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与充满生命力课堂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人为本与充满生命力课堂构建
作者:张亚坤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6期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指导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一、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注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的培养,着眼于能力的提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让学生自由舒展灵性,顺势引导
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天性,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时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学习环境中也可能会夭折,一条纪律、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终结,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花朵一样保护好学生,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环境,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诱导自主探究的欲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一个正在求知中的孩子的重要性。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润滑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放松、愉悦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积极引导,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变接受为探究的教学,应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的猜想、探索、发掘、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展开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分析力去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从而有效地扩展到问题的解决。要很好地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给学生有效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3.创设开放性作业,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可以作为巩固和强化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注重的是知识的考察,它没有考虑学生能力的不同、创造力的不同,更谈不上对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如果突破传统的形式,设计出开放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有所收获。这就要尊重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开放课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留不同的作业,然后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作业和完成作业的形式。比如,学生可以手写、可以打印、可以做成电子文稿,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这些都可以作为完成作业的形式。这样的作业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巩固知识。
四、以人为本,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这么一个重要因素,是不是也要重视呢?我想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那么如做呢?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有机渗透到教学管理之中。如激励手段的实施,它能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我们都知道学生需要进行赏识教育,其实老师也希望得到赏识。他们在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劳动与付出,能得到领导的肯定,能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因此,要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处处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你的老师。
再试想如果教师的数量不变,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人数减少一半,那么会是什么样呢?一个班原来40个学生,教师付出100%的心血,每个学生分到2.5%,如果一个班学生减少到20人,那每个学生就得5%,提高了一倍。虽然只是学生数量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所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关注、关爱成倍地增长了,学生的成才率也就提高了。这就是说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等方面都要设置合理,以人为本的关爱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需要的教师队伍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加大力量培养教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挖掘教材和生活,有创造性地将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美术新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美术新课堂
●
季承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中小学美术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从少部分教师的积极参与,到大部分教师的努力跟进、探索思考,事实上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或者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不知该如何教,往往游离于传统与改革之间,感到很困惑,怎样改革创新?怎样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怎样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探索、研究。
一、美术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过分强调教材和课本知识,过分强调双基和学科本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活力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的刺激,再加之评价手段单一,老师一言堂,这些评价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不学。有不少学校的美术课,特别是高、初中美术课成了自习课自由课或者干脆不开课而安排其它文化课,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这也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危机,更是对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警示。学生们孩时感兴趣的美术课,到了中学,由于长期程式化、封闭式的教学而走到了尽头。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且动力强劲势头迅猛,它激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是未来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新课程、新挑战与新机遇
