的朋友也讲了他教育孩子的经过,他惩罚犯错的儿子面壁思过,儿子站在那儿左右摇晃满不在乎。于是他气不过又罚儿子跪着,想用更严厉的方式提醒儿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过错。不料儿子跪在那儿一脸的灿烂。父亲问他为何?儿子笑答:跪着比站着舒服多了。父亲闻听哑然,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其实这两个鲜活的例子说明,必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灌注是非荣辱观。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荣辱、美丑、是非、善恶,他们的心灵才不会扭曲,思想才会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获得最初教育的重要环境。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的中,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注重培养孩子做人的起码道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格的树立。孩子小小的心灵没有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最易接受事物。就像一棵在雨露中成长的幼小树苗,你让它歪着长,它就会歪着长;你让它正着长,它就正着长。树人育木是一个道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父母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是非荣辱的观念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从小就有做人的基本水准和良好道德。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寄托给长辈或者亲戚,孩子教育缺失更应当引起父母的重视。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们要把这两样东西毫不吝啬地给予孩子,让他们从小树立崇高的道德和理想,让他们的内心灿若星空,明明朗朗地行走人生。
第四篇: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心田里生根发芽
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水上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设计: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评析: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高福喜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教材简析:
《水上飞机》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作者用童话的体裁,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向学生展示的是高科技的成果。在表达方式上又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要达到一般的“双基”要求,还应重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的情感。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能使学生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适应三年级儿童的学习要求,是对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用“究竟”、“渐渐”造句。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主要用途。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仿照课文进行读写训练。教学重难点:
1、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用途,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指导学习总分表达方法,进行读写训练。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1、师: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一百多年前,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游轮在海上触冰了,请看:
2、多媒体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游轮遇难片段。
3、师: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这次海难造成了近千名游客遇难。可现在,当“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海难再次发生时,像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因为我们有了“水上飞机”。
【点评: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小学生未必都见过海难,对海难缺乏感性认识。这里借助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里既把学生带入到海难的悲痛之中,又渲染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而造成惨痛悲剧场景。并及时引出“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引起学生对“水上飞机”的关注,把学生从海难的悲痛中带出,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环境的预设,看似平常,其实匠心独具。】
二、创设情景,探索发现。
多媒体出示:(画面上广阔无边的大海,一架水上飞机停在海面上,一只海鸥围绕飞机盘旋。)
1、如果你是小海鸥,你会想些什么,问些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愿读一读?(指名读)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想,想它的意思。看谁能把这节的意思读出来(再读)
(2)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这到底奇怪在哪里呢? 板书:长了两个大翅膀。
(3)小海鸥感到好奇,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生交流)
(4)练习用“究竟”说句子。
(5)你们造的句子是“究竟”的一种用法,老师说个句子:“今天我收到一朵花,究竟是哪个同学送给老师的呢?”这里的“究竟”和文中的“究竟”意思一样吗?
(再用这种意思的“究竟”造句)
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
(6)读了这一节你还有什么收获?(再出示刚才的课件,让学生再看刚才出示的画面,了解水上飞机的构造)
(7)指导朗读小海鸥怎么想的这一句,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
【点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十分喜爱的,这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变成小海鸥,跟随课文中的小海鸥一起去发现,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换词、造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三、再现情景,突出作用。学习2—6节。
1、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究竟有没有明白呢?大家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读一读2—6节。
(1)交流:小海鸥有没有明白?它知道奇怪的大船是什么了吗?(2)小海鸥是怎么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谁能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3)评价后同座分别扮演小海鸥、水上飞机,练习表演。(4)指名表演,评价后再表演。
(5)过渡:海上救护机真能救护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课文中它真的接到了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2、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泰坦尼克号”遇险,船长向“水上飞机”求救,“海上救护机”是如何起飞,如何降落,如何救援的。让学生感受“海上救护机”的作用。)
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3、教师: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如果在今天,还会有那么多的游客死于非命吗?所以海上救护机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海上守护神。
4、刚才演示海上救护的是哪一节?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通过角色表演、朗读对话,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再现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海上救护机的作用,与课始照应,加深对“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作用的了解,并以小海鸥的视角去体会对海上救护机的敬佩。】
四、朗读比较,学以致用。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离开水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点评:这里跳开第7自然段,去讲授第8自然段,不落俗套。这是顺应教材的内容,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这充分显示了教者驾驭教材的能力。】
(1)指名读。
(2)“渐渐地”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吗?(慢慢地)
(3)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用红色在“渐渐地”、“迅速”下画红线)。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去理解。(5)指导用“渐渐”造句。
(6)想象:海上救护机可能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呢?(7)指导朗读句子.(8)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点评:读书贵在疑,一个反问句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但这里读的方式较为单调,如果将分角色读、表演读穿插其中,学生兴趣将更浓,效果将更好。】
五、改换说法,想象练说。学习第7小节。
1、过渡:在海上飞机没接到警报之前,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还谈了什么呢?
