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式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的教育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探究式学习模式”正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结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内容的选择,参与学习方法的设计,提供探索机会
许多年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是权威,我们的思想统治着学生的思想,学生怎敢和老师去交流怎样上课,怎样去画呢?而探究性学习正突破了这一传统思想,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画甚至画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只有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艺术,用自己的感受去表现美。真正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感受艺术的趣味和作用,对美术产生亲切感。针对探究性学习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出不同的目标,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也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
比如:在《冬天的回忆》一课中,我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把社会作为课堂,提前一周让学生做好准备。一天晚上预报明天有雪,同学们乐坏了,第二天很多同学早早起床,认真观察奇特的雪中美景,享受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欢乐。让他们到大自然中认认真真地观察、开开心心地感悟、真真切切地体验雪中实景,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脚踩、用鼻闻、用口尝,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让教学回归自然。一到学校学生就把自己看到的情景、感受争先恐后地说给我听。我抓住时机,引导再次观察雪中的太阳、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现在孩子们就盼望着上这节课了。教学中我打破了原有模式,采取“自助餐”形式,学生对哪些情景感兴趣、领悟深,喜欢哪种表现形式,就可以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由于同学们有了雪中观察的亲身实践,发言滔滔不绝,感受极为生动,画面形式各样。有的是蜡笔水彩画,有的用剪纸的形式,有的干脆用手、用盐来画雪花,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因此整个课堂40分钟,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这节课效果很好。
不难看出,这是孩子们的认真观察和实践体验,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在和大自然交合的过程中,迸发了思维的灵感。探索学习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让学生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表现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正象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趣味性和优势性。
二、创设奇、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开放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热情和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有意创设奇趣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自信心的感召下,儿童往往萌生热切的探究欲望、好奇的火花。托尔斯太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奇、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美、爱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现代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如展示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作画,分小组讨论等等。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不仅能达到学生情绪、感情上的要求,而且还能达到智力或认识上的要求。
我上了一节课,内容是《花圃》。根据探究式学习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首先,我创设奇、趣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时,利用现代化手段,展现了大量的花圃图片,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进而对画花圃的方法产生兴趣,学生也在看了大量的图片后很受启发。于是在开始前,他们发挥奇思妙想,有的想做漂亮的公园,有的想做一组动物图案。
其次我注意充分开放的发挥学生主体性。花圃重点就是色彩的搭配,图案的形式。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水果拼盘,来一个“拼盘大师比赛”。有的组摆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小蘑菇,有的组摆出了太阳。为了使拼盘更漂亮,同学们用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品种丰富的水果,有芬芳的鲜花,有栩栩如生的萝卜花……可以说是品种丰富、花样繁多,有的还带来了图案美丽的盘子。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副副生动地图案画。
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还要倡导合作学习。工艺制作课一般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的,因此团体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只有各种工作配合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同学们在构思好拼摆图样后,就很快地进行了分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因为小组的荣誉与每一位组员息息相关。
最后不忘继续留给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从一节《花圃》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工艺制作设计图案的方法,还感受到了艺术美感,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图案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美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设计原理不也可以引用到其他绘画当中吗?怎样把更多的美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呢?这些在课堂中只能泛泛而论的知识正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深入了解。正是因为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打开了学生的眼界,鼓励他们积极探究,诱发情趣,才使得学生的学习像滚雪球一样,越积累越丰富。
“探究式学习模式”得以实施,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有适当的引导,我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周围的事物的美,大大提高了探索的空间。通过设计探索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难点,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美术教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现的角度开阔了,表现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美术课的开发性,也是师生关系的开发,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时间的开发⑶活动空间的开发,学生可以教室、校园、社会作为自己美术活动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探究的自主性、独立性,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探究方法
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体验。光重视结果,画的怎么样,不注重学生作画的过程,作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一定不能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表达的方式等,也就抓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主要通过教师的范画和准备的图片来得到。在现代化的今天,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应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信息,以及观察、提问等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探究方法。例如开展小课题探究或主题探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为的,有静态的成果,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有内在的体验,有物质形态的,有精神状态的等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也是有效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
以《星空》一课举例:这是一节想象画课,从内容来看,画的是幻想太空的色彩及宇宙空间的工具,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我结合学生实际,在备课时从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探究星球色彩及成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提出星球为什么会有这些绚丽的色彩呢?针对问题的提出,(这也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差异性,引出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挑战)采用课前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比如上图书馆、上网等,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补充。学生们学习形势灵活多样,学习获得了多种收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以提问、谈感受,把自己当作星球做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介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不仅知道了绚丽的星球色彩并表现太空这美丽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有的说:“我喜欢月球,因为月球的颜色是银白色的,银白色是由于它反射了太阳的光亮。我觉得月球的颜色有一种神秘感,我看见它就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会学,乐学。不仅让学生画出星球色彩及梦一般的宇宙,而且让学生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获取更多的有关星球的知识,以此扩大阅读面,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这比教师向学生强行灌输太空的知识和单调机械的幻想宇宙所达到的效果好的多。