小学、初中新课程改革在2003-2004年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将在今年秋季全面展开,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今后的一段时期社会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从科技的发展来看,科学家在量子理论、生物基因工程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将有新的突破,这将是教育理论,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发生更大的转变。例如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更大的冲击。特别是随着人脑是如何接受与处理视觉信息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美术教育的本质。第二,全球化的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仍将继续,学校美术教育仍然面临着如何调整经典美术与大众艺术的比重以及如何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国文化传统及美术教育传统的问题。第三,美术自身的发展,例如美术观念的更新、美术门类的进一步细分化与综合化倾向等都将对学校美术教育提出目标更新、内容精选等方面的挑战。第四,社会环境的改变将对儿童美术心理发展产生更大影响,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引导生活在媒体文化时代的青少年学会阅读批评和抵制媒体的操纵,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养,目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挑战也将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这可以说是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绝好契机。体而言,网络新技术运用于学校美术教学中,将促使教师改变美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批评媒体文化,学会创造、发表、交流视觉信息。在正确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学生必将激发起弘扬本国文化传统的热情,并为继承美术传统与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作好准备,从美术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美术观念、内容以及创造方式的更新等都将成为学校美术教育发展中的新机遇。
三、抓住机遇 大胆探索 让新课堂充满生命力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课程,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而新的美术学科教学则是以着重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为重要特征。基于这种新的理念,美术教学的目标、方法、评价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以我市获省“一等奖”的课来作为事例;新教材苏少版13册《多变的颜色》一课,该教师将课件中的小标题换成了“眉飞色舞”,具有诱惑力,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做了两套课件(教师课讲和学生练习课件)大胆地将美术课移到了计算机房,通过教师机与学生机互动,教师与学生全体参与,整个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很成功,师生互动的高潮此起彼复。例如,在讲解色环与冷暖色知识点时,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游戏“母鸡分彩蛋”将色环中的12种颜色做成了12只彩蛋,让学生在电脑前操作将彩蛋分拣到有冷、暖色的“草窝”里,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色彩知识。在讲到用色彩表达自我,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时,课件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各种色彩填色画“彩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画好之后,选择抛、打、砸、跳、探险等提示按钮(按钮用英文单词标明,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同时 进复习学过的英语单词),点击就会出现用Flash软件制作的有趣动画,而且是跟情绪有关的幽默动画,生动活泼,并富有生活哲理与人文关怀,把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了高潮。接下来欣赏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文学色彩,《元日》、《悯农》和《满江红》等,让学生体会文学家的情感表达形式,再通过欣赏音乐《二泉映月》、《花好月圆》、《十面埋伏》让学生体会娣妹艺术的情感表现方式,然后设计一个游戏式的综合题,将前面欣赏的诗词名称、乐曲名称,色彩画面排列三成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点击按钮,将表达情感一致的名称连成直线。答对者送上一束“电脑鲜花”,以示祝贺。最后在延伸拓展时,一组动画片提示情感因素与外部环境的辩证关系,往往是同样的环境,人的心情不一样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感受也不相同。所以每个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好的心情,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敢于面对挫折与困难,积极向上快乐生活。本节课上,既让学生学到了色彩情感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学生在愉悦学习的同时,得益非浅应该说这是一节具有探索性、时代性的新型美术课。
再如,苏少版15册《花鸟画》一课,用一段名曲《空山鸟语》和记录片《鸟的世界》导入新课,在欣赏古代花鸟画作品的同时,教师对花鸟画传统题材梅、兰、竹、菊画法示范前,可先进行人格思想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梅之冲寒斗雪,兰之清雅幽香,竹之虚心劲节,菊之傲骨晚香,它不仅是对品德高尚的人格喻意,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品质的象征。在赏析梅花的高洁品格时,配以歌曲《红梅赞》让学生欣赏、演唱,学生会由“红梅”想到“江姐”的坚强不屈精神,使学生从“赏梅”到“爱梅”继而“画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使本节课充满了健康向上的勃勃生机。一节好课对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教者首先要做到那些方面呢?第一,教师应具有学生意识,新课程中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育的全面价值都归结到学生身上。第二,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当学生平等的面对一个教师时,他的身心才是放松,自由的,才可以做完全的自己。第三,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思路,寻找开发生本学习的动力资源及其途径,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第四,美术课上要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大家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在娱乐中学习,降低畏难情绪,体验成功快乐同样显得十分必要。另外,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设备可以贴进信息社会的学生,更好体现美术课视觉型、情感型的教学特点,让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空间自由地参与每一节课,达到完善人格,获得长久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四、学习探究 勤于思考 努力探索 构建新课堂
新的美术课堂的多样性、变动性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在这种课程环境下,师生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具体的说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美术教学更具有“人文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种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二是人文关怀。
二,美术教学趋于“生态性”,更显现出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特征。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更加彰现。三,美术教学寻求“灵性”。灵性是强调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人文性”、“生态性”和“灵性”将是今后美术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新型课堂的必要因素。让我们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大胆探索、与生共舞、与美交融、与时俱进。
(季承业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篇:以人为本,构建生命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生命课堂
我校推行理想课堂改革已有一学年了。大家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结合上学期听达标课情况,结合参加省德育优质课评课情况,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和大家具体探讨一下。
一、我们的理想课堂改革有没有必要?我们的学生适合不适合课堂改革?
