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育论文 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李彩凤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我力求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讲练结合,寓理论灌输于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信息技术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要求学生在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正确处理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解,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如教学:Word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时。先讲解文字处理和图形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上机,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所学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在学习《制作小板报》一课时,通过演示一个范例,布置“显示一篇文章--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位置”这样一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先将一篇文章调入,选择合适的图片插入,调整图片的大小、根据需要摆放它们的位置这几个学习目标。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收集、制作、加工并处理信息,最后完成任务,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二、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指组织若干名学生或若干学习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任
务,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早已掌握了书本上基本内容,操作比较熟练,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上课根本不爱听,喜欢的是上网玩游戏;而另一部分学生,上机却不知所措,感到很茫然。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程度,两级分化严重。所以第一节课把学生分成两半,采用一帮一形式,一名上机操作比较娴熟的学生带一名平时不会操作计算机的同学,上课时一起听课,训练时互相帮助,要求操作熟练的同学每一节都能教一样自己会的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根据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状况,将两人分成一小组,12个同学组成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如在进行汉字输入教学时,汉字的输入方法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结合区教育局组织的汉字输入大赛,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较量,在班级中评出汉字输入明星,在年级中评出最佳输入能手。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自信心,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在协作中彼此之间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
三、扬长补短,使各学科教学相互渗透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使得同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们越来越少,为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在关注环境,关注动物。在进行第29课《保护珍稀动物》一课时,课前我对科学课、品德与社会、美术课所学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时,适时把握教材,利用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制作有关动物的图片,并请在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有特别见解的同学对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上所学的知识加以融合,配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抒已见,将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文字输入到WORD中,形成文本信息,将一些照片扫描到计算机内,形成图片信息等,然后对资料进行技术处理,建立自己的电子资料袋,按照不同动物或按不同类别的信息建立文件夹。最后处理后,进行《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网页制作》,把平时所学科学知识和电脑制作结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大比武、大练兵活动。
如在进行LOGO语言教学中,开始学习时,同学们发现小海龟在屏幕上能画出各种图形,感到非常有趣,都乐意去操纵小海龟,在学习了一些简单命令后,学生们认为非常容易,都争先恐后画起图形来,可是轮到自己操作时,小海龟却不听使唤,画出的图形总是不如意。如在进行画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图形时,我利用学生在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先复习
一下数学基本概念:然后再进行如何画出等边三角形的教学,根据小海龟转弯的角度是三角形外角的方法,利用三角形的三角之和是180度,减去内角的角度数,得出外角的度数,再运用右转或左转命令来旋转小海龟的头,画出正确的角度数。同学们很快地将等边形三角形画了出来。同学们意外地感到了信息技术课上也运用上数学知识,体会到知识是相通的,觉得只有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同时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各门学科的理解和强化,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总之,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让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第二篇: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小学计算机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小学计算机论文:
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根据教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钟左右,因此,一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多讲无益。教师如何在这15分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水平。是技术,也是艺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十分的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1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
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15分钟,任务驱动玩出激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173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在《开心一刻》自选图形的课程中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
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像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了吗?“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15分钟,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感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靠我们自己去不断探索、总结、交流。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其它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主体环境;整合学科
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出现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先让学生用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则易将保护与未保护两种状态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 1
“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状态,即为“不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们笑声一片,连连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境中得以突破。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
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都不少于30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进行教学,收效教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且知识吸收快。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任务驱动形式、自主探索形式、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及自我评议等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所进行的。并且,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这节课也得以成功。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整合其它学科,提高主体综合素质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
1、与德育的整合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由此,我们可借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清楚,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平日里,我会注意搜集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老师师有看法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2、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各类学科联系紧密的综合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Word时,可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作文创作和修改;教作图软件时,可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Powerpoint时,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给亲友的精美贺卡;在教上网时,可结合音乐、语文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又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_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扶风高中韩玉玲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我们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体验,就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共创生动盎然的理想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知识的技能和本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比如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主体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得学习兴趣得以延伸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