实践表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为丰富极为精彩的收获、体验和经验。活动从目标、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学生地位的自主性,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充分发挥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他们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参与美术活动,确立自己审美意向,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有利与开创性,支持和调节美术活动的展开。
四、加强探究实践,培养探究习惯,形成探究定势
美术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加强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在实践中发展观察、思维和表达等基本能力,也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他将独立思考如何获取自己希望知道的知识,这将要求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认知加工。在这里,教师仅仅是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与课堂授课相比,学生要承担更多的认知加工。学生通过实践,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氛围充分给学生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的探究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也就是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应力求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受到感染,在品味中自悟其中的艺术美。加强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创造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要想把学生带入积极探索美的境界,还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只要你用心去探索,他们的思想就会继续展翅飞翔!探究性学习模式也最终会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影响他的一生。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认为:"从长远看,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实际上比对任何特殊艺术风格的欣赏更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扫清教师教学思想上的障碍,真正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进步成长的过程,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不要急功近利。让我们从课堂上做起,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多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思考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能力,在探究中积累能力,在探究中发展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能力!那么创新教育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韩 小 涛
2012年5月
探究式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黄 陵 中 学 韩
小
涛
第二篇:“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三篇: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呢?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呢?
首先,备课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图片、教具的制作,使教具方便、灵活、具有独创性和新意。在备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准备好学具,以便教学时用,同时也使教学有的放矢,便于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上课时先用故事、图片或别的特殊辅助手段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后而出结论。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笔者选取探究式学习作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切入点,认为首先是正确认知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征:其次对牵涉教学实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深入思考怎样将探究式学习落实到高校美术课堂之中,最大限度接近教学实际,指导教学实际,达到推进探究式学习理念的目的。【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评价 高校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评价 1 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提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美术学科日益彰显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它的价值在于学科本身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重视美术学习结果,忽视美术学习过程;推崇“工具理性”,淡漠人文关怀,情感润泽及直觉培养[1]。结果使学生的探究式思维自由的空间日益狭小,主体性逐渐丧失,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了一纸空文。探究式教学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学改革。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实施美术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 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探究式人才,而探究式人才主要来源于教育。21世纪又是信息化社会,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对美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探究式地汲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使学生不仅学会主动接受信息的方法,而且学会选择、创作以及传递、交流美术信息的方法。
2.2 实现美术课程本质价值回归的要求
美术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与价值[2]。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也就包括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工具论着眼于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许多美术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学生提问就显得不容易,也较难激发和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把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所谓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一个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情节”、“空间” 或“场景”。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研究、学习。
3.2 巧用“问题生成”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问题是美术的心脏”,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没有问题,探究式学习也就无从说起。只有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研究才是主动的,才能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研究知识,引导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引导他们围绕探究式问题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研究与自主、合作的三位一体。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创新。怎样激活思维呢?一是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信,消除自卑紧张心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激发提问欲望,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都要鼓励。二是创设提问空间。自问、互问、小组讨论、老师参与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还可设置一定生活场境、市场交易等美术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而思、而提、而学。三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做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敢提问到善提问题。例如:以高校美术鉴赏为例,课中精选了经典作品,较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与艺术水平。中国山水画从题材、技法、理念、创作体系等都自成一格。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的理解,我们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中西绘画比较的办法,见表1。
表1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研究问题 《千里江山图》 《林荫道》 透视《溪山行旅图》 《埃克河边的磨房》 创作方式《早春图》 《冬猎》 表现特点《六君子图》 《阵风》 造型方式《寒江独钓图》 《睡莲》 色彩的表现
我们在课前把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学生进行小组调查法合作探究。每个问题又可以在小组内分解成几个子问题,由小组长再分配给小组成员。如《千里江山图》与《林荫道》:(1)画家从什么样的视角进行描绘的?(2)画面的构图有什么区别?(3)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什么差别?再如《六君子图》与《阵风》:(1)两幅画都表现了树木这一自然景色,在造型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六君子图》中的六棵树为什么叫“六君子”?(3)这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造型有什么独到之处?