从上学期课改情况看,有些老师比较积极主动。但是不可否认,有的老师心理上有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在搞形式,行动上存在应付的现象。
其实,我们的理想课堂改革决不是搞形式,而是想引导老师实实在在的改变课堂沉闷的状况,让我们的课堂适应学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1、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
这次全省公共文化课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了新的变化,体现了目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求。选择几条:(1)、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注意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体现于教学全过程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2)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或练习)的时间与机会,有一定的练习量。(3)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4)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学生不低于95%。
2、各地改革风起云涌,不改革就落后。
从这次省优质课评选看,一般每个参赛老师背后都有一个智囊团,所以参赛老师一般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学理念。有的地区课堂改革已经走在前面。比较突出的是济南,济南的选手教学理念比较新,教学方法新颖,成绩比较靠前。日照工业学校的王世勇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他讲课后,我和他简单交流了几句。他说到咱们学校,看到有的用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不用。他们学校已经都用,并且比较成熟了。有的地区选手观念陈旧,仍然是一讲到底,这样的选手无论自己素质多么高,评课成绩都不理想。有个地区的一位老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一下课他们地区的教研员过来问,我们这个老师讲的怎么样,评课组长毫不客气地说:我给他总结八个字:一讲到底,一头雾水。从课堂效果看,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无论学生还是评委都很反感,都盼着早下课。
3、课堂改革是学生需要。我们的课堂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和过去大不一样,他们好动,思维活跃,已经不满足只听老师讲。比如我孩子对我说:我的某某老师,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太让我们失望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们班主任介绍,某某老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我们认为他会穿着牛仔裤,体恤衫出现,结果。。。我们觉得她的课堂会很活,结果光他自己讲,也不组织我们讨论。她越讲地下越没有声音了。还有一次:孩子回家很兴奋,说赶快查资料,我们计算机课要组织辩论赛。那堂课从孩子的描述中,看出他们老师组织的很成功,两个队辩论,还有自由提问,学生既锻炼了能力,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的老师认为我们学生和普通高中的不一样,这是事实。同样课改我们难度大的多。所以我们不要和普通高中比。区教研室于春祥主任建议我们到特教中心去听课。特教中心给学生上课有时一个字教一天,他说我们应该到特教中心去感受一下老师对学生那种永不言弃,持续关注的精神。咱的学生比特教的要好上千倍。我们要研究咱们学生的特点 n换一种眼光看人才 n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n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换一种眼光看人才:
姚明、刘翔、让他们做平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之类的平面几何题,也会有麻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素丽、徐虎,拿升学考试的数学、语文、外语试卷测试等,恐怕也是强人所难。
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分析每个学生有哪些智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普通教育
是什么? 为什么? 职业教育
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例如:这次省德育优质课,有个课题是《职业与职业兴趣》。
(二者思路比较)
有的老师偏离这一点,重点讲开了:什么是兴趣?什么是职业兴趣?二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反映出老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仍然是普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第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设计这堂课就应该考虑我们是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所以立足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分析所学专业要求有什么职业兴趣,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测试,看是否符合所学专业要求,不符合的话,帮他们制定培养职业兴趣的计划,措施,加强培养,适应职业的要求。侧重怎样做?第二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情感培养为中心的理念。
赵燕:宽容的力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不会宽容别人。情景创设、举例立足于学生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教会学生宽容。用心理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不能讲成思想教育课。赵燕的课堂设计很符合学生实际,感染力也强。讲完课后我问2组的评委,一个评委说:感动的掉了两次泪。
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课堂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研究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喜欢的学生不一定喜欢。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蹲下来平视学生。例如:杜俊美老师准备省教学能手课的时候,设计一个活动,试讲后都问问学生的感受。
二、我们教师带着什么进课堂? 带着激情,微笑、趣味、爱心、鼓励。
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抱怨学生上课睡觉,抱怨有些活动开展不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想学生的基础差是一个原因,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我们要思考,我们这节课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自己都讲的没有激情,怎么能希望学生有激情呢?如果一个老师讲课时激情洋溢,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我想学生就是想睡也是睡不着的。