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
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都不少于25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进行教学,收效甚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且知识掌握、吸收快。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任务驱动形式、自主探索形式、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及自我评议等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所进行的。并且,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这节课也得以成功。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开放教学。
开放式教学不拘于一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自主探索,敢于质疑,乐于争辩,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使学生多层次、多维向地思考,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气氛中,师生之间的情谊得到加深,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学习的兴趣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合理安排开放题,积极组织活动课,实施课堂开放。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为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创造条件。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扶风高中
韩玉玲
二0一四年一月十六日
第五篇:构建有效课堂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构建有效课堂,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要活起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学生学的“活”首先要教师教的“活”,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目标,活的教学设计,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过程,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我认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地备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适当的教具能使课堂更形象,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激情,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动的教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营造充满乐趣的教学过程,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1
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我提前打印一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无疑会诱发学生在心理上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三、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四、自主学习,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的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能发挥出内在的潜力,这就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出创新的活力。如在学习“美化工作表”时,我让学生根据“Word”中所学知识,自主去学习,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既激活了学生的旧知,也给了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五、师生互动,实践创新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教师讲授演示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的基础上再上机实践。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插入时,出示学习任务:把艺术字插入到文章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操作,只提示从“插入”菜单中找图片的命令。在插入艺术字再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对插入的艺术字不满意,怎样进行再加工呢?这时教师应当鼓励让学生一起探究。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告诉老师,应双击“艺术字”就能出现艺术字重新编辑的窗口,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留一分求知的欲望,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就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与成功的体验,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的激情就会经久不变。
六、多元评价,激发动力
表扬和激励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眼中,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努力创造的成果。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多一些鼓励,少用评判的语言,不直接说“对”或“错”,不简单地“比比谁做得好”,而是让评价多元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采用一些
“布局合理、排版美观”、“步骤清晰、颜色搭配合理”“操作熟练,输入正确”等等话语;在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她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说“请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为何插入的图片不能移动”等话语。评价时,师生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让他们在实践和反思中发现自我,欣赏他人。同时增强自我敢评估能力,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与生动,同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今天第一次聆听到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感觉心情很是沉重,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肩上的责任重大,是啊,多年来,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怀着同样的信任、期待和担忧,把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交给了教育机构,交给了社会,几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收获了怎样的一个青年呢?仔细聆听后,我又反复阅读,我非常地感动与不安,感动来自我们孩子的父母对我们教师的信任,不安则源于父母给与老师的这份重托。
我也是一位母亲,读了文章后,我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位母亲的心声,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社会,对社会、教育机构的那份惶恐。不管孩子优秀与否,他在自己的母亲心理都是唯一的,它是全家的希望。每一位家长交给我们老师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为人师的责任。我感觉自己十多年来每天肩上的重担。感觉这十几年来面对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孩子,那一双双眼睛的背后,还有一位位诚惶诚恐的母亲,她们把孩子交给我,我感觉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将怎样做才不辜负这些母亲们呢?这是我应该下心思去思考的。文章的结尾处,焦虑的作家不得已发出这样的感叹:“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这句话是多么语重心长,又有多少期盼和无奈。
当我们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了,可能还时常会受点委屈,但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去看的话,总觉得还是欠缺了点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怨天尤人,埋怨孩子不够听话,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今天,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常常这样想。
读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灵感,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我会用关注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老师,不应该每天盯着他们的缺点,应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优点。赞美他们,借助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缺点。
再一个我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充实,提升自己,给自己加重,让读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应与我们每个人为伴。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与书为伍,让书成为我们教师生涯的一部分,做一个充满书卷气的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怎么来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读书。特别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文化素养和在精神修养方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成长起来。
希望面对家长、面对社会时,我们都能底气十足、信心百倍的大喊:今天,你们交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将还你们一个朝气蓬勃、健康快乐、充满智慧、永远向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