3.3 自主探究,深化感悟
美术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在美术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主动制定并且自我监控来完成具体的美术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特别指出的是,美术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
3.4 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高校美术课程力求体现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美术教师而言,领会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合作交流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习中探究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3];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5 注重评价,感受反思
探究式学习评价是整个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动力系统。由于传统的评价及反馈形式多是竞争性的,因此,在每个班集体中,成功只属于少数的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失败者。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成小组计分,作为一小组总成绩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最后,学生对自己在美术课程探究式学习中的收获、感受作反思。结论
以往我们的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相对忽略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探究式学习将美术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情境之中,还原了美术学科的本来面目,以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应用,重视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具有广泛教育价值的课程。
第四篇:探析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探析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摘 要】美术欣赏可以提高人的艺术涵养,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扩大人的知识层面。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从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出发,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本文就探究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希望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美术欣赏 教学1 前言
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看作品,再由老师直接讲述作品的背景、技巧以及意义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没有实现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与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饮用探究式教学
2.1 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程序。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程序,从而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欣赏者。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预习,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研究的方向,通过查找资料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例如,在欣赏凡?高的作品时,课前要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要求各组要从不同的方面搜集材料,有负责收集作品背景的小组,也有负责收集凡?高作品的小组,还有收集凡?高个性特点及创作特色的小组等等。通过课前的充分的准备,在欣赏作品时就会更有针对性,欣赏的角度也会更加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2 更新理念,扩展空间
美术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认识到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堂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这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前提,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感知力以及创新精神,并且注重协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渗透,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审美品位。
2.3 创设艺术情境,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能
目前,课堂教学都提倡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自主学习为主,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创新为主的新模式。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接受和鉴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体验是非常有效的接受方式,也是最能够接受艺术品内涵的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职数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的再次体验,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能力。
2.4 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同学的收获、成果、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深化,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评价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和点评三个部分。自评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从而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互评是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点评一般由教师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找学生的有点,要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从而让学生建立自信。
2.5 积极开展课外延伸
领着学生走出校园,去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进行参观也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拓展和丰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现场的沟通能够迸发出更好的思路,有效地促进学生欣赏和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展一些主题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工艺美术欣赏主题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路,丰富的成果也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结束语
现在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宫守坤.基于学生项目学习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回[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工丽娜.浅谈改革中的中职美术教育田[J].职业技术,2011(11).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冯多平赵吉平743000 【摘要】 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探究,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为此,本文从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提供探究空间,适时设疑促思;调整评价方式,构筑民主课堂等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提高其探究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教师不仅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五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一环节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探究作铺垫,学生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充斥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 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究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问题”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问题”的空间。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不断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究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巩固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水中学游泳”,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激励评价,提高探究能力 激励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和主动发展的能力。激励评价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正领悟课改理念,贯彻落实课改精神,认真总结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探究式教学指导策略及其实效性研究》(课题号GS[2014]GHBZ0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