这次优质课比赛,有的老师课堂组织很完美,教学环节也紧凑合理,重点难点抓的也很准,知识讲解更是无懈可击,但是就是听课老师昏昏欲睡,急切的盼着下课,甚至在课堂上就开了小差聊起了天?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我想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缺少一种感染人的东西,一种活力,一种精气神.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像一个演员,走上讲台,就是走向舞台,无论在课前怎样,只要走上讲台,就要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用自己的投入带动、感染学生投入到课堂上来,如果自己无精打采,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是不可能的。一个有精气神的老师才能造就出有精气神的学生。
这次评课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有个选手是烟台一职专,叫张亮,咱们有些老师听了他的课。他的课除了课堂设计好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学生很快融合,轻松愉快。同样用的是机电的学生,有的选手讲完课就抱怨学生调动不起来,影响了讲课情绪。而张亮恰恰相反,以自己的热情,自己投入,轻松愉快地带动起了学生,那节课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听课老师听着轻松。其实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咱们学校理想课堂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怎样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环节,用最简单的直接导入法。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偷懒的方法,不用思考。但是这样做效果不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这次优质课评选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了创设情景导入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
1、图片、视频
2、讲故事
3、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例如:滕州第二职业高中赵亮讲的《职业与职业性格》。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情景活动:夸夸同桌,这一活动不仅引出了性格这一课题,而其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带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设计的相当巧妙。
4、展示实物(专业科:例齿轮,汽油泵)
5、唱歌(学生唱老师唱录音
6、画图
7、游戏(崔东方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时。<数学不定式区域,学生数抽,纵坐标,横坐标.原点)创设情景导入:应注意找到最佳导入点,或者叫切入点。比如:第一、二天的课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作用、途径》,大多采用了三聚氰胺事件导入,这样导入可以,但总觉得不十分理想。听到第8节课:莱阳高职赵玲老师的课。她同样使用这一事件导入,切入点把握缺技高一筹。她先放了一段奶粉事件的视频,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生产者缺少了什么?职业道德。接着图片显示: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企业家身上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 总理的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用这句话导入真是一锤敲到点子上,效果太好了。奶粉
四、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区别于个体教学。是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精髓是合作、竞争。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成功地领悟和完成学习目标。
老师们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惑有:
1、学生不参与。原因可能有这几个:设计的活动不合适,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信;竞争机制不健全。
解决办法:(1)设计活动要考虑学生兴趣。赵亮那节课设计了“夸夸同桌”、“课堂辩论”、“演讲PK”、“集体宣誓”四个活动。都很新颖,学生感兴趣。一个老师在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学生,敢设计的这些活动,并进行的很成功。说明这个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掌控能力都很强。他很善于引导学生,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注意到他都对上台发言学生的站姿、说话都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课堂很成功。(两个亮的课亮点多,很出彩)
(2)小组划分合适,人人有事干。一般要4-6人,两人为学习伙伴,可以先伙伴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指导同组其他成员。
(3)教师要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充分用好竞争这个手段,引导他们更好的合作。
(4)小组评价要注重对小组团体评价,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同舟共济,集体的成绩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智慧。
咱们老师普遍采用得分的方式。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日照工业学校王世勇老师的做法很好。介绍给大家: 2 3 4 5 6 A1 B3 A1 A2 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个人。(5)展示、检测(后面详细介绍)。
2、流于形式,场面热闹,效率低下。有的老师把讨论泛滥化,动不动就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吧。到底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讨论,学生能不能讨论起来,没有考虑。有的老师说了让学生讨论,可是还不等学生说话,老师接着又讲,根本不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完全流于形式。有的老师让学生讨论活动,调控不住,学生闲聊,场面很热闹,其实没有实效。
所有老师们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我这个活动有没有必要,对实现这堂课的目标有没有作用,对发展学生能力有没有效果。有用,我就设计上这个活动,没有用就去掉。绝不能为了热闹,为了表面的课堂气氛活跃去设计活动。
另外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控与督导。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进行的。
3、课堂纪律混乱,难控制。
解决的办法:(1)、科学、准确地选拔好小组长。利用小组长管好纪律。
(2)把纪律纳入小组评价。
(3)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防止他们无事
生非(有的一堂课仅提问有数的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只当观众和听众)。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自信。日照工业学校王世勇老师那节课,单独起来回答问题的学
生达到17人次。
五、怎样进行学生展示?