2、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去扑灭森林大火„„”
(1)这一节是水上飞机一个人说的,你能改成小海鸥和飞机的对话吗?(同桌对话,表演)
(2)指名表演。
(3)你能给这些水上飞机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这些名字取得真贴切。(板书学生给水上飞机起的名字)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上飞机是个大家庭,海上救护机就这三个兄弟吗?想象一下,它还可能有哪些兄弟呢?
(1)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2)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来欣赏他们的英姿吧!(多媒体展示水上飞机执行任务的镜头)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想说什么?说说水上飞机的作用。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出示句式:水上飞机()了!他()很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
4、写话练习。
【点评: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一段教者放手让学生尝试改换说法,情境表演,看画面想象练说,写话练习等形式,水到渠成地了解水上飞机的其它家庭成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习,提高深化。
1、水上飞机的种类很多,它们有不同的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如果长大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那些新作用?
(学生自由畅谈:说说我是 „„„„,我能„„„„)为了实现你们美好的愿望,现在可要好好学习,长大造出更多、更好的水上飞机。
2、总结:水上飞机是高科技产物,它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点评:每个学生都富有奇思妙想,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地址: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高福喜 邮编:225826 邮箱:jschenyushan@163.com
手机:*** 单位:0514-88481389
第五篇: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小编推荐)
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
重视群众工作、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线工作法”就是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前不久,县委程文书记指出要在全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管理延伸到基层、服务落实到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是新形势下对全县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和乡镇干部该如何落实好程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做一名“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爱”在一线。作为乡镇干部的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所有的决策部署都需要我们把它落实在一线,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把它解决在一线,如果我们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线工作法”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浮在空中。“思想决定行动”,所以要让干部自觉作“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就必须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按照市委董书记所说“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融入一线、“爱”上一线。如何增强群众意识?一方面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很多干部本身就来自基层、就来自农村,父母、亲戚朋友甚至自己还住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情感的纽带,或者说本身就是群众一份子,所以把群众放心上,其实就是把我们的父母、把我们的亲朋好友、把我们自己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越交越亲,只要我们沉
1下身子主动与群众接触,主动向群众敞开心扉,我们就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能与群众建立鱼水关系,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一旦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一线工作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从提升素质能力入手,不断增强实践本领,让干部“站”在一线。“一线工作法”要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干部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尤其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正如市委董书记所说“不仅要敢于面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还要善于面对”,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在一线站得住、站得稳、站得牢,否则即使我们的干部“身入”基层、人在一线,发展中的难题也无法及时破解,群众反映的复杂问题也无法圆满解决,“一线工作法”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就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巩固“一线工作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如我这般刚下基层不久、乡镇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干部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学?一是向群众学。主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多往群众家里跑,多与群众打交道,在掌握社情民意的同时,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二是向他人学。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讨教,注意观察他们在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借鉴为我所用。三是在干中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堂,只有敢于实践、敢于深入一线、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才能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提高实践本领、提升工作能力,才能在破解难题、改善民生的一线中立得起、挺得直、走得远。
第三,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不断强化激励引导,让干部“长”在一线。农村是个大舞台。作为“一线工作法”最重要的实践主体单位——乡镇,要做到在推动基层工作的同时,让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健康成长,还需要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实现干部在一线工作、在一线成长、在一线成功。一是规定任务。要根据岗位要求和干部特点,规定下基层任务,如明确规定每年干部下基层不得少于多长时间;明确规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每年要围绕所做工作进行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形成文字材料等,力求在深入基层中完成任务。二是落实责任。安排工作、部署任务一律实行责任制,达到什么目标,谁来做,怎样做,哪个阶段要做什么事,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保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没有落实一目了然,做到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真正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在一线。三是运用结果。要建立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下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要向一线倾斜,对那些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推荐重用或提拔,真正让吃苦的吃香、有为的有位,不断激励干部实践“一线工作法”的积极性,同时激励、吸引广大干部下基层、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