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应用论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应用论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同样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来说赏识和鼓励也很重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就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教学《追寻文明的足迹》时,我仅仅介绍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情况,便让学生看图画,自己感受一下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地方?怎么样?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图画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一幅画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第二篇:多媒体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多媒体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深入改革,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则大大提高的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多媒体在我的美术课上的应用:
一、借助形象动态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点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为一体。我喜欢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使用,使课堂教学多元化。使静态图片动态化,配上音乐,运用多媒体功能,使图片上的“交通工具”运动起来,突破了教材的局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交通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解“美术欣赏”难点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美术欣赏课中,可把音乐和美术、电影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能充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如我们要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箭头,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能身临其境,达到欣赏之目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
三、现代教学技术在记忆画教学中的作用
记忆画是指在画面上表现出生活中看到或听到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去回忆生活当中的某些事物,便于教与学的沟通,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记忆的空间。
四、现代教学技术在创作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所想象出来的事物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世界。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但利用多媒体技术
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真正做到恰倒好处,才能为教学锦上添花。
第三篇:鼓励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论文题目:鼓励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 王俊霞 张俊红 赵荣国
工作单位:衡水市景县北留智镇赵桥中心完小
鼓励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鼓励 教学 审美 参与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应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通过鼓励学生,不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希望我们的学生个个是“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来看艺术作品,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一年级美术《动物,植物欣赏》课时,我仅仅引导孩子们看相关图片,自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等学生看完后,我要求同学们找到树叶,毛线,树枝,干草,干花,胶水等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感受制作的快乐,经过多次对材料的尝试接触,从而掌握材料与美术技能的相关。特别在这节课里,我不要求学生依照规范的画样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要学生自己琢磨,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他们自己发现和理解。教育有时是一种探险,因为它感触着人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培养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随时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以升华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现在虽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但我们培养他们的艺术意识没有前后区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给低年级学生教画海豚的课上,孩子们在画好主体海豚之后,我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海豚玩球的场景,同时引导学生丰富画面,发挥想象力加上一些其他海底生物和海豚一起玩。全班三十个孩子画了三十幅不同创意的作品。最后作品展示时孩子们都惊叹同学们的想象力。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促进者、辅助者,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的研究活动,就应该在美术教育理念上有更新和突破: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要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协调。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影响。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如何做人。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学习环境
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欣赏美,是一个美术教师应该
有的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创造力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想象和创新。我们美术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生由,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探索,不要干扰和约束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要敢于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组合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探究学习潜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潜力,自己能够进行尝试性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途径操作: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介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
集、尝试、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美术写生课《建筑工地》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建筑工地的图形 材料,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样式,尝试去整理画稿,然后才在课堂上画出记忆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同学间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是自主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合作学习就体现学生间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组员间自由平等,合作互动,彼此信任。
四、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促进探究学习发展
让学生在完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但能够动手制作,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介绍给教师和其他学生。美术教师能采用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和全班间,以儿童的眼光来点评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美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继续开展探究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的综合素质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探析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探析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摘 要】美术欣赏可以提高人的艺术涵养,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扩大人的知识层面。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从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出发,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本文就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希望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美术欣赏 教学1 前言
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看作品,再由老师直接讲述作品的背景、技巧以及意义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没有实现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与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饮用探究式教学
2.1 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程序。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程序,从而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欣赏者。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预习,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研究的方向,通过查找资料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例如,在欣赏凡?高的作品时,课前要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要求各组要从不同的方面搜集材料,有负责收集作品背景的小组,也有负责收集凡?高作品的小组,还有收集凡?高个性特点及创作特色的小组等等。通过课前的充分的准备,在欣赏作品时就会更有针对性,欣赏的角度也会更加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2 更新理念,扩展空间
美术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认识到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堂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这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前提,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感知力以及创新精神,并且注重协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渗透,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审美品位。
2.3 创设艺术情境,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能
目前,课堂教学都提倡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自主学习为主,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创新为主的新模式。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接受和鉴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体验是非常有效的接受方式,也是最能够接受艺术品内涵的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职数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的再次体验,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能力。
2.4 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同学的收获、成果、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深化,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评价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和点评三个部分。自评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从而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互评是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点评一般由教师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找学生的有点,要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从而让学生建立自信。
2.5 积极开展课外延伸
领着学生走出校园,去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进行参观也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拓展和丰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现场的沟通能够迸发出更好的思路,有效地促进学生欣赏和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展一些主题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工艺美术欣赏主题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路,丰富的成果也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结束语
现在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宫守坤.基于学生项目学习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回[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工丽娜.浅谈改革中的中职美术教育田[J].职业技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