实训课比较容易展示,有成品。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展示可以“能说会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预习、探索,达到“能”,将他“能”的说出来、写出来、表演出来,运用各种手段展示出来。老师把学生不能的教会他。再让他把“会”的道出来。学生能了,会了,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愿意上课。
展示注意:不能只让好学生展示,要给每个学生机会。例如:王林玲和李丽萍的课比较。
六、怎样检测?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知道自己会那些,不会那些,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学生都要脸面。通过多种方式检测:比如:上黑板,必答、抢答,小测验等。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激励、刺激他们学习。检测就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好机制。同时,老师也了解学生谁会了?谁不会?会了哪些?
这样每堂课,老师、学生都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后我想用这句话结束我的内容:改革比不改好,改革对了比改错了好,用心改革,才能改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我们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共同打造生命课堂,理想课堂。
第四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宏伟目标,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由若干个小的和谐环境共同构成,对学校而言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包括和谐的校内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课堂环境等。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习的主导者,就音乐课的特殊性而言,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课堂关键所在。
参加工作一年来,我为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音乐课堂,也不断努力,辛勤耕耘着。
我认为和谐就是相互配合的适当和平衡,是科学和民主的统一。要创建一个和谐课堂首先要言论自由,师生交流畅通,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爱心立意,以真诚关爱学生,这一点我做到了。在课堂上讲民主,我是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归纳总结得出最后答案。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解决,尤其是音乐作品,学生对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答案各不相同,似乎都有道理,这时候,我从来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适当的引导。毕竟音乐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一个学生能经常受到教师的鼓励,出了差错时教师能够适度宽容,那学生的心里该多么兴奋呀,他们会对这个教师心怀多大的感激!
在课堂上,不仅要把需要讲授的东西用最好的方法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在讲授过程中,更要有耐心,有热情,要不厌其烦。例如,在乐理题的讲解中,经过几次讲解后,学生还没弄懂,缺乏耐心的老师会说:“这道题我已讲了几遍了,你们还搞不清楚是你们自己的事了。”而热情洋溢,不乏耐心的教师则会说:“什么地方还不懂,说出来,没关系,我再讲一讲。”哪种讲课态度值得提倡,哪种老师更受学生欢迎,这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再次讲解,学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把握,师生情感也得到了一次升华。学生对音乐渐渐产生了兴趣,使更难的问题变得简单了。平等互动,放飞心灵。自由、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教师应尊重学生,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所作所为。教师应像父母般珍爱学生,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对话的和谐音乐课堂。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音乐思维是很重要的,音乐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是通过聆听达到思想的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思维的培养不但要有很深的音乐理论基础,还要有学生对音乐创作手法的了解,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然后去解决这些疑问,从而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二泉映月”时,我先提问“同学们,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者对一件事很犯愁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叹息”,随后我就导入音乐的主题;“对了,有这样一首曲子你来听一听开头的引子是不是作者也遇到了烦心的事哪?”引出了这首乐曲从“头便是断肠声”的引子主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被吸引他们很想听一听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于是我说“那你们来听听阿炳的讲述吧’’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但仍然不乏有
1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而学生只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状态。试问?我们学生的主体地位何在?他们不是一部用以承传知识的机器,而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音乐课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学要在方法、内容上符合学生的爱好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爱好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假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爱好,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恶学习或者是厌恶某一学科的倾向,那么这堂课也绝对是一堂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的课。在课堂上,只有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以及追求知识的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我在选择讲课的内容上都是先从学生爱听,熟悉的音乐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坚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作品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交融。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是善于投入情感资源,合理地表达自己情感的教师。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式的流程,而是伴随丰富情感交流的人际互动活动,除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外,还应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
各位老师,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发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精神,以爱动其心,才能以言寻其行。只有真情倾注,才能使音乐在激情飞扬中充满活力,才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音乐课堂。2
第五篇: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万多一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像、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灵性和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热情、愉悦和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学生也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你。师生互通情感,彼此尊重,信任。这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环境。也是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的基石,结合自身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如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真诚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来影响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时,教师说“不要紧张,慢慢说”;对学生回答问题一时想不起时,教师说“你再想想看,你很肯定可以的”;在学生解决问题列式出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分析;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教师说:“能不能让老师也发表一下意见呢”“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如果没有,老师说一种方法你们认为怎样?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想的?”“你真厉害,老师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对作业中出现的独特、简便的算法,用“另外加分”的形式予以鼓励,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样,课堂才会民主而自由,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我想这也是构建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的基本保证。
二、在互动生成中彰显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目前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低效活动生成的现象,教师不能在互动与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所以追求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已成为教学上一种追求。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也就是说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当教学中 “意料之外”出现的时候,教师能否有效地引领学生,真实地展示思维过程,显露互动中的“闪光点”,使课堂充满学习成长的生命气息,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
1、捕捉生成,顺势引导,让意外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要求教师能机智地捕捉意外生成的资源,巧妙的顺势引导,并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定能展现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利用学具和沙子进行探究,最后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正当教师准备教学例题时,只听一学生急促地说道:“老师,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得不好。因为这样证明的是圆锥的容积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随即,教师顺势引导,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的三倍。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在一个长方形容器里放一些水,计算出水的体积,然后再把圆锥形物体放进水里,计算出水和圆锥的体积,再减去水的体积,这样就得到圆锥的体积。用同样的方法再算出圆柱的体积,便能算出圆柱的体积是不是圆锥体积的三倍。”马上有学生提出意见:“这样太麻烦了。用一支有刻度的量筒来测量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就简便多了。”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一会儿,又有学生提出:“因为量筒的底面积不变,我们根本不需要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只要看圆柱、圆锥分别放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再算一算它们是不是三倍的关系就可以了。”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地掌声。
2、有效引领,发展创新,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犯错是每个学生的权利,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大家对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当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处理,以新观念,新眼光,新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么学生就会在纠错、改错中感悟,发展思维,实现创新,能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课堂也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生命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96.9÷4.2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错误,其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23,余数为3,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23,余数为0.3,双方争取面红耳赤,讨论、辩论、明了的动态课堂场景就此拉开,学生的错误资源有效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并没有马上评价谁对谁错,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去思考、辩论、验证。认为余数是3的同学理直气壮地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就变成了969除以42,竖式中清清楚楚地写着商是23,余数是3,为什么不对?”另一方认为余数是0.3的同学说明了理由:(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3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3。(2)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应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检验出余数是0.3,才是正确的。最后大家取得了共识。教师小结:正是一些同学出现计算中的错误,让我们通过分析和验证才进一步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这样的课堂,受鼓励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独立的思考及人云我不云的勇气。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引领,创新,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三、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创设了到合家福超市购物的情境,从观察商品的标价引入小数,让学生试读这些小数,并明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接下来教师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学生争先恐后的进行介绍,“数学书的价钱是5.50元”,“一瓶橙汁的容量是1.25毫升”,“我的身高是
1.48米,爸爸的身高是1.81米”,“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8.90元”,“一个书包的价钱是28.9元”……学生兴致勃勃的介绍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学到感到很亲切,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或运用真实的生活原形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总之,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气息、促进和谐发展的课堂。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作为生命主体的小学生重要的生命经历,让学习数学的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力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生命的气息。” 丰富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都能在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涌动无限的激情,延伸成长的足迹。
参考文献:
1、白玉英《数学课堂因有活力而精彩》
2、崔小兵《新课程呼唤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